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幽襟、近郊春晚,香台游屐争试。半幡风外招寻惯,吟思塔铃遥坠。
散幽襟、近郊春晚,香台游屐争试。半幡风外招寻惯,吟思塔铃遥坠。
阴满地,望不断、霜皮雪干松烟翠。钟楼倦倚。待磨洗前朝,鲸鱼篆刻,梵夹几行字。
阴满地,望不断、霜皮雪干松烟翠。钟楼倦倚。待磨洗前朝,鲸鱼篆刻,梵夹几行字。
僧寮话,花影竹房深闭。落花更扫阶砌。杏坛管领春风帚,我亦官闲如此。
僧寮话,花影竹房深闭。落花更扫阶砌。杏坛管领春风帚,我亦官闲如此。
清磬里。浑未识、禅心宦味都相似。诛茆便拟。指苍卜林西,斜阳一线,山在冷云背。
清磬里。浑未识、禅心宦味都相似。诛茆便拟。指苍卜林西,斜阳一线,山在冷云背。
周之琦

周之琦

周之琦(公元1782年~1862年),字稚圭,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清嘉庆十三年(公元一八0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累官广西巡抚,疏言筑堤赈灾等事,凡数十上。道光二十六年,因病乞休。病逝于家中。周之琦工词,浑融深厚,瓣香北宋,有《金梁梦月词》二卷,《怀梦词》二卷,《鸿雪词》二卷,《退庵词》一卷,总名《心日斋词》,传于世。辑有《心日斋十六家词选》。 ▶ 29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曾惊秋肃¹临天下,敢遣春温²上笔端。
译文:我已惊骇这肃杀寒秋来临大地,怎敢违心地用笔去赞美春天的温暖呢?
注释:亥年:乙亥年,即1935年。残秋:秋末冬初时。¹秋肃:秋天的肃杀之气,使草木凋零。²春温:春天的温暖。
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尘海¹苍茫²沉百感³,金风萧瑟走千官
译文:我置身于广漠的人世间百感交集,在华北危急之秋大批官员竟然纷纷逃离。
注释:¹尘海:广大的人世。²苍茫:广远迷茫。³沉百感:沉指深沉,言百感交集。⁴金风:秋风。⁵走千官:无数官员在逃跑,指国民政府的大批文武官员从河北省撤走。
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
老归大泽菰(gū)蒲尽¹,梦坠空云²齿发寒。
译文:衰年欲隐居江湖却无处可归,梦里像飞上高天却由百空坠落浑身寒栗。
注释:¹菰蒲尽:表示老了无处可归。菰蒲:菰、蒲,都是水草。²空云:空中云里,高处不胜寒,所以感到齿发寒冷。
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sǒng)¹荒鸡²偏阒(qù)³,起看星斗正阑(lán)
译文:伸直身子想要倾听夜晚的鸡鸣声,却是寂然无声,起身望天只见星斗已呈横斜(天快亮样子)。
注释:¹竦听:伸直身子倾听。²荒鸡:夜里啼的鸡。³阒寂:静寂。⁴星斗:指北斗七星。⁵阑干:横斜的样子。北斗横斜,指天快亮了。

  这首诗是作者赠与好友许寿裳。诗的首联写作者所处环境之艰险,恐怖之惊人;颔联言心情之抑郁,国事之蜩螗;颈联状生死之无地,心境之寒栗;尾联虽言“闻鸡起舞”而不能,一但终见北斗阑干,曙色冉冉。全诗风格沉郁,感情深沉,意境宏远,对仗工整,词句凝练。

  首联“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一语双关,既概括了节令和时局的肃杀、严峻气氛,又表露出忧郁的情怀。这和鲁迅一贯不媚悦权势,正视现实黑暗,以“枭鸣”报告“大不吉利的事”的态度是一致的。首句“曾惊”一词,含有不自今年始的意思,他曾写过“中夜鸡鸣风雨集,起然烟卷觉新凉”等“惊秋”诗句。

  中间四句具体写“残秋”情景。

  颔联“尘海苍茫沈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此联半是抒情半是叙事。诗句中的“沈百感”,与杜甫“抚事煎百虑”的诗意相近。“金风”句愤怒指斥了南京政府将几十万中央军撤离河北的罪行。其中“走千官”一语,是反其意活用唐朝诗人岑参的诗句“玉阶仙仗拥千官”;岑诗是赞群臣早朝的盛况,鲁迅将“拥千官”改换一字,讽刺意味十足。

