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愁鸟恨驿坡前,孑孑龙旗指望贤。
云愁鸟恨驿坡前,孑孑龙旗指望贤。
无复一生重语事,柘黄衫袖掩潸然。
无复一生重语事,柘黄衫袖掩潸然。

wéiguī--zhāng

yúnchóuniǎohèn驿qiánjiéjiélóngzhǐwàngxián

shēngzhòngshìzhèhuángshānxiùyǎnshānrán

张祜

张祜

张祜(hù)(约785年—849年?), 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 340篇诗文

猜您喜欢
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矣。
我出我车,于彼牧¹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王事多难,维其棘(jí)²矣。
译文:我乘坐高大战车准备出征,前军列队静侯在都城郊外。从周王的宫殿里传出命令,听从国家召唤我到这里来。召唤我的仆从马弁到身边,告诉他们一同上车到前线。国家多事之秋安全成大患,我们务必紧急赴难勇向前。
注释:¹牧:城郊以外的地方。²棘:急。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忧心悄悄,仆夫况瘁。
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zhào)¹矣,建²彼旄(máo)³矣。彼旟(yǔ)旐斯,胡不旆(pèi)?忧心悄悄,仆夫况瘁(cuì)
译文:我乘坐高大战车准备出征,后军列队静候在都城门边。遍布绘有龟蛇图案的旗帜,漂亮羽毛插在大旗的顶端。那些绘有龟蛇鹰隼的大旗,无不在浩浩风中猎猎招展。此去安危胜败我忧虑不安,马弁随从尽带愁容与忧颜。
注释:¹旐:画有龟蛇图案的旗。²建:竖立。³旄:旗竿上装饰牦牛尾的旗子。⁴旟:画有鹰隼图案的旗帜。⁵旆旆:旗帜飘扬的样子。⁶悄悄:心情沉重的样子。况瘁:辛苦憔悴。彭彭:形容车马众多。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qí)¹旐央央²。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hè)³南仲,玁(xiǎn)(yǔn)于襄
译文:周王给南仲大将军发号令,派他去遥远的朔方筑防城。众多战车一齐出动响嘭嘭,旗帜漫空飞舞斑斓又鲜明。周天子给我们颁下严号令,火速赶往那朔方修筑防城。威名赫赫的南仲大将军啊,率军出战把玁狁一鼓荡平。
注释:¹旂:绘交龙图案的旗帜,带铃。²央央:鲜明的样子。³赫赫:威仪显赫的样子。⁴玁狁:北方的少数民族。⁵襄:即“攘”,平息。扫除。
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昔我往矣,黍(shǔ)稷方¹(huā)²。今我来思³,雨(yù)载途。王事多难,不遑启居。岂不怀归?畏此简书
译文:想当初我离家远行的时候,正是黍麦五谷秀穗花繁盛。如今我终于踏上漫漫归途,大雪纷飞伴我一路走泥泞。国家安全危机多灾又多难,无法得到片刻休息和安宁。难道我们不苦苦思念家乡?只是我们敬畏天子的诏命。
注释:¹方:正值。²华:开花,诗中指黍稷抽穗。³思:语助词。⁴雨雪:下雪。⁵遑:空闲。⁶启居:安坐休息。⁷简书:周王传令出征的文书。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yāo)¹草虫,趯(tì)²(fù)(zhōnɡ)³。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译文:无名虫在草丛里嘶嘶鸣唱,蚱蜢轻灵地跳跃在草尖上。妻子已经好久没见我的面,一副忧心忡忡的可怜模样。可以想像得到她见我归来,那渴盼躁动的心必将安放。威名赫赫的南仲大将军啊,归国途中顺便把西戎扫荡。
注释:¹喓喓:昆虫的叫声。²趯趯:蹦蹦跳跳的样子。³阜螽:蚱蜢。⁴君子:指南仲等出征之人。⁵我:作者设想的在家之人。⁶降:安宁。⁷薄:借为“搏”,打击。⁸西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执讯获丑,薄言还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春日迟迟,卉木萋(qī)¹。仓庚喈(jiē)²,采蘩(fán)³祁祁。执讯获丑,薄言还(xuán)归。赫赫南仲,玁狁于夷
译文:春光明媚阳光是那样和煦,花草树木生机盎然多繁茂。黄鹂鸟儿尽情地卖弄歌喉,俊俏村姑悠闲地采撷香蒿。抓捕审讯割掉左耳的俘虏,收拾停当就急急忙往家跑。威名赫赫的南仲大将军啊,把不可一世的玁狁来清剿。
注释:¹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²喈喈:鸟叫声。³蘩:白蒿。⁴祁祁:众多的样子。⁵执讯:捉住审讯。⁶获丑:俘虏。⁷薄:急。⁸还:通“旋”,凯旋。⁹夷:扫平。

