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万顷,楼观矗千门。春风路,红堆锦,翠连云。俯层轩。风月都无际。荡空蔼,开绝境,云梦泽,饶八九,不须吞。翡翠明珰,争上金堤去,勃窣媻姗。看贤王高会,飞盖入云烟。白鹭振振,鼓咽咽。
西湖万顷,楼观矗千门。春风路,红堆锦,翠连云。俯层轩。风月都无际。荡空蔼,开绝境,云梦泽,饶八九,不须吞。翡翠明珰,争上金堤去,勃窣媻姗。看贤王高会,飞盖入云烟。白鹭振振,鼓咽咽。
记风流远,更休作,嬉游地,等闲看。君不见,韩献子,晋将军,赵孤存。千载传忠献,两定策,纪元勋。孙又子,方谈笑,整乾坤。直使长江如带,依前是、保赵须韩。伴皇家快乐,长在玉津边。只在南园。
记风流远,更休作,嬉游地,等闲看。君不见,韩献子,晋将军,赵孤存。千载传忠献,两定策,纪元勋。孙又子,方谈笑,整乾坤。直使长江如带,依前是、保赵须韩。伴皇家快乐,长在玉津边。只在南园。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8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夕阳度¹西岭,群壑(hè)²(shū)³已暝(míng)
译文:夕阳已经落下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
注释:¹度:过、落。²壑:山谷。³倏:一下子。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¹
译文:月光照进松林夜晚渐生凉意,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
注释:¹满清听:满耳都是清脆的响声。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qiáo)¹月欲尽,烟²鸟栖初定。
译文:山中砍柴人已经全都归家而去,烟霭中鸟儿刚归巢安息。
注释:¹樵人:砍柴的人。²烟:炊烟和雾霭。一作“磴”。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¹²期宿来³,孤琴候萝径(jìng)
译文:与丁大约定今晚来寺住宿,独自带着琴站在山路等你。
注释:¹之:此。²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³宿来:一作“未来”。⁴孤琴:一作“孤宿”,或作“携琴”。

  孟浩然在山水诗中,很善于表现自然景物在时间中的运动变化。山区寻常的景物,一经作者妙笔点染,便构成一幅清丽幽美的图画。

  此诗写诗人夜宿山寺中,于山径之上等待友人的到来,而友人不至的情景。前六句尽写夜色:夕阳西下,万壑蒙烟,凉生松月,清听风泉,樵人月尽,暮鸟栖定;后两句写期待故人来宿而未至,于是抱琴等待。全诗不仅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令特征,而且融合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境界清新幽静,语言委婉含蓄。

  这首诗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形象,不仅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统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特别是“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很有韵味。

  全篇前六句都是融情入景,到了第七句,才点出“之子期宿来”,然后在第八字再点出一个“候”字,彰显了诗人不焦虑不抱怨的儒雅风度,也从侧面表露出了诗人闲适的心境和对友人的信任。“孤琴候萝径”,以“孤”修饰琴,更添了孤清之感。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而用“萝”字修饰“径”,也似有意似无意地反衬诗人的孤独。因为藤萝总是互相攀援、枝蔓交错地群生的。这一句诗,在整幅山居秋夜幽寂清冷的景物背景上,生动地勾勒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这位风神散朗的诗人,抱着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的萝径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来。诗的收尾非常精彩,使诗人深情期待知音的形象栩栩如生。

  表面上看起来,前六句是写景,只有结尾两句写候友。其实不然,诗从一开始就在写候友,不过诗人暗藏在景物中,没有露面罢了。前六句看起来是无人之境,实际上是友人之境。“群壑倏已暝”是诗人看到的,“松月生夜凉”是诗人感到的,“风泉满清听”是诗人的感觉,“樵人月欲尽,烟鸟栖初定”也是诗人看到的。这些诗句表明诗人候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待读到“孤琴候萝径”,暗藏在景物中的人,与抚琴候友的人迭在一起,形象蓦地活起来,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全诗色彩不断变幻,景物描写十分清幽,语言含蓄委婉却不失韵味。“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是此诗名句。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1-12
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88-89

