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归有命,荣悴出无心。
苔井闲磨剑,松窗自斲琴。
死生归有命,荣悴出无心。
苔井闲磨剑,松窗自斲琴。
陆游

陆游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840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路转山腰足未移,水清石瘦便能奇。
路转山腰足未移¹,水清石瘦便能奇²
译文:道路转过半山腰脚步还没移,已看见水清澈石枯瘦一片奇丽。
注释:¹足未移:一作“未足移”。²便能奇:看见奇丽之景。
白云自占东西岭,明月谁分上下池。
白云自占东西岭,明月谁分上下池。
译文:白云兀自笼盖了东山西岭,上下各一轮明月分不清天上池底。
黑黍黄粱初熟后,朱柑绿橘半甜时。
黑黍(shǔ)黄粱¹初熟后²,朱柑绿橘³半甜时。
译文:果园中半甜的是红橙绿桔,田野里初熟了黑米黄米。
注释:¹黑黍黄粱:泛指谷类作物。²初熟后:一作“初熟候”。³朱柑绿橘:泛指果树。
人生此乐须天赋,莫遣儿曹取次知。
人生此乐须天赋¹,莫遣(qiǎn)儿曹²取次³知。
译文:人生这种陶情山水的愉悦须老天赐与,可别让儿辈知觉减损了乐趣。
注释:¹天赋:一本作“天付”。²儿曹:儿辈,一本作“儿郎”。³取次,随便。

  一二联描写寺景。首联概写。众人驻足观赏,故曰“足未移”,而脚下之路却逶迤盘陀,早已绕过了西菩山腰,因说“路转山腰”。这时,对大自然的奇妙美景一向有敏锐观察力的诗人,于俯仰之间,已经发现了西菩寺内、外的奇景:“水清石瘦便能奇”。颔联便分写水、石奇境。《於潜图经》云:“寺前有东西两山,或有云晦,遥望如岭焉”,《咸淳临安志》曰:“明智寺中,有清凉池、明月池”,寺景所奇便在此二山、二池上。诗人如此描写:先承“石瘦”写两山:“白云自占东西岭”。两峰屹然,直插云霄,白云浪涌,时掩峰顶,其情景便仿佛是那白云自己占据了东、西二岭。又承“水清”写二池:“明月谁分上下池”。天已向晚,一轮明月早已钻出了云缝,它一视同仁,不分上下,使两池共婵娟,而池水清澈,漾出了一双月影。在这两联中,诗人将他诗家的眼光所捕捉到的景物特点,以奇特的想象和灵动的笔致,加以渲染,便使那客观景物染上了浓厚的主观色彩,情态逼真,奇趣横生,生动地展现了西菩寺的无限奇妙风光。

  颈联的描写,又变换了手法。诗人在游目庭院、田野时,看见了累累秋实:初熟的小米、高粱,半熟的柑和桔,就重研丹青,为它们分别抹上了黑、黄、朱、绿四种较实物更为浓艳而鲜明的色彩,绘成了一幅色泽斑斓的秋色图。入胜境而观奇景、美景,诗人的游览之乐于此时便达到了极点,尾联便直说其乐:人生这种登山临水、探奇访胜之乐,是要由老天爷踢给的,可千万别让小儿辈们随随便便得知个中消息。方其时,诗人似乎已全然忘却了胸中深藏的许多烦恼了,实则非也。“天赋”已暗兜“天教”,分明有慨;而“莫遣”句,出自《晋书·王羲之传》诗人之意为:自己的探胜幽趣,如果让儿辈们知道,也会遭到非议,使人败兴。虽有这种言外之意在,又妙在比前首更为含蓄。

