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疏新晓。学语雏莺巧。烟暖瑶阶梧叶老。满地东风芳草。
少年不合风流。偿他酒债花愁。望断绿芜春去,销魂懒上层楼。
绮疏新晓。学语雏莺巧。烟暖瑶阶梧叶老。满地东风芳草。
少年不合风流。偿他酒债花愁。望断绿芜春去,销魂懒上层楼。
赵长卿

赵长卿

赵长卿号仙源居士。江西南丰人。宋代著名词人。 宋宗室,居南丰。生平事迹不详,曾赴漕试,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从作品中可知他少时孤洁,厌恶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辞帝京,纵游山水,居于江南,遁世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乡邻,常作词呈乡人。晚年孤寂消沉。《四库提要》云:“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随意成吟,多得淡远萧疏之致。” ▶ 36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淡黄衫子郁金裙。长忆个人人。文谈间雅,歌喉清丽,举措好精神。
淡黄衫子郁金裙¹。长忆个人人。文谈²间雅,歌喉清丽,举措好精神。
译文:她身上穿着一件淡黄色的短衣,裙子则是如同郁金香般的色彩。对她的思念之情久久不曾减退。她不论是言辞还是谈吐,都流露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文雅气质,而她的举止更是充满了活力和精神。
注释:¹郁金裙:郁金香花朵颜色的裙子。²文谈:文辞谈吐。
当初为倚深深宠,无个事、爱娇嗔。想得别来,旧家模样,只是翠蛾颦。
当初为倚¹深深宠,无个事²、爱娇嗔(chēn)。想得别来,旧家模样,只是翠蛾颦(pín)
译文:当初因为仗着我对她浓浓的宠爱,无缘无故地就爱发小脾气。分别后的再次相逢,她还是从前的模样,只是皱着眉头。
注释:¹倚:依仗。²无个事:无缘无故。

shǎoniányóushízhī··línzhōngshāng--liǔyǒng

dànhuángshānzijīnqúnzhǎngrénrénwéntánjiānhóuqīngcuòhǎojīngshéndāngchūwèishēnshēnchǒngshìàijiāochēnxiǎngbiéláijiùjiāyàngzhǐshìcuìépín

文人沈亚之,元和七年以书不中第,返归于吴江。吾悲其行,无钱酒以劳,又感沈之勤请,乃歌一解以送之。
文人沈亚之¹,元和²七年以书不中第³,返归于吴江。吾悲其不,无钱酒以劳,又感沈之勤请,乃歌一解以送之。
译文:文人沈亚之,元和七年由于文章原因而没有考取功名,准备返回家乡吴江。我为他将要踏上归途感到伤心,可是没有钱买酒设宴来慰问他,又感激他的再三请求,于是创作一首诗歌赠送给他。
注释:¹沈亚之:字下贤,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和十年(815年)进士。²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³以书不中第:因为文章没有考取功名。⁴其不:将要踏上归途。⁵劳:慰问。⁶勤请:再三请求。⁷一解:乐府歌词一章称为一解。这里指的是一首诗。
吴兴才人怨春风,桃花满陌千里红。
吴兴才人¹怨春风,桃花满陌(mò)²千里红。
译文:吴兴才人失意将归,哀怨春风无情,吹得桃花落满路,千里一片红。
注释:¹吴兴才人:这里指沈亚之。²桃花满陌:落红铺满田间的路。
紫丝竹断骢马小,家住钱塘东复东。
紫丝竹¹断骢(cōng)²小,家住钱塘³东复东。
译文:紫丝竹鞭已断裂,所骑骢马弱又小,家住钱塘,在遥远的东方还要往东。
注释:¹紫丝竹:马鞭。²骢马:青白色马。³钱塘:旧县名,今并入杭州市。
白藤交穿织书笈,短策齐裁如梵夹。
白藤交穿织书笈(jí)¹,短策齐裁如梵(fàn)²
译文:带着一条条白藤交叉编成的书箱,里面是短小整齐的文稿,有如梵夹。
注释:¹书笈:书箱。²梵夹:佛经。
雄光宝矿献春卿,烟底蓦波乘一叶。
雄光宝矿¹献春卿,烟底蓦波乘一叶²
译文:为把闪闪发光的“宝矿”呈现给考官,你乘着小舟,掠过烟波来到京华。
注释:¹宝矿:金银宝石。²一叶:小船。
春卿拾材白日下,掷置黄金解龙马。
春卿拾材¹白日下,掷(zhì)²黄金解龙马³
译文:考官们在光天化日之下选拔人才,却把“黄金”抛掉,“龙马”放弃。
注释:¹拾材:选取人才。²掷置:抛弃。³解龙马:放走骢马。
携笈归江重入门,劳劳谁是怜君者。
携笈归江重入门,劳劳¹谁是怜君者。
译文:落第而归,重又带着书箱走进家门,是谁能体贴关怀而怜悯你?
注释:¹劳劳:体切宽慰的意思。
吾闻壮夫重心骨,古人三走无摧捽。
吾闻壮夫重心骨¹,古人三走²无摧捽³
译文:我听说,大丈夫看重节操骨气,古人能做到失败三次也不泄气。
注释:¹重心骨:以有志向有骨气为重。²古人三走:用典故鼓励沈亚之不要灰心。³摧捽:挫折。
请君待旦事长鞭,他日还辕及秋律。
请君待旦事长鞭(biān)¹,他日还辕(yuán)²及秋律³
译文:请你等到下一年的那个时辰挥起长鞭,趁秋天的大好时光驱车再来应试。
注释:¹事长鞭:执鞭打马。事,使用。²还辕:再来。辕,车。³秋律:秋天。

