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人筑居青涧傍,数间矮屋如舟航。清风粼粼白石烂,满目野水凝秋光。
山人筑居青涧傍,数间矮屋如舟航。清风粼粼白石烂,满目野水凝秋光。
浴水凫鹭閒来去,凭栏总是沧洲趣。竹间凉月白纷纷,更似芦花最深处。
浴水凫鹭閒来去,凭栏总是沧洲趣。竹间凉月白纷纷,更似芦花最深处。
高情阅世犹虚舟,久矣委心从去留。秋风不待归张翰,夜雪每疑来子猷。
高情阅世犹虚舟,久矣委心从去留。秋风不待归张翰,夜雪每疑来子猷。
儿童忽报前川涨,云雾轩窗九天上。故园梦断酒初醒,落日遥闻采莲唱。
儿童忽报前川涨,云雾轩窗九天上。故园梦断酒初醒,落日遥闻采莲唱。
西安城边芳草多,乱汀横渚尽烟波。纫兰为佩寄远道,又恐閒门无客过。
西安城边芳草多,乱汀横渚尽烟波。纫兰为佩寄远道,又恐閒门无客过。
迢递江南望江北,住久岂知身是客。多情我自爱桐乡,自信鸥盟寒不得。
迢递江南望江北,住久岂知身是客。多情我自爱桐乡,自信鸥盟寒不得。
亦有扁舟彭蠡宾,别却槎头今几春。明朝便合投簪笏,向子亭边与卜邻。
亦有扁舟彭蠡宾,别却槎头今几春。明朝便合投簪笏,向子亭边与卜邻。

hángtíngwèichénjìn--dāng

shānrénzhùqīngjiànbàngshùjiānǎizhōuhángqīngfēnglínlínbáishílànmǎnshuǐníngqiūguāng

shuǐxiánláipínglánzǒngshìcāngzhōuzhújiānliángyuèbáifēnfēngèngshìhuāzuìshēnchù

gāoqíngyuèshìyóuzhōujiǔwěixīncóngliúqiūfēngdàiguīzhānghànxuěměiláiziyóu

értóngbàoqiánchuānzhǎngyúnxuānchuāngjiǔtiānshàngyuánmèngduànjiǔchūxǐngluòyáowéncǎiliánchàng

西ānchéngbiānfāngcǎoduōluàntīnghéngzhǔjǐnyānrènlánwèipèiyuǎndàoyòukǒngxiánménguò

tiáojiāngnánwàngjiāngběizhùjiǔzhīshēnshìduōqíngàitóngxiāngxìnōuménghán

yǒubiǎnzhōupéngbīnbiéquèchátóujīnchūnmíngcháo便biàntóuzānxiàngzitíngbiānbolín

吴当

吴当

( 1297—1361)抚州崇仁人,字伯尚。吴澄孙。幼以颖悟笃实称,长精通经史百家言。从祖父至京师,补国子生。澄卒,从之学者皆就当卒业。用荐为国子助教,预修辽金宋三史,书成,除翰林修撰,累迁翰林直学士。江南兵起,特授江西肃政廉访使,召募民兵,由浙入闽,参预镇压农民军,夺回建、抚两郡。寻以被诬解职。陈友谅据江西,欲用之,不从,乃执送江州,拘留一年。后隐居庐陵吉水。有《学言诗稿》。 ▶ 395篇诗文

