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兹春酒寿诗翁。我辈一尊同。香动梅梢圆月,年年先得东风。
为兹春酒寿诗翁。我辈一尊同。香动梅梢圆月,年年先得东风。
冰溪清浅流环玉,莲幕漫从容。但愿人生长久,挥弦目送飞鸿。
冰溪清浅流环玉,莲幕漫从容。但愿人生长久,挥弦目送飞鸿。

cháozhōngcuòméiyuèyuán--hánbiāo

wèichūnjiǔ寿shòushīwēngbèizūntóngxiāngdòngméishāoyuányuèniánniánxiāndōngfēng

bīngqīngqiǎnliúhuánliánmàncóngróngdànyuànrénshēngzhǎngjiǔhuīxiánsòngfēi鸿hóng

韩淲

韩淲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20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不用问田园,十载归来故旧欢。一笑从知春有意,篱边,三两余花向我妍。
不用问田园¹,十载归来故旧²欢。一笑从知³春有意,篱(lí)边,三两余花向我妍。
译文:不用守着家乡的田园,十载相隔朋友因我归来而开心,朋友西园的篱边尚有余花三两枝,它们开得那样美丽,看着它们我开心一笑, 我知道是春天有意将它们留给我的。
注释:¹不用问田园:不用求田问舍。²故旧:老朋友。³从知:从来知道。⁴余花:剩在枝头上的花。
哀乐信无端,但觉吾心此处安。谁分去来乡国事,凄然,曾是承平两少年。
哀乐信无端,但觉吾心此处安。谁分去来乡国事¹,凄(qī)然,曾是承平两少年。
译文:或哀或乐实在是没有缘由的,只觉得回到故乡就心安(自己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家乡阔别,人事多变,昔日的两个承平少年,如今已是饱经忧患的老人了!
注释:¹谁分去来乡国事:谁分,谁能判。分,判别别。去来:谓过去未来。乡国:家乡。
此词抒写重返家乡时的悲欢心情。真挚动人,极有情味。上片写老大还乡,朋辈欢聚之乐。下片写俯仰今昔时的心情。“哀乐信无端”,除了乐,还有哀。当年作者与区菶吾均为少年,家乡尚是承平之世;而今重见,则世事日非,不禁为之凄然。

nánxiāngzi··sānyuèjùnchéngguīxiāngguòběng西yuánhuàjiù--chénxún

yòngwèntiányuánshízàiguīláijiùhuānxiàocóngzhīchūnyǒubiānsānliǎnghuāxiàngyán

āixìnduāndànjuéxīnchùānshuífēnláixiāngguóshìráncéngshìchéngpíngliǎngshǎonián

冷云间,夕阳楼外数峰闲。等闲不许俗人看,雨髻烟鬟。倚西风十二阑,休长叹。不多时暮霭风吹散,西山看我,我看西山。
冷云间,夕阳楼外数峰闲。等闲¹不许俗人看,雨髻(jì)烟鬟(huán)。倚西风十二阑,休长叹。不多时暮霭(ǎi)风吹散,西山看我,我看西山。
译文:隔着夕阳映照下的楼殿,在阴冷的浓云之间,西山露出冷清清的几座峰尖。那山头就像烟雨中的美人髻鬟,朦朦胧胧,不肯轻易让俗人看清它的真面。我在秋风中倚遍曲折的栏杆,又何必为之长叹。不多时晚风将夜雾驱散,西山注视着我,我也端详着它的容颜。
注释:大都西山:北京西山,属太行山脉之余段,为历史上的著名风景区。¹等闲:寻常。

  这首小令写的是赏看大都西山,文法曲折多致,寄托了作者的人生感受。

  “冷云间”三字起笔一总,营造了特殊条件下的西山景观。这一起语颇可借用《红楼梦》对凤姐“一夜北风紧”开笔的评价:“不见底下的,这正是会作诗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了写不尽的多少地步与后人。”“冷云”是阴云、浓云、令人心情沉重之云,写西山先写此云,便点现了出师不利的第一感。先以“冷云”占据画面,第二句的“夕阳”、“楼外”、“数峰闲”,就有依次破云而出的动感,弥漫着一种清冷寂寞的气氛,暗示了作者登楼远眺的孤独。虽则“数峰”露现于冷云之间,却不肯将庐山真面轻易示人,三、四两句,就在文气上推出了这一波折。这两句是倒装,“髻”、“鬟”均以美人的发式喻山,辛弃疾《水龙吟》“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已有成例。曲中是“雨髻烟鬟”,这就补充了“冷云”的来历,原来此时正值雨霁,夕阳固然露了脸,但云层之上的西山峰头依然缠结着雨意。“雨髻烟鬟”,将西山的巍伟及山顶云罩雾绕的朦胧景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了。诗人将“数峰”的朦胧,说成是“等闲不许俗人看”,为西山占重身份,也表现出自己是它的知音。所以他在西风中倚遍栏杆,执著等待,并不为眼前的遗憾景象而长叹。果然峰回路转,不多时暮霭吹散,掀去了雨雾的面纱。文笔至此也豁然开朗,“西山看我,我看西山”,令人想起前人“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的快意境界。

