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涧底松,树子元楚楚。长大今几年,植立无风雨。
不见涧底松,树子元楚楚。长大今几年,植立无风雨。
一朝建明堂,未免斤斧苦。斤斧不为伤,抡材固其所。
一朝建明堂,未免斤斧苦。斤斧不为伤,抡材固其所。

xìngshǒusān--zhàofān

jiànjiànsōngshùziyuánchǔchǔzhǎngjīnniánzhífēng

cháojiànmíngtángwèimiǎnjīnjīnwèishānglūncáisuǒ

赵蕃

赵蕃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 338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莺语惊残梦,轻妆改泪容。
莺语惊残梦,轻妆¹改泪容。
译文:黄莺的啼声惊扰了诗人的美梦,醒来之后眼泪冲淡了昨晚刚化的淡妆。
注释:¹轻妆:淡妆。
竹阴初月薄,江静晚烟浓。
竹阴初月薄¹,江静晚烟²浓。
译文:夜晚时分,竹林熙熙,月亮也显得那么的渺小。江边是那么寂静,夜晚的烟雾也显得格外浓重。
注释:¹薄:即淡薄之意。²烟:指雾气。
湿觜衔泥燕,香须采蕊蜂。
湿觜(zuǐ)¹(xián)泥燕,香须采蕊(ruǐ)²蜂。
译文:门外的燕子衔着泥土筑巢,蜜蜂在采花培养着蜂蜜。
注释:¹觜:即嘴。²蕊:即花蕊。
独怜无限思,吟罢亚枝松。
独怜无限思,吟罢亚¹枝松。
译文:只有诗人一个人无限愁思,一个人低语压低了枝松。
注释:¹亚:通“压”,枝松呈低垂状态。

  首联描写诗人自己熟睡之时,被莺语惊醒,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由悲转喜。好不容易才化的妆被眼泪淋花,泪眼朦胧,体现出了诗人的孤单之感。

  颔联描写了月夜的景色,幽暗宁静。刚到夜晚,月色还不是那么的淡泊。傍晚时分,江边寂静,烟雾缭绕,从这些悲凉的景色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孤单与寂寞。

  颈联以燕子筑巢蜜蜂采花当做比喻,象征团聚依恋。和诗人的孤单一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意味十足。

  尾联又通过描写自己依旧孤独相思,其深情可以压倒松枝。语言浅近自然,风格柔婉清丽。“亚”字通“压”,简单的动词描写出诗人的孤单与寂寞。从身边的细小景色渲染出诗人的心境,韵味十足。

  全诗从内到外,运用对比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当时凄凉的心境。通过对环境的仔细刻画,充分地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诗人通对景物的细腻描写,正是为了将心曲微妙地抒发出来,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妙境。诗人用词细腻,描写景物标准,完美的将自己内心情感抒发出来,更能体现出诗人当时的孤独心境,风格柔婉,韵味足够。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待到秋来九月八¹,我花开后百花杀²
译文: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注释:¹九月八: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风俗,说“九月八”是为了押韵。²杀:草木枯萎。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jiǎ)¹
译文:盛开的菊花香气弥漫整个长安,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注释:¹黄金甲:指金黄色铠甲般的菊花。

  这首诗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所作的咏物诗。此诗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起义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全诗辞采壮伟,设喻新颖,想象奇特,意境瑰丽,气魄雄伟。

  “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起义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起义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

  “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身披黄金铠甲,屹立在飒飒西风之中,抗霜半寒,傲然怒放,这形象是何等英武!何等俊伟!况且,“满”城“尽”是,如同云霞,映照着天空;如同烈火,燃遍了长安!这里所歌咏、所塑造的,不是单独某一株菊花,而是菊花的“英雄群像”。

  这首诗是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画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当农民起义的“重阳佳节”到来之日,那些封建统治阶级威风扫地,不是如同那些“百花”一样凋零了吗?当浩浩荡荡的义军开进长安之后,那身着戎装的义军战士,不是像这满城菊花一样,金烂烂辉光耀目、威凛凛豪气冲天吗?这首菊花诗是封建社会农民起义英雄的颂歌。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既写了菊花的精神,也写了菊花的外形,形神兼备;既写了菊花的香气冲天,又写了菊花的金甲满城,色味俱全,形象十分鲜明。语言朴素,气魄宏伟,充满了使人振奋的鼓舞力量。

