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白苎,雪面堕愁鬟。不识朝云行雨处,空随春梦到人间。留向画图看。慵临镜,流水洗花颜。自织苍烟湘泪冷,谁捞明月海波寒。天澹雾漫漫。
衣白苎,雪面堕愁鬟。不识朝云行雨处,空随春梦到人间。留向画图看。慵临镜,流水洗花颜。自织苍烟湘泪冷,谁捞明月海波寒。天澹雾漫漫。

wàngjiāngnánhuàlíngzhào--wényīng

báizhùxuěmiànduòchóuhuánshícháoyúnxíngchùkōngsuíchūnmèngdàorénjiānliúxiànghuàkànyōnglínjìngliúshuǐhuāyánzhīcāngyānxiānglèilěngshuílāomíngyuèhǎihántiāndànmànmàn

吴文英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 38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轻汗微微透碧纨(wán)¹,明朝端午浴芳兰²。流香涨腻(nì)³满晴川。
译文: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
注释: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¹碧纨:绿色薄绸。²芳兰:芳香的兰花。端午节有浴兰汤的风俗。³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¹斜挂绿云鬟(huán)²。佳人相见一千年。
译文:你将那五彩花浴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注释:¹小符:指妇女们在发髻上挂着祛邪驱鬼、保佑平安的符录。²云鬟:女子的发髻。

  这首词主要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全词采用对偶句式,从中能依稀看到一直尽职尽忠地陪伴在词人左右的侍妾朝云的影子。

  上片,预示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活动,气氛十分浓郁。端午,处于初夏季节。穿着自然华丽,以衬托参与者的身份。于朝云来说,最好是绿色细绢——“碧纨”,正好与她的雅静性格相符。天气稍热,易出“轻汗”,“微透”着“碧纨”。“透”字用得贴切,将半明半暗的肤体朦胧美衬托出来了。“明朝端午浴芳兰”,显得有愉悦的审美性。它不仅体现了朝云由芳体而及兰心的纯洁高贵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兰令节俗的淳朴纯真美。朝云浴处,余香犹存。沐芳浴兰,遍及社会。参与者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正如词人词中所写:“流香涨腻满晴川”。这正是古老节日文化发扬光大的表现。

  下片,写词人偕朝云参与具体的端午节俗活动。词人着重写了两项端午节俗健身活动。其一,“彩线轻缠红玉臂”,“以五彩丝系臂”。它辟邪驱鬼,使朝云“玉臂”“红”而长命。与用五色花线缠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义。其二,“小符斜挂绿云鬟”,以“赤灵符著心前”。它能通神明,使朝云“云鬟”“绿”而身健。与小孩穿老虎腰肚,门上挂蒲剑以辟邪护身有同等意义。词人着重描写缠线、挂符活动,且用对偶句式,为的是“佳人相见一千年”,愿灵验得到应证。真是一语中的,画龙点睛。

  全词是篇民俗诗,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贵的资料。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207-1209页

huànshā ·duān

shì sòngdài 

qīnghànwēiwēitòuwán míngzhāoduānfānglán liúxiāngzhǎngmǎnqíngchuān 
cǎixiàn线qīngchánhóng xiǎoxiéguà绿yúnhuán jiārénxiāngjiànqiānnián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¹。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
译文:春水潇潇下,涨满小溪,染绿溪边新柳。柳丝飞扬,忽然来了一对羽翼似玉的鸥鸟,它们在晴日暖阳里拍打着水面,鸣啭嬉戏。
注释:¹新绿:初春植物现出的嫩绿。
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楼外翠帘高轴(zhóu),倚遍阑(lán)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簇(cù),寸心千里目。
译文:翠帘高卷,栏杆倚遍,而看到的只是远处几片淡淡的云,一江静静的水,半山笼罩着烟雾的树,那寸心所系的,却依然没有出现。
这首词是由两个生动的画面组成的。上片"春雨初霁图",重在写景。画面是一片生机,春意盎然。一溪新绿,几行柳黄,双飞鸥白。大笔一抹,颜色斑谰,水之绿,柳之黄,鸥之白,形象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尤其巧妙地用了"染就""弄晴""对浴"等字眼,使画面显得更加活泼,富于动态美,收到了丹青难绘的效果。下片是"深闺盼远图",重在写人。画面上的少妇,将翠帘高卷,栏杆倚遍,而看到的只是远处几片淡淡的云,一江静静的水,半山笼罩着烟雾的树,那寸心所系的,却依然没有出现。少女失意的神态,被一个"目"字活脱脱地表现了出来这又是画家不易传达的。
参考资料:
1、 古诗词名句网.谒金门·春雨足

