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婷婷似观音,则少个净瓶。玉笋轻舒整乌云,宝髻偏相美。脸儿多风韵,
袅袅婷婷似观音,则少个净瓶。玉笋轻舒整乌云,宝髻偏相美。脸儿多风韵,
多风韵。
多风韵。
  款撒金莲懒抬头,直恁么害羞。小小鞋儿四季花头,缠得尖尖瘦。推把衫扣,
  款撒金莲懒抬头,直恁么害羞。小小鞋儿四季花头,缠得尖尖瘦。推把衫扣,
把衫扣。
把衫扣。
  眼角眉尖送春情,直恁志诚。款步轻移暗传情,不能够相侵近。两下里成孤
  眼角眉尖送春情,直恁志诚。款步轻移暗传情,不能够相侵近。两下里成孤
令,成孤令。
令,成孤令。
  暗想多情不良才,风流般相态,病枕着床几时和谐。天若知其爱,敢也和天
  暗想多情不良才,风流般相态,病枕着床几时和谐。天若知其爱,敢也和天
害,和天害。
害,和天害。
  雁字长空点残云,绝无个信音。到秋深不想早回程,合寄纸平安信。直恁心
  雁字长空点残云,绝无个信音。到秋深不想早回程,合寄纸平安信。直恁心
肠硬,心肠硬。
肠硬,心肠硬。
  独宿孤眠几时休,心中是有。眼趁上姻缘不能成就,害得厌厌瘦。永夜如何
  独宿孤眠几时休,心中是有。眼趁上姻缘不能成就,害得厌厌瘦。永夜如何
守?如何守?
守?如何守?
  寸禄沾身有赏罚,我其实怕他。损人安己要成家,一个个违王法。天理难容
  寸禄沾身有赏罚,我其实怕他。损人安己要成家,一个个违王法。天理难容
纳,不是耍。
纳,不是耍。
  贪饕贿赂显荣华,似镜中看花。浮名浮利不贪他,万事无牵挂。一笔都勾罢,
  贪饕贿赂显荣华,似镜中看花。浮名浮利不贪他,万事无牵挂。一笔都勾罢,
散诞煞。
散诞煞。
  利名两字不坚牢,参透也弃了。紫袍不恋恋麻袍,其实心儿好。乐者为之乐,
  利名两字不坚牢,参透也弃了。紫袍不恋恋麻袍,其实心儿好。乐者为之乐,
愁较少。
愁较少。

shuāngdiàokuàihuóniánniǎoniǎotíngtíngshì--wèizhīzuòzhě

niǎoniǎotíngtíngshìguānyīnshǎojìngpíngsǔnqīngshūzhěngyúnbǎopiānxiāngměiliǎnérduōfēngyùn

duōfēngyùn

kuǎnjīnliánlǎntáitóuzhínènmehàixiūxiǎoxiǎoxiéérhuātóuchánjiānjiānshòutuīshānkòu

shānkòu

yǎnjiǎoméijiānsòngchūnqíngzhínènzhìchéngkuǎnqīngànchuánqíngnénggòuxiāngqīnjìnliǎngxiàchéng

lìngchénglìng

ànxiǎngduōqíngliángcáifēngliúbānxiāngtàibìngzhěnzhechuángshíxiétiānruòzhīàigǎntiān

hàitiānhài

yànzhǎngkōngdiǎncányúnjuéxìnyīndàoqiūshēnxiǎngzǎohuíchéngzhǐpíngānxìnzhínènxīn

chángyìngxīnchángyìng

宿miánshíxiūxīnzhōngshìyǒuyǎnchènshàngyīnyuánnéngchéngjiùhàiyànyànshòuyǒng

shǒushǒu

cùnzhānshēnyǒushǎngshísǔnrénānyàochéngjiāwéiwángtiānnánróng

shìshuǎ

tāntāo贿huìxiǎnrónghuáshìjìngzhōngkànhuāmíngtānwànshìqiānguàdōugōu

sàndànshā

míngliǎngjiānláocāntòulepáoliànliànpáoshíxīnérhǎozhěwèizhī

chóujiàoshǎo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 327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功名不是关心事,富贵由来自有天。
功名不是关心事,富贵由来自有天。
译文:加官进爵从来不是我关心的事情,富贵荣华是否降临于我也完全看天意。
任是榷酤亏课利,不过抽得俸中钱。
任是榷(què)(gū)¹亏课利²,不过抽得俸中钱。
译文:即便是卖酒的行当欠收一些课税,对我而言仅仅是少得一点俸禄罢了。
注释:¹榷酤:亦作“ 榷沽 ”。 汉 以后历代政府所实行的酒专卖制度;也泛指一切管制酒业取得酒利的措施。²课利:汉定额的赋税。

