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淮山,迢迢江水,分明别是风光。地灵人杰,星斗烂文章。初度充闾佳气,当年瑞、应弄珪璋。薰弦奏,凉宵宝月,玉井藕花香。
清真,如逸少,兰亭修竹,曲水流觞。想醉乡日永,地久天长。小驻屏星怀玉,飞凫舄、元在鹓行。功名事,云龙风虎,行矣佩金章。
点点淮山,迢迢江水,分明别是风光。地灵人杰,星斗烂文章。初度充闾佳气,当年瑞、应弄珪璋。薰弦奏,凉宵宝月,玉井藕花香。
清真,如逸少,兰亭修竹,曲水流觞。想醉乡日永,地久天长。小驻屏星怀玉,飞凫舄、元在鹓行。功名事,云龙风虎,行矣佩金章。
韩淲

韩淲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20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¹
译文:大家都是独善其身,只会谋划自己的利益,误国的又岂止秦桧一人。
注释:¹一秦:指秦桧。
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
不望夷吾¹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
译文:在江左出现管仲那样的贤相让国家重新强大起来看来是没希望了,甚至连在江边新亭望着北方的失地相对而泣的人也都没有了。
注释:¹夷吾:管仲。新亭:《世说新语》载“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zhuīgǎnwǎngshì--yóu

