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如天高,戒寒车马稀。夕风凌厉中,颇闻箫声低。
朱门如天高,戒寒车马稀。夕风凌厉中,颇闻箫声低。
庭树森过楼,红烛隐有辉。密帐垂销金,钗黛方合围。
庭树森过楼,红烛隐有辉。密帐垂销金,钗黛方合围。
官厨老宰手,宰羊犹割鸡。投匕辄不悦,侧目嫌瘦肥。
官厨老宰手,宰羊犹割鸡。投匕辄不悦,侧目嫌瘦肥。
有力需所供,求适亦其宜。未遘穷巷艰,吾难于彼讥。
有力需所供,求适亦其宜。未遘穷巷艰,吾难于彼讥。
今兹二三友,爱我何偏私?特杀圈中羔,陈馈来劝卮。
今兹二三友,爱我何偏私?特杀圈中羔,陈馈来劝卮。
膏然琥珀色,和以松烟脂。胶牙疑饧酥,聂切归烂糜。
膏然琥珀色,和以松烟脂。胶牙疑饧酥,聂切归烂糜。
自怜三年来,减食养病脾。安能对此豪,络绎同啜醨。
自怜三年来,减食养病脾。安能对此豪,络绎同啜醨。
海乡冻颓云,下泽方鸿啼。窘民鲜安堵,伤乱失援依。
海乡冻颓云,下泽方鸿啼。窘民鲜安堵,伤乱失援依。
日煮一升饭,不救全家饥。徘徊思野蕨,雪路风凄凄。
日煮一升饭,不救全家饥。徘徊思野蕨,雪路风凄凄。
吾人恃天力,差可安粥齑。越节及上烹,恐遭造化嗤。
吾人恃天力,差可安粥齑。越节及上烹,恐遭造化嗤。
撤筵剪残烛,感叹为此诗。借问党家翁,健骨今何其?
撤筵剪残烛,感叹为此诗。借问党家翁,健骨今何其?
姚燮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 168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臣轼言:蒙恩就移前件差遣,已于今月二十日到任上讫者。风俗阜安,在东南号为无事;山水清远,本朝廷所以优贤。顾惟何人,亦与兹选。臣轼中谢。伏念臣性资顽鄙,名迹堙微。议论阔疏,文学浅陋。凡人必有一得,而臣独无寸长。荷先帝之误恩,擢置三馆;蒙陛下之过听,付以两州。非不欲痛自激昂,少酬恩造。而才分所局,有过无功;法令具存,虽勤何补。罪固多矣,臣犹知之。夫何越次之名邦,更许借资而显受。顾惟无状,岂不知恩。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天覆群生,海涵万族。用人不求其备,嘉善而矜不能。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收养小民。而臣顷在钱塘,乐其风土。鱼鸟之性,既能自得于江湖;吴越之人,亦安臣之教令。敢不奉法勤职,息讼平刑。上以广朝廷之仁,下以慰父老之望。臣无任。
臣轼言:蒙恩就移前件差遣,已于今月二十日到任上讫(qì)者。风俗阜安,在东南号为无事;山水清远,本朝廷所以优贤。顾惟何人,亦与兹选。臣轼中谢。伏念臣性资顽鄙,名迹堙(yīn)微。议论阔疏,文学浅陋。凡人必有一得,而臣独无寸长。荷先帝之误恩,擢(zhuó)置三馆;蒙陛下之过听,付以两州。非不欲痛自激昂,少酬恩造。而才分所局,有过无功;法令具存,虽勤何补。罪固多矣,臣犹知之。夫何越次之名邦,更许借资而显受。顾惟无状,岂不知恩。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天覆群生,海涵万族。用人不求其备,嘉善而矜(jīn)不能。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收养小民。而臣顷在钱塘,乐其风土。鱼鸟之性,既能自得于江湖;吴越之人,亦安臣之教令。敢不奉法勤职,息讼(sòng)平刑。上以广朝廷之仁,下以慰父老之望。臣无任。
译文:臣苏轼有话说:蒙皇上厚恩,将臣差往徐州,已于本月二十日到任。湖州风俗富裕安定,在东南地区号称无事之州。山清水秀,本是朝廷优待贤才的地方。我算什么人?居然获得如此厚爱,臣苏轼先此致谢。 臣苏轼性情鄙陋,名声政绩都微不可言。议论迂阔粗疏,学识浅陋。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而臣却无任何长处。受先帝的误宠,提拔到三馆任职,蒙陛下的信任,交给两州去管理。 臣不是不想努力奋进,报答君恩,只是才力有限,有过无功;法令俱在,臣即使再勤劳也是于事无补。臣的罪过多得很,自己也很清楚。臣凭什么能越次担任名邦之职呢?全都是因为遇到了陛下,用人不求其才能具备,表扬好的也能包容不好的。 臣知道自己迂腐不识时务,难以与新进之人共同进步。皇上知道臣年老不会多生事端,或许能保全一方百姓,所以让臣到湖州任职。 臣之前在杭州时,就喜欢江南的风土之美,在江湖中像鱼鸟一样悠然自得,当地百姓也很听从臣的教导。既然到了此地,臣怎敢不恪尽职守,奉公守法,上以推广朝廷的仁义,下以满足父老百姓的愿望。臣无能。
注释:讫:绝止、完毕。阜安:富足安宁。堙微:没落衰微。阔疏:指粗疏;不严密。天覆:指上天覆被万物,后用以称美帝王仁德广被。群生:指众生物、万物;百姓。息讼:平息争讼。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谁家玉笛¹暗飞声²,散入春风³满洛城。
译文:这是从谁家飘出的悠扬笛声呢?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注释:洛城:今河南洛阳。¹玉笛:笛子的美称。²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声:声音。³春风:指春天的风,比喻恩泽,融和的气氛等引申涵义。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此夜曲中闻¹折柳²,何人不起故园³情。
译文:在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
注释:¹闻:听;听见。²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³故园:指故乡,家乡。