  这首小令以看山的经历为表,寓寄了诗人对人生的观照与信念。这一点,我们不难从曲中的喻示中发现和领会。“冷云”代表了精神追求中的阻碍与迷障,但只要与理想信念心心相印,执著不渝,终究乌云遮不住太阳。西山“等闲不许俗人看”,而最终却与作者契合交融,“西山看我,我看西山”,其间诗人以脱俗孤高自许的用意,也是十分明显的。

  顺便一说,〔殿前欢〕末二句的颠倒语序、分说合观,并非作者的首创,阿里西瑛的“呵呵笑我,我笑呵呵”,贯云石的“功名戏我,我戏功名”,乔吉的“人多笑我,我笑人多”,张可久的“青山爱我,我爱青山”,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先例。而本曲中的“西山看我,我看西山”,物我交融,兴寄高远,可说是散曲创作继承发展中青出于蓝的例子。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殿前欢·大都西山

殿diànqiánhuān··dōu西shān--táng

lěngyúnjiānyánglóuwàishùfēngxiánděngxiánrénkànyānhuán西fēngshíèrlánxiūzhǎngtànduōshíǎifēngchuīsàn西shānkànkàn西shān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北阙(què)¹献书²寝不报³,南山种田时不登
译文:我向朝廷上书没有得到答复,躬耕退隐却天时不顺没得到好收成。
注释:¹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²献书:奉上书札;上书。多指向有地位者陈述意见。这里用来表示向皇帝上书。³不报:不批复;不答复。⁴南山:指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⁵不登:歉收。登:丰收,收成好。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
百人会¹中身不预²,五侯³门前心不能。
译文:朝廷的盛会自己不能参加,我也不愿到权贵的家门阿谀奉承。
注释:¹百人会:众多重臣被召的盛会。²预:“遇”也。³五侯:泛指权贵豪门。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身投河朔(shuò)¹饮君酒,家在茂陵²平安否?
译文:我到河朔寄居在朋友家里,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在牵挂家人的平安。
注释:¹河朔:黄河以北地区。²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兴平,诗中实指唐代京都长安。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¹
译文:春天已经来了,姑且一同寄情山水,不必管它春风吹动杨柳。
注释:¹春风动杨柳:指引起家中妻子的思念。语出《子夜春歌》。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yuè)¹君应知。
译文:如今世人只为自己着想,我对这种现象很不高兴,内心十分鄙视。
注释:¹说:同“悦”。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济人¹然后拂衣²去,肯作徒尔³一男儿!
译文:我希望先济世致用,然后功成身退去过自己想要的隐逸生活。岂肯一辈子就这样庸庸碌碌,毫无成就,枉做一个男子汉大丈夫!
注释:¹济人:救助别人。²拂衣:振衣而去。谓归隐。³徒尔:仅能如此。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慨心情。

  诗共十二句。开头四句,紧扣“不遇”题旨,连用四个“不”字,反复叙写自己困顿失意的情形。北阙,指朝廷。首句是说自己,向朝廷上书,陈述自己的政见,表达用世的要求,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次句化用汉代杨恽《拊缶歌》:“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的句子,意思是说自己退隐躬耕,因为天时不顺,没有获得好收成,衣食无着。第三句反用晋伏滔参加孝武帝召集的百人高会,受到孝武帝垂青的故事(《世说新语·宠礼》),借指自己不能挂名朝籍的不幸遭遇。五侯,用汉成帝同日封其舅王谭等五人为侯的典故(《汉书·元后传》),此处泛指权贵。第四句意思是:阿谀奉承权贵,可以获得利禄,但自己的性格刚正不阿,不愿这样做,只能沉沦困顿。

  接着的四句,描写主人公不遇失意后漂泊困窘的生活。河朔,。茂陵,。主人公落魄以后,远游河朔,投靠一位朋友为生。但滞留他乡,依附他人的生活,使他心中产生了深沉的乡思。家人住在京城,风尘阻隔,音信全无,他们都平安无事吧?还是暂且留在北地,登山临水,流连赏玩吧。即使春天已经来到人间,和风吹拂,杨柳依依,最能惹起人的旅思,也全然不管。既思乡怀人,却又宁愿继续漂泊他乡,主人公这一矛盾的心理,极深刻地反映了他失意以后凄楚、哀伤悲愤的心情。

  最后四句,主人公向友人陈述他对世俗的态度和自己的人生理想。他说:今天世上的人,只为自己着想,自私自利,我对这种现象大为不悦,内心十分鄙视。这一点,你是应当了解的。我希望先济世致用,然后功成身退,去过闲适的隐逸生活,岂肯一辈子庸庸碌碌,毫无成就,枉做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主人公在失意潦倒、栖迟零落的境遇下,仍然说出如此高亢激昂的誓言,表现出他仍然有强烈的用世要求。