hòu

huángcháo tángdài 

dàidàoqiūláijiǔyuè huākāihòubǎihuāshā 
chōngtiānxiāngzhèntòuchángān mǎnchéngjìndàihuángjīnjiǎ 
汴水日驰三百里,扁舟东下更开帆。
汴水¹日驰三百里,扁(piān)²东下更开帆。
译文:汴水奔流,日驰三百里,我的船儿向东顺流而下,还张起了白帆。
注释:宁陵:今河南宁陵县。¹汴水:即汴河,在今河南境内,流入黄河。²扁舟:小船。
旦辞杞国风微北,夜泊宁陵月正南。
旦辞¹(qǐ)²风微北,夜泊宁陵月正南。
译文:清晨时离开杞国,刮着微微的北风;晚上泊舟宁陵,月亮正照着南边的舷窗。
注释:¹旦辞:清晨辞别。²杞国:古国名,今河南杞县。
老树挟霜鸣窣窣,寒花垂露落毶毶。
老树挟霜鸣窣(sū)¹,寒花²垂露³落毶(sān)
译文:一棵老树满带着清霜,凉风吹来,窣窣作响;花儿上凝聚着寒露,慢慢滴落,连绵不断。
注释:¹窣窣:象声词。形容细小的声音。²寒花:寒冷时节开放的花。多指菊花。³垂露:露珠下滴。⁴毵毵:细长的样子。亦作“毶毶”。
茫然不悟身何处,水色天光共蔚蓝。
茫然¹不悟²身何处,水色天光共蔚蓝。
译文:我只觉得心中一片茫然,不知道身在何处,眼前的水色与天光都是蔚蓝。
注释:¹茫然:犹惘然。失意的样子。²不悟:不知道。

  韩驹是江西诗派中的一员干将。江西诗派诗以布局严谨著称,这首诗是《陵阳集》中的名作,被宋吕居仁等人作为样板,认为“可作学诗之法”(《诗林广记》引《小园解后录》)。

  诗题写夜泊,便以夜泊为中心,这就是所谓擒题。但如果一味扣住诗题,诗便会死板呆滞,必须不即不离,眼睛觑定中心,然而不直接接触中心,在旁衬上做文章。这首诗前两联便不写夜泊,先写夜泊以前,船走得飞快,衬映出诗人的心情,以动、行来为下面的静、泊作陪。第三联写夜泊,以景为主,第四联转而写情,使诗有余味。在搭配上,前两联尽量蓄势,苍劲快捷,自然流畅,景色变化幅度很大,把动态写足;后两联转入凝重平缓,情致悠然,景色固定不动,把静态写足。写动态时,又配合其快,写流水、北风、明月等粗线条的大环境中的景物,间以地名,形成跳跃;写静态时,写老树、寒花、微小的声音与下垂的露水等小景。这样,全诗以意相贯,以气相接,浑然精到,把自己夜泊前后的景物、心情都反映了出来。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二评这诗的章法说:“如梨园按乐,排比得伦。”很形象地作了总结。清代王士祯、纪昀等人也对这首诗交口称赞。

  除布局外,这首诗在描写场景及遣词造句上也很得熔炼之功。如第一句“汴水日驰三百里”,气势很磅礴,可与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类诗比靠。次句“扁舟东下更开帆”,加一倍写快,方回评说:“此是诗家合当下的句,只一句中有进步,犹云‘同是行人更分首’也。”“旦辞杞国”一联则写得很圆活,似山谷诗法。

  值得一赞的是,诗尾联融情于景,由苍茫的夜色产生迷惘沉醉的感觉,遂以“水光山色”寄托难以表达的情思,得含蓄不尽之意。但是宋曾季狸《艇斋诗话》挑剔说结处“汴水黄浊,安得蔚蓝也?”落实了说,就失去了诗的趣味了。再说,夜间船泊水上,月光明照,蓝天映入水中,自可蔚蓝;这时要分辨汴水是否黄浊,倒反而不是件容易的事。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第742-743页

