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罅回旋怜虩虎,阶前迟钝念蜗牛。
静中物理曾观妙,一欢世间堪白头。
窗罅回旋怜虩虎,阶前迟钝念蜗牛。
静中物理曾观妙,一欢世间堪白头。
郑刚中

郑刚中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5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
右军¹本清真,潇(xiāo)洒出风尘。
注释:¹右军:即晋朝王羲之。因他曾任右将军,故称“王右军”。
山阴过羽客,爱此好鹅宾。(过 一作:遇)
山阴¹过羽客²,爱此好鹅宾³。(过 一作:遇)
注释:¹山阴:今浙江绍兴。²羽客:亦称“羽士”。羽,含有“飞升”的意思。旧时因道士多求成仙飞升,故称道士为“羽士”。³鹅宾:鹅的宾客。这里指王羲之。《晋书》记录有王羲之爱鹅的故事。
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
扫素¹写道经²,笔精³妙入神。
注释:¹扫素:素,白绢。意为在白绢上飞快地书写。²道经:即《道德经》。³笔精:笔的精魂,喻精通笔法。这里指王羲之精湛的书法艺术。
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书罢(bà)¹笼鹅(é)²³,何曾别主人
注释:¹罢:终。²笼鹅:把鹅装进笼里。³去:离开。⁴主人:指上句的羽客山阴道士。

  本诗典出南朝宋虞和“论书表”:“羲之性好鹅。山阴昙禳村有一道士,养好鹅十余。右军清旦乘小艇故往,意大愿乐,乃告示求市易,道士不与,百方譬说不能得。道士乃言性好‘道德’,久欲写河上公‘老子’,缣素早办,而无人能书。府君若能自屈,书‘道德过“各两章,便合群以奉。羲之便住半日,为写毕,笼鹅而归。”诗人以简洁精炼的语言把上述故事诗化了,便于人们朗诵、歌唱。

