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我祖,爰自陶唐。
悠悠我祖,爰(yuán)¹自陶唐²
译文:我家祖先甚遥远,帝尧之世称陶唐。
注释:¹爰:乃。²陶唐:指帝尧。尧初居于陶丘(今山东定陶县),后迁居于唐(今河北唐县),因称陶唐氏。
邈焉虞宾,历世重光。
(miǎo)焉虞(yú)¹,历世重光²
译文:其后为臣宾于虞,历世不绝显荣光。
注释:¹虞宾:指尧的后代。相传尧禅位给舜,尧的后代为宾于虞,因称虞宾。²重光:谓家族的光荣相传不绝。
御龙勤夏,豕韦翼商。
御龙勤¹夏,豕(shǐ)韦宾²商。
译文:御龙效力于夏世,豕韦亦曾辅佐商。
注释:¹勤:服务,效劳。²宾:辅佐。
穆穆司徒,厥族以昌。
穆穆¹司徒²,厥(jué)族以昌。
译文:周世陶叔甚端庄,我祖由此得盛昌。
注释:¹穆穆:仪表美好,容止端庄恭敬。²司徒:指周时陶叔。《左传定公四年》记周灭商以后,周公把殷余民七族分给周武王的弟弟康叔,陶氏为七族之一,陶叔为司徒。以上是叙述唐尧、虞舜、夏、商、周时,陶氏的光荣历史。
纷纷战国,漠漠衰周。
纷纷¹战国,漠漠²衰周³
译文:乱世纷纷属战国,衰颓冷落彼东周。
注释:¹纷纷:骚乱的样子。²漠漠:寂寞的样子。³衰周:周朝的衰落时期,指东周末年。
凤隐于林,幽人在丘。
凤隐于林,幽人¹在丘。
译文:凤凰隐没在林中,隐士幽居在山丘。
注释:¹幽人:隐士。这两句是说,在战国和周朝未年,陶氏人才像凤凰隐蔽在山林一样,隐居山丘而不仕。
逸虬绕云,奔鲸骇流。
逸虬(qiú)绕云¹,奔鲸骇(hài)²
译文:虬龙奔腾绕乌云,鲸鱼奔窜掀激流。
注释:¹逸虬绕云:奔腾的虬龙环绕着乌云。虬:传说中无角的龙。²奔鲸骇流:惊奔的鲸鱼掀起巨浪激流。这两句形容战国、周末群雄战乱、狂暴纵横的乱世。
天集有汉,眷予愍侯。
天集¹有汉²,眷(juàn)³予愍(mǐn)
译文:上天成全立汉代,顾念我祖封愍侯。
注释:¹天集:上天成全。²有汉:即汉朝。有:名词词头。³眷:顾念,关心。⁴愍侯:汉高祖时右司马愍侯陶舍。
於赫愍侯,运当攀龙。
(wū)¹愍侯,运²当攀龙³
译文:赫赫愍侯声威扬,命中注定辅帝王。
注释:¹於赫:赞叹词。²运:时运。³攀龙:指追随帝王建功立业。旧时以龙喻天子。
抚剑风迈,显兹武功。
抚剑¹风迈²,显兹武功³
译文:英勇威武仗剑行,屡立战功在疆场。
注释:¹抚剑:持剑。²风迈:乘风迈进,形容英勇威武。³显兹武功:显扬了如此的武功。陶舍曾追随汉高祖刘邦击燕代,建立了武功。
书誓河山,启土开封。
书誓河山¹,启土开封²
译文:汉帝盟誓泽子孙,我祖受封甚荣光。
注释:¹书誓河山:指封爵盛典。《汉书》记汉高祖与功臣盟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如砺,国以永宁,爰及苗裔。”²启土开封:陶舍封地在开封(今属河南),称开封侯。启土:指分封土地。
亹亹丞相,允迪前踪。
(wěi)¹丞相²,允³前踪。
译文:陶青勤勉任丞相,先人功业得弘扬。
注释:¹斖斖:勤勉不倦的样子。²丞相:指陶舍之子陶青。《汉书·百官公卿表》记:孝景二年八月,御史大夫陶青为丞相,七年六月免。³允:诚然,确实。⁴迪:追踪。这两句说陶青确实能继承父亲的功业。
浑浑长源,蔚蔚洪柯。
浑浑¹长源,蔚(wèi)²洪柯³
译文:涛涛大河源头长,茂盛大树干粗壮。
注释:¹浑浑:大水流动的样子。²蔚蔚:草木茂盛的样子。³洪柯:大树。这两句用涛涛的大河和茂盛的大树比喻陶氏祖先的兴盛。
群川载导,众条载罗。
群川载¹导,众条载罗²
译文:群川支流共来源,众枝虽繁依树长。
注释:¹载:开始。²罗:罗列,布列。这两句用群川始导于长源、众枝条皆布列于洪柯,比喻陶氏家族的后代虽枝派分散,但都导源于鼻祖。
时有语默,运因隆寙。
¹有语默²,运因隆寙(wā)³
译文:时运有显有隐没,起伏盛衰岂有常?
注释:¹时:指时运。²语默:代指出仕与隐逸。《周易·系辞》:“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语或默。”语,显露;默,隐没。³隆窊:谓地势隆起和洼下,引申为起伏、高下,或盛衰、兴替。隆:高起、兴盛。窊:低洼。
在我中晋,业融长沙。
在我中晋¹,业融²长沙³
译文:在我东晋鼎盛日,长沙郡公业辉煌。
注释:¹中晋:晋世之中,指东晋。²融:光明昭著。³长沙:指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陶侃在晋明帝时因功封长沙郡公。
桓桓长沙,伊勋伊德。
(huán)¹长沙,伊²勋伊德。
译文:威武英姿长沙公,功勋卓著道德崇。
注释:¹桓桓:威武的样子。²伊:语助词。
天子畴我,专征南国。
天子畴(chóu)¹我,专²征南国³
译文:天子赐爵永世袭,分掌军权司南征。
注释:¹畴:使相等。²专:主掌。³南国:南方诸侯之国。陶侃曾镇武昌;都督荆、湘、江等州军事;平定湘州刺史杜弢、广州刺史王机、交州梁硕的叛乱,进号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功遂辞归,临宠不忒。
