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瑟弹东吟,秦弦弄西音。
齐瑟弹东吟,秦弦弄西音。
译文:齐国的琴妓演奏着东部的曲调,秦国的歌女高唱西疆的歌曲。
慷慨动颜魄,使人成荒淫。
慷慨动颜¹²,使人成荒淫。
译文:真的是感慨高唱,激动人心,使人沉溺其中。
注释:¹颜:指面部表情。²魄:指思想感情。
彼美佞邪子,婉娈来相寻。
彼美佞(nìng)邪子,婉娈(luán)¹来相寻。
译文:看那些外貌英俊潇洒,内心卑鄙佞邪小人们,一个个衣服光鲜的前来谗谄徼宠。
注释:¹婉娈:年少美貌者。
一笑双白璧,再歌千黄金。
一笑双白璧,再歌千黄金。
译文:君王却大加赏赐:笑一笑就赏赐一对白玉璧,再歌一曲就赏赐黄金千两。
珍色不顾道,讵惜飞光沉。
珍色不顾道,讵惜飞光沉¹
译文:好色不好道德,任凭日月羞愧无色。
注释:¹飞光沉:日月降落。这里指时光飞逝。
安识紫霞客,瑶台鸣素琴。
安识紫霞(xiá)¹,瑶台²鸣素琴。
译文:要知道:真正高洁之仕,是不屑阿谀奉承的,看那紫霞客,就喜欢独自在瑶水池边弹奏毫不装饰的素琴,高山流水有谁听?
注释:¹紫霞客:指神仙。²瑶台:神仙所居。

fēngshí--bái

dàndōngyínqínxiánnòng西yīn

kāngkǎidòngyán使shǐrénchénghuāngyín

měinìngxiéziwǎnluánláixiāngxún

xiàoshuāngbáizàiqiānhuángjīn

zhēndàofēiguāngchén

ānshíxiáyáotáimíngqí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齐国的琴妓演奏着东部的曲调,秦国的歌女高唱西疆的歌曲。

真的是感慨高唱,激动人心,使人沉溺其中。

看那些外貌英俊潇洒,内心卑鄙佞邪小人们,一个个衣服光鲜的前来谗谄徼宠。

君王却大加赏赐:笑一笑就赏赐一对白玉璧,再歌一曲就赏赐黄金千两。

好色不好道德,任凭日月羞愧无色。

要知道:真正高洁之仕,是不屑阿谀奉承的,看那紫霞客,就喜欢独自在瑶水池边弹奏毫不装饰的素琴,高山流水有谁听?

注释

颜:指面部表情。

魄:指思想感情。

婉娈:年少美貌者。

飞光沉:日月降落。这里指时光飞逝。

紫霞客:指神仙。

瑶台:神仙所居。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 11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春风一夜到衡(héng)¹,楚水²(yān)³万里长。
译文:一夜之间,春风吹遍了衡阳城,楚水燕山相距万里之长。
注释:¹衡阳:今属湖南省,在衡山之南、有山峰势如大雁回旋,名回雁峰。相传北来的大雁到此不再南飞,遇春飞回北方。²楚水:泛指古代楚地的江湖。战国时,楚国占有湖北、湖南、安徽、四川、江浙的大部地区,这里言楚,即指江南。³燕山:在河北平原北侧从潮白河谷到山海关,由西向东绵延数百里。这里泛指北方地区。
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译文:不要怪大雁一到春天便启程北归,只因为江南虽好,毕竟是异域他乡!

