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厦欺晴日,重帘度细风。
群仙不烦促,长在广寒宫。
寻芳空茂木,斗草得幽兰。
歌舞纤絺健,嬉游玉佩珊。
新煮青筠稻米香,旋抽独{尔虫}薄罗光。
剩堆雕俎添崖蜜,争作轻衫荐寿觞。
御沟绕殿细无声,飞洒彤墀晓气清。
开到石榴花欲尽,阴阴高柳一蝉鸣。
修厦欺晴日,重帘度细风。
群仙不烦促,长在广寒宫。
寻芳空茂木,斗草得幽兰。
歌舞纤絺健,嬉游玉佩珊。
新煮青筠稻米香,旋抽独{尔虫}薄罗光。
剩堆雕俎添崖蜜,争作轻衫荐寿觞。
御沟绕殿细无声,飞洒彤墀晓气清。
开到石榴花欲尽,阴阴高柳一蝉鸣。
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1669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一夜山中雨,林端风怒号。
一夜山中雨,林端风怒号。
译文:山中下了一夜的雨,风在树林顶端怒号。
不知溪水长,只觉钓船高。
不知溪水长,只觉钓船¹高。
译文:我不知道溪水是不是涨了,只是发觉钓鱼的小船更高了。
注释:¹钓船:渔船。

  历来写山雨的诗很多。大多数诗人都是从视觉入手并加以形容或描绘,本诗则是从感觉出发,自然流出,因此被论者称为“纯乎天籁”。

  诗的前两句全由听觉落笔,传人诗人耳中的都是飘洒在山间的雨声和呼啸于林际的风声。“一夜”写其持续时间之久,“怒号”言其发出响声之大,让人于冥冥之中去想像山中夜雨的情状。

  后两句脉断意连,巧妙地运用“水涨船高”的生活体验,以只觉船高的亲身感受,来反跌出不知溪涨的视觉不足。究其本意,原不是不知“溪水长”,只是为了要强调“钓船高”的特殊感觉,才故意先说不知,然后才让“只觉”来表达不知之知。这样就在有意无意之间,传递出一种夜泊山溪的疏旷情怀,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此外,小诗颇可玩味的还有“钓船”两字。中国古代文人厌倦了尔虞我诈的官场、车马喧闹的世俗,常浪迹江湖,隐居山林,寻找一种樵唱渔歌式的生活情趣。诗的作者也不例外。从表面看,他只是在描写一场山雨,时间在夜晚,但“钓船”两字,非常含蓄地透露出他所追求和得到的那种闲适和悠然。由此二字,人们可以想见他白天垂钓于山溪、夜间泊眠于钓船的旷放。如果将此二字换作“小舟”,则意境和内涵都将大受影响。

  由此可知,此诗的好处除了它不加雕饰的“纯乎天籁”之外,还在于意境超然、韵味悠长,表现出明人追慕唐诗的一种明显意向。

参考资料:
1、 代汉林.律诗绝句精品鉴赏: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03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好风胧月清明夜¹,碧砌(qì)²红轩刺史家。
译文:清明夜晚清风习习月色朦胧,青石的台阶,红色的栏杆这里是刺史的府宅。
注释:¹清明夜:清明节的夜晚。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²砌:台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¹绕回廊²行复歇,遥³听弦管暗看花
译文:独自在回旋的走廊走走停停,听着远处弦管乐声默默欣赏着院中盛开的花。
注释:¹独:独自。²回廊:回旋的走廊。³遥:遥远,远远。⁴看花:赏花。

  《清明夜》是白居易的写的清明日外出踏青游玩的习俗。在古代,踏青又称“寻春”、“春禊”,晋代已盛。清明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大好时光,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后,尽情地亲近自然,到郊外踏青游玩,这是清明节俗的另一项重要活动。目前普遍认为,这一项清明节俗是继承了形成于春秋末期的三月上巳节传统。上巳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男女青年到野外踏青,自由择偶。但这首诗妙在未写清明的清冷。

  “好风胧月清明夜”描写出诗人所处的环境是宜人的,月色是朦胧的,美好的月色使诗人迷醉于清明之夜,对环境的交待衬托出了诗人对美景的爱惜,也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之情。

  “碧砌红轩刺史家”在微风拂过的月色朦胧的清明之夜,诗人处在碧玉栏杆和红砖墙下的府邸里。诗人用“碧和红”字显示了自己愉悦的内心,在夜晚所望之处全是一些美好的色彩,以及精雕细琢的建筑,喜笑开颜,好不爽朗。

