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歌,也好把、繁华勘破。速认元初真面目,把意马心猿牢锁。百岁光阴能有几,也不可虚过。耳却听嘱咐,仙风道骨,莫向红尘埋堕。省呵。把师父亲言记着。你原是蓬莱洞里仙,为思凡、人间沦落。速整仙胎归上会,莫荏苒、俗情系缚。自思忖,假饶积玉堆金,终久幻化如何。
小张歌,也好把、繁华勘破。速认元初真面目,把意马心猿牢锁。百岁光阴能有几,也不可虚过。耳却听嘱咐,仙风道骨,莫向红尘埋堕。省呵。把师父亲言记着。你原是蓬莱洞里仙,为思凡、人间沦落。速整仙胎归上会,莫荏苒、俗情系缚。自思忖,假饶积玉堆金,终久幻化如何。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 327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¹带暑来。
译文: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二十四节争相交替,谷雨刚过昨夜南风又将炎夏悄悄送来。
注释:¹薰风:和暖的南风。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lǒng)¹日长²蒸翠麦,园林雨暑熟黄梅。
译文:漫长的日照蒸黄了田野里绿色的麦禾,急骤的阵雨浇熟了果园中青涩的梅子。
注释:¹陇亩:田地。²日长:漫长的白昼。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译文:黄鹂啼叫是因春天离去倾诉满腔愁绪,蝴蝶徘徊在残花之下不知有几多遗憾。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译文:午睡起来靠着南窗神情麻木无精打采,痴痴呆望着窗外槐树阴影掩盖的亭台。

xià--zhàoyǒuzhí

shítiānxiāngcuīxūnfēngdàishǔlái

lǒngzhǎngzhēngcuìmàiyuánlínguòshúhuángméi

yīngchūnchóuqiāndiéliànhuācánhènhuí

shuìnánchuāngqíngjuànxiánkànhuáiyīnmǎntíngtái

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
三十年前学六韬¹,英名常得预时髦(máo)²
译文:三十年前我就熟读了兵书《六韬》,也算得上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英豪。
注释:内宴奉诏作:《宋史·曹翰传》题作《退将诗》。内宴,皇帝设于宫内的宴会。诏,皇帝的命令。¹六韬:古代兵书名。传说为周朝吕尚(即太公望)所作。实为汉人依托。全书分《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部分,故称《六韬》。²时髦:指一时的杰出人物。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曾因国难披金甲¹,不为家贫卖宝刀²
译文:曾经因为国家危难披金甲征战不辞辛劳,而今依然位低身闲,也不愿卖掉心爱的宝刀。
注释:¹金甲:战场上用作护身的盔甲,这里指代戎马生涯。²卖宝刀:这里反用其意,表示自己不愿卖刀,仍盼为国再立新功。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臂健¹尚嫌弓力²软,眼明犹识阵甲³高。
译文:膀臂强健,尚嫌铁弓弓力太软;眼睛明亮,仍能看得清战地上高飘的烟云。
注释:¹臂健:膀臂强健,形容力气很大,不服老阵甲战地的甲气这里含有战阵之意。²弓力:弓的张力。³阵甲:战地烟甲。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睹 一作:见)
庭前昨夜秋风起¹,羞睹盘花²旧战袍。(睹 一作:见)
译文:昨夜庭前秋风乍起,敌人入境侵扰,苦恼不能策马疆场,羞看这带有团团花纹的旧战袍。
注释:¹秋风起:比喻上阵杀敌的时刻。古时作战常常选择在秋天所谓“沙场秋点兵”即指此而言。²盘花:战袍上的团状花纹。

  此诗抒写诗人自己空怀武艺韬略却投闲置散,不得建功立业的苦闷心情,跃现出一位渴望为国建立新功的老将形象;同时亦反映出宋朝建国后,最高统治者猜忌武将、重文抑武的真实情况。全诗感情充沛,语出自肺腑,笔力雄健,风格豪迈爽朗,对仗工整自然,用典贴切。

