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

lǎozi--bái

yánzhězhīzhěwénlǎojūn

ruòdàolǎojūnshìzhīzhěyuánzheqiānwén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2872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下苑(yuàn)¹他年未可追²,西州³今日忽相期
译文:在曲江林苑往年不可回忆,在西州今天忽然相互盼望。
注释:¹下苑:指汉代的宜春下苑。唐时称曲江池。²追:回忆。³西州:地名,指安定郡。⁴相期:期待;相约。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水亭¹暮雨寒犹在,罗荐(jiàn)²春香暖不知。
译文:水边亭台幕天大雨春寒之气还存在,丝罗褥子春天散香虽温暖让人没感知。
注释:¹水亭:临水的亭子。²罗荐:丝绸褥子。
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怅卧遥帷。
舞蝶殷(yīn)¹收落蕊,佳人惆怅卧遥帷(wéi)²
译文:飞舞的蝴蝶专注采收落花之粉,美人在远处忧愁地卧在帷幕中。
注释:¹殷勤:情意恳切。²“佳人”句:此句以花拟人,用美人怅卧遥帷的情状来形容牡丹为雨所败后花事已阑。
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损几枝?
章台¹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损几枝?
译文:长安章台街里还有其他花朵为伴,暂且问您牡丹花如楚宫女的细腰在风雨后又减损多少枝?
注释:¹章台:战国时秦宫中台名。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浪笑¹榴花²不及春,先期³零落更愁人。
译文:不要笑石榴花盛开迟而赶不上芳春,牡丹春过早地凋落更是愁人。
注释:¹浪笑:漫笑。²榴花:石榴花。³先期:约定日期之前;在事情发生或进行之前。⁴零落:凋谢。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玉盘¹(bèng)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pín)
译文:它那花冠如洁白的玉盘,泪珠飞溅,伤心屡屡;无情风雨像急奏的锦瑟,繁弦促柱,破梦频频。
注释:¹玉盘:指牡丹花冠。似为白牡丹。据《洛阳花木记》记载,牡丹有叫玉盘妆的。玉盘也可能仅指形状。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万里重阴非旧圃(pǔ)¹,一年生意属流尘²
译文:万里阴云密布,已不是过去花圃,一年美好生机,早付与污泥流尘。
注释:¹旧圃:指往日曲江之花圃。²流尘:飞扬的尘土。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前溪舞罢君回顾¹,并觉今朝粉态²新。
译文:在前溪舞歇歌残后您若再回头看看,定会感觉到今朝风雨里牡丹的娇美姿容正奇新。
注释:¹“前溪”句:前溪村是南朝教习音乐的地方,江南声伎多出于此。此句用人的舞态描摹花之飘零。²粉态:娇美的姿容。

  第一首诗起联谓牡丹往年植于曲江苑圃之繁华情景已不可复追,今日乃忽于此西州风雨之中相值,喻往岁进士登第、曲江游赏、得意尽欢之盛况已不可再,今日竟沦落寄此泾州也。三承二,四承一,谓今日处此西州水亭暮雨之中,所感者惟有寒意,而当年置身曲江苑圃时罗荐春香之暖,竟已恍如隔世,不可想望矣(“不知”正应上“未可追”)。五六正写“败”字,谓蝶舞翩翾,似有意惜花,殷勤欲收落蕊,然牡丹为雨败后,花事已阑,有似佳人之怅卧遥帷,意兴阑珊,精采全无矣。末联诸家多从何焯、冯浩之说,谓指在京同袍之失意者。此解固似可通,然细按亦觉可疑。盖此二章专写“回中牡丹为雨所败”,处处以曲江下苑与西州回中相对照,以见沦落天涯之恨。既云“章台街里芳菲伴”,则彼等固身处京华,春风得意者,岂有沦落之恨?然则“且问宫腰损几枝”者,谓其日日舞于春风之中,恐不免瘦损宫腰也。“宫腰损几枝”非言其失意,乃谓其得意也。姚培谦谓“失意者失意,得意这未尝不得意也”(《李义山诗集笺注》)似得其情。

  第二首诗首联谓榴花开虽不及春,然不及牡丹之先期零落更令人伤心。三四写牡丹为雨所败,言玉盘之上,雨珠飞溅,似频流伤心之泪;急雨打花,如锦瑟惊弦,声声破梦(《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有“雨打湘灵五十弦”之句)。“伤心”“破梦”均就牡丹言。而牡丹之伤心破梦亦即作者之情怀遭遇。五六写环境与败后情景,万里长空,阴云密布,气候恶劣,已非当年曲江旧圃之环境;花落委地,一年生意,已付流尘。上六句喻己未及施展才能即遭打击而沦落,心伤泪迸,希望成空,昔日之环境已不可再,今后之前途已不可问。末联则借异日花瓣落尽之时迥视今日雨中情景,犹感粉态之新艳,暗示将来之厄运更甚于今日。联系应宏博试被黜情事,此诗之感遇性质自不待言。

