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尊徒自满,别恨转难胜。客似游江岸,人疑上灞陵。
芳尊徒自满,别恨转难胜。客似游江岸,人疑上灞陵。
寒更承夜永,凉景向秋澄。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寒更承夜永,凉景向秋澄。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biéjiàoshèng--luòbīnwáng

fāngzūnmǎnbiéhènzhuǎnnánshèngshìyóujiāngànrénshànglíng

hángèngchéngyǒngliángjǐngxiàngqiūchéngxīnzèngyǒubīng

骆宾王

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 1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
长忆西山¹,灵隐寺前三竺²后,冷泉亭³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
译文:我常常回忆灵隐山的风光,那里的灵隐寺、天竺山、冷泉亭我都曾经游览过。山里气候宜人,就算是三伏天也如清秋般凉爽。
注释:酒泉子:词牌名, 原为唐教坊曲。有二体:一见于敦煌曲子词,双调四十九字。¹西山:即灵隐山,一名武林山。上有北高峰。²三竺: 山名。有上竺、中竺、下竺之分,各建有寺。³冷泉亭:唐时建,在飞来峰下 石门涧旁。几行游,一作“旧曾游”。⁴三伏:初伏、中伏、末伏的总称。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 日是末伏第一天。通常也指从初伏第一天到末伏第十天的一段时间。三伏 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期。三伏也用来特指末伏。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阑看,终是欠峰峦!
白猿¹时见攀高树,长啸²一声何处去?别来几向画阑(lán)³看,终是欠峰峦
译文:时常看见白猿攀上高树,长啸一声便不见了踪影。告别西山之后,我曾多次将所见美景画下来,但始终觉得画中峰峦不如实景美丽。
注释:¹白猿:相传晋代慧理曾养白猿于飞来峰西的呼猿洞。²啸:撮口长呼。³画阑:彩绘的阑干。此代指画廊。⁴欠峰峦:欠,欠缺;不足。此指画中 的山峦不够美。

  这首词写对杭州西山的回忆。上片以“三伏似清秋"写出灵隐寺、玲泉亭古木参天,凉爽宜人;下片以白猿攀树,长啸远去,写灵隐山冷清幽静,最后以画不如真景,反衬灵隐山峰峦之美。该词词意含蓄沉稳,绘景采用白描、想像和反衬等表现手法,清幽神奇,自然美感。

  “长忆西山”,起句点明题旨,然后直接进入回忆。“灵隐寺前三竺后”句用两个地名词和两个方位词,带出了寺前山后的一切风景点。后来苏轼《灵隐前一首赠唐林夫》诗用“灵隐前,天竺后,两涧春淙一灵鹫”来写此间景物,便是脱胎于潘阆的。“冷泉亭上旧曾游”,冷泉在灵隐寺前。上句是远景大景,这句是近景小景;在展现了广阔的背景以后,再专门回味游览冷泉这一名胜时的情形,自然也有举一点以见全貌的作用。以上两句是全篇中唯一正面写景的地方,但句中只标明地点方位和说明旧日曾经亲游,至于这里的风景到底怎样美好,作者却不直说。这样写可以让读者驰骋想象,他们有可能填补出比任何笔墨、色彩都多得多、美得多的景象来,这是艺术空白的妙用。“三伏似清秋”,意思是说在这里游憩,即使酷热的三伏天也如清爽的秋日。如果说前两句写景只点出景在哪里,是使用了艺术的拙笔的话,那么这一句在无边的美景之,上精心捕捉山光物态的神韵,则使用了艺术的巧笔。

  下片“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声何处去”,这两句是想象。冷泉亭左侧有呼猿洞,相传晋代僧人慧理曾蓄白猿于此。这两句虚事实写,更添了西山灵气。从内容上看,作者在这两句中似乎还在通过白猿的长啸而去,怀念杳无踪迹的慧理,然后再通过对慧理的追缅,遥寄自已许身湖山、与猿为侣的愿望。“别来几向画图看,终是欠峰峦”,意思是说:别后因为甚思西山而不可得,只好找来西山的画图频频观看,但那上面终究找不出真山峰的美质来。这里用图画作为反衬,西山的灵姿秀气因此更为突出了。“欠峰峦”,指缺少峰峦,实际上是说没有好的峰峦。“画阑,说在诗人所处的地方多次凭阑而望,终是看不到西山那些优美的山峰。这样当然也通,但少了西山比图画更美丽这层意思。

  这首词抒写作者对杭州西山的深挚眷恋,表达方法含蓄隐曲,选词炼句也以不露机锋为主,因而词风可入沉稳一路。此外,词中写景,交替使用了白描、绘神、想象、反衬等多种方法,可是偏偏不去用力刻画西山的具体形象。这种写法,虽然不像精雕细刻的风景诗文那样,能够让人以读当游,然而作者却便于利用自已强烈的感受去感染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以至产生急欲亲往一游的迫切愿望,因而别有一种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唐圭璋,缪钺,叶嘉莹,周汝昌,俞平伯,施蛰存撰写. 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 上[M].2016 ,340-341.

