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顺逆妙难穷,二至还归一九宫,若能了达阴阳理,天地都在一掌中,(大体概括)
阴阳顺逆妙难穷,二至还归一九宫,若能了达阴阳理,天地都在一掌中,(大体概括)
轩辕黄帝战蚩尤,涿鹿经年苦未休,偶梦天神授符诀,登坛致祭谨虔修,(传说时期)
轩辕黄帝战蚩尤,涿鹿经年苦未休,偶梦天神授符诀,登坛致祭谨虔修,(传说时期)
神龙负图岀洛水,彩凤衔书碧云里,因命风后演成文,遁甲奇门从此始,(梦境时事)
神龙负图岀洛水,彩凤衔书碧云里,因命风后演成文,遁甲奇门从此始,(梦境时事)
一千八十当时制,太公删成七十二,逮于汉代张子房,一十八局为精艺,(历史时期)
一千八十当时制,太公删成七十二,逮于汉代张子房,一十八局为精艺,(历史时期)
先须掌上排九宫,纵横十五在其中,次将八卦分八节,一气统三为正宗,(宫卦节气)
先须掌上排九宫,纵横十五在其中,次将八卦分八节,一气统三为正宗,(宫卦节气)
阴阳二遁分顺逆,一气三元人莫测,五日都来换一元,接气超神为准则,(接气超神)
阴阳二遁分顺逆,一气三元人莫测,五日都来换一元,接气超神为准则,(接气超神)
认取九宫分九星,八门又逐九宫行,九宫逢甲为值符,八门值使自分明,(九星八门)
认取九宫分九星,八门又逐九宫行,九宫逢甲为值符,八门值使自分明,(九星八门)
符上之门为值使,十时一易堪凭据,值符常遣加时干,值使顺逆遁宫去,(星门排法)
符上之门为值使,十时一易堪凭据,值符常遣加时干,值使顺逆遁宫去,(星门排法)
六甲元号六仪名,三奇即是乙丙丁,阳遁顺仪奇逆布,阴遁逆仪奇顺行,(奇仪排法)
六甲元号六仪名,三奇即是乙丙丁,阳遁顺仪奇逆布,阴遁逆仪奇顺行,(奇仪排法)
吉门偶尔合三奇,值此经云百事宜,更合从傍加检点,余宫不可有微疵,(门奇合宜)
吉门偶尔合三奇,值此经云百事宜,更合从傍加检点,余宫不可有微疵,(门奇合宜)
三奇得使诚堪使,六甲遇之非小补,乙逢犬马丙鼠猴,六丁玉女骑龙虎,(三奇得使)
三奇得使诚堪使,六甲遇之非小补,乙逢犬马丙鼠猴,六丁玉女骑龙虎,(三奇得使)
又有三奇游六仪,号为玉女守门扉,若作阴私和合事,请君但向此中推,(奇游六仪)
又有三奇游六仪,号为玉女守门扉,若作阴私和合事,请君但向此中推,(奇游六仪)
天三门兮地四户,问君此法如何处,太冲小吉与从魁,此是天门私出路,(天门地户)
天三门兮地四户,问君此法如何处,太冲小吉与从魁,此是天门私出路,(天门地户)
地户除危定与开,举事皆从此中去,六合太阴太常君,三辰元是地私门,(三地私门)
地户除危定与开,举事皆从此中去,六合太阴太常君,三辰元是地私门,(三地私门)
更得奇门相照耀,岀行百事总欣欣,太冲天马最为贵,猝然有难宜逃避,(太冲天马)
更得奇门相照耀,岀行百事总欣欣,太冲天马最为贵,猝然有难宜逃避,(太冲天马)
但能乘驭天马行,剑戟如山不足畏,三为生气五为死,胜在三兮衰在五,(三吉五凶)
但能乘驭天马行,剑戟如山不足畏,三为生气五为死,胜在三兮衰在五,(三吉五凶)
能识游三避五时,造化真机须记取,就中伏吟为最凶,天蓬加临地天蓬,(星反伏吟)
能识游三避五时,造化真机须记取,就中伏吟为最凶,天蓬加临地天蓬,(星反伏吟)
天蓬若到天英上,须知即是反吟宫,八门反伏皆如此,生在生兮死在死,(门反伏吟)
天蓬若到天英上,须知即是反吟宫,八门反伏皆如此,生在生兮死在死,(门反伏吟)
就是凶宿得奇门,万事皆凶不堪使,六仪击刑何太凶,甲子直符愁向东,(六仪击刑)