  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一曲笛声不期然响起,夜深人静,笛声清远而动听。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玉笛”,指玉制的笛,或笛子美称,或羌笛的代称。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惟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横吹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如《旧唐书·乐志》载北朝流传的一首《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历代文人仿作的《折杨柳枝》曲辞,也都是抒发离愁别绪的。在这里,折柳既可理解为听到的是一首折柳曲,还可理解为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的意绪。“柳”谐音“留”。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折柳既是一种习俗,也代表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习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的,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园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莫可名状的,因偶然听到的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笛声来自何处,何人在吹,是和自己一般的游子?是乐工?是歌妓?这些都让诗人和读者去猜测。而这些又都无须一一去分别,因为思乡之情对游子来说,都是共有的。它绵绵不绝,弥漫在夜空中,缠绕在游子心头,抹不去化不开。“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岁就离家东游,后长期居住湖北、山东,春夜闻笛《折杨柳》曲,触发深长的乡思当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来在旅人游子心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0-31
2、 袁行霈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59-360

chūnluòchéngwén

bái tángdài 

shuíjiāànfēishēng sànchūnfēngmǎnluòchéng 
zhōngwénzhéliǔ rényuánqíng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我觉秋兴¹(yì)²,谁云秋兴悲?
译文:我觉得感怀秋日会使人放逸,谁却说使人悲愁呢?
注释:¹秋兴:因秋起兴。²逸:安逸恬乐。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山将¹落日去,水与晴空宜²
译文:群山带走斜阳落日,绿水与蓝天相映成趣。
注释:¹将:带的意思。²宜:适合,协调。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jī)¹
译文:用玉壶装上鲁酒,为君送行请君暂且驻马。
注释:¹驻金羁:犹停马。金羁,用金镶制的马络头,这里指马。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歇鞍(ān)(qì)古木¹,解带挂横枝²
译文:把马停放在古树旁,解下锦带挂在横出的树枝上面。
注释:¹憩古木:在古树下休息。²横枝:横生的树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歌鼓¹川上亭²,曲度³神飙(biāo)吹。
译文:水中尧祠亭歌鼓齐鸣,曲调悠扬远飞云天。
注释:¹歌鼓:唱歌打鼓。²川上亭:水上的亭子,指尧祠亭。³曲度:曲调。这里指音乐。⁴神飙:疾风。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云归碧海¹夕,雁没²青天时。
译文:日暮时云霭渐退向天边,大雁消失在茫茫的青天中。
注释:¹碧海:绿色的大海。²没:消逝。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相失¹各万里,茫然²空尔思³
译文:我们三人分别相距万里,茫然之中只有愁思种种。
注释:¹相失:离散的意思。²茫然:犹惘然,惆怅貌。³空尔思:徒然思念你们。尔,指杜、范二人。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首先抒发了自己的观点,“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一扫悲秋的传统。接着写出了秋天的种种景色。最后两句表达了与杜、范二人分别的惆怅心情,反映出感情的深厚。全诗寓情于景,语言自然流畅,层次分明,风格明快。

