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声流激激,篱影立疏疏。
平旦来浇药,临昏尚看鱼。
比邻怪疏索,风月伴踌躇。
安得王摩诘,凭渠画草庐?
沟声流激激,篱影立疏疏。
平旦来浇药,临昏尚看鱼。
比邻怪疏索,风月伴踌躇。
安得王摩诘,凭渠画草庐?
陆游

陆游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8404篇诗文

猜您喜欢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piān)¹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译文:在堂前翩翩飞翔的燕子,冬天躲藏夏天就出来相见。
注释:¹翩翩:疾飞貌。
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
兄弟两三人,流宕¹在他县²
译文:一家兄弟两三人,漂流游荡在他乡。
注释:¹流宕:同“流荡”,漂流游荡。²他县:即他乡,外县。
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
故衣谁当补¹,新衣谁当绽(zhàn)²
译文:旧衣服请谁来补,新衣服叫谁来缝?
注释:¹谁当补:“谁给补”的意思。当,语助词,无义。²绽:同“组”,原义是“裂缝”,这里是解裂布帛,缝制新衣的意思。
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绽。
赖得贤主人¹,览²取为吾绽³
译文:多亏贤主人给我补旧衣,缝新衣。
注释:¹贤主人:指女房东。一说指劳作的东家。²览:是“揽”的假借字,取,撮持。³绽:缝补。
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
夫婿¹从门来²,斜柯³西北眄(miǎn)
译文:她的丈夫从门外进来,斜倚着西北角的枝杈观看。
注释:¹夫婿:“贤主人”的丈夫。²从门来:即从门外来。³斜柯:叠韵连绵字,犹今口语“歪斜”。一作“斜倚”,疑是依义改字。⁴眄:斜着眼。这句是说丈夫发生了猜疑。
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yù)卿且勿眄¹,水清石自见。
译文:请您别怒目相待,水澄清时石子自然显现。
注释:¹语卿且勿眄:请您别怒目相待。卿,古人相互之间的尊称,犹今口语的“您”。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石见何累(léi)(léi)¹,远行不如归。
译文:事情真相虽已清清楚楚,但还是不如回自己的家好。
注释:¹累累:联缀而众多的样子。

  此诗写了一个普通的家庭“兄弟两三人”为了生计,流浪他乡。因女主人为他们缝补衣裳而被归来的女主人丈夫发现而产生了误会。诗歌围绕一个尴尬场面写出了流浪汉的凄苦,写得情节紧张,矛盾集中,真切生动,活泼而富有谐趣,但谐中寓庄,于中更能反衬出游子之凄苦;同时也显示了乐府作者观察生活、把握生活、再现生活的卓越才能。全诗以比兴起,巧妙地引发诗兴,过渡到诗的本体,结尾又用比收,轻松自然,浑然天成。

  诗的开笔就很低回忧伤。“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二句用比兼兴的手法。堂前之燕,冬去夏来,有一定之时,而我“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却久出不归,长为他乡人。这两句概括了流浪汉有家归不得的凄苦生涯。这是第一层凄苦。

  因流浪他乡,天长日久,除了生活的艰辛,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由于没有家庭,就不免会仪表不修,形象狼狈,尤其是衣服着装方面,衣衫破烂,但是“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旧衣服坏了无人缝,新衣服针线裂开了无人补,由此可以想象主人公憔悴落魄的形象。这是第二层凄苦。

  由无人补缝衣服之事,遂引出下文一段情节:“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绽。”此处说的“主人”,究竟是游子所临时寄居的人家,还是他们为之劳作的东家,不得而知。但后一种可能性较大。这家的女主人,很是贤惠,见流浪汉衣衫破烂,乃主动为之缝补。这当然是求之不得之事,流浪汉内心之欣喜可想而知。此承上文两层之凄苦,文思来了一个转折。

  但正在流浪汉内心欣喜之际,情况陡然发生变化——“夫婿从门来”,女主人的丈夫回家来了。夫婿见此情景,作出了一个异常的、但也是可以理解的反映——“斜柯西北眄”,他不是与妻子欢叙,也不是与客人打招呼,而是侧身倚门,瞟眼斜视。他外出归来,看到这一情景,不免心有所疑,但又不明底里,不好发作,故才在瞬间表现为如此情态。而乐府作者亦即能如同一个高明的摄影师,立即按动相机快门,将这一精彩镜头摄下。在这一特写镜头中,容纳了三对矛盾、三个方面人物的内心世界,即:夫妻之间,夫与流浪汉之间,流浪汉与女主人之间,此时各生想法,各具心态,各有难言之隐。

