唼藻沧江远,衔芦紫塞长。雾深迷晓景,风急断秋行。
唼藻沧江远,衔芦紫塞长。雾深迷晓景,风急断秋行。
阵照通宵月,书封几夜霜。无复能鸣分,空知愧稻粱。
阵照通宵月,书封几夜霜。无复能鸣分,空知愧稻粱。

tóngzhāngèryǒngyàn--luòbīnwáng

shàzǎocāngjiāngyuǎnxiánsāizhǎngshēnxiǎojǐngfēngduànqiūxíng

zhènzhàotōngxiāoyuèshūfēngshuāngnéngmíngfēnkōngzhīkuìdàoliáng

骆宾王

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 1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竹生荒野外,梢(shāo)¹(sǒng)²百寻³
译文:青翠的竹生长在荒野外,长长的竹梢高耸入云。
注释:¹梢云:指竹梢如云连成一片。²耸:高起,矗立。³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无人赏高节,徒¹自抱贞心²
译文:无人能欣赏它那高洁的节操,只自己抱有坚贞不变之心。
注释:¹徒:徒然。²抱贞心:怀抱坚贞的操守。
耻染湘妃泪,羞入上宫琴。
(chǐ)染湘妃¹泪,羞入上宫琴²
译文:耻于做那染上湘妃泪的湘妃竹,也羞于做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
注释:¹湘妃:传说中舜帝的妃子,舜亡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²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译文:谁把竹子制成长长的竹笛,一经吹奏,便会发出龙鸣般的声音。

yǒngzhú

liúxiàoxiān nánběicháo 

zhúshēnghuāngwài shāoyúnsǒngbǎixún 
rénshǎnggāojié bàozhēnxīn 
chǐrǎnxiāngfēilèi xiūshànggōngqín 
shuínéngzhìcháng dāngwèilóngyín 
远岸无行树,经霜有伴红。
远岸无行(háng)¹树,经霜²有伴红。
译文:向远岸望去,河岸的树木错落不成行。经过了秋霜的历练,已染上片片红色。
注释:¹无行:没有一定的行列,东一棵,西一棵,不成行。²经霜:经过秋霜。
停船搜好句,题叶赠江枫。
停船搜好句,题叶¹²江枫。
译文:停下舟子,脑中搜罗着赞美红叶的好句,题在树叶上,赠与这岸边的枫树。
注释:¹题叶:在红叶上题诗是唐代待人常有的所谓韵事。²“赠”“好句” 给“江枫”,是把江枫拟人化了。

jiāngxíngbǎishǒu··shíèr--qián

yuǎnànxíngshùjīngshuāngyǒubànhóng

tíngchuánsōuhǎozèngjiāngfēng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山海经》
炎帝¹之妻,赤水之子听訞(yāo)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山海经》
译文:炎帝的妻子,是赤水的孩子,名叫听訞,她生下了炎居,炎居生了节并,节并生了戏器,戏器生了祝融。
注释:¹炎帝: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
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史记》
重黎¹为帝喾(kù)高辛居火正,甚²有功,能光融³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史记》
译文:重黎就是帝喾高辛氏火正,有功劳,能光照天下,帝喾命名叫祝融。
注释:¹重黎:风姓,为羲、和二氏之祖先。²甚:很,非常。³光融:光大、昭明。
祝诵氏,一曰祝和,是为祝融。……以火施化,号赤帝。故后世火官因以为谓。都于会,故郑为祝融之墟。其治百年,葬衡山之阳,是以谓祝融峰也。《路史》
祝诵氏,一曰祝和,是为祝融。……以火施化¹,号赤帝。故后世火官因以为谓。都于会,故郑为祝融之墟。其治百年,葬衡山之阳,是以谓祝融峰也。《路史》
译文:祝诵氏,也叫祝和,就是祝融。……祝融用火照耀大地,被称为炎帝。后世的火官都被这样称呼。祝融建都在会,所以郑是祝融的领地。他治理一百年,死后被葬在衡山之南,这座山峰也因此被称为祝融峰。
注释:¹施化:实施教化。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小桃灼(zhuó)¹柳鬖(sān)²,春色满江南。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xūn)(hān)³
译文:桃花盛开,垂柳依依,江南的春色很美。雨过天晴,春风温暖烟霭淡淡,让人陶醉。
注释:¹灼灼:形容花朵颜色鲜明亮丽。²鬖鬖:植物枝叶下垂貌。³醺酣:形容天气温暖困人。
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歌楼酒旆,故故招人,权典青衫。
山泼黛(dài)¹,水挼(ruó)²,翠相搀(chān)。歌楼酒旆(pèi)³,故故招人,权典青衫。
译文:山峦黛绿,水波湛蓝,绿水与青山相互映衬着。歌楼酒旗飘动,招人前去。姑且把青衫典当了换酒吧。
注释:¹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²挼蓝:浸揉蓝草作染料,诗词中用以借指湛蓝色。³酒旆:酒旆即是酒旗。⁴故故:常常;屡屡。