  咏雁的诗通常借秋雁南飞的形象,抒发在北方的游子对南方家乡的怀念,以及对北方艰苦环境的厌倦。这首诗却相反,塞北虽苦,但终究是故土。这首诗构思别具一格,主题更上一层楼。

  诗歌首句从春到衡阳切入,语气中充满欢欣。诗人一开章就说“春风一夜到衡阳”,仿佛“一夜”之间就可以完成从冬到春的岁序交替。乍看起来,好像有悖于常理,仔细一琢磨,这洋溢着人们对暖风乍至、大地春回的轻松喜悦之情,也从侧面反映了雁儿正久久地等待着春天的到来,因而对此特别敏感,暖风初至,便喜不自胜。

  第二句“楚水燕山万里长”,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大雁并不是因此赢得舒缓喘息的时机,而是产生急切离开的归念,忖量着“楚水燕山”的漫漫征程,准备立刻从楚水之畔飞回燕山之旁。这一层跳跃,写出大雁归心的急切,可说是“闻风而动”,绝无犹豫。“楚”,当然是指大雁生活的南方;“燕”,却是寒冷的北国,山水互文见义,正说明从南到北,这中间,要经历千山万水。“万里长”显示了大雁征程的遥远。而此时的江南,春色佳丽,正好流连。对此,人们心头困惑自然转化为对大雁的质疑,不但诗人要“怪”,连读者也要“怪”。

  后两句当然是大雁的回答“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诗人用托物咏怀的手法,借春雁的口吻表达强烈的思乡情感,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可是王恭是福建闽侯县人,江南本来就是他的故乡,他却说“江南虽好是他乡”,由此看来,诗中的“楚水”、“江南”并非确指某个地域或方位,只不过是一种借代性的语句,指的是享受荣华富贵的朝堂。因而本诗的主题不是表现对故乡的执着的爱,而是表现了诗人想辞官归隐、遁迹林泉,寻找自己精神憩息的家园,也表现了诗人不愿为官,愿过渔樵隐逸生活的意趣。

  本诗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取向不同,不写秋雁南归,寄托羁宦北方的士大夫对南方乡土的思念,而是写春雁,在春风吹到衡阳时,不计从“楚水”到“燕山”的“万里”之遥、程途之苦,坚决要回艰苦的北方去。诗旨不在于区别南北地域,而重在表现不留恋温柔富贵的官场,甘愿终老田园过吟啸自得的清高日子。

  诗歌四句的结构,从弃优就劣这一违背常情的举动,引出疑问,而后归结到全诗的中心,有助于将主题表现得更鲜明,艺术手法上从反常突出正常,在引起惊诧后再以拟人的口吻亮底,加强了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朱安群.明诗三百首详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10:98
2、 郑黎明.长乐历代诗词赏析:海风出版社,2007.5:45
3、 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辽·金·元·明: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12:343
