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籍人间不久留,片时已过十经秋。鸳鸯帐下香犹暖,
仙籍人间不久留,片时已过十经秋。鸳鸯帐下香犹暖,
鹦鹉笼中语未休。朝露缀花如脸恨,晚风欹柳似眉愁。
鹦鹉笼中语未休。朝露缀花如脸恨,晚风欹柳似眉愁。
彩云一去无消息,潘岳多情欲白头。
彩云一去无消息,潘岳多情欲白头。
一枝月桂和烟秀,万树江桃带雨红。
一枝月桂和烟秀,万树江桃带雨红。
且醉尊前休怅望,古来悲乐与今同。
且醉尊前休怅望,古来悲乐与今同。

xīndàowángshīèrshǒu--xuán

xiānrénjiānjiǔliúpiànshíguòshíjīngqiūyuānyāngzhàngxiàxiāngyóunuǎnyīnglóngzhōngwèixiūcháozhuìhuāliǎnhènwǎnfēngliǔshìméichóucǎiyúnxiāopānyuèduōqíngbáitóuzhīyuèguìyānxiùwànshùjiāngtáodàihóngqiězuìzūnqiánxiūchàngwàngláibēijīntóng

鱼玄机

鱼玄机

鱼玄机,女,晚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咸通(唐懿宗年号,844—874)中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鱼玄机其诗作现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诗》。有《鱼玄机集》一卷。其事迹见《唐才子传》等书。 ▶ 4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山近觉寒早,草堂¹(shuāng)气晴。
译文:近靠山边觉得寒气来得特别早,晴空下的草堂笼罩着一片霜气。
注释:¹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标风操之高雅。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树凋(diāo)¹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译文:树叶凋零了,窗边还有阳光照着;池塘满了,水依然没有声音。
注释:¹树凋:树叶凋落。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果落见猿过,叶干¹闻鹿行。
译文:树上的果实成熟落下,叶子也干枯了,因此看见猿猴在林中走过,也听得见鹿行的声音。
注释:¹叶干:叶子干枯。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素琴¹机虑(lǜ)²³,空伴夜泉清。
译文:弹着素琴心情恬淡平静,到夜里只有潺潺清泉声相伴。
注释:¹素琴:不加装饰的琴。²机虑:犹思虑。³静:一作“息”。

  此诗是借对山居气候景物的描写,反映诗人恬澹自适的心境,而以早秋为一篇着色重点。

  秋天刚到,山家便觉爽气袭人。报晴的霜讯,也从每天凌晨得知,这就是“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的山居气候特征。首联以早寒和霜晴写山居早秋的生活感觉,有空中作画之妙。颔联拈出“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人们常见的景物,写成妙手偶得的佳句,可见诗人静观事物,善于摄取的艺术本领。即歌德所说:“诗人的本领,在于他有足够的智慧,能从惯见的事物中看出引人入胜的侧面。”(《歌德对话录》)前半两联是对山居早秋特有的气候和景物作了客观描写,为下面两联的主观反应作铺衬。交代了气候和景物的变迁,颈联便就眼前户外闻见的动物行动作出主观的判断。“果落”、“ 叶干”都是秋天山中的实景,而从果落可推见到猿过,叶干闻知鹿行,可见这儿山深人少,猿鹿才会从容大胆地昼夜出来觅食,山居环境的寥落寂静,便可了然。用的正是前人“鸟鸣山更幽”的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由此引发居静自乐的闲适心情。尾联抒写在如此幽静绝尘的山林里,诗人手弄素琴,随着琴曲的旋律,满怀的私心杂念完全平静下来,这时透明的心境,伴随户外夜泉的清音,进入一种纯净空明的理想境界,深深领略到早秋山居清心旷怀的恬泊情趣。主观情志和客观自然融为一体,不但净化了诗人的心灵,同时也使读者接受一次山水自然的陶冶。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24-625