参考资料:
1、 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49-50
2、 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60-61
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
结多少悲秋俦(chóu)¹,特地年年,北风吹度。紫塞²门孤,金河³月冷,恨谁诉?回汀(tīng)枉渚(zhǔ),也只恋江南住。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
译文:北风年年有意吹到塞外,悲秋的大雁结成伴侣将飞向南方。寂寥的关塞,广漠的天空,满腔的哀怨向风倾诉呢?雁群飞过水滩,越过水中的沙洲,只是恋着江南的故土,它们落在沙滩上象是筝上参差错落的弦柱。
注释:¹俦侣:伴侣。²紫塞:指长城。此处泛指北方塞外。³金河:指秋空。古代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演变,秋属金,所以称秋空为金河。⁴回汀枉渚:汀,水边平地。渚:水中小洲。回,枉:弯曲的形状。⁵筝柱:指筝上的弦柱。此处用以形容大雁飞行的队形。
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别浦¹,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一绳云杪(miǎo)²,看字字悬针垂露。渐欹(qī)³、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译文:雁群飞蓟水滨,落下又惊起,似乎败荷疏雨都使雁群惊恐不安。大雁升空继续高飞远去,它们象一条绳悬挂云端。雁群飞得疲惫了,在暮色苍茫的天际渐渐欹斜低飘:但对江南的相思萦绕于心,它们没有停留下来。又蘸着冷风离去。
注释:¹浦:水滨。²一绳云杪:形容大雁排成一字形飞向天边。³欹斜:倾斜不平。

  这首词是朱彝尊咏物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它题咏的是雁,说 得具体一点则是秋雁。全词字面,均扣住“雁”字来写:既有对群雁憩息时的静态描述,如“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又有对雁 阵飞行时的动态勾勒,如“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既有形象的外观描写,如“渐欹斜、无力低飘”,也有逼真的心理刻画,如“惯 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既有一般的白描手法,如“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还有曲折的典故运用,如“紫塞门孤,金河月冷” ……从而生动细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大雁南飞的画图。而时当金秋,却是满眼的北风、冷月,孤门、败荷,疏雨,暮色,成群的大雁排 成不同的队形,在略作休息之后又疲倦地向南飞去,这里面充满着 苍凉悲凄的气氛。

  然而,咏雁只是这首词的表层现象,作者的用意显然在于以雁 喻人,通过咏雁来表现自己的身世之悲。如同朱彝尊《解佩令‘自题词集》“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云云所反映的 那样,他由于抗清失败,生 计艰难,在很长一段时期 内飘零四海,客游幕府,先后到过山西、山东、北京等 地。这种漫长的羁旅生 涯,加上时时要担心清廷 的追捕,不能不使他既感 到厌倦,又感到惊恐,梦想着能够回到自己江南的家 乡,过上安定的日子。正 因为如此,所以他看到秋 天南飞的大雁,心中产生 了强烈的共鸣,忍不住发出了“也只恋、江南住”的 慨叹;而大雁尚能南飞,人 却不能自主,有家难归,有 “恨”也不知道向谁倾诉 ! 难怪乎这样一首秋雁词会充满着如此悲凉的气氛。

  更有可说者。朱彝尊的身世之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明清改朝换代。因此,这首词在叙述秋雁南飞的背景时,也特地点出了是 “北风吹度”。这里的“北风”,以及下文的“紫塞”、“金河”,事实上都象征着来自北方的满清贵族势力。而与此相反,下面“也只恋、 江南住”的“江南”,则自然象征着明朝故国。词的结拍“写不了相思”云云,脱胎于南宋词人张炎的《解连环·孤雁》:“写不成书,只寄 得相思一点。”然而如今故国久已灭亡,连“相思”也“写不了”了,其感情显然更为沉痛。如果说这首词有更深层的寓意的话,那么就 在这里。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说此词“感慨身世,以凄切之情,发哀婉之调,既悲凉,又忠厚”,所谓“忠厚”,恐怕也就是由个人 进而想到家国吧。

  纵观全词,它的主题思路由雁及人,又由人而推及故国沦亡的 背景,从而形成了一个近远浅深逐层递进的多层面体。这即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深化,又使作品产生出强烈的立体感,增加了作品 的艺术感染力。只是我们在阅读这类作品的时候,需要细心辨析它写的究竟是景耶情耶,抑或人耶物耶……