功遂¹辞归²,临宠不忒(tè)³
译文:功成不居愿辞归,心明无须恃荣宠。
注释:¹遂:成。²辞归:《晋书》本传载,陶侃逝世的前一年,曾上表逊位。³临宠不忒:在荣宠面前不迷惑。忒:差错。
孰谓斯心,而近可得。
孰谓斯心¹,而近²可得。
译文:谁说如此高尚心,近世能得再遭逢?
注释:¹斯心:指“功遂辞归,临宠不忒”的思想境界。²近:近世。这两句是说,像陶侃那样的思想境界,在近世是难以得到的。
肃矣我祖,慎终如始。
¹矣我祖,慎终如始²
译文:我祖严肃且稳重。谨慎善始亦善终。
注释:¹肃:庄重,严肃。²慎终如始:谓谨慎从事,善始善终。
直方二台,惠和千里。
¹²二台³,惠和千里。
译文:正直严明树楷模,恩惠遍郡似春风。
注释:¹直:正直。²方:法则。³二台:指内台外台。
於皇仁考,淡焉虚止。
(wū)¹仁考²,淡焉虚止³
译文:可赞先父仁慈心,恬淡无为不求名。
注释:¹於皇:赞叹词。皇:美,正。²仁考:仁慈的先父。考,是对已死的父亲的称谓。³淡焉虚止:即恬淡无为的意思。焉、止,皆语助词。
寄迹风云,冥兹愠喜。
寄迹风云¹,冥兹愠(yùn)²
译文:暂时托身于仕途,不喜不怒得失同。
注释:¹寄迹风云:暂时托身于仕途。古人常把做官叫作风云际会。²冥兹愠喜:没有欢喜和恼怒的界限。即得官没有欢喜之情,失官亦无恼怒之色。
嗟余寡陋,瞻望弗及。
¹余寡陋²,瞻(zhān)望弗及³
译文:叹我寡闻学识浅,仰望前辈难企及。
注释:¹嗟:感叹。²寡陋:见闻狭窄,学识浅薄。³瞻望弗及:谓不如前辈。
顾惭华鬓,负影只立。
顾惭华鬓(bìn)¹,负影只立²
译文:自顾华发心惭愧,孤身一人负影立。
注释:¹华鬓:花白的头发。²负影只立:只身单影,孤独一人。
三千之罪,无後为急。
三千之罪¹,无后为急²
译文:刑罚罪过有三千,身后无儿数第一。
注释:¹三千之罪:《尚书》:“五刑之属三千。”意谓犯五刑罪的有三千种之多。²无后为急:《孟子·离娄》:“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即无子。急,指最重要的。
我诚念哉,呱闻尔泣。
我诚念哉,呱(gū)¹闻尔泣。
译文:我心为此甚忧虑,欣然听你叭叭啼。
注释:¹呱:婴儿啼哭声。
卜云嘉日,占亦良时。
(bǔ)¹云嘉日,占亦良时。
译文:我子降生我占卜,皆曰吉日兼良时。
注释:¹卜:占卜,古人用火的龟甲,视其裂纹作为吉凶的预兆。
名汝曰俨,字汝求思。
名汝曰俨(yǎn)¹,字汝求思。
译文:为你取名叫做俨,为你取字叫求思。
注释:¹俨:恭敬、庄重。古人的名与字多取相近的意义。
温恭朝夕,念兹在兹。
温恭¹朝夕,念兹在兹²
译文:温和恭敬朝夕处,名字含义须牢记。
注释:¹温恭:温和恭敬。²念兹在兹: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夏书》曰:‘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原指念念不忘于某一件事情,这里是诗人希望儿子要念念不忘自己名字的含义。
尚想孔伋,庶其企而!
尚想孔伋(jí)¹,庶²其企³
译文:孔子贤孙名孔伋,愿你效法能企及。
注释:¹孔伋:字子思,孔子之孙。相传孔伋忠实地继承了孔子的儒学思想。陶俨字求思,含有向孔伋学习的意思。²庶:庶几,表示希望之词。³企:企及,赶上。⁴而:语助词。
厉夜生子,遽而求火。
¹夜生子,遽(jù)²而求火。
译文:癫病患者夜生子,急取灯火瞧仔细。
注释:¹厉:同“疠”,患癞病的人。²遽:急,骤然。
凡百有心,奚特于我!
凡百¹有心²,奚³于我!
译文:凡百君子皆有心,并非唯独我自己。
注释:¹凡百:概括之辞。。²心:指对儿子的希冀之心。³奚:古疑问词,何。⁴特:独。
既见其生,实欲其可。
既见其生,实欲其可¹
译文:既见我儿喜降生,实愿将来有出息。
注释:¹可:合宜,好。
人亦有言,斯情无假。
人亦有言,斯¹情无假。
译文:人们经常这样讲,此情真诚无假意。
注释:¹斯:此,这。
日居月诸,渐免于孩。
日居月诸¹,渐免于孩²
译文:日月如梭去匆匆,我儿渐渐会成长。
注释:¹日居月诸:语出《诗经·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意思是说时光一天天地过去。居、诸,皆语助词。²孩:幼儿。
福不虚至,祸亦易来。
福不虚至,祸亦易来¹
译文:幸福不会凭空至,灾祸容易身边降。
注释:¹“福不”二句:这是诗人告诫儿子应小心谨慎地处世,懂得幸福不会凭空而来,灾祸却容易招来。
夙兴夜寐,愿尔斯才。
(sù)兴夜寐¹,愿尔斯才²
译文:早起晚睡须勤奋。愿你未来成栋梁。
注释:¹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不懈。²愿尔斯才:希望你成才。
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尔之不才,亦已¹焉哉²
译文:如你竟然不成才,休矣休矣我心枉。
注释:¹亦已:也就罢了。²焉哉:感叹词。

