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时人识面频,偶然踪迹似逃秦。
重来洞府青春晚,一树桃花犬吠人。
未必时人识面频,偶然踪迹似逃秦。
重来洞府青春晚,一树桃花犬吠人。
苏泂

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 55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小梅枝上东君信。雪后花期近。南枝开尽北枝开。长被陇头游子、寄春来。
小梅枝上东君¹信。雪后花期近。南枝开尽北枝²开。长被陇(lǒng)头游子、寄春来³
译文:梅枝上的小花是东君的来信。雪融化后花也快开了。南边枝头的花朵开完后北边的花朵也开了。这是被陇头游子寄过来的春天啊。
注释:¹东君:司春之神,掌管春天。²南枝北枝:南边的枝条为树的阳面,北边的枝条为树的阴面。两面都花开说明气温回升很多。³陇头游子寄春来:反用晋人陆凯梅花寄春的典故。
年年衣袖年年泪。总为今朝意。问谁同是忆花人。赚得小鸿眉黛、也低颦。
年年衣袖年年泪。总为今朝意。问谁同是忆花人。赚得¹小鸿²眉黛(dài)³、也低颦(pín)
译文:每年衣袖上都沾有泪水都是因为现在的相思之意。问问谁也是追忆这梅花的人,这使得小鸿低下头皱着妆眉。
注释:¹赚得:使得。²小鸿:词中女主人的同伴姐妹。³眉黛:古代女子用黛画眉,所以称眉毛也叫眉黛。⁴颦:皱眉。

měirén··xiǎoméizhīshàngdōngjūnxìn--yàndào

xiǎoméizhīshàngdōngjūnxìnxuěhòuhuājìnnánzhīkāijǐnběizhīkāizhǎngbèilǒngtóuyóuzichūnlái

niánniánxiùniánniánlèizǒngwèijīncháowènshuítóngshìhuārénzhuànxiǎo鸿hóngméidàipín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¹柴扉(fēi)²
译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西坠把柴门关闭。
注释:¹掩:关闭。²柴扉:柴门。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明年 一作:年年)
春草明年¹绿,王孙²归不归?(明年 一作:年年)
译文:待到明年春草又绿的时候,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注释:¹明年:一作“年年”。²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全诗含蓄深厚,曲折别致,独具匠心,耐人寻味。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概括这首诗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思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184-185页 .

sòngbié

wángwéi tángdài 

shānzhōngxiàngsòng yǎncháifēi 
chūncǎomíngnián绿 wángsūnguīguī  (míngniánzuò niánnián )
花穿帘隙透。向梦里销春,酒中延昼。嫩篁细掐,想思字、堕粉轻黏綀袖。章台别后,展绣络、红蔫香旧。□□□,应数归舟,愁凝画阑眉柳。
花穿帘隙透。向梦里消春,酒中延昼。嫩篁(huáng)¹细掐,相思字、堕(duò)中轻粘²(shū)³袖。章台别后。展绣络、红荐香旧。□□□、应数归舟,愁凝画阑眉柳。
译文:园中的花香穿过竹帘缝隙飘入室内,给室中的她带来了春的信息。可是这时在室中独处的她,却仍旧需要向梦中去频频寻觅那春天的消息,并且酌饮醇酒借以打发白天无聊的孤独时光。她漫步到园中竹林时,随手在幼竹枝上用指甲仔细地掐上“相思”两字。触景生情,她不由得流下了粉泪,沾湿了身上苎麻布制的衣服袖子。翻点着旧物,见到了这个五彩帕头,就回忆起曾与赠帕头的爱人在繁华的街头上分别时的情景。两个人分手虽已很久,打开帕头见到里面包着的红花虽也枯萎多时,可是仿佛花的香气仍旧留在这帕头里面。登楼后手扶阑干,她眺望着江上一帆接一帆的归舟。
注释:玉烛新:词牌名。《尔雅》云:“四时和谓之玉烛”,故取以为词牌名。双调,一百零一字,上片九句六仄韵,下片九句五仄韵。上下片第二句皆上一下四句法,上片第七句宜用上一下六句法。此首前段九句五仄韵,后段九句六仄韵。¹嫩篁:幼竹。²粘:一本作“沾”。³綀:粗丝、粗葛织的布。一本作“练”。⁴章台:汉代长安的章台街,此处多歌楼妓馆。
移灯夜语西窗,逗晓帐迷香,问何时又。素纨乍试,还忆是、绣懒思酸时候。兰清蕙秀。总未比、蛾眉螓首。谁诉与,惟有金笼,春簧细奏。
移灯夜语西窗,逗¹晓帐迷香,问何时又。素纨(wán)²乍试,还忆是、绣懒思酸³时候。兰清蕙秀。总未比、蛾眉螓(qín)。谁诉与,惟有金笼,春簧(huáng)细奏。
译文:从前,郎君在家中的时候,有一回两个人同坐在西窗下,情意绵绵地秉烛夜话,事后两人又在洒有浓香的罗帐中缠绵至晓。起床后,男人问起她:“你什么时候又有了身孕?”她边穿着宽大的绢制孕妇服,边回忆着说:“记得那是在我懒于绣花,尽想着酸食吃的时候吧。”当她从回忆中惊醒后,又对眼前的孤独倍感哀怨,因此感叹:“生男孩还是生个女孩子好啊。因为男孩子长大后,他又会步他父亲的后尘出门去闯荡世界,久不归家的。但是,这种气话如今还能向谁去诉说呢?看来我只好说给笼中的画眉鸟听了。”
注释:¹逗:到,趁,临。²素纨:细白的薄绸。代指扇。³绣懒思酸:指苦夏或妊娠反应。⁴兰清蕙秀:一本作“□兰清蕙”。兰蕙,均为香草,喻女子的美丽聪慧。⁵娥眉螓首:指女子宽额秀眉之美。《诗经·卫风·硕人》:“螓首娥眉,巧笑倩令,美目盼兮。”螓,额宽正的似蝉而小的昆虫。峨眉,蚕之触角细长弯曲。⁶金笼:华贵的鸟笼。⁷春簧:黄莺悦耳的鸣声。簧,一本作“篁”。

