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撚蔷薇一凭栏,一年春事欲题难。惊鸿掠尽碧云去,雨匝蘋洲生暮寒。
手撚蔷薇一凭栏,一年春事欲题难。惊鸿掠尽碧云去,雨匝蘋洲生暮寒。
李龏

李龏

宋平江府吴江人,字和父,一字仲甫,号雪林。不乐仕进,居于吴兴三汇之交,年登耄期。效元白歌诗,有《剪绡集》等。 ▶ 452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十五年来,逢寒食节,皆在天涯。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风柔日媚,羞看飞花。麦饭纸钱,只鸡斗酒,几误林间噪喜鸦。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
十五年来,逢寒食节,皆在天涯。叹雨濡(rú)露润,还思宰柏¹,风柔日媚,羞看飞花²。麦饭纸钱,只鸡斗酒³,几误林间噪喜鸦。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
译文:十五年来,每逢寒食节,都是远离家乡,漂泊在天涯。在下雨的天气里,思念着坟墓上的柏树;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却又羞于见到飞花。寒食节自己不能供奉麦饭、纸钱、鸡和酒祭扫祖茔,林间的喜鹊乌鸦也空等了!老天笑道:这不是因为我,也不是因为元军的入侵。
注释: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郓(yùn)州:北宋州名,治所须城,即今山东东平。这里用北宋旧名,以示不忘故国。¹宰柏:坟墓上的柏树,又称宰树、宰木。²飞花:切寒食节。³只鸡斗酒:均指祭品。⁴几误林间噪喜鸦:祭扫过后,林间的鸦鹊就可来啄食这些祭品,由于自己多年末能祭扫,故耽误了鸦鹊。几,屡次。
鼎中炼熟丹砂。把紫府清都作一家。想前人鹤驭,常游绛阙,浮生蝉蜕,岂恋黄沙。帝命守坟,王令修墓,男子正当如是邪。又何必,待过家上冢,书锦荣华。
鼎中炼熟丹砂(shā)。把紫府清都¹作一家。想前人鹤驭(yù),常游绛(jiàng)(què)²,浮生蝉蜕,岂恋黄沙³。帝命守坟,王令修墓,男子正当如是邪。又何必,待过家上冢,书锦荣华。
译文:自己早已深思熟虑,胸有成竹,如同鼎中丹砂炼熟,随时可以升天,以紫府清都仙界为家了。想以前仙人驾鹤常游于天上的绛阙;世俗之身如同蝉蜕壳一样被丢弃,岂能留恋于尘埃浊世?帝王命臣子守坟、修葺墓园,男子应当这样报效君王。又何必等到回家上坟,如同白天衣锦还乡一样显示荣华!
注释:¹紫府清都:道家称仙人居住之地为紫府;清都,指天帝所居的官。²绛阙:指神仙宫阙。³黄沙:意指尘埃浊世。⁴过家上冢:回家乡上坟。此处非泛说,而是特指奉皇帝之命回家祭告先祖,显示皇帝的恩宠。⁵书锦:意指富贵还乡。

  上片主要抒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已经十五年没有回家过寒食节,说明词人在外漂泊已久,“皆在天洲”是夸张手法,说明词人思乡情浓,也暗含当时国破家亡,百姓饱受流离失所之苦。“叹雨濡”四句写词人虽背井离乡,但无时无刻不在挂念家中。十五年都没有回家为祖茔扫坟祭墓,连“宰柏”都令词人思念不已。而在阳光明媚的时节,词人羞见飞花”,羞见的原因不想自知。“飞花”此处指热同繁盛之所,国破家亡之际,自己身为人臣,却无力挽大厦之将倾,实在羞愧。“麦饭”三句,写林中的喜、乌鸦原本可以食祭祀之物,但由于自己多年未祭,连它们都要空等了。表面词人在怜喜乌鸦,实则在为自己的不幸慨叹。最后一句,词人委婉地表达了对元统治者的愤慨。

  下片一改上片悲痛沉郁之风,转而抒发豪情。起首两句,词人借用道家之说,流露出自己早已看破生死、愿与神仙天帝成作一家的想法,表明词人为坚守气节,视死如归。“想前人取”四句,进一步说明词人不恋红尘俗世,不愿荀且偷生,甚至渴望像前人一样,解脱之后驾鹤云游,逍遥自在。“帝命守坟,王令修墓,男子正当如是耶”三句,词人再次明志,表明自己誓死效忠宋朝,宁死不屈臣节的思想。正因为有了这种“忠臣不事二主”的思想,所以词人最后说此次北上,虽被元人逼迫,但自己心意已决,他们也不能奈何。再次强调自己的坚定信念。