宿shīshānfángdīngzhì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yáng西lǐng qúnshūmíng 
sōngyuèshēngliáng fēngquánmǎnqīngtīng 
qiáorénguījìn yānniǎochūdìng 
zhī宿lái qínhòuluójìng 
珠帘寂寂。愁背银缸泣。记得少年初选入。三十六宫第一。
珠帘¹寂寂。愁背银缸(gāng)²泣。记得少年初选入。三十六宫第一。
译文:珠帘静静地低垂,她愁苦地背对着油灯流泪。记得少女时刚被选入宫内,三十六宫中数她最美。
注释:¹珠帘:指用珍珠缀饰的帘子。²银缸:这里指银灯或油灯。
当年掌上承恩。而今冷落长门。又是羊车过也,月明花落黄昏。
当年掌上承恩。而今冷落长门。又是羊车¹过也,月明花落黄昏。
译文:当年她备受君王恩宠,如今却被冷落在长门宫中。又传来君王车驾驶过的响声,而她却只能呆立不动,面对着黄昏中的落花,明月照着一个孤单的身影。
注释:¹羊车:羊车指帝王所乘之车,这里指帝王御幸其他宫女,经过其居所。

  这首词题为“宫怨”,反映的是宫廷女子失宠后寂寞无助的生活,词风哀婉,读来韵味无穷。首句点出眼下的寂寞之苦。“珠帘”指用珍珠缀饰的帘子,典用《西京杂记》中语。“珠帘寂寂”,是说来“风至则鸣”的珠帘,如今却寂静地低垂着,没有一点声音。这表明长时间没有人进来,室内的人也没有出去走动,甚至连一丝风也没有。由此可见何等冷清、寂静、落寞。第二句“愁背银缸泣”中银缸指的是银灯。银灯点亮,表明难熬的一个白天终于又过去了,但是更难熬的夜晚又无情地降临了。如此日复一日,深居于冷宫之中,满腹愁怨无法排遣,只好独自背着银灯哭泣。“背”字颇耐人寻味。人在高兴时通常对着灯儿言笑,而愁苦时则往往背对灯儿叹息落泪,仿佛怕内心难言的痛苦,被灯儿窥探而更加令人不堪,一面无声地流泪,一面回忆往昔的宠爱接着回忆起往昔幸福的情景:“记得少年初选入,三十六宫第一”。初选入宫时年轻美丽,楚楚动人,艳压群芳,独得恩宠。上片由今日写到昔日,下片则又从昔日回到今日,仍然是凄惨、痛苦。“当年掌上承恩”、“而今冷落长门”。当年受帝王宠爱,如掌上明珠。而这美好的一切已一去不复返,如今美貌与宠爱并衰,帝王另宠新欢,将自己冷落在长门。“又是羊车过也”。羊车指帝王所乘之车,这里指帝王御幸其他宫女,经过其居所。与冷落“长门”,形成鲜明对照。用“又是”二字,则其中之难堪,由来已久矣。词中饱含辛酸。最后以景结情:“月明花落黄昏”。天已黄昏,花已飘落,月亮依旧那么明亮;其中之无奈,悲凉之情,绵绵不绝。