  这两首诗是李商隐众多咏物诗中的优秀作品。其格调比《安定城楼》更为凄凉、哀婉,与后期创作的大部分作品风格一致。前一首以奇特的联想写牡丹,由牡丹想到遥卧的美人,用惆怅的美人写败落的牡丹,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且意象丰富,诗境优美,冷艳,表达精致婉曲。后一首则借牡丹寄慨身世,把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融进物中,物我一体。把感伤情绪注入朦胧瑰丽的诗境,用哀婉的情调、美丽的形象和词采,写出了自己的心境和感受,其风格已大不似前。而这样托物寄情的咏物诗却大量出现在他以后的诗歌创作中,每一首都那样哀伤、凄艳。这组诗对他以后的咏物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真正形成。

huízhōngdānwéisuǒbàièrshǒu

shāngyǐn tángdài 

xiàyuànniánwèizhuī 西zhōujīnxiāng 
shuǐtínghányóuzài luójiànchūnxiāngnuǎnzhī 
diéyīnqínshōuluòruǐ jiārénchóuchàngyáowéi 
zhāngtáijiēfāngfēibàn qiěwèngōngyāosǔnzhī 

làngxiàoliúhuāchūn xiānlíngluògèngchóurén 
pánbènglèishāngxīnshù jǐnjīngxiánmèngpín 
wànchóngyīnfēijiù niánshēngshǔliúchén 
qiánjūnhuí bìngjuéjīnzhāofěntàixīn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秋暮¹。乱洒衰荷²,颗颗真珠雨³。雨过月华,冷彻(yuān)(yāng)(pǔ)
译文:秋天的一个傍晚,大雨瓢泼.乱打着雨塘衰败的荷花,颗颗雨珠如珍珠般晶莹。雨过风停,明月升空.鸳鸯浦空寂冷彻。
注释:¹暮:傍晚。²衰荷:将败的荷花。衰:衰落,衰败。³真珠雨:像珍珠样的雨珠。⁴月华:月光,月光照射到云层上,呈现在月亮周围的彩色光环。⁵生:产生、出现。⁶彻:程度极深,透的意思。⁷鸳鸯浦:地名,水池边。这里是虚写。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如浦口等。此指水塘。鸳鸯浦:鸳鸯栖息的水滨。比喻美色荟萃之所。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池上凭阑¹愁无侣。奈²此个、单栖(qī)³情绪。却(bàng)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译文:她独自凭栏凝望,忧愁无侣而独宿。孤眠冷清煎熬着她的心。她站在鸟笼旁逗弄鹦鹉,向它诉说着对郎君的无限思念。
注释:¹凭阑:靠着栏杆,“阑”通“栏”。²奈:奈何,怎么办。³单栖:孤寂的停留。独宿。⁴情绪:情感。⁵却:表示转折。⁶傍:靠近。⁷共:在一起。⁸念:道白,说。⁹粉郎:何晏,三国魏玄学家。字平叔。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在这里指所思之人。

  这首《甘草子》是一篇绝妙的闺情词,属小令词。

  上片写女主人公池上凭阑的孤寂情景。秋天本易触动寂寥之情,何况“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比喻贴切,句中“乱”字亦下得极好,它既写出雨洒衰荷历乱惊心的声响,又画出跳珠乱溅的景色,间接地,还显示了凭阑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的形象。紧接着,以顶针格写出“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两句。词连而境移,可见女主人公池上阑边移时未去,从雨打衰荷直到雨霁月升。雨来时池上已无鸳鸯,“冷彻鸳鸯浦”即有冷漠空寂感,不仅是雨后天气转冷而已,这对女主人公之所以愁闷是一有力的暗示。

  过片“池上凭阑愁无侣”一句收束上意,点明愁因。“奈此个、单栖情绪”则推进一层,写孤眠之苦,场景也由池上转入屋内。此词妙结尾二句别开生面,写出新意:“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荷塘月下,轩窗之内,一个不眠的女子独自调弄鹦鹉,自是一幅绝妙仕女图。而画图难足的,是那女子教鹦鹉念的“言语”,不直写女主人公念念不忘“粉郎”及其“言语”,而通过鹦鹉学“念”来表现,实为婉曲含蓄。鸟语之后,反添一种凄凉,因鸟语之戏不过是自我安慰,又岂能真正遗志空虚。

