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叹多情是足愁,况当风月满庭秋。
自叹多情是足愁,况当风月满庭秋。
洞房偏与更声近,夜夜灯前欲白头。
洞房偏与更声近,夜夜灯前欲白头。

qiūyuàn--xuán

tànduōqíngshìchóukuàngdāngfēngyuèmǎntíngqiūdòngfángpiāngèngshēngjìndēngqiánbáitóu

鱼玄机

鱼玄机

鱼玄机,女,晚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咸通(唐懿宗年号,844—874)中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鱼玄机其诗作现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诗》。有《鱼玄机集》一卷。其事迹见《唐才子传》等书。 ▶ 4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春庭聊纵望,楼台自相隐。
春庭聊纵望¹,楼台自相隐。
译文:暖春时节,站在庭院的楼上百无聊赖,放眼望去,只见高处的楼台遮住了低处,近处的楼台遮掩了远处,就好像自己想要藏起来一样。
注释:¹纵望:即放眼望。
窗梅落晚花,池竹开初笋。
窗梅落晚花,池竹开初笋。
译文:窗外的梅花已经凋落,池边的春笋破土生长起来。
泉鸣知水急,云来觉山近。
泉鸣知水急,云来觉山近。
译文:耳边响起泉水潺潺的声音,顿时联想到它飞溅时的汹涌,云来了感觉山也离得近了。
不愁花不飞,到畏花飞尽。
不愁花不飞,到畏花飞尽。
译文:不愁见不到春花飘落、飞瓣乱扑的景象,倒是担心花消红尽春色全无的那一天很早就来临。

  这是一首写景诗,但诗中又通过晚望折射出主人公一定的心境。

  “春庭聊纵望,楼台自相隐。”一个聊字点出了诗人初登楼台百无聊赖的精神状态,接着是纵望所见的景物:“窗梅落晚花,池竹开初笋。

  “窗外落梅,池边春笋。”正是冬尽春来的象征。面对这春天滋育出来的新鲜生命,诗人怎能不心荡神骀!这时,诗人耳边又响起泉水潺潺的声音,顿时联想到它飞溅时的汹涌,又不禁领受到高山在旁的飘渺之感,整个精神世界为之一振。

  于是引发出一声感叹:“不愁花不飞,到畏花飞尽。”花开花落周而复始,本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因而并不愁;但到“花飞尽”的时节,不仅意味着万木凋零,而且具有一去不复返的意思。

  这样,诗人的“畏”也就不仅仅是惜春伤时,而且带有对有限人生的深沉感伤。此诗在处理内在心理节奏上很有特色,堪称佳作。

鄂渚逢游客,瞿塘上去船。
鄂渚(shān)¹逢游客,瞿(qú)塘上去船。
译文:在江边与将要出游蜀地的杨秀才相逢,此刻他正要登上溯流往瞿塘峡而去的客船。
注释:¹鄂渚:湖北地界的江边。渚:小洲。
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译文:在这明月夜,客船行走在两岸峭壁之中,江水幽静,夜空云天碧蓝。
旧俗巴渝舞,新声蜀国弦。
旧俗巴渝舞,新声蜀国弦。
译文:想必蜀地既有旧式的巴渝舞蹈,又有当地新出的乐曲。
不堪挥惨恨,一涕自潸然。
不堪挥惨恨,一涕自潸(shān)¹
译文:但是这些欢愉都不能把我们之间的离愁别恨一挥而去,想到这里,我的泪水就不由自主地潸然而下了。
注释:¹潸然:流泪的样子。

sòngyángxiùcáiyóushǔ--zhāng

èzhǔféngyóutángshàngchuánxiáshēnmíngyuèjiāngjìngyúntiān

jiùxīnshēngshǔguóxiánkānhuīcǎnhènshānrán

饥拾松花渴饮泉,偶从山后到山前。
饥拾松花渴饮泉,偶从山后到山前。
译文:饿了就吃松果,渴了就喝山泉,偶而从山后漫步到山前。
阳坡软草厚如织,困与鹿麛相伴眠。
阳坡软草厚如织,困与鹿麛(mí)¹相伴眠。
译文:向阳的山坡上的草儿又软又厚像床褥一样,困了便同小鹿相伴而眠。
注释:¹麛:幼鹿。