  沈亚之落第还家,李贺写诗进行宽慰,这本是一般性的应酬之作。但是由于诗人的切身之痛,对科举制的体察,所以发出愤激之词,痛斥主考官有眼无珠,在光天化日之下“掷置黄金解龙马”可谓是字字珠玑,铿锵有力。

  此诗以七言歌行体写成,十六句三次换韵,形成四句一段的结构特征。

  开头四句写沈亚之下第“出都”。因下第,怀才不遇,故曰“怨”。桃花千里红,固然写眼前景,亦以此反衬内心之悲。

  次四句追写沈亚之初次应试入京的情景。五六二句极赞其“书”之精,诗意与“书不中第”相对应,以突现礼部选材之不公。七八二句谓沈亚之远涉烟波,怀“雄光宝矿”之才华,上献春卿。

  再次四句写礼部官员在光天化日之下,不辨优劣,致使沈亚之下第,重入家门。这四句获得清人姚文夑的极度赞赏。

  最后四句则寄予厚望,鼓励朋友振作精神他日再试。诗为送别之作,需要为落第之友着想,因而“携笈”二句表示出对朋友的深切关怀。

  诗中“古人三走”的典故用得贴切自然,画龙点睛。诗人慨叹沈亚之下第,其实就是慨叹自己下第,他慰勉沈亚之,也有自慰之意。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12-115

sòngshěnzhī··bìng--

wénrénshěnzhīyuánniánshūzhōngfǎnguījiāngbēixíngqiánjiǔláoyòugǎnshěnzhīqínqǐngnǎijiěsòngzhī

xìngcáirényuànchūnfēngtáohuāmǎnqiānhóng

zhúduàncōngxiǎojiāzhùqiántángdōngdōng

báiténgjiāo穿chuānzhīshūduǎncáifànjiā

xióngguāngbǎokuàngxiànchūnqīngyānchéng

chūnqīngshícáibáixiàzhìzhìhuángjīnjiělóng

xiéguījiāngzhòngménláoláoshuíshìliánjūnzhě

wénzhuàngzhòngxīnrénsānzǒucuīzuó

qǐngjūndàidànshìzhǎngbiānháiyuánqiū

钉鞋踏破祥符路。似白鹭、纷纷去。试盝幞头谁与度。八厢儿事,两员直殿,怀挟无藏处。
钉鞋踏破祥符路¹。似白鹭、纷纷去。试盝(lù)²(fú)³谁与度。八厢儿事,两员直殿,怀挟无藏处。
译文:恰好雨后道路泥滑,举子们都穿上钉鞋去往京城之内,身着白衣的考生好似群群白鹭,涌向考场。携着试盝,戴着各式幞头。考场兵士武官众多,想要怀中挟带资料也无可能。
注释:¹祥符路:借指京城之内。²盝:古代的一种竹匣。³幞头:为宋人通用头巾,以桐木衬里,加上条巾垂脚,形式多样。⁴八厢儿事: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闱》条记:“其士人在贡院中,自有巡廊军卒赍砚水、点心,泡饭、茶、酒、菜、肉之属货卖。亦有八厢太保巡廊事。”南宋制度多承袭北宋,故《梦粱录》所记也可供参考。
时辰报尽天将暮。把笔胡填备员句。试问闲愁知几许。两条脂烛,半盂馊饭,一阵黄昏雨。
时辰报尽天将暮。把笔胡填备员¹句。试问闲愁知几许。两条脂烛,半盂(yú)²(sōu)饭,一阵黄昏雨。
译文:时间一点点过去,天色将晚,困坐场屋的举子一筹莫展,只好胡乱写上几句充数。要问困苦难受之情有多深?只有殿根蜡烛,半碗馊饭,一阵让人更感更感凄苦的黄昏雨。
注释:¹备员:充数、凑数。²盂:盛饭的器皿。