nínglíng--hán

biànshuǐchísānbǎibiǎnzhōudōngxiàgèngkāifān

dànguófēngwēiběinínglíngyuèzhèngnán

lǎoshùxiéshuāngmínghánhuāchuíluòsansan

mángránshēnchùshuǐtiānguānggòngwèilán

离宴殷勤,兰舟凝滞,看看送行南浦。情知道世上,难使皓月长圆,彩云镇聚。算人生、悲莫悲于轻别,最苦正欢娱,便分鸳侣。泪流琼脸,梨花一枝春带雨。
离宴¹(yīn)²,兰舟³凝滞(zhì),看看送行南浦。情知道世上,难使皓(hào)月长圆,彩云镇聚。算人生、悲莫悲于轻别,最苦正欢娱,便分鸳(yuān)侣。泪流琼脸,梨花一枝春带雨。
译文:离别的宴席上彼此更加情深意厚,待发的木兰舟仍停泊岸边不忍离去。转瞬间来到了送别的地方。明知世上难使明月长久圆满,也知道彩云不可能常相聚。料想人生最悲伤的莫过于离别的悲伤,最痛苦的莫过于让一对正在热恋欢乐的情侣突然分离的痛苦了。她那流着眼泪的玉脸,就像春天里一枝带雨的梨花,娇美而令人怜惜。
注释:¹离宴:饯别的宴席。²殷勤:指反复叮嘱。³兰舟: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⁴南浦:指水边的送别之所。⁵情知道:明明知道。⁶彩云:本指仙人所驾之云,后用以借指情人远去。⁷镇聚:长聚。⁸轻别:轻易别离,动辄即别离。⁹琼:琼玉,形容肤色白嫩。
惨黛蛾、盈盈无绪。共黯然消魂,重携素手,话别临行,犹自再三、问道君须去。频耳畔低语。知多少、他日深盟,平生丹素。从今尽把凭鳞羽。
惨黛蛾(é)¹、盈盈²无绪。共黯(àn)然消魂³,重携素手,话别临行,犹自再三、问道君须去。频耳畔(pàn)低语。知多少、他日深盟(méng),平生丹素。从今尽把凭鳞羽
译文:她皱着黛眉,心里盈盈无头绪。我和她一起沮丧伤心,再次拉着她的玉手,临行话别时,她还反复地在我耳边问道:你真的必须离去吗?不知有多少过去的深情的盟誓、一生的情书,从今以后全都只能凭借鱼雁来传递了。
注释:¹黛蛾:黛眉。²盈盈:本谓水之清澈,此处谓泪水晶莹。³黯然消魂:即“黯然销魂”,心怀沮丧得好像丢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⁴须:必须,一定。⁵他日:来日,日后。⁶丹素:赤诚纯洁的心。⁷把凭:“把”后省略“之”,意谓将其托付给。⁸鳞羽:即鱼雁。古代有鱼雁传书之说,因此以鱼雁代书信。

  这首词与柳词名篇《雨霖铃·寒蝉凄切》一样,都是写离别之情,艺术成就虽不及前者,但也有其独到之处。

  词的上片写离别前的景和情。“离宴殷勤”三句,词起笔便直入送别的主题,描写临别时的场景。从后文“鸳侣”一词可知,作者是与妻子别离,首句“离宴殷勤”即写妻子在饯别的宴席上反复劝酒、叮咛。分手在即,多情女子的“殷勤”致意,强作欢颜,正写出了两人不忍离别又不能不离别的悲哀、无奈。“兰舟”、“南浦”两词说明送别的地点在水边,在词人看来,那小舟仿佛也不忍离别,在那里“凝滞”、徘徊不前。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看看送行南浦”,时间转瞬即逝,眼看着最后分别的时刻就要到来了。

  不过,词接下来并没有写“南浦”送别的情景,而是由叙而议,直接抒写词人内心的无限感慨。“情知道世上,难使皓月长圆,彩云镇聚”,这几句即通俗易懂,却又意在言外。就像月不会一直是圆的,彩云不会一直聚集在一起,人与人总要分手,总有离别。“情知道”三字暗藏曲折,理智上明明知道有聚就有散,感情上却不能忍受别离的痛苦。上文的种种铺垫,终于逼出了下面的这句话:“算人生、悲莫悲于轻别”,这句颇似屈原《九歌·少司命》里的“悲莫悲兮生别离”,人生中最悲伤的事莫过于轻易离别。“最苦正欢娱,便分鸳侣”,语意又深一层,“鸳侣”分别已是很苦的事情,然而还有更苦的,那就是“正欢娱”时的“鸳侣”分别,满心的苦涩溢于言表。

  当词人从沉思中回到现实的时候,他看到自己心爱的女子“泪流琼脸,梨花一枝春带雨”,这两句化用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清雅又别致,美丽而感伤。作者看到这样一位多情女子楚楚动人、孤独无依的情态,必然更加心旌摇荡,黯然神伤。至此,词的上片就在这样凄美的情境中结束了,留给读者的是“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动人形象,是“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江淹《别赋》)的人生悲哀。

  词的下片写与妻子话别。换头处“惨黛蛾、盈盈无绪”承上片接着描写女子的情态。从所写内容看,上下片的衔接极为紧密,但从词作表达的感情来看,上下片之间却有一段令人回味的空白。这段空白中深蕴着词人看到心爱女子泪流满面时的情难自禁,以及由此产生的虚妄人生的悲哀。