猜您喜欢
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王郎酒酣拔剑斫(zhuó)¹歌莫哀²!我能拔³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译文:王郎你趁着酒兴拔剑起舞来发泄心中愤慨,不必悲哀,我能举荐你这个忧郁而坦荡的人间奇才。
注释:¹斫地:砍地。斫:本义为大锄。引申为砍。²莫哀:不要悲哀。³拔:提拔,推举。⁴抑塞:犹抑郁,郁闷,愤闷,被压抑。⁵磊落:形容胸怀坦白。
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且脱佩剑休徘徊。
豫章¹翻风²白日动³,鲸鱼跋浪沧溟(míng)开。且佩剑休徘(pái)(huái)
译文:船帆在风中摇摆,鲸鱼在大海里乘浪而行,你先放下手中之剑,不要犹我,划船去见西蜀的诸侯。
注释:¹豫章:两种乔木名,樟类,都是优良的建筑材料。²翻风:风中摇动。³白日动:树大则风大,白日为之动。⁴跋浪:涉浪,乘浪。⁵沧溟:海水弥漫的样子,这里指大海。⁶且:暂且。⁷脱:卸下,取下,这里做放下讲。⁸休徘徊:这里指不要犹豫不决的意思。
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
西得诸侯¹(zhào)²锦水³,欲向何门趿(tà)珠履
译文:以你王郎的奇才,此去西川,一定会得到蜀中大官的赏识,却不知要去投奔哪一位地方长官?
注释:¹西得诸侯:即得到西蜀诸侯的遇合。得,得其信任。²棹:摇船的工具,也泛指船。³锦水:即锦江。⁴趿:拖着拖鞋。⁵珠履:缀有明珠的鞋子。
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仲宣¹楼头春色深²,青眼³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
译文:仲宣楼那边已经是春末,我以青眼看着你,放声高歌,王郎你正当年富力强,我却已衰老无用了。
注释:¹仲宣:即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²春色深:春末。³青眼:魏国诗人阮籍能作青、白眼,青眼对人表示好感,白眼对人表示蔑视。⁴高歌:放歌。⁵吾子:指称王司直。⁶眼中之人:有两说,一说指作者自己,一说指王司直。

  上半首(前五句)表达劝慰王郎之意。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着酒兴正浓,拔剑起舞,斫地悲歌,所以杜甫劝他不要悲哀。当时王郎正要西行入蜀,去投奔地方长官,杜甫久居四川,表示可以替王郎推荐,所以说“我能拔尔”,把你这个俊伟不凡的奇才从压抑中推举出来。下面二句承上,用奇特的比喻赞誉王郎。诗中说豫、章的枝叶在大风中摇动时,可以动摇太阳,极力形容树高。又说鲸鱼在海浪中纵游时可以使沧茫大海翻腾起来,极力形容鱼大。两句极写王郎的杰出才能,说他能够担当大事,有所作为,因此不必拔剑斫地,徘徊起舞,可以把剑放下来,休息一下。

  下半首(后五句)抒写送行之情。诗人说以王郎的奇才,此去西川,一定会得到蜀中大官的赏识,却不知要去投奔哪一位地方长官。“趿珠履”,穿上装饰着明珠的鞋。《史记·春申君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仲宣楼,当是杜甫送别王郎的地方,在江陵城东南。仲宣是三国时诗人王粲的字,他到荆州去投靠刘表,作《登楼赋》,后梁时高季兴在江陵建了仲宣楼。送别时已是春末,杜甫用饮佩的眼光望着王郎,高歌寄予厚望,希望他入川能够施展才能。最后一句由人及己,喟然长叹道:王郎啊王郎,你正当年富力强,大可一展宏图,我却已衰老无用了!含有劝勉王郎及时努力之意。

  这首诗突兀横绝,跌宕悲凉。从“拔剑斫地”写出王郎的悲歌,是一悲;作者劝他“莫哀”,到“我能拔尔”,是一喜。“拔剑斫地”,情绪昂扬,是一扬,“我能拔尔”,使情绪稍缓,是一落。“抑塞磊落”呼应悲歌,“我能拔尔”照应“莫哀”。接着引出“奇才”,以“豫章翻风”、“鲸鱼跋浪”,极尽夸饰之能事,激起轩然大波,是再起;承接“莫哀”,“且脱剑佩”趋向和缓,是再落。指出“得诸侯”,应该是由哀转喜,但又转到“何门”未定,“得诸侯”还是空的,又由喜转悲。既然“我能拔尔”,别人青眼相望,这才是可喜的事情,可是又一转“吾老矣”,不能有所作为了,于是所谓“我能拔尔”只成了美好愿望,又落空了,又由喜转悲。一悲一喜,一起一落,转变无穷,终不免回到“拔剑”悲歌。“莫哀”只成了劝慰的话,总不免归到抑塞磊落上。正由于豫章两句的奇峰拔起,更加强抑塞磊落的可悲,抒发了作者对人才不得施展的悲愤,它的意义就更深刻了。这首诗在音节上很有特色。开头两个十一字句字数多而音节急促,五、十两句单句押韵,上半首五句一组平韵,下半首五句一组仄韵,节奏短促,在古诗中较少见,亦独创之格。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91-592

