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霜浓,探春只道梅花未。嫩红相倚。灼灼新妆腻。
木落霜浓,探春只道梅花未。嫩红相倚。灼灼新妆腻。
莫问仙源,且问花前事。休辞醉。想君园□。总是生春地。
莫问仙源,且问花前事。休辞醉。想君园□。总是生春地。
韩元吉

韩元吉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 41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史称华佗以恃能厌事,为曹公所怒。荀文若请曰:“佗术实工,人命系焉,宜议能以宥。”曹公曰:“忧天下无此鼠辈邪!” 遂考竟佗。至仓舒病且死,见医不能生,始有悔之之叹。嗟乎!以操之明略见几,然犹轻杀材能如是。文若之智力地望,以的然之理攻之,然犹不能返其恚。执柄者之恚,真可畏诸,亦可慎诸。
史称华佗¹以恃(shì)能厌事²,为曹公所怒。荀文若³曰:“佗术实工,人命系焉,宜议以宥(yòu)。”曹公曰:“忧天下无术鼠辈(yé)!” 遂考竟¹⁰佗。至仓舒¹¹病且¹²死,见医不能生,始有悔之之叹。嗟乎!以操之明略¹³见几¹⁴,然犹轻杀材能如是¹⁵。文若之智力地望¹⁶,以的然¹⁷之理攻¹⁸之,然犹不能返其恚(huì)¹⁹。执柄者²⁰之恚,真可畏诸²¹,亦可慎诸。
译文:史书上说华佗因依仗自己有才能而不肯待奉权贵,为曹操所恼恨。荀彧请求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这关系到人命,应该考虑他医术高明而赦免他的罪行。” 曹操说:“何必担忧天下没有这样的鼠辈呢!”最终华佗因拷问死于狱中。直到曹操的爱子曹冲生病将死,他发现救治也挽救不了儿子性命的时候,才有后悔杀死华佗的叹息。唉,曹操有能够洞察事物细微变化的深明韬略,然而还是如此轻易地杀掉人才,荀彧有这样高的智谋、门第和名望,用十分明白的道理来责问他,然而还是不能使他的怒气平息。掌权者发怒,真害怕这样的事情啊,掌握权柄的人对这样的事情也要谨慎啊!
注释:¹华佗:东汉时期人,古代名医。曾为曹操针治头风,随手而愈,后因迟迟不肯奉召而被杀。²恃能厌事:指依仗自己有才能而不肯待奉权贵。³荀文若:即荀彧,曹操的谋臣。⁴请:请求。⁵议:考虑。⁶能:才能,指医术。⁷宥:赦罪。⁸鼠辈:蔑视他人之词。⁹邪:同“耶”。¹⁰考竟:拷问死于狱中。考,同“拷”。¹¹仓舒:曹操的爱子。即曹冲。¹²且:将。¹³明略:深明韬略。¹⁴见几:指事前能洞察事物细微的变化。¹⁵如是:如术。¹⁶地望:门第和名望。¹⁷的然:明白的样子。¹⁸攻:责问。¹⁹返其恚:使他的怒恨回心转意。恚,怒。²⁰执柄者:掌握权柄的人。²¹诸:“之乎”的合音,术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原夫史氏之书于册也,是使后之人宽能者之刑,纳贤者之谕,而惩暴者之轻杀。故自恃能至有悔,悉书焉。后之惑者,复用是为口实。悲哉!夫贤能不能无过,苟置于理矣,或必有宽之之请。彼壬人皆曰:“忧天下无材邪!”曾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或必有惜之之叹。彼壬人皆曰:“譬彼死矣,将若何?”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可不谓大哀乎?