陈在衡,年六十有余。暮行郊野间,见二人笼灯前行,就火吸烟,久而不燃。其一人问曰:“君过首七未耶?”陈讶其语,漫曰:“未也。”其人曰:“宜哉,阳气未尽,故阴火不燃。”陈悟其为鬼。佯曰:“世言人畏鬼,信乎?”鬼曰:“非也!鬼实畏人!”陈曰:“人何足畏?”曰:“畏啐。”陈即长吸而啐之。二鬼退至三步外,张目怒陈曰:“汝非鬼也?”陈笑曰:“实不汝欺,吾乃与鬼相近之人耳!”再啐之,各缩其半;三啐之而灭。
陈在衡,年六十有余。暮行郊野间,见二人笼灯前行¹,就²火吸烟,久而不燃。其一人问曰:“君过首七³未耶?就陈讶其语,漫曰:“未也。就其人曰:“宜哉,阳气未尽,故阴火不燃。就陈悟其为鬼。佯(yáng)曰:“世言人畏鬼,信乎?就鬼曰:“非也!鬼实畏人!就陈曰:“人何足畏?就曰:“畏啐。就陈即长吸而啐之。二鬼退至三步外,张目怒陈曰:“汝非鬼也?就陈笑曰:“实不汝欺,吾乃与鬼相近之人耳!就再啐之,各缩其半;三啐之而灭
译文:陈在衡,六十多岁了。晚上走在野外,看到二个人打着灯笼往前走。(陈在衡)于是靠近灯笼里的火点烟,很久都点不燃。其中一个人问:“你过了死后的第七日了吗?”陈在衡觉得他的话很奇怪,就说谎道:“没有。”这个人就说:“这就对了,阳气没有完全消失,所以阴火点不燃。”陈在衡明白他们是鬼。就假装鬼说:“世人都说人怕鬼,确定吗?”鬼说:“不是!鬼其实怕人。”陈在衡说:“人哪里值得害怕?”鬼说:“怕吹气。”陈在衡于是用力吸气向他们吹气。两个鬼后退到三步外,睁大眼睛很生气地说:“你不是鬼?”陈在衡笑着回答:“实话不骗你,我是和鬼很相近的人而已!”然后又向他们吹气,两个鬼都变小了一半;第三次向他们吹气他们就消失了。
注释:¹行:行走。²就:靠近。³首七:死后的第七日。⁴讶:奇怪,以……为奇怪。⁵漫:随意。⁶悟:明白,醒悟。⁷信:确实。⁸足:值得。⁹灭:消失。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一代倾城¹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²
译文:一代绝色美人终于如浪花般消失了,在吴宫里的人白白地想念着你。
注释:¹倾城:绝色美女的代称,也叫“倾国”。语本汉代李延年的诗歌。²儿家:称呼古代女子,你。指西施。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效颦(pín)¹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huàn)²
译文:切莫讥笑东村效颦女长得丑,她满头白发时仍能在溪边浣纱。
注释:¹效颦:相传西施家乡的东村有女子,貌丑,人称东施,因见西施“捧心而颦(皱眉)”的样子很美,她也学着捧心而颦,结果反而更丑(出《庄子·天运》)。这句倒装,意即“莫笑东村女效颦”。²浣纱:西施和她家乡的女子曾在若耶溪边漂洗过棉纱。浣,洗涤。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在小说中由林黛玉所作。前两句直写西施的不幸,后两句写西施和一般女子一样,红颜多薄命。这首诗是林黛玉以西施自况,发出了预感命运不幸的悲叹,悲哀自已红颜薄命。这首诗引用了东施效颦之典,化用王维《西施咏》和《洛阳女儿行》诗意,增强了全诗的悲叹基调。