zhūgōngtànshànmóushēnguódāngshíqín

wàngchūjiāngzuǒxīntíngduìrén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译文:文学创作是关乎年代久远的事情,但其创作中的成败甘苦只有自己知道。
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作者皆殊列¹,名声岂浪垂²
译文:历代作家都是不同的流派,他们的名誉声望怎么会随便地流传于后世。
注释:¹殊列:犹言不同的流派。殊,差别。²浪垂:随便留传。浪,放纵,引申为随便的意思。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
骚人¹(jiē)不见,汉道盛于斯²
译文:可惜的是以屈原为代表骚体诗的作者均已作古,在汉代开始出现的五、七言诗至今盛行。
注释:¹骚人:指《楚辞》的作者。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后称《楚辞》这种诗体为骚体,其作者为骚人。²汉道盛于斯:是说在汉代开始出现的五、七言诗至今盛行。
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
前辈飞腾入,馀波绮(qǐ)¹为。
译文:汉末魏初,建安、黄初一代诗人勇于创新,以矫健的姿态跃入诗坛。可叹的是到南北朝时,诗歌便流于形式上的绮丽。
注释:¹绮丽:华美。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
译文:后来的一些杰出作家兼擅以往的创作经验,而各个时代又各具独自的创作方法。
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
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¹疲。
译文:诗歌的创作方法自然是具有儒家学说的读书人方才有之;我本人诗歌创作的意念从幼年时即接受家庭的熏陶。
注释:¹弱岁:二十岁。
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奇。
永怀江左逸¹,多病邺(yè)中奇²
译文:我永远景仰江东那些风流盖世的诗坛先辈,我也赞美并喜欢魏都邺中的那些文学奇才。
注释:¹江左逸:指东晋、南朝时代的诗人如陶潜、谢灵运鲍照、谢眺等。²邺中奇:指曹氏父子及“建安七子”王粲、刘桢等人。
騄骥皆良马,骐驎带好儿。
(lù)(jì)¹皆良马,骐(qí)(lín)²带好儿³
译文:那江左、邺中的人才都是些良马,只有像曹操、阮璃这些才能杰出的人,才能带出好的人才。
注释:¹騄骥:是好马名,比喻诗人们。²骐驎:是好马名,比喻诗人们。³带好儿:是说有的诗人还将诗学传给儿子,如曹操和儿子丕、植都是诗人。
车轮徒已斫,堂构惜仍亏。
车轮徒已斫(zhuó),堂¹²惜仍亏。
译文:那作车轮的工匠仅仅是把轮子做好了,他的儿子却不能作轮子而失其传统,可惜呀,就像父亲确定了房屋的盖法,仍然不足的是儿子却不肯去筑堂基,盖房子,失去了继承祖业的人才。
注释:¹堂:这里指屋基。²构:这里指屋架。《书经·大诰》有个比喻:父亲做房屋,儿子连屋基都不肯筑,哪肯去树屋架?后人因以“堂构”这个词指子继父业。
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¹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译文:尽管朋友们认为我随意就能写出像《潜夫论》那样的好文章,认为我有写《曹娥碑》式的绝妙文笔,那只是虚誉而已。
注释:¹漫:随便。
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
缘情¹慰漂荡,抱疾屡(lǚ)迁移。
译文:自己缘情作诗,抒发贫病在身、屡屡漂泊、迁移流浪生活的情怀,聊以自慰。
注释:¹缘情:这里即以“缘情”为赋诗的代语。
经济惭长策,飞栖假一枝。
经济¹惭长策,飞栖(qī)²一枝。
译文:惭愧自己无有经世济民的良策,只好像那小鸟借深林的一枝,流寓到这偏僻的边远之地。
注释:¹经济:经邦济世。²假:借。
尘沙傍蜂虿,江峡绕蛟螭。
尘沙傍蜂虿(chài)¹,江峡绕蛟螭(chī)²
译文:蜀地战乱不休,环境险恶,蜂虿伴着尘沙,蛟螭缠绕江峡,人多于难,民不聊生。望眼前萧瑟荒凉、触目生悲的景象。
注释:¹虿:蝎子。²蛟螭:古代传说中的龙类。
萧瑟唐虞远,联翩楚汉危。
萧瑟唐虞(yú)远,联翩(piān)¹楚汉危。
译文:想那唐虞之际的太平盛世相去已远了;目前藩镇割据,战争连续不断,真像当年楚汉两雄相争,弄得时势岌岌可危。
注释:¹连翩:鸟并飞貌。楚汉之际,群雄并起,有如连翩飞鸟。
圣朝兼盗贼,异俗更喧卑。
圣朝¹兼盗贼²,异俗³更喧
译文:如今我大唐圣朝还有那些肆意作乱者存在,尤其夔州这荒僻地区的习俗更喧闹低下,实在令人生悲。
注释:¹圣朝:指唐朝。²盗贼:指安史余党及各地叛乱分子。³异俗:指四川东部一带不同于中原地区的人情风俗。⁴喧:喧哗。⁵卑:低湿。
郁郁星辰剑,苍苍云雨池。
郁郁¹星辰剑²,苍苍³云雨池。
译文:我这颗忧伤沉闷的心啊,就如狱屋基下埋藏的宝剑虽闪紫光而未现;犹如茫无边际池水中一条困守的蛟龙,不得云雨如何飞腾。
注释:¹郁郁:盛貌。²星辰剑:言精气上冲星辰的宝剑。³苍苍:盛貌。
两都开幕府,万宇插军麾。
两都¹开幕府,万宇²插军麾(huī)³
译文:那两都为武将掌权,都开建有幕府机关,普天之下,军麾如林,烽火不息,战事不断。
注释:¹两都: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军队出征,随地搭起帐幕办公,所以将军府也称幕府。²万宇:犹万方。³军麾:军旗。
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
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¹
译文:在南海边地,汉时马援所立的铜制界柱已被毁坏,西部吐蕃人也数寇唐境,占领长安,皇上也不得不避乱出奔。
注释:¹月支:即月氏,汉西域国名,以喻吐蕃。当时,吐蕃多次入侵,唐朝时常屈辱让避。唐居吐蕃东,故云“东风”。
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罴。
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罴(pí)
译文:远方的音书不至,怨恨那喜鹊不能及时报喜,夔州这边远之地荒僻,且责怪山间野兽为什么咆哮声那么疾厉。
稼穑分诗兴,柴荆学土宜。
(jià)(sè)分诗兴,柴荆学土宜。
译文:在这里从事些农业劳动,可以排解作诗的情趣,住在简陋的房屋里,学习些当地的风俗习惯。
故山迷白阁,秋水隐黄陂。
故山迷白阁,秋水隐黄陂。
译文:临江远眺,望不到家乡终南山那险峻的山峰白阁,遥忆那渼陂秋天的湖水,想起长安城美丽的风光。
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
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
译文:我哪里敢强求写出精采的诗句,在那苦愁袭来之时,只是借诗歌抒写离别的情怀。