jiǔquán ·cháng西shān

pānlàng sòngdài 

cháng西shān língyǐnqiánsānzhúhòu lěngquántíngshàngjiùcéngyóu sānqīngqiū 
báiyuánshíjiànpāngāoshù chángxiàoshēngchù biéláixiànghuàlánkàn zhōngshìqiànfēngluán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¹
译文:母亲的爱子之心是无穷无尽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过年之前能够返家。
注释:¹及辰:及时,正赶上时候。这里指过年之前能够返家。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寒衣针线密¹,家信墨痕新。
译文:她为我缝制棉衣的针脚密密麻麻的,家书里的字迹墨痕犹如新的一样。
注释:¹寒衣针线密:唐诗人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译文: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呼叫着我细问旅途的艰难。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低徊(huái)¹愧人子²,不敢叹风尘³
译文:母亲啊,儿子已经愧对您了,不忍诉说漂泊在外的劳累辛苦。
注释:¹低徊:迟疑徘徊,扪心自问。²愧人子:有愧于自己作儿子的未能尽到孝养父母的责任,反而惹得父母为自己操心。³风尘:这里指的是旅途的劳累苦辛。

  母爱是人类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但古诗中表现这一题材的作品却不很多,最著名的当属孟郊的《游子吟》,说尽了天下父母爱子之心。蒋士铨这首《岁暮到家》则从另一个角度细腻地刻画了母亲的爱心,与孟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中着意表现的母子之情,并没有停留在单纯、抽象的叙写上,而是借助衣物、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等使之具体化、形象化。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母亲对儿子的爱心没有止境,儿子及时归来使母亲惊喜万分,首联上句直写母亲的爱心,下句写久别的儿子岁暮之际回家团聚时母亲的喜悦心情,一个“喜”字,包含了母亲对儿子无尽的关怀和怜爱、思念和期望,是上句的最好注脚。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说御寒的冬衣缝得针脚细密,问候的家信墨痕尚新。这两句诗极力突出母亲对儿子的关怀和思念:细细缝好御寒的冬衣,时时捎去嘘寒问暖的家信。那一针一线,一字一句中蕴涵了多少慈母的爱心。一个“密”字,道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一个“新”字,道出了母亲心中的思念和关怀。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说一见面便心疼儿子的面容清瘦,叫着孩子问起一路上的艰辛。这里叙写母亲与儿子相见时的情景,进一步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看到儿子面容清瘦,母亲心中十分怜惜,连忙把儿子叫到自己跟前,仔细询问一路上的风尘劳顿,问长问短,反反复复,不厌其烦。一“怜”一“问”,慈爱之心,跃然纸上。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两句写儿子心中惭愧自己没有尽到孝敬母亲的责任,不敢向母亲诉说那一路的风尘,这里通过直抒诗人的惭愧心情表达出母子之间的深情。在慈爱的母亲面前,诗人心中百感交集:一方面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另一方面也感到十分内疚,由于自己出门在外未能在母亲膝下承欢尽孝,深感未尽到人子的责任,从而辜负了母亲的拳拳之心。因此,不敢诉说自己旅途的艰辛。除了惭愧之外,此处也含有担心直言远行的劳顿,会使母亲更加心疼的含义,因此“不敢叹风尘”,自然也蕴涵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味。

  该诗是一首表现骨肉亲情的诗作。诗中通过描述久别回家的游子与母亲相见时的情景,颂扬了母爱的深厚和伟大。

参考资料:
1、 张承编著,经典诗词品读,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09,第63页

suìdàojiā

jiǎngshìquán qīngdài 

àixīnjìn guījiāchén 
hánzhēnxiàn线 jiāxìnhénxīn 
jiànmiànliánqīngshòu érwènxīn 
huáikuìrén gǎntànfēngchén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爱汝(rǔ)¹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²相鲜新。
译文:最喜欢玉山草堂的幽静了,秋天时候空气清爽环境一片新鲜。
注释:¹爱汝:喜欢到了极致。²高秋爽气: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有时自发钟磬(qìng)¹响,落日更见渔樵²人。
译文:若隐若现的钟声时常响起,夕阳西下渔夫樵农收工归家。
注释:¹钟磬:指钟﹑磬之声。²渔樵:打渔砍柴。
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
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¹底芹。
译文:搬来白鸦谷种的粟,在青泥坊和着杂粮做成米饭。
注释:¹白鸦谷、青泥坊:皆地名。《长安志》:白鸦谷,在蓝田县东南二十里,其地宜栗。又:青泥城,在蓝田县南七里。《水经注》:泥水历晓柳城南,魏置青泥军于城内,俗亦谓之青泥城。考《晋中兴书》:桓温伐符健,遣京兆太守薛珍击青芹城,破之。即其处。
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yún)¹
译文:为什么要去为国事而忧心呢?这样闭门听松竹的日子不是挺好?
注释:¹松筠:松树和竹子。