  从这首诗中,进一步说明了书法在晋代已成为一种令人神往的艺术品。王羲之在当时已有很大的名气,墨迹已相当值钱。这与诗人在“草书行歌”中说王羲之为“古来几许浪得名”是相矛盾的。由此,“草书行歌”是否确系李白所写也可作为一个怀疑的佐证。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è)¹人也。衡少善属(zhǔ)²,游于三辅³,因入衡师,观太学,遂五经,贯六艺¹⁰。虽才高于世¹¹,而无骄尚之情¹²。常从容¹³淡静¹⁴,不好交接俗人。永元¹⁵中,举孝廉不行,连¹⁶¹⁷公府¹⁸不就¹⁹。时²⁰天下承平²¹日久²²,自王侯²³以下,莫²⁴不逾侈(chǐ)²⁵。衡乃²⁶²⁷班固²⁸《两都²⁹》作《二衡赋》³⁰,因³¹³²讽谏³³。精思傅会³⁴,十年乃³⁵成。大将军邓骘(zhì)³⁶³⁷其才,累召³⁸不应³⁹
译文: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注释:¹南洋西鄂:南阳郡的西鄂县,在今河南南阳。²属文:写文章。属,连缀。³游于三辅:在三辅一带游学。游,游历,游学,指考察学习。⁴衡师:指东汉首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⁵太学:古代设在衡城的全国最高学府,西汉武帝开始设立。⁶遂:于是。⁷通:通晓,全面透彻地理解。⁸五经:汉武帝时将《诗》《书》《礼》《易》《春秋》定名为“五经”。⁹贯:贯通,与“通,为近义词。¹⁰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¹¹高于世:比世上的人高明。于:比。¹²骄尚之情:骄傲自大的情绪。尚:矜夸自大。¹³从容:从容稳重,不急躁。¹⁴淡静:恬淡宁静,不追慕名利。¹⁵永元:东汉和帝刘肇的年号(公元年-年)。¹⁶连:屡次。¹⁷辟:(被)召请(去做官)。¹⁸公府: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¹⁹不就:不去就职。以上几句的主语“衡”,承前省略。²⁰时:当时。²¹承平:太平,指国家持续地太平安定。²²日久:时间长。²³王侯:封王封侯的大官贵族。²⁴莫:无指代词,表示“没有谁”的意思。²⁵逾侈:过度奢侈。²⁶乃:于是,就。²⁷拟:模仿。²⁸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²⁹《两都》:指《两都赋》,分《西都赋》《东都赋》。³⁰《二衡赋》:指《西衡赋》《东衡赋》。³¹因:介词,通过。后省宾语“之”。³²以:连词。³³讽谏:用委婉的语言进行规劝而不直言其事。³⁴精思傅会:精心创作的意思。³⁵乃:才。³⁶邓骘:东汉和帝邓皇后的哥哥,立安帝,以大将军的身份辅佐安帝管理政事。奇其才: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奇,认为……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³⁷奇:奇特,少有的。³⁸累召:多次召请。³⁹应:接受。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衡善机巧¹,尤致思²³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¹⁰郎中¹¹,再迁¹²为太史令¹³。遂乃¹⁴研核¹⁵阴阳¹⁶,妙尽¹⁷(xuán)(jī)¹⁸之正¹⁹,作浑天仪²⁰,著《灵宪》²¹《算罔(wǎng)²²论》,言甚详明²³
译文: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注释:¹机巧:设计制造机械的技艺。巧,技巧技艺。²致思:极力钻研。致,极,尽。³于:对于。于……:介宾短语后置,译时提前作状语。⁴阴阳:指日月运行规律。⁵历算:指推算年月日和节气。⁶雅闻:常听说。雅,副词,素来,常。⁷术学:关于术数方面的学问,指天文历算等。⁸公车:汉代官署名称,设公车令。⁹特征:对有特出才德的人指名征召,为的与平常的乡举里选相区别,故称特征。¹⁰拜:任命,授给官职。¹¹郎中:官名。¹²再迁:再,两次。迁,调动官职。¹³太史令:东汉时掌管天文历数的官,与西汉以前掌管天象历法兼有修史之责的太史令职责不完全相同。¹⁴遂乃:于是就。¹⁵研核:研究考验。¹⁶阴阳:哲学名词,指两种对立的事物,如日月,寒暑等,这里指天象历算。¹⁷妙尽:精妙地研究透了。¹⁸璇玑:玉饰的测天仪器。¹⁹正:道理。²⁰浑天仪:一种用来表示天象的仪器,类似的天球仪。²¹《灵宪》:一部历法书。²²《算罔》:一部算术书。²³详明:详悉明确。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顺帝初,再转¹,复²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³,所居之官辄(zhé)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译文:(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注释:¹再转:两次调动官职。第一次由太史令调任公车司马令,第二次由公车司马令又调任太史令。²复:又。³当世:指权臣大官。⁴辄:常常,总是。⁵积年:多年。⁶徙:指调动官职。⁷自:自从,表时间。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阳嘉¹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²。以³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zhuàn)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¹⁰行八道,施关发机¹¹。外有八龙¹²,首¹³衔铜丸,下¹⁴有蟾(chán)(chú),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¹⁵,皆隐在尊中¹⁶,覆盖周密无际¹⁷。如有地动¹⁸,尊则¹⁹²⁰龙,机发²¹吐丸,而²²蟾蜍衔(xián)之。振声激扬²³,伺者²⁴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²⁵,而七首²⁶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²⁷之以事,合契若神。自²⁸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²⁹一龙机发而³⁰地不觉动,衡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³¹³²,果³³地震陇(lǒng)西³⁴,于是皆服其³⁵³⁶。自此以后,乃³⁷令史官记地动³⁸所从方起³⁹