  该词由寒食节写起,词人先写自己的思乡之情,继而由家至国,表明自己决不愿做背信弃国的叛臣,即便舍弃性命也要保全臣节,从而升华了全词的思想境界,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韦立军编著.宋词鉴赏辞典:北京出版社,2009.05:第297-298页
璧月琼枝不复论,秦淮半已掠荒榛。
(bì)月琼枝¹不复论,秦淮半已掠荒榛(zhēn)
译文:张贵妃、孔贵嫔的故事已经过了数百年,对她们的容色无需再作评论,现在就连秦淮河也有一半被荒野的榛子树所侵夺。
注释:¹璧月琼枝:典出《南史》。《南史·张贵妃传》:“后主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则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调,被以新声。……其略云:‘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大抵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
青溪天水相澄映,便是临春阁上魂。
青溪¹天水相澄映,便是临春阁上魂。
译文:青溪水天交相辉映,那便是临春阁上张丽华与陈后主相聚之魂。
注释:¹青溪:张丽华的丧身之处。《南史·张贵妃传》:“及隋军陷台城,妃与后主俱入于井,隋军出之,晋王广命斩贵妃,榜于青溪中桥。”一作“清溪”。
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
出得西湖月尚残, 荷花荡¹里柳行间。
译文:走出西湖时天上残月仍在,陪着友人穿过荷塘,走在杨柳依依的小道上。
注释:晓:天刚亮的时候。净慈寺:在杭州西湖南岸,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即林枅,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¹荡:浅水湖。
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
红香世界清凉国, 行了南山却¹北山。
译文:在这样的红花遍地、阴阴凉爽的世界里,我们走过了南山,又绕到北山。
注释:¹却:回转。

xiǎochūjìngsònglínfāngèrshǒu ·

yángwàn sòngdài 

chū西yuèshàngcán huādàngliǔxíngjiān 
hóngxiāngshìjièqīngliángguó xíngliǎonánshānquèběishān 
依然临江渚,长望倚河津。
依然¹临江渚(zhǔ)²,长望³倚河津(jīn)
译文:面对着江中的小洲,依依不忍离去;站在这江边的渡口遥望着远去的船只。
注释:江津:江边渡口。刘光禄:刘孺,字孝稚,曾任光禄卿。不及:没有赶上。¹依然:依依不舍的样子。²渚:江中小洲。³长望:远望。⁴津:渡口。
鼓声随听绝,帆势与云邻。
鼓声¹随听绝,帆势²与云邻。
译文:随着朋友的船渐行渐远,那船桨摇动的声音听不到了;那船上的大帆也渐渐与云彩接近。
注释:¹鼓声:古时开船,以打鼓为号。²帆势:帆船的姿影。
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
(bó)¹空余鸟,离亭²已散人。
译文:去看朋友船停过的地方,只有几只小鸟;再看那离亭中,为朋友送行的人也早已散去了。
注释:¹泊处:船只原来停泊之处。²离亭:渡头供人休息、饯别的亭子。
林寒正下叶,钓晚欲收纶。
林寒正下叶¹,钓晚欲收纶²
译文:傍晚风寒,林间的树叶纷纷落下;日暮黄昏,钓鱼人也正准备收拾回家。
注释:¹下叶:落下树叶。²纶:钓鱼用的丝绳。
如何相背远,江汉与城闉。
如何相背远¹,江汉²与城闉(yīn)³
译文:为什么要让我们背离得这么远,一个远去江汉,一个归返城中。
注释:¹相背远:远别,各分东西。²江汉:指朋友前去之地。³城闉:城门,指诗人回去的地方。

  此诗共十句。首二句“依然临江渚,长望倚河津”是一幅目送朋友风帆逝去的远望图。“依然”是依恋,可以从中看出诗人内心是何等懊丧。从“长望”的凝神注目中能够窥见其情绪的起伏,有如这眼前的江水翻滚不已!