  《小雅·出车》这首诗,在材料的选择上和正面描写战争的诗篇有所不同,诗人紧紧抓住了战前准备和凯旋这两个关键性的典型场景,高度概括地把一场历时较长、空间地点的转换较为频繁的战争浓缩在一首短短的诗里。

  诗人把精拣出的点兵建旗、伐玁狁、征西戎、凯旋归来献俘虏等主要情节巧妙组合,一统纷杂头绪,构筑成篇,并选取不同角度叙述,以主带次。既有条不紊地展现事件发展全过程,又避免了罗列事件之弊。这种结构使诗章布局严整,凸显主题的同时使诗歌曲折动人。

  诗的前三章描写战前准备的情况,在细部刻画上均采用了画面的描绘与心理暗示相叠加的技法。第一章说“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以“出车”“到牧”“传令”“集合”四个在时空上逼近,时间上极具连贯性的动作,烘托出一个战前紧急动员的氛围。末二句又以“多难”和“棘”二词暗示出主帅和士卒们心理上的凝重和压抑。第二章则以苍穹下林立的“旐”“旄”“旂”“旟”之“旆旆”,写军行至“郊”的凛然气势。末了又以“悄悄”“况瘁”写在开赴前线的急行军中士兵们焦急紧张的心理。第三章以“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再叙军容之盛。在正确地部署了战斗的同时,用“赫赫”及“襄”暗示出作者对赢得这场战争的自信。

  这里所采用的描写技法,使前三章既有恢宏廓大的郊牧誓师、野外行军之壮观,又有细致入微的人物心理活动,做到了整体与细节、客观与主观的巧妙组合。

  诗的后三章跨越了诗歌在叙事空间上的先天不足,略过战争的具体过程,直接描写凯旋归来的情景。在这一部分里诗人避实就虚,颇具戏剧性地运用了类似现代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把读者的注意出人意料地从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中拉向“黍稷方华”的初出征时,进而通过今昔对比(“昔我往矣”“今我来思”)所产生的时空错位,和从“雨雪载涂”走到“春日迟迟”的漫长归途,引导着读者用想像去填补对战事的漫长与艰苦之认识。家中之人从“未见君子”之“忧心忡忡”到“既见”之喜悦安心的转变,更是施展想像,从另一侧面写出了人们对战事的关注与饱受其苦的心态。最后,很自然地引出对凯旋的由衷高兴和对主帅的赞美。从表面看,这种避实就虚的写法似乎是舍本逐末,但由于其中渗透了参战者从忧到喜的深刻而细微的心理变化,而使得这些看似“闲笔”的场景描写成为诗中人物心灵和情感的背景或外化,比正面的描写更感人、更细腻。

  诗歌的空间构成颇有妙处。全诗共描绘了受命点兵、建旗树帜、出征北伐、转战西戎、途中怀乡、得胜而归六个不同时空的画面,诗人将这些并无紧密联系的场景、情节借助情感的抒发糅合、贯通,展开一幅真实、广阔的古时征战图。