  诗一开头紧扣题中“秋日”,抒发时令感受。自宋玉在《九辩》中以“悲哉秋之为气也”句开篇,后来的文人墨客都是一片悲秋之声,李白却偏说“我觉秋兴逸”,格调高昂,不同凡响。“我觉”“谁云”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富有李白的艺术个性;两名对照鲜明,反衬出诗人的豪情逸致。一、二句定下基调,别宴的帷幕便徐徐拉开。

  三、四两句写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傍晚,绵延的群山带走了落日;尧祠亭上下,清澈的水流同万里晴空相映成趣。诗人抓住群山、落日、水流、晴空等景物,赋予自己的想象,用“将”“与”二字把它们连成一体,即使这些自然景色获得了个性和活力,为首句的“秋兴逸”作注脚,又进一步烘托了诗人欢乐的心情。接着,正面描写别宴:席上已摆好玉落美酒,主宾们已止步下马,有的正在安置马匹休息,有的解下衣带挂在横生的树枝上,大家开怀畅饮,并且歌唱的歌唱,奏曲的奏曲,欢快的乐曲声疾风似地飘荡在尧祠亭的四周,响彻云霄。诗人的感情同各种富有特征的物件、动作和音响效果等交融在一起,气氛一句比一句浓烈,感情一层比一层推进,表现出诗人和友人们异乎寻常的乐观、旷达,一扫一般送别诗那种常见的哀婉、悲切之情,而显得热烈、奔放。

  宴席到这时,已是高潮。接着描述送别的时间和景色:时近黄昏,白云飘向碧海,大雁从晴空飞逝。这两句既同“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相照应,又隐隐衬托出诗人和友人们临别之际相依相恋的深厚情宜。宴席从高潮自然过渡到尾声。最后,全诗以“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作结,酒酣席散,各奔一方,留下的是无尽的离情别绪。

  李白这首诗,既是送别,又是抒情,把主观的情感融注到被描写的各种对象之中,语言自然而夸张,层次分明而有节奏。尤其可贵的是,诗的格调高昂、明快、豪放,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95-296

qiūjùnyáotíngshàngyànbiéquēfànshì--bái

juéqiūxìngshuíyúnqiūxìngbēi

shānjiāngluòshuǐqíngkōng

jiǔbáisòngxíngzhùjīn

xiēānjiědàiguàhéngzhī

chuānshàngtíngshénbiāochuī

yúnguīhǎiyànméiqīngtiānshí

xiāngshīwànmángránkōngěr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共庆新年笑语哗(huá),红岩¹士女²赠梅花。
译文:大家聚集在一起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笑语喧哗,十分热闹,红岩村的年青同志送来梅花,更增添了节日气氛。
注释:¹红岩:指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红岩村。²士女:青年男女。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举杯互敬屠(tú)苏酒¹,散席分梅胜利茶²
译文:大家在一起举杯互相敬酒,表达着新年的祝愿,散席后众人意犹未尽,又一起品尝这胜利茶,谈论当今时事。
注释:¹屠苏酒:酒名。此指宴会上所饮之酒。²胜利茶:当时重庆市商店出售纸包茶,名“胜利茶”,表示预祝抗日战争胜利的意思。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译文:只有精忠才能报答祖国,如今祖国正遭外侮,烽烟遍地,没有地方去寻求一家安乐。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
陪都¹歌舞迎佳节,遥(yáo)祝延安景物华²
译文:我们在陪都重庆载歌载舞地欢庆新年,但不要忘了延安,让我们遥祝延安解放区繁荣昌盛。
注释:¹陪都:指重庆。国民党政府的首都本来在南京,因陷落,临时迁至重庆,故称陪都。²景物华:景物有光彩。此为祝颂延安繁荣。