  颈联“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进一步抒发心境之忧。此联驰骋想像,以上下求索而不可得,比喻时局极为艰险。这是鲁迅所写诗句‘‘泽畔有人吟不得,秋波渺渺失离骚”、“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等寓意的相承和发展。

  尾联“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首句是反其意用晋朝人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形容国统区万马齐喑的状况。这是鲁迅的亲身感受:“周围像死一般寂静”,“邻人十去其六七,入夜阒寂,如居乡村。”与去年“中夜鸡鸣”的气氛和心境不同。次句忽转“亮色”,表现了作者鲁迅对中国前景的乐观预见,因为他深信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

  这首诗即充满对国破民艰的忧郁,又含有对未来的希望,可喻为现代“离骚”。其艺术技巧也十分精湛,如:诗题与诗意的绝妙契合;比喻、借代、对仗等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用字的精当传神,“惊”、“沉”、“走”、“尽”、“偏”等词,都是富有情采的“诗眼”。此外,平仄既守格律又不拘泥格律。

参考资料:
1、 张盛如 康锦屏.鲁迅名篇分类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928-929页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皇帝¹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dān)虑,祗(zhǐ)²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³不行。
译文:仁宗皇帝廿三年,下诏命令各州县设立学馆。那时的州县长官,有的贤明,有的愚昧。奉行诏令时,有的尽心竭力,恭敬地仰承皇帝旨意;有的装装门面,充当官、师,胡乱写一道奉诏文书了事。以致有些地方,一连几座城邑,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上面倡导而地方不响应,使得教学受阻,不能推行。
注释:¹皇帝:这里指宋仁宗。²祗:恭敬。³教尼:教学受阻。教:教育,指导。尼:阻止;阻拦。
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泽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通判颍川陈君侁,闻而是之,议以克合。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殿堂门庑,黝垩丹漆,举以法。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三十有二年,范阳¹祖君无泽²知袁州³。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què)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通判(yǐng)川陈君侁,闻而是之,议以克合。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厥(jué)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殿堂门庑(wǔ),黝(yǒu)(è)丹漆,举以法。故生师有舍,庖(páo)(lǐn)有次。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译文:仁宗皇帝三十二年,范阳人祖无择任袁州知州。初来时,就召见一班儒生,了解到学馆残缺破败的情况。他很担心人材流失,儒学的教化作用逐渐削弱,不能合乎皇上旨意。颍川人陈侁通判,听了很以为然,意见与祖无择完全一致。他们一同察看了旧有的夫子庙,觉得太狭窄,不适宜改建为学馆,于是决定在城的东北角上建造新学馆。那儿土地干燥坚硬,那儿地势朝南,那儿建筑材料非常优良。学馆的陶瓦、墙壁、大门、房廊,有深灰、雪白、朱红、漆黑诸色,完全合乎法度。所以学生、老师都有安身之所,厨房、粮仓都有安排之处。各种器物准备齐全,大家齐心协力建造,工匠技艺高超,官吏勤快不怠,没日没夜努力从事,过了一年,就将学馆建成。
注释:¹范阳:古郡名,在今河北涿县一带。²祖君无泽:祖无泽,字泽之,北宋上蔡(今河南上蔡县)人,历官直集贤院。³袁州:治所在今江西宜春县。⁴通判:官名,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⁵陈君优:陈优,字复之,北宋长乐(今福建长乐县)人,进士。⁶黝:淡黑色。⁷垩:白色土。
舍菜且有日,盱江李觏谂于众曰:“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俗化之厚,延于灵、献。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之结人心如此。今代遭圣神,尔袁得贤君,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天下治,则谭礼乐以陶吾民: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是睢朝家教学之意。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舍菜¹且有日,盱(xū)²李觏(gòu)(shěn)³于众曰:“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秦以山西鏖(áo)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zī)孳学术。俗化之厚,延于灵、献。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之结人心如此。今代遭圣神,尔袁得贤君,俾尔由庠(xiáng)序,践古人之迹。天下治,则谭礼乐以陶吾民: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是睢(suī)朝家教学之意。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译文:在即将开学之时,旴江人李觏对众人勉励说:“那虞、夏、商、周四代办学之事,我们只需考察一下经书就可以知道。那秦始皇凭藉崤山以西之地,与六国大战,想万世称帝,被刘邦率军振臂一呼,却连关门也守不住。武官战将,争相投降惟恐落后,这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秦国废弃了诗书教化之道,使众人见利忘义的缘故。汉武帝即位于民富国强之际,光武帝出身于行伍之间,都能极力推行儒学,所以民风淳厚极了,一直影响到汉灵帝、汉献帝的时代。当时,那些在野之人而敢直言的,即使有杀身之祸也不反悔自己的忠直;那些功劳大得连皇帝也感到威摄的大臣,一听到天子的命令就放下了武器。各路诸侯虎视眈眈,却都不敢称帝,这种局面尚且维持了数十年。儒家的教化之道竟能这样地维系人心。如今躬逢圣明天子,你们袁州人又遇到了贤明的官长,使你们能通过学馆的教化,追随古代圣贤的遗迹。当天下太平的时候,则可以继承礼乐来陶冶我们百姓的性情;一旦有了变故,还可以坚持节操,做臣子的为国尽忠,当人子的为父尽孝。学了儒道,可以使人有所效法,有了精神支柱。这就是国家倡导教学之意。如果到这里来只学得一套舞文弄墨的本领以求得名利,那岂仅是你们的羞耻,而且也是治国之人的忧虑。”
注释:¹舍菜:也作“舍采”,古代入学开始时举行的一种仪式。即向孔子牌位献上芹藻一类菜蔬。舍,放下。²盱江:水名,一称抚河,又称建昌江,在今江西东部。³谂:规劝,告诉;勉励。⁴草茅:指在野的人。⁵谭:同“谈”。⁶二三子:即“二三君子”的略称,大家,诸君。
此年实至和甲午,夏某月甲子记。
此年实至和甲午,夏某月甲子
译文:至和元年夏某月甲子日作记。