  这首诗的前半部分概述唐以前诗歌创作发展的一般情况,作者对前代作家的景仰和个人致力创作的抱负;后半部分抒写对世道多乱和个人漂泊的感慨,并说明诗歌是由情而生、缘情而发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感受的反映。全篇语言高度凝炼,又多用典故, 语意较为含蓄深沉,需细细揣摩。

  曹丕《典论·论文》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使杜甫感到欣慰的是,尽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壮志未酬,迭经挫折,饱尝动乱之苦,倒却取得了诗歌创作的丰硕成果。于是开篇之首,便吟出了“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饱含哲理的名句。当然,这个“寸心知”,既是指己之所知,亦是指知己之所知。

  接着,在佐证这“不朽”的“千古事”的同时,谈到了由古及今的诗歌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历代的诗人可以排出一个次第来,骚体乃至再早的诗经已被两汉以降的五言、七言诗体所替代,前辈诗人驰骋才思、腾跃文坛,余风所及,给后世以强烈的影响。后世的贤才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从而有所创新,以至于不同时代的创作皆能形成独特的清新的规范。再想到自己的创作,原是出自儒家的体系,从童年时便开始竭尽情思致力于创作。忘不了像“騄”“骥”等良马般驱驰的西晋诗人潘岳、陆机等人的影响,更得感谢如马中“骐”“䮼”带着千里驹驰骋于诗坛的邺下三曹父子所给予的激励。值得叹息的是,尽管而今已如轮扁斫轮一样“得之于手而应于心”,然而无益于治国安民。即使写出王符《潜夫论》、邯郸淳《曹娥碑》一样的文字来,也不过空传后世罢了。反过来又一想,写诗毕竟是自已的兴趣爱好、自己的思想寄托,是自己带病迁徙漂荡流寓生涯的一种慰藉啊,凭何侈谈经世济民之策,像疲敝的飞鸟一样,能有一枝栖息之处也算不错了。

  回到现实中来,世尘中蜂虿横行,江峡里蛟螭出没——触目萧瑟凄怆,离唐虞之世愈来愈远了;军阀联翩抗轭,似乎又重现了楚汉的危局。所谓的圣明之朝却是盗贼蜂起,边鄙之地的异俗风景就更是喧阗卑下了。郁郁盘结、上绕星辰的剑气下是兵锋森列,苍苍无际、如云雨笼罩池上的是战气蒸腾。东西各镇都设起了将军的幕府,到处都是军旗在飘荡。东汉马援立于南海交趾极界的铜柱已被残毁,像西风渐紧、东风避之不及似的,西边的月支又屡次入侵。自己流寓异域,乌鹊啼鸣却空报亲人的音信,又时时听见山野的熊罴怒号,这样的心境无法用“恨”“怪”道清楚,只好将每日的稼穑生活以吟诗的兴致来表达,柴门茅屋里的自食其力的生活也能使一个读书人自得其乐。想到长安故居烟草迷茫的白阁和白阁下秋水弥漫的皇陂,有家难归,只好以吟诗来分解自已的离情乡思,不敢期盼能写出真能传之于后世的绝章妙句。

