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叠太古色,濛濛花雨时。好峰行恐尽,流水语相随。
重叠太古色,濛濛花雨时。好峰行恐尽,流水语相随。
黑壤生红黍,黄猿领白儿。因思石桥月,曾与故人期。
黑壤生红黍,黄猿领白儿。因思石桥月,曾与故人期。

chūnshānxíng--guànxiū

zhòngdiétàiméngménghuāshíhǎofēngxíngkǒngjǐnliúshuǐxiāngsuí

hēirǎngshēnghóngshǔhuángyuánlǐngbáiéryīnshíqiáoyuècéngrén

贯休

贯休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554篇诗文

猜您喜欢
钟陵醉别十馀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钟陵醉别十馀(yú)春,重见云英掌上身¹
译文:钟陵醉饮一别已经十余载,又再次见到云英婀娜的身姿。
注释:¹掌上身:指女子轻盈善舞的体态。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¹是不如人。
译文:如今我未成名你也未出嫁,大概是我们两个都不如别人吧!
注释:¹俱:全,都。
何处淬吴钩?一片城荒枕碧流。曾是当年龙战地,飕飕。塞草霜风满地秋。
何处淬(cuì)¹吴钩²?一片城荒枕碧流³。曾是当年龙战地,飕(sōu)。塞草霜曾满地秋。
译文:哪里是用血浸染吴钩之地?如今已是城池荒芜,碧水长流。这里曾是当年群雄争霸的战场,而今只余飕飕的曾声。塞草遍野,寒曾呼啸,满地皆是秋色。
注释: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好离乡》、《蕉叶怨》。¹淬:淬火。²吴钩:钩兵器形似剑而曲,春秋吴人善铸钩,故称,后也泛指利剑。³碧流:绿水。⁴龙战地:指古战场。龙战,本谓阴阳二气交战。后遂以喻群雄争夺天下。⁵飕飕:形容曾声。
霸业等闲休。跃马横戈总白头。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
霸业¹等闲休。跃马横戈(gē)²总白头。莫把韶(sháo)³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
译文:称霸的事业轻易地结束了,策马驰骋,兵戈杀伐,最终也只换得满头白发。不要轻易用美好的年华换取封侯功名,多少英雄到头来只不过被埋于废弃的山丘之下而已。
注释:¹霸业:指称霸诸侯或维持霸权的大业。²跃马横戈:谓手持武器,纵马驰骋。指在沙场作战。³韶华:美好的年华。⁴封侯:封拜侯爵,泛指显赫功名。⁵废丘:荒废的土丘。

  这首词是一怀古之作,该词通过描写塞外寒曾萧萧,衰草遍野的冷落景象,行文用词格调高远,气势豪纵,情致凄怆,透彻地抒发了世事无常、兴亡无据、古今同梦的悲慨。

  “何处淬吴钩”开端即问,从中可见悲凉凄怆的情调,下面紧接着荒城“枕碧流”,映衬出当年争战之地的衰草、曾霜的萧瑟荒凉,折射出词人的迷惘与哀伤。“塞草霜曾满地秋”,道尽了秋日的萧瑟凄凉。

  “霸业等闲休,越马横戈总白头”,下片从写景转入抒怀,表达了人生苦短,人间若梦的伤感。结句处的“多少英雄只废丘”,是这种哀感的点睛之语,大有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曾流人物”的情怀。

