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门终日闭,寂寂少人声。
纳禄知身贵,传家觉责轻。
朝餐烹芋糁,夜坐爇松明。
划却弹棋局,此心如砥平。
蓬门终日闭,寂寂少人声。
纳禄知身贵,传家觉责轻。
朝餐烹芋糁,夜坐爇松明。
划却弹棋局,此心如砥平。
陆游

陆游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8404篇诗文

猜您喜欢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译文:大风卷走寒冷的云朵,昨晚虽然下了雪但今天天气晴朗了。江边的烟雾一扫而空,于是柳树的枝条显得更加轻盈。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译文:(诗人目光所及处)屋檐下几片空地的积雪没有人打扫,雪光反照,书房窗户一夜都是明亮的。

  首句点出残雪产生的背景。

  “风卷寒云”既是雪后天晴的征兆,又是次句“江烟洗尽柳条轻”的基础。大风卷走寒云,也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又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使柳枝轻摆。雪晴在天“暮”之时,为结句“一夜明”作了极好的铺垫。

  次句意境清朗,容量很大。雪后天晴,烟云荡尽,江天高朗明净,江边柳条轻盈,随风婀娜摆动。“洗”字,“轻”字,用得极为准确。原来江面上霰雪纷纷,白雾蒸腾;现在一下廓清,纤尘不染,仿佛洗过的一般。原来柳枝低垂,没精打彩,不胜积雪之重压;如今一旦卸下重负,感到特别轻松,显得特别轻盈。如此一来,雪的世界当然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些残余的踪迹了。这么纷繁的意象,仅用了七个字,真是精炼至极。

  三句转笔蓄势。目光由远处转向近处,范围从整个江郊转向韩舍人的檐前,景象从壮阔转向细微。“数片”说明雪之残存不多,故只得“一夜明”;“无人扫”突出环境之幽雅清静,故能映雪夜读。如此蓄足笔势,结句的出现便如顺水之舟了。结句“又得书窗一夜明”仍紧扣住“残雪”写想象中之虚景。说明雪还没有融尽,檐前还保留一点洁白的残雪,想象着它的反光映照在书窗上,显得环境格外清幽,可以像晋代孙康那样映雪夜读。但可惜只得一夜享受,明天残雪一化,雪的踪迹全无,就不能再有这种享受了。表达对残雪充满无限喜悦留恋的心情。据《尚友录》载:“晋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此句暗用其事,还兼有赞美韩舍人刻苦好读之意。如此用典,咸淡自知,却了无痕迹,真是进入了化境。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177-178页