¹²史氏³之书于册也,是使后之人宽能者之刑,纳贤者之谕,而惩暴者之轻杀。故自恃能至有悔,悉书焉。后之惑者,复用是为口实。悲哉!夫贤能不能无过,苟于理矣,或¹⁰必有宽之之请。彼壬人¹¹皆曰:“忧天下无材邪!”曾¹²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或必有惜之之叹。彼壬(rén)人皆曰:“譬彼死矣,将若何?”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可不谓大哀乎?
译文:推究那些史学家在史册上记载这件事的原因,是为了使后人放宽对有才能的人的刑罚,采纳贤德的人的劝告,而惩戒残暴者的轻率杀戮。因此从华佗恃能到曹操后悔,全都详细地记载在史书上了。后来的糊涂人,又用这件事作为轻易杀人的借口,真是可悲啊!贤能的人不会没有过失,假如按法理处置,有的人一定会提出宽恕他的请求。这时候,那些奸佞小人都会说:“何必担忧天下没有人才呢!”竟不知道到了后悔之时,才会痛惜人才的不可多得。有人一定会发出惋惜人才的叹息。这时候,那些奸佞小人都会说:“假如他死了,又会怎么样?”竟不知道到了后悔的时候,才会痛惜被处死的人才不能够重新获得生命。这能不说是极大的悲哀吗?
注释:¹原:推究本源。²夫:那。³史氏:指历史家。⁴谕:讽喻。⁵是:这。⁶夫:发语词。⁷苟:假如。⁸置:处置。⁹理:道理,法则。¹⁰或:有人。¹¹壬人:佞人,巧言谄媚的人。¹²曾:竟。
夫以佗之不宜杀,昭昭然不可言也。独病夫史书之义,是将推此而广耳。吾观自曹魏以来,执死生之柄者,用一恚而杀材能众矣。又焉用书佗之事为?呜呼!前事之不忘,期有劝且惩也。而暴者复借口以快意。孙权则曰:“曹孟德杀孔文举矣,孤于虞翻何如?”而孔融亦以应泰山杀孝廉自譬。仲谋近霸者,文举有高名,犹以可惩为故事,矧他人哉?
夫以佗之不宜杀,昭(zhāo)昭然¹不可言也。独²³夫史书之义,是将推术而广耳。吾观自曹魏以来,执死生之柄者,用一恚而杀材能众矣。又焉用书佗之事为?呜呼!前事之不忘,期有劝且惩也。而暴者复借口以快意¹⁰。孙权则曰:“曹孟德¹¹杀孔文举矣,孤于虞(yú)¹²何如?”而孔融亦以应泰山¹³杀孝廉¹⁴自譬。仲谋¹⁵近霸者¹⁶,文举有高名,犹以可惩为故事¹⁷,矧(shěn)¹⁸他人哉?
译文:拿华佗不该杀来说,是十分明白而不用多说的。我只是担心那史书上的意义阐发不足,于是把这层意思推论而发挥罢了。我看自曹魏以来,那些掌握死生权柄的人,因一怒就杀掉人才的情况是很多的。我又何须写华佗的事呢?唉!不忘记以前的事情,是期望能收到劝善又惩恶的效果!但那些残暴者又拿这件事作借口来随心所欲地杀人。孙权就说过:“曹操杀死孔融了,我对于虞翻比他强多了,怎么能比呢?”而孔融也用应劭杀孝廉来与自己做比较。孙权是近于称霸的人物,孔融有高尚的美名,还都以应该惩杀为先例,更何况是其他人呢?
注释:¹昭昭然:明白的样子。²独:只。³病:不满。⁴是:因术。⁵用:因。⁶焉用:何用。⁷期:期望。⁸劝:劝善。⁹惩:惩恶。¹⁰快意:恣心所欲。¹¹曹孟德:曹操,字孟德。孔文举:孔融,字文举,“建安七子”之一。献帝时为北海太守。自恃高门世族,对曹操多所非议,后为操所杀。孤:孙权自称。¹²虞翻:吴国官员。历事孙策、孙权,屡犯颜谏争,获谴徙交州(今广州)。¹³应泰山:即应劭,曾任泰山太守,故称应泰山。¹⁴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被推举者称为孝廉。¹⁵仲谋:即孙权,字仲谋。¹⁶霸者:行霸道的人。“霸道”与奉行仁政的“王道”相对。指用暴力、刑罚治天下的政治措施。¹⁷故事:成例,旧日的典章制度。¹⁸矧:况且,何况。

