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有不得尽言,言有不得尽意。仆少负不羁,长逾虚诞,读书颇存涉猎,学剑不待穷工,进不能矫翰龙云,退不能栖神豹雾,抚循诸己,深觉劳生。而太夫人在堂,义须捧檄,因仰长安而就日,赴帝乡以望云。虽文阙三冬,而书劳十上。嗟乎,入门自媚,谁相谓言,致使君门隔于九重,中堂远于千里,既而交非得兔,路是亡羊,敬止弊庐,朅来初服,遂得载披玉叶,款洽金兰,倾意气于一言,缔风期于千祀。虽交因气合,资得意以敦交,道契言忘,少寄言而筌道,是以轻投木李,以代疏麻,章句繁芜,心神愧恧,庶瞻雅韵,伫辱报章,则紫耀运星,开龙文于剑匣,素辉亏月,领骊颔于珠胎云尔。
夫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有不得尽言,言有不得尽意。仆少负不羁,长逾虚诞,读书颇存涉猎,学剑不待穷工,进不能矫翰龙云,退不能栖神豹雾,抚循诸己,深觉劳生。而太夫人在堂,义须捧檄,因仰长安而就日,赴帝乡以望云。虽文阙三冬,而书劳十上。嗟乎,入门自媚,谁相谓言,致使君门隔于九重,中堂远于千里,既而交非得兔,路是亡羊,敬止弊庐,朅来初服,遂得载披玉叶,款洽金兰,倾意气于一言,缔风期于千祀。虽交因气合,资得意以敦交,道契言忘,少寄言而筌道,是以轻投木李,以代疏麻,章句繁芜,心神愧恧,庶瞻雅韵,伫辱报章,则紫耀运星,开龙文于剑匣,素辉亏月,领骊颔于珠胎云尔。
日观邻全赵,日观邻全赵,星临俯旧吴。
日观邻全赵,日观邻全赵,星临俯旧吴。
鬲津开巨浸,稽阜镇名都。
鬲津开巨浸,稽阜镇名都。
紫云浮剑匣,青山孕宝符。
紫云浮剑匣,青山孕宝符。
封疆恢霸道,问鼎竞雄图。
封疆恢霸道,问鼎竞雄图。
神光包四大,皇威震八区。
神光包四大,皇威震八区。
风烟通地轴,星象正天枢。
风烟通地轴,星象正天枢。
天枢限南北,地轴殊乡国。
天枢限南北,地轴殊乡国。
辟门通舜宾,比屋封尧德。
辟门通舜宾,比屋封尧德。
言谢垂钩隐,来参负鼎职。
言谢垂钩隐,来参负鼎职。
天子不见知,群公讵相识。
天子不见知,群公讵相识。
未展从东骏,空戢图南翼。
未展从东骏,空戢图南翼。
时命欲何言,抚膺长叹息。
时命欲何言,抚膺长叹息。
叹息将如何,游人意气多。
叹息将如何,游人意气多。
白雪梁山曲,寒风易水歌。
白雪梁山曲,寒风易水歌。
泣魏伤吴起,思赵切廉颇。
泣魏伤吴起,思赵切廉颇。
凄断韩王剑,生死翟公罗。
凄断韩王剑,生死翟公罗。
罗悲翟公意,剑负韩王气。
罗悲翟公意,剑负韩王气。
骄饵去易论,忌途良可畏。
骄饵去易论,忌途良可畏。
夙昔怀江海,平生混泾渭。
夙昔怀江海,平生混泾渭。
千载契风云,一言忘贱贵。
千载契风云,一言忘贱贵。
去去访林泉,空谷有遗贤。
去去访林泉,空谷有遗贤。
言投爵里刺,来泛野人船。
言投爵里刺,来泛野人船。
缔交君赠缟,投分我忘筌。
缔交君赠缟,投分我忘筌。
成风郢匠斲,流水伯牙弦。
成风郢匠斲,流水伯牙弦。
牙弦忘道术,漳滨恣闲逸。
牙弦忘道术,漳滨恣闲逸。
聊安张蔚庐,讵扫陈蕃室。
聊安张蔚庐,讵扫陈蕃室。
虚室狎招寻,敬爱混浮沈。
虚室狎招寻,敬爱混浮沈。
一诺黄金信,三复白圭心。
一诺黄金信,三复白圭心。
霜松贞雅节,月桂朗冲襟。
霜松贞雅节,月桂朗冲襟。
灵台万顷浚,学府九流深。
灵台万顷浚,学府九流深。
谈玄明毁璧,拾紫陋籯金。
谈玄明毁璧,拾紫陋籯金。
鹭涛开碧海,凤彩缀词林。
鹭涛开碧海,凤彩缀词林。
林虚星华映,水澈霞光净。
林虚星华映,水澈霞光净。
霞水两分红,川源四望通。
霞水两分红,川源四望通。
雾卷天山静,烟销太史空。
雾卷天山静,烟销太史空。
鸟声流向薄,蝶影乱芳丛。(向 一作:迥)
鸟声流向薄,蝶影乱芳丛。(向 一作:迥)
柳阴低椠水,荷气上薰风。(椠 一作:堑)
柳阴低椠水,荷气上薰风。(椠 一作:堑)
风月芳菲节,物华纷可悦。
风月芳菲节,物华纷可悦。
将欢促席赏,遽尔又归别。
将欢促席赏,遽尔又归别。
积水带吴门,通波连禹穴。
积水带吴门,通波连禹穴。
赠言虽欲尽,机心庶应绝。
赠言虽欲尽,机心庶应绝。
潘岳本自闲,梁鸿不因热。
潘岳本自闲,梁鸿不因热。
一瓢欣狎道,三月聊栖拙。(道 一作:遁)
一瓢欣狎道,三月聊栖拙。(道 一作:遁)
栖拙隐金华,狎道访仙查。
栖拙隐金华,狎道访仙查。
放旷愚公谷,消散野人家。
放旷愚公谷,消散野人家。
一顷南山豆,五色东陵瓜。
一顷南山豆,五色东陵瓜。
野衣裁薜叶,山酒酌藤花。
野衣裁薜叶,山酒酌藤花。
白云离望远,青溪隐路赊。
白云离望远,青溪隐路赊。
傥忆幽岩桂,犹冀折疏麻。
傥忆幽岩桂,犹冀折疏麻。
骆宾王