  此外,诗人吸收了民歌成句入诗,语言上有质朴自然之气,意境中具情景交融之美。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347-351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35-338

chū

míng xiānqín 

chū  tiānsuǒ wèilái zhào wèizhīzài wángshìduōnàn wéi 
chū jiāo shèzhào jiànmáo zhào pèipèi yōuxīnqiǎoqiǎo kuàngcuì 
wángmìngnánzhòng wǎngchéngfāng chūbāngbāng zhàoyāngyāng tiānmìng chéngshuòfāng nánzhòng xiǎnyǔnxiāng 
wǎng shǔfānghuā jīnlái xuězài wángshìduōnàn huáng huái怀guī wèijiǎnshū 
yāoyāocǎochóng zhōng wèijiànjūn yōuxīnchōngchōng jiànjūn xīnhōng nánzhòng 西róng 
chūnchíchí huì cānggēngjiējiē cǎifán zhíxùnhuòchǒu yánxuánguī nánzhòng xiǎnyǔn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枝 一作:支)
碧桃¹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²。乱山深处水萦(yíng)³,可惜一数如画为谁开?(数 一作:支)
译文:天上碧桃露滋养,不同俗卉与凡花。乱山之中,萦水之畔,可惜一支如画为谁开?
注释:¹碧桃:一种观赏桃花。此指仙桃,借以赞颂主人的宠姬碧桃。²数:辈。³萦回:盘转回旋。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¹春难管。为君²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译文:清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为君酣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分人断肠。
注释:¹不道:不奈,不堪。这里“春”为双关语,既指喻作者对碧桃的赏爱,也寓有碧桃春心萌动,又难以表述之意。²君:指花,也指双方。

  这首词有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本事:“秦少游寓京师,有贵官延饮,出宠妓碧桃侑觞,劝酒惓惓。少游领其意,复举觞劝碧桃。贵官云:‘碧桃素不善饮。’意不欲少游强之。碧桃曰:‘今日为学士拼了一醉!”引巨觞长饮。少游即席赠《虞美人》词曰(略)。合座悉恨。贵官云:‘今后永不令此姬出来!’满座大笑。”(《绿窗新话》卷上)

  是否真有此“本事”,不得而知。但它对理解此词的蕴意、寄托却颇有启发。生于非地的一支碧桃,在乱山深处孤独自开,不被人赏,那正是美人命运的象征。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首句化用唐诗人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语。先声夺人,高雅富丽。那是只有天宫才可能有的一株碧桃啊!又况和露而种,更呈其鲜艳欲滴之娇情妍态。如此光艳照人,自然不是凡花俗卉之胚数。词人从正、反两面对其褒扬至极。“不是”二字颇耐人玩味。诗歌理论家们常常强调中国诗词在不用系词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成就,并认为这种成就正是得益于系词的缺失。其实,这并不完全正确。系词的出现,从语法角度看,它表示的只是两个词之间的等同,但当其运用于中国古典诗词之中时,它却传达出某些与这种等同相抵触的言外之意,换言之,“是”暗含了“不是”或“也许不是”,“不是”又暗含着“已经是”或“然而却是”,以其内在的歧义达到一种反讽的陈述。“不是凡花数”越是说得斩钉截铁,越是让人感到隐含有不愿接受的现实在。事实正是如此:“乱山深处水萦回。”一“乱”一“深”,见其托身非所、处地之荒僻。尽管依然在萦回盘旋的溪水边开得盈盈如画,“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没人欣赏没人问,美又何然?也许可以保持那份高洁与矜持,然而总是遗恨!从而表现出碧桃不得意的遭遇和寂寞难耐的凄苦心境。杜甫有:“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陆游有“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意蕴与此略似,而此篇吟咏之深沉过之。杜诗、陆词皆正面点出花之“无主”,而秦词只以“为谁开”的探询语气,将“无主”之慨妥婉出之,音情更显得低徊摇荡。

