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数阶_有几,昨朝看到今朝。南薰早动舜琴谣。端为熊_梦兆。
学粹昔人经制,文高古乐箫韶。天风从此上扶摇。回首不劳耕钓。
试数阶_有几,昨朝看到今朝。南薰早动舜琴谣。端为熊_梦兆。
学粹昔人经制,文高古乐箫韶。天风从此上扶摇。回首不劳耕钓。
廖行之

廖行之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 46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蜀江春色浓如雾。拥双旌归去。海棠也似别君难,一点点、啼红雨。此去马蹄何处。沙堤新路。禁林赐宴赏花时,还忆著、西楼否。
蜀江春色浓如雾。拥双旌(jīng)¹归去。海棠也似别君难,一点点、啼红雨。此去马蹄何处。沙堤新路。禁林²赐宴赏花时,还忆著、西楼否。
注释:¹旌:旗的通称。²禁林:翰林院的别称。

  这首送别词,宛转含蓄,情意绵长。上片写送别时的情景。蜀江春浓,双旌归去。

  作者不言自己留恋难舍,而说海棠也似别君难,点点啼红雨。衬托作者惜别之情更深。

  下片叮咛别后且勿相忘。“禁林赐宴赏花时,还忆着西楼否”,情深意挚,尽在不言中。

luòsuǒ··sòngshǔshǒujiǎnglóng--chénfèng

shǔjiāngchūnnóngyōngshuāngjīngguīhǎitángshìbiéjūnnándiǎndiǎnhóngchùshāxīnjìnlínyànshǎnghuāshíháizhe西lóufǒu

杏花疏雨洒香堤,高楼帘幕垂。远山映水夕阳低,春愁压翠眉。
杏花疏雨洒香堤(dī),高楼帘幕垂(chuí)。远山映水夕阳低,春愁压翠眉¹
注释:¹翠眉:即翠黛。古代女子用螺黛(一种青黑色矿物颜料)画眉,故称眉为“翠黛”。
芳草句,碧云辞,低徊闲自思。流莺枝上不曾啼,知君肠断时。
芳草句,碧云辞,低徊闲自思。流莺枝上不曾啼,知君肠断时。
此词描写暮春季节,深闺思远的心情。上片以景衬情。杏花飘落,如疏雨洒在湖边的长堤上,散发着芳香。“高楼帘幕垂”,明写景物,暗写人物的思想、神态和感情。下片以联想古诗词的意境,写思妇的春愁。全词含蓄蕴藉,清新婉约。
秘阁古《笑林》云:“晋元帝生子,宴百官、赐束帛,殷羡谢曰:‘臣等无功受赏。’帝曰:‘此事岂容卿有功乎!’同舍每以为笑。”余过吴兴,而李公择适生子,三日会客,求歌辞,乃为作此戏之,举座皆绝倒。
秘阁古《笑林》云:“晋元帝生子,宴百官、赐束帛(bó),殷(yīn)羡谢曰:‘臣等无功受赏。’帝曰:‘此事岂容卿有功乎!’同舍每以为笑。”余过吴兴,而李公择¹适生子,三日会客,求歌辞,乃为作此戏之,举座皆绝倒。
注释:¹李公择:李常,字公择,建昌(今江西南城)人,时任湖州太守。吴兴在今浙江吴兴县,属湖州管辖。
维熊佳梦,释氏老君亲抱送。壮气横秋,未满三朝已食牛。
维熊佳梦¹,释(shì)²老君³亲抱送。壮气横秋,未满三朝已食牛。
译文:占卜好梦是个熊,吉兆是生男,释氏道君都说是神佛抱送。小儿志气横亘秋空,未满三日,气势能食牛。
注释:¹维熊佳梦:此甩来指李公择得好梦生子。²释氏:佛。释迦牟尼为佛教创始人,后称佛姓释迦氏,简称释氏。³老君:指老子,道家创始人。民间有生子为神佛抱送的说法,这里是沿用。
犀钱玉果,利市平分沾四座。多谢无功,此事如何着得侬。
(xī)钱玉果¹,利市²平分沾四座。多谢无功,此事如何着得侬(nóng)³
译文:洗儿钱,洗儿果,喜钱平分,宾客满座。多谢无功受赏,生儿之事如何依靠侬。
注释:¹犀钱玉果:此指为洗儿钱、洗儿果。宋时育子满月的习俗。²利市:欢庆节日的喜钱,此指喜儿钱。³侬:江苏浙江方言称你为“侬”。