cuīshìdōngshāncǎotáng

 tángdài 

àishāncǎotángjìng gāoqiūshuǎngxiāngxiǎnxīn 
yǒushízhōngqìngxiǎng luògèngjiànqiáorén 
pánbáikǒu fànzhǔqīngfāngqín 
wéi西zhuāngwángshì cháiménkōngsuǒsōngyún 
岁见梅追和一首,终恨有儿女子态耳
岁见梅追和一首,终恨有儿女子态耳
译文:一年中看到梅花,于是作诗追和,始终遗憾有儿女似的忸怩情态。
竹里一枝梅,雨洗娟娟静。疑是佳人日暮来,绰约风前影。
竹里一枝梅,雨女娟(juān)¹静。疑是佳人日暮来,绰(chuò)约风前影。
译文:竹林里的一枝梅花经过雨水的冲女显得柔美可人,亭亭静立。让人怀疑这是美人在傍晚时绰约的身影。
注释:¹娟娟:姿态柔美貌。
新恨有谁知,往事何堪省。梦绕阳台寂寞回,沾袖余香冷。
新恨有谁知,往事何堪省。梦绕阳台寂寞回,沾袖余香冷。
译文:心中出现的遗憾有谁知道呢,往事不堪回首啊。眠梦绕着小平台游走,回来后只有寂寞作陪,此时沾在袖子上梅花的余香已经冷淡了。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
壮岁旌(jīng)旗拥万夫¹,锦襜(chān)突骑渡江初²。燕兵³夜娖(chuò)银胡䩮(lù),汉箭朝飞金仆姑
译文: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清晨宋军便万箭齐发,向金兵发起进攻。
注释:¹壮岁旌旗拥万夫:指作者领导起义军抗金事,当时正二十岁出头。壮岁:少壮之时。²锦襜突骑渡江初:指作者南归前统帅部队和敌人战斗之事。锦襜突骑: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襜:战袍。衣蔽前曰“襜”。³燕兵:此处指金兵。⁴娖:整理的意思。⁵银胡䩮:银色或镶银的箭袋。一说娖为谨慎貌,胡䩮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人马声响,见《通典》。⁶汉:代指宋。⁷金仆姑:箭名,见《左传·庄公十一年》。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zī)¹。却将万字平戎策²,换得东家³种树书
译文:追忆着往事,感叹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色了。我看都把那长达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注释:¹髭须:胡子。唇上曰髭,唇下为须。²平戎策:平定当时入侵者的策略。此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³东家:东邻。⁴种树书:表示退休归耕农田。

  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作者青年时期那段传奇般的出色经历。“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上句写作者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曾率领过上万人的队伍;下句写自己率领精锐锦衣骑兵渡江南来。“锦襜突骑”,即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具体描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场面:金兵晚上准备箭筒,修筑工事,而宋兵拂晓便发起了进攻。燕兵,指金兵。“夜娖银胡觮”,夜里整理兵器(准备天明的战斗),侧面说明义军进兵神速,出其不意。娖,通“捉”;胡觮,箭袋。一说,枕着银胡觮而细听之意。娖,谨慎貌;胡觮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人马声响,见《通典》。两说皆可通,今取前说。“汉箭”句,指义军用箭攻击金人。金仆姑,箭名,见《左传·庄公十一年》。四句写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的紧急战斗情况,用“拥”字、“飞”字表动作,从旌旗、军装、兵器上加以烘托,写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极为饱满有力富有感染力。

  作者回忆青年时代自己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斗,豪情壮志溢于笔端,他怀着一片报国之心南渡归宋,满怀希望地打算为宋杀敌建功,但却不被高宗重用,亦不采纳他的平戎之策,长期被闲置不用,使他壮志沉埋,无法一展怀抱。因此在转入下片后,追怀往事,不免深深地叹息:“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上二句今昔对照,一“追”一“叹”,包含多少岁月,多少挫折;又灵活地从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第三句申明“叹今吾”的主要内容。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感叹青春不再,韶华易逝的可惜,这是一层;白髭须和上片的壮岁对照,和句中的春风对照,又各为一层;不甘心年老,言外有壮志未能彻底湮灭之意,又自为一层。一句中有多层含意,感慨极为深沉。“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以最鲜明、最典形最生动的形象,突出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为深化、极端沉痛的地步。平戎策,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书,还有一些生产上的实用价值。这是一种政治现实,对于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感受,不言而喻。陆游《小园》诗:“骏马宝刀俱一梦,夕阳闲和饭牛歌。”刘克庄《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中的“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和这两句意境相近,也写得很凄凉;但联系作者生平的文韬武略、英雄事迹来看,这两句的悲慨程度还更使人扼腕不已。

  这首词以短短的五十五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悲壮对照,悲壮结合,真如彭孙遹《金粟词话》评辛词所说的:“激昂排宕,不可一世”,是作者最出色、最有分量的小令词。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595-1596

zhètiān ·yǒukǎirántángōngmíngyīnzhuīniànshàoniánshíshìzuò

xīn sòngdài 

zhuàngsuìjīngyōngwàn jǐnchānjiāngchū yānbīngchuòyín  hànjiànzhāofēijīn 
zhuīwǎngshì tànjīn chūnfēngrǎnbái quèjiāngwànpíngróng huàndōngjiāzhòngshùsh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