  上片以花象征美人,然着笔在花。高贵不凡之身无奈托于荒山野岭,盈盈如画只是孤独自开,洁爱自好也难禁凄凄含愁,款款妙笔传其形神兼备。

  下片始转写美人。前二句见其惜春之心。微微春寒,细雨霏霏,这如画一枝桃花更显出脉脉含情。然而也许女主人公的忧虑太深重了,春天宜人的风物也很快从她忧伤的目光底下滑过去,终于发出了“不道春难管”的一声伤叹。是啊,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把留。它已经是“寂寞开无主”了,有何人来怜爱它呢?到了明年此时,它是否还是“依旧笑春风”呢?叹之、怜之、伤之。伤春也是自伤。即如此般芳洁光艳,终是青春难驻,年华易往!尾末两句写惜别。“为君沉醉又何妨。”难得知音怜爱,却又要匆匆行别,为报所欢,拼却一醉,应是理所为然,何况更是欲借以排遣愁绪。醉意恍惚中也许能减却几分离索的凄凉吧!可是转念一想:“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如今一醉颜红,自然是容易的,然而,酒醒之后呢?心爱的人儿不见了,不是更令人肠断?不,不能沉醉,哪怕只是一起度过这短暂的离别时分也是好的啊!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只怕”二字委婉出之。“何妨”是为了他,“只怕”也是因为他,惜别之情深自见。

  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词情亦进亦退,亦退亦进地委婉曲折地前进,每一份情感,都紧紧地跟随着它的否定:“不是凡花数”却是凡花命;乱山深处“一枝如画”,依然无人赏识;“轻寒细雨”,风物宜人,又恨留春不住;为君不惜一醉颜红,又怕酒醒时候更添愁,只好任凭愁来折磨她了。最后,在“断人肠”的怨叹声中词情戛然而止,收到了凄咽恻断的艺术效果。

  词作在艺术表现上运用的是传统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花,为美人之象征,在美人身上,我们又不难看出词人自身的影子,亦花亦美人亦词人。词人本是一位“少豪俊,慷慨溢于言辞”(《宋史·秦观传》)的才俊之士,却不为世用,仕途抑塞,历尽坎坷,自然是满腹怀才不遇的不平。然而在那埋没人才的社会里,这不平,向谁去诉说?诉说又有何用?只好“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于是当词人为美人的命运深情叹咏的时候,他其实正是在寄寓身世,抒自身怀抱。也正是词人身世之感的打入,使得此词的意义大大超越于这则“本事”。词心所系,寄托遥深,乃是香草美人手法极其成功的运用。全词处处紧扣,而又不着痕迹,极尽含蓄委婉之致,表现了精湛的艺术技巧。读者可知,骚赋之法,“衣被辞人,非一代也”。

měirén ·táotiānshàngzāi

qínguān sòngdài 

táotiānshàngzāi shìfánhuāshù luànshānshēnchùshuǐyínghuí zhīhuàwèishuíkāi  (zhīzuò zhī )
qīnghánqíngxiàn dàochūnnánguǎn wèijūnchénzuìyòufáng zhǐjiǔxǐngshíhòuduànréncháng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初月如弓未上弦¹,分明挂在碧霄(xiāo)²边。
译文:新月如弯弓还没有到半个圆,却分明在天边斜挂着。
注释:¹未上弦:阴历每月初八左右,月亮西半明,东半暗,恰似半圆的弓弦。称上弦,上弦,是说新月还没有还没有到半圆。²碧霄:蓝天。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时人莫道蛾(é)¹小,三五团圆²照满天。
译文:人们不要小看它只像弯弯的眉毛,等到十五夜,它会团圆完满,光照天下。
注释:¹蛾眉:原形容美人的眉毛,细长而弯曲,这里指新月,月亮弯如蛾眉。²三五团圆:指阴历十五晚上最圆的月亮。

  这首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人小志大,准备成就一番经世济民大事业的豪迈气概。 这首诗的小作者借咏新月来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

