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北雨余春水生,桥南日落暮山横。
问君对酒胡不乐?听取菱歌烟外声。
桥北雨余春水生,桥南日落暮山横。
问君对酒胡不乐?听取菱歌烟外声。
陆游

陆游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840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偏宜酥壁称闲情,白似溪云溥似冰。
偏宜¹(sū)²称闲情,白似溪云溥似冰。
译文:雪白的纸啊,白得好像溪水中倒映的云,薄得像刚结成的冰,最适合糊墙壁,使满室光明慰我闲情。
注释:¹偏宜:最宜。²酥壁:犹言糊壁。
不是野人嫌月色,免教风弄读书灯。
不是野人¹²月色,免教风弄读书灯。
译文:现今糊在窗上,不是我这村野之人不爱月色,只为了不让风儿弄熄了读书的灯。
注释:¹野人:乡村中人。²嫌:嫌弃。

zhǐchuāng--guōzhèn

piānchēngxiánqíngbáishìyúnshìbīng

shìrénxiányuèmiǎnjiàofēngnòngshūdēng

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胶西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译文:我在胶西县高处远望你所在的四川西部,那也是我的故乡眉州应该在天边孤云落照处。
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译文:瓦屋山上春雪堆积寒气笼罩,峨眉山上一片苍翠一扫雨后的阴沉。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贤。
治经方笑春秋学¹,好士今无六一贤²
译文:研究经学者正嘲笑如你一般研究《春秋》者,爱护人才者再没有六一居士那样贤能者。
注释:¹春秋学:黎錞(chún)是一位研究《春秋》的儒者,曾著有《春秋经解》。这时王安石执政,王安石素不喜《春秋》,说那是一本古代的“断烂朝报(朝廷公报)”。 ²六一贤:欧阳修以“藏书一万卷,集采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物之间”,自号六一居士。欧阳修曾经以“文行苏洵,经术黎錞”向英宗推荐二人。
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译文:请你暂且等着我回归家乡田园,到时我们一起趁着美好时光饮酒赋诗。
天然一帧荆关画,谁打稿,斜阳下?历历水残山剩也。乱鸦千点,落鸿孤烟,中有渔樵话。
天然一帧(zhēn)¹(jīng)²画,谁打稿³,斜阳下?历历水残山剩也。乱鸦千点,下鸿孤烟,中有渔樵(qiáo)
译文:是谁在构思打稿,画出一帧像荆浩、关同所作的图画?那夕阳下,分明是残山剩水,上面乱鸦千点下鸿哀怨,渔樵们谈论着盛衰兴亡的闲话。
注释:青玉案:词牌名。双调六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亦有第五句不用韵者。¹帧:图画的一幅。²荆关:荆,指五代时画家荆浩;关,指荆浩弟子关同。荆、关均以山水画名世。³打稿:起稿。⁴历历:分明可数。⁵水残山剩:同“残山剩水”,指亡国或变乱后山河残破景象。⁶下鸿:即孤鸿。鸿,鸿雁。⁷渔樵话:渔父与樵夫的闲话。
登临我亦悲秋者,向蔓草平原泪盈把。自古有情终不化。青娥冢上,东风野火,烧出鸳鸯瓦。
登临我亦悲秋者¹,向蔓草平原泪盈把²。自古有情终不化。青娥(é)(zhǒng)³上,东风野火,烧出鸳(yuān)(yāng)
译文:我登高临远,也不禁为秋景悲伤,对着平原野草热泪盈盈而下。自古以来有情者至死不化,你看那青娥墓下春风野火,也只是烧出鸳鸯双瓦。
注释:¹悲秋者:伤心人。²盈把:满把。把,一手握取的数量。³青娥冢:王昭君墓。⁴鸳鸯瓦:由两瓦片一俯一仰合成者。

  此词的上片,重在写景,通过描述触目所见之景,传达出心中的感伤之情。

  首句作者以赞美口吻将河山胜景比作五代时大画家荆浩、关同的山水画卷,充满了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第二句笔锋陡转,指出这美好景色已因历经战火而残破不堪。一扬一抑,伤时忧国之心毕见。“历历”句徒然一抑,战争给这大好山水留下分明可数的伤痕:处处可见残破之状。“乱鸦”三句,是对残山剩水的渲染和补足,渲染出离乱、饥馑、荒寒的冷色调,加深了山河衰败,民众流离的感叹。末句虽没有道出渔樵对话的具体内容,但易代之悲,破国亡家之痛已是不言而喻。