jīnmén··chūn--wéizhuāng

chūnrǎnjiùxīn绿liǔwàifēiláishuāngnòngqíngxiāngduì

lóuwàicuìliángāozhóubiànlángànyúndànshuǐpíngyānshùcùnxīnqiān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钴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由朝阳岩¹东南水行,至芜江²,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³幽丽奇处也。
译文:从冉之向西南,走水路十里远,山水风景较好的有五处,风景最好的是钴鉧潭;从之口向西,走陆路,风景较好的有八、九处,风景最好的是西山;从朝阳岩向东南,走水路到芜江,风景较好的有三处,风景最好的是袁家渴;这些都是永州幽深美丽奇异的地方。
注释:袁家渴(hé):水名。《舆地纪胜》载:“永州袁家渴,在州南十里曾有姓袁者居之,两岸木石奇怪,子厚记叙之。”渴:原为干涸之意。湖广方言,称水之反流(即回流)为渴。袁家渴位于今永州津渡电站坝址所在地,即原诸葛庙乡沙沟湾村前潇水河床的一段湾流。¹朝阳岩:地名,在今永州古城潇水西岸。²芜江:水名,潇水的支流,在永州市境内。³永中:永州之中。⁴幽丽奇处:风景清幽秀丽奇异之处。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者为渴,音若衣褐之褐。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而无际。
¹、越²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者为渴,音若衣褐之褐³。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lài)。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zhǔ)¹⁰,间厕¹¹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而无际。
译文:楚、越两地之间的方言,水的支流叫做“渴”,读音就像衣褐的“褐”。渴的上游与南馆的高山会合,下游与“百家濑”汇合。其中重叠江河里边的岛屿、小之、有的地方水深,成为清澈的潭,有的地方水浅,露出小块的地,成为浅渚,两者还夹杂着水在那里曲折地流。深潭的水面平,呈深黑色,冲击石头的水像沸腾一样冒着白沫。船好像就走到了尽头,忽然又豁然开朗,变得宽阔无边。
注释:¹楚:古称湖南为楚。²越:通“粤”,古称广东为越。³音若衣褐之褐:中华书局《柳宗元集》认为英华版本和何焯校本注此六字为侧注,非原文中字。褐,与“渴”并不同音,只是楚越方言音相近。⁴南馆:指唐代在此所建立馆舍。⁵高嶂:高而险如屏嶂一样的山峰。⁶百家濑:水名,在永州古城南二里处。濑,急水从沙石上流过为濑。⁷合:相接,相邻。⁸重洲:重叠的水中沙洲。⁹澄潭:澄清的潭水。¹⁰浅渚:浅显的刚露出水面的小块土地。¹¹间厕:交错夹杂。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楩槠樟柚,草则兰芷。又有奇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lì)¹,其树多枫²(nán)³石楠,楩(pián)(zhū)(yòu),草则兰(zhǐ)¹⁰。又有奇卉(huì)¹¹,类合欢¹²而蔓生¹³,轇(jiāo)(gé)¹⁴水石。
译文:有座小山从水中露出来。山上都是好看的石头,上面生长绿色的草丛,一年四季都浓密茂盛。山旁有许多岩洞。山下有许多白色的碎石;上山的树木多是枫树、柟树、石楠、楩树、槠树、樟树、柚树;小草则多是兰草、芷草,又有许多奇异的花卉,类似合欢但是长出许多茎蔓,缠绕着水中石头。
注释:¹白砾:白色的小石子。²枫:枫树。³柟:常绿乔木。⁴石楠:生于石缝间的常绿树,又名千年红。⁵楩:即黄楩木。⁶槠:常绿树,木坚硬,子可食。⁷樟:樟树,常绿,可提取樟脑。⁸柚:常绿乔木,柚子,可食。⁹兰:兰草,香草的一种。¹⁰芷:白芷。多年生草本植物,开白花,果实长椭圆形,中医入药,有镇痛作用。¹¹异卉:奇异的花卉。卉,各种草的总称。¹²合欢:合欢树,又名马缨花,落叶乔木,夜间小叶成对相合,夏季开花。¹³蔓生:草本蔓生植物。¹⁴轇轕:即胶葛,交错纠缠的样子。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rǎn)¹众草,纷红骇绿²,蓊(wěng)(bó)³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yáng)(piāo)(wēi)(ruí),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译文:常常有风从四周山上吹下,吹动大树,翻动着轻柔的众草,使红花和绿叶在纷乱中像吃惊似的,香气浓郁;冲起波涛旋着水涡,从之谷流进流出,摇动着繁密的花草,随着季节而变换。风景大多都是这样的。我没办法都描述完。
注释:¹掩苒:野草轻柔地随风倒斜的样子。 苒,轻柔。²纷红骇绿:花纷乱而惊骇,叶惊骇而纷乱。³蓊葧:草木茂盛的样子(浓郁)。⁴冲涛旋濑:缠绕在水石上的花草,在水石激起的波浪中冲击激,波浪退回到溪谷里。⁵退贮溪谷:倒流到溪谷中去。贮,贮存,躲避。⁶摇:同“飘”,飞扬。⁷葳蕤:草木茂盛,枝叶下垂。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焉,出而传于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焉,出而传于世。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译文:永州没有人过来游玩,我来到了这里,不敢独自享受。回来写出文章告诉世人。这里土地的主人姓袁,所以我叫它“袁家渴”。