就是凶宿得奇门,万事皆凶不堪使,六仪击刑何太凶,甲子直符愁向东,(六仪击刑)
戌刑未上申刑虎,寅巳辰辰午刑午,三奇入墓宜细推,甲日那堪入坤宫,(甲入坤宫)
戌刑未上申刑虎,寅巳辰辰午刑午,三奇入墓宜细推,甲日那堪入坤宫,(甲入坤宫)
丙奇属火火墓戌,此时诸事不宜为,更兼六乙来临二,丁奇临八亦同论,(三奇入墓)
丙奇属火火墓戌,此时诸事不宜为,更兼六乙来临二,丁奇临八亦同论,(三奇入墓)
又有时干入墓宫,课中时下忌相逢,戊戌壬辰兼丙戌,癸未丁丑亦同凶,(时干入墓)
又有时干入墓宫,课中时下忌相逢,戊戌壬辰兼丙戌,癸未丁丑亦同凶,(时干入墓)
五不遇时龙不精,号为日月损光明,时干来克日干上,甲日须知时忌庚,(五不遇时)
五不遇时龙不精,号为日月损光明,时干来克日干上,甲日须知时忌庚,(五不遇时)
奇与门兮共太阴,三般难得共加临,若还得二亦为吉,举措行藏必遂心,(奇门神吉)
奇与门兮共太阴,三般难得共加临,若还得二亦为吉,举措行藏必遂心,(奇门神吉)
更得值符直使利,兵家用事最为贵,常从此地击其冲,百战百胜君须记,(星门击冲)
更得值符直使利,兵家用事最为贵,常从此地击其冲,百战百胜君须记,(星门击冲)
天乙之神所在宫,大将宜居击对冲,假令值符居离位,天英坐取击天蓬,(天乙击冲)
天乙之神所在宫,大将宜居击对冲,假令值符居离位,天英坐取击天蓬,(天乙击冲)
甲乙丙丁戊阳时,神人天上报君知,坐击须凭天上奇,阴时地下亦如此,(阴阳干时)
甲乙丙丁戊阳时,神人天上报君知,坐击须凭天上奇,阴时地下亦如此,(阴阳干时)
若见三奇在五阳,偏宜为客是高强,忽然逢着五阴位,又宜为主好裁详,(阴阳三奇)
若见三奇在五阳,偏宜为客是高强,忽然逢着五阴位,又宜为主好裁详,(阴阳三奇)
值符前三六合位,太阴之神在前二,后一宫中为九天,后二之神为九地,(八神排布)
值符前三六合位,太阴之神在前二,后一宫中为九天,后二之神为九地,(八神排布)
九天之上好扬兵,九地潜藏可立营,伏兵但向太阴位,若逢六合利逃形,(八神宜忌)
九天之上好扬兵,九地潜藏可立营,伏兵但向太阴位,若逢六合利逃形,(八神宜忌)
天地人分三遁名,天遁日精华盖临,地遁月精紫云蔽,人遁当知是太阴,(首要三遁)
天地人分三遁名,天遁日精华盖临,地遁月精紫云蔽,人遁当知是太阴,(首要三遁)
生门六丙合六丁,此为天遁自分明,开门六乙合六己,地遁如斯而已矣,(三遁组合)
生门六丙合六丁,此为天遁自分明,开门六乙合六己,地遁如斯而已矣,(三遁组合)
休门六丁共太阴,欲求人遁无过此,要知三遁何所宜,藏形遁迹斯为美,(三遁宜忌)
休门六丁共太阴,欲求人遁无过此,要知三遁何所宜,藏形遁迹斯为美,(三遁宜忌)
庚为太白丙荧惑,庚丙相加谁会得,六庚加丙白入荧,六丙加庚荧入白,(庚丙丙庚)
庚为太白丙荧惑,庚丙相加谁会得,六庚加丙白入荧,六丙加庚荧入白,(庚丙丙庚)
白入荧兮贼即来,荧入白兮贼即去,丙为悖兮庚为格,格则不通悖乱逆,(丙悖庚格)
白入荧兮贼即来,荧入白兮贼即去,丙为悖兮庚为格,格则不通悖乱逆,(丙悖庚格)
天丙加地庚为勃,天庚加地癸为格,丙加天乙为伏逆,天乙加丙为飞悖,(伏逆飞悖)
天丙加地庚为勃,天庚加地癸为格,丙加天乙为伏逆,天乙加丙为飞悖,(伏逆飞悖)
庚加日干为伏干,日干加庚飞干格,加一宫兮战在野,同一宫兮战于国,(伏干飞干)
庚加日干为伏干,日干加庚飞干格,加一宫兮战在野,同一宫兮战于国,(伏干飞干)
庚加值符天乙伏,值符加庚天乙飞,庚加癸兮为大格,加己为刑最不宜,(伏飞格刑)