  这首词是作者与老友应酬之作,有戏谑之意,但也能见出作者性格中开朗而诙谐的一面。

  起首两句,化用杜甫《徐卿二子歌》中“徐卿二子生绝奇,感应吉梦相追随。孔子释氏亲抱送,并是天上麒麟儿”的诗句,但把杜诗“吉梦”字面的来历“维熊佳梦”四字,以“梦”字叶“送”字。这样原本烂熟的典故,却也锤炼得别有一番风味。三、四两句,以夸诞大言,善颂善祷。“气横秋”字面本于孔稚圭《北山移文》“霜气横秋”,结合杜甫《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诗的“子虽躯干小,老气横九州”,而改用一“壮”字,切合小儿特点。第四句本出于《尸子》:“虎豹之驹,虽未成文,已有食牛之气”。但这里主要仍然是翻用杜甫《徐卿二子歌》中“小儿五岁气食牛,满堂宾客皆回头”的句子。上片四句,大多是从杜诗中借来,但一经作者熔铸,语言更觉矫健挺拔。

  下片第一、二两句“犀钱玉果,利市平分沾四座”描写的是古时“三朝洗儿”的热闹场面。三朝洗儿,古时习俗,富有人家,一般都要大会宾客,作汤饼之宴。席上散发喜钱喜果,叫作“利市”。喜钱用之于汤饼宴上者俗称“洗儿钱”。据说唐明皇曾赐给杨贵妃洗儿钱,又见于唐王建的《宫词》,可见这个习俗,由来已久了。三、四两句才转入调笑戏谑。题下作者自注引秘阁《笑林》说:“晋元帝生子,宴百官,赐束帛,殷羡谢曰:”臣等无功受赏。‘帝曰:“此事岂容卿有功乎!’同舍每以为笑。”作者把这个笑话,隐括成为“多谢无功,此事如何着得侬”,把晋元帝、殷羡两人的对话变成自己的独白,把第二人称的“卿”字换成第一人称的“侬”(我)字,意思是多谢,多谢,我是无功受赏了,这件事情,怎么可以该着我有功呢?语言幽默风趣,谑而不虐,结果此语一出“举坐皆绝倒”,确实不是作者在自我吹擂。在这篇作品中,虽然没有什么思想内容可言,但如果把眼光放在另外一个角度,看作者语言吐属的典雅得体,看他隐括前人诗句的技巧,是那么娴熟,老练,再看文字中所洋溢的欢乐气氛和作者自身开朗而诙谐的性格,岂不是一种精神享受。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725-726页
酌君以蒲城桑落之酒,泛君以湘累秋菊之英。
(zhuó)君以蒲城¹桑落之酒²,泛君以湘累³秋菊之英
译文:请你喝蒲城产的桑落美酒,再在酒杯里浮上几片屈原曾经吃过的菊花。
注释:¹蒲城:即蒲坂,今山西永济县。²桑落酒:蒲城所产的名酒。³湘累:屈原自沉于湘地之水,非罪而死称累,后世因称屈原为湘累。⁴秋菊之英:菊花。