  首联直写西施的不幸:一代绝顶美丽的西施葬身江中,有如浪花一样很快消失了,吴宫里的妃子白白地想念她。其中,“一代倾城逐浪花”就把红颜薄命的意思点明,并为全诗定下了悲叹的调子。第二句写“逐流花”后的反响。红颜而薄命,只给人留下悲伤的叹息。

  三四两句写西施和一般女子一样,红颜多薄命。请不要笑东村效颦女长得丑,却能活到满头白发,且能自由地在溪边浣纱。意思是说美女不如丑女长寿、自由。黛玉《西施》化用王维诗意,意思指西施虽美,已如江中浪花,稍纵即逝;而东村丑女,却可活到银丝白头。

  此诗字句浅白,所用东施效颦之典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其用意却在以古喻今。西施虽美,终究薄命随江水而去,有如浪花易逝。她虽令宫女怀恋,但不如东村女能活到白头。黛玉借此而说自己寄人篱下,虽有贾宝玉等知己的关心,但她也预感到病鹰继身难治,因而发出了预感命运不幸的悲叹。

参考资料:
1、 玉乃球.红楼梦诗词鉴赏.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253-255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蓬莱¹院闭天台女²,画堂³(zhòu)人无语。抛(pāo)翠云,绣衣闻异香
译文:幽美的庭院里住着一位美丽的女子,在华丽的房屋里白天睡觉,没有人一起说话。人熟睡时头离开了枕头,头发乌黑光亮,衣服上都残留着人乎寻常的香气。
注释:菩萨蛮:词牌名,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双调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蓬莱院:形容庭院幽美如蓬莱仙境一般。¹蓬莱:是古代传说中的三座仙山之一。后就用蓬莱泛指人们想象中的美好的仙境。²天台女:本代指仙女,这里指像仙女一样美丽的女子。天台:山名,在浙江省天台县北。后人用“天台女”代指仙女。³画堂:本汉代宫中的殿堂,后用以泛指绘饰华丽的堂屋。⁴昼寝:白天睡觉。⁵抛枕:形容人熟睡时头离开了枕头,把它抛在一边。⁶翠云: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浓密。云:云髻,形容妇女的发髻乌黑卷曲如云的样子。⁷光:光亮。⁸异香:指女子身上散发出异乎寻常的香气。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潜来¹珠锁(suǒ)²动,惊觉³银屏梦。脸慢笑盈(yíng),相看无限情。
译文:偷偷地进来碰到了有珍珠镶饰的门环,惊醒了女子的好梦。甜美可爱的脸上,洋溢着盈盈笑意;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彼此真有说不完的无限深情。
注释:¹潜来:偷偷地进来,暗中来。²珠锁:指用珍珠连缀而成或有珍珠镶饰的门环。门动时可以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³惊觉:惊醒。⁴银屏梦:这里指好梦。银屏:指白色而有光泽的屏风或围屏。⁵脸慢:脸慢,指细嫩而美丽的脸。慢:同“曼”,形容容颜的美好。⁶盈盈:形容仪态美好的样子。⁷相看:对看,仔细看。

  前一首词写男女之间的私会,是女子在晚上潜往男子的居处。这首词仍是写私会,却是男子悄然行至女子的寝所,时间则是在正午。

  词中所写只是二人相对的一个片刻,女子写得娇羞妩媚,男子写得温柔体贴,一片脉脉深情。首句中“蓬莱”、“天台”的形容,不仅暗寓女子的美貌,也代指居所的精美,下启“画堂”,再加修饰,有一种金屋藏娇的意味。而用一“闭”字,强调深居禁严,难以接触,巳露出私情消息,与下片中的“潜来”相呼应。“人无语”,既指“昼寝”时光,周遭静谧无声,也表示到来的步履悄悄,不曾有所惊动。既没有惊动侍从,也没有惊动正在午睡的爱人,于是男子得以俯身注视卧榻上的爱人。她睡得香甜,睡得酣畅。乌黑闪亮的长发随意地披散在枕头上,绣花夏衣又轻又薄,透出那身体特有的香味,令人心醉。或是身体的移动,或是脚步的挪动,一个不经意的细微动作.带动了男子身上悬垂的玉佩,发出一二声清脆的鸣响,惊醒了梦中人。只见她双眸慢慢睁开,正与俯看者的目光相对,笑容随即在美丽的脸庞上轻轻荡漾,二人无语,“相看无限情”。这传神的描写,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

  上片写“潜来”光景,下片写“相看”情景,过片以“珠琐”承绣衣,正将会见的双方相联系。两阕一气呵成,上下之间,几乎不见痕迹。结句最有味,本是一方行为的叙述,此时换作了双方感情的交汇,虽是平平的描述,但热烈在其中。

  词中的“鸳鸯梦”用得很着力。因是思念而有“潜来”,因是深爱而俯身含情凝视,故因己及入而推想女子睡得如此香甜,一定是在梦中有相聚,鸳鸯正成双。唯其如此,女子“惊觉”之时,才不以为惊,而是“慢脸笑盈盈”。“鸳鸯梦”虽是猜测,却是感情的祈愿,因而将现实与幻梦浑然交织,梦里梦外,写出二人的心灵相通。注目相对之时,自有无限的柔情。又如“盈盈”二字的巧用。“盈盈”与“笑”相连,是形容笑容的可爱,而“盈盈”又可独立出来形容目光,刻画“相看”的情态,可谓是一词多义。