  “共黯然消魂,重携素手,话别临行”,分别在即,词人紧紧握住心爱女子的“素手”,以握手传达内心依依之情。泪眼相对之时,多情女子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一方面,她还抱着最后一丝幻想,“犹自再三、问道君须去”,一遍又一遍地问着:你一定要离开吗?另一方面,她也意识到离别的难以挽回,所以又“频耳畔低语”,述说着心中的千般依恋,千种风情。这一番话别,写的深情款款,动人心弦。

  词的结尾,“知多少、他日深盟,平生丹素。从今尽把凭鳞羽”,宕开一笔,慨叹从今以后,两人只能借鱼雁传书,倾述彼此深深的思念之情。以“知多少”领起,作婉转的疑问,收束全词,使词作结尾处化实为虚,摇曳空灵。从表面看,词人似乎找到了一条派遣今后哀愁、共述恋情的途径,但其实,此时此刻,词人已经陷入了深深的悲哀无奈之中,情思绵渺,难以自拔。

  这首词似将《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都门畅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数句加以铺衍。虽无前者含蓄蕴藉,却也显得更为酣足。同写离别之情,《雨霖铃·寒蝉凄切》主要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和丰富想象的连缀,生动地表现了情人惜别的伤感之情;这首词则融场景描写、人物刻画、议论抒情于一体,笔触腾挪有致,尤以人物情态、动作描写的刻画取胜。“梨花一枝春带雨”、“重携素手”、“犹自再三、问道君须去”、“频耳畔低语”数句,最是体情入微,体现了柳永多样的写作风格。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207-210

qīngbēi··yànyīnqín--liǔyǒng

yànyīnqínlánzhōuníngzhìkànkànsòngxíngnánqíngzhīdàoshìshàngnán使shǐhàoyuèzhǎngyuáncǎiyúnzhènsuànrénshēngbēibēiqīngbiézuìzhènghuān便biànfēnyuānlèiliúqióngliǎnhuāzhīchūndài