  这首诗从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围坐一起共度元旦的盛况写起。“笑语哗”可以想见当时的热烈情景。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一浪盖过一浪。这“笑语哗”体现出了革命者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红岩士女赠梅花”则描述出宴会上同志们互赠梅花表达祝福的动人场景。

  梅花傲霜斗雪,绽放严冬的超凡绝俗的高贵品格,历来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就盛赞了梅花的这种高洁品格。再者,梅花还是报春的使者。“为报春信息,不怕雪埋葬”。梅花的含笑宣告了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即将来临。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把宴会的气氛推至高潮。宴会上大家举杯欢歌,开怀畅饮,共同表达对美好前途的祝愿。俗话说:“人逢知己干杯少。”况且平时大家都工作繁忙,难得有机会聚在一起抵掌而谈,自然要借此尽情解放一下。于是飞壶传觞,推杯换盏,喝得酒酣耳热,不亦乐乎。唯一遗憾的就是不能痛饮黄龙府。宴会结束后,大家仍然意犹未尽,一边品茗,一边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新年饮酒的风俗,含有驱除忧愁烦恼,喜迎新春之意。正如王安石诗云:“春风送暖入屠苏”。对新生活、新气象的向往都溶入这浓浓甘醴之中。屠苏酒就演变成了吉祥的象征。而胜利茶,据作者自注,也是希望的象征。

  这四句诗一面运用层层皴染法描绘出宴会的热烈氛围和乐观场面,一面运用梅花、屠苏酒和胜利茶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艺术地表现了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格调明快,发人深思。

  “只有精忠能报国”使语调由欢快转入低沉。一想起大敌当前,蒋介石不守信用,致使抗战大计不谐,诗人内心就隐隐作痛,坐卧不宁,从而影响了宴会上的欢快心情。

  “精忠报国”来自岳飞之事。据《宋史·岳飞传》记载:“岳飞抗金英勇善战,屡建奇功。后被诬入狱,受何铸审问时,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这四字系岳母所刺,目的是激励岳飞爱国。又宋高宗曾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成锦旗,授与他。后人就用“精忠报国”来纪述岳飞的爱国精神。诗人借以表达自己献身民族大业,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愿望,同时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抗战到底决心的写照。此外,这里还是对蒋介石的婉讽,奉劝蒋不要落入汪伪和日寇设置的圈套,以免步人后尘,下场可悲。

  “更无乐土可为家”指出国家沦于敌手,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哪有可存身立命的乐土。诗人青年时代就追随革命,几十年来风风雨雨,颠沛流离,未过一天安稳日子。正如徐特立所评价的:“唯将国作家。”董必武慨天下为己任,昼夜奔波于救国救民之大计。这句诗正抒发了诗人不求一己的苟安偷生,而要解民于倒悬的豪迈胸怀。

  乐土,出自《诗经·硕鼠》:“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董老在此是反其意而用之,古人尚有乐土可去,而今天诺大的中国竟找不到一块乐土,极言民族危机的深重。抗战大计已是迫在眉睫,只有驱尽日寇,才能将中华神州变成乐土。当然仅仅赶跑日寇也还不够,还要进而推翻专制独裁,建立民主、自由的政权。这里暗示出在国民党的专制统治下,人民怨声载道,并不比沦陷区好多少。

  末尾两句由重庆的载歌载舞引出对延安的祝福和思念。在这欢庆佳节之际,诗人想到远方的战友,相隔千山万水,只有遥祝延安日新月异了。

  诗人虽生活在重庆,但念念不忘的却是延安。重庆尽管比延安繁华,却是令人压抑的。延安尽管物质艰苦,精神上却是令人舒心的。而且重庆繁荣的背后掩盖的是一触即发的危机,地下潜伏的岩浆正汹涌运行。延安虽然遇到暂时的困难,但诗人相信在党的领导下终会走出低谷,“为有源头活水来”,而重庆则是连生命的涟漪也已泛不出的一汪死水。而且延安群英荟萃,人才济济,云集着大批民族的精英。像柳亚子诗中所津津乐道的:“杜断房谋劳午夜,江毫丘锦各名家”。这里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希望。