  在《袁州州学记》中,李觏记叙了宋仁宗三十二年,祖无择到袁州任知州,看到学宫破坏、孔庙狭窄的现状,决定兴建一座新学宫的过程。当学宫落成,举行“释菜”祭孔的时候,在宜春讲学的李觏大为感慨,发了一通议论。他说,秦始皇想万代做皇帝,但刘邦一带头造反,函谷关就守不住了。秦朝的大小将领,叛变投降,争先恐后。为什么?是《诗》、《书》的大道理被抛弃了,人们只见私利,而没有听过正义之声呀!而汉武帝、汉光帝努力发扬儒家学说,纯善的风俗教化一直延续,结果民间读书人敢讲正直的话,连功高震主的军阀,也不敢胆大妄为,圣贤的教化深入到了这个地步。如今,你们袁州的读书人能得到神圣天子的关怀,在本地的学校学习古代圣贤,就应该培养忠孝礼节,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如果只是舞文弄墨,求得功名富贵,那不仅是耻辱,也让朝廷为政者担忧呀!

  凡是读过《袁州州学记》的人,会觉得李觏有一股封建卫道者的味道。文中充满了对皇帝的崇敬,反复宣示“为臣死忠,为子死孝”的说教。但再读思之,则又释然。范仲淹不也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吗?倘若能把这个“君”解读成国家的话,就不难理解李觏那一片忧国忧民的赤诚了。

  作为宋代散文的经典,《袁州州学记》虽然不像欧阳修散文那样摇曳多姿,也不像苏东坡散文那样豪放与婉约兼备,但它凝炼庄重的语言让我们领略到散文厚实的格调。如果撇去它的文学意义不论而从广告层面上去看,《袁州州学记》可能是较早宣传宜春(袁州)的报告文学了。就凭这一点,我们也有理由感谢李觏。据史志载,最早在宜春兴建昌黎书院(当时称韩文公祠)的正是《袁州州学记》中的主角祖无择。由此很自然会让人想到,倘若昌黎书院还在,何不以此为基础,建成一个反映宜春古代教育的场所——就像在北京的国子监中展示北京的文明史——让人们能真切地触摸到宜春的一段文化史。

yuánzhōuzhōuxué

gòu sòngdài 

    huángèrshíyòusānnián zhìzhàozhōuxiànxué wéishíshǒulìng yǒuzhéyǒu yǒudān zhīshùn yǒujiǎguānjièshī gǒuwénshū huòliánshùchéng sòngxiánshēng chàngér jiàoxíng 

    sānshíyòuèrnián fànyángjūnzhīyuánzhōu shǐzhì jìnzhūshēng zhīxuégōngquēzhuàng réncáifàngshī xiàokuòshū chènshàngzhǐ tōngpànyǐngchuānchénjūnshēn wénérshìzhī  xiàngjiùmiào xiáàigǎiwéi nǎiyíngzhìzhīdōng juézàogāng juéwèimiànyáng juécáikǒngliáng diàn殿tǎngmén yǒuèdān  shēngshīyǒushè páolǐnyǒu bǎiěrbèi bìngshǒuxiézuò gōngshànqín chénzhǎn yuèmíngniánchéng 