duǎnxíngzèngwánglángzhí

 tángdài 

wánglángjiǔhānjiànzhuóāi néngěrsàilěiluòzhīcái 
zhāngfānfēngbáidòng jīnglàngcāngmíngkāi qiětuōpèijiànxiūpáihuái 
西zhūhóuzhàojǐnshuǐ xiàngmén趿zhū 
zhòngxuānlóutóuchūnshēn qīngyǎngāowàng yǎnzhōngzhīrénlǎo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当日佳期¹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²。桥成汉渚(zhǔ)³星波外,人断鸾(luán)歌凤舞前。
译文:由于当初鹊鸟误传了相会的日子,牛郎和织女至今仍是愁苦不已的神仙。鹊桥在天上的银河岸边形成,人则在轻歌曼舞之中。
注释: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¹佳期:原谓与佳人相约会,后通称欢聚之日。²断肠仙:特指天上的牛郎和织女。³汉渚:天上的银河岸边。汉,河汉,星河,银河,天空中由无数星星组成的光带。渚,洲渚,水中小块土地,此处指岸边。⁴莺歌凤舞:比喻轻歌曼舞。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欢尽夜,别经年¹。别多欢少奈何²天。情知³此会无长计,咫(zhǐ)凉蟾(chán)亦未圆。
译文:七夕时欢娱一夜,之后却分别一年。离别多而欢娱少又能拿上天怎么样?或是心知此次相会不长久,眼前的月亮也没有圆满。
注释:¹经年:经过一年。²奈何:怎么,怎么办。³情知:心知。⁴无长计:不长久。⁵咫尺:形容距离之近。咫,八寸。⁶凉蟾:月亮,这里指七夕的新月。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故以蟾指代月亮。

  此词开篇即言“佳期误传”,虽未将情事具体写出,为之断肠的情绪却可从“凉蟾亦未圆”所透出的缱绻深中体味出来。接着,过片的“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三句抒发无可奈何的感慨:牛郎、织女盼望一年才能一次相逢,七夕一夜纵然可以尽情欢乐,却抵挡不了三百六十四天的离别相思之苦,明明知道它不公平、不合理,可就是没法改变这样的事实。这不能解决的矛盾、不能愈合的创伤及不能消除的恨事无不透出七夕故事的“悲剧性”。与“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悲感中有幸福的慰藉相比,“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是哀痛之极时的心灰意冷。

  全词以“星波”、“凉蟾”等构成的“奈何天”写情人心理空间中的景致,又将其融于情致的抒发中,以强烈对比而造成艺术效果,如“欢尽夜”与“别经年”,“桥成汉渚星波外”与“人在鸾歌凤舞前”,而最主要的则是强烈的情意受到强烈的阻碍所造成的心情对比。