  词的开头一句就把最足以作为春天表征的桃花盛开,柳条垂拂这两种典型景物描写出来。第二句“春色满江南”,用个“满”字似乎表明不必再写其他景物了,其实这是承上启下,着意于过渡。一切景物都是相互关联着的,美景还要有良辰衬托。如果碰到风雨如晦的天气,即使是盛开的桃花,扶疏的柳条,看起来也会令人黯然魂销。所以接下去转向对天气的描写:“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这里边包括四种意思:宿雨初晴,惠风和畅,烟霭澹淡,着人如酒的天气。这样的天气,使人心旷神怡,正可以游目骋怀,饱览自然风光。

  下片前三句“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连贯而下,以浓重的色彩,绘出了江南山水的春容。“泼”字,“挼”字用得很有魄力,非崇尚纤巧者所能办。

  色彩浓丽的山和水,正承上阕“雨晴风暖烟淡”句而来,只有新雨之后,和风之中,天宇澄澈,万木争荣,才能为山水增辉。“泼黛”、“挼蓝”二句不仅画出了山色、水色,也反映了万物春天里的勃勃生机。写到这里为止,已经构成了一幅完整的色彩明丽的江南春景画面。“良辰美景”都有了,但似乎还缺少点什么,抬头望处,看到了“歌楼酒旆”。楼外的酒旗迎风飘动,足以惹人神飞。“故故招人”,生动地写出了词人的心理状态。“故故”这里是故意、特意之义,酒旗当然谈不上故意招人,只是因为词人想喝酒,才产生这种感觉。这一句是移情手法的巧妙运用。酒兴发作了,而阮囊已空,回去吧,却又败兴,所以只好“权典青衫”。这一句是化用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曲江》二首之二)诗意,集中体现了词人的性格、情趣。

  黄庭坚这首小令,短短的四十四个字,江南春景层层叙写,逐步展现。桃柳、天气、山水、“歌楼酒旆”到结语,层层勾勒,上下呼应,脉理分明,语言沉着有力,意境风神曳,情景兼备,堪称佳作。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 上 》 :2013,上海辞书出版社:548页