译文: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八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奇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注释:¹阳嘉:东汉顺帝刘保的年号。²候风地动仪:测验地震的仪器。据竺可桢考证,这是两种仪器,一是测验风向的候风仪,一是测验地震的地动仪。³以:用。⁴员径:圆的直径。员,通“圆”。⁵合盖隆起: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隆,高。⁶尊:同“樽”,古代盛酒器。⁷饰:装饰。“饰”后省宾语“之”,“之”代候风地动仪。⁸以:用。据有人研究,候风地动仪外部八方书写不同的篆文以表明方位,脚部装饰山形,东南西北分别绘画代表四方的龙朱雀虎玄武(龟蛇)。⁹都柱:大铜柱。都,大。“都柱”就是地动仪中心的震摆,它是一根上大下小的柱子,哪个方向发生地震,柱子便倒向哪边。¹⁰傍:同“旁”,旁边。¹¹施关发机:设置关键(用来)拔动机件,意思是每组杠杆都装上关键,关键可以拨动机件(指下句所说的“龙”)。¹²龙:指龙形的机件。¹³首:头。¹⁴下:指龙首下面。¹⁵其牙机巧制:互相咬合制作精巧的部件。¹⁶尊中:酒樽形的仪器里面。¹⁷覆盖周密无际:指仪器盖子与樽形仪器相接处没有缝隙。¹⁸地动:地震。¹⁹则:就。²⁰振:振动。²¹机发:机件拨动。²²而:顺承连词,不必译出。²³激扬:这里指声音响亮。²⁴伺者:守候观察候风地动仪的人。²⁵发机:拨动了机件。²⁶七首:指其余七龙之首。龙首,互文,都指龙首。²⁷验:检验,验证。²⁸自:在,可译为“在……中”。²⁹尝:曾经,曾有一次。³⁰而:可是。³¹驿:驿使,古时驿站上传递文书的人。³²至:指来到衡师。³³果:果然。³⁴陇西:汉朝郡名,在今甘肃省兰州市临洮县陇西县一带。“陇西”前省介词“于”(在)。³⁵其:它,代候风地动仪。³⁶妙:巧妙,神奇。³⁷乃:便。³⁸地动:地震。³⁹所从方起:从哪个方位发生。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¹政事渐损²,权移于下,衡因³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wéi)(wò),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¹⁰者。宦(huàn)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¹¹,衡乃诡对¹²而出。阉(yān)¹³恐终为其患,遂共谗(chán)¹⁴之。衡常思图身之事¹⁵,以为吉凶倚伏¹⁶,幽微难明¹⁷。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¹⁸
译文: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但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注释:¹时:当时。²损:腐败。³因:于是。⁴迁:升迁。⁵帷幄:指帝王。天子居处必设帷幄,故称。⁶讽议:讽谏议论;婉转地发表议论。⁷左右:身边。⁸尝:曾经。⁹疾:憎恨。¹⁰恶:指坏人坏事。¹¹目之:给他递眼色。目:名词活用为动词。¹²诡对:不用实话对答。¹³阉竖:对宦官的蔑称。¹⁴谗:毁谤。¹⁵图身之事:图谋自身安全的事。¹⁶吉凶倚伏:祸福相因。出《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¹⁷幽微难明:幽深微妙,难以看清。¹⁸宣寄情志: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意。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永和¹初,出为河间相。时²国王³骄奢(shē),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¹⁰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¹¹,称为政理。视事¹²三年,上书乞骸(hái)¹³,征拜尚书¹⁴。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zú)¹⁵
译文:(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豪门大户他们一起胡作非为。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chi]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注释:¹永和:也是东汉顺帝的年号(公元-)。²时:当时。³国王:即河间王刘政。⁴典宪:制度法令。⁵豪右:豪族大户,指权势盛大的家族。⁶不轨:指行动越出常轨的事,即违反法纪的事。⁷下车:官员初到任。⁸治:整治。⁹整法度:整顿法纪制度。¹⁰阴知,暗中察知。¹¹肃然:这里是敬畏恭顺不敢为非做歹的意思。¹²视事:这里指官员到职工作。¹³乞骸骨: 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¹⁴尚书:官名,不同朝代的尚书职权不一样,东汉时是在宫廷中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¹⁵卒:死。
《张衡传》以张衡“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为纲组织全文,显示了张衡作为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才干与成就。范晔继承了司马迁、班固等人关于史传文写作的传统,并因人取事,因事敷文,形成了自己记写人物传记的特色。张衡一生行事众多,成就卓著,品格高尚,如何取其精又不失于偏,虑及全又不流于繁,写其形又得其神,确要费一番匠心。
  叙学习,显示其成就的基础。张衡的朋友崔瑗曾称赞他说:“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瑰辞丽说,奇技伟艺,磊落炳焕,与神合契。”张衡多才多艺,德高品洁,是和他的学习、实践分不开的。范晔写他的学习,说他“少善属文”,自幼聪颖明慧,而更突出了他的“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张衡系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而游学到“三辅”之地,并进入京城洛阳太学参观、学习。当时学界盛行的是“章句之学”,完全是一套陈腐的死学问,张衡涉足社会,不惜远游,目标远大,直入太学,这就使他达到“通五经,贯六艺”的地步。把五经、六艺都融会贯通了,他不是食而不化,也非固步自封,不仅读书本而且看实际,不只钻典籍而且研技艺,不单捧册页而且知世情。张衡贯古通今,知书识世,明道谙理,可是“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谦虚谨慎,既是取得重大成就的条件,也是为人处世的美德。作者仅用了三十四个字,就概及张衡学习的各个方面:内容、方法、精神、成就。这真可谓用墨精当得能收海于勺,缩龙成寸。作者先叙张衡的学习,为下文叙述他的善为人、善作文、善机巧、善理政奠定了基础。