  命子者,训子也。然而,从头到尾读者却没有感受到被“训”的压力,反而心中时时会涌起一股暖流,这就是诗人对其子的慈善和宽容。

  此诗讲述陶氏远祖始于尧,源远流长,根深叶茂,且累世盛德,辉光相承。因时运而有盛有衰,有高有低。在中晋之时,长沙公陶侃功业昭著。祖父一生谨慎、正直义方、仁爱和顺;先父性情淡泊,不因仕宦与否而愠喜;在感叹自己的无成以及两鬓花白而仍无子嗣时,儿子陶俨出生了。从诗人对陶俨生辰的占卜、命名取字中,表现了他对儿子寄予的无限希望。他告诫儿子说,祸福不会无缘无故到来,都是由人自己生成。望儿子能早起晚睡,勤奋刻苦,努力成才。这些无不是一个慈善父亲的殷殷希望。最后,诗人宽容地对其子陶俨说,如果按照以上所说的去做了,你还不能成才,亦无可奈何了。

  另外,先祖的“功遂辞归,临宠不忒”、“慎终如始。直方三台,惠和千里”以及“淡焉虚止”盛德风范,也深深影响着淡泊名利的陶渊明。诗人的远祖始自尧。尧之子丹朱,虞舜待之以宾礼,称为虞宾,累世盛德,辉光相承。先祖御龙氏任职于夏,而豕韦氏又辅佐于商。陶叔又使陶祖得以昌盛。战国纷争杂乱,周王室衰微寂寞。在乱世中,贤人若凤隐于林一样隐居不仕,陶氏亦不显;纵逸之虬龙蟠绕于云间,奔逸之鲸鱼惊起于水中,群雄竞起。皇天使汉成功,并眷顾愍侯陶舍。愍侯得到追随帝王建功立业的机缘。持剑如风超越,显示了愍侯武功的高强。高祖书写誓言分封诸侯,陶舍得以分土于开封。陶青果能蹈袭父踪,而为丞相。

  陶氏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后代指派分散。时运有盛有衰,有高有低。中晋之时,长沙公陶侃功业昭着,不仅有功勋,而且有德行。天子酬陶侃,受命都督南国。祖父一生谨慎,其正直义方之德闻于朝中,而仁爱和顺之风广被千里。诗人先父性情淡泊,不因仕宦与否而愠喜。嗟叹自己孤陋寡闻,望祖先之项背而不可及。看到自己两鬓已经花白,而仍无子嗣,只有影子相伴,心感惭愧。在各种罪过中已无后为最大。诗人给他儿子起名为“陶俨”,希望他牢记为人要时时文和恭敬,并希望他能追慕孔汲。日月流逝,陶俨已渐长大。作者望陶俨早起晚睡,勤奋刻苦,努力成才。

  这首诗共十章,前六章历述陶氏先祖功德,以激励儿子继承祖辈光荣的家风;后四章旨在表达对儿子的殷切 希望和谆谆诫勉,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全诗言辞恳切,感情厚重,表现出诗人对儿子的希冀之切。

参考资料:
1、 黄茜.对《命子》的赏析[J].读者,2009,04.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家祖先甚遥远,帝尧之世称陶唐。

其后为臣宾于虞,历世不绝显荣光。

御龙效力于夏世,豕韦亦曾辅佐商。

周世陶叔甚端庄,我祖由此得盛昌。

乱世纷纷属战国,衰颓冷落彼东周。

凤凰隐没在林中,隐士幽居在山丘。

虬龙奔腾绕乌云,鲸鱼奔窜掀激流。

上天成全立汉代,顾念我祖封愍侯。

赫赫愍侯声威扬,命中注定辅帝王。

英勇威武仗剑行,屡立战功在疆场。

汉帝盟誓泽子孙,我祖受封甚荣光。

陶青勤勉任丞相,先人功业得弘扬。

涛涛大河源头长,茂盛大树干粗壮。

群川支流共来源,众枝虽繁依树长。

时运有显有隐没,起伏盛衰岂有常?