  杜甫对诗歌艺术的传承发展和自己一生诗歌创作的主旨的思考和见解,却是以这样的五言排律的形式来表达,格律严谨,对仗工稳,一韵到底,丝毫不受约束,记事、议论、抒情均得心应手,足以表现出其诗歌造诣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编. 唐诗鉴赏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 馆国际有限公司,2012 ,760-762.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¹在彭,驷(sì)²旁旁³。二矛(chóng),河上乎翱(áo)
译文:清邑军队驻在彭,驷马披甲真威风。两矛装饰重缨络,黄河边上似闲庭。
注释:¹清人:指郑国大臣高克带领的清邑的士兵。清,郑国之邑,一说卫国邑名,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彭:郑国地名,在黄河边上。²驷介:一车驾四匹披甲的马。介:甲。³旁旁:同“彭彭”,马强壮有力貌。一说行走、奔跑貌。⁴二矛:酋矛、夷矛,插在车子两边。⁵重英:以朱羽为矛饰,二矛树车上,遥遥相对,重叠相见。重,重叠。英,矛上的缨饰。⁶翱翔:游戏之貌。
清人在消,驷介麃麃。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清人在消¹,驷(sì)介河(biāo)²。二矛重乔³,河上乎逍遥
译文:清邑军队驻在消,驷马披甲威又骄。两矛装饰野鸡毛,黄河边上自逍遥。
注释:¹消:黄河边上的郑国地名。²镳镳:英勇威武貌。³乔:借为“鷮(jiāo)”,长尾野鸡,此指矛上装饰的鷮羽毛。⁴逍遥:闲散无事,驾着战车游逛。
清人在轴,驷介陶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清人在轴(zhóu)¹,驷介陶(táo)²。左旋右抽³,中军作好
译文:清邑军队驻在轴,驷马披甲任疾跑。左转身子右拔刀,军中好像准备好。
注释:¹轴:黄河边上的郑国地名。²陶陶:和乐貌。一说马疾驰之貌。³左旋右抽:御者在车左,执辔御马;勇士在车右,执兵击刺。旋,转车。抽,拔刀。⁴中军:即“军中”。一说指古三军之中军主帅。⁵作好:容好,与“翱翔”“逍遥”一样也是连绵词,指武艺高强。一说做好表面工作,指装样子,不是真要抗拒敌人。

  这是一首辛辣的讽刺诗。在此诗作者眼中,高克带领的部队,战马披甲,不可谓不雄壮;战车插矛,不可谓不威武。可是清邑的士兵却不是在为抵御敌人随时可能的入侵而认真备战,却在河上逍遥游逛,耍弄刀枪;身为将帅的高克也闲来无事,只是以练武来消磨时光而已。此诗讽刺的对象是高克,而最终深深斥责的是郑文公的昏庸。

  至于为什么说讽刺的矛头最终是对准郑文公,古代有一位论者分析得很有道理:“人君擅一国之名宠,生杀予夺,唯我所制耳。使高克不臣之罪已著,按而诛之可也。情状未明,黜而退之可也。爱惜其才,以礼驭之亦可也。乌可假以兵权,委诸竟上(边境),坐视其离散而莫之恤乎!《春秋》书曰:‘郑弃其师。’其责之深矣!”(朱熹《诗集传》引胡氏语)。总之,在抵御外敌之时,郑文公因讨厌高克反而派他带领清邑士兵去河边驻防的决策是完全错误的。

  全诗共三章,写清邑士兵在黄河边上的彭地、消地、轴地驻防时的种种表现。表面上是在称颂他们,说他们的披甲战马如何强壮,奔驰起来又如何威风;战车上装饰着漂亮的矛,是如何的壮盛;军中的武士也好,主帅也好,武艺又是如何高强。而实际上他们却是在河上闲散游逛。每章的最后一句如画龙点睛,用“翱翔”、“逍遥”、“作好”等词来揭出本相,其讽刺的手法是较为含蓄的。从诗的章法上说,三个章节的结构和用词变化都不甚大,只有第三章与前两章不同处较多。作者采用反复咏叹的手法,以增强诗歌的气势和表现力,从而达到其讽刺的效果。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57-159