赠君以黟川点漆之墨,送君以阳关堕泪之声。
赠君以黟(yī)¹点漆²之墨,送君以阳关³(duò)泪之声。
译文:送给你黟川出产的亮黑如漆的名墨,又送上曲凄凉动情的阳关曲催人泪下。
注释:¹黟川:汉县名,即今安徽歙县,以产墨出名。²点漆:指上等好墨。³阳关:指王维所作《阳关曲》,一名《送元二使安西》,后人谱以乐,用作送别曲。
酒浇胸次之磊块,菊制短世之颓龄。
酒浇胸次之磊块¹,菊制²短世³之颓(tuí)
译文:美酒使你胸中郁塞的磊块尽化,秋菊使你停止衰老寿数无涯。
注释:¹磊块:胸中郁结与不平。²制:制止,延缓。³短世:短暂的人生。⁴颓龄:衰老之年。
墨以传万古文章之印,歌以写一家兄弟之情。
墨以传万古文章之印¹,歌以写一家兄弟之情。
译文:名墨让你写下流传万古的佳作,歌曲使你感受到兄弟间情义无价。
注释:¹印:痕迹。
江山千里俱头白,骨肉十年终眼青。
江山千里俱头白,骨肉十年终眼青¹
译文:我们都已头发斑白流落天涯,十年来骨肉情谊,青眼相加。
注释:¹眼青:即青眼,有好感,相契合。
连床夜语鸡戒晓,书囊无底谈未了。
连床夜语¹鸡戒晓,书囊(náng)无底谈未了。
译文:今天我们睡在一起彻夜长谈,不觉鸡已报晓;你满腹诗书,口若悬河,说个不了。
注释:¹连床夜语:状亲密相处情景。
有功翰墨乃如此,何恨远别音书少。
有功翰(hàn)墨乃如此,何恨远别音书少。
译文:学问精进到了这个地步,怎能为远别后音书难通抱恨怨恼?
炒沙作縻终不饱,镂冰文章费工巧。
炒沙作縻(mí)¹终不饱,镂冰文章²费工巧。
译文:把沙石炒热终究不能当饭谋求一饱,在冰块上雕花只是白白地追求工巧。
注释:¹炒沙作糜:炒沙成粥,比喻不可能的事。²镂冰文章:在冰上雕镂,喻劳而无功。
要须心地收汗马,孔孟行世日杲杲。
要须心地收汗马¹,孔孟行世日杲(gǎo)²
译文:请你收敛心神沉潜道义,定能体会出孔孟学术的精要。
注释:¹心地收汗马:指内心有实在的收获。²日杲杲:如红日一般光亮。
有弟有弟力持家,妇能养姑供珍鲑。
有弟有弟力持家,妇能养姑供珍鲑(guī)¹
译文:你有弟弟能够勤俭持家,妻子又贤惠孝敬婆婆从不怠懈。
注释:¹珍鲑:对鱼菜美称。
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
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
译文:儿子长大了能读诗书,女儿能干勤纺丝麻。你呢,只要安心地享乐,读书之余,品味新茶。