参考资料:
1、 王双启 编著.晏几道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7年:54-55
2、 程自信,许宗元 主编.宋词精华分类品汇.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03月第1版:741-742
齐景恋遄台,周穆厌紫宫。
齐景¹恋遄(chuán)²,周穆³紫宫
译文:景公奢华,一生依恋宫室,穆王倦怠,八骏昆仑纵远。
注释:¹齐景:齐景公,春秋时齐国国君。²遄台:齐国台名,供君王游玩用,旧址在今山东淄博市。³周穆:周穆王,西周第五代天子。⁴厌:厌倦。⁵紫宫:帝王宫殿。
牛山空洒涕,瑶池实欢悰。
牛山¹空洒涕(tì)²,瑶池³实欢悰(cóng)
译文:哀人生之短促,泪洒牛山,羡神仙之长生,瑶池欢宴。
注释:¹牛山:山名,在今山东淄博市南面。²洒涕:指齐景公登牛山有感于人生短暂而哀痛流涕之事。³瑶池:天上神仙所居之处,西王母曾于此宴请群神众仙。⁴欢悰:欢乐。
年迫愿岂申,游远心能通。
年迫¹愿岂申(shēn)²,游远心能通³
译文:蹉跎一生,抱负焉有实现,唯有远游,我心始能通畅。
注释:¹年迫:接近天年,指年老了。²愿岂申:志愿哪能得到伸展,指未能实现抱负。³通:通达,舒畅。
大宝不欢娱,况乃守畿封。
大宝¹不欢娱,况乃²守畿(jī)³
译文:为君为王之人,未必欢娱,何况我之小吏.固守海疆。
注释:¹大宝:指王位。²况乃:何况是。³守畿封:指谢灵运任永嘉郡太守而言。畿封:本指王城郊界,这里指边疆。
羁苦孰云慰,观海藉朝风。
(jī)¹孰云慰²,观海藉(jiè)朝风³
译文:羁旅之苦,有谁可以慰藉,唯有观海,心藏大潮澎湃。
注释:¹羁苦:旅居边海的苦楚。²孰云慰:谁能安慰。云,为句中语助词,无意。³观海藉朝风:凭借早晨的凉风登山观海。
莫辨洪波极,谁知大壑东。
莫辨洪波¹²,谁知大壑(hè)³东。
译文:望东极之溟海,洪波浩瀚,有谁人可知晓,海东世界。
注释:¹洪波:大波。语出曹操《观沧海》诗:“洪波涌起”。²极:边际,尽头。³大壑:指海洋。
依稀采菱歌,仿佛含颦容。
依稀¹采菱(líng)²,仿佛³含颦(pín)
译文:依稀听得,故乡菱女欢歌,仿佛目见,伊们含颦笑容。
注释:¹依稀:隐隐约约听不真切。²采菱歌:采菱人唱的歌。夏秋之际,江南水乡采摘荷菱,歌声此起彼伏。³仿佛:模模糊糊看不真切。⁴含颦容:含忧皱眉的样子,别有一种美态。
遨游碧沙渚,游衍丹山峰。
遨游¹碧沙渚(zhǔ)²,游衍(yǎn)³丹山峰
译文:漫步下行沙洲,濯足碧水,回首盘山夕阳,一挂丹峰。
注释:¹遨游:两字同义,指游览,边走边欣赏。²碧沙渚:为碧水浸绿的沙滩。³游衍:与“邀游”义近。⁴丹山峰:被丹霞染红的山峰。

  诗的前八句纯以议论出之,点明此番出游的缘由。诗人借对前事的评述逐渐抽绎出自己的思绪来。头四句以齐景公和周穆王作为一反一正的比照:春秋时的齐景公,曾登牛山而流涕,哀人生之短促,而其用以补偿的却是加倍地贪恋宫室狗马之乐;周穆王为追求赏心乐事,则乘八骏西游,在昆仑瑶池与西王母尽相见之欢。前者沉溺于世俗的物质享受之中,未免辜负了那一瞬间对人生的感悟,所以说“牛山空洒涕”;后者在远游中实现了生命的延长,那才是精神上真正的欢乐,所以说“瑶池实欢悰”。这一“空”一“实”的用语,已逗漏出作者的主意所在。次四句归到自己身上,作进一步申说。“年迫”两句说岁月流逝,山望成空,惟有在与自然亲切晤对的远游中,才能使心胸豁然畅通。“大宝”两句说:即使贵为国君也不能摆脱“年迫”之苦,更何况像我这样被迁谪至海隅的失意者呢!言下则企羡远游之情已昭然可见。诗的前八句,用笔至为工稳细密:写齐景公事以“遄台”和“牛山”并举,因两者均在今山东淄博一带,位置相邻;写周穆王事以“紫宫”和“瑶池”并举,因两者原意指天帝和神仙的居所,字面相近。后四句虽已转入夫子自道,而在字面上,“年迫”犹承齐景公牛山之泣一事,“游远”犹承周穆王西游之事,“大宝”义兼二君。意虽转而语犹承,从中可见大谢诗的“法密机圆”(方东树语)之处。

  诗的后八句写登临的所见和所感。“羁苦”、“观海”两句为承上启下的过渡。盘屿山在浙江乐清市西南五十里,滨海,故登山可以观海。而此番登临,原是因不耐客中寂寞故来寻求安慰,非同一般的流连玩赏,这就为下文的虚拟之笔预设了伏笔。诗人写景,只用了“莫辨洪波极,谁知大壑东”两句,从空际着笔,极写海之浩渺无涯。这两句在突出大海辽阔无际的同时,也写出了其吞吐无穷的容量和汹涌澎湃的动势;而置于句首的“莫辨”、“谁知”,又将诗人的惊异、赞叹之情倾泻无遗。诗人以大刀阔斧的疏朗之笔展示出极为恢宏的气象,不仅切合海的性格,也使全诗至此精神为之一振。而紧接着的“依稀采菱歌,仿佛含嚬容”,又在转眼之间将实景翻作虚景。按采菱曲为楚歌名,“含颦容”则从西施“病心而颦”的故事化出,这里借指越女,所谓“荆姬采菱曲,越女江南讴”(王融《采菱曲》),这楚歌越声在大谢诗中乃是和归思相联系的。谢灵运有《道路忆山中》诗云:“采菱调易急,江南歌不缓。楚人心昔绝,越客肠今断。断绝虽殊念,俱为归虑款。”可移用为此诗注脚。“依稀”、“仿佛”四字已明言这并非实有之景,而在眺望大海之际,忽闻乡音,忽见乡人,正是由思乡心切而生出的幻觉。这一神来之笔,把主人公深沉的情思呼之欲出。既然“羁苦”之情不能在观海之际释然于胸,那么也就只有在继续远游中才能聊以排遣,诗的末二句正是以展望未然来收束的。诗的这一部分以虚实交互为用的运笔烘托出内心的波澜,把主人公为苦闷所迫而又无计解脱的心绪表现得十分真切而自然。