cǎndàiéyíngyínggòngànránxiāohúnzhòngxiéshǒuhuàbiélínxíngyóuzàisānwèndàojūnpíněrpànzhīduōshǎoshēnméngpíngshēngdāncóngjīnjǐnpínglín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bì)¹有侐(xù)²,实实³枚枚。赫赫姜嫄(yuán),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jì)。降之百¹⁰福。黍(shǔ)¹¹¹²(tóng)(lù)¹³,稙稚¹⁴(shū)¹⁵麦。奄¹⁶有下国,俾(bǐ)¹⁷民稼穑¹⁸。有稷有黍,有稻有秬(jù)¹⁹。奄有下土,缵(zuǎn)²⁰禹之绪²¹。后稷之孙,实维大(tài)²²。居岐²³之阳²⁴,实始翦(jiǎn)²⁵商。至于文武²⁶,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²⁷,于牧之野²⁸。无贰²⁹无虞(yú)³⁰,上帝临³¹女。敦³²商之旅³³,克咸³⁴厥功。王曰叔父³⁵,建尔元子³⁶,俾侯³⁷于鲁。大启³⁸尔宇,为周室辅。
译文:深闭的郊庙清静而又肃穆,它是那样坚固而又很密致。怀念起伟大的始祖母姜源,她品德高尚既不邪也不僻。受到上天太多太多的眷顾,从未得过病也没染过灾疫。怀胎满十月整不早也不迟,就这样诞生下我先祖后稷,无尽的福禄降临他的身体。他能辨清黍子谷子谁先熟,大豆小麦哪个先播种下地。他从拥有自己邦国之日起,就教给人们种庄稼学农艺,有五谷杂粮有金黄的黍米,有长穗水稻也有黑壳稻米。从他拥有自己国土之日起,就勇于把禹王的事业继续。贵为先祖后稷的孝子贤孙,实为我们的古公亶父太王,他早在定居岐山之南之时,就开始筹划讨伐昏乱殷商。大周发展到文王武王时代,就把太王的未竟事业弘扬。大周武王顺承上天的旨意,在牧野大战之前慷慨激昂:将士们莫怀二心莫要顾虑,上天监察在你们头顶上方;讨伐殷商的军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大功!周成王颁发命令给周公说,叔父啊我要敕封你的长子,让他作诸侯去把鲁国执掌,到那里奋发有为拓土开疆,做我大周王室的忠臣良将!
注释:閟¹宫:神宫。閟,闭门也。²侐:清静貌。³实实:广大貌。⁴枚枚:细密貌。⁵姜嫄:周始祖后稷之母。⁶回:邪。⁷依:助。⁸弥月:满月,指怀胎十月。⁹后稷:周之始祖,名弃。后,帝;稷,农官之名,弃曾为尧农官,故曰后稷。¹⁰百:言其多。¹¹黍:糜子。¹²稷:谷子。¹³重穋:两种谷物,通“穜稑”,先种后熟曰“穜”,后种先熟曰“稑”。¹⁴稙稚:两种谷物,早种者曰“稙”,晚种者曰“稺”。¹⁵菽:豆类作物。¹⁶奄:包括。¹⁷俾:使。¹⁸稼穑:指务农,“稼”为播种,“穑”为收获。¹⁹秬:黑黍。²⁰缵:继。²¹绪:业绩。²²大王:即“太王”,周之远祖古公亶父。²³歧:山名,在今陕西。²⁴阳:山南。²⁵翦:灭。²⁶文武:周文王、周武王。²⁷届:诛讨。²⁸牧之野:即“牧野”,地名,殷都之郊,在今河南淇县西南。²⁹贰:二心。³⁰虞:误。³¹临:监临。³²敦:治服。³³旅:军队。³⁴咸:成,备。³⁵叔父:指周公旦,周公为武王之弟,成王叔父。王,指成王,武王之子。³⁶元子:长子。³⁷侯:为侯。³⁸启:开辟。
乃命鲁公,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周公之孙,庄公之子。龙旂承祀。六辔耳耳。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骍牺,是飨是宜。降福既多,周公皇祖,亦其福女。
乃命鲁公,俾侯于东。锡¹之山川,土田附庸²。周公之孙,庄公之子³。龙旂承祀。六辔(pèi)耳耳。春秋匪解(xiè),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骍(xīn)¹⁰¹¹,是飨(xiǎng)是宜¹²。降福既多,周公皇祖¹³,亦其福女。
译文:成王于是就颁旨给鲁僖公,让他去做诸侯在都城之东。封赐给鲁僖公广袤的山川,封赐给他田地和属国边城。不愧为周公之孙庄公之子。排开龙旗仪帐去祭祀先祖,驾车的六条辔绳柔顺从容。春祭秋尝从不敢丝毫懈怠,祭奉先祖从不敢丝毫糊弄。伟大的皇天后土先祖后稷,我们为您敬献上赤牛牺牲,请您降临享用合您的心情。谨请上天多多降福给我们,先祖周公伟大的列祖列宗,祈求上苍降福你们在天庭!
注释:¹锡:音义并同“赐”。²附庸:指诸侯国的附属小国。³周公之孙、庄公之子:均指鲁僖公。⁴承祀:主持祭祀。⁵辔:御马的嚼子和缰绳。古代四马驾车,辕内两服马共两条缰绳,辕外两骖马各两条缰绳,故曰六辔。⁶耳耳:和顾貌。⁷解:通“懈”。⁸享:祭献。⁹忒:变。¹⁰骍:赤色。¹¹牺:纯色牺牲。¹²宜:肴,享用。¹³周公皇祖:即皇祖周公,此倒句协韵。
秋而载尝,夏而楅衡,白牡骍刚。牺尊将将,毛炰胾羹。笾豆大房,万舞洋洋。孝孙有庆。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保彼东方,鲁邦是尝。不亏不崩,不震不腾。三寿作朋,如冈如陵。
秋而载尝¹,夏而楅(bì)(hēng)²,白牡³骍刚。牺尊(qiāng),毛炰(páo)(zì)(gēng)。笾(biān)¹⁰¹¹大房¹²,万舞¹³洋洋¹⁴。孝孙有庆。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zāng)¹⁵。保彼东方,鲁邦是尝¹⁶。不亏不崩,不震不腾。三寿作朋¹⁷,如冈如陵。
译文:准备秋天祭祀先祖的神灵,从夏天就开始把牛角固定。摆列好白色公牛红色犍牛,牛形酒尊碰撞出清脆响声。烧烤乳猪煲好鲜美的肉汤,装满竹笾木豆和大型俎筒。跳起万舞场面大气又排场,贤孝的子孙尽享福禄祥祯。敬祝鲁僖公事业发达昌盛,敬祝您健康长寿安乐一生!你拥有这东方广袤的土地,鲁国政通人和天下永太平。天道不亏损山川也不陷崩,大地不震动四海也不翻腾。衷心祝愿您寿比三星相聚,好比那高大的山冈和山陵!