在我东晋鼎盛日,长沙郡公业辉煌。

威武英姿长沙公,功勋卓著道德崇。

天子赐爵永世袭,分掌军权司南征。

功成不居愿辞归,心明无须恃荣宠。

谁说如此高尚心,近世能得再遭逢?

我祖严肃且稳重。谨慎善始亦善终。

正直严明树楷模,恩惠遍郡似春风。

可赞先父仁慈心,恬淡无为不求名。

暂时托身于仕途,不喜不怒得失同。

叹我寡闻学识浅,仰望前辈难企及。

自顾华发心惭愧,孤身一人负影立。

刑罚罪过有三千,身后无儿数第一。

我心为此甚忧虑,欣然听你叭叭啼。

我子降生我占卜,皆曰吉日兼良时。

为你取名叫做俨,为你取字叫求思。

温和恭敬朝夕处,名字含义须牢记。

孔子贤孙名孔伋,愿你效法能企及。

癫病患者夜生子,急取灯火瞧仔细。

凡百君子皆有心,并非唯独我自己。

既见我儿喜降生,实愿将来有出息。

人们经常这样讲,此情真诚无假意。

日月如梭去匆匆,我儿渐渐会成长。

幸福不会凭空至,灾祸容易身边降。

早起晚睡须勤奋。愿你未来成栋梁。

如你竟然不成才,休矣休矣我心枉。

注释

爰:乃。

陶唐:指帝尧。尧初居于陶丘(今山东定陶县),后迁居于唐(今河北唐县),因称陶唐氏。

虞宾:指尧的后代。相传尧禅位给舜,尧的后代为宾于虞,因称虞宾。

重光:谓家族的光荣相传不绝。

勤:服务,效劳。

宾:辅佐。

穆穆:仪表美好,容止端庄恭敬。

司徒:指周时陶叔。《左传定公四年》记周灭商以后,周公把殷余民七族分给周武王的弟弟康叔,陶氏为七族之一,陶叔为司徒。以上是叙述唐尧、虞舜、夏、商、周时,陶氏的光荣历史。

纷纷:骚乱的样子。

漠漠:寂寞的样子。

衰周:周朝的衰落时期,指东周末年。

幽人:隐士。这两句是说,在战国和周朝未年,陶氏人才像凤凰隐蔽在山林一样,隐居山丘而不仕。

逸虬绕云:奔腾的虬龙环绕着乌云。虬:传说中无角的龙。

奔鲸骇流:惊奔的鲸鱼掀起巨浪激流。这两句形容战国、周末群雄战乱、狂暴纵横的乱世。

天集:上天成全。

有汉:即汉朝。有:名词词头。

眷:顾念,关心。

愍侯:汉高祖时右司马愍侯陶舍。

於赫:赞叹词。

运:时运。

攀龙:指追随帝王建功立业。旧时以龙喻天子。

抚剑:持剑。

风迈:乘风迈进,形容英勇威武。

显兹武功:显扬了如此的武功。陶舍曾追随汉高祖刘邦击燕代,建立了武功。

书誓河山:指封爵盛典。《汉书》记汉高祖与功臣盟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如砺,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启土开封:陶舍封地在开封(今属河南),称开封侯。启土:指分封土地。

斖斖:勤勉不倦的样子。

丞相:指陶舍之子陶青。《汉书·百官公卿表》记:孝景二年八月,御史大夫陶青为丞相,七年六月免。

允:诚然,确实。

迪:追踪。这两句说陶青确实能继承父亲的功业。

浑浑:大水流动的样子。

蔚蔚:草木茂盛的样子。

洪柯:大树。这两句用涛涛的大河和茂盛的大树比喻陶氏祖先的兴盛。

载:开始。

罗:罗列,布列。这两句用群川始导于长源、众枝条皆布列于洪柯,比喻陶氏家族的后代虽枝派分散,但都导源于鼻祖。

时:指时运。

语默:代指出仕与隐逸。《周易·系辞》:“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语或默。”语,显露;默,隐没。

隆窊:谓地势隆起和洼下,引申为起伏、高下,或盛衰、兴替。隆:高起、兴盛。窊:低洼。

中晋:晋世之中,指东晋。

融:光明昭著。

长沙:指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陶侃在晋明帝时因功封长沙郡公。

桓桓:威武的样子。

伊:语助词。

畴:使相等。

专:主掌。

南国:南方诸侯之国。陶侃曾镇武昌;都督荆、湘、江等州军事;平定湘州刺史杜弢、广州刺史王机、交州梁硕的叛乱,进号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遂:成。

辞归:《晋书》本传载,陶侃逝世的前一年,曾上表逊位。

临宠不忒:在荣宠面前不迷惑。忒:差错。

斯心:指“功遂辞归,临宠不忒”的思想境界。

近:近世。这两句是说,像陶侃那样的思想境界,在近世是难以得到的。

肃:庄重,严肃。

慎终如始:谓谨慎从事,善始善终。

直:正直。

方:法则。

二台:指内台外台。

於皇:赞叹词。皇:美,正。

仁考:仁慈的先父。考,是对已死的父亲的称谓。

淡焉虚止:即恬淡无为的意思。焉、止,皆语助词。

寄迹风云:暂时托身于仕途。古人常把做官叫作风云际会。

冥兹愠喜:没有欢喜和恼怒的界限。即得官没有欢喜之情,失官亦无恼怒之色。

嗟:感叹。

寡陋:见闻狭窄,学识浅薄。

瞻望弗及:谓不如前辈。

华鬓:花白的头发。

负影只立:只身单影,孤独一人。

三千之罪:《尚书》:“五刑之属三千。”意谓犯五刑罪的有三千种之多。

无后为急:《孟子·离娄》:“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即无子。急,指最重要的。

呱:婴儿啼哭声。

卜:占卜,古人用火的龟甲,视其裂纹作为吉凶的预兆。

俨:恭敬、庄重。古人的名与字多取相近的意义。

温恭:温和恭敬。

念兹在兹: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夏书》曰:‘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原指念念不忘于某一件事情,这里是诗人希望儿子要念念不忘自己名字的含义。