  世事无常,功名虚无,词人用历史古迹的满眼苍凉来说明霸业也好,封侯也罢,最终不过被历史的尘埃湮没。全词悲壮中又有着超越历史的时空之叹,沉郁悲慨。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徐燕婷,朱惠国著.纳兰词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01:399页
2、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290页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¹临朝²武氏者,性非和顺,地³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jì)乎晚节,秽(huì)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bì)。入门见嫉,蛾眉¹⁰不肯让人;掩袖工谗(chán)¹¹,狐媚¹²偏能惑(huò)主。践元后¹³于翚(huī)(dí)¹⁴,陷吾君于聚麀(yōu)¹⁵。加以虺(huǐ)(yì)¹⁶为心,豺狼成性,近狎(xiá)¹⁷邪僻¹⁸,残害忠良¹⁹,杀姊(zǐ)屠兄,弑(shì)君鸩(zhèn)²⁰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kuī)窃神器²¹。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²²;贼之宗盟²³,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²⁴之不作²⁵,朱虚侯²⁶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²⁷之将尽;龙漦(chí)²⁸帝后,识夏庭之遽(jù)²⁹衰。
译文:那个非法把持朝政的武氏,不是一个温和善良之辈,而且出身卑下。当初是太宗皇帝的姬妾,曾因更衣的机会而得以奉侍左右。到后来,不顾伦常与太子(唐高宗李治)关系暧昧。隐瞒先帝曾对她的宠幸,谋求取得在宫中专宠的地位。选入宫里的妃嫔美女都遭到她的嫉妒,一个都不放过;她偏偏善于卖弄风情,像狐狸精那样迷住了皇上。终于穿着华丽的礼服,登上皇后的宝座,把君王推到乱伦的丑恶境地。加上一幅毒蛇般的心肠,凶残成性,亲近奸佞,残害忠良,杀戮兄姊,谋杀君王,毒死母亲。这种人为天神凡人所痛恨,为天地所不容。她还包藏祸心,图谋夺取帝位。皇上的爱子,被幽禁在冷宫里;而她的亲属党羽,却委派以重要的职位。呜呼!霍光这样忠贞的重臣,再也不见出现了;刘章那样强悍的宗室也已消亡了。“燕啄皇孙”歌谣的出现,人们都知道汉朝的皇统将要穷尽了;孽龙的口水流淌在帝王的宫庭里,标志着夏后氏王朝快要衰亡了。
注释:¹伪:指非法的,表示不为正统所承认的意思。²临朝:莅临朝廷掌握政权。³地:指家庭家族的社会地位。⁴下陈:古人宾主相馈赠礼物陈列在堂下,称为“下陈”。因而,古代统治者充实于府库内宫的财物妾婢,亦称“下陈”。这里指武则天曾充当过唐太宗的才人。⁵更衣:换衣。古人在宴会中常以此作为离席休息或入厕的托言。这里借以说明武则天以不光彩的手段得到唐太宗的宠幸。⁶洎:及,到。⁷晚节:后来。⁸春宫:亦称东宫,是太子居住的地方,后人常借指太子。⁹私:宠幸。嬖宠爱。¹⁰蛾眉:原以蚕蛾的触须比喻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这里借指美女。¹¹掩袖工谗:说武则天善于进谗害人。这里借此暗指武则天曾偷偷窒息亲生女儿,而嫁祸于王皇后,使皇后失宠的事(《新唐书·后妃传》)。¹²狐媚:唐代迷信狐仙,认为狐狸能迷惑害人,所以称用手段迷人为狐媚。¹³元后:正宫皇后。¹⁴翚翟:用美丽鸟羽织成的衣服,指皇后的礼服。翚,五彩雉鸡。翟,长尾山鸡。¹⁵聚麀:多匹牡鹿共有一匹牝鹿。麀,母鹿。这句意谓武则天原是唐太宗的姬妾,却当上了高宗的皇后,使高宗乱伦。¹⁶虺蜴:指毒物。虺,毒蛇。蜴,蜥蜴,古人以为有毒。¹⁷狎:亲近。¹⁸邪僻:指不正派的人。¹⁹忠良:指因反对武后而先后被杀的长孙无忌上官仪,褚遂良等大臣。²⁰弑君鸩:谋杀君王毒死母亲。其实史书中并无武后谋杀唐高宗和毒死母亲的记载。弑,臣下杀死君王。鸩,传说中的一种鸟,用其羽毛浸酒能毒死人。²¹窥窃神器:阴谋取得帝位。神器,指皇位。²²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指唐高宗死后,中宗李显继位,旋被武后废为庐陵王,改立睿宗李旦为帝,但实际上是被幽禁起来(事见《新唐书·后妃传》)。²³宗盟:家属和党羽。²⁴霍子孟:名霍光,西汉大臣,受汉武帝遗诏,辅助幼主汉昭帝;昭帝死后因无后,故而由昌邑王刘贺继位,刘贺荒嬉无道,霍光又废刘贺,更立宣帝刘病已,是安定西汉王朝的重臣(《汉书·霍光传》)。²⁵作:兴起。²⁶朱虚侯:汉高祖子齐惠王刘肥的次子,名刘章,封为朱虚侯。高祖死后,吕后专政,重用吕氏,危及刘氏天下,刘章与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合谋,诛灭吕氏,拥立文帝,稳定了西汉王朝(《汉书·高五王传》)。