shānzhōng--tóng

shísōnghuāyǐnquánǒucóngshānhòudàoshānqiányángruǎncǎohòuzhīkùn鹿xiāngbànmián

窗前桃蕊娇如倦,东风泪洗胭脂面。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
窗前桃蕊(ruǐ)¹娇如倦,东风²泪洗胭(yān)(zhi)面。人在小红楼,离情唱《石州³》。
译文:窗前的桃花正在含苞欲放,它的娇嫩模样就像你傭懒的青春年华。春雨似泪,湿润桃花的娇颜。突然听见有人在小红楼上吟唱悲凉的《石州曲》。
注释:¹桃蕊:桃花花苞。²东风:春风。³石州:指乐府七调之一的商调曲名。商调之音凄怆哀怨,多表达凄清伤感之情。
夜来双燕宿,灯背屏腰绿。香尽雨阑珊,薄衾寒不寒。
夜来双燕宿,灯背屏腰绿¹。香尽雨阑(lán)(shān)²,薄衾(qīn)³寒不寒。
译文:夜晚降临,一双燕子飞入楼中相互依偎,微弱的灯光将影子映在了屏风之上。此刻,点燃的篆香已经燃尽,窗外的雨也即将要停了,被子单薄,那是怎样的冷啊!
注释:¹灯背屏腰绿:绿,指乌黑发亮的颜色,古诗词中多以之形容乌黑的头发。如唐李商隐《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年颜各少壮,发绿齿尚齐。”宋晏几道《生查子》:“君貌不长红,我鬓无重绿。”但此处引申为昏暗不明。即谓双燕背灯而宿,其双双身影落到了屏风中间(屏腰)会呈现出昏暗不明之景象。²雨阑珊:雨将尽。³薄衾:被子单薄。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风风雨雨梨花,窄(zhǎi)(suǒ)¹帘栊(lóng),巧小窗纱。甚²情绪灯前,客怀枕畔(pàn),心窗天涯。三千丈清愁鬓(bìn)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³
译文:紧窄的窗户,小巧的窗纱,拓露出一方视野的空间。窗外飘打过多少阵风雨,而梨花还是那样的耀眼。不须说客灯前黯然的心绪,孤枕畔旅居的伤感,我的思念总是飞向很远很远。太多的清愁催出了三千丈的白发垂肩,再久的繁华不过是春梦一现。忽然间,我发现居民家飘出一缕缕轻烟,从杨柳树两边升起,渐渐爬上了高耸的屋檐。
注释:¹窄索:紧窄。²甚:甚是,正是。³檐牙:檐角上翘起的部位。

  这支《折桂令·客窗清明》小令表现的是一位客居在外的游子的孤独感和失意的情怀;亦可看成是作者漂泊生活与心境的写照。从“五十年春梦繁华”一句推测,此曲约写于作者五十岁左右。

  开头三句写即目所见的景物。清明时节,时届暮春,经过风吹雨打,窗前的梨花已日渐凋零了。这是透过窗棂所看到的外景,写景的观察点是在窗前,故二、三句描写窄索细密的窗帘和小巧玲珑的窗纱,以扣紧题目中的“客窗”两字。接着用“甚情绪灯前”的一个“甚”字,领起以下三句,由景及情,渐渐道出了客子的愁苦情怀。一个客居在外的人,面对孤灯一盏,当然没有好心情。客中的情怀、重重心事和天涯漂泊的苦况,萦绕在枕边耳际。这万千的心事,作者仅用了以下两句来进行概括:“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上句化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说明自己白发因愁而生,表现了愁思的深长。下句说五十年来的生活,像梦一样过去了。这两句写出了作者无限的愁思和感怆。

  “蓦见人家”以下三句,陡然一转,将视线移向窗外人家,这家门前的杨柳如含烟雾一般,长得与屋檐相齐,充满着春来柳发的一片生机,给这家人家带来盎然的春意和生活的情趣。此情此景,更反衬出游子天涯飘泊的孤独之感。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词中有“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即是用人家的笑语欢言来反衬自己的寂寞伤神,此曲抒情手法与此一脉相承。

zhéguìlìng ·chuāngqīngmíng

qiáo yuándài 

fēngfēnghuā zhǎisuǒliánlóng qiǎoxiǎochuāngshā shènqíngdēngqián huái怀zhěnpàn xīnshìtiān sānqiānzhàngqīngchóubìn shíniánchūnmèngfánhuá jiànrénjiā yángliǔfēnyān shàngy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