参考资料:
1、 孔丘等.婉约词: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01页

zhǎngtíngyuànmàn··yàn--zhūzūn

jiéduōshǎobēiqiūchóuniánniánběifēngchuīsāiménjīnyuèlěnghènshuíhuítīngwǎngzhǔzhǐliànjiāngnánzhùsuíluòpíngshāqiǎopáizuòcānchàzhēngzhù

biéguànjīngdìngyīngqièbàishūshéngyúnmiǎokànxuánzhēnchuíjiànxiépiāozhèngsòngluótiānxiělexiāngyòuzhànliángfēi

苦相身为女,卑陋难再陈。
苦相¹身为女,卑陋²难再陈。
译文:身为女子的苦难,位卑身贱难诉申。
注释:¹苦相:作者虚拟的人名,借此表示妇女的苦难。²卑陋:指身份、地位卑贱。
男儿当门户,堕地自生神。
男儿当门户,堕地自生神。
译文:男子当家撑门户,刚出生就被重视。
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
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
译文:雄心壮志溢四海,驰骋万里望风尘。
女育无欣爱,不为家所珍。
女育无欣爱,不为家所珍。
译文:女儿自小无欢爱,家人轻视少关心。
长大逃深室,藏头羞见人。
长大逃深室,藏头羞见人。
译文:长大以后,她只能居于深院,藏头遮首怕见人。
垂泪适他乡,忽如雨绝云。
垂泪适他乡¹,忽如雨绝云。
译文:眼含泪水远嫁他乡,宛如雨滴离开云。
注释:¹垂泪适他乡:这里指女子眼含泪水远嫁他乡。适,到。
低头和颜色,素齿结朱唇。
低头和颜色,素齿¹结朱唇。
译文:在婆家总是低眉下首面带笑,皓齿咬住双红唇。
注释:¹素齿:牙齿藏在唇内,不敢启齿。这里形容女子出嫁后不敢随便说话。
跪拜无复数,婢妾如严宾。
跪拜无复数,婢妾如严宾。
译文:对公婆、丈夫等的跪拜没有数,对婢妾也要如同庄严的客人那样敬重。
情合同云汉,葵藿仰阳春。
情合同云汉¹,葵藿仰阳春。
译文:感情相投如牛郎天河会织女,仰赖丈夫如葵藿三月向阳春。
注释:¹云汉:银河。这里借喻天上的牛郎、织女星。
心乖甚水火,百恶集其身。
心乖¹甚水火,百恶集其身。
译文:情意相背似水火,把各种的罪名都强加到女子的身上。
注释:¹心乖:指男子变了心。
玉颜随年变,丈夫多好新。
玉颜随年变,丈夫多好新。
译文:玉貌逐渐变苍老,丈夫喜新弃旧人。
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秦。
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秦¹
译文:往昔她与丈夫,像形和影一样不能分离,如今彼此却如胡与秦,相隔万里。
注释:¹胡与秦:胡,北方少数民族。秦,指汉族。胡与秦地域、种族不同。
胡秦时相见,一绝逾参辰。
胡秦时相见,一绝逾参辰¹
译文:即使胡秦之地的人,时而也有相见的时候,但她与丈夫却如天上的参星和辰星,永不相见。
注释:¹参辰:指天上的参星和辰星。两颗星星一颗升起时,另一颗就降落,不能同时见于天空。这里比喻二人不相见。
《豫章行苦相篇》,属于《相和歌辞》。其最初的内容为树木生在豫章山中,被人砍伐,建造船舟、宫殿,使枝叶分离。傅玄这首诗写的是封建社会妇女备受歧视的情况及其悲惨的命运。诗歌文字质朴,多用白描的手法。