  词的下片,则重在抒情,抒写出“登临”之下所触发的悲伤怨苦,同时也是上片“渔樵话”的继续,顺势将自己因家国沦落而泪洒荒原野蔓之间的悲痛尽落纸间,同时把自己对家国的热爱用“自古有情终不化”表白得淋漓尽致。换头二句,紧承上片“渔樵话”的兴亡之感。“自古有情终不化”,是极为重要之句,它既说明了泪洒荒原的感情内因,又进而强调了这种感情的贞坚不化。末三句,则将这种缅怀故国之情形象化,具体化。诗人以此坟头之草不死、坟头野土不散的意象,来表述凑结心头“终不化”的怨苦之情,凄艳绝伦,不同凡响。

  词的上片前三韵,一扬一抑,深沉悲慨已溢见笔端,伤乱忧国心跃现。下片变为主观抒述,聚焦点在“自古有情终不化”之“化”字上。结之以鹭鸯瓦、青娥冢,凝结心头之怨苦,被意象烘托得极凄苦、极悸动,也极见凄艳美。上片下片的收缩都以三个相应观照句,效果均佳。

  此词平直中见委婉,议论中寄深情,是写景,也是咏史,它把古代军阀混乱造成的罪恶,活生生展现在读者面前,比一般咏史之作更为感人。词虽从写景入手,却蕴含着特定时代的沉思哀苦,因此产生一种凄厉、惊心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傅秋爽.涵韵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583
2、 张苓蕴 汪翔宇.历代词精品百首(南宋-近代).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6:188
3、 贺新辉.全清词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591
4、 严迪昌 编注.元明清词.成都:天地出版社,1997:167-168

qīngàn··tiānránzhèngjīngguānhuà--zhēnguān

tiānránzhèngjīngguānhuàshuí稿gǎoxiéyángxiàshuǐcánshānshèngluànqiāndiǎnluò鸿hóngyānzhōngyǒuqiáohuà

dēnglínbēiqiūzhěxiàngmàncǎopíngyuánlèiyíngyǒuqíngzhōnghuàqīngézhǒngshàngdōngfēnghuǒshāochūyuānyāng

带野花,携村酒,烦恼如何到心头。谁能跃马常食肉?二顷田,一具牛,饱后休。
带野花,携(xié)村酒,烦恼如何到心头。谁能跃马常食肉¹?二顷田,一具²牛,饱后休。
译文:带着野花,拿着村酒,烦恼怎么能来到心头?谁能够骑大马,常吃肉?种两顷田,养一头牛,能吃饱也就满足了。
注释:¹跃马常食肉:指高官厚禄,富贵得志。²一具:一头。
佐国心,拿云手,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几叶绵,一片绸,暖后休。
(zuǒ)国心,拿云手,命里无时莫刚求¹。随时过遣(qiǎn)²休生受³。几叶绵,一片绸(chóu),暖后休。
译文:辅佐国王安邦治国的心,能上天揽云的手,如果命里注定没有就不要强求。顺其自然地生活,不要辛苦地云追求。有几叶绵,一片绸,能够保暖就够了。
注释:¹刚求:硬去追求。刚,此指刚硬意、偏意。²过遣:消遣、过活。³生受:辛苦、为难。
戴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妻儿胖了咱消瘦。枕上忧,马上愁,死后休。
戴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¹故乡秋。妻儿胖了咱消瘦。枕(zhěn)上忧,马上愁,死后休。
译文:带着月光行,披着星星走,独自住旅店,过寒食日,离开家乡又到了凄凉的秋天。妻儿胖了我却瘦了。睡觉时在忧愁,出行时刀在忧愁,直到死了才算到头了。
注释:¹寒食:节令名,清明的前一天或两天,古俗此日禁止生火。

kuài··tànshìsānshǒu--zhìyuǎn

dàihuāxiécūnjiǔfánnǎodàoxīntóushuínéngyuèchángshíròuèrqǐngtiánniúbǎohòuxiū

zuǒguóxīnyúnshǒumìngshígāngqiúsuíshíguòqiǎnxiūshēngshòumiánpiànchóunuǎnhòuxiū

dàiyuèxíngxīngzǒuguǎnhánshíxiāngqiūérpànglezánxiāoshòuzhěnshàngyōushàngchóuhòuxiū