    shècàiqiěyǒu jiānggòushěnzhòngyuē  wéidàizhīxué kǎozhūjīngjiàn qínshān西áoliùguó wànshì liúshì érguānménshǒu jiànjiàng màixiángkǒnghòu  ?shīshūzhīdàofèi rénwéijiànérwényāněr xiàochéngfēng shìchūróngxíng jiēxuéshù huàzhīhòu yánlíng xiàn cǎomáowēiyánzhě zhéshǒuérhuǐ gōnglièzhènzhǔzhě wénmìngérshìbīng qúnxióngxiàngshì gǎnchénwèi shàngshùshínián jiàodàozhījiérénxīn jīndàizāoshèngshén ěryuánxiánjūn ěryóuxiáng jiànrénzhī tiānxiàzhì tányuètáomín yǒuxìng yóudāngzhàngjié wéichénzhōng wéixiào shǐ使rényǒusuǒlài qiěyǒusuǒ shìwéicháojiājiàoxuézhī ruònòngyāoér èrsānzhīxiū wéiguózhězhīyōu  

    niánshízhìjiǎ xiàmǒuyuèjiǎ 

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徘徊。
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徘(pái)(huái)
译文:经历大乱,流落到南国他乡,独自徘徊,在落梅如雪的晴光野塘。
注释:途经:路过。
船冲水鸟飞还住,袖拂杨花去却来。
船冲水鸟飞还住,袖拂杨花去却来。
译文:渔舟惊起水鸟,又翩然落下;拂不去的杨花,飘飘扑来偎人依傍。
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
季重¹旧游多丧逝,子山²新赋极悲哀。
译文:昔日的友好知己啊,而今多已逝去,我和庾信一样,暮年诗赋满怀悲怆。
注释:¹季重:吴质字。²子山:庾信字。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眼看朝市¹成陵(líng)²,始信昆明是劫³灰。
译文:眼看繁华的宫阙街市毁成瓦砾,天崩地陷了,惨痛的浩劫大殃。
注释:¹朝市:朝廷与市肆。²陵谷:高岸、深谷。³劫:梵语“劫波”的省略。

  “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徘徊。”诗一开头,便点明了“世乱”这样一个大的背景。“见落梅”而人在“他乡”,便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家乡的梅花。南方“他乡”的梅花已落,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梅花恐怕刚刚绽放吧。由此又想到故乡是否依旧,亲人们是否还都平安。然而,这一切却无从得知。此时诗人在这荒凉的野塘之畔独自徘徊。接下来二句“船冲水鸟飞还住,袖拂杨花去却来”虽是写眼前野渡无人、花鸟自得的悠然景色,实际上却通过环境的死寂,侧面地呈现出战乱所造成的百姓流离,人口锐减的现实。“飞还住”、“去却来”又恰恰代表着诗人的悲怨忧虑,表现了“剪不断、理还乱”,挥之不去,拂之还来的烦恼思绪。

  “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这是借用古人的故事,来叙述自己的痛苦境遇。诗人这里以季重、子山自比,说旧游之处许多老友都已死掉了,自己近来所作诗文极尽悲哀。这两句,用典极为贴切、恰当,从大的社会历史背景,到具体的感情脉络,典故与现实都息息相关。因而,不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而且,大大丰富了语言的容量。

  最后二句“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也是用典。据传,汉武帝开掘昆明池,在池底发现许多黑灰。到东汉明帝时,胡僧竺法兰来中国,说:“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这二句是说:我亲身经历了战乱眼看着繁华的都市化为灰烬,夷为荒凉的平地,才相信昆明池底之物确是劫灰,天地确是由成而毁。从“眼看”到“始信”,不仅说明了变迁之大令人难以置信,而且,其中蕴藏着人生如梦的深切悲伤和无力回天的哀诉。有着痛定思痛的彻骨之恨。语虽淡,但情至深。