  这首诗大半都用对偶句组成,却无板滞迂缓之弊。原因是诗人的精心结撰之处,并不限于区区一联,而是将之置于全篇的结构之中,注意彼此之间的承接呼应关系。如首四句从字面看分为上下两联,而在用事上则以一三、二四各说一事,显得错落有致。五、六两句虽自成一联,而它们又分别和前四句勾连相承。“莫辨”以下连用六个偶句,而以句首的不同用词又可分为三组,这又是与内容的虚实转换互为表里的。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670-671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
漠漠春芜(wú)¹春不住²,藤刺牵衣,碍却³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
译文:废园之中茫茫一片春草青翠茂密,却也不能留住春光。野藤荆棘侵占了路径,妨碍着行人的步履。不懂得性情的柳絮偏偏在随风起舞,密集地,轻轻地拂落在人们的脸面上。
注释:鹊踏枝:词牌名。即“蝶恋花”,又名“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¹漠漠春芜:茫茫一片春草。漠漠:广漠无边的样子。春芜:春草碧绿貌。²春不住:春去了。³碍却:妨碍。⁴蒙蒙:一作“濛濛”,雨雪云雾迷茫的样子。此处指飞絮漫天飞舞。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绣院¹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²如许³!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译文:有花木的院子的主人是谁呢?一朵孤单的鲜花正在墙角里开的耀眼。可不要怨无人来摘取它,因为它开在春暮,可真不是时候啊!
注释:¹绣院:指有花木的院子。²明:指花开的耀眼。³如许:这样。⁴不合:不该。⁵阳春:温暖的春天。

  这首词运用比兴手法,极写废园的荒芜凄凉景色,并以独明的孤花自况。

  上片先写废园春光关不住,春之景象中又有牵衣藤刺,扑面飞絮,这藤刺、飞絮,或许就是他对于时政的感慨。下片还是扣住春光来写,不过这春光却是暮春的景象,一朵孤花开放在墙角,没有人来采摘。结尾两句含有勉励的意思,勉励年轻一代珍惜少年时光,有所作为,莫使良机空逝而徒然叹息。抒发其兴亡、盛衰和怀才不遇之感。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意深刻。郁勃激荡而凄绝灵动,在晚清词坛别树一帜。

  起句“漠漠春芜春不住”,广漠的园地上一片荒芜萧索,春日的芳华已消逝褪尽的景象。“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而那些“藤蔓”——昏庸的王公大臣及其帮凶的文人们,却处处牵制,阻碍着维新改革者的道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舞”在此处有双关作用。一是代表那些昏庸的王公大臣们纸醉金迷,酣歌漫舞;二是指行人之舞,即改革维新者前进的步伐。二“舞”是对立存在的。“蒙蒙扑面皆飞絮”,说明维新改革者的道路坎坷,词人怒斥群丑,悲愤之势已出。

  下半片的“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一朵明丽的孤花在荒芜的废园中寂寞地开放,无人培护,无人欣赏。突出了它独立荒园,孤芳高洁的品格。花与词人的心境融合无间,灵犀相通。结尾“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是安慰孤花,亦强作自解,以孤花自喻。词人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的凄凉,同时又以身不逢时而自我宽慰。