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 1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杭苇岸才登,行入乱峰层碧。十里平沙浅渚,又渡头人立。笋将摇梦上轻舟,舟尾浪花湿。恰好乌篷小小,载一肩秋色。
杭苇¹岸才登,行入乱峰层碧。十里平沙浅渚(zhǔ),又渡头人立。笋将²摇梦上轻舟,舟尾浪花湿。恰好乌篷(péng)³小小,载一肩秋色。
注释:¹杭苇:苇原指草束,引申为小舟。 杭,通“航”。²笋将:语出《公羊传·文公十五年》:“笋将而来也。”笋,竹舆。³乌篷:小船,船篷竹编,漆成黑色,故称。
此词描写秋日旅行,舟行后乘舆,舆行后又乘舟,点染途中山水景物,遂觉无枯寂之色。“恰好乌篷小小,载一肩秋色。”情景俱佳,极富情致。全词写秋景而不落俗套,独具特色。

hǎoshìjìn··hángwěiàncáidēng--zhōuzhī

hángwěiàncáidēngxíngluànfēngcéngshípíngshāqiǎnzhǔyòutóurénsǔnjiāngyáomèngshàngqīngzhōuzhōuwěilànghuā湿shīqiàhǎopéngxiǎoxiǎozàijiānqiū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谢太傅¹盘桓(huán)²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³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jù),便唱使还。太傅神情¹⁰¹¹¹²,吟啸¹³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¹⁴,犹¹⁵¹⁶不止。既¹⁷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¹⁸¹⁹不坐²⁰。公徐²¹云:“如²²此,将无²³归!”众人即承响²⁴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译文:太傅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常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出海游玩。有一次起了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便提议掉转船头回去。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不发一言。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不久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不能安坐。谢安慢条斯理地说:“如果都这样乱成一团,我们就回不去了吧。”大家立即应声,就回去了。从这件事里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
注释:¹谢太傅:谢安。按:谢安在出任官职前,曾在会稽郡的东山隐居,时常和孙兴公、王羲之、支道林等畅游山水。²盘桓:徘徊,逗留。³泛海:坐船出海。⁴王:指王羲之。⁵色:神情。⁶并:一同。⁷遽:惊慌。⁸唱:通“倡”,提议。⁹使:让。¹⁰神情:精神兴致。 ¹¹方:正在,正。¹²王:通“旺”,指兴致高。¹³吟啸:同啸咏。啸是吹口哨,咏是歌咏,即吹出曲调。啸咏是当时文士一种习俗,更是放诞不羁、傲世的人表现其名士风流的一种姿态。¹⁴说:通“悦”,愉快。¹⁵犹:仍然。¹⁶去:指划船前进。¹⁷既:后来,不久。¹⁸喧:叫嚷。¹⁹动:摇晃。²⁰不坐:坐不稳,不能安坐。²¹徐:慢慢地。²²如:像。²³将无:表示委婉的建议或者希望,可译为“还是……吧”。²⁴承响:应声。