  “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从青年时期写起,颇有一种自豪感,曹翰说他自己少年时就胸怀大志,好学上进,孜孜不倦,研读《六韬》,精通兵法,一心从军为国建立战功。由于懂得军事,深知战略,故能使自己的英名与当时的一些俊杰列在一起这里的“常得”二字,写出了自信、自慰自豪的心情。此联起得自然、平实,为后面的铺叙、议论先开个好头。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承前而升华,是传诵一时的名联,这两句被写入《宋史·曹翰传》,曾受到宋太宗的赞赏。其精彩之处,不仅在于它对仗工整精妙,浑然天成,更在于它形象地概括了两个不同的时代,深含感慨。在国难当头之际,他顶盔贯甲,驰骋沙场,英勇对敌;当国泰民安的时候,尽管官俸不高,生活贫困,但也舍不得卖掉伴随自己杀敌立功的宝刀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说,在战时需要武器,在和平时也不能丢掉武器,有备无患,以防万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对不卖宝刀加以深化,写眼下自身状况,论武艺,自己虽然步入晚年,但身体依然强健,臂力过人,刀马娴熟,尚觉铁弓弓力太软,不足以用论韬略,自己深通阵法,胸藏兵机,善于攻防。据《宋史·本传》所载,曹翰几次率兵征讨,多获胜利,立了不少战功。可见这一联所写并非夸大之辞,基本上符合他的自身实际,体现了一种老当益壮的精神,和当年的老将廉颇、马援有些相似。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以委婉之辞,倾诉心曲,怨而不怒。曹翰所历三朝,为一代名将在这金风萧瑟,“沙场秋点兵”的时刻里,作者不能身赴边陲,征讨对敌,而在宫中参加内宴,只能低头看自己旧战袍上的“盘花”,所以产生惭愧之感。这里的羞”字用得很准确,它生动地表现了将军本色和老人的拳拳爱国之情,太宗为之“恻然”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此诗塑造了一位渴望为国建立新功的老将形象;同时亦反映出宋朝建国后,最高统治者猜忌武将、重文抑武的真实情况。全诗语出肺腑、感情充沛,笔力雄健,风格豪迈爽朗。

参考资料:
1、 衣殿臣编著,历代咏老诗,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年01月第1版,第407-408页

nèiyànfèngzhàozuò--cáohàn

sānshíniánqiánxuéliùtāoyīngmíngchángshímáo

céngyīnguónánjīnjiǎwèijiāpínmàibǎodāo

jiànshàngxiángōngruǎnyǎnmíngyóushízhènyúngāo

tíngqiánzuóqiūfēngxiūpánhuājiùzhànpáo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八月涛¹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chù)山回。
译文: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注释:¹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须臾(yú)¹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译文: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注释:¹须臾:短的时间,片刻。

  这是《浪淘沙》组诗的第七首,写的是八月十八钱塘江潮。

  钱塘江,又称为浙江。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形成著名的钱塘潮。钱塘潮以每年的夏历八月十八在海宁所见者为最壮观。潮水涌来之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有如万马奔腾,成为古往今来自然界的一大奇观。

  此诗的首句“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悍湍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著两岸的山崖。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据《海宁县志·浙江潮略说》,钱塘江口有两座山,其南曰龛,其北曰赭,并峙于江海汇合之处,即所谓海门。第三句以“须臾”承接第二句,由开头的动境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当潮水退出海门之后,呈现在诗人面前的是什么呢?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他的气概——波涛卷起沙堆似雪堆座座。文字表面上看已不是写潮水,实际上恰恰正紧扣起句“吼地来”,以潮去后留下的又一奇景,更衬托出八月潮吼地而来、触山打游的壮观场面。全诗不事雕琢,流走飞动,而又紧凑洗练,显示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才能。

