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门海内几多人,满眼公卿总不亲。四授官资元七品,
衰门海内几多人,满眼公卿总不亲。四授官资元七品,
再经婚娶尚单身。图书亦为频移尽,兄弟还因数散贫。
再经婚娶尚单身。图书亦为频移尽,兄弟还因数散贫。
独自在家长似客,黄昏哭向野田春。
独自在家长似客,黄昏哭向野田春。

shāng--wángjiàn

shuāiménhǎinèiduōrénmǎnyǎngōngqīngzǒngqīnshòuguānyuánpǐn

zàijīnghūnshàngdānshēnshūwèipínjǐnxiōngháiyīnshùsànpín

zàijiāzhǎngshìhuánghūnxiàngtiánchūn

王建

王建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39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qínzhōushīèrshíshǒu ·shíèr

 tángdài 

shāntóunánguō shuǐhàoběiliúquán 
lǎoshùkōngtíng qīngchuán 
qiūhuāwēishí wǎnjǐngzhōngbiān 
yǎngbēishēnshì fēngwèirán 
茫茫大野,万邦错峙。惟王守国,设险于此。呀谷成堑,崇颠若垒。势轶赤霄,气吞千里。洪河在下,太室旁倚。岗盘岭蹙,虎伏龙起。锁天中区,控地四鄙。出必由户,入则同轨。拒昏纳明,闭乱开理。
茫茫大野,万邦¹错峙(zhì)²。惟王守国,设险³于此。呀谷成堑(qiàn),崇颠(diān)若垒(lěi)。势轶(yì)赤霄(xiāo),气吞千里。洪河¹⁰在下,太室¹¹旁倚。岗盘岭蹙(cù)¹²,虎伏龙起。锁天中区¹³,控地四鄙(bǐ)¹⁴。出必由户¹⁵,入则同轨¹⁶。拒昏¹⁷纳明¹⁸,闭乱¹⁹开理²⁰
译文:茫茫天下,众多诸侯国交相耸峙争胜。唯有周天子屹立不倒守护着国家,在成皋设置了险阻。大而深的山谷成了战壕,高耸的群山构筑了坚固的堡垒。气势盖过云霄,威势涵盖千里。山谷之下就是滚滚的黄河,边上偎依的是那嵩山。山丘与险峻的山岭聚拢于此,为藏龙卧虎之地。要想扼据中原,首先要控制四方边邑。成皋作为出入必经之门户,出入者必须遵循其法度。昏蒙而不明事理之人,当拒其出入,昭明通达之人,应准许其往来;城门的开闭关系着国家的治理和安宁,在动荡时期紧闭,治安时期敞开。