庚加值符天乙伏,值符加庚天乙飞,庚加癸兮为大格,加己为刑最不宜,(伏飞格刑)
加壬之时为上格,又嫌年月日时逢,更有一般奇格者,六庚谨勿加三奇,(上格奇格)
加壬之时为上格,又嫌年月日时逢,更有一般奇格者,六庚谨勿加三奇,(上格奇格)
此时若也行兵去,匹马只轮无返期,六癸加丁蛇夭蹻,六丁加癸雀投江,(癸丁丁癸)
此时若也行兵去,匹马只轮无返期,六癸加丁蛇夭蹻,六丁加癸雀投江,(癸丁丁癸)
六乙加辛龙逃走,六辛加乙虎猖狂,请观四者是凶神,百事逢之莫措手,(四神凶格)
六乙加辛龙逃走,六辛加乙虎猖狂,请观四者是凶神,百事逢之莫措手,(四神凶格)
丙加甲兮鸟跌穴,甲加丙兮龙返首,只此二者是吉神,为事如意十八九,(丙甲吉神)
丙加甲兮鸟跌穴,甲加丙兮龙返首,只此二者是吉神,为事如意十八九,(丙甲吉神)
八门若遇开休生,诸事逢之皆称情,伤宜捕猎终须获,杜好邀遮及隐形,(吉门称情)
八门若遇开休生,诸事逢之皆称情,伤宜捕猎终须获,杜好邀遮及隐形,(吉门称情)
景上投书并破阵,惊能擒讼有声名,若问死门何所主,只宜吊死与行刑,(八门所宜)
景上投书并破阵,惊能擒讼有声名,若问死门何所主,只宜吊死与行刑,(八门所宜)
蓬任冲辅禽阳星,英芮柱心阴宿名,辅禽心星为上吉,冲任小吉未全亨,(阴阳吉星)
蓬任冲辅禽阳星,英芮柱心阴宿名,辅禽心星为上吉,冲任小吉未全亨,(阴阳吉星)
大凶蓬芮不堪使,小凶英柱不精明,小凶无气变为吉,大凶无气却平平,(凶星转化)
大凶蓬芮不堪使,小凶英柱不精明,小凶无气变为吉,大凶无气却平平,(凶星转化)
吉宿更能逢旺相,万举万全必成功,若遇休囚并废没,劝君不必走前程,(九星旺衰)
吉宿更能逢旺相,万举万全必成功,若遇休囚并废没,劝君不必走前程,(九星旺衰)
要识九星配五行,须求八卦考羲经,坎蓬水星离英火,中宫坤艮土为营,(九星五行)
要识九星配五行,须求八卦考羲经,坎蓬水星离英火,中宫坤艮土为营,(九星五行)
乾兑为金震巽木,旺相休囚看重轻,与我同行即为相,我生之月诚为旺,(旺相休囚)
乾兑为金震巽木,旺相休囚看重轻,与我同行即为相,我生之月诚为旺,(旺相休囚)
废于父母休于财,囚于鬼兮真不妄,假令水宿号天蓬,相在初冬与仲冬,(天蓬旺相)
废于父母休于财,囚于鬼兮真不妄,假令水宿号天蓬,相在初冬与仲冬,(天蓬旺相)
旺于正二休四五,其余仿此自研穷,急则从神缓从门,三五反复天道亨,(神门三五)
旺于正二休四五,其余仿此自研穷,急则从神缓从门,三五反复天道亨,(神门三五)
十干加伏若加错,入墓休囚吉事危,十精为使用为贵,起宫天乙用无遗,(十干十精)
十干加伏若加错,入墓休囚吉事危,十精为使用为贵,起宫天乙用无遗,(十干十精)
天目为客地耳主,六甲推兮无差理,劝君莫失此玄机,洞彻九宫辅明主,(天客地主)
天目为客地耳主,六甲推兮无差理,劝君莫失此玄机,洞彻九宫辅明主,(天客地主)
宫制其门不为迫,门制其宫是迫雄,天网四张无走路,一二网低有路踪,(宫门天网)
宫制其门不为迫,门制其宫是迫雄,天网四张无走路,一二网低有路踪,(宫门天网)
三至四宫难回避,八九高张任西东,节气推移时候定,阴阳顺逆要精通,(三四八九)
三至四宫难回避,八九高张任西东,节气推移时候定,阴阳顺逆要精通,(三四八九)
三元积数成六纪,天地未成有一理,请观歌里真妙诀,非是真贤莫传与。(三元六纪)
三元积数成六纪,天地未成有一理,请观歌里真妙诀,非是真贤莫传与。(三元六纪)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 3275篇诗文