  《金粟词话》云:“柳耆卿‘却傍金笼教鹦鹉,念粉郎言语’,《花间》之丽句也。”是说柳永此词的尾句,类花间派,语辞艳丽,各是异彩,如“真珠”、“月华”、“鸳鸯”、“金笼”、“鹦鹉”等皆具辞彩。然不同的是环境的华美不能掩盖人物心境的空虚,这样写恰有反衬的妙用。

gāncǎo ·qiū

liǔyǒng sòngdài 

qiū luànshuāi zhēnzhū guòyuèhuáshēng lěngchèyuānyāng 
chíshàngpínglánchóu nài dānqíng quèbàngjīnlónggòngyīng niànfěnlángyán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yù)¹涧底松²,离离³山上苗
译文:茂盛葱翠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树生长在山顶上。
注释:¹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²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涧:两山之间。³离离:下垂的样子。⁴山上苗:山上小树。苗:初生的草木。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以彼¹径寸茎(jīng)²,荫(yìn)³百尺条
译文: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山顶径寸的小树,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注释:¹彼:指山上苗。²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径寸:直径一寸。径:直径。³荫:遮蔽。⁴此:指涧底松。⁵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世胄(zhòu)¹(niè)²高位,英俊沉下僚(liáo)³
译文:世家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被埋没在下级官职中。
注释:¹世胄:世家子弟。胄:长子。²彼:履、登。³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zhāo)¹
译文: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注释:¹“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¹²(jiè旧业,七叶³(ěr)汉貂(diāo)
译文: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
注释:¹金:指汉金日磾,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²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³七叶:七代。⁴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珥:插。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冯公¹岂不伟²,白首不见招³
译文: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等到白头仍不被重用。
注释:¹冯公:指汉冯唐,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²伟:奇。³不见招:不被进用。招:招见。

  这首诗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不平现象。“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形象鲜明,表现含蓄。中国古典诗歌常以松喻人,在此诗之前,如刘桢的《赠从弟》;在此诗之后,如吴均的《赠王桂阳》,皆以松喻人的高尚品格,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世胄彼高位”四句,写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高官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却沉没在低下的官职上。这种现象就好像“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使他们如此,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至此,诗歌由隐至显,比较明朗。这里,以形象的语言,有力地揭露了门阀制度所造成的不合理现象。从历史上看,门阀制度在东汉末年已经有所发展,至曹魏推行“九品中正制”,对门阀统治起了巩固作用。西晋时期,由于“九品中正制”的继续实行,门阀统治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其弊病也日益明显。段灼说:“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即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当时朝廷用人,只据中正品第,结果,上品皆显贵之子弟,寒门贫士仕途堵塞。刘毅的有名的《八损疏》则严厉地谴责中正不公:“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暨时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时,实为乱源,损政之道一也。”这些言论都反映了当时用人方面的腐败现象。左思此诗从自身的遭遇出发,对时弊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金张藉旧业”四句,紧承“由来非一朝”。内容由一般而至个别、更为具体。金,指金日磾家族。据《汉书·金日磾传》载,汉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七代,金家都有内侍。张,指张汤家族。据《汉书·张汤传》载,自汉宣帝、元帝以来,张家为侍中、中常侍、诸曹散骑、列校尉者凡十余人。“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宠贵,比于外戚”。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冯公,即冯唐。他是汉文帝时人,很有才能,可是年老而只做到中郎署长这样的小官。这里以对比的方法,表现“世胄彼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具体内容。并且,紧扣《咏史》这一诗题。何焯早就点破,左思《咏史》,实际上是咏怀。诗人只是借历史以抒发自己的抱负,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抨击而已。

  这首诗哪里只是“金张藉旧业”四句用对比手法,通首皆用对比,所以表现得十分鲜明生动。加上内容由隐至显,一层比一层具体,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398-399页