huàtuólùn

liú tángdài 

    shǐchēnghuàtuóshìnéngyànshì wéicáogōngsuǒ xúnwénruòqǐngyuē  tuóshùshígōng rénmìngyān néngyòu  cáogōngyuē  yōutiānxiàshǔbèi  suìkǎojìngtuó zhìcāngshūbìngqiě jiànnéngshēng shǐyǒuhuǐzhīzhītàn jiē cāozhīmínglüèjiàn rányóuqīngshācáinéngshì wénruòzhīzhìwàng ránzhīgōngzhī rányóunéngfǎnhuì zhíbǐngzhězhīhuì zhēnwèizhū shènzhū 

    yuánshǐshìzhīshū shìshǐ使hòuzhīrénkuānnéngzhězhīxíng xiánzhězhī érchéngbàozhězhīqīngshā shìnéngzhìyǒuhuǐ shūyān hòuzhīhuòzhě yòngshìwéikǒushí bēizāi xiánnéngnéngguò gǒuzhì huòyǒukuānzhīzhīqǐng rénrénjiēyuē  yōutiānxiàcái  zēngzhīhuǐzhī fāngtòngcáizhīduō huòyǒuzhīzhītàn rénrénjiēyuē   jiāngruò  zēngzhīhuǐzhī fāngtòngshēngzhīzài wèiāi 

    tuózhīshā zhāozhāorányán bìngshǐshūzhī shìjiāngtuīérguǎng广ěr guāncáowèilái zhíshēngzhībǐngzhě yònghuìérshācáinéngzhòng yòuyānyòngshūtuózhīshìwéi  qiánshìzhīwàng yǒuquànqiěchéng érbàozhějièkǒukuài sūnquányuē  cáomèngshākǒngwén fān  érkǒngróngyìngtàishānshāxiàolián zhòngmóujìnzhě wényǒugāomíng yóuchéngwéishì shěnrénzāi 

草偃云低渐合围。雕弓声急马如飞。笑呼从骑载禽归。
草偃(yǎn)¹云低渐合围。雕弓²声急马如飞。笑呼从骑³载禽归。
译文:草偃茫茫,云层很低,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对猎物已经形成合围之势。手中的弓不停的发射箭矢,跨下的马奔跑如飞。猎手发出爽朗的笑声在随从的拥护下满载猎物归来。
注释:¹草偃:草被风吹倒。²雕弓:刻花纹的弓。³从骑:骑马的随从。
万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须惜少年时。那能白首下书帷。
万事不如身手¹好,一生须惜少年时。那能白首²下书帷(wéi)³
译文:再有本领的人不如拥有一副好的身手,人的一生要好好珍惜少年时光。不要等到年老时还在书帷下皓首穷经。
注释:¹身手:本领。²白首:谓年老。³下书帷:指教书。引申指闭门苦读。

  这首词不同与王国维另一首写围猎的词《浣溪沙·六郡良家最少年》,那一首更多的是描写了豪侠的个人英姿。这一首却是由围猎活谈及个人的内心活动,更多的点出国家的危难,而自己却是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

  上片三句,写出了一场围猎从开始到结束的全部过程。“合围”,是这场射猎的开始。“草偃云低”本是写围场影物,放在“合围”的前边就有一种天罗地网的感觉,好像天地草木也在听从人的指挥参与对鸟兽的包围。“雕弓声急马如飞”是写豪侠少年高超的骑射本领;“笑呼从骑载禽归”是写围猎结束满载猎物而归时的得意心情。这首词中豪侠少年的形象与作者在另一首《浣溪沙》中所写的那个“闲抛金弹落飞鸢”的豪侠少年形象有一些不同。那一首中的少年形象仅仅是风流潇洒、射艺出众,而这首词中“草偃云低”的描写,使这个少年还带有一种指挥者的威严之气。史载赤璧之战前曹操致书孙权曰:“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自古以来,围场可以喻指战场,打猎可以喻指用兵。王国维把自己想像成围猎活动的主人公,在这场“战事”中大振神威,说明他内心中同样有一种对戎马生涯的渴望。