  这首词写得十分蕴藉含蓄,深意在所描写的景象之外。词刻意描绘废园春景,是要让读者看到一幅时代的政治画图,就是清王朝在那些“藤荆”之类的奸佞之臣当权下,正走向末路和败亡。词人也强烈感受到时下政治的腐时,深深地为国家民族的前途而忧虑。“绣院深沉谁是主”,“绣院”暗喻的是当时的清王朝,这一句还包含了词人盼望“圣主明君”招揽人才,改革时政,振兴国运的怀抱。词的最后几句,则是词人以花自比,抒发的是空怀救国救民之才而无法施展的人生感慨。

参考资料:
1、 小舟.古典诗词名篇浅读 中华诗词三百首 诗词三部曲之一:花城出版社,1999:第429页
2、 徐寒.历代古词鉴赏 下:中国书店,2011:第714页

quèzhī ·guòrénjiāfèiyuánzuò

gōngzhēn qīngdài 

chūnchūnzhù téngqiān àiquèxíngrén piānshìqíngpiānjiě méngméngmiànjiēfēi 
xiùyuànshēnchénshuíshìzhǔ duǒhuā qiángjiǎomíng yuànrénláizhé huākāiyángchūn 

鱼丽于罶,鲿鲨。君子有酒,旨且多。
鱼丽(lí)¹于罶(liǔ)²,鲿(cháng)³(shā)。君子有酒,旨且多。
译文:鱼儿钻进竹篓里结伴游啊,有肥美的黄颊也有小吹沙。热情的主人有的是美酒啊,不但酒醇味美而且席面大!
注释:¹丽:同罹,意谓遭遇。《诗集传》:“丽,历也。”用引申义。²罶:捕鱼的工具,又称笱,用竹编成,编绳为底,鱼入而不能出。³鲿:黄颊鱼。⁴鲨:又名魦,能吹沙的小鱼,似鲫而小。⁵旨:味美。
鱼丽于罶,鲂鳢。君子有酒,多且旨。
鱼丽于罶,鲂(fáng)¹(lǐ)²。君子有酒,多且旨。
译文:鱼儿钻进竹篓里结伴而游,肥美的鲂鱼黑鱼各有一头。热情的主人家待客有美酒,不但宴席丰盛而且酒醇厚!
注释:¹鲂:鳊鱼,鳞细小而美味。²鳢:俗称黑鱼。
鱼丽于罶,鰋鲤。君子有酒,旨且有。
鱼丽于罶,鰋(yǎn)¹鲤。君子有酒,旨且有。
译文:鱼儿呼朋引伴往竹笼里钻,鲇鱼游得快来鲤鱼跳得欢。热情好客的主人有美酒啊,不但酒醇美而且珍馐齐全!
注释:¹鰋:俗称鲇鱼,体滑无鳞。
物其多矣,维其嘉矣!物其旨矣,维其偕矣!物其有矣,维其时矣!
物其多矣,维其嘉矣!物其旨矣,维其偕(xié)¹矣!物其有²矣,维其时³矣!
译文:食物丰盛实在妙,质量又是非常好。食物甘美任品味,各种各类很齐备。食物应有尽有之,供应也都很及时。
注释:¹偕:齐全。²有:犹多。³时:及时。

  此诗盛赞宴享时酒肴之甘美盛多,以见丰年多稼,主人待客殷勤,宾主共同欢乐的情景。诗中所称的“君子”,是宾客对主人美称。

  全诗六章,显示欢乐的气氛,在赞美酒肴丰富的同时,并于后三章进而赞美年丰物阜,故而在宴会当中,宾主得以尽情享受。诗的前三章,章四句,皆以“鱼丽”起兴,具体地歌赞主人酒宴的丰盛,礼遇的周到,可以说是全诗的主体部分。诗人从鱼和酒两方面着笔,并没有写宴会的全部情景。以鱼的品种众多,暗示其他肴馔的丰盛;以酒的既多且旨,表明宴席上宾主尽情欢乐的盛况。写鱼的品种众多,不厌其详,写饮酒的情况,就比较概括,这种写法,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在周代我国已进入农业社会,农业有了相当的发展,不仅广兴耕稼,而且许多鱼类,已成为人们常见的美食。捕鱼养鱼的方法也有了进步,在《诗经》里,提到鱼的篇章不少。《邶风·谷风》、《齐风·敝笱》、《豳风·九罭》,乃至《周颂·潜》、《小雅·南有嘉鱼》、《小雅·鱼藻》都有关于鱼的记载,特别是在《陈风·衡门》当中,有这样的诗句:“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娶妻,必齐之姜。”又说:“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娶妻,必宋之子。”用鲂、鲤两种鱼的嘉美和娶妻要娶“齐姜”“宋子”,相提并论,可见人们对吃这两种鱼的青睐。在《周颂·潜》诗中,以“猗与漆沮,潜有多鱼”写养饲鱼类的情况,并且表明饲养的目的,是为了“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可见养鱼之被重视。滋味鲜美的鱼类在宴席上,也就成人们乐于称道的美馔了。在此诗前三章中,每章并列两种鱼名:“有鲿有鲨”、“有鲂有鳢”、“有鰋有鲤”,诗人不厌列举,并非纯用夸张语气,而是借鱼类之多,说明酒宴的隆重,并以表明其他肴馔也必然相应的丰富。诗人这种举一反三,以简驭繁的手法,是广为后人效法的。

