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肠车轮转,一日一万周。 ——孟郊
别肠车轮转,一日一万周。 ——孟郊
离思春冰泮,烂漫不可收。 ——韩愈
离思春冰泮,烂漫不可收。 ——韩愈
驰光忽以迫,飞辔谁能留。 ——孟郊
驰光忽以迫,飞辔谁能留。 ——孟郊
取之讵灼灼,此去信悠悠。 ——李翱
取之讵灼灼,此去信悠悠。 ——李翱
楚客宿江上,夜魂栖浪头。晓日生远岸,水芳缀孤舟。 ——孟郊
楚客宿江上,夜魂栖浪头。晓日生远岸,水芳缀孤舟。 ——孟郊
村饮泊好木,野蔬拾新柔。独含凄凄别,中结郁郁愁。 ——孟郊
村饮泊好木,野蔬拾新柔。独含凄凄别,中结郁郁愁。 ——孟郊
人忆旧行乐,鸟吟新得俦。 ——孟郊
人忆旧行乐,鸟吟新得俦。 ——孟郊
灵瑟时窅窅,霠猿夜啾啾。愤涛气尚盛,恨竹泪空幽。 ——韩愈
灵瑟时窅窅,霠猿夜啾啾。愤涛气尚盛,恨竹泪空幽。 ——韩愈
长怀绝无已,多感良自尤。即路涉献岁,归期眇凉秋。 ——韩愈
长怀绝无已,多感良自尤。即路涉献岁,归期眇凉秋。 ——韩愈
两欢日牢落,孤悲坐绸缪。 ——韩愈
两欢日牢落,孤悲坐绸缪。 ——韩愈
观怪忽荡漾,叩奇独冥搜。海鲸吞明月,浪岛没大沤。 ——孟郊
观怪忽荡漾,叩奇独冥搜。海鲸吞明月,浪岛没大沤。 ——孟郊
我有一寸钩,欲钓千丈流。良知忽然远,壮志郁无抽。 ——孟郊
我有一寸钩,欲钓千丈流。良知忽然远,壮志郁无抽。 ——孟郊
魍魅暂出没,蛟螭互蟠蟉.昌言拜舜禹,举eM凌斗牛。 ——韩愈
魍魅暂出没,蛟螭互蟠蟉.昌言拜舜禹,举eM凌斗牛。 ——韩愈
怀糈馈贤屈,乘桴追圣丘。飘然天外步,岂肯区中囚。 ——韩愈
怀糈馈贤屈,乘桴追圣丘。飘然天外步,岂肯区中囚。 ——韩愈
楚些待谁吊,贾辞缄恨投。翳明弗可晓,秘魂安所求。 ——孟郊
楚些待谁吊,贾辞缄恨投。翳明弗可晓,秘魂安所求。 ——孟郊
气毒放逐域,蓼杂芳菲畴。当春忽凄凉,不枯亦飕飗. ——孟郊
气毒放逐域,蓼杂芳菲畴。当春忽凄凉,不枯亦飕飗. ——孟郊
貉谣众猥款,巴语相咿嚘。默誓去外俗,嘉愿还中州。 ——孟郊
貉谣众猥款,巴语相咿嚘。默誓去外俗,嘉愿还中州。 ——孟郊
江生行既乐,躬辇自相戮。饮醇趣明代,味腥谢荒陬。 ——孟郊
江生行既乐,躬辇自相戮。饮醇趣明代,味腥谢荒陬。 ——孟郊
驰深鼓利楫,趋险惊蜚輶。系石沈靳尚,开弓射鴅吺。 ——韩愈
驰深鼓利楫,趋险惊蜚輶。系石沈靳尚,开弓射鴅吺。 ——韩愈
路暗执屏翳,波惊戮阳侯。广泛信缥缈,高行恣浮游。 ——韩愈
路暗执屏翳,波惊戮阳侯。广泛信缥缈,高行恣浮游。 ——韩愈
外患萧萧去,中悒稍稍瘳。振衣造云阙,跪坐陈清猷。 ——韩愈
外患萧萧去,中悒稍稍瘳。振衣造云阙,跪坐陈清猷。 ——韩愈
德风变谗巧,仁气销戈矛。名声照西海,淑问无时休。 ——韩愈
德风变谗巧,仁气销戈矛。名声照西海,淑问无时休。 ——韩愈
归哉孟夫子,归去无夷犹。 ——韩愈
归哉孟夫子,归去无夷犹。 ——韩愈
韩愈

