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罗耸空上,青冥风露凄。聊乘白玉鸾,上与九霄期。
郁罗耸空上,青冥风露凄。聊乘白玉鸾,上与九霄期。
激烈玉箫声,夭矫餐霞姿。一回流星盻,千载空相思。
激烈玉箫声,夭矫餐霞姿。一回流星盻,千载空相思。

dàoshūzuòliùshǒu--zhū

luósǒngkōngshàngqīngmíngfēngliáochéngbáiluánshàngjiǔxiāo

lièxiāoshēngyāojiǎocānxiá姿huíliúxīngqiānzàikōngxiāng

朱熹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12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寸恨谁云短,绵绵岂易裁。半年眉绿未曾开。明月好风闲处、是人猜。
寸恨¹谁云短,绵(mián)²岂易³。半年眉绿未曾开。明月好风闲年、是人
译文:谁说愁绪太短,连续不断没有办法剪断。半年来,双眉紧皱没有展开过,只有明月清风陪伴着你,任何人也无法猜透你的心情。
注释:¹寸恨:轻微的愁怅。²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³岂易:难道容易。⁴裁:剪断。⁵眉绿:深色的眉。眉,女子的代称,这里系指同安君王闰之。⁶闲年:僻静的地方。⁷是人:人人,任何人。⁸猜:猜疑。
春雨消残冻,温风到冷灰。尊前一曲为谁哉。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
春雨消残冻¹,温风²到冷灰³。尊前一曲为谁哉(zāi)。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
译文:春雨融化了冰冻,暖风吹走了冷灰。对着美酒,一首曲子为谁唱?有心保留一首没有唱完的曲子等着你到来。
注释:¹残冻:尚未消除的冬寒。²温风:和暖的风。³冷灰:冷灶。这里代指贫苦生活。⁴尊前:对饮酒场面。⁵留取:保存。⁶一拍:一首吟咏曲子。

  上片以景情相生与渗入意念之笔,传达了苏轼与王闰之双双思念之心态。“寸恨云谁短,绵绵岂易裁?”点化运用了韩愈《感春五首》“孤吟屡阕莫与和,寸恨至短谁能裁?”和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诗句,将双方隐隐的恨怅和连续不断、无法剪断的情丝吐于字里行间。“半年眉绿未曾开”,是说宋神宗元丰二年八月,苏轼入狱离开王闰之,十二月二十六日获释。第二年二月一日到达贬所黄州,正好是半年时光。已经虚惊了一场的王闰之,这半年的愁眉怎么能展开。“明月好风闲年,是人猜”,写王闰之僻居一偶,只有明月、清风作伴,任何人也无法猜透她此时此刻思夫的心情。一个“猜”字,将王闰之思夫的心态传达得十分贴切。

  下片以景融情与回味之笔,似梦非梦地追寻 “寸恨”与绵情欲剪断之心绪。“春雨消残冻,温风到冷灰”,残冻被春雨消融,冷灶被温风暖复。通过这一对偶句所写自然界的变化,寓隐着王闰之面临着的将是良辰美景。“尊前一曲为谁哉”透过一层,反衬出昔日夫妻对酒当歌而今定有回报的新情滋生。“留取曲终一拍,待君来”再进深一层,回到眼前,苏轼将用保存着的那尚未吟咏完的一曲欢歌迎接你的到来。宋神宗元丰三年二月中旬,苏辙乘船送嫂嫂,五月底到达黄州,苏轼与王闰之团聚。“寸恨”、绵情终于裁缝,梦幻变成现实。正是“别来音信全乖,旧期前情堪猜。”(宋代欧阳修《清平乐·小庭春老》),颇有新奇巧妙、余音绕梁之艺术效果。

  全词运用景与情、意念与感触、梦幻与现实交融手法,把苏轼与妻子王闰之的绵绵恩爱与忠贞不渝之情熔铸于字里行间。较之苏轼以前所写的怀念前妻王弗的《一斛珠·洛城春晚》毫不逊色,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537-539.