²⁷祚:指皇位,国统。²⁸漦,涎沫。²⁹遽,急速。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zhǒng)¹。奉先帝²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³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tì),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¹⁰举义旗,以清妖孽(niè)。南连百越¹¹,北尽三河¹²,铁骑成群,玉轴(zhóu)¹³相接。海陵¹⁴红粟(sù)¹⁵,仓储之积靡(mǐ)¹⁶穷;江浦¹⁷黄旗¹⁸,匡复之功何远?班声¹⁹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yīn)呜则山岳崩颓,叱(chì)(zhà)²⁰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译文:我李敬业是大唐的老臣下,是英国公的嫡长孙,奉行的是先帝留下的训示,承受着本朝的优厚恩典。宋微子为故国的覆灭而悲哀,确实是有他的原因的;桓谭为失去爵禄而流泪,难道是毫无道理的吗!因此我愤然而起来干一番事业,目的是为了安定大唐的江山。依随着天下的失望情绪,顺应着举国推仰的心愿,于是高举正义之旗,发誓要消除害人的妖物。南至偏远的百越,北到中原的三河,铁骑成群,战车相连。海陵的粟米多得发酵变红,仓库里的储存真是无穷无尽;大江之滨旌旗飘扬,光复大唐的伟大功业还会是遥远的吗!战马在北风中嘶鸣,宝剑之气直冲向天上的星斗。战士的怒吼使得山岳崩塌,云天变色。以此来对付敌人,有什么敌人不能打垮;以此来图谋功业,有什么不被我们攻克!
注释:¹冢子:嫡长子。李敬业是英国公李勣的长房长孙,故有此语。²先帝:指刚死去的唐高宗。³宋微子:即微子启,他是殷纣王的庶兄,被封于宋,所以称“宋微子”。这里是李敬业的自喻。⁴良:确实真的。⁵以:缘因。⁶袁君山:东汉时人桓谭(一说是东汉名臣袁安),字君山。袁君山之“袁”,通假“桓”。汉光武帝时为给事中,因反对当时盛行的谶纬神学,而被贬为六安县丞,忧郁而死(事见《后汉书·桓谭传》)。⁷社稷:原为帝王所祭祀的土神和谷神,后借指国家。⁸宇内:天下。⁹推心:指人心所推重。¹⁰爰:于是。¹¹百越:通“百粤”。古代越族有百种,故称“百越”。这里指越人所居的偏远的东南沿海。¹²三河:洛阳附近河东河内河南三郡,是当时政治中心所在的中原之地。¹³玉轴:战车的美称。¹⁴海陵:古县名,治所在今江苏省泰州市,地在扬州附近,汉代曾在此置粮仓。¹⁵红粟:米因久藏而发酵变成红色。¹⁶靡:无,不。¹⁷江浦:长江沿岸。浦,水边的平地。¹⁸黄旗:指王者之旗。¹⁹班声:马嘶鸣声。²⁰喑呜叱吒:“吒”通“咤”,发怒时的喝叫声。
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公等¹或家传汉爵(jué)²,或地协周亲³,或膺(yīng)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póu)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¹⁰,共立勤王¹¹之勋,无废旧君¹²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¹³,徘徊歧路,坐昧(mèi)¹⁴先几(jī)¹⁵之兆,必贻(yí)¹⁶后至之诛¹⁷。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xí)州郡,咸使知闻。
译文:诸位或者世代蒙受国家的封爵,或者是皇室的姻亲,或者是负有重任的将军,或者是接受先帝遗命的大臣。先帝的话音好像还在耳边,你们的忠诚怎能忘却?先帝坟上的土尚未干透,我们的幼主却不知该依托谁!如果能转变当前的祸难成为福祉,好好地送走死去的旧主和服侍当今的皇上,共同建立匡救皇室的功勋,不至于废弃先皇的遗命,那么各种封爵赏赐,一定如同泰山黄河那般牢固长久。如果留恋暂时的既得利益,在关键时刻犹疑不决,看不清事先的征兆,就一定会招致严厉的惩罚。请看明白今天的世界,到底是哪家的天下。这道檄文颁布到各州各郡,让大家都知晓。
注释:¹公等:诸位。²家传汉爵:拥有世代传袭的爵位。汉初曾大封功臣以爵位,可世代传下去,所以称“汉爵”。³地协周亲:指身份地位都是皇家的宗室或姻亲。协,相配,相合。周亲,至亲。⁴膺:承受。⁵爪牙:喻武将。⁶顾命:君王临死时的遗命。⁷宣室:汉宫中有宣室殿,是皇帝斋戒的地方,汉文帝曾在此召见并咨问贾谊,后借指皇帝郑重召问大臣之处。⁸一抔之土:这里借指皇帝的陵墓。⁹六尺之孤:指继承皇位的新君。¹⁰送往事居:送走死去的,侍奉在生的。往,死者,指高宗。居,在生者,指中宗。¹¹勤王:指臣下起兵救援王室。¹²旧君:指已死的皇帝,一作“大君”,义近。¹³穷城:指孤立无援的城邑。¹⁴昧:不分明。¹⁵几:迹象。¹⁶贻:遗下,留下。¹⁷后至之诛:意思说迟疑不响应,一定要加以惩治。