  下片三句“万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须惜少年时。那能白首下书帷”的牢骚。人们常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作者认为乱世的文人,读了一辈子书,既无权势以骄人,又无缚鸡之力以自卫。古代的卫、霍的功勋自不用提,游侠的气概也也无从谈起。假如说读书是为了明理,则明理恰足以给自己带来“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痛苦。扬雄投阁,龚生竟夭,文人的悲剧古已有之。所以,习文不如习武,年轻人有一副好身手,纵不能替天行道,总不致像那些文人在乱世中连保全自己的能力都没有。如果结合作者的实际情况来看,则这理想近于虚幻。因为“体素羸弱”而称“万事不如身手好”,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悲哀;人近三十而言“一生须惜少年时”,有一种无可奈何的遗憾;身为文人却说“那能白首下书帷”,有一种不甘心于现状的苦闷。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12-13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译文:秋雨使丛丛紫菊颜色浓淡均匀,金风吹拂片片红蕉叶飒飒有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北畔(pàn)是山¹南畔海²,只堪(kān)³图画不堪行
译文:闽中北面是高山南临汹涌大海,便于成图作画而道路崎岖难行。
注释:¹北畔是山:指闽中地势,北边是连绵的山脉。²南畔海:指闽中南边是波涛汹涌的大海。³只堪:只能的意思。⁴图画:指画画。⁵不堪行:指行走起来十分困难。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诗的开篇,即写闽中秋景。诗人以极为细腻的笔触,以雨中紫菊的艳丽色彩和风里红蕉的清脆乐音,新鲜生动地写出了南国特点。前句的一个“匀”字,极准确地勾画出雨的细密,雨的轻柔。在那动人的丛丛紫菊前,雨是那样的温情而善解花意,是它,将那大片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淫得浓淡均匀,让人赏心悦目;而后句的“弄”字,则以拟人的手法将“风”人格化。闭着眼想想,风吹红蕉,蕉叶声声有韵,这该是怎么的一种情致。这样的一幅声色俱备的图画,是很容易让人陶醉的。

  接下来的三、四两句,诗人有意地拓开一笔,将笔触延伸到人们的目力的尽处:“北畔是山南畔海”,诗句看似极为平实,却高度地概括出闽中的地势:北边是山,山道弯弯;南边是海,海浪滔滔。风景美妙得可以入画,可以为诗,可以作为旁观者兴奋地指手画脚,可是,真的走马行船却实在不易。于是,便有了结句的“只堪图画不堪行”。这不仅是诗人由衷地慨叹,也是全诗旨意之所在。

  诗为诗人客中之作,描摹的也是客地之美景,而透过这些“紫”、“红”的耀眼色彩,透过那些音韵和谐的声响,不难发现,诗人抒写的,原来是浓浓的思乡情怀,诗人笔下的景色,也都不知觉地印上了深深的乡愁的印记。于是,“菊”也好,“蕉”也好,乃至那“山”,那“海”,都成为诗人一种情感的载体,成为诗人以景抒情的绝佳选择。这就是所谓“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之意了。

  诗人跋涉异乡,旅途艰辛,又恰逢秋日,慨然而萌怀乡之感,则成为一种必然。可诗人在诗中,却有意识地不直接言明,而是将极和谐的风景与不堪行走的矛盾娓娓地道出,从而形成强烈的对比,借此,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缘于内心深处的隐痛。于是,一种叫作“乡愁”的东西,也就隐逸于其中,弥漫于其中。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二)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34-135 .
2、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270-271 .

mǐnzhōngqiū

xún tángdài 

yúncóngcóng fēngnònghóngjiāoshēng 
běipànshìshānnánpànhǎi zhǐkānhuàkānxíng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蜗牛角上争何事¹,石火光中寄此身。
译文:人活在世界上,就好像局促在那小小的蜗牛角上,空间是那样的狭窄,还有什么好争的呢?人生短暂,就像石头相撞时迸发出的一点火光,转瞬即逝。
注释:¹何事:什么事情。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随富随贫且¹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译文:人生不论贫穷富有,应放开眼界,随遇而安,笑口常开,极乐自在。
注释:¹且:暂且,姑且。