  这首词的上片纯以白描手法描绘出了一位少妇思春、相思的缠绵情态;下片全系少妇的回忆。全词首尾衔接,以少妇的身份怀春、思春,又自怨自艾,将这位少妇的春情渲染得淋离尽致。

  首韵从窗外之花展开笔墨,写花之香气穿过珠帘缝隙透人室内。用一个“穿”字,将全词精神转入室内人事。二韵,写人事活动,“向”字统领两句,言日间饮酒,夜晚春眠,此为逆笔,回顾昔日共同生活之情景。“嫩细掐”一的,转笔到眼前,写对爱姬的思念之情赏回不绝,花园内,那幼竹上曾有自己用指甲刻下的思念诗句,那纷纷飘坠的花中,点点斑斑粘在粗衣上像是相思字隐隐约约。这两句写相思情,有实有虚,无论是幼竹还是落花都满含着深情。尤其“堕中”一句,更用拟人手法,将人之情赋予物上,可见出情之深。“相思字”三字点出题旨。“章台别后”韵,写别后之状,“章台”点出爱姬出身于歌楼妓馆,此以“章台”代指爱姬。此韵写别后,词人展示姫所赠之绣物,睹物思人,不胜惆怅。“红蔫香旧”点出爱姬已离去多时,“红”“香”呼应首韵之“花”与三韵中的“堕中”。“应数归舟”一韵,盼爱姬归来然而过尽千帆皆不是,这不禁令人满怀愁绪地凝视阉外翠柳,听那画眉婉转而更思念爱姫。

  过片“移灯夜语西窗”一韵,转笔回溯昔日情事。“移灯夜语西窗”一句,化用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时”,回想昔日剪烛夜话时缠绵亲切之状。“逗晓帐迷香”句,化用周邦彦《风来朝》:“逗晓看娇面。小窗深,弄明未遍。”言天将晓时,喜看娇妾卧于罗帐中的娇媚之态。“问何时又”一句,以设问句道出了昔日情爱不再的感慨。“素纨乍试”一韵,继续回忆两人昔日的愿爱生活。“素纨”即“纨素”,指扇子,“乍试”言季节,当是初夏之时,“还忆是、绣懒思酸时后”写爱姬在初夏时,有了倦懒、思酸的妊娠反应。“兰清意秀”二韵,又转笔写今日的思念。将爱姬之美貌动人,化用《诗・卫风·硕人》:“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来表达。写她有宽正的头额,细弯的蛾眉,顾盼多情的美目,巧倩的笑靥,这一切都难以忘怀。甚至连那清秀如兰蕙的聪明美丽的女子都比她不上。这里不仅用化典方法,而且用对比方法来称颂爱姬,可见情之深,意之重。“谁诉与”一韵,在结尾处一个转笔写到今日伤别之情,这内心的伤悲向谁倾诉,只有那金笼中的黄莺鸣啭似乎可以应和啊。此是空际转身法,由高峰转到低谷,感人至深。

  全词时空变化多,然脉络井井。一二韵忆昔日“销春”“延昼”之美况;三韵转笔写今日别后相思;四韵继写睹物伤情;五韵写盼归的痴情。过片,六韵逆笔写昔日恩爱之情;七韵继写昔日情事;八韵写今日回想爱姬之美好;九韵写今日无处诉说伤别之悲。善于炼字炼意,笔触细腻、新颖、生动形象。如“花穿帘隙透”一个“穿”字,由花之香展笔引入室内人事,笔墨简练而形象。“嫩篁细掐”的一个“掐”字,将爱得刻骨铭心的情态勾画得人木三分。如“相思字、堕中轻粘练袖”以虚笔写相思,既空灵又真挚。如“红蔫香旧”将人已久去,再睹旧物的感受,以新颖形象的词语表达。在创新词上除“红蔫香旧”外,还有“绣懒”“画阑眉柳”“春簧细奏”等等,其创造新词的功力颇为前人称许,清冯煦曰:“词家之有文英,如诗家之有李商隐。”(《蒿庵论词》)清彭孙遹《金粟词话》云:“梦窗之词虽琱缋满眼,然情致缠绵。”