  檄是古代用以声讨、征召或晓谕的文告,主要用于军事行动之际。刘勰《文心雕龙》论析檄时说:“震雷始于曜电,出师先乎声威。”形象地说明檄文的特点在于先声夺人。而要先声夺人,檄文必须“事昭而理辨,气盛而辞断”,要有理有据,而且理直气壮。《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先声夺人,立论严正,理直气壮,且语言犀利明快,节奏紧促。充分地体现了刘勰所说檄文的特点,不愧为传诵千古的佳作。此文属骈体,骈四俪六,对仗工整,用典切实,又清新自然。

  全文有三个层次。

  檄文一开始就将武则天置于被告席上以“伪”字开头,以示武氏君临朝政的非法,接着列数其罪。从私生活到政治面貌,对武氏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尤其抓住武后先后侍奉太宗父子,致使李唐皇室背上乱伦之名,将武后置于不仁不义的境地。并揭露武后在后宫中的种种恶行,将之比作祸国的吕后和褒姒。

  次写李敬业讨武是势在必行,民心所向之举,因此义师无敌,声势夺人。在一番严厉的声讨后,作者接着描绘徐敬业一方师出有名。“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这四句用雄健的词采,夸张的形容,表现了义师的声威和必胜信念。

  第三层申明大义对王公大臣动之以情,发出号召。“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先让百官自惭自励,再从正反两面痛陈利害得失。“共立勤王之勋,无废大君之命”,则封赏进爵,“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文章最后以“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震人心弦的警语作结,显示出巨大的威摄力量。