qīngrén

shījīng·guófēng·zhèngfēng xiānqín 

qīngrénzàipéng jièbēngbēng èrmáochóngyīng shàngáoxiáng 
qīngrénzàixiāo jièbiāobiāo èrmáochóngqiáo shàngxiāoyáo 
qīngrénzàizhóu jiètáotáo zuǒxuányòuchōu zhōngjūnzuòhǎo 
一个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待也安然。雨过天青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夜归儿女话灯前,今也有言,古也有言。日上三竿我独眠,谁是神仙,我是神仙。南山空谷书一卷,疯也痴癫,狂也痴癫。
一个犁牛¹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也甜,晚也也甜。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待也安然。雨过天青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夜归儿女话灯前,今也有言,古也有言。日上三竿我独眠,谁是神仙,我是神仙。南山空谷书一卷,疯也痴癫,狂也痴癫。
译文:半块田地,一头耕牛,收成好,收成坏,全凭老天说了算。虽然粗茶淡饭,但每顿都能吃饱,早晚吃的都很香甜。粗布的衣服比丝绸的穿着暖和,长也能穿,短也能穿。有三两间草屋,住着舒服,出去放心。雨过天晴,驾着小船去钓鱼,边钓鱼边喝酒,生活坦然。晚上回来,与儿女在灯前谈古论今,其乐融融。睡觉睡到日上三竿,快活赛过神仙。到南山无人的空谷读书,想疯就疯,不怕人笑话。
注释:¹犁牛:耕牛。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春风一夜到衡(héng)¹,楚水²(yān)³万里长。
译文:一夜之间,春风吹遍了衡阳城,楚水燕山相距万里之长。
注释:¹衡阳:今属湖南省,在衡山之南、有山峰势如大雁回旋,名回雁峰。相传北来的大雁到此不再南飞,遇春飞回北方。²楚水:泛指古代楚地的江湖。战国时,楚国占有湖北、湖南、安徽、四川、江浙的大部地区,这里言楚,即指江南。³燕山:在河北平原北侧从潮白河谷到山海关,由西向东绵延数百里。这里泛指北方地区。
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译文:不要怪大雁一到春天便启程北归,只因为江南虽好,毕竟是异域他乡!

  咏雁的诗通常借秋雁南飞的形象,抒发在北方的游子对南方家乡的怀念,以及对北方艰苦环境的厌倦。这首诗却相反,塞北虽苦,但终究是故土。这首诗构思别具一格,主题更上一层楼。

  诗歌首句从春到衡阳切入,语气中充满欢欣。诗人一开章就说“春风一夜到衡阳”,仿佛“一夜”之间就可以完成从冬到春的岁序交替。乍看起来,好像有悖于常理,仔细一琢磨,这洋溢着人们对暖风乍至、大地春回的轻松喜悦之情,也从侧面反映了雁儿正久久地等待着春天的到来,因而对此特别敏感,暖风初至,便喜不自胜。

  第二句“楚水燕山万里长”,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大雁并不是因此赢得舒缓喘息的时机,而是产生急切离开的归念,忖量着“楚水燕山”的漫漫征程,准备立刻从楚水之畔飞回燕山之旁。这一层跳跃,写出大雁归心的急切,可说是“闻风而动”,绝无犹豫。“楚”,当然是指大雁生活的南方;“燕”,却是寒冷的北国,山水互文见义,正说明从南到北,这中间,要经历千山万水。“万里长”显示了大雁征程的遥远。而此时的江南,春色佳丽,正好流连。对此,人们心头困惑自然转化为对大雁的质疑,不但诗人要“怪”,连读者也要“怪”。

  后两句当然是大雁的回答“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诗人用托物咏怀的手法,借春雁的口吻表达强烈的思乡情感,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可是王恭是福建闽侯县人,江南本来就是他的故乡,他却说“江南虽好是他乡”,由此看来,诗中的“楚水”、“江南”并非确指某个地域或方位,只不过是一种借代性的语句,指的是享受荣华富贵的朝堂。因而本诗的主题不是表现对故乡的执着的爱,而是表现了诗人想辞官归隐、遁迹林泉,寻找自己精神憩息的家园,也表现了诗人不愿为官,愿过渔樵隐逸生活的意趣。

  本诗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取向不同,不写秋雁南归,寄托羁宦北方的士大夫对南方乡土的思念,而是写春雁,在春风吹到衡阳时,不计从“楚水”到“燕山”的“万里”之遥、程途之苦,坚决要回艰苦的北方去。诗旨不在于区别南北地域,而重在表现不留恋温柔富贵的官场,甘愿终老田园过吟啸自得的清高日子。

  诗歌四句的结构,从弃优就劣这一违背常情的举动,引出疑问,而后归结到全诗的中心,有助于将主题表现得更鲜明,艺术手法上从反常突出正常,在引起惊诧后再以拟人的口吻亮底,加强了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朱安群.明诗三百首详注: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10:98
2、 郑黎明.长乐历代诗词赏析:海风出版社,2007.5:45
3、 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辽·金·元·明: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12:343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