  在这矛盾聚焦的节骨眼,还是流浪汉先说话了:“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请您不必斜眼看,我们和你家女主人之间的关系,清水白石,不必多心。后来的“水清石见”成语即本此。流浪汉口中说着这番自表心境的话,尖锐的矛盾冲突似乎缓和了,但其内心之凄苦却可想而知。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这是写流浪汉的心理活动。水清石见了,一切清白。尽管如此,远行在外,还是不如回家的好。又一次点出凄苦,收束全诗。

  这首诗也有规劝游子早归的意思。

参考资料:
1、 傅锡壬.大地之歌——乐府.北京:线装书局,2012:136-137
2、 吕晴飞等.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0:66

yànxíng

míng liǎnghàn 

piānpiāntángqiányàn dōngcángxiàláijiàn 
xiōngliǎngsānrén liúdàngzàixiàn 
shuídāng xīnshuídāngzhàn 
làixiánzhǔrén lānwèizhàn 
婿cóngménlái xié西běimiǎn 
qīngqiěmiǎn shuǐqīngshíjiàn 
shíjiànlěilěi yuǎnxíngguī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千里潇湘挼(ruó)¹浦,兰桡(ráo)²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曾不动,冷浸一天星。
译文:千里潇湘之上,渡口水色青青,屈原的兰舟曾驶过。明月高挂中天,清风渐渐停息,玉露清莹,微波不兴,漫天星斗映寒水。
注释:¹挼蓝:形容江水的清澈。挼蓝,古代按取蓝草汁以取青色,同“揉蓝”。²兰桡:兰舟,船的美称。桡,桨,借代为船。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独倚危樯(qiáng)¹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²。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译文:独倚高高桅杆,心中无限忧思,远远传来凄清的瑟声,低低诉说着千古幽情。一曲终罢人不见,江上青峰孤耸。
注释:¹危樯:高高的桅杆。危,高。²遥闻妃瑟泠泠:听到远处湘灵鼓瑟的声音。

  起两句总叙,写词人泊舟之处,用的是倒装手法。《楚辞·湘君》中有:“桂櫂兮兰枻”、“荪桡兮兰旌”句,即用桂木做的櫂,用兰木做的枻;或用荪草饰的桡,用兰草饰的旌旗,都是形容湘君所乘船的装饰。这里用“兰桡”代指木兰舟,暗指这一带正是当年骚人屈原的兰舟所经过的地方。这两句是写他从处州贬来郴州时,曾乘船经过清澈如蓝的千里湘江,犹如在步当年骚人屈原的足迹,在千里潇湘水上走着迁谪的苦难历程。词人和骚人,通过“千里潇湘”这一今古长流的中介,白然联系起来。从一开始,词中就引入了楚骚的意境与色调。

  接着三句写泊舟湘江夜景。写这时月升中天,风停息下来,因为夜深,看两岸花草上露水开始凝结,在月光照射下晶莹透亮。整个潇湘水面是平静的,没有风也没有浪,满天星斗正浸泡在江水里,星星冷得似乎在发抖,写出了深夜的寒意。这是移情写法,把人的冷意由“一天星”表现出来。

  词的下片写情。开始两句写词人泊舟湘江浦,独自靠在高高的樯杆上,静静地倾听远方传来的湘妃清冷的瑟声。“妃”,指湘妃。传说潇湘一带,是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哭舜南巡不返,泪洒湘竹,投湘水而死的地方。又传二妃善于鼓瑟,《楚辞·远游》有“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特定的时地,触发了词人的历史联想,从而写出了这潇湘之夜似幻似真的泠泠瑟声,曲折地透露出寂寞凄冷的心境。

  接着第三句,进一步描写对瑟声的感受,湘妃的瑟声是清凉哀怨的,抒发了她们对舜帝思念的深情,这是古今有情人共同的心声,不仅是湘妃的,也包含了词人的幽怨。词的歇拍两句,写听完曲子,抬头寻找湘妃,她已悄然不见踪影了,只有江岸无数座青青山峰巍然耸立,更进一步写出词人的怅惘之情和刚毅不屈的性格。 结尾全用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成句,但却用得自然妥帖,仿佛是词人自己的创作。它写出了曲终之后更深一层的寂寥和怅惘,也透露了词人高洁的性格。

  这首词和作者以感伤为基调的其他词篇有所不同,尽管偏于幽冷,却没有显得气格羸弱。全篇渗透楚骚的情韵,这在秦词中也是特例。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著.古典文学名篇鉴赏:黄山书社,2008:265-266
2、 李麟主编.诗词文化常识:北岳文艺出版社,2010:176-177

línjiāngxiān··qiānxiāoxiāngruálán--qínguān

qiānxiāoxiāngruálánlánráocéngjīngyuègāofēngdìnghuáqīngwēichéngdònglěngjìntiānxīng

wēiqiángqíngqiāoqiāoyáowénfēilínglíngxīnshēnghánjǐnjīnqíngzhōngrénjiànjiāngshàngshùfēngqīng