làngtáoshā ·

liú tángdài 

yuètāoshēnghǒulái tóugāoshùzhàngchùshānhuí 
quèhǎimén juǎnshāduīxuěduī 
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轼每读《诗》¹至《鸱(chī)(xiāo)²,读《书》³至《君奭(shì),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 “‘匪兕(sì)匪虎,率彼旷野¹⁰’,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¹¹?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¹²而笑曰:“回,使¹³尔多财,吾为尔宰¹⁴。”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¹⁵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¹⁶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
译文:我每次读到《诗经》的《鸱枭》篇,读到《尚书》的《君奭》篇,经常暗自感叹周公不被世人理解。后来我读了《史记》,看到孔子在陈国和蔡国遭遇困厄,然而弹琴唱歌的声音却没有断绝的记述。颜渊、仲由等弟子和孔子相互问答。孔子说: “‘并非犀牛,并非老虎,却奔逃于荒野之上。’难道我推行的道义不正确吗?为何我会落到这般田地?”颜渊说: “老师您推行的道义太宏大,所以天下没有人可以接受。即使这样,道义不被接受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呢?不被接受,才更能显出您是君子。”孔子轻松地笑道: “颜回,假如你有很多财富,我就会做你的管家。”天下人虽然不能接受孔子的道义,但他和弟子们居然能够感到满足,彼此相处快乐。我现在才知道周公的富贵比不上孔子的贫贱。凭借召公的贤明,管叔、蔡叔的亲近,还不能理解周公的心思,那么周公与谁共享那富贵的欢乐呢?而与孔子共同过着贫贱生活的人,都是天下的贤能之士,这就足够快乐了!
注释:梅直讲: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时任国子监直讲。¹《诗》:《诗经》。²《鸱鸮》:《诗经·豳风》中的篇名。旧说周成王对周公东征武庚、管叔、蔡叔的叛乱不理解,周公作此诗,以明心志。³《书》:《尚书》。⁴《君奭》:《尚书》中的篇名。君:尊称。奭:召公,姓姬,名奭,是周文王的庶子,和周公共同辅佐成王。旧说他怀疑周公有政治野心,周公作《君奭》,以明心志。⁵不遇:不为人所¹³理解。⁶孔子厄于陈蔡之间: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年居于陈、蔡之间,楚国欲聘之。陈、蔡大夫恐以后不利于己,“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辍”。⁷弦歌:弹琴诵诗。⁸颜渊:名回,字子渊,孔子的学生。⁹仲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¹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语出《诗经·小雅·何草不黄》。匪:通“非”。兕:古代称犀牛一类的兽。率:这里指来往奔波。¹¹病:担忧。¹²油然:自然而然的样子。¹³使:假使。¹⁴宰:这里指家臣。¹⁵管蔡:即管叔和蔡叔。管叔名鲜,蔡叔名度,都是周公之弟。¹⁶谁与:与谁。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¹者,其为人如古孟轲²、韩愈³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lù),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轼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¹⁰为之先容¹¹,非亲旧为之请属¹²,而向¹³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¹⁴,亦不可以徒贫贱¹⁵。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lǘ)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传曰¹⁶:“不怨天,不尤¹⁷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¹⁸”。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译文:我七八岁的时候,才知道读书。听说当今天下有位欧阳公,他为人像古时的孟轲、韩愈那类人。又有一位梅公,和欧阳公交游往来,而且与他相互讨论文章,或发挥或商榷。后来我长大几岁,才能够阅读先生们的文章,想像先生们的为人,觉得他们应当能够摆脱世俗的乐趣而自得其乐。当时我正在学习讲究对偶声律的诗文,想谋得一些微薄的俸禄,自认为没有什么资格拜见诸位先生前辈,所以来到京城一年多,不曾登门拜访过。今年春天,天下的读书人汇集于礼部,您与欧阳公亲自主持考试。不料,我居然高中第二名。不久我又听说,您喜爱我的文章,认为有孟轲的文风,而欧阳公也因为我不做流于世俗的文章而录取我。所以,我得以位于及第之列,既不是先生的手下举荐我,也不是亲朋好友为我请托,之前十几年只听过名声而不得相见的人,朝夕之间居然成为了我的知己。回来后我思量这件事,认为人不能苟且于富贵之中,但也不应徒劳于贫贱的生活。有大贤人在此而能成为他的门生,也足够使人找到依靠了。倘若一时侥幸做了大官,让数十个乘着车马的侍从跟随着,让乡里闾巷的百姓围观称赞,也不能代替这种与大贤人相知相遇的快乐啊!《左传》上说: “不抱怨老天,不埋怨他人”,因为“悠然自得,可以尽享天年”。您名满天下,而官衔不过五品,神态温和而没有怒色,文章宽厚淳朴而没有怨言,这一定有乐于此道的原因,我希望能够听到您的高见。
注释:¹欧阳公:指欧阳修。公:对人之尊称。²孟轲:即孟子,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城)人。³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⁴梅公:指梅尧臣。⁵对偶声律之文:指诗赋。⁶升斗之禄:指俸禄少的小官吏。⁷窥其门:登门拜访。⁸礼部:官署名,掌管礼教和学校贡举等事。⁹执事:原指侍从左右供差遣的人。此指梅尧臣,不直称对方,表示尊敬。¹⁰左右:指欧阳修、梅圣俞身边亲近的人。¹¹先容:事先致意或介绍推荐。¹²属(zhǔ):通“嘱”,托付。¹³向:往昔。¹⁴苟富贵:苟且地享受富贵。¹⁵徒贫贱:无所作为地过贫贱生活。¹⁶传曰:《左传》上说。下引文见《论语·宪问》。¹⁷尤:归咎。¹⁸优哉游哉,可以卒岁:《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作“《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优游:悠闲自得的样子。卒岁:度过岁月。