duìjiǔshǒuèr--bái

niújiǎoshàngzhēngshìshíhuǒguāngzhōngshēnsuísuípínqiěhuānkāikǒuxiàoshìchīrén

诗磨的剔透玲珑,酒灌的痴呆懵懂。高车大纛成何用,一部笙歌断送。金波潋滟浮银瓮,翠袖殷勤捧玉钟。对一缕绿杨烟,看一弯梨花月,卧一枕海棠风。似这般闲受用,再谁想、丞相府帝王宫。
诗磨¹的剔透玲珑²,酒灌的痴呆懵(měng)懂。高车大纛(dào)³成何用,一部笙(shēng)歌断送。金波(liàn)(yàn)浮银瓮(wèng),翠袖殷勤捧玉钟。对一缕绿杨烟,看一弯梨花月,卧一枕海棠风¹⁰。似这般闲受用,再谁想、丞相府帝王宫。
译文:诗推敲得精练生动,酒灌得懵里懵懂。生前纵有高官厚禄加身又有何用?死后不过一抔黄土埋葬,一首笙歌发送。美酒溶溶斟满银色酒杯,佳人殷勤捧来玉盅。面对一缕杨柳轻烟,眼看一弯梨花明月,头卧一枕海棠清风。有这般清闲享用,谁还再想入相府进王宫!
注释:中吕:宫调名。最高歌:曲牌名,又名醉高歌,属北曲中吕宫。喜春来:曲牌名,又名阳春曲,属北曲中吕宫。¹磨:琢磨,推敲。²玲珑:这里作“灵巧”“生动”讲。³高车大纛:高大的车子和旗子,古时显贵者的车与仪仗。⁴金波:指酒言其色如金,在杯中浮动如波。⁵潋滟:形容水波流动。⁶银瓮:这里指银色的酒杯。⁷“翠袖”句: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此用其句。翠袖:指穿着翠绿衣服的美人。玉钟:指珍贵的酒器。⁸绿杨烟:初春杨柳枝条泛绿发芽,有如轻烟。唐李贺《浩歌》诗有“娇春杨柳含细烟”句,此处即借此意。⁹梨花月:即月照梨花。宋晏殊《寓意》诗有“梨花院落溶溶月”句。¹⁰海棠风:即风吹海棠。元元好问《雪岸鸣鹌》诗有“秋千红索海棠风”句。

  这首散曲讲述作者辞官后精心作诗,纵情饮酒,面对眼前的杨柳轻烟、梨花明月,沐浴着海棠清风,早已不想进入虚荣煊赫的相府王宫,从而表现出主人公执着的人生追求和对自己所选择的道路的肯定,以及他对现实还有不满和牢骚。此散曲格调高远,文字显白流畅,感情真朴醇厚,无论抒情或是写景,都能出自真情而较少镂刻。

  “诗磨的剔透玲珑,酒灌的痴呆懵懂”,起首的这两句领起全篇,是对作者生活状态的总体概括:精心作诗,纵情饮酒。作者辞官回乡之后,寄情诗酒,对诗文穷尽心力、千锤百炼,精益求精;对醇酒,则是甘之如饴,如饥似渴,沉溺其中而难以自拔。这两句虽然十分简括,但却含蓄曲折地反映了作者此时的心境:“诗言志。”在诗文之上如此尽心竭力,说明张养浩并未完全忘却世事,也并不想将自己胸中的锦绣才华彻底埋没于乡野田园。沉浸于酒,更表现了其内心的不平静,作者满腹的牢骚和不满只是碍于当时现状不敢明言。

  “高车大纛成何用,一部笙懵断送”,这两句乃自嘲之语,自问自答中对往昔混迹官场、虚荣煊赫的生活进行了否定:纵然生前有高官厚禄加身,佳人艳妇环绕,死后也不过是一抔黄土埋葬,一部笙懵发送罢了。至于坟墓是否豪华, 丧懵是否热闹,已经毫无意义。

  前文写对现实生活的摒弃、否定,不过是为下文描写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做铺垫。其后,作者极尽铺张谊染之能事,将自己辞官后的生活描写得乐趣备至,令人心驰神往:“金波”“银瓮”“翠袖”“玉钟”,这两句以器具的精美珍贵、衣饰的华丽精巧来反映府中生活的奢华; 皎洁明亮的月光之下,微风夹杂着海棠香气拂面而过,“绿杨烟”“梨花月”“海棠风”将作者的生活环境渲染得十分雅致。本来极为寻常的田园生活,在摆脱了俗世羁绊、无牵无挂的作者心中,却生发出了无限奇思妙想,产生了十分惬意的感受。

  因此,“闲受用”的作者, 对“丞相府”“帝王宫”中尔虞我诈、污浊不堪的生活才毫无留恋之情,坚守自己随缘自适、乐天知命的人生哲学,执著于自己所选择的远离官场、忠于本心的生活方式。这既是作者对自我价值的发掘和重视, 也是作者与黑暗社会决裂的坚定心声。

参考资料:
1、 陈思思,于湘婉编著.元曲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398-399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