shìyóuxiǎosōnghuángyángběnzhígōngshǔzhī西chuāngzuòjuéchénglìngzhāngchéngsān--chénghào

gōngmíngshìguānxīnshìguìyóuláiyǒutiānrènshìquèkuīguòchōufèngzhōngqián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译文:在河边的小村子里,有几间茅屋,屋前杨柳依依,翠绿色的柳条辉映着门窗。
注释:吴门:今江苏吴县。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译文:河边渡口有人独自站着唤渡。虽然时值黄昏,烟雨茫茫,但摆渡人仍不慌不忙,披蓑戴笠站在烟雨之中,不顾浑身湿透。
一点炊烟竹里村,人家深闭雨中门。
一点炊烟竹里村,人家深闭雨中门。
译文:在翠绿的竹林中升起了袅袅炊烟,才知晓竹林深处有一个小村庄,走近才发现村里人家的门因下雨早早关闭。
数声好鸟不知处,千丈藤罗古木昏。
数声好鸟不知处,千丈藤罗¹古木昏。 
译文:这时从竹林中传出阵阵鸟叫,可是偌大的竹林中却发现不了鸟儿的位置,只见到长长的藤萝和黄昏中的古木。
注释:¹藤罗:即藤萝。

  第一首诗着力描写乡里生活的萧散自得。几间茅屋的水边小村,杨柳扶疏,门窗尽绿。渡口有人在唤渡。虽然时值黄昏,唤渡人却仍不慌不忙,披蓑戴笠站在烟雨之中,不顾浑身湿透。景物中充满了诗情画意。前两句,纯用景物写生方法;后两句,才点出了人物,传出了声音,但画面却显得更为静谧。哪怕是连连传来的唤渡声,也只不过像是扔到浩淼的湖水里的小石子,只能在湖面上掀起几小圈涟漪,并没有打破静谧。

  第二首诗着力渲染山林风光的天然幽趣。一缕炊烟,引起了诗人的注意,发现了掩映在竹林深处的村庄。村子里的人家,在潇潇细雨中深闭着门户。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几声悦耳的鸟鸣;在高高的老树林里,藤萝缠绕,一片昏暗。这一句乃化用杜甫《白帝》“古木苍藤日月昏”句。第一首还写到人声,第二首则只有鸟语;第一首还只是向往一种静谧的乡居生活,第二首则进一步追求一个桃花源式的世界。虽然两首诗写的都是黄昏烟雨,但后一首显得更为幽寂,更为窈蔼迷蒙。

  孙觌的为人,实在是至不足道。纪昀说:“孔雀虽有毒,不能掩文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两首诗质量较高,颇类王安石晚年绝句,因此不能因人废言。