  诗的另外一种意思是说,别看我这个时候年纪小,长大了可要做光照天下的大事业。

xīnyuè

miàoshì tángdài 

chūyuègōngwèishàngxián fēnmíngguàzàixiāobiān 
shíréndàoéméixiāo sāntuányuánzhàomǎntiān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语女曰:“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而宿于朝房,旬乃还第。婿竟不调。
公一女¹,嫁为畿(jī)²某官某妻³。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qiǎn),恚(huì)而人女曰:“而¹⁰(quán)¹¹,迁我京职¹²,则¹³¹⁴朝夕¹⁵侍母;且¹⁶迁我如振落叶¹⁷¹⁸,而¹⁹固吝(lìn)者何²⁰?”女寄言²¹于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²²公。公大怒,取案²³上器击伤夫人,出,驾²⁴而宿于朝房²⁵,旬²⁶²⁷还第²⁸。婿竟²⁹不调³⁰
译文:王翱的一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的一个官员为妻。王翱的夫人非常疼爱女儿,每次要女儿回家,女婿坚持不放走。他愤怒地对妻子说:“你的父亲是选拔官吏的长官,把我调到京城做官,那么你可以整天陪侍你的母亲。况且调动我轻易得就像振落树叶,有什么可吝啬的呢?”于是女儿将想法告诉了母亲,夫人在当天准备了酒菜,跪着禀告王翱,王翱非常生气,拿起几案上的器具打伤了夫人,出门去,坐马车住到朝房里,十天后才回家,女婿最终没有被调职。
注释:¹公:指王翱。²畿辅: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畿,古代王都所在处的千里地面,后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辅,亦指京城附近的地方,如汉代京城之外有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政区,称三辅。³某官某:作什么官的某人。某,前一个代官职,后一个代其人姓名。⁴固:副词,坚决,坚持。⁵不遣:不让回娘家。遣,打发走。⁶恚:怨怒。⁷人:告诉。这一句意谓你父亲为吏部长官。⁸而:你,代词。⁹翁:父。¹⁰长:长官。这里用为动词,做……长官。¹¹铨:铨选,唐宋至清选用官吏的制度,由吏部按照规定任免、考核、选拔官吏。故吏部亦称“铨部”,其长官称尚书。¹²迁我京职:把我调任京城的官职。迁:古代调动官职叫“迁”,一般指升职。¹³则:连词,那么。¹⁴汝:你。¹⁵朝夕:天天,时时。¹⁶且:连词,况且。表示意思上的更进一层。¹⁷振落叶:摇下正在凋落的树叶。振,摇动。¹⁸耳:而已,罢了。¹⁹而:可是。²⁰固吝者何:为什么硬要这么吝惜力气呢。固,坚持。²¹寄言:寄人,托人带话。²²白:告诉。²³案:几桌,此指餐桌。一说,古时进食用的短足木盘。²⁴驾:坐车。²⁵朝房:官吏上朝前停留休息的房舍。²⁶旬:十天。²⁷乃:才。²⁸第:府第,王公大臣的住宅。²⁹竟:终于。³⁰不调:没有调职。