  叙品行,显示其高尚的节操。张衡对为官作宦,“从容淡静”;对贪官酷吏,嫉恶如仇;对科学技术,不遗余力。有的人把学问作为沽名之具,钓利之饵,登官之梯,而张衡参透人生,洁身自守,他辞谢了多次的举荐与征召。作者连用“连辟”“累召”“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强调了他的不慕利禄,无意仕途。后来的出仕,也只是“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一些从事科技、史学方面的业务性职务。“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不想握权柄以抬高地位,居高位以谋私利。
  张衡没有官欲,但并非没有官才。他有着敏锐的政治眼光,清醒的政治头脑,高明的政治手腕。他看到“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不惜花了十年工夫,模拟班固的《两都赋》,而写了《二京赋》。在《西京赋》和《东京赋》中,极力铺写了二京的所有宫室、动植物、游侠辩论之士、角牴大傩之戏,讽谏当朝的穷奢极侈。这是婉转的讽喻。有时他也挺身而出“上疏陈事”,“讽议左右”,向皇上直言进谏,弹劾奸佞。一旦由他掌握了一定权力,也就大力剪锄奸徒丑类。他出为河间王刘政的相时,看到刘政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他一到任就能“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收到“上下肃然,称为政理”的效果,可见张衡不仅具有如何做官的认识、理论,而且有着实际施行的本领。
  张衡上究天文,下穷地理,精于历算,擅于机械,自然也洞察当时社会世情。官场之中,有日天地黑,无风海生浪,所以他先是不做官,想洁身避祸,后来不得不入官场,顺帝“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避其锋芒,巧为应对。即令这样,那帮阉竖还“共谗之”,使他更明白在那种政治漩涡中,如履春冰,如捋虎尾,确实是“吉凶倚伏,幽微难明”,而要“常思图身之事”。当他狠狠打击了河间王的恶势力后,也就急流勇退,做出了极明智的决策:“上书乞骸骨”,请求退休还乡了。从他的《四愁诗》《思玄赋》《归田赋》中,都看出作为一个正直的官吏、有为的学者,在当时内心的苦闷,无力除恶,无法避祸,只有独善其身了。
  叙术业,显示其卓著的成就。张衡在天文、数学、地理、气象、机械制造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在文学、诗赋、绘画方面成绩斐然。郭沫若曾评价说:“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万祀千令,令人敬仰”。范晔为之作传时,既要顾及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文中以“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概及了他多方面的贡献,而重点写候风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张衡首创,在科技史上居重要地位。传记从地动仪的质地、尺寸、规模、形体、文饰以至整个结构的“巧制”、测定时的效验,做了井然有序的详明介绍。“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着一“神”字,极写仪器功效。“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表明此乃史无前例的独创。更用京师学者最初“咸怪其无征”,后来“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的典型细节,充分证明了张衡“妙尽璇机之正”的“妙”,“善机巧”的“善”。
  这篇传记仅以七百余字就概及张衡六十二年中善属文、善机巧、善理政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全文以时间为序,叙其一生;以“善”为纲,统率题材;以“妙”为目,传其精神,因而所写方面多而不杂,事迹富而不乱,文虽简而概括全。范晔之所以能“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文心雕龙·附会》),就在于抓住了总纲领,并内蕴着相互关系。张衡正由于潜心于学才达到“通五经,贯六艺”的境界,才使他具有了“善机巧”的知识与才干,也使他具有了“不慕当世”的胸襟。不去追名逐利,求官谋宦,才能居郎中的微职“积年不徙”,得“约己博学,无坚不钻”,有了创造发明。他的做官,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以利于科学研究。当不得不被推上政治舞台时,还始终保持着明智的头脑。作者将张衡于自然科学、文学、政治活动方面的表现统一了起来,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伟大的人。
  本文除揭示了张衡多方面事迹的内在的联系外,善于剪裁也是使本文成功的重要因素。如写“善属文”,就以写《二京赋》为主,略涉《思玄赋》,其他甚至不提及;写“善机巧”,以详写候风地动仪为主,其他科技成果则为辅;写“善理政”,以整治法度、收擒奸党为主,请求辞职、上调擢升则为次。在文学、科学、政事三方面,都体现了他“从容淡静”的个性,又突出了“善机巧”的特点,使张衡这么个伟大的形象辉耀于读者面前。
肝肠百炼炉间铁,富贵三更枕上蝶,功名两字酒中蛇。尖风薄雪,残杯冷炙,掩清灯竹篱茅舍。
肝肠百炼¹炉间铁,富贵三更枕上蝶²,功名两字酒中蛇³。尖风薄雪,残杯冷炙(zhì),掩清灯竹篱(lí)茅舍
译文:侠义肝肠千锤百炼像炉中的钢铁,荣华富贵有如三更虚幻的梦。功名两字虚幻不可捉摸全是庸人自扰。世道如尖针刺骨的寒风,人情似疾风中翻卷如刀的急雪,人世凄凉,一盏灯照着一杯剩酒和半盘冷菜,还是掩好灯守着这竹篱茅舍。
注释:悟世:即对人世之悟,对人世的理解、看法。这里指作者历尽坎坷,饱经风霜后悟出了世态炎凉,看透了世情的黑暗。¹百炼:喻指屡经磨练。²枕上蝶:喻指虚幻的梦。庄子曾说自己梦中化蝶。³酒中蛇:用杯弓蛇影的典故,出自《晋书·乐广传》。这里指虚幻不可捉摸之事。⁴尖风:利风。形容寒风如尖针刺骨。⁵薄雪:急雪。⁶残杯冷炙:残剩的酒菜,这里指危势利社会中受到冷遇。冷炙:指已冷的菜肴。杜甫《奉赠韦左丞丈》:“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⁷清灯:清冷的油灯。⁸竹篱茅舍:象征远离闹市的清贫生活。