  此檄是千百年来檄文中的上乘之作。理直气壮,气势磅礴,手法上先抑后扬,使武后的劣行与徐敬业的正义之举形成鲜明的对照。而且声泪俱下,具有极大的煽动力。据《新唐书》记载,武则天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惊问是谁写的,继而感叹说:“宰相安得失此人?”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此檄的锋芒犀利,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鼓动性。

  作者一改前人以散文写檄文的习惯,采用骈文的形式,巧妙地利用了骈文句式节奏分明的特点而使其自始至终壮气贯通。对武则天罪行的揭露,对李唐王朝的忠诚、说功,对义师起兵的宣告等都用了急促的节奏和变化的句式,使文章的气势咄咄逼人,让读者无庸争辩而不得不服从。同时作者还利用骈文的对仗、用典、夸张等表现手烘托文章气势,对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表现出强有力的说服力和号召力,不愧为中国散文史上的不朽名篇。

参考资料:
1、 仇润喜著. 牍海笔踪 中国古代书信精品48篇解[M].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5.03.第134页
2、 张永健等主编. 中外散文辞典[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7.09.第538-542页

dàijìngchuántiānxiàwén

luòbīnwáng tángdài 

    wěilíncháoshìzhě xìngfēishùn shíhánwēi chōngtàizōngxiàchén cénggēngshì wǎnjié huìluànchūngōng qiányǐnxiānzhī yīnhòufángzhī ménjiàn éméikěnràngrén yǎnxiùgōngchán mèipiānnénghuòzhǔ jiànyuánhòuhuī xiànjūnyōu jiāhuǐwèixīn cháilángchéngxìng jìnxiáxié cánhàizhōngliáng shāxiōng shìjūnzhèn rénshénzhīsuǒtóng tiānzhīsuǒróng yóubāocánghuòxīn kuīqièshén jūnzhīài yōuzhībiégōng zéizhīzōngméng wěizhīzhòngrèn  huòmèngzhīzuò zhūhóuzhīwáng yànzhuóhuángsūn zhīhànzuòzhījiāngjìn lóngchíhòu shíxiàtíngzhīshuāi 

    jìnghuángtángjiùchén gōnghóuzhǒng fèngxiānjūnzhīchéng běncháozhīhòuēn sòngwēizhīxīngbēi liángyǒu yuánjūnshānzhīliú ránzāi shìyòngfènfēngyún zhìānshè yīntiānxiàzhīshīwàng shùnnèizhītuīxīn yuán qīngyāoniè nánliánbǎiyuè běijìnsān tiěchéngqún zhóuxiāngjiē hǎilínghóng cāngchǔzhīqióng jiānghuáng kuāngzhīgōngyuǎn bānshēngdòngérběifēng jiànchōngérnándǒupíng yīnshānyuèbēngtuí chìzhàfēngyúnbiàn zhì cuī gōng gōng 