zhāngxíngxiāngpiān--xuán

xiāngshēnwèibēilòunánzàichén

nánérdāngménduòshēngshén

xióngxīnzhìhǎiwànwàngfēngchén

xīnàiwèijiāsuǒzhēn

zhǎngtáoshēnshìcángtóuxiūjiànrén

chuílèishìxiāngjuéyún

tóuyán齿chǐjiézhūchún

guìbàishùqièyánbīn

qíngtóngyúnhànkuíhuòyǎngyángchūn

xīnguāishénshuǐhuǒbǎièshēn

yánsuíniánbiànzhàngduōhǎoxīn

wèixíngyǐngjīnwèiqín

qínshíxiāngjiànjuécānchén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五载客蜀(shǔ)(jùn)¹,一年居梓(zǐ)²
译文:我在成都客居了五年时间,其中有一年是在梓州度过的。
注释:¹蜀郡:秦灭古蜀国,始置蜀郡。²梓州:四川三台,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改梓潼郡为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
如何¹关塞²阻,转作潇湘³游。
译文:岂料兵荒马乱,关山交通阻塞,我为什么反要远赴潇湘做客呢?
注释:¹如何:犹岂料。²关塞:边关;边塞。³潇湘:湘江与潇水的并称,二水是湖南境内两条重要河流,此泛指湖南地区。
世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¹事已黄发²,残生³随白鸥(ōu)
译文:回顾平生万事,一无所成却何经年老,余生只能像江上白鸥一样漂泊。
注释:¹世:一作“万”。²黄发:年老。³残生:残余的岁月、生命。
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
安危大臣¹在,不²必泪长流。
译文:国家安危的大计,自有当政的王公大臣支撑,我这个不在其位的寒儒何须杞人忧天,枉自老泪长流呢!
注释:¹大臣:泛指朝廷掌权者。²不:一作“何”。

  此诗首联“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是说诗人在成都客居了五年时间,其中一年还是在梓州(四川三台)度过的。颔联“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意思是说:当前到处兵荒马乱,关山交通阻塞,我为什么反要远赴潇湘作客呢?这是以设问的语气表达难言的隐衷,是问自己,也是问一切关心他的亲友。言下之意是自己是知道时局如此纷乱不宜远行的,表隐衷而出以设问,无奈与愤激之情自见。在严武当政时期,为了照顾诗人贫困生活,曾表荐他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但诗人性忠直难被群僚所容,时受讥讽,因此不久坚决辞职归草堂。严武在世时尚且如此,此时他人亡职歇,更待不下去了。暗示此去原非本意乃是迫不得已。诗人前往,因为那边有可以投靠的亲友故旧,如舅父崔伟,朋友韦之晋、裴虬等人。

  颈联说:回顾平生万事,一无所成,可头上发丝已由白转黄,表明身衰体弱之极;而展望此去前程,又是那么渺茫难测,只能以抱病残生像江上白鸥一样到处飘泊了。这是在去意已决之后,抚今追昔的感慨,“去蜀”之举更显其悲。困苦生涯,莫此为甚,不能不悲愤交集,“黄发”、“白鸥”联成对仗,表示行廉志洁如故,决不肯为穷困改节。由此结出尾联的反语。尾联说:国家安危的大计,自有当政的王公大臣支撑,我这个不在其位的寒儒何须杞人忧天,枉自老泪长流呢!表面是在负气说话自我解脱,其实是位卑忧国的肺腑之言。明知这班肉食鄙夫只会以权谋私,承担不起国家顶梁柱的重任,而自己“致君尧舜”的理想久遭扼杀,国之将覆,不能不悲。寄忠诚忧国之思于愤激言辞之内,感人的力度更见强烈。清人蒋士铨有诗赞杜甫云:“独向乱离忧社稷,直将歌哭老风尘。”(《南池杜少陵祠堂》)指的正是这位诗圣的高尚情操。

  这首四十个字的短小五言律诗,总结了诗人在蜀五年多的全部生活,笔调堪称恢宏寥阔。而此诗尾联用激切语言所寄托的深于忧患不忘国难的赤诚丹心,更是一篇精髓所在。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86-288