  此令开篇,即用一个简洁的鼎足对,指出作者的意志犹如久经锤炼的钢铁,而富贵功名则宛若枕上蝶和酒中蛇,虚幻缥缈。作者在后半部分直言隐居时困顿窘迫的生活:一幢破旧的竹篱茅舍.屋外寒风刺骨,雪花飘飞;屋内残酒剩菜,寒气逼人。一贫如洗的知识分子一边用剩酒残羹果腹,一边则只能在竹篱茅舍中,在如豆青灯之下苦读。作者宁愿清贫,不改其志,依然鄙薄世俗追求,自守高尚的人生节操,表现了元代士人安贫乐道的人生价值取向。

  “肝肠百炼炉间铁”,起句一语双关。刘琨《重赠卢谌》有言:“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这句既指自己久历磨难,备尝艰苦,就如同钢铁一样被锻造,也指人像那炉中的钢铁一样,变得坚硬冰冷,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接下来“富贵三更枕上蝶”一句语出《庄子·齐物论》,庄子曾在梦中幻化成蝴蝶,但醒来之后发现自己不过是庄子,喻指所谓的富贵荣华不过是一场虚幻的梦境。

  “功名两字酒中蛇”用的是“杯弓蛇影”的典故。相传乐广有一位亲密的朋友,以前经常往来,但不知何故,很久都没有来家拜访,于是便设宴款待他。酒席之上,乐广问他的朋友为何久不来家,朋友说以前来吃饭的时候看到酒杯中有蛇,回去便病倒了。乐广听后便告诉他那是墙上的弓在酒杯里投下的倒影,朋友明白之后病便不治而愈了。这句和上句一样,指那功名也是虚幻之物,不必为此劳心劳神。