  这篇文章概括、详尽、具体、细致地描写了袁家渴的景观。行文中,山、水、树、石、花、草、洲、潭、渚、岩巧妙组合,搭配天成,形、声、色、韵、动、静、疏、密和谐互用,贴切优美,显示出了作者在艺术构思上极为巧妙的笔力和描写景物的丰厚的艺术底蕴。

  文章开头先写:由冉之向西南从水路行十里。山水好的地方有五处,都比不钻姆潭。由之口向西,从陆地行进,风景好的地方有八、九处,都比不上西山。然后才写袁家渴:由朝阳岩向东南从水路行,到芜江,风景好的地方有三处,都比不上袁家渴。这徉写,表面上看似乎很费笔墨,实际上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这种写法,既把袁家渴的地理位置作了明白的交代,又突出了袁家渴的风景幽丽奇异,而此文就是将三处相提并论,称它们“皆永中幽丽奇处也”,无疑起到了以前述两处来陪衬、突出袁家渴的作用。

  第二段从总体上描写袁家渴。首先简单介绍袁家渴的音义。其次写袁家渴水流情状。其七游同南馆高嶂汇合,下游流入百家濑。“其中重洲小之……忽又无际。”写袁家渴水上风光,都是四字句:那里水中有许多小洲,小洲上又有一条条小之。水流深的地方形成清澈的水潭;水浅的地方土地露出水面成为小渚。它们中间夹杂着曲折的流水。深潭水流平稳,呈深黑色;水流湍急的地方像煮沸的水飞起白沫。最为精采的是“舟行若穷,忽又无际”两句。至此,作者就描绘出了奇妙的画面:船儿正在行进,忽然一座山挡住去路,似乎已到了路的尽头;但河流一转,绕过山峦,眼前猛然一亮,却是无边无际的开阔水面。

  第三段写水中山色,“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概括写山上的景色,突出美石和冬夏常青的树木。下面具体写岩洞,白砾,各种树木,香草。其中突出地描绘犷一种奇异的草,它的样子像合欢而有藤蔓,缠绕在水石上。

  第四段是全文最精采的部分,写山风吹动下的动人景色:每当大风从四面山上刮下来的时候,摇动着大树,各种草儿随风倾倒,红花和绿叶被风吹得纷纷乱乱,像是吃惊似的。浓郁的花香随风拱散;浪涛冲击之水回旋,纷纷退到澳谷里去,摇动着茂密的花草,这种景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无穷。这里的风光大致如此,没有力、法把神种景象全部描绘出来。这一段写风,把山风申的树木、花草、波涛的动态写得生动逼真。不仅写出了色彩,而且写出了香气;不仅写出了姿态,而且写出了情感。文中的一个“骇”字,使红花绿叶入格化。同时也融进了作者的情感。清人沈德潜评道:“亦善写风,前篇骇动,此篇静远。”“前篇”即指《袁家渴记》。