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岂不悲哉?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说其名而丧其实。
宣王好(hào)¹射,说²³之谓能用强弓也。其所用不过三石¹⁰。以¹¹¹²左右¹³,左右皆¹⁴¹⁵¹⁶¹⁷,中关¹⁸¹⁹²⁰。皆曰:“此不下²¹九石,非大王孰(shú)²²能用是²³?”宣王悦之²⁴,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²⁵终身²⁶自以为九石。岂²⁷不悲²⁸哉?三石实也,九石名²⁹也。 宣王说其名而丧其实。
译文: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夸耀他能够拉开强弓,但其实他使的弓只用三石的力气就能够拉开了。 他把这张弓交给左右的人传看。身边的人都试着拉,但只把弓拉到一半,就装着拉不动的样子,恭维地说:“这张弓没有九石的力气拉不开。除了大王以外,谁还能够使用这张弓呢?” 齐宣王听了非常高兴。其实,齐宣王使用的弓不过三百多斤,可是他却一辈子以为自己能拉一千多斤的弓。这难道不是悲哀吗?三石是真实的,九石是徒有其名,齐宣王喜欢的是徒有虚名,却失去了真实的水平。
注释:¹好:喜爱 。²说:同“悦”,高兴,喜欢。³之:助词,无实意。⁴谓:说,这里指对……夸耀。⁵己:自己。⁶强:强弓,硬弓。⁷其:指齐宣王。⁸实:实际。⁹过:超过。¹⁰石:重量单位,一石为一百二十斤。¹¹以:把。¹²示:给……看。¹³左右:手下的大臣。¹⁴皆:都。¹⁵引:拉弓。¹⁶试:尝试。¹⁷之:代这把弓。¹⁸中关:关,同“弯”,指拉满弓。中关,指弓半满。¹⁹而:表承接。²⁰止:停止。²¹不下:不少于。²²孰:谁,哪一个。²³是:这。²⁴之:代指左右的话;的情:实情。²⁵而:但是。²⁶终身:一生。²⁷岂:难道。²⁸悲:可悲。²⁹名:名义。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人日¹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译文:人日这天,我给杜甫写一首诗寄到成都草堂,我在这儿怀念你,怀念我们共同的故乡。
注释:¹人日:汉族传统节日,时在农历正月初七。农历正月初七。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思满枝空断肠。
译文:春天到来,柳叶萌芽,梅花盛开,本该令人愉悦,但飘泊异地的游子却被撩动了乡愁。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远藩 一作:南蕃)
身在远藩(fān)¹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远藩 一作:南蕃)
译文:当时国家多难,干戈未息,以高适的文才武略,本应参与朝廷大政,建树功业,可是偏偏远离京国,身在南蕃。
注释:¹远藩:蜀。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译文:正承百忧千虑而来,身当乱世,作客他乡,今年此时,已是相思不见,明年又在何处,难以预料。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¹老风尘。
译文:生活虽困顿,却也闲散自适,不可能知道此时竟辜负了随身的书剑,老于宦途风尘之中。
注释:¹书剑:喻文武。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龙钟还忝(tiǎn)二千石¹,愧(kuì)尔东西南北人²
译文:这是说自己老迈疲癃之身,辱居刺史之位,国家多事而无所作为,内心有愧于到处飘泊流离的友人。
注释:¹二千石:汉太守官俸二千石。²东西南北人:丘曾称“今丘也,东南西北之人也”,指四方奔走。