北岳在浑源州之南,纷缀典籍,《书》著其为舜北巡狩之所,为恒山。《水经》著其高三千九百丈,为元岳。《福地记》著其周围一百三十里,为总元之天。
北岳在浑源州之南,纷¹(zhuì)²典籍,《书》著其为舜北巡狩之所,为恒山³。《水经》著其高三千九百丈,为元岳。《福地记》著其周围一百三十里,为总元之天
译文:北岳恒山在浑圆州的南面,关于北岳恒山,典籍中多有记载:《尚书·舜典》记载,虞舜“巡狩至于北岳。”这里指的就是恒山。《水经》记载,“其高三千九百丈”是玄岳。《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旧署五代·蜀·杜光庭“著其周围一百三十里,为总元之天。”
注释:恒山:在山西东北部浑源县南,为五岳中的北岳。恒山为东北朝西南走向,绵延300余里,主峰玄武峰,海拔2017米。明代以前所称北岳恒山为今河北曲阳北之大茂山,清顺治年间,据星象分野,北岳移祀今恒山。顾炎武《北岳辨》(载《亭林文集》)考证甚详。¹纷:多。²缀:连缀,不断记载。这句是说,关于北岳恒山,典籍中多有记载(按下文所引《尚书》等所记,多指今大茂山)。³“《书》著”句:《尚书舜典》载,虞舜“巡狩至于北岳”。⁴《水经》: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旧传为汉代桑钦撰。⁵元岳:即玄岳。《水经》称,“顺山谓之元岳。”⁶《福地记》:指《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旧署五代蜀杜光庭撰,为记述神仙灵境的道教书籍。⁷总元之天:意谓总管北方的天界。“元”即“玄”,古以为北方天帝是黑帝,故恒山称“玄岳”,天界为“玄天”。
予家太行白岩之旁,距岳五百余里,心窃慕之,未及登览,怀想者二十余年。至正德间改元,奉天子命,分告于西蕃园陵镇渎,经浑源。去北岳仅十里许,遂南行至麓,其势冯冯煴煴,恣生于天,纵盘于地。其胸荡高云,其巅经赤日。
予家太行白岩之旁¹,距岳²五百余里,心窃慕之,未及登览,怀想者二十余年。至正德³间改元,奉天子命,分告于西蕃园陵镇渎(dú),经浑源。去北岳仅十里许,遂南行至麓(lù),其势冯(píng)(yūn),恣¹⁰生于天¹¹,纵¹²¹³于地。其胸¹⁴荡高云¹⁵,其巅(diān)经赤日¹⁶
译文:我家住在太行山西侧白岩山旁边,距离北岳恒山五百多里路。心中很是向往,但从没有登上去游览过。我怀着这个想法20多年。到了正德改元年之际,奉皇上之命向西北少数民族和看守园陵的官员、镇守山川的将领通告旧皇帝去世,新皇帝即位及改用新年号的事,中途经过浑源。去北岳恒山仅仅十里路多点,从南(我家)向北岳恒山来,山势有高有低,有起有伏。恒山像人挺胸屹立,空中的云萦绕恒山飘动,为红日所经过,极言其高我一路上,又惊又喜。