注释:成皋(gāo):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是洛阳东部屏障,交通要道、兵家重地。¹万邦:众多诸侯国。²错峙:交相耸峙争胜。³设险:设置险阻。⁴呀谷:大而深的山谷。⁵堑:深沟,战壕。⁶崇巅:高山。⁷垒:堡垒。⁸轶:超越。⁹赤霄:云霄。¹⁰洪河:大河,指黄河。¹¹太室:山名。¹²蹙:紧迫、聚拢。¹³中区:中原。¹⁴四鄙:四方边远地区。¹⁵户:门户。¹⁶轨:轨距,行动准则。¹⁷昏:昏昧者。¹⁸明:明智者。¹⁹闭乱:乱世关闭。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天下乱而关闭。²⁰开理:治世开放。武德四年(621),天下定而开放。
昔在秦亡,雷雨晦冥。刘项分险,扼喉而争。汉飞镐京,羽斩东城。德有厚薄,此山无情。
昔在秦亡,雷雨晦(huì)(míng)¹。刘项²分险,扼(è)喉而争。汉飞镐(gǎo)³,羽斩东城。德有厚薄,此山无情。
译文:昔日秦国覆灭之际,雷电交加,天地黯淡无光。秦亡之际楚汉相争时,刘邦与项羽分别驻扎在成皋天险两侧,死死把守着成皋险要的关隘,彼此争夺着控制权。汉王刘邦战胜后如龙飞天,进据长安为天子,楚霸王项羽战败后在东城自颈而亡。刘邦取胜,并非成皋关山对他有情,是由于德厚;项羽败死,并非关山对他无情,是由于德薄,成皋关并无好恶之情,兴实由德,险不足恃。
注释:¹晦冥:昏暗。²刘项:刘邦和项羽。³镐京:西周国都,在今陕西西安,此指长安。高祖都洛阳,齐人刘敬说及留侯劝上人都关中,高祖是日驾人都关中。”⁴东城:县名,属九江郡,在今安徽定远。
维唐初兴,时未大同。王于东征,烈火顺风。乘高建瓴,擒建系充。奄有天下,斯焉定功。
维唐初兴,时未大同¹。王²于东征³,烈火顺风。乘高建瓴(líng),擒建系充。奄(yǎn)天下,斯焉定功
译文:维护唐初的兴盛,首先要实现天下统一太平。李世明率军东征,其雄浑气势宛如烈火乘着顺风,所向披靡,无坚不摧。居高临下,犹如站在高屋脊上向下泼倒瓶水一般,势不可挡,当时割据军阀窦建德、王世充先后被擒。完全拥有天下,正是由此事而定下统一国家的功勋。
注释:¹大同:天下统一而太平。²王:秦王李世民。³东征:讨王世充。⁴烈火顺风:比喻气势之盛,如烈火乘着顺风,所向无敌。⁵乘高建瓴: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遏之势。⁶擒建系充:指当时割据军阀窦建德、王世充先后被擒。投降李世民之事。⁷奄有:完全拥有。⁸定功:平定天下的大功。
二百年间,大朴既还。周道如砥,成皋不关。顺至则平,逆者惟艰。敢迹成败,勒铭巉颜。
二百年间¹,大朴²既还。周道如砥(dǐ)³,成皋(gāo)不关。顺至则平,逆者惟艰。敢迹成败,勒铭(míng)(chán)
译文:自高祖武德元年至宪宗元和年间,人们的本性仍保持着朴素质朴的特征。唐政治清明,贡赋分配平均如同磨刀石一般,这使得成皋关都无需紧闭。政治清明,就天下太平;世浊逆乱,国家就会面临种种灾难。我怎敢试图去考察成败兴衰的历史经验与规律,并将它们铭刻在成皋峻岩上呢!
注释:¹二百年间:自高祖武德元年(618年)至宪宗元和(806~820年)年间。²大朴:本性。³砥:磨刀石,取其均平之义。⁴敢迹成败:意谓冒昧地考究历史的成败经验。⁵巉颜:峻峭不平的岩石。

