帝车见,涿鹿墟。童童立,五丈馀。千灵卫,七圣趋。飏金支,翼翠旟。
帝车见,涿鹿墟。童童立,五丈馀。千灵卫,七圣趋。飏金支,翼翠旟。
雨师道,风伯驱。气如龙,殷里闾。真人起,握斗枢。奠汉鼎,抚皇舆。
雨师道,风伯驱。气如龙,殷里闾。真人起,握斗枢。奠汉鼎,抚皇舆。
炎精曜,火德嘘。亿万载,帝方隅。
炎精曜,火德嘘。亿万载,帝方隅。
胡应麟

胡应麟

(1551—1602)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 311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海外徒闻¹(gèng)²九州³,他生未卜此生休。
译文: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注释: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¹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²更:再,还有。³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此有九州。”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 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⁴未卜:一作“未决”。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传 一作:鸣)
空闻虎旅¹(chuán)宵柝(tuò)²,无此鸡人³报晓筹(chóu)。(传 一作:鸣)
译文: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注释:¹虎旅:指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²传宵柝 :一作“鸣宵柝”。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³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⁴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¹
译文: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玄宗与杨妃在七夕时还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
注释:¹牵牛:牵牛星,即牛郎星。此指牛郎织女故事。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如何¹四纪²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³
译文:为什么历经四十八年,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注释:¹如何:为什么。²四纪:四十八年。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³莫愁:古洛阳女子,嫁为卢家妇,婚后生活幸福。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wéi ·èr

shāngyǐn tángdài 

hǎiwàiwéngèngjiǔzhōu shēngwèishēngxiū 
kōngwénchuánxiāotuò rénbàoxiǎochóu  (chuánzuò míng )
liùjūntóngzhù dāngshíxiàoqiānniú 
wéitiān jiāyǒuchóu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林西 一作:村西)
采菱(líng)¹渡头风急,策杖²林西日斜。
译文:采菱泛舟体验渡头疾风正吹,拄着拐杖到树林西面看夕阳西斜。
注释:¹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三角形,叶柄有气囊,夏天开花,白色。果实有硬壳,有角,可供食用。²策杖:拄着棍杖。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¹里人家。
译文:我就是那杏树坛边的渔父,也就是住在桃花源里的人家。
注释:¹桃花源:用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故。

tiányuánshǒu ·sān

wángwéi tángdài 

cǎilíngtóufēng zhànglín西xié  (lín西zuò cūn西 )
xìngshùtánbiān táohuāyuánrénjiā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
楚客¹醉孤舟,越²水将引棹(zhào)
注释:¹楚客:犹迁客。指任五。²越:通“粤”,古民族名,居江浙闽粤之地,谓之“百越”。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
(jī)(qiǎn)¹同缯(zēng)²,僻幽闻虎豹。
注释:¹羁谴:因贬谪流放而旅居他乡。一种系丝绳以射飞鸟的箭。²纶:钓丝。
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桂林寒色在,苦节¹知所效。
注释:¹苦节:指于逆境之中,坚守节义。