参考资料:
1、 蒋方编选.李璟李煜集:凤凰出版社,2014.10:第123-125页

mán ·péngláiyuàntiāntái

 dài 

péngláiyuàntiāntái huàtángzhòuqǐnrén pāozhěncuìyúnguāng xiùwénxiāng 
qiánláizhūsuǒdòng jīngjuéyínpíngmèng liǎnmànxiàoyíngyíng xiāngkànxiànqíng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sài)¹途辽远,城南²战苦辛。
译文:塞北的征途十分遥远,城南的战斗多么的辛苦。
注释:战城南:乐府《铙歌·鼓吹曲辞》旧题,多写战争的残酷,军旅生活的艰辛。¹塞北:北方边疆之地,一般指长城外为塞北。²城南:泛指边塞城堡的附近,非确指城的南边。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fān)¹旗如鸟翼,甲胄(zhòu)²似鱼鳞。
译文:旌旗飘舞就像鸟的彩翼,甲胄映日好似鱼的银鳞。
注释:¹幡:垂直悬挂的一种窄长形旗子。²甲胄:甲是用皮革绳索串联铁叶而成的战衣,即铁甲。胄是战争中戴的防护帽子。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冻水¹寒伤马,悲风²愁杀人。
译文:冰冷刺骨的水冻伤了骏马,凛凛秋风愁杀了征人。
注释:¹冻水:即冰冷的水。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据传说,古代长城之南有溪坂,上有土窟,中有泉水流出,舀之不竭。汉时将士远征塞北,常饮马于此。这里的冻水泛指河水。²悲风:秋风。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寸心¹明白日,千里暗黄尘²
译文:将士心中充满了阳光,千里边塞滚动着黄尘。
注释:¹寸心:即心中。²黄尘:飞扬的黄沙。

  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但已不同于汉乐府中的《 战城南 》那样写得血流成河、惨不卒读了。诗中的主人公在叙述战争时,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诗的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首联描绘寥廓的塞外战争背景,颔联和颈联用景物描写、侧面描写的手法衬托战斗的艰苦,尾联写主人公从内心流露出自豪、自信,充满了胜利的希望。这首诗格调雄浑高昂,洋溢着爱国热情,是刚健清新之作。

  首联以对句开起,出句开门见山交待战争的地点,仿佛画家的笔先挥毫泼墨抹出一个塞外广袤的背景。一个“辽”字,一个“远”字,表现出塞北的广阔无际,也给诗歌增加了空间感。对句切题,正面描叙战争场景,暗寓“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的悲壮场面。诗人如泣如诉的概述,浸含泪血,语言朴实真挚。

  颔联用近似白描的手法描绘战场的景象,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隐隐可见。排比点缀手法将作战阵式写得极有气势,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诗人在诗歌中,选择了“幡旗”和“甲胄”两个意象,不但抓住了古代战场特色,也把描写的镜头拉近,突出了威武雄壮的气魄。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深深地触摸到诗的主人公脉搏激剧的跳动:激动的心、自豪的情,东闯西突血肉搏杀。

  颈联生死攸关之际,人的心境更是复杂多变、不可捉摸的,在一阵冲杀之后,感慨也随之而来。因此颈联自然地转入抒情性的叙述。“冻水寒伤马”,化用陈琳诗句:“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饮马长城窟行》)这里表面上是写马,实则写人 ,巧妙地表达边地苦寒不宜“稽留”之意 。“悲风愁杀人”,化用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句意,进一步直抒胸臆。秋风凛冽,塞外草衰,一派萧瑟之气,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这联诗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塞外将士的思想和情绪,也是诗人思想倾向的流露。

  尾联以景作结,“千里暗黄尘”,既是描绘大漠黄沙飞的自然景色,也用以渲染战争的激烈,征尘千里遮天蔽日。然而战士的心中却充满了明亮的阳光。“寸心明白日”句,精微入妙,词语新颖,内涵丰富,艺术概括力强,揭示了征人光明的内心世界。他心系着祖国 ,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继续驰骋疆场,报效君王。

参考资料:
1、 赵建莉.初唐诗歌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29-31
2、 曾凡玉.唐诗译注鉴赏辞典:崇文书局,2017:55

zhànchéngnán

yángjiǒng tángdài 

sàiběiliáoyuǎn chéngnánzhànxīn 
fānniǎo jiǎzhòulín 
dòngshuǐhánshāng bēifēngchóushārén 
cùnxīnmíngbái qiānànhuángch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