猜您喜欢
修顿首白,先辈吴君足下。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顿首¹白,先辈吴君足下。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²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chāng)(chāng)³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译文:欧阳修顿首在先辈吴君足下说:前次有辱先辈寄来书信及大作三篇,读后感到浩浩然像有千言万言之多,等到我稍微定下神来仔细一看,才几百字啊。如果不是文辞丰厚,文意雄伟浩然盛大势不可挡,何以能达到这种地步呢 然而还自己担心没有人开导,自感无所适从,这是先辈好学自谦的话啊!
注释:¹顿首: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²沛然:盛大的样子。³伥伥:无所适从的样子。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yù)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xī)¹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yú)
译文:我的才能不足为当时所用,官职不能使后世感到荣耀,我(对人)的批评和赞誉也无足轻重,气势力量也不足打动人。世上要想凭借(别人的)赞誉以自重,凭借(别人的)力量以引进的人,何所取于我欧阳修呢!先辈学问精湛,文章雄伟,都施用于当今,这些又不是靠我的赞誉而被推重,靠我的力量而被引进的。然而先辈却惠然下问,责求于我,难道不是您急于谋求为文之道,以至无暇择人而问了吗?
注释:¹奚取:得到什么?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然读《易》者如无《春秋》,读《书》者如无《诗》,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然读《易》者如无《春秋》,读《书》者如无《诗》,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译文:大凡求学的人,未尝不是为了(儒家的)“道”,但是能到达“道”的境地的人很少。不是“道”离人很远,而是求学的人(过于)沉湎(于)其他方面,因为文章的语言难以精细工巧而可喜,却容易(使作者)喜悦而自我满足,世上的求学者,往往沉湎于这种情况之中,(文章)一有精细工巧之处,就说:我的学问足够了。甚者甚至于抛弃一切事务,不关心任何世事,说:我是文士,做文章是我的职业.这就是之所以到达“道”的境地的人很少的原因啊!从前孔子老年时回归鲁国,他作“六经”,只用了很短的时间.然而读《易经》好像没有《春秋》,读《书经》好像没有《诗经》,他用功是何其之少而达到的境地却又如其之高.圣人的文章,虽是(一般人)不可及的,然而大抵是(内容上的)“道”突出而文章不难自己达到佳妙之处.所以孟子一生栖遑奔波,追求于“道”,以至没有时间著书,荀子也是到了晚年才有时间著述文章。像扬雄,王通勉强模仿别人的语言模式,著书立说,这就是"道"未充足而硬要发言著述的例子啊!后世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人,只是看到前世的文章流传了下来,以为学习的仅是文采罢了,所以愈是用力(于文章的文采),愈是勤勉(学习文章的技巧),反而愈是写不好文章。这就是足下所说的终日不出书房之门,却不能使文章纵横驰骋,挥洒如意的原因是“道”未充足啊!如果“道”已经充足,(文章)就是驰骋于天地之大,沉游于渊泉之深,也是可以无所不到的。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
译文:先辈的文章,气势浩荡盛大,可以说是很好的了。而又有志于(追求)“道”,还自谦以为不够广大,如果这样追求不止,孟子,荀子的境地是不难达到的。我学习“道”但未能学到,然而所幸的是我不甘于自我喜悦满足,停滞不前,因为您能够求“道”不止,又用这种精神对我的少许进步加以勉励,所以我实在是万分有幸啊!欧阳修禀告。
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
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tiǎo)¹弄娇柔²
译文:杨柳的枝叶青青,沟水潺潺地淌流;黄莺在调舌歌唱,卖弄着娇美轻柔。
注释:¹调舌:等于说调嘴,耍嘴皮子。²娇柔:娇媚柔弱;娇媚轻柔。
桃花记得题诗客,斜倚春风笑不休。
桃花记得题诗客¹,斜倚(yǐ)²春风笑不休。
译文:桃花似记得当日,题诗的客人来游。斜倚和煦的春风,咯咯地笑个不休。
注释:¹题诗客:暗用唐代崔护的故事。²斜倚:轻轻地从直立位置移到倾斜的位置。