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 4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苔径临江竹,茅檐覆地花。
苔径¹²江竹,茅檐覆(fù)³地花。
译文:长满青苔的小路边,仍旧是修竹临江,茅檐下的花木,依然是浓荫覆地。
注释:¹苔径:长满青苔的小路。²临:挨近,靠近。³覆:遮盖。
别来频甲子,倏忽又春华。
别来频¹甲子²,倏(shū)³又春华
译文:离开草堂已经三年了,归来时正是春花正茂的时候。
注释:¹频:多次。²甲子:甲为天干的首位,子为地支的首位。³倏忽:一作“归到”。⁴春华:即春花。
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
(yǐ)杖看孤石¹,倾壶²就浅沙³
译文:谢安常倚杖与孤石相望,我却在浣花溪浅沙地上倾壶独酌。
注释:¹倚仗看孤石:晋谢安所居的地方,有石一柱,谢安常倚仗相对。杜甫在这句诗里说的即指此。²倾壶:指斟酒。³沙:浣花溪有沙。
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
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
译文:欣赏那远处闲静浮于水面上的水鸥,观看那在微风中斜飞的燕子。
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
世路虽多梗(gěng)¹,吾生亦有涯²
译文:我今日虽回到了这地方,但不知以后又怎么样,现在蜀中多乱,倚路梗阻,年纪这么大了,一个人的一生,也终会有尽头之日呀。
注释:¹梗:阻塞。²涯:穷尽。764年,杜甫已五十三岁。
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
此身醒复醉,乘兴¹即为家。
译文:来日既有限,所以不同不于愁中取乐,醒后有酒又饮个醉,兴之所至便是家了,得快乐时且快乐,何必计较能在这里住上多久呀。
注释:¹乘兴:兴会所至的意思。
因他害,染病疾,相识每劝咱是好意。相识若知咱就里,和相识也一般憔悴。
因他害,染病疾,相识每¹劝咱是好意。相识若知咱就里²,和³相识也一般憔(qiáo)(cuì)
译文:因为想他害了相思,得了一身的病。朋友们劝我都是一番好意。可朋友们要是知道我心里想的,一定会和我一样憔悴。
注释:¹相识每:相好的朋友们。每,即“们”字,元人俗语。²就里:内情。³和:连。

luòméifēng··yīnhài--zhìyuǎn

yīnhàirǎnbìngxiāngshíměiquànzánshìhǎoxiāngshíruòzhīzánjiùxiāngshíbānqiáocuì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
寒雀满疏篱(lí),争抱寒柯(kē)¹看玉蕤(ruí)²。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蕤芳英落酒卮(zhī)³
译文:疏疏的篱笆上,满是冬天的麻雀。它们争着飞到梅花树,欣赏白玉一样的梅花。忽见一群吃酒客人,来到梅花树下,麻雀惊飞踏蕤梅花,梅花落到酒杯里。
注释:¹柯:树枝。²蕤:花茂盛的样子。³酒卮:酒杯。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尽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zhān)醉不知。花尽酒阑春到也,离离¹。一点微酸已著枝。
译文:使君痛饮又能诗,客人喝醉了,垫坐的毛毡移开了也不知道。酒已饮尽,花已赏够,春天悄悄来到人间。请看,离离一丝暖气,已经附着梅花枝。
注释:¹离离:繁盛的样子。

  上篇写寒雀喧枝,以热闹的气氛来渲染早梅所显示的姿态、风韵。岁暮风寒,百花尚无消息,只有梅花缀树,葳蕤如玉。冰雪中熬了一冬的寒雀,值此梅花盛开之际,既知大地即将回春,自有无限喜悦之意。开头两句“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生动地描绘了寒雀对于物候变化的敏感。它们翔集梅花周围,瞅准空档,便争相飞上枝头,好像要细细观赏花朵似的。寒梅着花,原是冷寂的,故前人咏梅,总喜欢赋予梅花一种孤独冷艳的性格,此词则不然。