  这两句同时援引了“庄周梦蝶”和“杯弓蛇影”两个典故,充分表明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否定及蔑视,带有很强的讽刺意味,也是作者对人生的一种领悟,和“悟世”的主题相对。

  前三句可以说是直抒胸臆,奠定了全曲的感情基础,从句式上来说是典型的鼎足对。“尖风薄雪,残杯冷炙,掩清灯竹篱茅舍”,这三句的内容很浅显,描述的始终贫寒凄苦的生活,是乔吉的自我写照。寒风刺骨,雪花飞舞,家里只剩下一些残羹冷炙。住的是竹篱茅舍,到了夜晚灯光昏黄,自己还得在那如豆粒般大小的灯光下读书,生活是何等的清苦。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雪花、残羹、灯火、竹篱茅舍等事物,加之“尖”“薄”“残”“冷”等形容词清楚地描述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读书人没有地位,过着饥寒交迫生活的现实,引发人的深思。这也是前文作者为何会感叹富贵功名如梦幻的原因,到此,叙事与抒情很自然地便融为一体,丝毫没有生涩之感。

  这支曲子内涵丰富,包含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乔吉一生落魄,怀才不遇,经过多年的漂泊,饱尝世间人暖,终于感悟到一切到头来只不过是一场空。心灰意冷的乔吉在破败的居所中写下了此曲,读者从中也可以感受到一种苍凉的悲剧气氛。总体来说,这支《卖花声·悟世》用词清丽典雅,语调婉转和谐,足以表现其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元曲鉴赏大全集(下)》.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525-526
双鹭能忙翻白雪,平畴许远涨青波。
双鹭能忙¹翻白雪²,平畴(chóu)³许远涨清波。
译文:两只白鹭在水上振动着雪白的羽毛,飞来飞去是那样的忙;平坦的田野涨起清波,望去是那样的遥远。
注释:¹能忙:那么繁忙。²白雪:这里指白茫茫的水域。³平畴:平坦的田野。⁴许远:如此遥远
钩帘百顷风烟上,卧看青云载雨过。
钩帘百顷风烟上,卧看青云载雨过。
译文:随手将窗帘钩起,顿时便似有无限风光扑上楼头,悠闲地躺着,欣赏那一团团带雨的青云从空中飞过。