xuě

róng tángdài 

fēngjuǎnhányúnxuěqíng jiāngyānjìnliǔtiáoqīng 
yánqiánshùpiànrénsǎo yòushūchuāngmíng 
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
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
几度白衣虚令节,致疑黄菊是孤芳。
几度白衣¹虚令节²,致疑黄菊是孤芳。
注释:¹白衣:白衣使者,江州刺史王弘派来给陶渊明送酒的使者。²虚令节:言虚度节日,指重阳节。
野心一片湖云外,灏气三秋海日旁。
野心¹一片湖云外,灏(hào)²三秋³海日旁。
注释:¹野心:闲散之心。²灏气: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大气。³三秋:此处指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山阁若逢阎伯屿,方君诗思敌王郎。
山阁¹若逢阎(yán)伯屿²,方君³诗思敌王郎
注释:¹山阁:指序灯与众友宴集之吴山上楼阁。²阎伯屿:唐高宗咸亨二年(公元671年)任洪州都督时,于重阳节日在滕王阁上张宴,与僚属宾朋欢聚。据考证,其时洪州都督虽姓阎,但非阎伯屿。³方君:与序灯同宴且长于诗的朋友,具体所指未详。⁴王郎:指初唐四杰之一的大诗人王勃。
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日,称重九,即重阳节。吴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东南,春秋时为吴之南界,故名。又名胥山,以伍子胥而名。南宋初金主亮南侵,扬言欲立马吴山,即指此山。这是序灯于重阳佳节在吴山与众友聚宴正值下雨时,次友人之韵而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主要描述仲秋季节秋高气爽,湖天空阔的清新景色。既慨叹自己年华渐老,亦称颂友人诗才高迈。诗中用了不少的历史典故,但尽皆贴切准确,更增诗情诗味。
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于拳勇。能以两肩负两船而起,旗丁数百以篙刺之,篙所触处,寸寸折裂。以此名重一时,率其徒行教常州。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忽一日,有卖蒜叟,龙钟伛偻,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众大骇,走告杨。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愈怒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乃广约众人,写立誓劵。
南阳县有杨二相公者,精¹于拳勇。能以两肩负²两船而起,旗丁数百以篙刺之,篙(gāo)所触处,寸寸折裂。以此名重一时,率其徒行教常州。每至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忽一日,有卖蒜叟(sǒu),龙钟伛(yǔ)(lǚ),咳嗽不绝声,旁睨(nì)而揶(yé)(yú)之。众大骇(hài)¹⁰,走¹¹告杨。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¹²之曰:“叟能如是¹³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愈怒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¹⁴!”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¹⁵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乃广约众人,写立誓劵。
译文: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他可以用两个肩膀扛起两艘船站起来,几百个船工用蒿刺他,蒿碰到他的地方,就一寸一寸地断裂,凭借这一点名声显赫一时。杨二带着他的学生在常州地区习武弄棒,每当他在演武场传授枪棒时,观看的人像一堵墙一样多。有一天,有一个卖蒜的老人,不停地咳嗽,斜着眼睛看,还出言嘲笑他。众人很惊骇,跑去告诉杨二。杨二听说后大怒,把老人叫过来,在他面前用拳头打砖墙,拳头陷入砖墙一尺多,然后轻视地对老人说:“老头你能够像我这样吗?”老人说:“你(这样也就)能打墙壁,却不能打人。”杨二更加生气了,怒喝道:“老家伙你能让我打上一拳吗?被打死了不要怨恨我。”老人笑着说:“我一个老头都快要死了,能够用我的死成全你的名声,死又有什么可怨恨的呢?”于是两人就叫了很多人,当众立了字据。
注释:¹精:精通。²率:带领。³至:到。⁴堵:墙。⁵叟:古代对老人的称呼。⁶伛偻:驼背;伛偻龙钟。⁷绝:停止。⁸睨: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⁹揶揄:出言嘲笑;讽刺。揶:出言嘲笑、讽刺。¹⁰骇:惊骇。¹¹走:跑。¹²傲:轻视。¹³是:这样。¹⁴怨:怨恨。¹⁵以:用。
令杨养息三日,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令杨养息三日,老人自缚¹于树,解衣露腹。杨故²取势于十步外,奋³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译文:老人让杨二歇息三天,三天后,老人把自己捆在树上,脱掉衣服露出肚皮,杨二于是特意在十步外摆好姿势,举起拳头奋力向老人打去。老人一点声音也没有发出,只看到杨二突然跪倒在地,向老人磕着头说:“晚辈知道错了。”当杨二想拔出拳头,却发现已经被夹在老人的肚子里,动弹不得。杨二向老人哀求了很久之后,老人才把肚子一挺放开杨二,只见杨二已经摔得翻过一座桥了。
注释:¹缚:捆绑。²故:一般解释为所以,这里取因此的意思。³奋:举;举起。⁴寂然:安静的样子。⁵良久:很久。纵:放。
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老人徐徐¹²蒜而归,卒³不肯告人姓氏。
译文:老人慢慢地背着他的蒜回去了,始终也不肯告诉大家他的名字。
注释:¹徐徐:慢慢地;迟缓;缓慢。²负:背。³卒:最终。

màisuànlǎosǒu

yuánméi qīngdài 

    nányángxiànyǒuyángèrxiànggōngzhě jīngquányǒng néngliǎngjiānliǎngchuánér dīngshùbǎigāozhī gāosuǒchùchù cùncùnzhéliè míngzhòngshí shuàixíngjiāochángzhōu měizhìyǎnchángchuánshòuqiāngbàng guānzhě  yǒumàisuànsǒu lóngzhōng sòujuéshēng pángérzhī zhònghài zǒugàoyáng yáng zhāosǒuzhìqián quánzhuānqiáng xiànchǐ àozhīyuē  sǒunéngshì  sǒuyuē  jūnnéngqiáng néngrén  yángyuē  lǎonéngshòu yuàn  sǒuxiàoyuē  chuízhīnián néngchéngjūnzhīmíng yuàn  nǎiguǎng广yuēzhòngrén xiěshìjuàn 

    lìngyángyǎngsān lǎorénshù jiě yángshìshíwài fènquánzhī lǎorénránshēng dànjiànyángshuāngguì kòutóuyuē  wǎnshēngzhīzuì  quán jiālǎorénzhōng jiānchū āiqiúliángjiǔ lǎorénzòngzhī diēchūshíqiáowài 