chénggāomíng

wēn tángdài 

    mángmáng wànbāngcuòzhì wéiwángshǒuguó shèxiǎn xiāchéngqiàn chóngdiānruòlěi shìchìxiāo tūnqiān hóngzàixià tàishìpáng gǎngpánlǐng lóng suǒtiānzhōng kòng chūyóu tóngguǐ hūnmíng luànkāi 

    zàiqínwáng léihuìmíng liúxiàngfēnxiǎn èhóuérzhēng hànfēihàojīng zhǎndōngchéng yǒuhòu shānqíng 

    wéitángchūxīng shíwèitóng wángdōngzhēng lièhuǒshùnfēng chénggāojiànlíng qínjiànchōng yǎnyǒutiānxià yāndìnggōng 

    èrbǎiniánjiān huán zhōudào chénggāoguān shùnzhìpíng zhěwéijiān gǎnchéngbài míngchányán 

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
江宁府城,其西北包¹卢龙山²而止³。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土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土见人。
译文:江宁府城,它的西北面被卢龙山包围而停止。我曾经去探访过小盘谷,到了那里,当地有的人却说没有这地方;只看见万竹蔽天,歧路很多,曲折广狭却相同,顺着路探寻也见不到尽头。忽听得犬吠声,急忙赶去,最终没有看见人。
注释:¹包:包括,包容。²卢龙山:即狮子山,在南京西北约二十里处。明太祖朱元璋曾败陈友谅于此。³止:停止。⁴求:寻找,寻求。⁵唯:只。⁶蔽:遮蔽。⁷穷:尽。
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欬不得他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
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qǐng)(kài)¹土得他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lù)而止。
译文:约摸走了可以煮熟五斗米的时间,到达了一间寺院,名叫归云堂。这里土田宽敞舒展,居民以种桂树为职业。寺院旁有一条小小草径,向南一伸,便下垂大谷。四面山上都是大桂树,山沿着崖倾斜,形状像大钵仰天,空响积贮其中,咳嗽之声也不能泄散,在寂寥无声中,耳边常常能听到嗡嗡嗡的声音。深潭中的积水,一直贯注到山脚。
注释:¹謦欬:咳嗽。轻曰謦,重曰欬。
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阬谷洼隆,若井灶龈腭之状。或曰:“遗老所避兵者,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皆当其地。”
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阬谷洼隆,若井灶龈腭(è)之状。或曰:“遗老所避兵者¹,三十六茅庵(ān),七十二团瓢²,皆当其地。”
译文:从寺院朝北走,走到卢龙山,山中的坑谷凹凹凸凸,像井灶那样高低相接。有人说:“这是明代遗老避兵火之地,所谓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该是在这里。”
注释:¹遗老所避兵者:清兵南下时,明朝遗民逃往深山避兵之处。²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茅庵,草屋;团瓢,圆形草屋。三十六、七十二,形容其多。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瞑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瞑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若鱼龙起伏波浪中。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
译文:到了傍晚,于是登山循城而归。这时暮色下密,月光遍布其上,低头看去,只见万影荡漾,像鱼龙起伏于波浪中。同行的人都说:“这是万竹蔽天的地方呀!所谓小盘谷,大概就是了吧。”
同游者,侯振廷舅氏、管君异之、马君湘帆、欧生岳庵、弟念勤,凡六人。
同游者,侯振廷舅氏、管君异之、马君湘帆、欧生岳庵、弟念勤,凡六人。
译文:同游的人,有舅父侯振廷,朋友管异之、马湘帆,学生欧岳庵,弟弟念勤,连我共六人。

yóuxiǎopán

méizēngliàng qīngdài 

    jiāngníngchéng 西běibāolóngshānérzhǐ chángqiúxiǎopán zhì rénhuòyuēyǒu wéizhútiān duō zhéguǎng广xiá tànzhīqióng wénquǎnshēng nǎizhī jiànrén 

    shúdǒuqǐng xíng yuēguīyúntáng tiánkuānshū mínguìwéi pángyǒucǎojìngshènwēi nánchūzhī nǎizhuì shānjiēguìshù suíshānbēituó zhuàngruòyǎng kōngxiǎngnèizhù qǐng liáoshēng érěrtīngchángmǎn yuānshuǐyān jìnshānérzhǐ 

    yóuběixíng zhìlóngshān zhōngkēnglóng ruòjǐngzàoyínèzhīzhuàng huòyuē  lǎosuǒbīngzhě sānshíliùmáoān shíèrtuánpiáo jiēdāng  

    qiě nǎidēngshānxúnchéngérguī míngxià yuèguāngshàng shìwànyǐngdàng ruòlónglàngzhōng zhūrénjiēyuē  wànzhútiānchù suǒwèixiǎopán dàijìnzhī  

    tóngyóuzhě hóuzhèntíngjiùshì guǎnjūnzhī jūnxiāngfān ōushēngyuèān niànqín fánliùrén 