  书信援引史实,把周公和孔子相互比较,由此说明只有同道知己才能相乐的道理。苏轼又以孔子与其弟子来比拟欧、梅与自己的关系,热烈地推崇他们,充分地表达了士遇知己的快乐以及自己内心高远的抱负。整封信围绕着知己相乐的论点,层层铺展,文章谈古论今,前后呼应,表达了作者对欧、梅的敬仰之情。

  这篇文章作者没有直接倾诉胸臆,却是凌空而起,开头叹惜周公之不遇,接着引述孔子师徒厄于陈蔡而弦歌不绝,相得甚欢之事,而后以“乃今知”领起下文,兼收上两层文意,感慨周公虽富贵而有管蔡之流言、召公之疑虑,不如孔子虽贫贱而得天下贤才,其乐无穷。这段文字,劣周公,优孔子,以周公来反衬孔子,出人意外,立意警奇,乍看似乎无关题意,实际上立足点高而自处亦高,是暗以孔子比欧梅,以孔门弟子自况,说明富贵不足重,而师徒以道相乐才是人间最高的乐趣,一扫通常干谒文字浮夸阿谀的风气,表达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高尚情怀和人生追求。而且先以孔子师徒相乐立案,是为了给全文树立主脑,以交游贤才、遭遇知己之乐笼盖全文,提领整篇,使文章具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文章这样构思,完全打破了书信的常格,是颇有艺术独创性的。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以下开始折入正题,直叙蒙受识拔、遭遇知己之乐。自述年少时即闻欧梅之令名,稍壮又能读其文想象其人,且设想两公能“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这既显出仰慕之情由来已久,又对欧梅之乐虚点一笔。接着写来京逾年无缘一见,而会试礼部意外地受到识拔,荣幸地获得奖许,十年仰慕无由见,一朝相逢成知己,得意快慰之情可想而知。这一层叙述被识拔的经过,娓娓而谈,感情真挚,文势跌宕,笔墨淋漓。“退而思之”以下,自然地转入议论,表示人之一生既不能够以不光明的手段获取富贵,也不应该庸庸碌碌地甘居贫贱,有大贤人在此而能做他的弟子,也就足以有靠托而值得引为自豪了。这既反映出自己一举中第的内心快慰,又抒写出遭遇欧梅知遇的喜悦之情,同时又回应了上文周公富贵而有烦恼和孔子贫贱而足乐,进一步表明了自己的荣辱观,反映出作者高尚的志趣和磊落的襟怀,且再用侥幸荣获富贵、车骑雍容、市民围观的世俗之乐来作一反衬,愈加突出了东坡自乐其乐的精诚和真趣。

  “《传》曰”以下引述经典,并结合对方的声誉、风采和文章,写梅公虽官非显通却自处坦然,从而颂扬梅公必有乐乎超凡拔俗的明达之道,最后收结到以聆听对方的教诲为请。这既表明二人的志趣完全投合,将彼此的高情雅怀融会为一,意气极为空灵飘洒,同时又承应上文,含蓄委婉地表达出请求谒见的心情,口吻亦十分得体。