  “独绕回廊行复歇”则写了诗人独自踱步在回旋的走廊中歌唱。诗人处在如此清明之夜迷人的月色中,喜上心头,开怀歌唱,在回廊里唱着歌抒发着内心愉悦的情怀。

  “遥听弦管暗看花”交待出诗人思绪飘向了远方,恰又听到了远方的管弦之声,于是诗人安静下来认真倾听着弦声,自是不休闲。从另一方面,“遥听”和“暗看”却也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的关注。

qīngmíng

bái tángdài 

hǎofēnglóngyuèqīngmíng hóngxuānshǐjiā 
ràohuílángxíngxiē yáotīngxiánguǎnànkànhuā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宋人或¹得玉,献诸子罕²。子罕弗(fú)受。献玉者曰:“以³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¹⁰有其宝。”
译文:宋国有人获得了一块弗石,向子罕献上弗。子罕不肯接受。献弗石的人说:“(我)把它给雕琢弗器的工匠看过了,弗匠认为这是一块宝弗,所以敢把它献给你。”子罕说:“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你把弗石作为珍宝;如果把弗石给我,那么两人都失去了珍贵的东西,不如我们各人都固守自己的珍贵的东西。”
注释:¹或:有人。“献诸子罕”即“献之于子罕”,意为向子罕献上玉。诸:“之于”的合音。³以:即“以之”,把它……。⁴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⁵敢:表敬词。⁶宝:指珍贵的东西。⁷尔:你。⁸若以与我:如果把它给我。⁹皆丧宝也:意为两个人都失去珍贵的东西。指献玉者失去玉,子罕因受贿而失去廉洁的品质。¹⁰人:各人。指献玉者和子罕两人。
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魏文扁问扁鹊曰:“子昆弟¹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译文: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谁的医术最高明?”
注释:¹昆弟:兄弟。
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译文:扁鹊说:“大哥医术最高,二哥其次,我最差。”
魏文王曰:“可得闻邪?”
魏文扁曰:“可得闻¹邪?”
译文:魏文王说:“我能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注释:¹闻:知道。
扁鹊曰:“长兄於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闾。若扁鹊者,鑱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¹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lǘ)²。若³扁鹊者,鑱(chán)血脉,投毒药,副(pì)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译文:扁鹊说:“我的大哥看病通过观察人的精神状态,还没有产生症状就治好了,所以他的名气没有传播开,只有我们家里的人知道。我的二哥看病,在刚产生症状时就治好了,看上去好像只能治愈轻微的疾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在乡里传播。至于我,看病的时候用针刺经脉,使用有毒的药物,开刀做手术,所以我的名气传遍诸侯各国。”
注释:¹故:因此,所以。²闾:泛指乡里。³若:至于,用在句首引起下文。⁴镵:刺。⁵副:剖开。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凄紧 一作:凄惨;唯有 一作:惟有)
对潇(xiāo)¹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²。渐霜风凄紧³,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rǎn)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凄紧 一作:凄惨) 
译文: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注释:¹潇潇:风雨之声。²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³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霜风,秋风。凄紧,一作“凄惨”。⁴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是处,到处。红,翠,指代花草树木。⁵苒苒:渐渐。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阑 一作:栏)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miǎo)¹,归思(sī)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²。想佳人妆楼颙(yóng)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³。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nèn)凝愁!(阑 一作:栏)
译文: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着佳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思念着我,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注释:¹渺邈:遥远。²淹留:久留。颙望:抬头远望。³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⁴争:怎。⁵恁:如此。⁶凝愁:忧愁凝结不解。

  此词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全词景中有情,情中带景。上片于壮丽的秋景之中含有凄凉伤感之柔情,下片于缠绵的离情中带有伤感之景,前后情景交相辉映。上片写观景,虽未点明登楼而登楼之意自明;下片于“依栏杆处”再点登楼,起到了首尾呼应作用。笔法之高妙,于此可见,作者不愧为慢词的奠基人。

shēnggānzhōu ·duìxiāoxiāojiāngtiān

liǔyǒng sòngdài 

duìxiāoxiāojiāngtiān fānqīngqiū jiànshuāngfēngjǐn guānlěngluò cánzhàodānglóu shìchùhóngshuāicuìjiǎn rǎnrǎnhuáxiū wéiyǒuchángjiāngshuǐ dōngliú  (jǐnzuò cǎn wéiyǒuzuò wéiyǒu )
rěndēnggāolínyuǎn wàngxiāngmiǎomiǎo guīnánshōu tànniánláizōng shìyānliú xiǎngjiārénzhuānglóuyóngwàng huí tiānshíguīzhōu zhēngzhī lángānchù zhèngnènníngchóu  (lánzuò lán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