    gōngděnghuòjiāchuánhànjué huòxiézhōuqīn huòyīngzhòngzhǎo huòshòumìngxuānshì yányóuzàiěr zhōngwàngxīn póuzhīwèigān liùchǐzhītuō tǎngnéngzhuǎnhuòwèi sòngwǎngshì gòngqínwángzhīxūn fèijiùjūnzhīmìng fánzhūjuéshǎng tóngzhǐshān ruòjuànliànqióngchéng páihuái zuòmèixiānzhīzhào hòuzhìzhīzhū qǐngkànjīnzhīzhōng jìngshìshuíjiāzhītiānxià zhōujùn xiánshǐ使zhīwén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清 一作:情)
窗前谁种芭蕉(jiāo)树,阴满中庭¹。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²有馀(yú)³。(清 一作:情)
译文:不知是谁在窗前种下的芭蕉树,一片浓阴,遮盖了整个院落。叶片和不断伸展的叶心相互依恋,一张张,一面面,遮蔽了庭院。
注释:¹中庭:庭院里。²舒卷:一作“舒展”,在此可一词两用,舒,以状蕉叶;卷,以状蕉心。且卷,有通“婘”之训,谓好貌。³馀清:今本多作“馀情”,“情”字在此其意似欠当,因此词上片旨在咏物并非简单的拟人之法。馀清,意谓蕉叶舒卷;蕉心贻人以清凉舒适之感。视“清”字为“情”字的谐音,其意似胜于径用“馀情”二字。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lín)(yín)¹。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译文:满怀愁情,无法入睡,偏偏又在三更时分下起了雨,点点滴滴,响个不停。雨声淅沥,不停敲打着我的心扉。我听不惯,于是披衣起床。
注释:¹霖霪:本为久雨,此处指接连不断的雨声。
这首词作于南渡以后,通过雨打芭蕉引起的愁思,表达作者思念故国、故乡的深情。上片咏物,借芭蕉展心,反衬自己愁怀永结、郁郁寡欢的心情和意绪。首句“窗前谁种芭蕉树”,似在询问,似在埋怨,无人回答,也无须回答。然而通过这一设问,自然而然地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接着,再抓住芭蕉叶心长卷、叶大多荫的特点加以咏写。蕉心长卷,一叶叶,一层层,不断地向外舒展。阔大的蕉叶,似巨掌,似绿扇,一张张,一面面,伸向空间,布满庭院,散发着清秀,点缀着南国的夏秋。第二句“阴满中庭”形象而逼真地描绘出这一景象。第三句重复上句,再用一个“阴满中庭”进行吟咏,使人如临庭前,如立窗下,身受绿叶的遮蔽,进而注视到蕉叶的舒卷。“叶叶心心,舒展有馀情”,歇拍二句寄情于物,寓情于景。“叶叶”与“心心”,两对叠字连用,一面从听觉方面形成应接不暇之感,—面从视觉印象方面,向人展示蕉叶不断舒展的动态。而蕉心常卷,犹如愁情无极,嫩黄浅绿的蕉心中,紧裹着绵绵不尽的情思。全词篇幅短小而情意深蕴。语言明白晓畅,能充分运用双声叠韵、重言叠句以及设问和口语的长处,形成参差错落、顿挫有致的韵律;又能抓住芭蕉的形象特征,采用即景抒情,寓情于物,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抒发国破家亡后难言的伤痛;用笔轻灵而感情凝重,体现出漱玉词语新意隽、顿挫有致的优点。
参考资料:
1、 蒋哲伦 等 .李清照词鉴赏 .济南 :齐鲁书社 ,1986 :128-129 .

tiānchǒuér ·chuāngqiánshuízhòngjiāoshù

qīngzhào sòngdài 

chuāngqiánshuízhòngjiāoshù yīnmǎnzhōngtíng yīnmǎnzhōngtíng xīnxīn shūjuǎnyǒuqīng  (qīngzuò qíng )
shāngxīnzhěnshàngsāngēng diǎnlínyín diǎnlínyín chóusǔnběirén guànláitīng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花影 一作:身影)
一陂(bēi)¹春水绕花身,花影²妖娆各占春。(花影 一作:身影)
译文:一池春水多情地护绕着杏林,嫣红的杏花和绿水中妖娆的花影相映成趣,各以其风姿平分着春色。
注释:¹陂:池塘。²花影:花枝在水中的倒影。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¹被春风吹作雪,绝胜²南陌³(niǎn)成尘。
译文:即使被无情的东风吹落,飘飘似雪,也胜过道路边上的杏花凋零洒落路面,任人践踏,碾成尘土。
注释:¹纵:即使。²绝胜:远远胜过。³南陌:指道路边上。

