槛竹敲风初破睡,楚台梦雨精神。背屏斜映小腰身。山明双翦水,香满一钗云。
炉袅金丝帘窣地,绮窗秋静无尘。半钩春笋带湘筠。兰亭初写就,愁杀卫夫人。
槛竹敲风初破睡,楚台梦雨精神。背屏斜映小腰身。山明双翦水,香满一钗云。
炉袅金丝帘窣地,绮窗秋静无尘。半钩春笋带湘筠。兰亭初写就,愁杀卫夫人。
史浩

史浩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 5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日昃鸣珂动,花连绣户春。
月昃(zè)¹鸣珂²动,花连绣户春。
译文:月已西斜,归来的马车上的玉佩叮当作响,春情萌动,好像华美门户中盛开的花朵。
注释:¹月昃:月亮西斜。谓天将亮。²鸣珂: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因名。
盘龙玉台镜,唯待画眉人。
盘龙玉台¹镜,唯待画眉人。
译文:打开梳妆台上的盘龙玉台镜,等待良人为我为我画眉。
注释:¹玉台:玉饰的镜台;镜台的美称。

cháolái--wángchānglíng

yuèmíngdònghuāliánxiùchūn

pánlóngtáijìngwéidàihuàméirén

清秋望不极,迢遰起曾阴。
清秋望不极,迢遰(dì)¹起曾(céng)²
译文:秋天一眼望去清旷无极,遥远的阴云重重叠叠。
注释:¹迢遰:即迢递,遥远貌。²曾阴:重叠的阴云。曾,层。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远水兼¹天净²,孤城隐雾深。
译文: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片明净,孤城外云雾缭绕。
注释:¹兼:连着。²天净:天空明净。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
叶稀风更落,山迥(jiǒng)¹日初沉。
译文:稀疏的树叶在秋风中更快脱落,夕阳刚刚沉入高远的山。
注释:¹迥:远。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独鹤归何晚¹,昏鸦²已满林。
译文:孤独的白鹤为何回的这么晚?要知道黄昏时乌鸦早已宿满林。
注释:¹归何晚:为何回得晚。²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这首诗是诗人于边秋野望而作,全篇都是写望中所见之景物。

  “清秋望不极”是总写清秋时节的“望”。望秋天景色清旷无极,这就很好的表现“远水天净”。

  接下来“迢遰起曾阴”句是写景。写云,云是如何,是遥远的,重叠的。如此的云就表现了此时的天气是不错的。然后从云写到水,从水写到城,虽仍是远景但逼近了一些。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句则是水天相接的地方,一片明净,孤城外,雾气缭绕。这样一写,就由首联的不错天气转进了一些悲凉的气氛。

  但作者不仅写这么一点点悲凉。“叶稀水更落”,就是“水起,叶稀更落”,由颔联转向近景,并深入的画出了悲凉,第六句写落日,再变成了远景:夕阳刚刚沉入高远的山。这里,秋天的凉意更有力量的射出。

  最后一联“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融入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孤独的鹤,为何归晚?那些昏鸦早已宿满了树林。结合作者当时的境况不难发现,当时的作者已无落足之地,安史叛军攻陷洛阳,本欲前往洛阳的杜甫被迫退回秦、华,有家不能回,一种哀痛便油然而生,所以见到孤鹤(作者自喻)晚归,便认为是昏鸦(安史叛军)占据了树林。

  这首诗自上而下无不表现出秋天的悲凉,而作者内心更深层的悲凉正是安史之乱所造成的,这就含蓄而有力的批判了安史之乱对国家与人民带来的灾难。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五):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06
2、 张忠刚.杜甫诗选:中华书局,2005:175-176

wàng

 tángdài 

qīngqiūwàng tiáocéngyīn 
yuǎnshuǐjiāntiānjìng chéngyǐnshēn 
fēnggèngluò shānjiǒngchūchén 
guīwǎn hūnmǎnlín 
谢却荼蘼,一片月明如水。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
谢却荼(tú)(mí)¹,一片月明如水。篆(zhuàn)(xiānɡ)²消,犹未睡,早鸦啼。
译文:在那一片月明如水的夜里,白色的荼蘼花凋谢了。篆香已经燃尽,可是我却还没有睡着,早起的乌鸦已经开始啼叫,又是一夜不成眠。
注释:¹谢却荼蘼:荼蘼:落叶或半常绿蔓生小灌木,攀缘茎,茎绿色,茎上有钩状的刺,上面有多个侧脉,形似皱纹,夏季开白花。²篆香:盘香,为篆字形状。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嫩寒¹无赖²罗消薄,休傍阑干³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译文:丝丝的寒冷透过微薄的锦消,不要再倚靠栏杆远望了。那灯要燃尽,鸿雁犹飞的情景是最让人伤怀的啊!
注释:¹嫩寒:轻寒,春寒。²无赖:无奈。³阑干:同“栏杆”。