孔伋:字子思,孔子之孙。相传孔伋忠实地继承了孔子的儒学思想。陶俨字求思,含有向孔伋学习的意思。

庶:庶几,表示希望之词。

企:企及,赶上。

而:语助词。

厉:同“疠”,患癞病的人。

遽:急,骤然。

凡百:概括之辞。。

心:指对儿子的希冀之心。

奚:古疑问词,何。

特:独。

可:合宜,好。

斯:此,这。

日居月诸:语出《诗经·邶风·日月》:“日居月诸,照临下土。”意思是说时光一天天地过去。居、诸,皆语助词。

孩:幼儿。

“福不”二句:这是诗人告诫儿子应小心谨慎地处世,懂得幸福不会凭空而来,灾祸却容易招来。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不懈。

愿尔斯才:希望你成才。

亦已:也就罢了。

焉哉:感叹词。

创作背景

  此首诗作于晋安帝义熙二年(406年),此时陶渊明四十二岁,其长子陶俨已经十四岁。诗人在陶俨即将步入“成童”时期,写了这首以“命子”为题的诗,勉励他继承祖辈家风,努力成才。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31-39
赏析

  命子者,训子也。然而,从头到尾读者却没有感受到被“训”的压力,反而心中时时会涌起一股暖流,这就是诗人对其子的慈善和宽容。

  此诗讲述陶氏远祖始于尧,源远流长,根深叶茂,且累世盛德,辉光相承。因时运而有盛有衰,有高有低。在中晋之时,长沙公陶侃功业昭著。祖父一生谨慎、正直义方、仁爱和顺;先父性情淡泊,不因仕宦与否而愠喜;在感叹自己的无成以及两鬓花白而仍无子嗣时,儿子陶俨出生了。从诗人对陶俨生辰的占卜、命名取字中,表现了他对儿子寄予的无限希望。他告诫儿子说,祸福不会无缘无故到来,都是由人自己生成。望儿子能早起晚睡,勤奋刻苦,努力成才。这些无不是一个慈善父亲的殷殷希望。最后,诗人宽容地对其子陶俨说,如果按照以上所说的去做了,你还不能成才,亦无可奈何了。

  另外,先祖的“功遂辞归,临宠不忒”、“慎终如始。直方三台,惠和千里”以及“淡焉虚止”盛德风范,也深深影响着淡泊名利的陶渊明。诗人的远祖始自尧。尧之子丹朱,虞舜待之以宾礼,称为虞宾,累世盛德,辉光相承。先祖御龙氏任职于夏,而豕韦氏又辅佐于商。陶叔又使陶祖得以昌盛。战国纷争杂乱,周王室衰微寂寞。在乱世中,贤人若凤隐于林一样隐居不仕,陶氏亦不显;纵逸之虬龙蟠绕于云间,奔逸之鲸鱼惊起于水中,群雄竞起。皇天使汉成功,并眷顾愍侯陶舍。愍侯得到追随帝王建功立业的机缘。持剑如风超越,显示了愍侯武功的高强。高祖书写誓言分封诸侯,陶舍得以分土于开封。陶青果能蹈袭父踪,而为丞相。

  陶氏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后代指派分散。时运有盛有衰,有高有低。中晋之时,长沙公陶侃功业昭着,不仅有功勋,而且有德行。天子酬陶侃,受命都督南国。祖父一生谨慎,其正直义方之德闻于朝中,而仁爱和顺之风广被千里。诗人先父性情淡泊,不因仕宦与否而愠喜。嗟叹自己孤陋寡闻,望祖先之项背而不可及。看到自己两鬓已经花白,而仍无子嗣,只有影子相伴,心感惭愧。在各种罪过中已无后为最大。诗人给他儿子起名为“陶俨”,希望他牢记为人要时时文和恭敬,并希望他能追慕孔汲。日月流逝,陶俨已渐长大。作者望陶俨早起晚睡,勤奋刻苦,努力成才。

  这首诗共十章,前六章历述陶氏先祖功德,以激励儿子继承祖辈光荣的家风;后四章旨在表达对儿子的殷切 希望和谆谆诫勉,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全诗言辞恳切,感情厚重,表现出诗人对儿子的希冀之切。