zǎoqiūshān--wēntíngyún

shānjìnjuéhánzǎocǎotángshuāngqíng

shùdiāochuāngyǒuchímǎnshuǐshēng

guǒluòjiànyuánguògànwén鹿xíng

qínjìngkōngbànquánqīng

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
满塘秋水碧泓(hóng)(chéng)¹,十亩菱花²晚镜³清。
译文:秋日满塘的湖水碧绿而澄明,傍晚十亩菱花水面波平如镜。
注释:三堂:唐虢州(今河南省灵宝市)刺史宅中庭园名,以屡经文士题咏而著名。¹碧泓澄:形容湖水碧绿深沉。泓澄,水深而清。²菱花:菱的花。³晚镜:谓晚间水面波平如镜。
景动新桥横螮蝀,岸铺芳草睡鵁鶄。
景动新桥横螮(dì)(dōng)¹,岸铺芳草睡鵁(jiāo)(qīng)²
译文:横跨在湖上的新桥就像一道彩虹,岸上芳草就像平晚的茵褥鵁鶄安睡其上。
注释:¹蝃蝀:虹的别名。出自《诗经·鄘风·蝃蝀》:蝃蝀在东,莫之敢指。²鵁鶄:水鸟名,即池鹭。又作“交精'。典出汉司马相如《上林赋》:“鵁鶄䴋目。”
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¹投夜魄当湖落,岳²倒秋莲入浪生。
译文:夜晚一轮明月落入湖中好似沉璧,四围的山峰倒映在湖中的倩影,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
注释:¹蟾:蟾蜍。古代神话月中有蟾蜍,故称月为蟾。典出《淮南子·精神训》:“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²岳:山岳,山峰。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何处最添诗客兴¹,黄昏烟雨²乱蛙声。
译文:何处最能撩拨起诗兴呢?还是黄昏时候,在烟雨迷蒙中,那响彻田野的阁阁的蛙声。
注释:¹诗客兴:诗人之兴致,此处系韦庄自指。²烟雨:细雨。

  韦庄的律诗,特别是像这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律诗,虽不像他的一些绝句那样内蕴深沉,发人深省,但它以明快清新取胜,在抒情状物方面也自有其可贵的特色。

  其一,很少使事用典,而是根据自然环境,用明白晓畅的语言铸词造句,写出眼中所见和心中所感,以真切的情意来牵动读者的心灵。此诗咏“东湖”,开篇即从“满塘秋水”落笔,直接切题,起得爽健自然。接着,在夜里,在那碧绿深沉的湖水上,作者便让各种景色次第呈现出来;湖面上浮着十亩菱花,平展在明镜般清澈的水中;湖上横跨的新桥,像一条长虹,影子在水中荡漾;湖岸上,芳草如茵,睡着静静的池鹭;在清澈的湖底,月亮投下它的影子,像从天上掉了下来,而四围的山峰也倒映着它们的倩影,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作者以湖面为中心,将湖上、岸边、天上、四周的自然景物都组织在一起,汇集到湖中,成为活泼、优美、迷人而又宁静的一潭。这当中,既有平面的扩展,也有上下立体的交叉;既有动态中的活泼可爱,也有宁静中的安详恬和。然而,作者最后还说,那最能惹动诗兴的,还是黄昏时候,在烟雨迷蒙中,那响彻田野的阁阁的蛙声。诗中描述的这一切,犹如一条清澈的小溪。从诗人的笔下涓涓流出,直淌到读者心间,沁人肺腑。文字上决没有故作艰深、矫揉造作之感,而是一任自然,如娓娓交谈,亲切动人。其中“蝃蝀”(dìdōng,长虹的别称)一词,虽出自《诗经·鄘风》“蝃蝀在东,莫之敢指。”但用在这里,和原诗意思已毫无关系,只是借来与对句的“鵁鶄”(jiāoqīng,即池鹭)对偶罢了,而中间两联的对偶,本是律诗应当遵循的规则,也不是勉强做作。至于“蟾投夜魄”,看来象是用了《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阳也”)和《后汉书·天文志》(“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的典故,但月中有蟾蜍,本系古代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这里信手拈来,驱使自如,浑化无迹,毫无使事用典的痕迹。

  其二,结构新奇,在自然流利的笔调中,暗寓着章法上的精心安排。作者写东湖,是从夜里开始的,从第二句“晚”字可知,第四句“睡鵁鶄”、第五句“蟾投夜魄”更可证明,特别是“当湖落”三字,说明已是月到中天,至少子夜了。但到最后一联,却以问句逗起,在时间上来了一个很大的逆转:“黄昏烟雨乱蛙声。”这真是石破天惊,出人意表。这一安排,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说明作者不是子夜才到东湖的,而是黄昏就来了,那时正一片烟雨,只听得满湖动人的蛙声,勾起了浓郁的诗兴。同时也说明前三联所写是放晴景色,雨洗秋光,格外清爽,暗中为第二句的“清”字作了最好的注脚。其次,前三联所写皆从视觉着笔,全是眼中所见,而最后补以蛙声,是耳中所闻,则进一步从听觉上为整个美景增添了气氛,视、听兼用,收到了声情并茂的效果。另外,尾联出现蛙声,也是为深夜的静寂作反衬,即以闹衬静。黄昏时候,烟雨苍茫的东湖是蛙的世界,蛙们引吭高歌,好不热闹,而此时,它们似乎都已倦于歌唱,安静地歇息了,一轮皎洁的明月悄然洒下清光,笼罩一切,幻化一切,使闹后的宁静静得深沉,静得奇异,静得令人心醉。这最后一联的巧妙安排,使全诗格外生色,令人产生丰富的想象,而留下悠远无尽的韵味。