  全词都从对方落笔。这是一个夏初的夜晚,繁盛的荼蘼花已经凋落殆尽,窗外,一片如水的月光倾泻而下。自己所思的伊人正独立窗前,呆呆地望着月色出神。这个情景跟杜甫《月夜》诗所写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何其相似,望月思人、借月传情是千百年来怀人者共同的精神依托。荼蘼被赋予了一层伤感的、悲情的文化内涵,苏东坡说:“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此外茶蘼在佛教中也有寓意,有人以为它就是所谓的彼岸花,这就给荼蘼赋予了更多的让人联想的深意。所以纳兰以一句“谢却荼蘼”开头,点出时间的同时更传达了春华殆尽的含义。古人常以春花象征人的青春时光,短短一句“谢却荼蘼”,包含时光流逝、青春虚度的感叹。后面诸句都是在这种情怀下的延伸。“一片月明如水”一句极为醒目,在一片明月如水的夜色中,荼蘼慢慢凋零。情景交融,如此紧密。然后,或许是不忍卒观这窗外景致,倦眼目乏,将眼神又放回闺中,篆香也殆尽。“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篆文盘香早已消尽,月亮也已西落,女主人公仍然难以入眠,似乎怎么也忘怀不了对窗外荼蘼谢去的伤感,一声早鸦又将深思勾去。篆香消说明一夜已尽,主人彻夜未眠。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女主人公一夜未能入眠,干脆起身,倚栏远望,希望能看到一点郎君归来的讯息;但杏眼望穿,没有一点踪迹。单薄的罗衣难以抵挡的,不只是初夏早晨的轻寒,更是孤寂之心的凄寒。这两句是化用张先《醉落魄》词句:“朱唇浅破桃花萼,倚楼人在阑干角,夜寒手冷罗衣薄。”休傍,显示出词人对所思之人的关切。

  “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最让人生愁的是,女主人公从早望到到晚,也没有心上人的丝毫踪迹,只看到了回归的大雁一队队飞过天空。“最愁人”包含了两重意义:雁归而人未归,令人生愁;自古有鸿雁传书之说,可徒见雁行飞过,却无行人只字信息,如李清照《一剪梅》所言:“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更引发人的无限愁绪。词人以景结情,留有不尽之意。

  这首词是长夜怀人有思之作。词中没有对人物心理的直接揭示,而是通过意象的烘托,环境的营造,气氛的渲染,委婉曲折地传达出人物内心细腻真实的感受。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一生最爱纳兰词大全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0.:第113页

jiǔquánzi··xièquè--lánxìng

xièquèpiànyuèmíngshuǐzhuànxiāngxiāoyóuwèishuìzǎo

nènhánlàiluóbáoxiūbànglángànjiǎozuìchóuréndēngluòyànháifēi

知过能改,便是圣人之徒;恶恶太严,终为君子之病。
知过能改,便是圣人之徒;恶恶¹太严²,终为君子之病。
译文:能知道自己的过错而加以改正,那么便算得上是圣人的门徒;攻击恶事恶人的言辞太激烈,终会成为君子的过失。
注释:¹恶恶:攻击恶事恶人。²严:激烈。
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
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
译文:千年流传的朱弦没有这种悲哀,想弹孤绝之曲连鬼神都凝住了。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故人舍我归黄壤(rǎng)¹,流水高山心自知。
译文:故人舍我而去归于黄土,你我之间一曲高山流水,现在也就只有我自己心里是最清楚的啊!
注释:¹黄壤:即黄土。

wángānshí sòngdài 

qiānzǎizhūxiánbēi tánjuéguǐshén 
rénshěguīhuángrǎng liúshuǐgāoshānxīnz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