  抒情诗多是缘情之作,在唐人孟棨(qǐ)的《本事诗·情感第一》中,详细描述了崔护《题都城南庄》的传奇故事。诗人崔护,进士不第。清明日独游城南,来到一处花木掩映的庄院,但见花木丛萃,寂寂无人,扣门久之,有一妙龄女子自门隙窥之,崔护“酒渴求饮”,女子赠以杯水,“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女子不以言对而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旧地重游,门墙如故,大门紧锁。崔护失望之余,题诗于左扉曰: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显然,元好问这首《杨柳》隐括着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中故事。“杨柳青青沟水流”,在桃红柳绿的春天,沟边杨柳青青,沟边流水汩汩,杨柳傍着野外沟渠而生,自是郊野之景。“莺儿调舌弄娇柔”,这里绿柳成行,柳丛中黄莺呖呖啼转,好似与诗人相识一般,有意在调转着它那如簧巧舌、逞弄着美妙娇柔的歌喉。

  在这春天的郊野大自然里,与诗人似曾相识的何止莺儿,作为当年故事的见证物桃花,对旧地重游的昔日题诗客可记得很清楚,“桃花记得题诗客”,“记得”二字仍这首《杨柳》诗的“诗眼”,它把大家从时间的隧道中带到一个令人难忘的一幕:一个极偶然的机会,与一位面若桃花的女子相遇,却又失之交臂。那女子脉脉含情地“斜倚小桃柯伫立”,可时不待人,机不再来,人面桃花不知何处去了,门上题诗又有何用! “斜倚春风笑不休”,是直接从崔护的“桃花依旧笑春风”中脱化而出的,只是情绪、意蕴更显深沉了。诗人在借此感叹世上有多少崔护式的题诗客,连通晓世情的桃花也感到这些人太可笑了,每当年复一年的前来寻找自己那遗落的青春梦想时,不由得“斜倚春风笑不休”了。