帝城王气杂妖氛,胡虏何知屡易君。
帝城王气杂妖氛,胡虏(lǔ)何知¹(lǚ)易君。
译文:都城汴京中既有帝王之气又杂有妖孽之气,金人们无知却频繁地改易国君。
注释:¹何知:无知。
犹有太平遗老在,时时洒泪向南云。
犹有太平遗老在,时时洒泪向南云。
译文:至今仍有那些经历过太平生活的北宋遗民,时刻想着北方,对着南来的云彩洒下辛酸的眼泪。

biànjīngshìèrshíshǒu--liúzihuī

chéngwángyāofēnzhījūn

yóuyǒutàipínglǎozàishíshílèixiàngnányún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yé)¹
译文:将军您出身尊贵,而且麾下兵力强盛,您的祖上汉朝时已经是浑邪王。
注释:浑将军:即浑释之,曾为右武卫大将军,其祖先是曾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¹浑邪王:据《史记·匈奴列传》所载:“浑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降汉。”
子孙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支下。
子孙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yān)¹下。
译文:您家世代在朝中都蒙受皇恩,现在您的部属在燕支山一带。
注释:¹燕支:山名,也作焉支山,在今甘肃山丹东。
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
控弦¹尽用阴山²儿,登阵³常骑大宛马
译文:您的士兵都是阴山一带的健儿,出战时常坐骑好马。
注释:¹控弦:引弓,意指士兵。²阴山:在内蒙古东部。³登阵:一作“临阵”。⁴大宛马:古大宛国多宝马,故用以名好马。
银鞍玉勒绣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
银鞍玉勒绣蝥(máo)¹,每逐²(piāo)(yáo)³破骨都。
译文:您的战马佩着银饰的马鞍,勒着镶玉的肚带,军中飘拂着精美的蝥弧旗。屡次追随哥舒翰将军击溃突厥军队。
注释:¹蝥弧:旗名。²逐:跟随。³嫖姚:这里指哥舒翰。骨都:本为匈奴王名,这里指突厥将领。
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未肯学孙吴。
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¹未肯学孙吴²
译文:您在战场上像李广那样身先士卒,在谋划方略上和卫青一样,虽不学孙子、吴起的兵法,也能措置得宜,曲尽其妙。
注释:¹卫青:汉代名将,曾任大将军,数次率军出击匈奴,皆大胜。²孙吴:指孙武、吴起兵法。
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
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¹至。
译文:据说边境又有千万敌人的骑兵入侵,昨天边塞上告急文书已经到了。
注释:¹羽书:泛指军事报文。
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
城头画角¹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
译文:城头上画角之声响起,匣中的宝刀日夜在鸣叫。
注释:¹画角:古代管乐器,出自西羌。
意气能甘万里去,辛勤判作一年行。
意气能甘¹万里去,辛勤判作²一年行。
译文:浑将军意气风发,决定出征万里以外;努力作战,准备了出行一年的计划。
注释:¹甘:决意。²判作:一作“动作”。判:拼。
黄云白草无前后,朝建旌旄夕刁斗。
黄云白草无前后,朝建旌旄夕刁斗。
译文:军队前进,扬起的尘土与白草相掩映;早上高举旌旗,夜里则击刁斗传令。
塞下应多侠少年,关西不见春杨柳。
塞下应多侠少年,关西¹不见春杨柳。
译文:边塞上有很多侠义少年,关外春天可见不到杨柳。
注释:¹关西:玉门关以西。
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
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hān)歌当此时。
译文:从军应该选谁呢?击响宝剑高声歌唱正在这个时候。
远别无轻绕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诗。
远别无轻绕朝¹策,平戎早寄仲宣²诗。
译文:您将远行,我和您分别,请别轻视我的送别之情,希望您早日平定侵略者,以便及早给朝廷献上获胜捷报的诗歌。
注释:¹绕朝:春秋时秦国大夫。²仲宣:三国文学家王粲字。

  浑将军祖先即汉代匈奴浑邪王。因此开始二句:“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就从浑将军的祖先写起:远在汉代,他们就是归顺中原政权的部落首领,族贵兵强,屡建战功,高居王位。起调高远雄浑,豪气笼罩全篇。“子孙相承”以下四句,由“族贵兵强”生发开来,依次展示出浑将军家族传统的发扬光大:“子孙相承”,遍布朝野;“部曲”精锐,驰骋“燕支”。率擅长骑射的“阴山儿”箭无虚发;骑一日千里的“大宛马”所向披靡。开篇六句概括、勾勒浑氏家族显贵、英勇的雄壮气势,为下文造声势、作铺垫。