  综观全文,通篇以“乐”字为纲,用“乐”字呼应。由孔子师徒的相知之乐,写到欧梅的“自乐其乐”,转到自身受知遇之乐,拍合到梅氏必“乐乎斯道”,下笔处处不离“乐”字。作者写乐,一扫中第释褐脱离布衣地位便踌躇满志的浅薄识见,摆脱了乐富贵、忧贫贱的庸俗世风,而升华到超越外物的高雅精神境界,专从遭遇知已、师友以道相乐的角度立论,使文情超拔卓异,洒脱不俗,既表现了对梅尧臣的仰慕推尊,又蕴涵着个人的高自期许,真是高怀雅论,足以大破俗肠。作者写来文势开拓而荡漾,为赞孔子贫贱之乐,先悲周公富贵之不遇,为写欧梅知遇之隆,先叙无缘进谒之久,起伏跌宕,舒卷自然,且语言飘洒而爽畅,文笔摇曳而生姿。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刘乃昌.《中国文学名篇鉴赏·文卷》.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300页—301页

shàngméizhíjiǎngshū

shì sòngdài 

    shìměi shī zhì chīxiāo   shū zhì jūnshì  chángqièbēizhōugōngzhī guān shǐ  jiànkǒngèchéncàizhījiān érxiánzhīshēngjué yányuān zhòngyóuzhī xiāngwèn yuē   fěifěi shuàikuàng  dàofēi wéi  yányuānyuē  zhīdàozhì tiānxiànéngróng suīrán róngbìng róngránhòujiànjūn  yóuránérxiàoyuē  huí shǐ使ěrduōcái wéiěrzǎi  tiānxiàsuīnéngróng érxiāng nǎijīnzhīzhōugōngzhīguì yǒuzhīpínjiàn shàogōngzhīxián guǎncàizhīqīn érzhīxīn zhōugōngshuíguì érzhīsuǒgòngpínjiànzhě jiētiānxiàzhīxiáncái  

    shìsuìshí shǐzhīshū wénjīntiānxiàyǒuōuyánggōngzhě wéirénmèng hánzhī éryòuyǒuméigōngzhě cóngzhīyóuérzhīshàngxiàlùn hòuzhuàng shǐnéngwén xiǎngjiànwéirén piāorántuōshìzhī ér fāngxuéwéiduìǒushēngzhīwén qiúdǒushēngzhī duójìnjiànzhūgōngzhījiān láijīngshīnián wèichángkuīmén jīnniánchūn tiānxiàzhīshì qúnzhì zhíshìōuyánggōngshíqīnshìzhī shì huòzàièr érwénzhī zhíshìàiwén wéiyǒumèngzhīfēng érōuyánggōngnéngwéishìzhīwénér shìzài fēizuǒyòuwéizhīxiānróng fēiqīnjiùwéizhīqǐngzhǔ érxiàngzhīshíniánjiānwénmíngérjiànzhě zhāowéizhī tuì退érzhī réngǒuguì pínjiàn yǒuxiányānérwéi shì gǒujiǎoshízhīxìng cóngchēshùshírén shǐ使xiàngxiǎomínguānérzàntànzhī  zhuànyuē  yuàntiān yóurén  gài yōuzāiyóuzāi suì  zhíshìmíngmǎntiānxià érwèiguòpǐn róngwēnránér wénzhāngkuānhòudūnéryuànyán yǒusuǒdào shìyuànwényān 

伽花彩甚奇,谓有初春之兴。因作二首,寄袁公济
(qié)花彩甚奇,谓有初春之兴。因作二首,寄袁公济¹
注释:¹袁公济:苏轼的好友。
雪颔霜髯不自惊。更将翦彩发春荣。羞颜未醉已先赪。
雪颔(hàn)霜因(rán)¹不自惊。更将翦(jiǎn)²发春荣³。羞颜未醉已先赪(chēng)
译文:虽已是两鬓斑白心中却是未曾服老,仍像是最青春年少的少年,美酒未醉已经羞愧的红了脸。
注释:¹雪颔霜因:谓发白须白。²翦彩:形容花开繁茂。³春荣:喻少年时期。⁴赪:红色。
莫唱黄鸡并白发,且呼张丈唤殷兄。有人归去欲卿卿。
莫唱黄鸡¹并白发²,且呼张丈唤殷兄。有人归去欲卿(qīng)卿。
译文:不要在年老的时候才感叹时光流逝,且把张丈殷兄叫上一起同行游玩观赏。看到有人归去就想到了你。
注释:¹唱黄鸡:感慨时光流逝。因黄鸡能报晓,故用以指代时光流逝。²白发:指老年时期。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