注释:¹尝:秋季祭祀之名。²楅衡:防止牛抵触用的横木。古代祭祀用牲牛必须是没有任何损伤的,秋祭用的牲牛要在夏天设以楅衡,防止触折牛角。³牡:公牛。⁴刚:通“犅”,小牛。⁵牺尊:酒尊的一种,形为牺牛,凿背以容酒,故名。⁶将将:音义并同“锵锵”,器物相碰的声音。⁷毛炰:带毛涂泥燔烧,此是烧小猪。⁸胾:大块的肉。⁹羹:指大羹,不加调料的肉汤。¹⁰笾:竹制的献祭容器。¹¹豆:木制的献祭容器。¹²大房:大的盛肉容器,亦名夏屋。¹³万舞:舞名,常用于祭祀活动。¹⁴洋洋:盛大貌。¹⁵臧:善。¹⁶尝:长。¹⁷三寿作朋:古代常用的祝寿语。三寿,《养生经》:“上寿百二十,中寿百年,下寿八十。”朋,并。
公车千乘,朱英绿縢。二矛重弓。公徒三万,贝胄朱綅。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黄发台背,寿胥与试。俾尔昌而大,俾尔耆而艾。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
公车千乘,朱英¹绿縢(téng)²。二矛³重弓。公徒三万,贝(zhòu)朱綅(qīn)。烝(zhēng)徒增增¹⁰,戎狄¹¹是膺(yīng)¹²,荆¹³¹⁴是惩,则莫我敢承¹⁵!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黄发台背¹⁶,寿胥¹⁷与试¹⁸。俾尔昌而大,俾尔耆(qí)而艾¹⁹。万有²⁰千岁,眉寿²¹无有害。
译文:鲁僖公大驱举国战车千辆,戟矛装饰红缨弓柄拴绿绳,车上插两杆戟矛两张强弓。鲁僖公率领着步卒三万名,头盔镶着漂亮的贝壳红缨。鲁国大军的气势勇不可当,痛击了西北的边族狄和戎,讨伐了楚地舒国小小边城,谁也不敢阻挡我大军冲锋!敬祝您事业发达如日中天,敬祝您健康长寿福禄祥祯。头发黄鲐鱼背长寿的象征,但愿您老当益壮尽展才能!敬祝您事业昌盛身心安泰,敬祝您健康长寿桑榆遐龄。敬祝您万事如意千岁万年,敬祝您福寿无疆永保康宁!
注释:朱¹英:矛上用以装饰的红缨。²绿縢:将两张弓捆扎在一起的绿绳。縢:绳。³二矛:古代每辆兵车上有两支矛,一长一短,用于不同距离的交锋。⁴重弓:古代每辆兵车上有两张弓,一张常用,一张备用。⁵徒:步兵。⁶贝:贝壳,用于装饰头盔。⁷胄:头盔。⁸綅:线,用于编缀固定贝壳。⁹烝:众。¹⁰增增:多貌。¹¹戎狄:指西方和北方在周王室控制以外的两个民族。¹²膺:击。¹³荆:楚国的别名。¹⁴舒:国名,在今安徽庐江。¹⁵承:抵抗。¹⁶黄发台背:皆高寿的象征。人老则白发变黄,故曰黄发。台,同“鲐”,鲐鱼背有黑纹,老人背有老人斑,如鲐鱼之纹,故云。¹⁷胥:相。¹⁸试:比。¹⁹耆、艾:皆指年老。²⁰有:通“又”。眉²¹寿:指高寿。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莫不率从,鲁侯之功。
泰山岩岩¹,鲁邦所詹(zhān)²。奄有龟蒙³,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莫不率从,鲁侯之功。
译文:您就像那巍峨的东岳泰山,鲁国百姓都唯您马首是瞻。我们鲁国拥有龟山和蒙山,并把版图扩到极远的东边。一直拓展到达那海边之国,淮夷诸族归属到鲁侯跟前。举国百姓无不顺从鲁僖公,这就是鲁僖公的功德圆满。
注释:¹岩岩:山高貌。²詹:至。陈奂《诗毛氏传疏》:“言所至境也。”³龟、蒙:二山名。⁴荒:同“抚”,有。⁵大东:指最东的地方。⁶淮夷:淮水流域不受周王室控制的民族。⁷同:会盟。
保有凫绎,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蛮貊。及彼南夷,莫不率从。莫敢不诺,鲁侯是若。
¹有凫(fú)²,遂荒徐³。至于海邦,淮夷蛮貊(mò)。及彼南夷,莫不率从。莫敢不诺,鲁侯是若
译文:我们鲁国拥有凫山和绎山,并把版图扩到徐戎聚居地。一直拓展到达那海边之国,淮夷诸族蛮邦部落俱辖治,以及南方少数民族的部众,没有谁不遵从鲁国的法律。没有谁敢不归从鲁国一统,敢不顺应鲁侯僖公的旨意!
注释:¹保:安。²凫、绎:二山名,凫山在今山东邹县西南,绎山在今邹县东南。³徐:国名。⁴宅:居处。⁵蛮貊:泛指北方一些周王室控制外的民族。⁶南夷:泛指南方一些周王室控制外的民族。⁷诺:应诺。⁸若:顺从。
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鲁侯燕喜,令妻寿母。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既多受祉,黄发儿齿。
天锡公¹²(gǔ)³,眉寿保鲁。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鲁侯燕喜,令妻寿母。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既多受祉(zhǐ),黄发儿齿
译文:上天恩赐僖公深厚的福禄,长寿无疆永远对鲁国统治。占据常国许田等朝宿之邑,收复周公时代旧有的疆域。鲁僖公此时此刻内心欢喜,还有高堂老母贤惠的妻子。施政让大夫百姓各得其所,国家长治久安越来越富裕。鲁侯理当得到这许多福祉,祝您黄发童颜又生新牙齿!
注释:¹公:鲁公。²纯:大。³嘏:福。⁴常、许:鲁国二地名,毛传谓为“鲁南鄙北鄙”。⁵燕:通“宴”。⁶令:善。⁷宜:适宜。⁸祉:福。⁹儿齿:高寿的象征。老人牙落后又生新牙,谓之儿齿。
徂徠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松桷有舄,路寝孔硕,新庙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
(cú)¹之松,新甫²之柏。是断是度³,是寻是尺。松桷(jué)有舄(xì),路寝硕,新庙奕奕¹⁰。奚斯¹¹所作,孔曼¹²且硕,万民是若¹³
译文:建庙用徂来新甫山的松柏,修造师们又锯断又测高程,又是用丈量又是用尺子比。因为使用了长大的桷和松,所以才有正殿如此之伟雄,才有这漂亮的宫庙新落成。有才的奚斯写下这首诗歌,确实篇幅很长又大气恢宏,充分表达天下万民的心声。
注释:¹徂来:也作徂徕,山名,在今山东泰安东南。²新甫:山名,在今山东新泰西北。³度:通“剫”,伐木。⁴寻、尺:皆度量单位,此作动词用。⁵桷:方椽。⁶舄:大貌。⁷路寝:指庙堂后面的寝殿。⁸孔:很。⁹新庙:指閟宫。¹⁰奕奕:美好貌。¹¹奚斯:人名,鲁国大夫。¹²曼:长。¹³若:顾。