公为都御史,与太监某守辽东。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得之。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别公,公固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纫之。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公劳之曰:“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公曰:“如有营,予佐尔贾。”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意耳。皆阳应曰:“诺。”公屡促之,必如约。乃伪为屋券,列贾五百金,告公。公拆袄,出珠授之,封识宛然。
公为都御史¹,与太监²某守辽东³。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也。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公固辞。太监泣曰:“是非贿(huì)¹⁰之。昔先皇¹¹(bān)¹²僧保¹³所货¹⁴西洋¹⁵珠于¹⁶侍臣¹⁷,某¹⁸得八焉¹⁹,今以半别²⁰公,公固²¹知某不贪也。”公受珠,内²²所著²³披袄²⁴中,纫之²⁵。后²⁶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²⁷。公劳²⁸之曰:“若²⁹翁廉(lián),若辈得无³⁰苦贫³¹乎?”皆曰:“然³²。”公曰:“如有营³³,予³⁴³⁵尔贾(gǔ)³⁶。”二子心计³⁷,公无从办³⁸,特³⁹示故人⁴⁰意耳。皆阳⁴¹应曰:“诺⁴²。”公屡促之,必如约⁴³。乃⁴⁴伪为屋券⁴⁵,列贾⁴⁶五百金⁴⁷,告公。公拆袄,出珠授⁴⁸之,封识宛然⁴⁹
译文:王公做都御史时,同太监某人镇守辽东。这个太监也奉公守法,同王公相处得很好。后来王公改调两广任职,太监哭着送别,赠给大宝珠四枚。王公坚决辞谢不受。太监哭着说:“这大宝珠不是受贿得到的东西。以前先皇把僧保所买来的西洋珠赏赐给左右近臣,我得到八枚,今天拿一半给您赠别,您本来就知道我并不是贪财的人啊。”王公接了宝珠,放进自己所穿的披袄,把它缝在里面。后来回到朝廷,寻找太监的后代,找到了他的两个侄子。王公安慰他们说:“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为贫穷所困吧?”二人都说:“是的。”王公说:“如果你们要有所经营,我帮你们出钱。”太监的两个侄子心里盘算,王公无法办到,只不过是表表老朋友的心意罢了。都假装答应说:“是”。王公几次催促他们,一定要按照说定的办。于是他们就假造了一张买房子的契约,开列的价钱是五百两银子,告诉王公。王公拆开披袄,取出宝珠交给他们,那包裹的记号,仍然是原来的样子。
注释:¹都御史:都察院的长官。都,总。御史,明清是监察官吏的官,属都察院。²太监:清朝宦官统称。明朝时宦官首领称太监。³辽东:明朝在今辽宁省内设辽东都指挥司,防守边境。⁴甚相得:相处得很好。相得,互相投合。⁵改:改任,改换官职或另任某官。⁶两广:广东和广西两省。王翱调任总督两广军务时在年(代宗景泰三年),时年六十九岁。⁷泣:小声地哭。⁸枚:本义为树干,引申为计量单位,犹“个”、“颗”等。⁹是:指示代词,这,指大珠。¹⁰贿得:通过受贿得到。贿,贿赂,这里指接受贿赂,用作“得”的状人。¹¹先皇:先朝皇帝。先,对已去世者的尊称。此处指明成祖或明宣宗。¹²颁:赏赐。¹³僧保:人名,不详。¹⁴货:买。¹⁵西洋:泛指南洋群岛、印度、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东非等地。明成祖时,曾命郑和等七次下西洋。¹⁶于:给。¹⁷侍臣:皇帝左右的近臣,包括太监。¹⁸某:自称之词,指代“我”。¹⁹焉:人气助词。²⁰别:赠别。²¹固:副词,本来。²²内:同“纳”,放入。