shǔ--

zàishǔjùnniánzhōu

guānsāizhuǎnzuòxiāoxiāngyóu

shìshìhuángcánshēngsuíbáiōu

ānwēichénzàilèizhǎngliú

予再莅吴将四载,欲访姑苏如未果。丙子五月廿四日,雨后,自胥江泛舟出日晖桥,观农夫插莳,妇子满田塍,泥滓被体,桔槔与歌声相答,其劳苦殊甚。
予再莅(lì)吴将四载¹,欲访姑苏如未果。丙子五月廿四日,雨后,自胥(xū)²泛舟出日晖桥,观农夫插莳(shì),妇子满田塍(chéng),泥滓被体,桔槔(gāo)与歌声相答,其劳苦殊甚。
译文:我再次到苏州任职将近四年了,一直想去探访姑苏台却没有结果。丙子五月二十四日,雨后,我们乘小船从胥江出了日晖桥,看到农夫在插稻秧,田间的畦埂上到处是妇女儿童,农夫满身都是泥沙,桔槔汲水的转动声与歌声相互应和,他们的劳作特别辛苦。
注释:¹再莅吴将四载:宋荦于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曾任江苏布政使,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六月由江西巡抚调任江苏巡抚,任职地点皆在苏州,故说“再莅吴”。至作此文时的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五月,将近四年。²胥江:苏州胥门外的一条河。
迤逦过横塘,群峰翠色欲滴。未至木渎二里许,由别港过两小桥,遂抵如下。山高尚不敌虎丘,望之又一荒阜耳。舍舟乘竹舆,缘山麓而东,稍见村落,竹树森蔚,稻畦相错如乡。山腰小赤壁,水石颇幽,仿佛虎丘剑池。夹道稚松丛棘,薝葡点缀其间如残雪,香气扑鼻。时正午,赤日炎歊,从者皆喘汗。予兴愈豪,褰衣贾勇如猿踏而上。陟其巅,黄沙平衍,南北十馀丈,阔数丈,相会即胥台故址也,颇讶不逮所闻。吾友汪钝翁《记》称:“方石中穿,传为吴王用以竿旌者”。又“矮松寿藤,类一二百年物”。今皆无有。独见震泽掀夭陷日,七十二峰出没于晴云皛淼中。环望穹窿、灵岩、尧峰诸山一一献奇于台之左右。而霸业销沉,美人黄土欲问夫差之遗迹,而山中无人能言之者,不禁三叹。
(yǐ)(lǐ)过横塘¹,群峰翠色欲滴。未至木渎²二里许,由别港过两小桥,遂抵如下。山高尚不敌虎丘³,望之又一荒阜耳。舍舟乘竹舆(yú),缘山麓(lù)而东,稍见村落,竹树森蔚,稻畦相错如乡。山腰小赤壁,水石颇幽,仿佛虎丘剑池。夹道稚松丛棘,薝(zhān)点缀其间如残雪,香气扑鼻。时正午,赤日炎歊(xiāo),从者皆喘汗。予兴愈豪,褰(qiān)衣贾勇如猿踏而上。陟其巅,黄沙平衍,南北十馀丈,阔数丈,相会即胥台故址也,颇讶不逮所闻。吾友汪钝翁《记》称:“方石中穿,传为吴王用以竿旌者”。又“矮松寿藤,类一二百年物”。今皆无有。独见震泽掀夭陷日,七十二峰出没于晴云皛(xiǎo)(miǎo)¹⁰中。环望穹窿¹¹、灵岩¹²、尧峰¹³诸山一一献奇于台之左右。而霸业销沉,美人黄土欲问夫差之遗迹,而山中无人能言之者,不禁三叹。