参考资料:
1、 黄茜.对《命子》的赏析[J].读者,2009,04.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 1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松阴一架半弓¹(tái),偶欲看书又懒开。
译文:松阴之下长着半弓的草苔,想看书可又懒得去翻开。
注释:¹半弓:半弓之地,形容面积极小。弓,古时丈量地亩的器具,后为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一弓等于1.6米。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戏掬(jū)¹清泉洒蕉(jiāo)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译文: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
注释:¹掬:两手相合捧物。
这首诗写作者闲适、慵倦的情绪。他想看书,可是刚刚翻开又兴致索然,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这儿以诗人的闲散无聊与儿童的天真烂漫相比较,一个“戏”字,一个“误”字起到相互映衬的作用,而情景宛然,含有无穷乐趣,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瞬间的形象和自己偶然触发的兴会,在这两句中也得到生动的显示。

xiánchūxiàshuì ·èr

yángwàn sòngdài 

sōngyīnjiàbàngōngtái ǒukànshūyòulǎnkāi 
qīngquánjiāo értóngrènshēnglái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shū)¹(wán)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扇²,新样钗符艾虎³。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yōng)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译文:深深的庭院中石榴花刚刚吐艳,我撩起画帘,穿着葛衣摇着绢扇,让风儿把暑气驱除。少男少女各自夸耀着自己的新装,头上插戴着式样新颖的钗符和艾虎。早已有人在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我年纪老大,懒于前去凑趣,任凭裹着头巾的儿郎摇旗击鼓。船桨打起水珠如急雨迸溅,江面上一片浪花飞舞。
注释:¹綀衣:葛布衣,指平民衣着。²结扇:妆扇、打扮。³钗符艾虎:钗符:又称钗头符,端午节时的一种头饰。艾虎:旧俗端午节用艾作虎,或剪彩为虎,粘艾叶,戴以辟邪。⁴逢场作戏:原指艺人遇到合适的地方就表演,后指嬉游的活动。慵:懒得,表明“我”不想参加。⁵陌头:裹着头巾。陌:头巾。⁶争旗鼓:摇旗击鼓,为龙舟助威。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灵均标致¹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²,更怀椒³(xǔ)。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shǔ)。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译文:屈原的形象是如此高大,暗想他平生佩带兰草以示芳洁,又怀揣香酒礼神肃穆。谁相信千载之后,他会在波涛之下垂涎角黍?又说什么怕蛟龙嘴馋发怒。倘若他清醒地活到今天,还不如当年醉死,免受这般痛苦。姑且以此作为笑谈,来凭吊他英灵千古。
注释:¹灵均标致:屈原风度。屈原字灵均。²纫兰佩:联缀秋兰而佩于身,意谓品德高雅。³椒:香物,用以降神。⁴醑:美酒,用以祭神。⁵角黍:粽子。⁶把似:假如。⁷差无苦:几乎没有什么痛苦。差,差不多。
本词为端午节吊古之作,咏端午节的风俗人情,提起端午节自然联想到屈原。词人托屈原之事,抒自己的怨愤之情。上片写端午节时当地的事物风光,少年们身穿盛装,争渡看龙舟,而词人却因年纪大,疏懒于此,这是情怀的不同。开头写石榴花开,点明季节。接下写自己的轻闲自在,实质却有“闲愁最苦”的意味,要从反面见意。“任陌头”几句描绘年轻人争渡的场面,动态感很强。下片赞颂屈原的品格,对端午节民众投粽的民俗予以批评,认为是对屈原的愚弄,有举世皆浊我独醒之慨。思致超妙而文笔诙谐,已开元曲先声。“把似”两句忧愤尤深,设想屈原今日觉醒,真不知作何感想。与其清醒而苦恼,还不如“醉死差无苦”。作者是个热血男儿,但在当时文恬武嬉,统治者苟且偷安而不思振作的世风中,只能长歌当哭而已。黄蓼园深深理解词人的意思,他说:“非为灵均雪耻,实为无识者下一针砭。思理超超,意在笔墨之外”(《蓼园词选》)。此乃深中肯綮之言,可谓先获我心。

xīnláng ·duān

liúzhuāng sòngdài 

shēnyuànliúhuā huàliánkāi shūwánshàn fēngqīngshǔ érfēnfēnkuājiéshù xīnyàngchāiài zǎoyǒu yóurénguān lǎoféngchángyōngzuò rèntóu niánshàozhēng  lànghuā 
língjūnbiāozhìgāo shēngpíng rènlánpèi gènghuái怀jiāo shuíxìnsāohúnqiānzàihòu chuíxiánjiǎoshǔ yòushuōshì jiāochánlóng érjīnxǐngdàoliǎo liàodāngnián zuìchā liáoxiào diàoqiān 
危楼古镜影犹寒。倒景忽相看。桃花不识东西晋,想如今、也梦邯郸。缥缈神仙海上,飘零图画人间。
危楼¹古镜影犹寒。倒景²忽相看。桃花不识东西晋,想如今、也梦邯(hán)(dān)。缥(piāo)(miǎo)神仙海上,飘零图画人间。
译文:独倚高楼,望镜中身影犹感孤冷凄清寒。孤灯下形单影只,只能独坐与孤影相看。桃花独自开放不知朝代变更、人事变迁,离开故乡已久很多年,什么时候才能再回去呢?海上那神仙住处虚无缥缈,只能在这人世间飘荡流浪。
注释:¹危楼:高楼。²倒景:一作“倒影”。
宝光丹气共回环。水弱小舟闲。秋风难老三珠树,尚依依、脆管清弹。说与霓裳莫舞,银桥不到深山。
宝光¹丹气²共回环³。水弱小舟闲。秋风难老三珠树,尚依依、脆管清弹。说与霓(ní)(cháng)莫舞,银桥不到深山。
译文:霞光如锦与云雾共环绕,溪流浅浅、小舟悠闲的停靠在浅滩边上。生命力强的珍木从不惧秋风萧瑟,心中愁绪万千,只能吹奏笛子以抒心中忧闷。那翻飞的霓裳舞曲不再有,通向月宫的银桥也无法到达那遥远的山岭。
注释:¹宝光:神奇的光辉。²丹气:赤色的水气。亦指彩霞。³回环:环绕。⁴水弱:水流细小。⁵难老:犹长寿。多用作祝寿之辞。⁶三珠树:本作“三株树”。⁷依依:留恋,不忍分离。⁸脆管:笛的别称。⁹银桥:传说中仙杖变化而成的大桥。桥可通月宫。