nánzi··gǎnjiù--shì

cùnhènshuíyúnduǎnmiánmiáncáibànniánméi绿wèicéngkāimíngyuèhǎofēngxiánchùshìréncāi

chūnxiāocándòngwēnfēngdàolěnghuīzūnqiánwèishuízāiliúzhōngpāidàijūnlái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尽放我 一作:须放我)
蜗角虚名,蝇头¹微利,算来著甚干忙²。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³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译文:微小的虚名薄利,有什么值得为之忙碌不停呢?名利得失之事自有因缘,得者未必强,失者未必弱。赶紧趁着闲散之身未老之时,抛开束缚,放纵自我,逍遥自在。即使只有一百年的时光,我也愿大醉它三万六千场。
注释:满庭芳:词牌名。又名“锁阳台”,《清真集》入“中吕调”,双调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蜗角:蜗牛角,比喻极其微小。《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¹蝇头:本指小字,此取微小之义。²著甚干忙:白忙什么。著,犹今言“着急”“着慌”之“着”。甚,什么。干忙,白忙。³些子:一点儿。⁴“百年”三句:语本李白《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浑:整个儿,全部。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思量¹。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²,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hào)月,苔茵³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译文:沉思算来,一生中有一半日子是被忧愁风雨干扰。又有什么必要一天到晚说长说短呢?不如面对这清风皓月,以苍苔为褥席,以高云为帷帐,宁静地生活。江南的生活多好,一千钟美酒,一曲优雅的《满庭芳》。
注释:¹思量:盘算。²抵死:拼命。³苔茵:如褥的草地。茵,垫褥。⁴云幕:如幕之云。⁵钟:酒器。

  这首《满庭芳》以议论为主,夹以抒情。上片由讽世到愤世,下片从自叹到自适。它真实地展现了一个失败者复杂的内心世界,也生动地刻画了词人愤世俗和飘逸旷达的两个性格层次,在封建社会中很有典型意义。

  词人以议论发端,用形象的艺术概括对世俗热衷的名利作了无情的嘲讽。功名利禄曾占据过多少世人的心灵,主宰了多少世人喜怒哀乐的情感世界,它构成了世俗观念的核心。而经历了人世浮沉的苏轼却以蔑视的眼光,称之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进而以“算来著甚干忙”揭示了追名逐利的虚幻。这不仅是对世俗观念的奚落,也是对蝇营狗苟尘俗人生的否定。词人由世俗对名利的追求,联想到党争中由此而带来的倾轧以及被伤害后的自身处境,叹道:“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事”,指名利得失之事,谓此事自有因缘,不可与争;但得者岂必强,而失者岂必弱,因此页无须过分介意。这个思想来自老子。《老子》说:“柔弱胜刚强。”(第三十六章)又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第七十八章)这就是“谁弱又谁强”一句的本意。一方面,“木强则折”(第七十六章);一方面,“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忧”(第八章),苏轼领会此意,故“得罪以来,深自闭塞,···不敢作文字”(黄州所作《答李端叔书》)。“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是他这个时期自处的信条。所以,“且趁闲身未老,尽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意图在醉中不问世事,以全身远祸。一“浑”字抒发了以沉醉替换痛苦的悲愤。一个愤世嫉俗而以无言抗争的词人形象呼之欲出。