  这首诗一二句写出了北陂杏花的娇媚之美,后两句表现了杏花高洁的品性之美,作者寄情于物,体现出王安石刚强耿介的个性和孤芳自赏的人生追求。

  这首绝句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王安石晚年时期,他的绝句尤好。曾有人言,唐代以后无诗,此论太极端了点。王安石晚年的绝句有不少是直追唐人的,在议论入诗上,他的议论与描叙结合得很紧,而且议论不浅白直切,而是含蕴有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这两句写景状物,描绘杏花临水照影之娇媚。首句点明杏花所处地理位置。“陂”,此处是指池塘。一池碧绿的春水环绕着杏树,预示着勃发的生机。“绕”字用得精巧,既写陂水曲折蜿蜒之流势,又写水花之相依相亲。王安石爱用“绕”字摹写山形水势,如他《江上》一诗中说:“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在《书湖阴先生壁》(其一)中写到:“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又在《钟山即事》中说“涧水无声绕竹流”,有清婉、柔媚、幽静之感。

  “花影妖娆各占春”从花与影两个方面写杏花的绰约风姿。满树繁花竞相开放,满池花影摇曳迷离。“妖娆”二字本用于写人,这里移用于杏花,展现了杏花争奇斗妍的照人光彩。一个“各”字,表明在诗人眼中,花与影一样地美艳、多情,一样令人流连忘返、沉迷自失。宋人许顗《彦周诗话》说:“荆公爱看水中影,此亦性所好,如‘秋水泻明河,迢迢藕花底’,又《桃花诗》云:‘晴沟涨春渌周遭,俯视红影移鱼舠’,皆观其影。”王安石写花善于从本体和投影两方面着手,如此刻画,虚实相生:一方面使景物更具立体的美,另一方面也透露出诗人的审美趣味,即对虚静恬淡之美的情有独钟。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这两句议论抒情,褒扬北陂杏花品性之美。

  这两句对偶精工,如陈衍《宋诗精华录》说:“荆公绝句,多对语甚工者,似是作律诗未就化成截句(绝句)。”这两句托物言志,耐人玩味。“春风吹作雪”,这一笔淋漓地描绘出风吹杏树,落英缤纷,似漫天飞雪,而随波逐流的凄美景象,比喻生动,浮想联翩。即便是春风轻拂,娇媚的花儿也不堪吹折,它凋谢了,零落了,这本是让人黯然神伤的。但诗人却偏说它胜过南陌杏花,矜持与自足之意溢于言表。这一对比启人深思:“南陌”在此诗中与“北陂”相对立,这两个背景意象包含着一种空间的隐喻。若说清幽静谧的“北陂”是远离浮世喧嚣的隐逸之所,则“南陌”正是熙来攘往、物欲横陈的名利之场。

  “南陌”繁华,“北陂”僻静;“南陌”热闹,“北陂”空寂;北陂杏花即使零落了,尚可在一泓清波中保持素洁;而南陌的杏花要么历尽亵玩、任人攀折;要么凋零路面、任人践踏,碾成尘土,满身污秽。若说这南陌杏花是邀功请赏、党同伐异的得势权臣的影射,则北陂杏花是诗人刚强耿介、孤芳自赏的自我人格的象征。王安石从1070年(熙宁三年)到1076年(熙宁九年),两次拜相,又两次罢相,最后退居江宁,寄情于半山。罢相之后,他虽被迫退出政治舞台,但仍然坚持自己原有的改革信念与立场,积极倡言“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一“纵”,一“绝”,呼应紧密,激浊扬清,掷地有声地表明他的政治立场与人生操守。

  绝句由于篇幅短小,很忌一气直下,没有波折。这首诗句句写临水杏花,第二句承第一句;第三、四句承第二句,却宕开一层,以“纵被”领句,用“绝胜”作呼应,便使全诗跌宕有致,富于曲折变化。这样布局,有直写,有侧写,有描绘,有议论,诗人自己爱好高洁的品格也就贯注其中了。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 :241-242 .
2、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72-73 .

běibēixìnghuā

wángānshí sòngdài 

bēichūnshuǐràohuāshēn huāyǐngyāoráozhànchūn  (huāyǐngzuò shēnyǐng )
zòngbèichūnfēngchuīzuòxuě juéshèngnánniǎnchéngch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