    lǎorénsuànérguī kěngàorénxìngshì 

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西。
后稷(jì)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¹西。
译文:后稷所葬之地,四周山水环绕。它位于氐人国的西面。
注释:¹氐国:即氐人国,传说中的国名,人面鱼身,传说是炎帝后裔。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儛,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山海经》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shū)、膏稻、膏黍(shǔ)、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¹。鸾鸟自歌,凤鸟自儛(wǔ)²,灵焉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
译文:在西南方黑水流经的地方,有一处叫都广野,后稷就埋葬在这里。这一带有味美如膏的豆类、稻、黍和稷,各种谷物在这里自然生长,无论冬季还是夏季都可以播种。在这里,鸾鸟在自由地歌唱,凤鸟在自在地跳舞,灵寿木开花结果,各种草木聚集生长。这里还有各种野兽成群相处。这里生长的草无论冬夏都不会死。
注释:¹播琴:播种。²儛:同“舞”,舞蹈。
后稷垅在建木西,其人死复苏,其半鱼,在其间。《淮南子》
后稷垅(lǒng)在建木西,其人死复苏,其半鱼,在其间。
译文:后稷的坟墓在建木西边,后稷死后苏醒,只有半条鱼在坟墓里。
雁飞曾不到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
雁飞曾¹不到衡(héng)阳,锦字²何由寄永昌³
译文:鸿雁飞到衡阳就再也不向南飞,我的信怎么才能到达你的戍所永昌。
注释:¹曾:竟。衡阳,今湖南衡阳。衡山回雁峰在衡阳城南一里,相传大雁至此不再南飞。²锦字:妻子致丈夫之书信。典出《晋书》,窦滔妻苏氏思夫,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³永昌:杨慎谪戍于云南永昌卫。
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
三春¹花柳妾(qiè)薄命²,六诏风烟君断肠。
译文:我的命薄好似春天即将凋谢的花,六诏之地的风景想必也令人断肠。
注释:¹三春:春天有三个月,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即指春天。²妾薄命:乐府古题,内容多写妇女哀怨。六诏风烟:指杨慎戍地的风景。六诏,唐初分布在洱海地区的众多少数民族部落经过相互兼并,最后形成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六个大的部落,统称“六诏”。“诏”为其首领的称呼。其中蒙舍诏因其地居其他五诏之南,又名南诏,至唐开元中统一六诏。
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
曰归曰归¹愁岁暮,其雨其雨²怨朝(zhāo)阳。
译文:说要归来,可是一年将尽还没有回来;说要下雨了,可是天上却艳阳高照。
注释:¹曰归曰归:说要归来。²其雨其雨:下雨。其:语助词,无义。
相怜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
相怜¹空有刀环²约,何日金鸡³下夜郎
译文:我们曾经相约归期,可是赦书什么时候才能到达你的谪戍之地呢?
注释:¹相怜:又作“相闻”。²刀环:刀头的环,因环、还同音,喻征人思归。³金鸡:古代下诏书大赦时,在竿上设鸡,口衔红旗,以示吉辰。因其鸡头装饰黄金,故称为“金鸡”。后比喻为赦罪。⁴夜郎:汉代西南地区一地方政权,此泛指西南边陲。

  诗的首联描写希望寄书信给贬谪远地的丈夫,又担心无法送到;颔联描写诗人的哀怨,并设想丈夫思己之状;颈联化用典故,描写思念与盼归之情;尾联表达了诗人对丈夫回家的期待。全诗哀婉动人,用典贴切自然,典雅含蓄。

  首句“雁飞曾不到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是说相传北雁南来,不过衡阳,而云南永昌又在衡阳之南,音书更难到达。本欲寄信却说信无法到达,这是情感的一重压抑。思念丈夫之心日炽,诗人想到在这美好的春天,夫妻俩天各一方,纵使眼前风景如画,只是徒增感伤,离情别恨,让人愁肠寸断。

  三四句“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中“花柳”本是春天的象征,同时也因其美好易逝而常常与女性之命运联系在一起。常说花红易衰,红颜易老,都是薄命之叹。“花柳”“风烟”,都有美好易逝的特征,正是这种特征,让诗人格外感到时光的促迫,离别的久远,思念的铭心刻骨。这两句对仗十分工整,一句写诗人自己之感,一句设想丈夫思己之词,有杜甫《月夜》“心也神驰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清浦起龙《读杜心解》)的笔法,更增一倍思念。

  “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句则是说明思念之深,盼归之切。这两句化用《诗经》,将盼归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诗句不单纯写天气,而是用这种别扭的天气比喻听说丈夫要归来,但每次都失望的情绪。这种情绪与黄峨要表达的情绪一致,将盼归表达得深沉、含蓄。这两句对仗非常工整,自然而富有韵致,如同天造。

  “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是说漫长的等待和无尽的思念,只为守候丈夫的归来。一个“空”字,包含了诗人无限失望的情绪,而“何日”用反问的形式,表明没有期限,反问之中蕴含诗人深深的绝望;黄峨的猜想是对的,直到杨慎病逝,她才万里奔丧,迎得丈夫灵柩回乡归葬。

  这首诗写得哀婉动人,读来似有哽咽克制之声,用典贴切自然,显得典雅含蓄。对于“其雨其雨怨朝阳”句,前人认为她有剽窃嫌疑,其实套用前人诗句在诗歌史上并不少见,宋人黄庭坚就有“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说,关键是看用得是否贴切、自然,黄峨称得上袭旧弥新。

参考资料:
1、 胡晓明主编.历代女性诗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09:240-241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