参考资料:
1、 蔡厚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776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塞外悲风切¹,交河²冰已结。瀚(hàn)³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译文:塞外悲凉的风刮得急切,交河上的凌冰已经冻结,广袤的沙漠上,沙丘连绵不断,阴山之下千万里全都落满了白雪。
注释:¹切:凄切。²交河:北方河名。³瀚海:沙漠。⁴波:沙丘起伏状。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jiǒng)(shù)¹危烽火,层峦引高节²。悠悠卷旆(pèi)(jīng),饮马出长城。
译文:将士们戍边在那远远地高高的烽火台上,一层一层的山峦引领向上显出了高高的气节,众多的战旗被长风吹卷这,将士们在哪长城低下饮马也不停歇。
注释:¹迥戍:远方的边戍。²高节:旗帜。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寒沙连骑迹,朔(shuò)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²,羌(qiāng)笛韵金钲(zhēng)³
译文:寒冷的沙滩上连接着骑兵的足迹,狂暴的北风吹断了那边塞上传来的声乐,胡地的灰尘清扫着像那玉(冰冻如玉)做似的边塞,羌族的笛声和那金钲敲击的声音。
注释:¹朔吹:北风。²玉塞:玉门关。³金钲:锣声。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绝漠¹干戈²(jí)³,车徒振原隰(xí)。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yì)
译文:与世隔绝的沙漠上干戈都 收藏起来了,可那战车却又不得不在那原野低湿的地方震颤摇曳。都尉们都从龙堆返回了,将军还从马邑凯旋而来正在捷报。
注释:¹绝漠:大漠。²干戈:指武器。³戢:收藏。⁴原隰:原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扬麾(huī)氛雾静,纪石¹功名立。荒裔(yì)²一戎衣³,灵台凯歌入。
译文:高扬着旗子让那笼罩着大雾的地方都清净下来了,在石碑记上他们的功名他们又是那样的欢悦,在那荒凉的边界上只要有一个穿着戎装的人(作者自指)去守护,灵武台上(朝廷)的凯歌是来源于国界。
注释:¹纪石:刻石纪功。²荒裔:边荒。³戎衣:战士。⁴灵台:周代台名。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它书写了大唐平定天下,开创贞观之治后太宗皇帝的感慨。全诗没有具体描写两军作战的场面,而是形象地描述了这场战争的发生发展与胜利的过程,是一首描写当时现实事件的史诗。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切,凄切。交河,北方河名。句意为:塞外,寒风悲鸣,十分凄切,交河上,严冰封冻了河道。据《旧唐书·太宗本纪》所载,太宗平定宋金刚之乱时,于“(武德)二年十一月,太宗率众趣龙门关,履冰而渡之”,可见诗中所描写的悲壮之景当是诗人亲眼所见,想必此诗亦是濡笔马上而作。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瀚海,沙漠。波,沙丘起伏状。句意为:广袤的沙漠上,沙丘连绵不断,阴山上千里雪覆。此联进一步写塞外之景,壮阔迷茫,渲染了一种壮烈豪迈之情。其眼光,其气度,真有指点江山,总揽寰宇之势,这一点是此后的许多诗人都难以企及的。

  “迥戍海烽火,层峦引高节。”迥戌,远方的边戍。高节,旗帜。句意为:烽火中传来了远方的紧急军情,我于是挥兵远赴边疆,一路上层叠的山峦引导着我的旗帜。此二句点明为救边而出征,军队沿着山路前行,仿佛是山引领着队伍,意即此战很得天时,必将获胜。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句意为:风儿轻轻地吹起旗帜,我们挥师出长城而饮水放马。马是古代战争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到某处饮马,意即对某处用兵,占领某地。自秦以来,长城一直是重要的守御工事,诗人敢为前人所不敢为,兵出长城,争雄天下,其傲视寰宇的胸怀确实令后人追慕不已。这两句点明了题中驰骋宇内,以天下为牧场之意。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朔吹,北风。句意为:寒冷的沙漠上,骑兵过处,迹印连绵;凛冽的北风阻隔了边塞的噪杂之声。这是写进军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玉塞,玉门关。金钲,锣声。句意为:玉门关一带,胡人入侵的嚣尘已经消逝,羌人们正吹着笛子,敲着金锣,载歌载舞。大军所指,蛮夷慑服,边境一带很快呈现出一片祥和、安宁的和平气象。并非倚仗武力,更多的是以德感召,所以使羌人载歌载舞心悦诚服。《旧唐书·太宗本纪》载:“自是西北诸蕃成请上尊号为‘天可汗’。”可见在处理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上,太宗是做得很成功的,从这两句诗中就可以看到这一点。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绝漠,大漠。干戈,指武器。戢,收藏。原隰,原野。句意为:大漠之上,武器收藏,车仗过处,原野为之震动。平夷战祸后,军队凯旋,所到之处,群情振奋。所谓“吊民伐罪”,正义的战争,人民从来都是支持的。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龙堆,即白龙堆,今新疆库木塔格沙漠。句意为:都尉从龙堆返回,将军们从马邑凯旋而归。这两句是互文见义,称述得胜还朝,所用地名都是边塞一带,给人以真实感,此后的边塞诗也常用这种手法,罗列多个边关地名,虽然这些地区往往与诗中的事件并无关联,而且地名之间常常不具有确定的逻辑关系。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纪石,刻石纪功。句意为:旗帜飘扬,云雾弥漫的氛围因之消歇,将士们功勋卓著,应该把他们的功绩刻在石头上,永远流传后世。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扬麾”指唐军旗帜鲜明地出战,“氛雾”形容外敌入侵,一片纷扰之状。这是对将士们的称述,也是勉励将士们努力作战以名垂千古,同时也是自勉。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荒裔,边荒。戎衣,战士。灵台,周代台名。《后汉书·桓谭传》:“其后有诏会议灵台所处。”《三国志·魏书·王朗传》注:“明堂所以祀上帝,灵台所以观天文。”这里指代朝廷。句意为:边远、荒凉之地只需一介之士戍守,朝廷中已有凯歌高奏。大唐王朝,威镇四夷,只需很少的守兵,就可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李唐全盛时,的确如这两句所描述的那样,边境安宁,四境宾服。