fēngsōng··wēilóujìngyǐngyóuhán--zhāngyán

wēilóujìngyǐngyóuhándàojǐngxiāngkàntáohuāshídōng西jìnxiǎngjīnmènghándānpiāomiǎoshénxiānhǎishàngpiāolínghuàrénjiān

bǎoguāngdāngònghuíhuánshuǐruòxiǎozhōuxiánqiūfēngnánlǎosānzhūshùshàngcuìguǎnqīngdànshuōshangyínqiáodàoshēnshān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游蕲(qí)¹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译文: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注释:¹蕲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萧萧 一作:潇潇)
山下兰芽短浸(jìn)¹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xiāo)²暮雨子规³啼。(萧萧 一作:潇潇)
译文: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杜鹃声声。
注释:¹浸:泡在水中。²萧萧:形容雨声。³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呜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谁道人生无再少¹?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²唱黄鸡³
译文: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注释:¹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²白发:老年。³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上阕写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景色自然明丽,雅淡清美;下阕抒发使人感奋的议论,即景取喻,表达有关人生感悟,启人心智。全词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

  上阕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洁净无泥。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布谷的叫声。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唤起内心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诗人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摅写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生来说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焕发生命的光彩。因此词人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白居易当年在《醉歌》中唱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此处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应该说,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参考资料:
1、 刘乃昌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730-731 .

huànshā ·yóushuǐqīngquán

shì sòngdài 

yóushuǐqīngquán línlán shuǐ西liú 

shānxiàlánduǎnjìn sōngjiānshājìng xiāoxiāoguī  (xiāoxiāozuò xiāoxiāo )
shuídàorénshēngzàishào ménqiánliúshuǐshàngnéng西 xiūjiāngbáichànghuáng 

笑矣乎,笑矣乎。
笑矣乎,笑矣乎。
译文:真可笑呀,真可笑。
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
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
译文:君不见曲如钩吗,古人知此可以封公侯。
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
君不见直如弦,古人知尔死道边。
译文:君不见钩如弦吗,古人知此可要死道边。
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
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¹,苏秦所以不垦(kěn)二顷田²
译文:张仪之所以愿鼓三寸不烂之舌,苏秦之所以不愿种洛阳负郭二顷田,皆是此由之故也。
注释:¹“张仪”句:张仪,战国时纵横家,魏国人。游说入秦,首创连横,先后任秦相、魏相。《史记·张仪列传》:张仪通楚,“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观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汉书·蒯通传》:“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舌,下齐七十余城。”颜师古注:“掉,摇也。”²“苏秦”句:苏秦,战国时纵横家,洛阳人。倡六国合纵抗秦。《史记·苏秦列传》:“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二顷田,全唐诗本作一顷田。误。
笑矣乎,笑矣乎。
笑矣乎,笑矣乎。
译文:真可笑呀,真可笑。
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
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zhuó)吾足¹
译文:君不见沧浪老人唱一曲吗,“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注释:¹“沧浪”二句:《楚辞·渔父》:“渔夫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
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qiǎn)人读。
译文:可怜的屈大夫,连自己保身都无术,却虚作《离骚》教人读。
笑矣乎,笑矣乎。
笑矣乎,笑矣乎。
译文:真可笑呀,真可笑。
赵有豫让楚屈平,卖身买得千年名。
赵有豫(yù)让楚屈平¹,卖身买得千年名。
译文:赵国有个豫让,楚国有个屈平,卖身却只买得千载虚名。
注释:¹“赵有”句:豫让,春秋战国间人。始事范中行氏而不悦,去而投知伯。知伯宠之。及三晋分知氏,赵襄子最怨知伯,而将其头为饮器。豫遁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欲刺襄子未果。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变容,又吞炭哑音,一再谋刺襄子,均不果。后被兵包围,请求襄子衣而击之,呼曰:“而可以报知伯矣!”遂伏剑而死。事见《战国策·赵策一》。屈平,即屈原。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
(cháo)由洗耳¹有何益,夷(yí)²饿死终无成。
译文:许由洗耳又有什么用?伯夷和叔齐饿死也至无所成。
注释:¹洗耳:皇甫谧《高士传》卷上《许由》:“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颖水滨。时其友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其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²夷齐:伯夷、叔齐二人。《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
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
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
译文:君爱身后之名,我爱眼前之酒。
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
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
译文:饮酒眼前即能享乐,虚名身后又在何处?
男儿穷通当有时,曲腰向君君不知。
男儿穷通当有时,曲腰向君君不知。
译文:男儿穷通当有时,今日之不遇,并非将来也没有时机。如今我曲腰向君,君却不明白这个道理。
猛虎不看几上肉,洪炉不铸囊中锥。
猛虎不看几上肉¹,洪炉²不铸³(náng)中锥(zhuī)
译文:猛虎向来不食案上之死肉,洪炉也不铸囊中锥一类的小玩意儿。
注释:¹“猛虎”句:猛虎,含有苛政之意。看,观察,注意。机上肉,机同几,全唐诗本作几上肉。指案板上的肉。比喻任人宰割者。²洪炉:指天地。《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炉,造化为大冶。”³铸:熔炼金属以成器。⁴囊中锥:比喻有才能而未展露的人。
笑矣乎,笑矣乎。
笑矣乎,笑矣乎:
译文:真可笑呀,真可笑。
宁武子,朱买臣,叩角行歌背负薪。
宁武子,朱买臣¹,叩角²行歌背负薪(xīn)³
译文:宁武子和朱买臣,当年也是叩着牛角唱歌,背着柴薪诵书。
注释:¹朱买臣:汉武帝时人,官至会稽太守。²叩角:指击牛角。³背负薪:《乐府诗集》作皆负薪。
今日逢君君不识,岂得不如佯狂人。
今日逢君君不识,岂得不如佯(yáng)¹人。
译文:这些一时遭困顿的贤土若今日逢君,君却看不出来,岂不令人佯狂而傲世哉!
注释:¹佯狂:《史记·殷本纪》:“箕子惧,乃佯狂为奴。”佯狂即装疯。