  其三,用字准确、生动,全诗音调响亮。诗中的动词,如“动”、“横”、“晚”、“投”、“落”、“倒”、“入”、“生”等,不仅准确,而且由于它们的频繁出现,便使本来静的景物有了动势,也使本来各不相干的景物相互融为一体,起了如同纽带般的关联作用。形容词“澄”、“清”、“乱”等,也恰到好处,例如用“乱”字来形容群蛙自由合唱的声音,真是维妙维肖,准确到不可移易的程度。特别是诗中还使用了“蝃蝀”、“鵁鶄”、“黄昏”、“烟雨”等双声词,读来流利自然,声韵和谐,增添了语言的音乐美。从中也可见作者熟能生巧的文字功底,他调动多方面的艺术手段,把东湖的自然美景表现得极为生动逼真,一片闲适之情,也充溢于字里行间,令人神往。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681-683页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红楼¹别夜堪(kān)(chóu)(chàng)²,香灯³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译文:当时红楼离别之夜,令人惆怅不已,香灯隐约地映照着半卷的流苏帐。残月将落,天刚破晓时,“我”就要出门远行,美人含着泪珠为“我”送行,真是“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的样子。
注释:¹红楼:红色的楼,泛指华美的楼房。此指官贵人家女子的闺一说犹青楼,妓女所居。²堪惆怅:堪,“那堪”的省文。此指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³香灯:即长明灯。通常用琉璃釭盛香油燃点。⁴流苏帐:用彩色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状垂饰物。常饰于车马、帷帐等物上。此指饰有流苏的帷帐。⁵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此句是当黎明之时将要出门离去女子留着眼泪与之辞别。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pí)(pá)¹金翠羽²,弦(xián)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³人似花。
译文:临别时为我弹奏一曲如泣如诉的乐章,那琵琶杆拨上装饰着用金制成的翠羽,雍容华贵;那琵琶弦上弹奏着娇软的莺语,婉转动人。那凄恻的音乐分明是在劝“我”早些儿回家,碧纱窗下有如花美眷在等着他。
注释:¹琵琶:初创批把。²金翠羽:指琵琶上用黄金和翠玉制成的饰物。³绿窗:绿色纱窗。指贫女的闺室。与红楼相对,红楼为富家女子闺室。据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记载。

  韦庄生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五代十国分裂混乱的时代。他一生饱经乱离漂泊之苦。黄巢攻破长安,他逃往南方,到处流浪。直到59岁,才结束了这漂泊流离的生活。

  这首《菩萨蛮》词,就是写作者浪迹江南一带时思乡怀念妻子的惆怅心情。

  词的上片,写离别之夜,爱人和泪送行的动人情景。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这两句写分别时的情景。回忆在朱门红楼那天告别之夜,灯光映照着半卷的挂有流苏的帐子的情景,真叫人难过极了。“流苏”,是用五彩毛羽或丝绸作成的须带或垂饰,称流苏。“半卷流苏帐”,指人还未入睡。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次二句写情深似海,难舍难分,一直到残月将落时,爱人带着泪水,才送我离开家门,分手告别的。

  词的下片,写客地思归,由听到琵琶乐声想到所爱之人正倚窗远望,等候自己归去。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这两句写作者在他乡听歌女弹琵琶,弦上弹出黄莺般的音乐声。“金翠羽”本指美人的金钗,这里用以代指歌女,“黄莺语”指琵琶弹的乐声就象清脆婉转的黄莺啼般的歌声,极写琵琶声调的婉转。

  “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这两句写词人由“黄莺语”联想起爱人临别时叮咛自己早日归家,想到花容月貌的爱人此时正倚窗远望,盼望归去。