  这首诗是动中见静,用许多跳动的画面组成特写,以反衬其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

  成双的鹭鸟振动着雪白的羽毛,飞来飞去是那样的忙;渺渺平畴涨起清波,望去是那样的遥远。诗人随手把窗帘钩起,顿时便似有无限风光扑上楼头。诗人悠闲地躺着,欣赏那一团团带雨的青云从空中飞过。这就像杜甫《江亭》诗所写:“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充分表现出一种以自然之眼观物的旷达襟怀。前两句表面上,是渲染翻飞之速和平畴之户,深一层,则显示出双鹭的安闲和田野的静谧。“钩帘百顷风烟上”句着一“上”字,便把成百顷辽阔的风光写活了。末句“卧看青云载雨过”是否另寓深意,自无法确知。但联系到作者的生平,则此诗极可能作于政治上遭受挫折期间。汪藻一向怀抱青云之志,在几经政治风波之后,仍能泰然处之。此句所表现的,很可能就是这一境界。

  汪藻的朋友孙觌叙汪藻诗说:“兴微托远,得诗人之本意。”(《浮溪集原序》)从这句话中可知:汪藻诗的比兴和寄托是很微妙、深远的。但这两首小诗是否也有寄托,不必强作解入,但就诗里所显示的意象来看,恐不是单纯的留连光景之作,反映出一种怅惘心情。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765-766

shìèrshǒu ·èr

wāngzǎo sòngdài 

shuāngnéngmángfānbáixuě píngchóuyuǎnzhǎngqīng 
gōuliánbǎiqǐngfēngyānshàng kànqīngyúnzàiguò 
何处淬吴钩?一片城荒枕碧流。曾是当年龙战地,飕飕。塞草霜风满地秋。
何处淬(cuì)¹吴钩²?一片城荒枕碧流³。曾是当年龙战地,飕(sōu)。塞草霜曾满地秋。
译文:哪里是用血浸染吴钩之地?如今已是城池荒芜,碧水长流。这里曾是当年群雄争霸的战场,而今只余飕飕的曾声。塞草遍野,寒曾呼啸,满地皆是秋色。
注释: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好离乡》、《蕉叶怨》。¹淬:淬火。²吴钩:钩兵器形似剑而曲,春秋吴人善铸钩,故称,后也泛指利剑。³碧流:绿水。⁴龙战地:指古战场。龙战,本谓阴阳二气交战。后遂以喻群雄争夺天下。⁵飕飕:形容曾声。
霸业等闲休。跃马横戈总白头。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
霸业¹等闲休。跃马横戈(gē)²总白头。莫把韶(sháo)³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
译文:称霸的事业轻易地结束了,策马驰骋,兵戈杀伐,最终也只换得满头白发。不要轻易用美好的年华换取封侯功名,多少英雄到头来只不过被埋于废弃的山丘之下而已。
注释:¹霸业:指称霸诸侯或维持霸权的大业。²跃马横戈:谓手持武器,纵马驰骋。指在沙场作战。³韶华:美好的年华。⁴封侯:封拜侯爵,泛指显赫功名。⁵废丘:荒废的土丘。

  这首词是一怀古之作,该词通过描写塞外寒曾萧萧,衰草遍野的冷落景象,行文用词格调高远,气势豪纵,情致凄怆,透彻地抒发了世事无常、兴亡无据、古今同梦的悲慨。

  “何处淬吴钩”开端即问,从中可见悲凉凄怆的情调,下面紧接着荒城“枕碧流”,映衬出当年争战之地的衰草、曾霜的萧瑟荒凉,折射出词人的迷惘与哀伤。“塞草霜曾满地秋”,道尽了秋日的萧瑟凄凉。

  “霸业等闲休,越马横戈总白头”,下片从写景转入抒怀,表达了人生苦短,人间若梦的伤感。结句处的“多少英雄只废丘”,是这种哀感的点睛之语,大有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曾流人物”的情怀。

  世事无常,功名虚无,词人用历史古迹的满眼苍凉来说明霸业也好,封侯也罢,最终不过被历史的尘埃湮没。全词悲壮中又有着超越历史的时空之叹,沉郁悲慨。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徐燕婷,朱惠国著.纳兰词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01:399页
2、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290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