参考资料:
1、 赵慧文 徐育民.吴文英词新释辑评(上).北京:中国书店,2007:110-112
2、 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721
东边路西边路南边路,五里铺七里铺十里铺。行一步盼一步懒一步,霎时间天也暮日也暮云也暮。斜阳满地铺,回首生烟雾。兀的不山无数水无数情无数。
东边路西边路南边路,五里铺¹七里铺十里铺。行一步盼一步懒一步,霎(shà)时间天也暮日也暮云也暮。斜阳满地铺,回首生烟雾。兀的不²山无数水无数情无数。
译文:东边路,西边路,南边路,一条条路径分岔;刚刚过了五里铺,又走到了七里铺、十里铺。走一下回头看一看,不愿再走下一步,不知不觉中已近黄昏,陡然间惊觉太阳就要落山了,云彩也渐渐黯淡下来,天就要黑了。斜阳满地铺盖,回首已是烟雾一派。数不清的山,数不尽的水,怎不叫人涌起无穷的感慨!
注释:¹铺:宋代称邮递驿站为铺,元代沿用,其制更加严密,州县凡十里一铺。²兀的不:兀的:这。“兀的不”,犹言“这(怎)不”。

  此曲抒炽热的离别之情和乡关之思,步步有情,景物含情,直率自然。运用隔离反复的修辞手法,别具韵致。

  “东边路西边路南边路,五里铺七里铺十里铺。”作品突兀而出的这两句看似无端,却交代了丰富的内容。它尽管没有主语,不见动词,但读者不难在眼前浮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风尘仆仆的远行人,龋蹈独行,经过了一条又一条的岔口,迎来了一处又一处的荒骚,走不完的路途,遣不散的疲倦。一前一句固然是写途中所见的路径纵横,却通过不同朝向的“路”的反复,同时也隐含着目的地的茫然感。后一句虽未说明“五里铺”、“七里铺”等地名的具体景象,却通过数字的变化反映了途程的漫长辽远,且从“铺”字的提示中,衬现出远行人得不到休憩之所、无家可归的悲哀。三字词组以大同小异的形式迭现,不仅没有重复拖沓之感,反而传神地写出了旅人的长途跋涉,甚而使人感觉到步履的沉重。“行间字里皆文章”,不能不叹服作者构思的巧妙。

  三、四两句,进一步将旅人的“山行”具体化。“行一步盼一步懒一步”,三个“一步”合起来其实只移行了一步路,这与上句“五里”、“七里”、“十里”的数字对映,见出了旅程的举步维艰,令人触目惊心。“行”、“盼”、“懒”三个动词的交叠,更刻画出旅人瞻前顾后、步态踌珊的形象。明明是他强抑着旅愁和困乏,拖动步子耽搁了行程,作者却在“天也暮日也暮云也暮”前加上“霎时间”三字,仿佛暮色的来临是一瞬间的事。这就将倦行的主人公猛然惊觉时光不早的惊疑和焦虑,逼真地表现出来了。

时蜀民稀少,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止朱提;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乃自立为蜀王,号日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陴。……望帝积百余岁,荆有一人名鳖灵,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随江水上至陴,遂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鳖灵为相。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
时蜀民稀少,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duò)¹止朱提;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乃自立为蜀王,号日望帝,治²汶山下邑曰陴(pí)。……望帝积百余岁,荆有一人名鳖灵,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随江水上至陴,遂³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鳖灵为相。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
译文:那时蜀地人烟稀少,后来有个叫杜宇的男子,从天上落到朱提山上。又有一位名叫利的女子,从江源的井里冒出来的,成提了杜宇的妻子。杜宇自立提蜀王,称提望帝。治理汶山下一个名叫陴的地方。……望帝在位一百多年,荆楚有个叫鳖灵的人,死后尸身不见了,人们寻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鳖灵的尸身却随着江水逆流而上到达陴地,然后就活过来了,与望帝(杜宇)相见。望帝便请鳖灵做了宰相。那时玉山发大水,就唐尧时的大洪水一样。望帝无法治理就派鳖灵去掘开玉山,疏导洪水,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
注释:¹堕:坠落。²治:治理。³遂:于是,就。
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帝生卢保,亦号开明。望帝去时,子鸣,故蜀人悲子鸣而思望帝。望帝,杜宇也。《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德薄¹,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帝生卢保,亦号开明。望帝去时,子鸣,故蜀人悲子鸣而思望帝。望帝,杜宇也。《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译文:鳖灵离家治水的时候,望帝却与鳌灵的妻子私通,望帝十分羞愧,自己觉得自己德行浅薄比不上鳖灵,就放弃王位,传位给鳖后离开,就像尧把天下让给舜一样。鳖灵即位,号称开明帝。他的儿子卢保后来即位,也号开明。望帝离开时,正是杜鹃啼叫的春天,所以蜀国人听到杜鹃的啼叫就会想起望帝。望帝,就是杜宇。
注释:¹德薄:德行浅薄。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