  最后一段,以“永之人未尝游焉”为中心而述,这里与《钴鉧潭西小丘记》类似,而用笔各殊。这样奇伟、这样高洁、这样清丽幽雅的风景区,却无人了解,长久地被遗弃、被埋没,连当地人都“未尝游”。作者“发潜德之幽光”,以巧夺天工的笔墨描绘这种自然美,表彰这种白然美,“出而传于世”,既表现了他对受压抑、受摧残的美好事物的无限同情爱护,也寄托了他自己的无限惨痛、无限深沉的身世之感。最后点明取名袁家渴的由来。因为那块土地的主人姓袁,所以才取名为“袁家渴”的。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1064-1066
2、 吕晴飞.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2001:455-456

yuánjiā

liǔzōngyuán tángdài 

    yóurǎn西nánshuǐxíngshí shānshuǐzhīzhě ruòtán yóukǒuér西 xíng zhějiǔ ruò西shān yóuzhāoyángyándōngnánshuǐxíng zhìjiāng zhěsān ruòyuánjiā jiēyǒngzhōngyōuchù 

    chǔ yuèzhījiānfāngyán wèishuǐzhīfǎnliúzhěwéi yīnruòzhī shàngnánguǎngāozhàng xiàbǎijiālài zhōngchóngzhōuxiǎo chéngtánqiǎnzhǔ jiānzhé píngzhěshēn jùnzhěfèibái zhōuxíngruòqióng ér 

    yǒuxiǎoshānchūshuǐzhōng jiēměishí shàngshēngqīngcóng dōngxiàchángwèirán pángduōyándòng xiàduōbái shùduōfēngnánshínán piánzhūzhāngyòu cǎolánzhǐ yòuyǒuhuì lèihuānérmànshēng jiāoshuǐshí 

    měifēngshānérxià zhèndòng yǎnrǎnzhòngcǎo fēnhónghài绿 wěngxiāng chōngtāoxuánlài tuì退zhù yáopiāowēiruí shítuī dōu qióngzhuàng 

    yǒngzhīrénwèichángyóuyān zhīgǎnzhuānyān chūérchuánshì zhǔyuánshì míngyān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钓罢¹归来不系船²,江村月落正堪(kān)³
译文:渔翁夜钓归来时已是残月已经西沉,正好安然入睡,懒得把缆绳系上,任凭它随风飘荡。
注释:¹罢:完了。²不系船:《庄子》曰“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即以“不系之舟”为无为思想的象征。系:系好。³正堪眠:正是睡觉的好时候;堪:可以,能够。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纵然¹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译文:即使吹一夜的风,船也不会飘远,只会停搁在芦花滩畔,浅水岸边。
注释:¹纵然:即使。

  此诗叙写一位垂钓者在深夜归来连船也顾不得系就上岸就寝之事,描绘了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表现了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诗名虽题“江村即事”咏景,实则体现了诗人无羁无束的老庄思想。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加任何藻饰,信手写来,反映了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营造出一种真切而又恬美的意境。

  “钓罢归来不系船”,首句写渔翁夜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不系船”三字为全诗关键,以下诗句全从这三字生出。“江村月落正堪眠”,第二句上承起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心情。船停靠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疲倦,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但是,不系船可能对安然入睡会有影响。

  这就引出了下文:“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这两句紧承第二句,回答了上面担心的问题。“纵然”“只在”两个关联词前后呼应,一放一收,把意思更推进一层: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缆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也没有什么关系。这里,诗人并没有刻画幽谧美好的环境,然而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表达了诗人对生活随性的态度。

  这首小诗善于以个别反映一般,通过“钓罢归来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刻画江村情事,由小见大,就比泛泛描写江村的表面景象要显得生动新巧,别具一格。诗在申明“不系船”的原因时,不是直笔到底,一览无余,而是巧用“纵然”“只在”等关联词,以退为进,深入一步,使诗意更见曲折深蕴,笔法更显腾挪跌宕。诗的语言真率自然,清新俊逸,和富有诗情画意的幽美意境十分和谐。

参考资料:
1、 吴小林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51-652

jiāngcūnshì

kōngshǔ tángdài 

diàoguīláichuán jiāngcūnyuèluòzhèngkānmián 
zòngránfēngchuī zhǐzàihuāqiǎnshuǐbiān 
金谷歌传第一流,鹧鸪清怨碧烟愁。
金谷¹歌传第一流,鹧鸪清怨碧烟愁。
译文:酒宴中听到这传闻一等的歌曲,好似鹧鸪啼唱,幽清哀怨的歌声使得青烟都生出愁思。
注释:¹金谷:借指仕宦文人游宴饯别的场所。
夜来省得曾闻处,万里月明湘水秋。
夜来省得¹曾闻处,万里月明湘水秋。
译文:此夜记起曾经听闻这歌声的地方,是秋月高照下的万里湘江之上。
注释:¹省得:记得。

tīngchàngshānzhè--hún

jīnchuánliúzhèqīngyuànyānchóuláishěngcéngwénchùwànyuèmíngxiāngshuǐqi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