  作者先从向往春天气息的寒雀写起,由欢蹦乱飞的寒雀引出梅花,有了鸟语花香的意味,而梅花的性格也随之显得热乎起来。顾随先生自云早年极喜杨诚斋的绝句:“百千寒雀下空庭,小集梅梢话晚晴。特地作团喧杀我,忽然惊散寂无声。”但读了苏轼此词以后,看法有了变化。他说:“持以与此《南乡子》开端二语相比,苦水(按顾随自号苦水)不嫌他杨诗无神,却只嫌他杨诗无品。”“‘满’字、‘看’字,颊上三毫,一何其清幽高寒,一何其湛妙圆寂耶?”“一首《南乡子》,高处、妙处,只此开端二语。”(《顾随文集·东坡词说》)顾随深赏极爱开端二语,自是不差,而从“满”、“看”两字悟出“清幽高寒”及“圆寂”之说,似有未谛。“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进一步从寒雀、早梅逗引出赏梅之人,而逗引的妙趣也不可轻轻放过。客来花下,寒雀自当惊飞,此原无足怪,妙雀亦多情,迷花恋枝,不忍离去,竟至客来花下,尚未觉察,直至客人坐定酌酒,方始觉之,而惊飞之际,才不慎踏散芳英,则雀之爱花、迷花、惜花已尽此三句之中,故花之美艳绝伦及客之为花所陶醉俱不待繁言而明。再说,散落之芳英,不偏不倚,恰恰落在酒杯之中,由此赏梅之人平添无穷雅兴,是则雀亦颇可人意。可见雀之于梅,此词中实有相得益彰之妙。

  下篇写高人雅士梅园举行的文酒之宴,借以衬托出梅花的风流高格。“痛饮又能诗”的主语是风流太守杨元素及其宾客僚佐。杨元素才调不凡,门下自无俗客。诗、酒二事,此中人原是人人来得,不过这次有梅花助兴,饮兴、诗情便不同于往常。“痛饮”即开怀畅饮。俗语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高人雅士喜以梅花为知己,“痛饮”固当,“能诗”极易误会是能够写诗。其实,“能”字与“痛”字对举成文,乃逞能之意。“能诗”又不限于其字面意义为善于写诗,这里暗用刘禹锡寄白居易诗句“苏州刺史例能诗”(时白任苏州刺史),以称美杨元素的文采风流。

  作者又有《诉衷情·送述古迓元素》词云:“钱塘风景古今奇,太守例能诗”,也是此意。“坐客无毡醉不知”,又用杜甫赠郑虔诗“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语。“醉不知”的主语是宴会的主人杨元素。坐客无毡则寒,此时饮兴正酣,故不复知。此句意不写坐客之寒,而是写主人之醉。主人既醉,则宾客之醉亦可见。观主客的高情逸致,梅花的高格也不难想知了。“花谢酒阑春到也”,非指一次宴集时间如许之长,而是指自梅花开后,此等聚会,殆无虚日。歇拍二韵,“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重新归结到梅,但寒柯玉蕤,已为满枝青梅所取代。咏梅花而兼及梅子,又不直说梅子而说“一点微酸”,诉之味觉形象,更为清新可人。下片从高人雅士为之留连忘返、逸兴遄飞,托写出梅的姿态、神韵。