  此诗可分为四段。每段都是以“笑矣乎”开头。第一段,诗人化用汉代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来讽刺是非错位、黑自颠倒的丑恶社会现实。接着举了战国时张仪、苏秦的例子来说明“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的现象。张仪和苏秦是战国时有名的纵横家。他们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权诈之术,取得了人主的信任。张仪曾作过秦国的丞相,而苏秦却能佩六国相印,成了纵约长。他们都凭着“曲如钩”的本领,成了显赫一时的权贵。如果他抱诚守直,老老实实在家种地的话,说不定他们早就饿死在道边了。李白的这些诗句,借古讽今,旨在揭露当时国君昏聩,才使得象张仪、苏秦那样朝秦暮楚、反复无常的小人,一个个受宠得势,而象自己守直不阿的人,却只能作阶下囚了。

  由于李白自己将社会看透了,认为不值得为统治者卖命卖力,思想反转为出世。第二段就写出了这种思想的转变。“君不见”四句,借用《楚辞·渔父》的典故,先写那位“避世隐身” 、“欣然自乐”的渔父,后写抱直守忠的屈原。屈原被楚王放逐,行吟泽畔,遇到了隐者渔父。渔父劝他和光同尘,与世推移,而屈原要坚守正义,正道直行,不愿“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宁赴湘流,葬身子鱼腹之中,也不愿“以皓皓之自,而蒙世之尘埃。”渔父听完后:“荛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君足’。遂去,不复言。”李白在这里以调侃的口气,表面上是奚落屈原“平生不解谋此身,虚作《离骚》遣人读”,其实骨子里是对现实社会的冷嘲热讽。在“曲如钩”的社会里,正直如屈原的人,是没有立足之地的。还不如学沧浪老人,“避世隐身”为好。

  第三段,诗人运用豫让、屈平、巢父、许由、伯夷、叔齐等古人以不同方式求得“身后名”,深入展开议论。屈平自投汨罗,博得“以身殉国”的美名。豫让,春秋时晋国人,为智伯多次行刺赵襄子未遂而自杀,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刺客”。巢父和许由为古代著名隐者,传说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听后,认为有污自己的耳朵,便逃到颖水边洗耳,当时,巢父正牵犊饮于下流,就责怪许由污其犊口,遂牵犊到上游。伯夷、叔齐为殷朝末年孤竹国君之子,武王伐纣之后,不食周粟而饿死,被孔子称为“古之仁人”。但是,诗人认为这些古人都是为“爱身后名”的奴役,不如“我爱眼前酒”。这个中的妙理在于“饮酒眼前乐”是实实在在的,“身后虚名”则不是。“男儿穷通”自有机遇,不必强求,即使求得“身后名”,死后人们弯腰向你礼拜,你也不知道了。这一“虚”一“实”的反差,正是李白的牢骚话。“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将进酒》)诗人正是以这种惊世骇俗的牢骚话博得千古美名。诗人借用猛虎不屑一顾案头肉和洪炉不熔铸囊中小锥进行类比反衬,表现自己不汲汲于“身后名”的傲骨和大志,嘲笑那些贪图靠“身后名”者不过是些心底狭窄之辈!

  最后一段,又以宁武子和朱买臣宕起一笔。宁武子,即宁戚,春秋齐人,有奇才,隐于商旅,齐桓公夜出巡访,他正在喂牛,并击牛角而歌唱,桓公闻而奇之,委以重任。朱买臣,西汉人,家贫,以卖柴为生,好读书,能朗诵《楚辞》,后被汉武帝征用。诗人用这两个古人的事迹,旨在说明穷通有时,应该顺其自然,从而嘲讽那些被“曲如钩”者迷惑了心窍的当权者,即是遇到宁、朱二人,也不会了解他们,他们也只好去佯狂避世了。

参考资料:
1、 葛景春著.李白思想艺术探骊: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02月第1版:328-331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