  北宋后期贺铸的《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词,写梅雨时间的闲愁情绪,字面优美,流传甚广。这首词当是社会下层文人的作品。它用贺词原韵描述举子应试时狼狈可笑的情形,题为“咏举子赴省”。看来作者对于举场生活很有体验,可能是屡试不中者,因而对应试举子极尽嘲讽之能事。

  宋代科举考试制度规定,各地乡试合格的举子于开科前的冬天齐集京都礼部,初春在礼部进行严格的考试,考试合格者列名放榜于尚书省。这次称为省试。省试之后还得由皇帝亲自殿试。此词写举子参加省试的情形。

  词的上片写考试前的准备阶段。祥符县为北宋都城开封府治所在地。祥符路借指京城之内。宋制三年开科,头年地方秋试后,各地举子陆续集中于京都。“钉鞋踏破详符路”,写省试开始时,举子们纷纷前去,恰好雨后道路泥滑,他们穿上有铁钉的雨鞋,身着白衣,攘攘涌向考场。“踏破”和“白鹭”都有讥笑的意味,表现慌忙和滑稽的状态。“盝”,音禄,小匣,“试盝”即文具盒之类的用具。“幞头”为宋人通用头巾,以桐木衬里,加上条巾垂脚,形式多样。举子们携着试盝,戴着不合适的幞头,形象就更加有点可笑了。

  宋代的考试制度非常严密,“凡就试唯词赋者许持《切韵》、《玉篇》(工具书),其挟书为奸,及口相受授者,发觉即黜之”(《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所以举子进入考试之时须经搜查,看看有无挟带。“八厢儿事”即许多兵士,“直殿”指朝廷侍卫武官。进入考场之时,既有许多兵士搜查,又有殿员朝廷武官监督,弄得“怀挟无藏处”,根本无法作弊了。可怜这些举子本来才学粗疏,考场管理之严,就更使他们无计可施了。然而乘兴考试又是士人唯一入仕之路,许多士人仍然怀着侥幸心情进入了考场。

  词的下片写举子在考场中的困窘愁苦之态。“凡命士应举,谓之锁厅试”。举子进入考场之后立即锁厅考试,自朝至暮,一连数日。作者省略了许多考试的细节。“时辰报尽天将暮”,时间一点点过去,困坐场屋的举子一筹莫展,文思滞钝,天色已暮,只得敷衍了事,“把笔胡填备员句”。据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贡举》云:“本朝引校多士,率用白昼,不复继烛。”天黑前必须交卷。他大约一整天都无从下笔,临到交卷前便只好胡乱写上几句充数。这殿句写举子考试时无可奈何的心情和困窘情状。贺铸词中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为全词最精彩的部分,表现了词人的闲情逸致,很有诗意,赢得贺梅子之称。

  作者套改贺词以表现考场中的“闲愁”。其实哪里是闲愁。而是困苦难受之情:“殿条脂烛,半盂馊饭,一阵黄昏雨。”宋代考场中,到日暮一般再点殿条蜡烛以待士子。考试既不如意,头昏眼花,饥肠辘辘,面对暗淡将尽的烛光和难咽的馊饭,苦不堪言。若是小园闲庭或高楼水榭,徙倚挑徘徊之时,“一阵黄昏雨”倒能增添一点诗情雅趣。可是举子们此时还有什么诗情雅趣,黄昏之雨只能使心情更加烦乱、更感凄苦了。在备述举子奔忙、进入考场、考试等情况等狼狈困苦的意象之后,结句忽然来一笔自然现象的描写,好似以景结情,补足了举子们黄昏的难堪环境氛围。这样作结,颇有清空之效,留下想象余地,且很有风趣。

  这首词嘲讽那些久困场屋、才学浅陋而又热衷科举的士人,用漫画的夸张手法描绘出举子赴省试的狼狈可笑形象。这些举子好像后来吴敬梓在《儒林外史》写的范进中举的情形一样,虽可笑而又可怜。他们屡试不第,是科举考试制度下的牺牲者。多次的失败麻木了他们的思想,扭曲了形象和性格,他们是值得同情的人物。从这首小词里,可以看到呻吟在封建制度重压之下不幸士人的可笑而可怜的形象。宋代文人词缺乏讽刺幽默的传统。而且题材范围也比较狭窄。这首民间作品使我们耳目一新,见到一种特殊的题材和特殊的表现方法,可惜这类作品保存下来的真是太少了。