  元好问这首诗的意蕴与崔护《题都城南庄》完全一样,只是诗中描写的主角换了,崔护的诗突现在面前的是一位“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女子,而元好问的《杨柳》让大家看到的却是男主角“题诗客”,这样的变换显然在表明今日的题诗客已不同于唐代的崔护,他更多地在思考人生,有更多的觉醒与自责,因而在心灵深处也就有了一种更深沉的终生遗恨。

参考资料:
1、 钱仲连 等 .元明清诗鉴赏辞典(辽金元明).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12月(2012年7月重印):第74-75页 .
金风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金风¹荡初节,玉露凋晚林。
译文:金风吹荡初秋时节,玉露凋伤岁暮之林。
注释:¹金风:秋风。
此夕穷涂士,郁陶伤寸心。
此夕穷涂¹士,郁(yù)²伤寸心。
译文:今天晚上穷途之士,忧思郁结伤透寸心。
注释:¹穷涂:绝路,比喻处于极为困苦的境地。²郁陶:忧思积聚貌。
野平葭苇合,村荒藜藿深。
野平夕(jiā)¹合,村荒藜(lí)(huò)²深。
译文:原野平芜葭苇围合,村落破败藿藜纵深。
注释:¹夕苇:蒹夕芦苇。²藿藜:藿香和蒺藜。泛指野草。
眺听良多感,徙倚独沾襟。
眺听良多感,徙倚(yǐ)¹独沾襟。
译文:眺听乱象良多感慨,徘徊感伤泪下沾襟。
注释:¹徙倚:犹徘徊、逡巡。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译文:泪满衣襟意欲何为,惆帐都因怀古之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译文:秦俗乱世尚未荡平;汉道清朝尚难希冀。
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樊哙(kuài)¹市井徒,萧何²刀笔吏。
译文:樊哙是个市井之徒,萧何不过是刀笔吏。
注释:¹樊哙:本以屠狗为业,从刘邦起事,屡建战功,封武阳侯。淮阳为昔日樊哙围项籍、取韩信之地。作者从杨玄感反隋失利,隐于淮阳。这里借追怀樊哙寄托自己起事建功的心志。²萧何:从刘邦起事,以功封酂侯,官至相国。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
译文:一旦与时运相遇合,定会万古留名传谥。
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寄言世上雄,虚生¹真可愧。
译文:劝诫各路豪杰英雄.虚度此生实在有愧。
注释:¹虚生:徒然活着。

  这首诗分前后两段,每段各八句。九、十两句是前后段的过渡。前段主要写淮阳秋景。起二句总写金风摇荡,玉露凋林的景象,明点题内“秋”字。一“荡”字不仅传出秋风摇扬之状,而且兼含荡涤之意,连同下句“凋”字,将金风玉露的肃杀之气形象地表现出来。金风摇荡,初秋时节尚存的绿叶等随之被荡涤,林木显得萧疏,故云“荡初节”、“凋晚林”。后一句为杜甫《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所本,杜句固然青出于蓝,李句也写得充满秋意。三、四句从自然景物之肃杀凋伤转入人事,贴到自身。当时作者参与杨玄感反隋失败,被捕逃亡,处境艰苦,故自称“穷涂士”;由肃杀的秋景联想到自己的穷困处境,故忧思郁结。两句已透出“感”秋之意,“伤”字更明点“感”字。五、六句又勒回写眺望中的秋景:田野平旷,但见蒹葭芦苇,四处围合;村落之中,唯见藜藿纵横,杂草丛生。两句写出田野荒芜、村落残破的荒凉景象,“合”、“深”二字,更透出杳无人迹的情景,杜句“城春草木深”的“深”字似亦从“藿藜深”脱化。这正是隋朝末年中原地区在酷重赋役压榨下千里萧条景象的真实写照,足以印证“岁饥,削木皮以为食”的记载。七、八两句又收回到“感”字,说明眺听之间,无不使自己徘徊伤感,独自泣下。以上八句,情、景相间,“秋”、“感”相浃,前四句犹因自然景象而兴感,后四旬则因现实社会的残破荒凉而增悲,在重复中有递进。

  九、十两句用顶针格紧承上文,以设问引出“怅然怀古意”,转入后段。所谓“怀古”,实即“感”的进一步发展。“秦俗”暗喻隋末乱世,“汉道”隐指重建之清朝。作者有感于乱世末俗尚未荡涤,盛时明代尚不可望,这正是他之所以“郁陶伤寸心”、“徙倚独沾襟”的原因。但又转念,当“秦俗”未平,“汉道”何冀之时,如樊哙、萧何等人,虽或出身市井屠者,或为刀笔小吏,一旦与时运相遇,却做出改朝换代、重建明时的大事业,万古流传其不朽之名声,因此感到自己虽生此乱世,但只要奋起图王,仍可像樊哙、萧何做出一番事业。“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这是他感秋伤时最后引出的结论,也是他对自己人生观的明确表述。这“世上雄”自然泛指隋末群雄,也显然包括自己。这八句纯粹抒感,以“怀古”抒伤时之慨,表乘时奋起之怀。