  通过对延安出思念,诗人一扫情绪的压抑,重又明亮起来,使全诗在节奏明快中结束。全诗基本采用铺叙手法,写得明白如话。

参考资料:
1、 肖菡,谭好哲,王蕙莉.伟人的咏唱.济南市: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306-310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今年游寓(yù)¹独游秦²,愁思看春不当春。
译文:今年外出游玩的时候,自己独自来到了长安,没有朋友同游心中带着春愁来看春天,没有了春天的感觉。
注释:¹游寓:寓寄他乡。²秦:指长安。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上林苑(yuàn)¹里花徒²发,细柳³营前叶漫(màn)新。
译文:上林苑中的花白白地开放了,细柳营前的柳叶也徒有新芽。
注释:¹上林苑: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今已无存。这里借指长安园林。²徒:徒然。³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渭河北岸。这里借指军营。⁴漫:随意,没有约束。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公子南桥¹应尽兴,将军西第²几留宾³
译文:朋友们这时在南桥应该玩得正是尽兴,将军府里朋友们欢聚都不愿散去。
注释:¹南桥:洛阳城中一游览处。²西第:东汉外戚梁冀为大将军,起府第在洛阳城西。这里泛指豪华府第。³留宾:汉游侠陈遵,豪饮好客,宴会时常取客人车辖投入井中,以防客人中途离去,留宾即出自此曲故。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寄语洛城风日¹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译文:我在这里向着遥远的洛阳,对着春天的景物说,等我和朋友再相聚的时候明年的春天一定要加倍地还给我一个更美的春色啊!
注释:¹风日:指洛阳的春日美景。这里是借代在洛阳赏春的朋友。

  此诗以平缓的语气叙述起,“今年游寓独游秦”,扣住题目的“京中”简洁地交代了宦游的时间、地点,勾勒出了整首诗的背景。宦游对诗人来说本为平常事,而今年所不同的是“独游秦”。“独游秦”三字,将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寥情怀表现得既充沛又含蓄。

  这平静的叙述中寓有潮涌般的思绪。次句紧承前句的“独游秦”,顺流直下冲决了感情的闸门:“愁思看春不当春”,诗人直呼“这春天的景色多么美好,我却因为乡愁无心赏玩!”长安古都风物形胜,又置冬去春来,节序的推移,自然容易引起异乡人感昔怀今触动愁思。这联诗十四个字,生动地塑造出一个“相思不独欢,伫立空为叹”的诗人自我形象。由于诗中错落有致地巧用重字,“游寓独游秦”,“看春不当春”,使气韵回环,节奏和谐,声情摇曳生姿。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颔联描绘长安景色,上林苑里鲜花盛开却无人欣赏,细柳营前,柳枝新绿却无人看顾。花木随着季节开花结果,是自然规律,本无所谓“徒发”或“漫新”,然而诗句中却以“徒”和“漫”,赋予景物以人性。正应了清人吴乔所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绘景是为写情,这联是首联诗中“愁思看春不当春”的具体化描述,形象地表现诗人睹物感怀的惆怅心绪。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颈联描绘的是诗人想象中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情景。他们在南桥群游兴尽而归,又在西第集宴豪饮。这欢畅的场面,正与自己“独游秦”形成鲜明的对照。诗人运用这一虚笔来反衬自己的孤寂,突出对友人怀念的深沉和思归之切。由于其中化用了陈遵的典故,不仅表现了友人英侠豪爽的性格,而且使诗歌具有豪放的气势。“公子南桥”句,虽没直接写景,然而景已自在其中,春游者风度翩翩,潇洒自得的神志跃然纸上。诗写至此,似乎已完题中“有怀”。但诗人犹觉未够,又引出尾联诗句。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尾联构思新颖,造语清新。语痴而情真。诗人太熟悉洛阳的一切了,他思念洛城的人,也怀念洛城的风日,更留恋洛城的春光美景。这首诗与一般“有怀”诗相比,它扩大了“有怀”的范围。“诗贵出于自心”(《围炉诗话》),这联诗正是独出心裁,“言人之所不能言”。

  杜审言这首《春日京中有怀》,结构齐整平密,起承转合极其自然,虚实相生,波澜起伏。其艺术手法对后世很有影响。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6-27

chūnjīngzhōngyǒu怀huái--shěnyán

jīnniányóuyóuqínchóukànchūndāngchūn

shànglínyuànhuāliǔyíngqiánmànxīn

gōngzinánqiáoyīngjǐnxìngjiāngjūn西liúbīn

luòchéngfēngdàomíngniánchūnbèiháir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