  下片于自叙中夹以议论。“思量,能几许”,承上“百年里”说来,谓人生能几;而“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即李白“为欢几何”之意。“风雨”自指政治上的风风雨雨,所“妨”者是人生乐事。陆游《假日书事》诗所云“但嫌尤畏(尤才畏讥)妨人乐”,即是此意。苏轼一踏上仕途便卷入朝廷政治斗争的漩涡,此后命途多难,先后排挤出朝,继又陷身大狱,幸免一死,带罪贬逐,昔时朋友相聚,文酒之欢,此时则唯有“清诗独吟还自和,白酒已尽谁能借。不惜青春忽忽过,但恐欢意年年谢”(《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当此时,词人几于万念皆灰。“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是因“忧愁风雨”而彻悟之语。他的《答李端叔书》中有一段话可作为这两句词的极好注解:“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既及进士第,贪地不已,又举制策,其实何所有。而其科号为‘直言进谏’,故每纷然诵说古今,考论是非,以应其名耳。人苦不自知,既已此得,因以为实能之,故哓哓至今,坐此得罪既死,所谓“齐虏以口舌得官”,真可笑也。然世人逐以轼为欲立异同,则过矣。妄论利害,才说得失,此正制科人习气。譬之候虫时鸟,自鸣自已,何足为损益。”可见“抵死(老是)说短论长”之要不得。词人自嘲自解,其中实又包含满肚子不平之气。下面笔锋一转,以“幸”字领起,以解脱的心情即景抒怀。造物者无尽藏的清风皓月、无际的苔茵、高张的云幕,这个浩大无穷的现象世界使词人的心量变得无限之大。那令人鄙夷的“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狭小世界在眼前消失了,词人忘怀了世俗一切烦恼,再也无意向外驰求满足,而愿与造化同乐,最后在“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的高唱中,情绪变得豁达开朗,超脱功利世界的闲静之情终于成为其人生的至乐之情,在新的精神平衡中洋溢着超乎俗世的圣洁理想,词人那飘逸旷达的风采跃然纸上。

  苏轼在词中擅长抒写人生。他高于一般词人之处,在于他能从人生的矛盾、感情的漩涡中解脱出来,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解放,正因如此,苏轼描写的人类心灵就比别人多一个层次。这也是他的词能使人“登高望远”的一个重要原因。

  词人重在解脱,在感情生活中表达了一种理性追求,故不免要以议论入词。此首《满庭芳》便表现出这一特色。词人“满心而发,肆口而成”,意显词浅,带有口语化的痕迹,似毫不经意,然又颇具匠心。