yǒngshǐ

zuǒ wèijìn 

jiànsōng shānshàngmiáo 
jìngcùnjīng yìnbǎichǐtiáo 
shìzhòuniègāowèi yīngjùnchénxiàliǎo 
shìshǐ使zhīrán yóuláifēizhāo 
jīnzhāngjièjiù ěrhàndiāo 
fénggōngwěi báishǒujiànzhāo 
去岁左迁夜郎道,琉璃砚水长枯槁。
去岁¹左迁夜郎道,琉璃砚(yàn)水长枯槁(gǎo)
译文:我在流放去夜郎的道路上,基本没有写什么诗歌,琉璃砚中的墨水很长时间都是干枯的。
注释:¹去岁:即乾元元年(758)。
今年敕放巫山阳,蛟龙笔翰生辉光。
今年敕(chì)放巫山¹阳,蛟龙笔翰生辉光。
译文:现如今在巫山阳获大赦归还,我的生花之笔又恢复了青春,宛如蛟龙一样生气勃勃。
注释:¹巫山:在今四川巫山东。李白流放夜郎途经巫山时遇朝廷发布的赦免令而得释。
圣主还听子虚赋,相如却与论文章。
圣主还听子虚赋,相如却山论文章。
译文:圣主一定还想听听《子虚赋》,司马相如却想与圣上论论文章的要诣。
愿扫鹦鹉洲,与君醉百场。
愿扫鹦鹉洲¹,山君醉百场。
译文:我愿扫荡鹦鹉洲,与你大醉一百场。
注释:¹鹦鹉洲:原在湖北汉阳西南长江中,后沦于长江。东汉末年,祢衡作《鹦鹉赋》,是以得名。
啸起白云飞七泽,歌吟渌水动三湘。
啸起白云飞七泽¹,歌吟渌(lù)水动三湘²
译文:啸声激起白云,飘飞在云梦七大湖泊,歌吟声震撼三湘的渌水。
注释:¹七泽:今湖北境内。²三湘:指洞庭湖南北、湘江流域一带。
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
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
译文:别可惜船只,拿它沽来美酒,咱们一船一船地喝,为买春芳,咱们千金一掷不为多。
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纤手里。淡月朦胧,更有微微弄袖风。
玉房¹金蕊(ruǐ)²,宜在玉人³纤手里。淡月朦(méng)(lóng),更有微微弄袖风
译文:黄金的花蕊开绽在红色如玉的花房,恰好放在美人的柔细的手里。朦胧的月亮月光淡淡,时不时吹起微风来卷起美人的衣袖。
注释:¹玉房:花的子房的美称。²金蕊:金色的蕊。白居易《牡丹芳》 诗:黄金蕊绽红玉房。³玉人:容貌美丽的少妇。《诗经》:有女如玉。⁴纤手:女子柔细的手。⁵微微弄袖风:轻轻地拂袖的风。
温香熟美,醉慢云鬟垂两耳。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
温香月美¹,醉慢²云鬟(huán)³垂两耳。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
译文:柔和清淡的风中,美女似有醉意般酣然入睡,很月很香,悄悄的,高耸的发髻垂到两只耳朵下了。谢谢春姑娘的巧夺天工,不像是花般的红艳,更像是美人肌肤透出的红。
注释:¹温香月美:在柔和清淡的香风中,睡得很月很美。²醉慢:醉后松弛。³云鬟:形容妇女高耸的环形发髻。⁴春工:春季造化万物之工。⁵玉红:形容美女白里透红的肤色。

  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运用了以物代人的手法,在花人之间反复掂掇,造成情意绵绵的意境,构思新颖纤巧,独具艺术风采,形象的写出了玉人之美。

  词的一开头就来赞美花:开头两句写花的子房,花的金蕊,玉房金蕊,从正面以文彩艳丽的笔法描绘了花妖艳迷人的姿色,“黄金蕊绽红玉房”只有牡丹才能配的上“玉房金蕊”的称号,可见花的婀娜多姿。牡丹结成一束,恰好地插在美女柔细的手里。“金”花与“玉”人相映成趣,柔花与纤手,“宜”字贯串,构成了睡女侧睡拈花图,美丽极了。

  “淡月朦胧。更有微微弄袖风。”特写美女的朦胧美。“淡月”本是“朦胧”的,它好像柔纱,罩在美女的肌体上,更是玲珑剔透的。加仁轻轻的微风,拂弄着美女的衣袖,多么柔情。一个“弄”字,多么富有人情味。“月”与“风”给予美女的情爱多么深。静动结合,美上加美。通过对环境的衬托,带给人一种玄妙之美,在如此美妙月色中,漂亮的人和漂亮的花相互衬映,月亮将人和花照得洁白无瑕,花偎依着人的手,享受着微风,烘云托月的写出了花美,人美的一幅美好场景。

  下片,写睡女的熟睡美。第一、二句写清香送爽,美女酣然沉睡。在柔和滴淡的香气中,美女不知不觉地如同醉汉进人梦乡,很熟很香。那高耸的发髻慢慢地垂到两耳之下了。“温香”与“熟美”两个偏正词组的结合,恰好生动描绘了睡美人的妩媚神态。那个“醉”也选用精当。除“醉”睡外,再也不会有别的熟睡的情态呈现。

  最后一句,“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最后两句点明本词的题旨“不是花红是玉红”。这位朦胧的白中透红肌体的美女,不是花红胜过花红,还是得“多谢春工’。没有造化万物的春工造花、造月、造风、造美境,哪会有“温香熟美”的睡美人呢!

  短短四十四个字,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婉约柔美,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容情于景,本是效仿李白《清平调词》所做,但是刻画之高法却不比李白差,首咏人,次咏花,借的美丽衬托出人的美丽。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 《苏轼词新释辑评 》:中国书店出版社, 2007年:451页
2、 孟庆祥,沈薇薇,孟繁翠主编.《声律启蒙 外二种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9:667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