  这是一位有雄图大志的人物在乱世中面对秋景引发的联想与感慨。古代有不少不得志于世的士人,想在乱世中一显身手,一展宏图。这种乘乱奋起的思想在一部分士人中相当有代表性。诗写得沉郁苍凉,透出特有的时代气氛。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古典文学名篇鉴赏:黄山书社,2008年:43-44

huáiyánggǎnqiū--

jīnfēngdàngchūjiédiāowǎnlín

qióngshìtáoshāngcùnxīn

píngjiāwěicūnhuānghuòshēn

tiàotīngliángduōgǎnzhānjīn

zhānjīnsuǒwèichàngrán怀huái

qínyóuwèipínghàndàojiāng

fánkuàishìjǐngxiāodāo

cháoshíyùnhuìqiānchuánmíngshì

yánshìshàngxióngshēngzhēnkuì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¹处以默²,妙机其微。
译文:朴实的生活宁静而又安逸,且把万物的精微妙机体味。
注释:¹素:朴实。²处以默:以静默朴实相处。²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饮之太和¹,独鹤与飞。
译文:随时汲取自然的太和之气,思绪像白鹤一样高翔低飞。
注释:¹饮之太和:吸入太和之气。太和,阴阳调和之气。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犹之惠风,荏苒和衣。
译文:冲淡的意境就犹如和畅舒适的春风吹拂,若有若无拂动着敞开的葛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译文:又如竹林中清风拂过,发出如天籁般的轻音,这种美妙的感受让人味之不足,直欲载之而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稀。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译文:平淡无奇的生活饶富诗意,何须刻意探究深奥的哲理淡远的境界。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¹有形似,握手已违²
译文:倘有文学描写逼真形似处,刚刚下笔触及,便又转瞬即逝。
注释:¹脱:倘若。²违:离别,分离。

èrshíshīpǐn ·chōngdàn

kōng tángdài 

chǔ miàowēi 
yǐnzhītài fēi 
yóuzhīhuìfēng rěnrǎnzài 
yuèyīnxiūhuáng měiyuēzàiguī 
zhīfěishēn zhī 
tuōyǒuxíng shǒuwéi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jiān)¹心事,独语斜阑(lán)²。难,难,难!
译文:世态炎凉,人情淡薄,黄昏骤雨催花落。晨风吹干泪水,脸上残留泪痕,想写下心中愁思,却不知如何下笔,只能倚着斜栏自言自语。这一切怎么那么难、难、难!
注释:¹笺:写出。²斜阑:指栏杆。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装 通:妆)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¹。角声寒,夜阑珊²。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装 通:妆)
译文:今时不同往日,咫尺天涯,我身染重病,就像秋千索一般反反复复。夜风刺骨,彻体生寒,听着远方的角声,心中再生一层寒意,夜尽了,我也很快就像这夜一样了吧? 怕人询问,我忍住泪水,在别人面前强颜欢笑。只得瞒、瞒、瞒!
注释:¹病魂一句:描写精神忧惚,似飘荡不定的秋千索。²阑珊:衰残,将尽。

  唐婉是我国历史上常被人们提起的美丽多情的才女之一。她与大诗人陆游喜结良缘,夫妇之间伉俪相得,琴瑟甚和。这实为人间美易。遗憾的是身为婆婆的陆游母亲对这位有才华的儿媳总是看不顺眼,硬要逼着陆游把他相亲相爱的她给休了。陆游对母亲的干预采取了敷衍的态度;把唐婉置于别馆,时时暗暗相会。不幸的是,陆母发现了这个秘密,并采取了断然措施,终于把这对有情人拆散了。有情人未成终生的眷属,唐婉后来改嫁同郡宗人赵士程,但内心仍思念陆游不已。在一次春游之中,恰巧与陆游相遇于沈园。唐婉征得赵士程同意后,派人给陆游送去了酒肴。陆游感念旧情,怅恨不已,写了著名的《钗头凤》词以致意。唐婉则以此词相答。

  词的上片交织着十分复杂的感情内容。“世情薄,人情恶”两句,抒写了对于在封建礼教支配下的世故人情的愤恨之情。“世情”所以“薄”,“人情”所以“恶”,皆因“情”受到封建礼教的腐蚀。《礼记·内则》云:“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陆母就是根据这一条礼法,把一对好端端的恩爱夫妻拆散了。用“恶”、“薄”两字来抨击封建礼教的害人本质,极为准确有力,作者对于封建礼教的深恶痛绝之情,也借此两字得到了充分的宣泄。“雨送黄昏花易落”,采用象征的手法,暗喻自己备受摧残的悲惨处境。阴雨黄昏时的花,原是陆游词中爱用的意象。其《卜算子》曾借以自况。唐婉把这一意象吸入己作,不仅有自悲自悼之意,而且还说明了她与陆游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晓风干,泪痕残”,写内心的痛苦,极为深切动人。被黄昏时分的雨水打湿的了花花草草,经晓风一吹,已经干了,而自己流淌了一夜的泪水,至天明时分,犹擦而未干,残痕仍在。这是多么的痛心啊!以雨水喻泪水,在古代诗词中不乏其例,但以晓风吹得干雨水来反衬手帕擦不干泪水,借以表达出内心的永无休止的悲痛,这无疑是唐婉的独创。