  此诗是高适在蜀州刺史任上寄怀杜甫之作。人日,是农历正月初七日。杜二,即杜甫。杜甫居成都时,高适与之过从甚密,此诗慰故人思乡之情,发世事难料之叹,抒无所作为之憾。

  全诗每四句一段,共分三段。每段换韵,开头是平声阳韵,中间是仄声御韵,末段是平声真韵。“人日题诗寄草堂”,起句便单刀直入点题。人日:农历正月初七。古人相信天人感应,以岁后第七日为人日。汉魏以后,人日逐渐从单一的占卜活动,发展成为包括庆祝、祭祀等活动内容的节日。到了唐代,民间仍相当重视人日节。不仅仅专用作祈祥祝安,又衍添了一层思亲念友的气氛。此节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遥怜故人思故乡”,“遥怜”的“怜”,正是表示二人感情的字眼,通篇都围绕这“怜”字生发展开。“思故乡”,既是从自己说,也是从杜甫说,满目疮痍的中原,同是他们的故乡。紧接着“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便是这思乡情绪的具体形容。春天到时,柳叶萌芽,梅花盛开,应该是令人愉悦的,但在飘泊异地的游子心中,总是容易撩动乡愁,而使人“不忍见”,一见就“断肠”,感情不能自已了。

  中间四句是诗意的拓展和深化,有不平,有忧郁,又有如大海行舟、随波飘转、不能自主的渺茫与怅惘,感情是复杂的。换用仄声韵,正与内容十分协调。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预”是参与朝政之意。尽管如此,诗人的爱国热忱却未衰减,面对动荡不已的时局,自然是“心怀百忧复千虑”了。当时,不仅安史叛军在中原还很猖獗,即就蜀中局势而言,也并不平静,此诗写后的两三个月,便发生了梓州刺史段子璋的叛乱。这“百忧千虑”,也正是时局艰难的反映。杜甫《追酬高蜀州人日见寄》:“叹我凄凄求友篇,感君郁郁匡时略”,是很深刻地领会到高适这种复杂情思的。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此忧之深,虑之远,更说明国步艰难,有志莫申。深沉的感喟中,隐藏了内心无限的哀痛。

  瞻望未来,深感渺茫,回顾往昔,事难前定。这就自然地逗出了末段。“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诗人早年曾隐身“渔樵”《封丘作》,“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这“愧”的内涵是丰富的,它蕴含着自己匡时无计的孤愤,和对友人处境深挚的关切。这种“愧”,更见得两人交谊之厚,相知之深。