柳色惊心事,春风厌索居。
柳色¹惊心事,春风厌索居。
译文:柳叶繁茂的翠色,让人回想起往事;春风吹过脸颊,让人讨厌呆在家中。
注释:¹柳色:柳叶繁茂的翠色。
方知一杯酒,犹胜百家书。
¹知一杯酒,犹胜百家书。
译文:如今闲居下来才知道,喝一杯温酒,比看百本书还有用。
注释:¹方:才。

xián

gāoshì tángdài 

liǔjīngxīnshì chūnfēngyànsuǒ 
fāngzhībēijiǔ yóushèngbǎijiāshū 
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
宗臣¹事有征,庙算²在休兵。
注释:¹宗臣:世所宗仰的名臣。²庙算:帝王的谋略。这句说,朝廷的策略是要休战。
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
天与三台¹座,人当万里城。
注释:¹三台:三公,唐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虽无实权,但为大臣的最高荣衔。
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
朔南¹方偃(yǎn)²,河右³暂扬旌(jīng)
注释:¹朔南:指朔方南边。²偃革:偃,停,止息;革,指士兵穿的甲胄,此借指士兵。偃革,停止战争。³河右:即河西。指黄河以西的地区,相当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一带。⁴扬旌:指发生战事。
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
宠锡¹从仙禁²,光华³出汉京
注释:¹宠锡:恩赐。²仙禁:指皇宫。因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³光华:光彩明丽。⁴汉京:此指长安。
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
山川勤远略,原隰(xí)¹(zhěn)²皇情。
注释:¹原隰:广平低湿之地,此指朔方各地。²轸:盛多。
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为奏薰(xūn)琴唱¹,仍题宝剑名。
注释:¹为奏薰琴唱:《宁夏古诗选注》作“为奏熏琴倡”,此据其他版本改。
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
闻风六郡(jùn)¹,计日五戎²平。
注释:¹闻风六郡伏:六郡,原指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此泛指西北一带。伏,降伏。²五戎:即五兵,指弓矢、殳、矛、戈、戟。此借指战争。
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
山甫¹归应疾,留侯²功复成。
注释:¹山甫:仲山甫,周宣王时为卿士,辅佐宣王中兴。此借指张说。²留侯:汉初功臣张良的封爵。此亦借指张说。
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
歌钟旋可望¹,衽(rèn)席岂难行²
注释:¹“歌钟”句:用典。歌钟,编钟。旋,很快。²衽席岂难行:衽席,此指卧席,引申为寝处之所。
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
四牡¹何时入,吾君²忆履声³
注释:¹四牡:《诗经·小雅》的篇名。常用来表示有功大臣的归来。²君:指皇帝。³履声:脚步声。

  此诗可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主要写张说巡边的历史背景,“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说明朝廷是因为边境发生战事派遣燕国公巡边。同时,“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写出了出京时张说的光彩。其实,张说出任朔方节度使,说白了就是贬官,作者把贬官写得如此荣耀,一则因为应制诗不能显出不满之意,二来这样写也是对友人的一种宽慰。后一部分主要赞扬张说的政治才能以及对他建功立业的期望。“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形象地说明了张说的治边才能。“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以仲山甫与张良来比喻张说,仲山甫与张良都是古代杰出的辅弼大臣,这充分表明了作者对张说的钦佩。而结联“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说“吾君”也盼望张说早日凯旋,对张说是一种莫大的激励。

  此诗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张九龄对唐玄宗兴战之心的暗中讽谏。当时唐玄宗送行诗中有“三军临朔野,驷马即戎行”、“戈剑靖要荒”等诗句,表明要耀武扬威,战服边疆,与张九龄同时的其他大臣奉和圣制诗,大多顺玄宗意,对朝廷兴战歌功颂德。而张九龄此诗开篇高擎“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指出朝廷开战的目的不是战争本身而是制止战争。针对唐玄宗尚战,张九龄为防微杜渐,希望能以讽谏感悟帝王兴战之心。这在“开元盛世”的背景下,实为难得。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