  “银鞍玉勒绣蝥弧”以下四句,将焦点聚集到了浑将军身上。但,诗人并不正面直接刻画,而是以烘云托月的手法,渲染出浑将军的忠勇义烈和赫赫战功。“银鞍”一句,先以物写人。马具精良,军旗猎猎,显示出浑将军高昂的志气。后面三句,每句以一历史上的名将形象来烘托浑将军。“嫖姚”指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大破匈奴(此喻哥舒翰)。“骨都”指匈奴左右骨都使。句首用一“每”字,表明浑将军经常随哥舒翰出征,战功累累。此外,又以李广的体恤将士,身先士卒,卫青的不泥于古人兵法,以方略为贵,托出浑将军的优秀品质和用兵的灵活。以上十句可作为第一层,诗人从“族贵兵强”、战功卓著等方面,把浑将军的形象勾勒得高大雄武。

  “传有沙场千万骑”以下为第二层,形势急转。当敌人又气势汹汹地向边境发动了侵略战争,“羽书”飞至,形势危急时,浑将军又毅然奔赴疆场,奋战不息。塞外的生活艰苦清寂,时而传来几声哀厉高亢的画角声,更增添了几分凄严肃穆的气氛。而诗人却以“宝刀”切望为国杀敌而昼夜鸣叫这一兀傲奇警的夸张想象,再一次形象揭示出浑将军忠勇义烈的英雄本色。“意气”二句,诗笔又从正面直探心曲,传达出浑将军豪迈的“意气”:只要能为国杀敌,确保边疆,就是转战“万里”,“辛勤”经年,也算不了什么。继而诗人再以“黄云”连绵、衰草遍地的广漠边塞;“旌旗”朝飞、“刁斗”夜鸣的军旅生活;春风不度,杨柳绝迹的“关西”艰苦环境,反衬出众多“侠少年”藐视一切艰难困苦、勇赴国难的牺牲精神。这众多的英雄形象,如众星捧月一般,使浑将军叱咤风云、驰骋万里的风貌更加光彩照人。

  最后四句为第三层,回应题目的“送”字,寄寓自己的殷切希望。“从军借问”二句用王粲《从军诗》之意,颂扬浑将军所从之主帅哥舒翰的“神武”。正因为如此,才不致久劳师于外,故麾下当“击剑酣歌”,以示庆幸。据《左传·文公十三年》,有晋人士会返晋,绕朝赠之以策的记载。“策”字这里语含双关,也有“策谋”之意,意思是希望浑将军不要忘记自己临行时所献的破敌之策。“仲宣诗”即王粲所作之《从军诗》,本颂扬曹操西征张鲁的胜利,此喻报捷之诗,期望浑将军早奏凯歌,建立功业。诗人连用两典,结语悠远。杜甫说高适“篇终接混茫”,这首诗就是一例。

  在这首诗中,高适以高远雄浑的起调,整散相间的句式,不停转换的韵律,多角度、多侧面塑造了浑将军这样一个忠勇爱国的名将形象,使其诗歌具有雄壮豪放的鲜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03-205

sònghúnjiāngjūnchūsài

gāoshì tángdài 

jiāngjūnguìbīngqiěqiáng hànjiāshìhúnxiéwáng 
sūnxiāngchéngzàicháo zhìjīnyānzhīxià 
kòngxiánjìnyòngyīnshānér dēngzhènchángyuān 
yínānxiùmáo měizhúpiāoyáo 
guǎng广cóngláixiānjiāngshì wèiqīngwèikěnxuésūn 
chuányǒushāchángqiānwàn zuóbiāntíngshūzhì 
chéngtóuhuàjiǎosānshēng xiábǎodāozhòumíng 
nénggānwàn xīnqínpànzuòniánxíng 
huángyúnbáicǎoqiánhòu cháojiànjīngmáodiāodǒu 
sàixiàyìngduōxiáshàonián guān西jiànchūnyángliǔ 
cóngjūnjièwènsuǒcóngshuí jiànhāndāngshí 
yuǎnbiéqīngràocháo píngróngzǎozhòngxuānshī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朱子家训》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¹念物力维艰²。宜未雨而绸缪(móu)³,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未连。《朱子家训》
译文:对于每一顿饭,我们都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多么的艰难。凡事要先做准备,下雨前就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等到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自己生活上一定要勤俭节约,宴会宾客的时候一定不要沉迷不止。
注释:¹恒:常常。²维艰:艰难。³缪:修补好屋舍窗。⁴未连:铺张浪费,接连不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