  此诗一、二、三章叙述了周的发生、发展、壮大以及鲁国的建立,并不是纯粹介绍民族历史,赞美所有先祖的功德,而是突出两位受祀的祖先后稷和周公,以说明祭祀他们的原因。至于诗中提到的其他人,则只是陪衬而已。后稷是周民族的初祖,为姜嫄所生,其出生有一些神话色彩,《大雅·生民》记载较为详细。诗写到这些是因为姜嫄有端正的德性,但主要的却是体现后稷的不凡与神异,和《生民》诗的用意一致。后稷的发展农业,固是上天赐之百福,更和他个人受命于天分不开。以下叙述太王、文王、武王,重点在于灭商,太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而文王、武王“缵太王之绪”,“敦商之旅,克咸厥功”,发展线索极为清楚。关于周公功绩,诗中没有明载,但“(成)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分明见出周公于建周有大功劳。《史记·鲁周公世家》载:“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辅武王,衅社,告纣罪于天及殷民。”周公在灭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他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虽位极人臣,却不能和天子并提,故诗人用比较隐晦的方法突出了周公的功绩。第三章末诗人写道:“皇皇后帝,皇祖后稷。”又说:“周公皇祖。”诗意就豁然明朗了。“周公皇祖”之“皇祖”,郑玄以为伯禽,朱熹谓为群公,皆误。明指周公,倒文以协韵耳。