mǎntíngfāng ·jiǎomíng

shì sòngdài 

jiǎomíng yíngtóuwēi suànláizhuóshèngānmáng shìjiēqiándìng shuíruòyòushuíqiáng qiěchènxiánshēnwèilǎo jìnfàng xiēshūkuáng bǎinián húnjiàoshìzuì sānwànliùqiāncháng  (jìnfàngzuò fàng )
liáng néng yōuchóufēng bànxiāngfáng yòu shuōduǎnlùncháng xìngduìqīngfēnghàoyuè táiyīnzhǎn yúngāozhāng jiāngnánhǎo qiānzhōngměijiǔ mǎntíngfāng 
斜日低山片月高,睡余行药绕江郊。
斜日低山片月高,睡余行药¹绕江郊。霜风捣尽千林叶,闲绕筇枝数鹳巢。
注释:¹行药:服药后,散步以宣导药力。
霜风捣尽千林叶,闲倚筇枝数鹳巢。
炙背檐前日似烘,暖醺醺后困蒙蒙。过门走马何官职,侧帽笼鞭战北风!
炙背檐前日似烘,暖醺醺后困蒙蒙。
屋上添高一把茅,密泥房壁似僧寮¹。从教屋外阴风吼,卧听篱头响玉箫。
注释:¹寮:小屋。
过门走马何官职,侧帽笼鞭战北风!
松节然膏当烛笼,凝烟如墨暗房栊;晚来拭净南窗纸,便觉斜阳一倍红。
屋上添高一把茅,密泥房壁似僧寮。
¹高寅²缺筑牛宫,巵酒豚蹄酹土公。牯牸无瘟犊儿长,明年添种越城东。
注释:¹乾:西北方。²寅:东北方。
从教屋外阴风吼,卧听篱头响玉箫。
放船¹²看雪山晴,风定奇寒³晚更凝。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注释:¹放船:让船在水上漂行。这里是乘船在水面上划行的意思。²开:一本作“闲”。³奇寒:严寒,特别寒冷。 ⁴ 凝:这里指结冰。⁵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⁶珠玉碎:这里形容竹篙触到水面上的冰凌发出的响声,好像敲击碎珠玉的声音。⁷不知:殊不知。这里含有“这才知道”的意味。
松节然膏当烛笼,凝烟如墨暗房栊。
拨雪挑来踏地菘¹,味如蜜藕更肥醲。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注释:¹菘:俗称白菜。
晚来拭净南窗纸,便觉斜阳一倍红。
榾柮¹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莫嗔老妇无盘飣,笑指灰中芋栗香。
注释:¹榾柮(gǔduò):截断的木块、劈柴。
乾高寅缺筑牛宫,巵酒豚蹄酹土公。
煮酒春前腊后蒸,一年长飨瓮头清。廛居¹何似山居乐,秫米新来禁入城。
注释:¹廛居:住在城市。
牯牸无瘟犊儿长,明年添种越城东。
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
放船开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
探梅公子款柴门,枝北枝南总未春;忽见小桃红似锦,却疑侬是武陵人。
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村巷冬年见俗情¹,邻翁讲礼拜柴荆。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
注释:¹俗情:乡里交情。
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
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
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榾柮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
榾柮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
莫嗔老妇无盘飣,笑指灰中芋栗香。
莫嗔老妇无盘飣,笑指灰中芋栗香。
煮酒春前腊后蒸,一年长飨瓮头清。
煮酒春前腊后蒸,一年长飨瓮头清。
廛居何似山居乐,秫米新来禁入城。
廛居何似山居乐,秫米新来禁入城。
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
黄纸蠲租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
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
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回。
探梅公子款柴门,枝北枝南总未春。
探梅公子款柴门,枝北枝南总未春。
忽见小桃红似锦,却疑侬是武陵人。
忽见小桃红似锦,却疑侬是武陵人。
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
村巷冬年见俗情,邻翁讲礼拜柴荆。
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
长衫布缕如霜雪,云是家机自织成。

  “放船开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雪后初晴,在湖面上乘船漂行时看到的景象。诗的大意说:雪后初晴,乘船在湖面上漂行,远远望去,山上盖满了白雪。风停了,反而让人感到更加寒冷。到了晚间,觉得整个世界似乎都已凝结成一个寒冷的冰块儿。船舱外面传来撑船的竹篙碰碎湖面上的冰凌声,宛如敲碎了珠玉一样,发出清脆的响声,这才知道,湖面上都已结冰了。

  这首诗为读者绘制了一幅湖山雪景图。画中有人物,有风景,有动,有静,有声,有色,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描写,把冬季严寒的意境刻画了出来,是描绘冬景诗中的妙品。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千山鸟飞绝¹,万径(jìng)²人踪³灭。
译文: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注释:¹绝:无,没有。²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³人踪:人的脚印。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¹舟蓑(suō)(lì)²³,独钓寒江雪。
译文: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注释:¹孤:孤零零。²蓑笠:蓑衣和斗笠。³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⁴独:独自。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雪”字笼罩全诗。“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

  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第937-938页

jiāngxuě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qiānshānniǎofēijué wànjìngrénzōngmiè 
zhōusuōwēng diàohánjiāngxuě 
水岸寒楼带月跻,夏林初见岳阳溪。
水岸寒楼带月跻(jī),夏林初见岳阳溪。
译文:岳阳河畔的南楼上面,一轮明月冉冉升起。在夏夜茂密的树林间隐隐约约看见岳阳溪(河)。
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
一点新萤¹报秋信²,不知何处是菩提。
译文:一丁点萤火虫的亮光仿佛在报送着秋天快要到来的讯息。不知道何处才是能让我大彻大悟的地方。
注释:¹一点新萤:指萤火虫数量很少。²秋信:秋天将至的讯息。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