  “欲笺心易,独语斜阑”两句是说,她想把自己内心的别离相思之情用信笺写下来寄给对方,要不要这样做呢?她在倚栏沉思独语。“难、难、难!”均为独语之词。由此可见,她终于没有这样做。只因封建礼教的残酷不仁。这一叠声的“难”字,由千种愁恨,万种委屈合并而成,因此似简实繁,以少总多,既上承开篇两句而来,以表现出处此衰薄之世做人之难,做女人之更难;又开启下文,以表现出做一个被休以后再嫁的女人之尤其难。

  过片“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这三句艺术概括力极强。“人成各”是就空间角度而言的。作者从陆游与自己两方面设想:自己在横遭离异之后固然感到孤独,而深深爱着自己的陆游不也感到形单影只吗?“今非昨”是就时间角度而言的。其间包含着多重不幸。从昨日的美满婚烟到今天的两地相思,从昨日的被迫离异到今天的被迫改嫁,这是多么不幸!但不幸的易儿还在继续:“病魂常似秋千索。”说“病魂”而不说“梦魂”,显然是经过考虑的。梦魂夜驰,积劳成疾,终于成了“病魂”。昨日方有梦魂,至今日却只剩“病魂”。这也是“今非昨”的不幸。更为不幸的是,改嫁以后,竟连悲哀和流泪的自由也丧失殆尽,只能在晚上暗自伤心。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四句,具体倾诉出了这种苦境。“寒”字状角声之凄凉怨慕,“阑珊”状长夜之将尽。这是彻夜难眠的人方能感受得如此之真切。大凡长夜失眠,愈近天明,心情愈感烦躁,而此词中的女主人公不仅无暇烦躁,反而还要咽下泪水,强颜欢笑。其心境之苦痛可想而知。结句以三个“瞒”字作结,再次与开头相呼应。既然可恶的封建礼教不允许纯洁高尚的爱情存在,那就把它珍藏在心底吧!因此愈瞒,愈能见出她对陆游的一往情深和矢志不渝的忠诚。

  与陆游的原词比较而言,陆游把眼前景、见在易融为一体,又灌之以悔恨交加的心情,着力描绘出一幅凄怆酸楚的感情画面,故颇能以特有的声情见称于后世。而唐婉则不同,她的处境比陆游更悲惨。自古“愁思之声要妙”,而“穷苦之言易好也”(韩愈《荆潭唱和诗序》)。她只要把自己所遭受的愁苦真切地写出来,就是一首好词。因此,此词纯属自怨自泣、独言独语的感情倾诉,主要以缠绵执着的感情和悲惨的遭遇感动古今。两词所采用的艺术手段虽然不同,但都切合各自的性格、遭遇和身分。可谓各造其极,俱臻至境。合而读之,颇有珠联璧合、相映生辉之妙。

  世传唐婉的这首词,在宋人的记载中只有“世情薄,人情恶”两句,并说当时已“惜不得其全阕”(详陈鹄《耆旧续闻》卷十)。此词最早见于明代卓人月所编《古今词统》卷十及清代沈辰垣奉敕编之《历代诗余》卷一一八所引夸娥斋主人说。由于时代略晚,故俞平伯怀疑这是后人依据残存的两句补写而成。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 .宋词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3年 :565 .

chāitóufèng··shìqíngbáo--tángwǎn

shìqíngbáorénqíngèsònghuánghūnhuāluòxiǎofēnggànlèihéncánjiānxīnshìxiélánnánnánnán

rénchéngjīnfēizuóbìnghúnchángshìqiūqiānsuǒjiǎoshēnghánlánshānrénxúnwènyànlèizhuānghuānmánmánmán((zhuānghuāntōngzhu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