  诗人对鲁国辉煌的历史进行讴歌,叙述鲁公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绩。“戎狄是膺”是北部边境平安,不受侵扰,“荆舒是惩”则指僖公从齐侯伐楚之事。“泰山岩岩”以下,写鲁国疆域广大,淮夷、徐宅、蛮貊、南夷,莫不率从,莫敢不诺。因为此时鲁国对淮夷用兵最多,成绩最大,故诗人一再言之。大致鲁国在以后的发展中,初封的土地或有损失,而此时又有所收复,故诗曰:“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从全诗看,诗人着重从祭祀和武事两方面反映出鲁国光复旧业的成就,而又统一在僖公新修的閟宫上,閟宫之祭本是周王室对鲁国的特殊礼遇,同时诗人又认为鲁国的种种成功也来自那些受祀先祖在天之灵的庇佑,这样,诗的末章又描写作庙情况,和“閟宫有恤”前后呼应,使全诗成为一个完整的结构。

  《鲁颂·閟官》是《诗经》三百篇中最长的一篇,全诗共一百二十句,《毛诗》原分八章,朱熹《诗集传》分九章,五章每章十七句,二章每章八句,二章每章十句。各章之间,意义相互连贯,前后叙述僖公作庙,并以奚斯作颂结束全诗。中间写祖先功德、僖公祀祖、僖公武功及家人群臣情况,同时穿插了对僖公福寿的反覆祝颂,而其中六个“俾尔”句型分置三处,使本来恢宏的气势更起伏跌荡,如钱江潮水一浪高过一浪。在语言方面,极铺张扬厉之能事,叙事细密,写秋尝则“秋而载尝,夏而楅衡。白牡騂刚,牺尊将将,毛炰胾羹,笾豆大房”,各种祭品,各种容器,一一陈列,以显出其规模之盛大。写鲁公军旅则“公车千乘,朱英绿縢,二矛重弓。公徒三万,贝胄朱綅,烝徒增增。”威武的戎装,精良的武器,体现军队无坚不摧的士气。此外,“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徂来之松,新甫之柏”等以繁密的语言组成排比整齐的句子,也为增加诗歌气势起到推助作用。方玉润《诗经原始》中指出该诗对于汉代辞赋的影响,是很有眼力的。但是,在诗中诗人表达的是周公后裔们对于僖公光复旧物所产生的共鸣,是对于再现过去辉煌的向往,这是一个衰落宗族特定时期的真实感情,作为鲁国诗人代表的作者抒发了这种感情,它既是充沛的又是复杂的,只有长篇巨制才能容纳得下,只有细致的描写和深透的论说才能尽情倾吐。刘勰《文心雕龙》曰:“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这就是《鲁颂·閟宫》和扬、马辞赋的本质区别,也是方氏未曾注意到的。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09-716

gōng

míng xiānqín 

gōngyǒu shíshíméiméi jiāngyuán huí shàngshì zāihài yuèchí shìshēnghòu jiàngzhībǎi shǔchóng zhīzhìshūmài yǎnyǒuxiàguó mínjià yǒuyǒushǔ yǒudàoyǒu yǎnyǒuxià zuǎnzhī hòuzhīsūn shíwéiwáng zhīyáng shíshǐjiǎnshāng zhìwén zuǎnwángzhī zhìtiānzhījiè zhī èr shànglín duìshāngzhī xiánjuégōng wángyuēshū jiàněryuán hóu ěr wéizhōushì 

nǎimìnggōng hóudōng zhīshānchuān tiányōng zhōugōngzhīsūn zhuānggōngzhī lóngchéng liùpèiěrěr chūnqiūfěixiè xiǎng huánghuánghòu huánghòu xiǎngxīng shìxiǎngshì jiàngduō zhōugōnghuáng  

qiūérzàicháng xiàérhéng báixīnggāng zūnqiāngqiāng máopáogēng biāndòufáng wànyángyáng xiàosūnyǒuqìng ěrchìérchāng ěrshòu寿érzāng bǎodōngfāng bāngshìcháng kuībēng zhènténg sānshòu寿zuòpéng gānglíng 

gōngchēqiānshèng zhūyīng绿téng èrmáochónggōng gōngsānwàn bèizhòuzhūqīn zhēngzēngzēng róngshìyīng jīngshūshìchéng gǎnchéng ěrchāngérchì ěrshòu寿ér huángtáibēi shòu寿shì ěrchāngér ěrérài wànyǒuqiānsuì méishòu寿yǒuhài 

tàishānyányán bāngsuǒzhān yǎnyǒuguīméng suìhuāngdōng zhìhǎibāng huáiláitóng shuàicóng hóuzhīgōng 

bǎoyǒu suìhuāngzhái zhìhǎibāng huáimán nán shuàicóng gǎnnuò hóushìruò 

tiāngōngchún méishòu寿bǎo cháng zhōugōngzhī hóuyàn lìngshòu寿 shùshì bāngguóshìyǒu duōshòuzhǐ huángérchǐ齿 

láizhīsōng xīnzhībǎi shìduànshìduó shìxúnshìchǐ sōngjuéyǒu qǐnkǒngshuò xīnmiào suǒzuò kǒngmànqiěshuò wànmínshìruò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