²³著:“着”的本字,穿。²⁴披袄:穿在外面的上衣,大多是夹的或棉的。²⁵纫之:意谓把珠缝在披袄中。纫:缝。²⁶后:后代,此处指太监的继承人,过继之子或养子。²⁷从子:兄或弟的儿子、侄子。²⁸劳:慰问他们。²⁹若:你们,代词。³⁰得无:犹言“莫非”、“恐怕”,表示对事实的测度。³¹苦贫:苦于贫穷,为贫穷所困。³²然:表应对的副词,常单独成句,可译作“是的”,“对”。³³营:经营,置办,指做生意或买房产等。³⁴予:我,代词。³⁵佐:辅助,帮助。³⁶贾:同“价”,钱。³⁷心计:心里盘算。³⁸无从办:无法办到。³⁹特:副词,只,不过。⁴⁰故人:旧友,老朋友。⁴¹阳:同“佯”假装,伪装。⁴²诺: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顺从。犹“是”,“好吧”。⁴³如约:按照约定的办。如,依照。⁴⁴乃:于是,就。副词。⁴⁵伪为屋券:假造一张买房子的契约。为,动词。券,契据。古代的券常分为两半,各执其一作为凭证,如今之合同。⁴⁶列贾:开列的价格。⁴⁷五百金:五百两银子。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先秦以黄金二十两为一镒(yì),一镒称一金;汉代以黄金一斤为一金;后来以银子为货币,银一两称一金。告公。⁴⁸授:给予,交给。⁴⁹封识宛然:意谓原来封好的记号仍然是那样,即仍是原来包裹的样子。识,同“志”,标记,记号。宛然,依然。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晓妆初过¹,沉檀(tán)²轻注³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译文:晓妆只粗粗理过,唇边可还得点一抹沉檀色的红膏。含笑未唱,先露一尖花蕾般的舌尖,于是樱桃小口微张,流出了婉转如莺的清歌。
注释:¹晓妆初过:指早晨起床刚刚梳洗打扮完毕。晓:晓,早晨。²沈檀:即“沉檀”。沈,《醉翁琴趣》外篇作“浓”。沉,带有润泽的深绛色。檀:浅绛色。沉檀:一种妇女妆饰用的颜料,唐、宋时妇女闺妆多用它,或用于眉端之间,或用于口唇之上。³轻注:轻轻点画。注:这里是点的意思。⁴些儿个:当时方言,意谓少许,一点点。⁵丁香颗:这里指女人口内之牙。丁香:常绿乔木,又名“鸡舌香”,古时用以代指女人的舌头。颗:指牙。⁶清歌:清脆响亮的歌声。也指不用乐器伴奏的独唱。⁷引:使得。⁸樱桃破:指女人张开娇小红润的口。古人常用樱桃比喻女子口唇。破,张开。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罗袖裛(yì)残殷(yān)色可¹,杯深旋(xuán)被香醪(láo)(wò)²。绣床³斜凭娇无那,烂嚼(jiáo)红茸(róng),笑向檀郎⁷唾(tuò)
译文:到了场下的酒会,就又娇爽多了。小盅微啜似乎还不够过瘾,换过深口大杯拼醉,哪在意污湿罗衣?最传神的是,笑嚼着红嫩的草花,向心上人唾个不停。
注释:¹罗袖裛残殷色可:罗袖,质地较薄的丝衣的袖。裛:熏蒸,这里指香气。残:指香气消失殆尽。殷:深红色。可:意近“可可”,这里是模模糊糊、隐隐约约的意思。²杯深旋被香醪涴:杯深,指酒杯斟酒斟得很满,引申意谓酒喝得过量。旋,随即,很快地。香醪,美酒,醇酒。本是一种汁滓混合的醇酒,味甜。涴:沾污,污染。³绣床:铺着织绣的床,这里指歌女的床。⁴凭:倚靠,靠着。⁵娇无那:这里是形容娇娜无比,不能自主的样子。无那,犹言无限,非常之意。⁶烂嚼红茸:烂嚼,细嚼。嚼,用牙齿磨碎食物。红茸,即红绒,刺绣用的红色丝线。⁷檀郎:西晋文学人潘岳是个出名的美男子,小名檀奴,后世文人因以“檀郎”为妇女对夫婿或所爱的男子的美称。⁸唾:将口中含物吐出来。