参考资料:
1、 刘常生.历代咏玉门诗词选:甘肃文化出版社,2010.11:第28页
2、 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二九六一部队 .法家诗歌选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76年04月第1版:第19页
3、 孙丕任.历代帝王诗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07月第1版:第145页
4、 刘兴诗等.古诗文中的科学:京华出版社,2009.06:第218页
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¹者海鸟止²于鲁郊³,鲁侯而觞(shāng)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而太牢以为¹⁰膳。鸟乃眩(xuàn)¹¹忧悲,不敢食一脔(luán)¹²,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译文:从前,有一只海鸟停留在鲁国国都的郊外,鲁侯(派人)用车迎接它,并在宗庙里给它敬酒,演奏《九韶》使它高兴,准备牛羊猪的肉作为它的食物。海鸟却眼睛发花,心情悲伤,不敢吃一块肉,不敢喝一杯酒,三天后就死了。
注释:¹昔:从前、过去。²止:停止,栖息。³鲁郊:鲁国的郊外。鲁:古国名,在今山东西南部。⁴鲁侯:鲁国国君。⁵御:吹奏。⁶觞:古代的饮酒器,这里用作动词。此指敬酒。⁷庙:祖庙。⁸《九韶》:虞舜时乐名。韶乐九章,故名。⁹太牢:指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社稷时猪、牛、羊三牲齐全的供品。¹⁰以为:用来作为。¹¹眩视:眼睛发花。¹²脔:量词,用于块状的鱼肉。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夫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鳅鲦,随行列而止,逶迤而处。
此以己养¹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夫以鸟养²养鸟者,宜栖(qī)³之深林,游之坛陆,浮之江湖,食之鳅(qiū)(tiáo),随行列而止,逶(wēi)(yí)而处。
译文:这是因为(鲁侯)用供养自己的办法养鸟,不是用养鸟的方法养鸟。按鸟的习性来养鸟,就应当让鸟栖息于深山老林,游戏于水中沙洲,浮游于江河湖泽、啄食泥鳅和小鱼,随着鸟群的队列而止息,从容自得、自由自在地生活。
注释:¹己养:供养自己的方法。²鸟养:喂养鸟的方法。³栖:居住。 ⁴止:停止,栖息。⁵逶迤:顺应自得之貌。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万里桥¹西一草堂,百花潭²水即沧浪³
译文:万里桥西边就是我居住的草堂,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
注释:¹万里桥:在成都南门外,是当年诸葛亮送费祎出使东吴的地方。杜甫的草堂就在万里桥的西面。²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³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古代以水清澈闻名。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篠 通:筱)
风含翠篠(xiǎo)¹娟娟净²,雨裛(yì)³红蕖(qú)(rǎn)冉香。(篠 通:筱)
译文:和风轻轻拥着秀美光洁的翠竹,细雨滋润着荷花,微风吹来阵阵清香。
注释:¹篠:细小的竹子。²娟娟净:秀美光洁之态。³裛:滋润。⁴红蕖:粉红色的荷花。⁵冉冉香:阵阵清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厚禄故人¹书断绝²,恒饥³稚子色凄凉。
译文:做了大官的朋友早与我断了书信来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
注释:¹厚禄故人:指做大官的朋友。²书断绝:断了书信来往。³恒饥:长时间挨饿。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欲填沟壑(hè)¹唯疏放²,自笑狂夫老更狂。
译文: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加狂放!
注释:¹填沟壑:把尸体扔到山沟里去。这里指穷困潦倒而死。²疏放:疏远仕途,狂放不羁。