  这首诗每四句一转韵,诗意亦随之而转换,是七古体裁中典型的“初唐体”,说明了王维的诗歌创作受初唐的影响很深。但诗中所表现的虽失意不遇,仍然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则是盛唐封建知识分子普遍的精神风貌和人生态度。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重重叠(dié)¹上瑶(yáo)²,几度³呼童扫不开。
译文: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仆人去清扫都扫不掉。
注释:¹重重叠叠:形容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很浓厚。²瑶台:华贵的亭台。³几度:几次。⁴童:男仆。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却教 一作:又教)
刚被太阳收拾去¹,却教(jiào)²明月送将来³。(却教 一作:又教)
译文:傍晚太阳下山花影刚刚消失,可是月亮升起,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
注释:¹收拾去:指日落时花影消失,好像被太阳收拾走了。²教:让。³送将来:指花影重新在月光下出现,好像是月亮送来的。将,语气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吟咏花影,抒发了自己想要有所作为,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全诗自始至终着眼于一个“变”字,写光的变化,写花影的变化,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感情变化。

  这首诗自始至终着眼于一个“变”字,写影的变化中表现出光的变化,写光的变化中表现出影的变化。第一句中“上瑶台”,这是写影的动,隐含着光的动。为什么用“上”,不用“下”,因为红日逐渐西沉了。第二句“扫不开”写影的不动,间接地表现了光的不动。光不动影亦不动,所以凭你横扫竖扫总是“扫不开”的。三四两句,一“收”一“送”是写光的变化,由此引出一“去”一“来”影的变化。花影本是静态的,诗人抓住了光与影的相互关系,着力表现了花影动与静,去与来的变化,从而使诗作具有了起伏跌宕的动态美。

  写光的变化,写花影的变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传达诗人内心的感情变化。“上瑶台”写花影移动,已含有鄙视花影之意;“扫不开”写花影难除,更明现憎恶花影之情;“收拾去”写花影消失,大有庆幸之感;“送将来”写花影再现,又发无奈之叹。诗人巧妙地将自己内心的感情变化寓于花影的倏忽变化之中,使诗作具有言近旨远,意在言外的含蓄美。

  花影本来很美,诗人却“几度呼童”去“扫”,原来诗人是用讽喻的手法,将重重叠叠的花影比作朝廷中盘踞高位的小人,正直的朝臣无论怎样努力,也把他们清除不掉,去了一批,又上来一批。“上瑶台”写花影移动,已含有鄙视花影之意;“扫不开”写花影难除,更明现憎恶花影之情,比喻正直之臣屡次上书揭露也无济于事,小人暂时会销声匿迹,但最终仍然会出现在政治舞台上。“收拾去”写太阳刚落,花影消失,大有庆幸之感;“送将来”写明月东升,花影再现,又发无奈之叹。诗中暗喻小人高位,拂之不去。太阳落犹神宗崩,小人俱贬谪,明月升指改朝换代,小人不穷。

  诗人巧妙将自己内心的感情变化寓于花影的变化之中,使诗作具有言近旨远,意在言外的含蓄美。全诗构思巧妙含蓄,比喻新颖贴切,语言也通俗易懂。

参考资料:
1、 李文菊编著.《小学古诗词鉴赏全典 》 :崇文书局,2010:71页

huāyǐng

shì sòngdài 

chóngchóngdiédiéshàngyáotái tóngsǎokāi 
gāngbèitàiyángshōushí quèjiàomíngyuèsòngjiānglái  (quèjiàozuò yòujiào )
少日春风满眼,而今秋叶辞柯。便好消磨心下事,莫忆寻常醉后歌。可怜白发多。
少日¹春风满眼,而今秋叶辞柯(kē)²。便好³消磨心下事,莫忆寻柯醉后歌。可怜白发多。
译文:年轻时眼中看到的都是春花雪月,如今总是见到秋叶飘零的凄凉景象。喝酒正好逐渐消耗去除心里的事情,不去想平时那些浪荡形骸。白发呀,已经越来越多了。
注释:¹少日:年轻的时候。²辞柯:离开树枝。³便好:正好。⁴消磨;逐渐消耗去除。
明日扶头颠倒,倩谁伴舞婆娑。我定思君拼瘦损,君不思兮可奈何。天寒将息呵。
明日扶头¹(diān)倒,倩谁²伴舞婆娑³。我定思君拼瘦损,君不思兮可奈何。天寒将息呵。
译文:明日喝得醉醺醺地,请谁与我一起起舞。我肯定因为想念你甘愿消瘦憔悴,你不想念我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天气渐渐寒冷只能独自调养休息。
注释:¹扶头:酒醉状。李清照《念奴娇》:“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²倩谁:请谁。³婆娑:《尔雅·释训》:“婆娑,舞也。”郭璞注:“舞者之容。”⁴拼:甘愿之意。⁵瘦损:消瘦憔悴。⁶将息:保重。李清照《声声慢》:“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zhènzi··zèngxíng--xīn

shǎochūnfēngmǎnyǎnérjīnqiū便biànhǎoxiāoxīnxiàshìxúnchángzuìhòuliánbáiduō

míngtóudiāndàoqiànshuíbànsuōdìngjūnpīnshòusǔnjūnnàitiānhánjiāngā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