  这首诗,没有华丽夺目的词藻,也没有刻意雕琢的警句,有的只是浑朴自然的语言,发自肺腑的真情流贯全篇。那抑扬变换的音调,很好地传达了起伏跌宕的感情。像这种“直举胸情,匪傍书史”的佳作,可算是汉魏风骨的嗣响。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85页
2、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86-387页

rénèrshí

gāoshì tángdài 

rénshīcǎotáng yáoliánrénxiāng 
liǔtiáonòngrěnjiàn méihuāmǎnzhíkōngduàncháng 
shēnzàiyuǎnfānsuǒ xīnhuái怀bǎiyōuqiān  (yuǎnfānzuò nánfān )
jīnniánrénkōngxiāng míngniánrénzhīchù 
dōngshānsānshíchūn zhīshūjiànlǎofēngchén 
lóngzhōngháitiǎnèrqiāndàn kuìěrdōng西nánběirén 
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
占得佳名¹绕树芳²,依依³相伴向秋光
译文:拥有佳名的金钱花围绕着大树吐露芬芳,相依相伴地依偎在一起向着明丽的秋光。
注释:金钱花:即旋覆花,夏秋开花,花色金黄,花朵圆而覆下,中央呈筒状,形如铜钱,因而得名。¹佳名:好名字。²芳:芳香。³依依:形容花开朵朵,相亲相随的样子。⁴秋光:秋天的风光景色。
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将。
若教(jiāo)¹此物堪²收贮(zhù)³,应被豪门(zhú)(jiāng)
译文:如果它们真像金钱那样可以被收藏起来,应该早就被那些豪门贵族之家挖尽砍光。
注释:¹教:一作“交”。²堪:可,能。一作“也”。³收贮:收藏。⁴豪门:指有钱有势的人家。⁵尽:都,全。⁶劚:掘,砍。⁷将:语气词。

  这是一首托物寄意的诗。诗题“金钱花”,然而其主旨并不在咏花,是借金钱花抨击了豪门贵族贪得无厌、残酷无情的本性。

  起句“占得佳名绕树芳”,一开头,诗人就极口称赞花的名字起得好。“占得佳名”,用字遣词,值得细细玩味。“绕树芳”三字则不仅传神地描绘出金钱花柔弱美丽的身姿,而且告诉人们,它还有沁人心脾的芳香。这一句,作者以极为赞赏的口吻,写出了金钱花的名称、形态、香气,引人瞩目。

  “依依相伴向秋光”,与上一句意脉相通。金钱花一朵挨着一朵,丛丛簇簇,就像情投意合的伴侣,卿卿我我,亲密无间,展示出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的景象。金黄色的花朵又总是迎着阳光开放,色泽鲜丽,娇美动人。作者把金钱花写得楚楚动人,可亲可爱,诗人笔下的金钱花是十分美丽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赞叹之情。

  光就上两句看,诗人似乎只在欣赏花草。然其实作者匠心独运,旨意全在引起后边两句议论:“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将。”笔锋一转,突发奇想:金钱花如此娇柔迷人,如果它真的是金钱可以收藏的话,那些豪门权贵就会毫不怜惜地把它全部掘尽砍光了!这二句,出言冷隽,恰似一把锋利的匕首,一下戳穿了剥削者残酷无情、贪得无厌的本性,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他们的丑恶本质。诗人的态度由充满热情转为一脸冷峻。由此可见,作者越是渲染金钱花的姿色和芳香,越能反衬出议论的力量。前后鲜明的对照,突出了诗的主旨。而后二句中作者故意欲擒先纵,先用了一个假设的口气,随后一个“尽”字,予以坚决肯定。诗意迭宕,显得更加有力。

  罗隐的诗,笔锋犀利泼辣,善于把冷隽的讽刺与深沉的愤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堪称别具一格。这首诗像一把匕首将豪门贵族的假面具剥得精光,具有很强的讽刺和批判力量,充分表现出了这个特色。

参考资料:
1、 施绍文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1278-1279

jīnqiánhuā--luóyǐn

zhànjiāmíngràoshùfāngxiāngbànxiàngqiūguāng

ruòjiàokānshōuzhùyīngbèiháoménjǐnzhǔji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