朝发鼓阗阗,西风猎画旃。
朝发鼓阗(tián)(tián)¹,西风猎画旃(zhān)²
译文:早晨出发的击鼓声阗阗响,西风掠过画旗。
注释:¹阗阗:众多、旺盛的样子。²画旃:同“毡”,古代画旗。
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
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
译文:故乡随着船儿的飘荡已渐行渐远了,要去的方向浩然无边际。
锦水细不见,蛮江清可怜。
锦水¹细不见,蛮江²清可怜。
译文:岷江支流的锦江遥远看不见,阳山与青衣江水清澈可爱。
注释:¹锦水:即 锦江 。²蛮江:指 四川 青衣江。
奔腾过佛脚,旷荡造平川。
奔腾过佛脚,旷荡¹造平川²
译文:三江合流从弥勒大佛脚下奔腾而过,浩浩荡荡造就广阔平坦之地。
注释:¹旷荡:空阔宽广;广大。²平川:广阔平坦之地。
野市有禅客,钓台寻暮烟。
野市¹有禅客²,钓台寻暮烟³
译文:乡村集市有一参禅之僧,寻觅于傍晚烟霭笼罩的钓鱼台上。
注释:¹野市:乡村集市。²禅客:佛教语。³暮烟:意思是傍晚的烟雾。
相期定先到,久立水潺潺。
相期定先到,久立水潺(chán)¹
译文:他定是应约先期到达了,并已久久伫立在流水潺潺的钓鱼台上。
注释:¹潺潺:意思是指形容水流动的样子。
来日一身,携粮负薪。
来日¹一身,携粮负薪(xīn)
译文:人生来世维艰,一身携带着吃的,烧的,忍辱负重。
注释:¹来日:即往日,昔日。王琦注:来日,谓已来之日,犹往日也。谓人生苦艰也。
道长食尽,苦口焦唇。
道长(cháng)¹食尽,苦口焦唇。
译文:但因道长路远,饮食易尽,常搞得口干唇焦,狼狈不堪。
注释:¹道长:道路长远。
今日醉饱,乐过千春。
今日醉饱,乐过千春¹
译文:今日若能醉饱,便觉得其乐融融,千春难得。
注释:¹千春:千年。形容岁月长久。
仙人相存,诱我远学。
仙人相存¹,诱我远学。
译文:有仙人对我十分关心,劝诱我远游学仙。
注释:¹相存:相与慰间。
海凌三山,陆憩五岳。
海凌三山¹,陆憩(qì)饱岳²
译文:可凌海飞达三山胜境,可栖身五岳宝地。
注释:¹三山:传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²饱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乘龙天飞,目瞻两角。
乘龙¹天飞,目瞻(zhān)两角。
译文:乘着飞龙凌天而翔,在龙背上眼看着飞龙的两支龙角。
注释:¹乘龙:有乘时而动之意。《易·乾》:“时乘六龙以御天。”
授以神药,金丹满握。
(shòu)以神药¹,金丹满握。
译文:并还授我以满把的金丹神药,吃了便可长生久视。
注释:¹神药:一作“仙药”。
蟪蛄蒙恩,深愧短促。
(huì)(gū)蒙恩,深愧短促。
译文:人生蒙天地造化之恩,然犹如蟪蛄,生命苦短。
思填东海,强衔一木。
思填东海,强衔一木。
译文:虽思欲东填沧海,以效精卫衔木,但又有何补益?
道重天地,轩师广成。
道重天地,轩¹师广成²
译文:还是大道重于天地。至如轩辕黄帝,犹师事广成。
注释:¹轩:轩辕,即古代传说中的黄帝。²广成:即广成子,古仙人,传说黄帝曾向他问道。
蝉翼九五,以求长生。
(chán)¹九饱²,以求长生。
译文:视九五之尊轻如蝉翼,舍弃天下,以求长生。
注释:¹蝉翼:喻其轻也。²九饱:九饱之尊,谓皇帝之位。《易·乾卦》:“九饱,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此句谓视帝王之尊,较如蝉冀。
下士大笑,如苍蝇声。
下士¹大笑,如苍蝇声²
译文:虽为下愚之士所讪笑,犹视如苍蝇之声,闻而不顾。
注释:¹下士:指下等人,下愚之人,即小人。《老子》四十一章:“上士闻道而勤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而大笑之。”²苍蝇声:指高力士辈的谗毁。《诗经·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来日一身,携粮负薪。道长食尽,苦口焦唇。”《善哉行》古辞首二句云:“来日大难,口燥唇干,”初看李白诗似也是套语;其实不然。“携粮负薪”,即《赠崔司户文昆季》所云“惟昔不自媒,担西入秦。攀龙九天上,忝列岁星匠”的“担”。李白把被召入京一事看得很重,他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不无自得地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但是,到了长安,待诏翰林,弄臣般的地位,高力士辈的忌恨,同列的谤伤,种种严酷的现实使他从“愿为辅弼”的幻梦中清醒过来,虽然只有三年时间,但他却觉得太漫长了,“彷徨庭阙下,叹息光阴逝”(《答高山人兼呈权顾二侯》),此诗“苦口焦唇”反映了诗人当时彷徨、怅惘和困窘之态。最后,他是非离开朝廷不可了。