sòngrènzhīguìlín--wángchānglíng

chǔzuìzhōuyuèshuǐjiāngyǐnzhào

shānwèiliǎngxiāngbiéyuèdàiqiānmào

qiǎntóngzēnglúnyōuwénbào

guìlínhánzàijiézhīsuǒxiào

天有过乎?有之。陵历斗蚀是也。地有过乎?有之。崩弛竭塞是也。天地举有过,卒不累覆且载者何?善复常也。人介乎天地之间,则固不能无过,卒不害圣且贤者何?亦善复常也。故太甲思庸,孔子曰勿惮改过,扬雄贵迁善: 皆是术也。
天有过¹乎?有之。陵历斗蚀²是也。地有过乎?有之。崩弛竭(jié)(sè)是也。天地举³有过,卒不累(lèi)且载者何?善复常也。人介乎天地之间,则固¹⁰不能无过,卒不害¹¹圣且贤者何?亦善复常也。故太甲¹²思庸¹³,孔子曰勿惮(dàn)¹⁴改过,扬雄¹⁵贵迁善¹⁶: 皆是术¹⁷也。
译文:上天有过错吗?有的,日月星辰在运行中产生的各种天体现象就是。大地有过错吗?有的,山陵崩塌、河流干枯淤塞就是。上天大地都有过错,但最后也不妨碍他们覆载万物,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天地善于恢复常态。人生存于天地之间,不可能没有过错,但最后不妨碍他成为贤圣,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善于恢复常态。所以太甲思考正常之道。孔子说:“不要害怕改正错误。”扬雄以以迁善为贵,都是这个道理。
注释:原:一种论说文体。主要是对事物的本琢进行探究和讨论。¹过:过失,过错。²陵历斗蚀:冲犯、遭遇、撞击、亏损。指日月星辰在运行中产生的各种天体现象。³举:全,都。⁴卒:最终。⁵不累:不连累、拖累。⁶覆:盖,泽被。⁷载:承载。⁸善复常:关于恢复常态。⁹介:在两者之间。¹⁰固:固然,本来。¹¹害:妨害,妨碍。¹²太甲:商汤的嫡长孙,是商朝的第四位君主。¹³思庸:思考正常之道。¹⁴惮:害怕,畏惧。¹⁵扬雄: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县)人。¹⁶贵迁善:以迁善为贵。¹⁷术:方法,道理。
予之朋,有过而能悔,悔而能改,人则曰:“是向之从事云尔。今从事与向之从事弗类,非其性也,饰表以疑世也。”夫岂知言哉?天播五行于万灵,人固备而有之。有而不思则失,思而不行则废。一日咎前之非,沛然思而行之,是失而复得,废而复举也; 顾曰:“非其性”,是率天下而戕性也。
¹之朋²,有过而能悔,悔而能改,人则曰:“是向³之从事云尔。今从事与向之从事弗类,非其性也,饰表疑世¹⁰也。”夫岂知言¹¹哉?天播¹²五行¹³于万灵¹⁴,人固¹⁵备而有¹⁶之。有而不思则失,思而不行¹⁷则废。一日咎(jiù)¹⁸前之非¹⁹,沛(pèi)²⁰思而行之,是失而复²¹得,废而复举²²也; 顾²³曰:“非其性”,是率²⁴天下而戕(qiāng)²⁵性也。
译文:我的朋友,有错误而能悔过,悔过后而能改正的,人们会说:“还是原来的行事罢了。现在的行事与原来的行事不一样,并非他的本性,是他粉饰外表来迷惑世人而已。”这难道是有见解的言论吗?
注释:¹予:我。朋²:朋友。³向:过去,从前。⁴从事:行事,办事。⁵云尔:而已。罢了。⁶弗类:不相类,不相同。⁷性:本性。⁸饰表:粉饰外表。⁹以:来,用来。¹⁰疑世:疑惑、欺骗世人。¹¹知言:有见识的言论。¹²播:播种,赋予。¹³五行:指仁、义、礼、智、信五常。¹⁴万灵:万物的灵长,指人类。¹⁵固:固然,本来。¹⁶备而有:具备而拥有。¹⁷行:施行、践行。¹⁸咎:怪罪,这里指反省。¹⁹前之非:以前的过失。²⁰沛然:迅速的样子。²¹复:又,重新。²²举:兴起。²³顾:表示轻微的转折。²⁴率:率领,带领。²⁵戕:戕害,杀害。
且如人有财,见篡于盗,已而得之,曰:“非夫人之财,向篡于盗矣”,可欤?不可也!财之在己,固不若性之为己有也。财失复得,曰:“非其财”,且不可;性失复得,曰:“非其性”,可乎?
且如¹人有财,见²(cuàn)³于盗,已而得之,曰:“非夫人之财,向篡于盗矣”,可欤(yú)?不可也!财之在己,固不若性之为己有也。财失复得,曰:“非其财”,且不可;性失复得,曰:“非其性”,可乎?
译文:上天播种仁、义、礼、智、信五常于人类,人本来也都具备。拥有而不思考就会失去,思考而不践行就会废弃。有一天责备以前的错误,马上思考而又践行,于是失而复得,废弃而重新具备了。可是有人说这并非人的本性,这是率领天下来残害人性。比如人有钱,被盗贼强行抢走,后来又重新找回,说:“这不是他的钱财,因为以前被盗贼抢走过。”可以吗?不可以。财物属于自己,固然比不上天性为自己拥有。财物失而复得,说不是他的财物尚且不行,天性失而复得,说不是他的本性了,难道可以吗?
注释:¹如:比如。²见:被。³篡:夺取。⁴已而:不久,后来。⁵得之:重新找回来。⁶夫人:这个人。⁷欤: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⁸不若:比不上。⁹且:尚且。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天街¹小雨润如酥(sū)²,草色遥看近却无。
译文:天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
注释:¹天街:京城街道。²润如酥:细腻如酥。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最是¹一年春好处²,绝胜³烟柳满皇都
译文: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注释:¹最是:正是。²处:时。³绝胜:远远胜过。⁴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第三、四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心裁。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全篇中绝妙佳句便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了。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天连影儿也看不见。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记,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人们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像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在最后,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像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的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的。“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这一些轻淡的绿,是当时大地唯一的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这时哪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种新鲜感。

  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年之际在于春,而春天的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这首诗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参考资料:
1、 韩愈著 汤贵仁 选注.韩愈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190-191
2、 潘鑫·清新自然 写景写情——《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赏析[J]· 《中学课程辅导(初二版)》 2004年10期
3、 陈晋 .《唐风宋韵新吟》: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1月
4、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729-730

zǎochūnchéngshuǐzhāngshíyuánwài

hán tángdài 

tiānjiēxiǎorùn cǎoyáokànjìnquè 
zuìshìniánchūnhǎochù juéshèngyānliǔmǎnhu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