  说到酒,“酒”是丰年的象征,丰年酿酒,是先民历来的习惯。古代酿酒的原料,纯用粮食作物。在食用的五谷丰产之后,人们才用多余谷类,进行酒类的酿制。《诗经》中提到酒的名篇很多,《豳风·七月》中说:“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周颂·丰年》这篇,写得更具体,其诗云:“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以洽百礼,降福孔皆。”诗中所称之稌,今称为稻(一说专指糯稻),稻黍俱得丰收,盈仓盈廪,“为酒为醴”,才有条件。酒之为用,除了供祭祀昭告丰收之外,“以洽百礼”一句,概括了它的重大作用。因而宴会之中要欢饮旨酒,燕飨嘉宾,更以酒多且旨,以示丰年之欢乐。朱熹《诗集传》,据《仪礼》“乡饮酒”及“燕礼”皆歌《鱼丽》,称此诗为燕飨上下通用之乐,其义甚明。证以《小雅》中其他有关饮酒的诗篇,如《小雅·鹿鸣》(原为燕飨群臣嘉宾之诗,其后成为上下通用之乐)云:“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遨。”《頍弁》云:“乐酒今夕,君子维宴。”盖“酒以成礼”、“酒以尽欢”,由来已久。《小雅·南有嘉鱼》诗亦称“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此诗前三章反覆称道“君子有酒,旨且多”、“君子有酒,多且旨”、“君子有酒,旨且有”,正是表明宾主在宴会中十分欢乐的情景。

  诗的后三章,诗人紧扣前三章中三个重要词语“多、旨、有”,进而赞美在丰年之后,不仅燕飨中酒肴既多且美,更推广到“美万物盛多”(《毛诗序》)这一更有普遍意义的主题。就诗的本身来说,这三章可称为副歌。有了这三章,歌赞丰年的诗意,乃更为深挚。诗人说:“物其多矣,维其嘉矣”,“物其旨矣,维其偕矣”,“物其有矣,维其时矣”。由物品之多,而赞美到物之嘉美;由物品之旨,而赞美到物之齐全;由物品之富有,而赞美其生产之及时。表明年丰物阜,既是大自然的赐予,更是人类勤劳创造的成果。而燕飨的欢乐,则是在丰年以后才能取得的生活中的享受。诗章语简而义赅,充分显示了物类繁多而时人富裕这样的现实。

  《小雅·鱼丽》,作为一首乐歌,它的唱法,现在已不知其详,无从考证,但在语言运用方面,仍能得到一些启示。前三章章法相同,采用四、二、四、三的参差句式,在唱法上既有反覆赞歌之美,又有参差不齐的音乐节奏,便于重唱合唱。诗中所称的“旨且多”、“多且旨”、“旨且有”,在用意上虽无甚差别,但能产生一唱三叹的美感,使满座增欢。后三章着重在点明主题、渲染气氛,所以每章只有两句。在诗句的本身,其重音节落在“嘉、偕、时”等字词上,句末用“矣”字,使乐曲可以延长咏叹时间,起放慢节奏的作用。前后三章,互相辉映,其整体构思,颇见出诗人手法的高妙。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41-344

míng xiānqín 

liǔ cháng鲿shā jūnyǒujiǔ zhǐqiěduō 
liǔ fáng jūnyǒujiǔ duōqiězhǐ 
liǔ yǎn jūnyǒujiǔ zhǐqiěyǒu 
duō wéijiā zhǐ wéixié yǒu wéishí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