  这首诗自起句至“骨肉十年终眼青”为第一段,写送别。它不转韵,穿插四句七言之外,连用六句九言长句,用排比法一口气倾泻而出;九言长句,音调铿锵,词藻富丽:这在黄庭坚诗中是很少见的“别调”。这种机调和词藻,颇为读者所喜爱,所以此诗传诵较广,用陈衍评黄庭坚《寄黄几复》诗的话来说,是“此老最合时宜语”。但此段前面八句,内容比较一般:说要用蒲城的美酒请王纯亮喝,在酒中浮上几片屈原喜欢吞嚼的“秋菊之落英”,酒可用来浇消王郎胸中的不平“磊块”,菊可以像陶渊明所说的,用来控制人世因年龄增而早衰;要用歙州黟县所产的好墨送王,用王维《渭城曲》那样“阳关堕泪”的歌声来饯别,墨好才能让王郎传写“万古文章”的“心印”(古今作家心心相印的妙谛),歌声以表“兄弟”般的“一家”亲戚之情。此外,这个调子,也非作者首创,从远处说来自鲍照《拟行路难》第一首“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等句;从近处说,来自欧阳修的《奉送原甫侍读出守永嘉》起四句:“酌君以荆州鱼枕之蕉,赠君以宣城鼠鬂之管。酒如长虹饮沧海,笔若骏马驰平。”虽有发展,仍属铺张,不能代表黄庭坚写诗的功力。到了这一段最后两句“江山千里俱头白,骨肉十年终眼青”才见黄诗功力,用陈衍评《寄黄几复》诗的话来说,就是露出“狂奴故态”。这两句诗,从杜甫诗“别来头并白,相对眼终青”化出,作者还有类似句子,但以用在这里的两句为最好。它突以峭硬矗立之笔,煞住前面诗句的倾泻之势、和谐之调,有如黄河中流的“砥柱”一样有力。从前面写一时的送别,忽转入写彼此长期的关系,急转硬煞,此其一;两句中写了十年之间,彼此奔波千里,到了头发发白,逼近衰老,变化很大,不变的只是亲如“骨肉”和“青眼”相看的感情,内容很广,高度压缩于句内,此其二;词藻仍然俏丽,笔力变为遒劲峭硬,此其三。这种地方,最见黄诗本领。

  第二段八句,转押仄韵,承上段结联,赞美王郎,并作临别赠言。“连床夜语”四句,说王郎来探,彼此连床夜话,常谈到鸡声报晓的时候,王郎学问渊博,像“无底”的“书囊”,谈话的资料没完没了;欣喜王郎读书有得,功深如此,别后必然继续猛进,就不用怨恨书信不能常通了。由来会写到深谈,由深谈写到钦佩王郎的学问和对别后的设想,笔调转为顺遂畅适,又一变。“炒沙作縻”四句,承上读书、治学而来,发为议论,以作赠言,突兀遒劲,笔调又再变而与“江山”两句相接应。这四句的意思是:追求写“工巧”的文章,像“炒沙作縻”,无法填饱肚子,像镂刻冰块,不能持久;应该收敛心神,潜心道义,战胜虚华,才能体会出孔子、孟子之道如日月经天。黄庭坚致力于词章,力求“工巧”,但又有文章要为“道”服务的观念,所以认为读书治学,要以身体力行孔、孟之道为主。实际上黄庭坚本身是诗人,不可能真正轻弃词章,这里只是表现他把儒家的修身、济世之道放在第一位而已。

  最后四句为第三段。说王郎的弟弟能替他管理家事,妻子能烹制美餐孝敬婆婆,儿子能读诗书,女儿能织丝麻,家中无内顾之忧,可以好好烹茶读书,安居自适。王郎曾经考进士不第,这时又没有做官,闲居家中,所以结尾用这四句话劝慰他。情调趋于闲适,组句仍求精炼,表现了黄诗所追求的“理趣”。

  这首诗多数人喜欢它的前半,其实功力见于“江山千里”以下的后半。方东树《昭昧詹言》说:“入思深,造句奇崛,笔势健,足以药熟滑,山谷之长也。”要体会这种长处,主要在后半。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第502-504页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zhū)¹。兔走²(chù)³株,折(jǐng)而死。因(shì)其耒(lěi)而守株,冀(jì)¹⁰兔。兔不可复得,而身¹¹¹²宋国笑。
译文:宋国有个种地的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于是,他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注释:¹株:树桩。²走:跑。³触:撞到。⁴折:折断。⁵因:于是,就。⁶释:放,放下。⁷耒:一种农具。⁸冀:希望。⁹复:又,再。¹⁰得:得到。¹¹身:自己。¹²为:被,表被动。
《守株待兔》仅39个字,寓意却很深刻。兔子自己撞死在树桩上,这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个偶然事件,可农夫却幻想这桩巧事能变成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被人笑话的下场。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也常用于批判那些不知变通、死守教条的思想方法。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