译文:小船缓缓地过了横塘,我们看到两岸群山郁郁青青,一片浓绿。不到木渎两里左右,我们由别的水港过了两座小桥,就到了姑苏台下了。姑苏台山还抵不上虎丘山高,远远望去,仅仅是一座荒凉的小土丘罢了。我们下船乘上了竹轿,沿着山脚向东走,渐渐地看见了村落,只见竹树茂盛,稻田相互交错犹如锦绣。山腰上的小赤壁,水石颇为幽静,仿佛是虎丘、剑池。道路两旁生长着矮松和荆棘,栀子花点缀在这些植物之间,就好像星星点点的残雪,香气扑鼻而来。当时已经正午了,赤日炎炎,热气蒸腾,跟随的人都气喘流汗。我兴致更加高涨,撩起衣襟,鼓足勇气,如猿猱跳跃似地轻松而上。登上山顶,(只见是)黄沙平坦宽广,南北有十丈多,东西几丈阔,相传这里就是姑苏台旧址,我很惊讶它不及平时听说的那么宏伟。我的朋友汪钝翁在《记》中写到:“方石在中间穿孔,相传是吴王用以插旗杆挂旗帜的东西。”又记载“矮松寿藤,好像是一二百年的植物”。现在都没有了。只看见那太湖波涛翻涌,似有掀开天空吞陷太阳的气势,七十二座山峰在这广阔的湖水与天空之间忽隐忽现,环望穹隆、灵岩、尧峰等高山,它们一一在胥台左右显现出它们的奇特。而吴王夫差当年企图称霸的事业消散埋没终成泡影,绝代美人西施也掩埋于黄土之下,想探问吴王夫差的遗迹,但山中没有能说清楚的人,不禁再三感叹。
注释:¹横塘:《姑苏志》卷一八《乡都》:“吴县……镇五。……横塘,去县西南十三里有柜塘桥,风景特胜。”木²渎:镇名,在江苏吴县西南。³虎丘:山名,在江苏吴县西北七里。上有虎丘塔、剑池、千人石、真娘墓等古迹。⁴薝葡:栀子花。⁵炎歊:热气。⁶胥台:即姑苏台,在姑苏山上。相会为吴王阖闾所筑。⁷汪钝翁:汪琬。《记》指《姑苏台记》,其中说:“台址皮面平衍,有方石中穿,俗谓吴王用以竿旌者。其旁石壁直下数十尺,矮松寿藤相盘络,类一二百年物。壁上流泉数处,汇为池,其泉清泓可鉴。池畔皆石坡,土人呼为‘小赤壁’。”⁸震泽:即太湖。⁹七十二峰:太湖中有七十二座山峰。¹⁰皛淼:形容湖水深远广阔。¹¹穹窿:山甸,在苏州西南。¹²灵岩:山名,在吴县木渎镇西北。吴王夫差作馆娃宫于此,以安置西施,今灵岩寺即其故址。另有响屟廊、吴王井、西施洞、琴台等古迹。¹³高峰、尧峰:均为苏州西南郊太湖畔山峰名。
从山北下,抵留云庵。庵小,有泉石,僧贫而无世法酌泉烹茗以进。山中方采杨梅,买得一筐,众皆饱啖,仍携其馀返舟中。时已薄暮,饭罢,乘风容与而归。
从山北下,抵留云庵。庵小,有泉石,僧贫而无世法¹(zhuó)泉烹茗以进。山中方采杨梅,买得一筐,众皆饱啖(dàn),仍携其馀返舟中。时已薄暮,饭罢,乘风容与而归。
译文:从山北下来,到了留云庵,庵小,有泉水,和尚贫寒不能依世俗礼法予以盛大的招待,他们汲取泉水煮茶来进献给客人。山中刚采的杨梅,我们买了一筐,大家都饱吃一顿,还带着剩余的回到了船中。当时已近黄昏,吃饭以后,乘着风坐着小船而回。
注释:¹世法:世俗的礼法。无世法即不能依世俗礼法予以盛大的招待。
待行者,幼子筠、孙韦金、外孙侯晸。六日前,子至方应该北上,不得与同游。赋诗纪事,怅然者久之。
待行者,幼子筠¹、孙韦金、外孙侯晸。六日前,子至²方应该北上,不得与同游。赋诗纪事,怅然者久之。
译文:陪侍探访的,有幼子宋筠、孙子宋韦金,外孙侯晸。六天前,儿子宋至正好北上应试去了,不能与我们一起游览。我赋诗纪事,惆怅了很久。
注释:¹幼子筠:宋筠,字兰挥,康熙年间(1662-1722)进士,著有《绿波园诗集》。²子至:儿子宋至,字山言,康熙年间(1662-1722)进士,官编修,著有《苇萧草堂诗》。他这一年往北京应顺天府乡试,只中副榜。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