  这首词在《词的》《古今诗余醉》《古今词统》中调下有题作“咏佳人口”;《历代诗余》中调下有题作“咏美人口”;《清绮轩词选》中调下有题作“美人口”。

  此词描写歌女的日常生活,曾是花间词人肆笔的主题。所谓“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拍按香檀。不无清绝之辞,用助娇娆之态”(欧阳炯《花间集序》),正是指的这种歌宴的生活情形。但西蜀词人对此泛泛描写的居多,极少关注人物的个性和心理活动,因而缺少生机和活力。李煜的《一斛珠》在题材上与西蜀词人的描写似曾相识,但已有一些新变,注意表现歌女的动作特点和心理状态。

  词的上片,描写歌女为情人歌唱的情景。词人在描写中注意到了各个生活的细节,因此,歌女的演唱描写首先是从她的梳妆打扮开始的。“晓妆初过”,点明时间,其实也照应到了下片的“殷色可”,或者说预示着与情郎相会的时间不会短,不然也不会清晨化妆准备。“沈檀”一句,细致描绘出了歌女“点唇”的动作和情态,这个细节的抓取,不但能起到以点带面的描写效果,而且也开始了紧紧以“唇(口)”为中心的人物和情景刻画。“向人”一句少女情态妩媚动人,“一曲”句取白居易“樱桃樊素口”之喻,不但不见其俗,而愈发见其清新,同“丁香颗”相对,更见别致。整个描写,明喻、暗喻相搭配,动、静结合,又突出展示了歌女神态情貌的欢愉艳美,也从侧面衬喻出歌女的歌声是多么的迷人动听。

  词的下片描写歌女与情郎在一起欢会调笑的情态。刚才罗袖上的酒痕只是隐约订见,及至深杯大口时便旋即被弄脏了,“旋”字如画。此二句写尽宴会时的热闹兴奋和歌女酒醉时的骀荡恣意。“罗袖”一句先应上片、喻示了时间已经很久,而歌女因为内心的欢愉表现在容色上更加娇媚动人。在行动上,“杯深”一句恰到好处地把歌女因与情郎欢会而贪杯忘情的天真欢愉之情表现出来,为后面结尾三句做好了全部的铺垫。结尾三句表现歌女醉后的情态。地斜倚着华美的绣床,娇憨无比。把烂嚼的红茸,笑着吐向词人的心上人。其情态非常大胆放纵,也极其可爱娇艳。可见歌女恃宠撒娇的心中的得意。由于词人对这—情节的精细刻画,这样富有戏剧情翅的画面极其生动,美人声情笑貌之娇憨妖冶如在眼前。词人的语言仿佛给读者画出了一幅情人之间天真烂漫的欢笑调弄之景,人可见,动作可见,连神情娇态亦可见,实在传神之至。

  词人把歌女的音容笑貌,神情媚姿全都与“口”相联,对“口”的描写,笔笔都能点睛传神,不但十分细致、生动、准确地描绘出了一个美丽可爱的歌女的形象,而且使全片词结构整一,情趣盎然。

  总体来看,全词描绘歌女的艳情冶态,格调不是很高,但不能就此否定其在艺术上、技巧上的成功。而且,如果不是把这首词放在李煜的宫廷生活中去简单理解,应该说这是一首描写男欢女爱的十分成功的作品。

  此词反映了词人寄情声乐,荡侈不羁的早期生活。据《诗话类编》云:“后主尝微行倡家,乘醉大书古壁:‘浅斟低啪,偎红倚翠大师.鸳鸯寺主,传持风流教法。’”此风流倜傥的富贵闲人当时是不识得世间苦恼。故其前期作品,往往风流蕴藉,堂皇富艳。虽然多作绮靡之音有失人君之度。但是其艺术才能之高也是为世人所叹服的。李煜虽有愧于国,是历史上的亡国之君;但不傀于才,是文学艺术史上一位出色的词人。

参考资料:
1、 羊春秋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28-130 .
2、 周仕慧 .李煜词赏读 .北京 :线装书局 ,2007 :3-6 .
3、 彭玉平 .唐宋名家词导读新编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6 :97-98 .

zhū ·xiǎozhuāngchūguò

 dài 

xiǎozhuāngchūguò chéntánqīngzhùxiēér xiàngrénwēidīngxiāng qīng zànyǐnyīngtáo 
luóxiùcányīn bēishēnxuánbèixiāngláo xiùchuángxiépíngjiāonuó lànjiáohóngróng xiàoxiàngtánlángtuò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