  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中“万里桥”在成都南门外,是当年诸葛亮送费祎出使东吴的地方。杜甫的草堂就在万里桥的西面。“百花潭”在浣花溪南,杜甫草堂在其北。上句的“沧浪”指汉水支流沧浪江,古代以水清澈闻名。传说孔子到楚国,听到一个小孩在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这里就是暗含“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河水清澈啊,可以洗我的头发。河水浑浊啊,可以洗我的脚)之意。“水清”意指太平盛世,“水浊”意指世道浑浊。根据世道决定进退,表明一种超脱世俗名利的潇洒的人生态度。“即”传达出知足的意味。也就是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上句的“万里桥”与下句的“百花潭”,上句的“草堂”与下句的“沧浪”相对应,在似对非对中,描写了一路风光,为下文写“狂”作铺垫。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筿红蕖冉冉香。”中“翠筱”即绿色细竹。南朝梁简文帝《喜疾瘳》中有“隔帘阴翠篠,映水含珠榴”诗句。“娟娟”就是美好的样子。“娟娟净”秀美光洁之态。“浥”即滋润。“红蕖”即粉红色的荷花。“冉冉”本意为渐进地、慢慢地、缓慢地,也可以形容毛、枝条等柔软下垂的样子。这一联的意思是说,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使荷花格外娇艳,微风吹送,清香可闻。其中,“含”和“裛”两个动词运用很妙。“含”有小心呵护之意,暗示了风的柔和。而“裛”通“浥”,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足见雨之细。这里,诗人以精心之笔,描写了微风细雨,营造了一个美好的审美境界。

  前四句写草堂及浣花溪的美丽景色,令人陶然。然而与此并不那么和谐的是诗人现实的生活处境。初到成都时,他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书断绝,他一家子免不了挨饿。“厚禄故人书断绝”即写此事,这就导致“恒饥稚子色凄凉”。“饥而日恒,亏及幼子,至形于颜色,则全家可知”(萧涤非《杜甫诗选》),这是举一反三、举重该轻的手法。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中“厚禄故人”指做大官在朋友。“书断绝”就是断了书信来往。“恒饥”就是长时间挨饿。这里写了诗人的现实生活处境。初到成都时,他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而一旦这故人音书绝,他一家子就得重陷长久的饥荒之中,上句“厚禄故人书断绝”即写此事。接着下句 “恒饥稚子色凄凉”是因上句而来,说明了“厚禄故人书断绝”的结果。这里,还要注意诗歌的形式,诗人打破格律来写,在句法上形成了“上二下五”式,把“厚禄”、“恒饥”前置句首显著地位,突出“恒饥”的贫困处境。在艺术上与“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有异曲同工之妙。

  “填沟壑”,即倒毙路旁无人收葬,意犹饿死。这是何等严酷的生活现实呢。要在凡夫俗子,早从精神上被摧垮了。然而杜甫却不如此,他是“欲填沟壑唯疏放”,饱经患难,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来越增强了。你看,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筿”、“红蕖”,美丽的自然风光哩!联系眼前的迷醉与现实的处境,诗人都不禁哑然“自笑”了:你是怎样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啊!(“自笑狂夫老更狂”)

  在杜诗中,原不乏歌咏优美自然风光的佳作,也不乏抒写潦倒穷愁中开愁遣闷的名篇。而《狂夫》值得玩味之处,在于它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合的情景成功地调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一面是“风含翠筿”、“雨裛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凄凉”“恒饥”、“欲填沟壑”的可悲可叹之事,全都由“狂夫”这一形象而统一起来。没有前半部分优美景致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没有后半部分潦倒生计的描述,“狂夫”就会失其所以为“狂夫”。两种成分,真是缺一不可。因而,这种处理在艺术上是服从内容需要的,是十分成功的。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5 :460-461 .
2、 吴怀东,自笑狂夫老更狂——论“狂”与杜甫文化精神,固原师专学报,2004年

kuáng

 tángdài 

wànqiáo西cǎotáng bǎihuātánshuǐcānglàng 
fēngháncuìxiǎojuānjuānjìng hóngrǎnrǎnxiāng  (xiǎotōng xiǎo )
hòurénshūduànjué héngzhìliáng 
tiángōuwéishūfàng xiàokuánglǎogèngku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