注释:¹“予家”句:作者乔宇家乡为乐平(今山西左权县),在太行山西侧。白岩山位于左权东北的山西、河北之间。²岳:指恒山。³正德:明武帝朱厚照的年号,共十六年(1506—1521)。⁴改元:改换年号,这里指1521年4月明武帝去世,明世宗朱厚熜即位,改年号为嘉靖。按制,新帝即位之次年方起用新年号,1521年仍用正德年号,所以说“正德间改元”。⁵西蕃:指当时甘肃、青海一带的各少数民族。⁶园陵:帝王的墓地。⁷镇渎:大山大川。这句是说,向西北少数民族和看守园陵的官员、镇守山川的将领通告旧皇帝去世,新皇帝即位及改用新年号的事。⁸冯冯:盛壮。⁹煴煴:微弱。这句是说,山势有高有低,有起有伏。¹⁰恣:无拘束地。¹¹生于天:从天上生下来。¹²纵:放纵,自由自在。¹³盘:环绕,盘屈。¹⁴其胸:比喻恒山像人挺胸屹立。¹⁵荡高云:形容空中的云萦绕恒山飘动。¹⁶经赤日:为红日所经过,极言其高。
余载喜载愕,敛色循坡东,迤岭北而上,最多珍花灵草,枝态不类;桃芬李葩,映带左右。山半稍憩,俯深窥高,如缘虚历空。上七里,是为虎风口,其间多横松强柏,壮如飞龙怒虬,叶皆四衍蒙蒙然,怪其太茂。从者云,是岳神所宝护,人樵尺寸必有殃。故环山之斧斤不敢至。其上路益险,登顿三里,始至岳顶。颓楹古像,余肃颜再拜。庙之上有飞石窟,两岸壁立,豁然中虚。相传飞于曲阳县,今尚有石突峙,故历代凡升登者,就祠于曲阳,以为亦岳灵所寓也。然岁之春,走千里之民,来焚香于庙下,有祷辄应,赫昭于四方。如此,岂但护松柏然哉!余遂题名于悬崖,笔诗于碑及新庙之厅上。
余载喜载愕¹,敛(liǎn)²循坡东,迤(yǐ)³岭北而上,最多珍花灵草,枝态不类;桃芬李葩(pā),映带左右。山半稍憩(qì),俯深高,如缘虚历空。上七里,是为虎风口,其间多横松¹⁰强柏,壮如飞龙怒虬(qiú)¹¹,叶皆四衍(yǎn)¹²蒙蒙然¹³,怪其太茂。从者¹⁴云,是岳神¹⁵所宝护¹⁶,人樵尺寸必有殃(yāng)¹⁷。故环山¹⁸之斧斤¹⁹不敢至。其上路益险,登顿²⁰三里,始至岳顶。颓楹(yíng)²¹古像²²,余肃颜²³再拜。庙之上有飞石窟(kū),两岸壁立,豁(huō)²⁴中虚²⁵。相传飞于曲阳县²⁶,今尚有石突峙²⁷,故历代凡升登者,就祠²⁸于曲阳,以为亦岳灵²⁹所寓³⁰也。然岁之春,走千里之民³¹,来焚香于庙下³²,有祷辄(zhé)³³,赫³⁴³⁵于四方。如此,岂但护松柏然哉!余遂题名于悬崖,笔诗³⁶于碑及新庙之厅上。
译文:我收起惊喜的表情,向东面继续走去。顺着山岭向山上爬。山上多是奇花异草。样子以不一样。杨树和李相互映衬彼此关连。我在半山停下来休息,向下看深处非常之高。像是在虚无的空间攀援经历天空。向上走了七里左右,前面是虎风口,这里的多是一些粗壮的松柏像是巨龙一样,叶子四处展延密茂茂密的奇怪。随从的人说是这里的山神在保护谁要是砍松树一尺一寸,必定遭殃。山上的路十分的险,走走停停走了三里,到了山顶。废庙中有一座神像我恭敬的朝拜。庙之上有个叫飞石窟的地方,两岸石壁林立,中间缺了一大块。相传是肥皂了曲阳县。现如今还耸立在那,所以历代上山之人都会前往祭祀。这座祠就在曲阳县。以为山神就住在那里。每年的春天有些村民走上千里也来到这里烧香有求必应。显耀的名声传遍了四面八方。所以就保护了这里的树木。我题字在这石壁之上把诗写在了新庙之上。