  “鼓声随听绝”以下六句可分为两个层次,也可以把它看成两个镜头。第一层次“鼓声随听绝,帆势与云邻”两句是电影长镜头中的远景,写船已经远去的情状。友人开船时的打鼓声已在江空中绝响,而去帆也如脱弦之箭到了很远的江际,似乎已经与云为邻。这两句都是写诗人注目的那个远去所在。

  紧接着的四句是第二层,可以看作近乎特写的近镜头。诗人回过头来写自己身边的情景,也就是朋友刚才离去的那个地方。“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这个泊处是朋友离船所泊之处,离亭是朋友离去前曾经逗留过的亭子。诗人所以特别注目,或许是因为没有来得及送别友人,因而对与友人刚刚驻足的地方产生情感上的牵连和迁移,其中有睹物思人的意味。泊处已空,只剩有飞鸟在盘旋往还,飞鸟是不领会诗人的离别之苦的,依旧追逐嬉戏,这就更加撩拨了诗人的惜别之情。离亭依旧存在,人却已散去,物是人非,徒增感慨。诗人写鸟亭的实有,更反衬出泊处的空寂和朋友之间的散落。下二句“林寒正下叶,钓晚欲收纶”仍是承上二句,说的是天气寒冷而树木纷纷落叶,时正向晚而钓者也要收起钓丝返家。这里对选取入诗的景即诗人的眼中景是颇具匠心的。林寒叶下,钓晚收纶正渲染出诗人独立苍茫、凄苦无着的情绪和氛围,景的色调灰暗,从中可窥出诗人心中的悲凉。这里树叶的纷纷落下象征着朋友的孤帆远去、萍水飘泊,钓晚收纶暗示着诗人即将怏怏归去。这种诗歌欣赏的二重境界基于作者创造的第一重境界,这样才可以在欣赏、接受的过程中开拓出新的艺术天地。

  最后二句是说朋友已去江汉而自己却返归城曲。“如何相背远”,诗的语气平淡朴素,其中深深透露出无可奈何的情调。这样写自己归来的情状于全诗而言,一是对江津送友不及情状的续写,更可见出诗人对朋友思念之深、之切;二是整个诗篇也更浑然一体,而且情意不绝,余音袅袅,更加显得深厚蕴藉。

参考资料:
1、 黄岳洲 茅宗祥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学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年06月第1版:第262-263页

jiāngjīnsòngliúguāng--yīnkēng

ránlínjiāngzhǔzhǎngwàngjīn

shēngsuítīngjuéfānshìyúnlín

chùkōngniǎotíngsànrén

línhánzhèngxiàdiàowǎnshōulún

xiāngbèiyuǎnjiānghànchéngyīn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gǔ)¹,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ān)²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³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注释:¹毂:指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可以插轴。²埏埴:和泥制作陶器。³户牖:门窗。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
¹者不立,跨²者不行,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³,自伐者无功,自矜(jīn)者不长(zhǎng)。其在道也,曰余食(zhuì),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第二十四章)
译文:踮着脚跟的人站不牢,跨步行的人走不远,(就好像)自逞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理,自以为是的人则是非不明,自我炫耀功劳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用道的观点来看,是吃剩下的食物或身体上的肉瘤,众人常常厌恶这些。所以有道的人是绝不会这样做的。
注释:¹企:抬起脚后跟站着。²跨:迈步越过。³彰:明晰,清楚。⁴余食:吃剩的食物。⁵赘行:身上的赘疣。行:同“形”。⁶物:众人。⁷处: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¹,自知者明²。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qiǎ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³。(第三十三章)
译文: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刚强。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富人,确定不移、竭力实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本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
注释:¹智:聪明。²明:圣明。³寿:长寿。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¹易谋,其脆易泮(pàn),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léi)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jī)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译文: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注释:¹未兆:尚未显出迹象。²累土:堆叠的泥土。

lǎozhāng

lǎo xiānqín 

    sānshígòng dāng yǒuchēzhīyòng shānzhíwéi dāng yǒuzhīyòng záoyǒuwéishì dāng yǒushìzhīyòng yǒuzhīwéi zhīwéiyòng  shízhāng 

    zhě kuàzhěxíng xiànzhěmíng shìzhězhāng zhěgōng jīnzhěcháng zàidào yuēshízhuìxíng huòzhī yǒudàozhěchǔ  èrshízhāng 

    zhīrénzhězhì zhīzhěmíng shèngrénzhěyǒu shèngzhěqiáng zhīzhě qiángxíngzhěyǒuzhì shīsuǒzhějiǔ érwángzhěshòu寿  sānshísānzhāng 

    ānchí wèizhàomóu cuìpàn wēisàn wéizhīwèiyǒu zhìzhīwèiluàn bàozhī shēngháo jiǔcéngzhītái léi qiānzhīxíng shǐxià wéizhěbàizhī zhízhěshīzhī shìshèngrénwéi bài zhí shī mínzhīcóngshì chángchéngérbàizhī shènzhōngshǐ bàishì shìshèngrén guìnánzhīhuò xuéxué zhòngrénzhīsuǒguò wànzhīránérgǎnwéi  liùshízh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