zhōngqíng··xiǎotáozhuózhuóliǔsānsān--huángtíngjiān

xiǎotáozhuózhuóliǔsānsānchūnmǎnjiāngnánqíngfēngnuǎnyāndàntiānzhèngxūnhān

shāndàishuǐruáláncuìxiāngchānlóujiǔpèizhāorénquándiǎnqīngshān

余至湖上,寓辋川四可楼已半月。辋川者,家学士兄戒庵别业也。楼面孤山,暑甚,未能往。七夕后五日,雨过微凉,环湖峰峦,皆空翠如新沐。望明月上东南最高峰,与波溶漾,湖碧天青,万象澄澈。余游兴跃然,偕学士,呼小艇,渡孤山麓。从一奚童,登放鹤亭,徘徊林处士墓下。已舍艇,取径沮洳间,至望湖亭。凭槛四眺,则湖圆如镜,两高、南屏诸峰,回合如大环。盖亭适踞湖山之中,于月夜尤胜。亭废,今为龙王祠。西行过陆宣公祠,左右有居人数十家,灯火隐见林薄。
余至湖上,寓辋(wǎng)¹四可楼²已半月。辋川者,家学士兄戒庵³别业也。楼面孤山,暑甚,未能往。七夕后五日,雨过微凉,环湖峰峦,皆空翠如新沐。望明月上东南最高峰,与波溶漾,湖碧天青,万象澄澈。余游兴跃然,偕学士,呼小艇,渡孤山麓(lù)。从一奚童,登放鹤亭,徘徊林处士墓下。已舍艇,取径沮(jù)(rù)间,至望湖亭。凭槛四眺(tiào),则湖圆如镜,两高¹⁰、南屏¹¹诸峰,回合如大环。盖亭适踞(jù)湖山之中,于月夜尤胜。亭废,今为龙王祠。西行过陆宣公祠¹²,左右有居人数十家,灯火隐见林薄¹³
译文:我到西湖上,寄居在辋川四可楼已经半个月了。辋川,是我族兄戒庵的别墅。别墅四可楼正对着孤山,夏天很热,我们没能够前去游览。农历七月十二日,刚下过雨,感到轻微的清凉,环绕着西湖的山峦,都显得空寂青翠,像刚洗过一样。夜里,看见明亮的月渐渐升到东南的最高峰,月光与水交融,轻波荡漾,湖水碧绿天空青蓝,各种景象都显得澄 净明澈。我游览孤山的兴致正高,与学士一道,叫来一条小船,乘船来到孤山脚下。让一个童仆跟着,登上放鹤亭,在林逋坟墓的下面徘徊。不久,我们丢下小船,取低湿地带的小路,到达望湖亭。倚靠亭楼栏杆四处眺望,就看见西湖圆得像铜镜,武林山上的南高峰、北高峰和西湖南边的南屏山,四面合拢得像个大环。这大概是因为望湖亭正好处在西湖和山的中间,在有月亮的夜晚特别好看。往西走经过陆宣公祠,祠的左右住有几十户人家,灯火在丛生的草木间忽隐忽现。
注释:¹辋川:作者族兄邵远平的别墅名。取意于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²四可楼:辋川别墅中的楼名。³戒庵:名邵远平,字吕璜,号戒庵,又号戒三。清康熙进士。官光禄少卿,试鸿博,授侍读,至少詹事致仕,因其曾官侍读学士。故称其为“学士”。⁴溶漾:波光浮动的样子。⁵奚童:童仆。⁶放鹤亭:在孤山北,为宋代隐士林逋放鹤处。元朝至元间,余谦修葺林逋墓,于山下建梅亭,郡人陈子安于其旁筑放鹤亭。⁷林处士:指林逋,安君复,杭州钱塘人,初游江淮间,后归隐杭州西湖之孤山,二十年不入城市。不娶,种梅养鹤以自娱,因有“梅妻鹤子”之称。工书画,善诗。著有《林和靖诗》。⁸沮洳:低湿的地方。⁹望湖亭:在孤山。¹⁰两高:指武林山上的南高峰和北高峰。¹¹南屏:西湖南边的南屏山。¹²陆宣公祠:在孤山南,祀唐代陆贽。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大历进士,德宗时官至中书侍郎、门下同平章事。谥宣,故称宣公。¹³林薄:草木丛杂的地方。
并湖行二里许,足小疲,坐泠桥石阑。学士指点语余曰:“宋贾似道后乐园废址,在今葛岭;又记称水竹院在西泠桥南,左挟孤山,右带苏堤,当即此地。”嗟乎!岚影湖光,今不异昔,而当时势焰之赫奕,妖冶歌舞亭榭之侈丽,今皆亡有,既已荡为寒烟矣!而举其姓名,三尺童子犹欲唾之。而林逋一布衣,垂六百余年,遗迹顾今尚存,何耶?相与慨叹久之。孤山来,经僧舍六七,梵呗寂然,惟凤林寺闻钟声寥寥也。作记以游之明日。
¹湖行二里许,足小疲,坐泠桥²石阑。学士指点语余曰:“宋贾似道³后乐园废址,在今葛岭;又记称水竹院在西泠桥南,左挟孤山,右带苏堤,当即此地。”嗟乎!岚影湖光,今不异昔,而当时势焰之赫奕(yì),妖冶(yě)歌舞亭榭(xiè)之侈丽,今皆亡有,既已荡为寒烟矣!而举其姓名,三尺童子犹欲唾之。而林逋一布衣,垂六百余年,遗迹顾今尚存,何耶?相与慨叹久之。孤山来,经僧舍六七,梵呗¹⁰寂然,惟凤林寺闻钟声寥寥也。作记以游之明日。
译文:沿着西湖走二里左右,双脚有点疲劳,坐在西泠桥石头栏杆上休息。族兄戒庵指点着告诉我说:“宋朝贾似道后乐园废址,在现在的葛岭(西湖北边):又听人们说起被称作水竹院的楼现在西泠桥南面,左边倚靠着孤山,右边与苏堤连接,应当就在这个地方。”唉呀! 湖光山色,现在与过去没有什么不同,而当时,权势非常显赫,妖冶的乐伎弦歌艳舞,亭台楼阁豪华艳丽,现在都不复存在了,已经荡化为凄冷的烟雾了!并且每说起他们的姓名,连小孩子都想要唾骂他。林逋只是一个平民,名声却流传了六百多年,遗址反而到今天还存在,为什么呢?我和戒庵相互感慨了颇久。从孤山一路过来,经过六七个和尚寺庙,没有和尚唱经礼赞的声音,只有在凤林寺听到几声冷落的钟声。在游览孤山的第二天写下这篇记。
注释:¹并:沿着。²泠桥:一名西林,在孤山下,为孤山到北山的必经之地。³贾似道:字师宪,台州(治所在今浙江临海)人。其姊为宋理宗贵妃,是理宗、度宗时祸国害民的权奸。⁴葛岭:在西湖北边。因东晋葛洪曾在此炼丹,故名。⁵水竹院:贾似道所筑楼观,植竹千竿。⁶苏堤:宋代苏轼修筑的堤,为西湖十景之一。⁷岚影:山影。⁸赫奕:显赫。⁹亡:同“无”。¹⁰梵呗:佛教作法事时的赞唱之声。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