参考资料:
1、 喜马拉雅.https://www.ximalaya.com/renwen/6954285/277414605
星斗稀,钟鼓歇,帘外晓莺残月。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
星斗¹稀,钟鼓歇,帘外晓莺(yīng)残月。兰露重,柳风斜,满庭堆落花。
译文:天边的星辰渐渐地隐入晓雾,钟声鼓乐也已停歇在远处,窗外的晓莺在啼送残月西去。兰月上凝结着晶莹的晨露,柳枝在风中翩翩飞舞,满庭的落月报道着春暮。
注释:¹星斗:即星星。
虚阁上,倚阑望,还似去年惆怅。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xū)¹上,倚阑(lán)²望,还似去年惆(chóu)(chàng)。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译文:空荡荡的阁楼上,我还在凭栏远望,惆怅,还似去年一样。春天就要过去了,旧日的欢欣已仿佛梦中的幻影,我仍在无穷的相思中把你期待。
注释:¹虚阁:空阁。²倚阑:即“倚栏”。鄂本作“倚兰”,误。

  此词写女主人公晨起之后,登阁望远思念心上人的惆怅思绪。前三句从视听的感觉描写清晨景象。天刚晓时许多星星都隐没了,天空只剩下少数星星,故觉“星斗稀”。“钟鼓歇”是说清晓报时警夜的钟鼓声已经停歇。首二句从高远处写起,“帘外”句落到近处。用星斗、钟鼓、晓莺、残月等一系列表示时间的意象,点明时间是在清晓,在景物描写中已暗含人物。次三句继续描写景物,写露重风斜、落月满院,显已为暮春时节。不仅感到其中有人,而且隐约似见其有活动,从室内移步至庭院。上片名为写景,则已见情。主人公由室内转向庭院,满目萧索之景,满耳凄清之音。则其所感自不待言。作者抓住暮春与黎明的特点布景,展示出清冷凋零的画面,烘托出孤寂惆怅的气氛。这里虽然人未露面,景象中却已透出主人公的怨情愁绪。尤其画面中的“残月”、“落月”,蕴含人的情思更明显。


  下片着重写主人公的活动心情。头三句写主人公登高望远,引起的无限惆怅之情。“虚”字既表物象,也表人情。虚的感觉因空空无人产生,从实境的空虚导致心情的空虚。“倚阑望”是下阕的关节,一切内心活动俱由此句的“望”引出。“还似去年”四字可见其惆怅时日之长。次三句点明惆怅之因,是惆怅之际的深入思索,表现主人公的活动心情。说惆怅“还似去年”,道旧欢“如梦中”,不仅写出主人公登高望远的一时心境,而且揭示出主人公相思的苦况,闺怨的深沉由来已久。“春欲暮”暗示青春已逝,美人迟暮的忧惧,“思无穷”则见其所欢仍然是遥不可及。因此结句点明旧日的欢乐如今只有在梦中追寻了。末句语调似甚轻淡,而表情极为深刻。“旧欢”是“思”的中心,两性欢爱是深闭闺中妇女的至愿,尤其是芳春月前月下的亲昵。而今芳时一再虚度,旧日欢乐益令人追思不置。过往之事,恍如梦逝,可思而不可即,而思念的迷惘之状,于此句则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词意蕴丰富,既可作思妇念人之看。亦可作人臣失位之想。全词语淡情浓,把主人公的怀人之情写得千转百回,缠绵不尽。这在温词中也可谓别具一格。

参考资料:
1、 胡国瑞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54-55 .
2、 谭新红 王兆鹏 .唐宋词名篇导读 .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5 :72-73 .

gènglòuzi··xīngdòu--wēntíngyún

xīngdòuzhōngxiēliánwàixiǎoyīngcányuèlánzhòngliǔfēngxiémǎntíngduīluòhuā

shànglánwàngháishìniánchóuchàngchūnqióngjiùhuānmèngzhōng

璧月琼枝不复论,秦淮半已掠荒榛。
(bì)月琼枝¹不复论,秦淮半已掠荒榛(zhēn)
译文:张贵妃、孔贵嫔的故事已经过了数百年,对她们的容色无需再作评论,现在就连秦淮河也有一半被荒野的榛子树所侵夺。
注释:¹璧月琼枝:典出《南史》。《南史·张贵妃传》:“后主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则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调,被以新声。……其略云:‘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大抵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
青溪天水相澄映,便是临春阁上魂。
青溪¹天水相澄映,便是临春阁上魂。
译文:青溪水天交相辉映,那便是临春阁上张丽华与陈后主相聚之魂。
注释:¹青溪:张丽华的丧身之处。《南史·张贵妃传》:“及隋军陷台城,妃与后主俱入于井,隋军出之,晋王广命斩贵妃,榜于青溪中桥。”一作“清溪”。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