注释:¹载喜载愕:又喜又惊。²敛色:收起惊喜的表情,表示敬肃。³迤:曲折地沿着。⁴不类:不一样,不相似。⁵映带:景物互相映衬,彼此关连。⁶俯深:向下看深处。⁷窥:从深处、隐蔽处看。⁸缘虚:在虚无的空间攀援。⁹历空:经历天空。以上二句极写惊险。¹⁰横松:松树枝干多横向生长,故云。¹¹虬: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¹²衍:向四处展延。¹³蒙蒙然:盛多。¹⁴从者:随从人员。¹⁵岳神:山岳之神。¹⁶宝护:以为灵宝,加以保护。¹⁷“人樵”句:谁要是砍松树一尺一寸,必定遭殃。“樵”,打柴,这里指砍松树。¹⁸环山:山的周围,指整个山。¹⁹斧斤:砍木的工具。²⁰登顿:爬爬停停。²¹楹:厅堂前面的柱子。²²古像:指古庙中的神像。²³肃颜:端正神色,以示恭敬。²⁴豁然:像是裂开的样子。²⁵中虚:中间是空的,缺了一块。²⁶“相传”句:相传那缺少的山石飞到曲阳县去了。“曲阳县”,即指大茂山所在的曲阳,今属河北,参看本篇注①。²⁷突峙:耸立。²⁸就祠:前往祭祀。²⁹岳灵:指北岳之神灵。³⁰寓:居住。³¹走千里之民:谓千里以外的百姓走了很久。³²庙下:此指深源的恒岳庙。³³有祷辄应:有求必应。³⁴赫:显耀。³⁵昭:光辉。³⁶笔诗:提笔写诗。笔,用作动词。
又数十步许,为聚仙台。台上有石坪,于是振衣绝顶而放览焉。东则渔阳、上谷,西则大同以南奔峰来趋,北尽浑源、云中之景,南目五台隐隐在三百里外,而翠屏、五峰、画锦、封龙诸山皆俯首伏脊于其下,因想有虞君臣会朝之事,不觉怆然。又忆在京都时,尝梦登高山眺远,今灼灼与梦无异,故知兹游非偶然者。
又数十步许,为聚仙台。台上有石坪,于是振衣绝顶而放览焉¹。东则渔阳²、上谷³,西则大同以南奔峰来趋,北尽浑源、云中之景,南目五台隐隐在三百里外,而翠屏、五峰、画锦¹⁰、封龙¹¹诸山皆俯首伏脊¹²于其下,因想有虞¹³君臣会朝之事¹⁴,不觉怆然¹⁵。又忆在京都¹⁶时,尝梦登高山眺(tiào)远,今灼(zhuó)¹⁷灼与梦无异,故知兹¹⁸游非偶然者。
译文:又走了几十步,是聚仙台。台上有石坪,于是(我)在恒山最高峰上抖擞衣裳而放眼四望:东面是渔阳山上谷,西面是大同以南山峰奔驰而来,归附,北面尽收浑源、云中之景,南面极目五台山隐在三百里外,而翠屏、五峰、昼锦、封龙众山,都俯首伏脊在它的下面。于是,我想起有虞君臣会朝的事,不觉心中忧伤;又回忆起在京都的时候,常常梦到登上高山眺望远处,如今清清楚楚与梦境没有什么不同,所以知道这次游北岳绝非偶然呀。
注释:¹“于是”句:谓于是在恒山最高峰上抖擞衣裳而放眼四望。²渔阳:古郡名,地当今北京以东、天津以北一带。³上谷:古郡、名,地当今河北张家口至北京昌平一带。⁴奔峰来趋:山峰奔驰而来归附。“趋”,归附。⁵云中:古郡名,地当今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以南地区。⁶五台:山名,在山西东北部,距恒山约一百多里。⁷隐隐:隐约,不分明。⁸翠屏:山名,在浑源南。⁹五峰:山名,在浑源东。¹⁰画锦:山名,在浑源西北。¹¹封龙:山名,又名龙山,在浑源东北。¹²俯首伏脊:低头弯腰。这句以周围各山衬托恒山之高。¹³有虞:有虞氏,即虞舜。¹⁴会朝之事:即指虞舜巡狩北岳,接受北方诸侯的朝见。¹⁵怆然:伤悲的样子。¹⁶京都:明代京都在今北京市。¹⁷灼:鲜明,清清楚楚。¹⁸兹:这次。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