  但是,谤伤和挫折并没能磨损诗人的锐气,也没能改变诗人豪迈傲岸的性格。他说:“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又说:“浮云蔽日去不返,总为秋风摧紫兰。角巾东出商山道,采秀行歌咏芝草”(《答杜秀才饱松山见赠》)。他的朋友任华描绘诗人离开长安的情形道:“有敕放君却归隐沦处,高歌大笑出关去”(《杂言寄李白》)。根据这些载述,可推测“今日醉饱,乐过千金”写的是辞阙为放臣时的达观之状。“仙人相存”至“金丹满握”八句,表面上写从仙人求长生术,实则用游仙的形式表现对人间污浊世界的轻蔑和不满。和人间社会相比,神仙世界没有倾轧,没有谤伤,自由自在。诗中写道,马上有仙人前来存问,劝诱他远学。他随着仙人,一下凌海而至仙界三山,一下腾空而至名山饱岳,何其超然、悠然。不仅如此,他还乘龙飞天,目瞻四野,受神药,握金丹。在太白集中,很有些关于求仙访道的作品,著名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结尾几句写道:“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看起来诗人是真信神仙,太信神仙了。其实又不尽然。他说过,服菖蒲以为可以延年的汉武帝“终归茂陵田”(《蒿山采昌蒲者》),并没有长年。他还对神仙和神仙世界有过怀疑:“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拟古》其三);“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长歌行》)。因此,这首诗对神仙世界的颂扬,真正目的未必在于求仙长年,而在于借那个世界来否定污浊的人间世界。

  “蟪蛄蒙恩,深愧短促。思填东海,强衔一木。”这几句,联系上文,说今蒙恩而授之神药,使得长生,其德甚深,无时不思报答,但却有如精卫衔木石填海,德深而无以尽报。联系赐金放还,则还有更深的意思。上文说过,长安三年,备受排挤,诗人感到时间漫长难忍,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被召入京,毕竟是一生中难忘的一段历史,不能在那段时间及有生之年报主恩,又不能无愧。在封建社会中,士子们经济策、济世志的实现,往往与报主阙相联系,李白虽然比较清楚地看出社会现实的黑暗,但对国君仍抱有较大希望,他认为自己之所以不能深报主恩,乃是“浮云蔽日”所致。“道重天地,轩师广成。蝉翼九饱,以求长生。”求仙的最高境界是求道,只有求道才能视万乘如敝屣,才能真正做到养生长生。“道”,是老庄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既指超越时空、感知难于用语言表达的一种实体,又是万物之源,所以李白说“道重天地”。“轩师广成”的“轩”指轩辕黄帝。“道”如此重要,就连黄帝都得师事广成子(《庄子·在宥篇》中一个“达于至道”的人物,一说即老子)以求道。《庄子·在宥篇》说,黄帝问如何治天下,广成子不答;黄帝问如何养生长生,广成子告诉他:清静无为,不把统治天下当成一回事。此诗“蝉翼九饱,以求长生”,就是黄帝听了广成子开导后所作的反映。据《易》,“九饱”为天子之位。黄帝得道,便视天子之位如蝉翼之轻,只以求长生为念。黄帝尚且如此,一个凡夫俗子更不必把世事看得过重,有勅放归,于是便“高歌大笑出关去。”“下士大笑,如苍蝇声,”李白十分痛恨那帮拨弄是非的小人,在他的诗中不止一次对他们进行痛斥,同时也表示绝不同他们同流合污;自己之所以被国君疏远,就是这些小人作祟的缘故:“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早怀经济策,特受龙颜顾。白玉栖青蝇,君臣忽行路”(《赠溧阳宋少府陟》);“白璧竟何辜,青蝇遂成冤”(《书情赠蔡舍人雄》)。离开长安后,他还写道:“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白璧何辜,青蝇屡前”(《雪谗诗赠友人》)。诗人受谤而离开长安,虽然大笑而去,但是随着其“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幻梦的破灭,内心则有一种难于言状的苦涩。

  此诗从字面看,内容和乐府古辞似无大区别,细玩辞意,从“携粮负薪”到求仙访道,直至蔑视小人,都不无诗人傲岸不羁的形象在。海凌陆憩,乘龙握丹,轩师广成,写得旷放飘逸,彪炳陆离,神采飞扬;中间又插入蒙恩深愧,结以下士青蝇,写仙界则始终不离人间,抑郁顿挫,跌宕有势。全诗虽然寄兴深微,辞旨恍惚,但其文理脉络、主旨大略亦不是不可寻绎。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长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57-160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