  该词语言明快、畅达,又含义隽永。起笔处摹写现实中的愁苦寂寥,中间回忆往昔的如梦美景,结尾处则又回到凄苦寂寞之中,感情波澜摇曳,曲折含蓄,令人回味不已。少

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
后稷,名弃。其母有邰(tái)氏女¹,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
译文:周的始祖后稷,名叫弃。他的母亲是有邰氏的女子,名叫姜原。姜原是帝喾的正妃。
注释:¹有邰氏:上古族名。相传为炎帝之后裔。姜姓,在今陕西武功西。
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適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姜原出野¹,见巨人迹,心忻然²(yuè)³,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ài)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適(shì)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译文:姜原外出到郊野,看见一个巨人脚印,心中喜悦,想去踩它一脚,一踩就觉得身子振动像怀了孕似的。满了十月就生下一个儿子,姜原认为这孩子不吉祥,就把他扔到了一个狭窄的小巷里,但不论是马还是牛从他身边经过都绕着躲开而不踩他,于是又把他扔在树林里,正赶上树林里人多,所以又挪了个地方;把他扔在渠沟的冰上,有飞鸟飞来用翅膀盖在他身上,垫在他身下。姜原觉得这太神异了,就抱回来把他养大成人。由于起初想把他扔掉,所以就给他取名叫弃。
注释:¹野:郊外。²忻然:喜悦的样子。³说:古同“悦”。⁴適会:适逢。
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穀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穀。”封弃於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史记》
弃为儿时,屹(yì)如巨人之志。其游戏¹,好种树麻、菽(shū),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穀(gǔ)²者稼穑(sè)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穀。”封弃於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史记》
译文:弃还是孩童的时候,就有伟大人物那般的高远志向。他做游戏的时候,喜欢栽麻种豆,种下去的麻和豆都长得很茂盛。等他长大成人了,他就喜欢耕作,他能观察土地的特性,选择适宜的谷物来种植,人民都仿效他。帝尧听说了这些事,便任用弃担任农师,教导民众种植庄稼,天下百姓都因此获利,他立下了功劳。帝舜说:“弃,百姓们当初忍饥挨饿,多亏你担任后稷来播种各种谷物。”所以分封弃在邰这个地方,号称后稷,另外以姬为姓。后稷的出名,在陶唐、虞、夏几代之间,这一个家族都很有美德。
注释:¹游戏:玩耍。²穀:谷类作物。
返照入闾巷,忧来谁共语?
反照¹入闾(lǘ)²,忧来与谁语³
译文:斜照的夕阳射入了深深的闾巷,有谁和我说话排解新来的忧伤。
注释:¹反照:即返照,夕阳的返光。²闾巷:里巷,乡里。³忧来与谁语:一作“愁来谁共语”。
古道少人行,秋风动禾黍。
古道无人行,秋风动禾黍。
译文:黄昏时分古道荒凉很少看到行人,秋风掀动禾黍,我愁思绵绵无量。

qiū

gěngwěi tángdài 

fǎnzhàoxiàng yōuláishuígòng 
dàoshǎorénxíng qiūfēngdòngshǔ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日流辈皆训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相熟视久之,亦自不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张丞相¹(hào)²草书而不工³,当日流辈皆训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wǎng)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相熟视久之,亦自不识。诟(gòu)其侄曰:“汝(rǔ)¹⁰不早问?致余忘之。”
译文:张丞相喜欢书写草书,但写得不好。爱好草书的人都讥笑他,他却不以为然。一次,(他)偶然想到佳句,赶忙索要笔墨奋笔疾书,龙飞凤舞写了一纸。他让侄儿把诗句抄录下来。侄儿抄到笔画怪异的地方,感到迷惑不解,便停下笔来,拿着纸问张丞相:“这是什么字呢?”张丞相仔细辨认了很久,也没认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字,于是就责骂侄儿说:“你为什么不早问?以至于我都忘记了写的什么了。”
注释:¹张丞相:即宋代张商英,字天觉,号无尽居士,新津(今属四川)人。中国宋代词人、书法家、宰相。²好:喜爱。³工:好,精(善于)。⁴流辈:人们。⁵自若:一如既往,依然如故,神态自若。⁶得句:得到佳句。⁷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波:书法名称,指捺的折波。⁸罔然:迷惑的样子。⁹诟:责骂。¹⁰胡:为什么。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