  据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又作: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mán ·hónglóubiékānchóuchàng

wéizhuāng tángdài 

hónglóubiékānchóuchàng xiāngdēngbànjuǎnliúzhàng cányuèchūménshí měirénhuòlèi 
jīncuì xiánshànghuángyīng quànzǎoguījiā 绿chuāngrénhuā 
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
一把青秧(yāng)¹趁手青²,轻烟³漠漠雨冥(míng)
译文:将一把青色的秧苗,插入水中。那秧苗瞬间变得青葱。就好似农夫的手,将它染绿。天空中,飘洒着朦胧如烟的细雨。
注释:¹青秧:绿色的秧苗。²趁手青:插秧下田,随手就青。趁手:顺手、就手。趁,随即。³轻烟:淡淡的烟雾。⁴漠漠:烟雾迷漫的广大无边的样子。⁵雨冥冥:天气阴沉沉的,将要下雨。冥冥(mǐng):形容天气昏暗。
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
东风¹染尽²三千顷(qǐng),白鹭(lù)³飞来无处停。
译文:和煦的春风,吹绿了无边无际的稻田。白鹭飞来,望着那无涯的青翠,竟找不到落脚的地。
注释:¹东风:春风。²染尽:这里形容春风把田里的稻苗全部吹绿,好像用绿色染过似的。染:这里指东风把秧苗吹成青色。²三千顷:形容稻田面积广阔。顷,地积单位,一顷等于一百亩。³白鹭:水鸟名,羽毛洁白,腿长,能入水捕食鱼虾。

  首句“一把青秧趁手青”,写插下的秧苗迅速返青,说明春天孕育着强大的生命力。前一个“青”做形容词,后一个“青”做动词。第二句“轻烟漠漠雨冥冥”,写春天的季节特点:薄雾弥漫,细雨朦朦,这正是万物生长的好时机。这样的天气特点,是江南水乡春天常见的景象,有鲜明的地区色彩。第三句“东风染尽三千顷”写春风吹绿了广阔的田野。这里用“东风”代替春风,并用“染尽”强调春风的力量。到底染尽了什么?诗人不说,也不需说,读者自然会想到和煦的春风把一望无际的稻田都吹绿了,大地好像用绿色染过似的,到处都充满了无限的生机。第四句“白鹭飞来无处停”以白鹭飞来没有落脚的地方作结,反衬禾苗长得密密麻麻,热情歌颂农民的辛勤劳动改变了大地的面貌。

  天上细雨霏霏,地上绿茵一片,农民们正在弯着腰插秧,田野上白鹭飞翔,这就是诗人描绘的一幅江南田园风光图,而这幅图画中突出一个“青”字,展示了春风春雨的力量。诗歌画面鲜明,语言优美,情趣盎然。

héngtángchūnxiǎo

liáng sòngdài 

qīngyāngchènshǒuqīng qīngyānmíngmíng 
dōngfēngrǎnjìnsānqiānqǐng báifēiláichùtíng 
危楼古镜影犹寒。倒景忽相看。桃花不识东西晋,想如今、也梦邯郸。缥缈神仙海上,飘零图画人间。
危楼¹古镜影犹寒。倒景²忽相看。桃花不识东西晋,想如今、也梦邯(hán)(dān)。缥(piāo)(miǎo)神仙海上,飘零图画人间。
译文:独倚高楼,望镜中身影犹感孤冷凄清寒。孤灯下形单影只,只能独坐与孤影相看。桃花独自开放不知朝代变更、人事变迁,离开故乡已久很多年,什么时候才能再回去呢?海上那神仙住处虚无缥缈,只能在这人世间飘荡流浪。
注释:¹危楼:高楼。²倒景:一作“倒影”。
宝光丹气共回环。水弱小舟闲。秋风难老三珠树,尚依依、脆管清弹。说与霓裳莫舞,银桥不到深山。
宝光¹丹气²共回环³。水弱小舟闲。秋风难老三珠树,尚依依、脆管清弹。说与霓(ní)(cháng)莫舞,银桥不到深山。
译文:霞光如锦与云雾共环绕,溪流浅浅、小舟悠闲的停靠在浅滩边上。生命力强的珍木从不惧秋风萧瑟,心中愁绪万千,只能吹奏笛子以抒心中忧闷。那翻飞的霓裳舞曲不再有,通向月宫的银桥也无法到达那遥远的山岭。
注释:¹宝光:神奇的光辉。²丹气:赤色的水气。亦指彩霞。³回环:环绕。⁴水弱:水流细小。⁵难老:犹长寿。多用作祝寿之辞。⁶三珠树:本作“三株树”。⁷依依:留恋,不忍分离。⁸脆管:笛的别称。⁹银桥:传说中仙杖变化而成的大桥。桥可通月宫。

fēngsōng··wēilóujìngyǐngyóuhán--zhāngyán

wēilóujìngyǐngyóuhándàojǐngxiāngkàntáohuāshídōng西jìnxiǎngjīnmènghándānpiāomiǎoshénxiānhǎishàngpiāolínghuàrénjiān

bǎoguāngdāngònghuíhuánshuǐruòxiǎozhōuxiánqiūfēngnánlǎosānzhūshùshàngcuìguǎnqīngdànshuōshangyínqiáodàoshēnsh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