  这首诗在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情感脉络清晰、连贯,节奏性很强,声音韵律与心绪的律动和谐统一。首联是引子,触景生情;颔联主要表达一种情绪,创造出浓郁的悲怆气氛。颈联直切主题,镂刻入骨,鲜明而深沉。尾联写所思所悟,言有尽而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林力 肖剑主编.唐诗鉴赏大典 (上、中、下册):长征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第1786-1787页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乌啼鹊噪昏乔木¹,清明寒食²谁家哭。
译文:乌鹊啼叫发出聒噪的声音,在昏暗的高大树木下,是哪家在清明寒食的节日里哭泣?
注释:¹乔木:高大的树木。²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两日。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谁垒(lěi)¹春草绿。
译文:风吹动空旷野外中的纸钱,纸钱飞舞,陈旧的坟墓重重叠叠,上面已经长满了绿草。
注释:¹垒垒:众多的,重重叠叠的。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别离 一作:离别)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¹死生别离处。(别离 一作:离别)
译文:棠梨花掩映着白杨树,这都是生死离别的地方啊。
注释:¹尽是:都是。尽,皆也。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冥冥¹重泉²哭不闻,萧萧³暮雨人归去。
译文:亡者在昏晦的黄泉中听不到我们的哭声,来祭奠的人在傍晚萧萧的雨声里回去了。
注释:¹冥冥:昏晦的样子。²重泉:黄泉,九泉,是人死后的归处。³萧萧:象声词,指雨声。

  清明扫墓之风在唐代十分盛行,人们会在寒食节到清明节这几天,祭扫坟茔,慎终追远。其实清明节与寒食节原本是两个不同的节日,扫墓原是寒食节的内容,因为两节相连,渐渐的扫墓改在清明节进行。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下达诏令:将扫墓祭祀活动编入“五礼”,使得清明扫墓活动更加深入人心。

  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诗就描写了寒食扫墓的情形。诗人笔下的清明,旷野苍茫,古墓累累,凄风劲吹,纸钱纷飞,说尽了生死离别。黄土之上,人在哭泣,九泉之下的亲人却寂静无声。道尽生离死别的苦痛。

hánshíwàngyín

bái tángdài 

quèzàohūnqiáo qīngmínghánshíshuíjiā 
fēngchuīkuàngzhǐqiánfēi lěilěichūncǎo绿 
tánghuāyìngbáiyángshù jìnshìshēngbiéchù  (biézuò bié )
míngmíngchóngquánwén xiāoxiāorénguī 
万顷黄湾口,千仞白云头。一亭收拾,便觉炎海豁清秋。潮候朝昏来去,山色雨晴浓淡,天末送双眸。绝域远烟外,高浪舞连艘。
万顷黄湾¹口,千仞白云²头。一亭收拾³,便觉炎海豁(huò)清秋。潮候朝昏来去,山色雨晴浓淡,天末送双眸。绝域远烟外,高浪舞连艘(sōu)
译文:站在斗南楼上,万顷海涛,千仞云山,尽收眼底,使人视界大开,胸襟舒畅。潮水的早晚涨落,山色的随着雨晴或浓或淡。万顷烟波之外的遥远地方,在那波浪中起伏的无数船只,是往来穿梭的商船。
注释:¹黄湾:黄木湾,位于今天广州东郊黄埔,是珠江口一个呈漏斗状的深水港湾。唐宋时期,这一带已成为广州的外港,中外商船往来贸易均在此处停泊。²白云:指广州城北的白云山。³一亭收拾:一楼览尽之意。
风景别,胜滕阁,压黄楼。胡床老子,醉挥珠玉落南州。稳驾大鹏八极,叱起仙羊五石,飞佩过丹丘。一笑人间世,机动早惊鸥。
风景别,胜滕(téng)阁,压黄楼。胡床老子¹,醉挥珠玉²落南州。稳驾大鹏八极,叱起仙羊五石,飞佩过丹丘。一笑人间世,机³动早惊鸥(ōu)
译文:这里可以览海观山,远胜于南昌的滕王阁和徐州的黄楼。刘朔斋醉中挥笔,在南国留下美好的词章。我则要驾起大鹏,唤醒已化为石头的五只仙羊,在仙境中遨游。只在这尘世中,若欲念一生,鸥鸟便惊飞远避了。
注释:¹胡床老子:指庾亮,这时用典借指刘朔斋。²珠玉:比喻优美的诗文,这里指刘朔斋的原作。³机:机心,指欲念。

  刘朔斋名震孙,字长卿,蜀人。曾任礼部侍郎、中书舍人。斗南楼原址在广州府治后城上,始建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年间。其特色是在此地观海山之景,别具情致。

  起笔二句:

  极有气势,站在斗南楼上,万顷海涛,千仞云山,尽收眼底,使人视界大开,胸襟舒畅。

  “黄湾”,即韩愈《南海神庙碑》所谓“扶胥之口,黄木之湾”的黄木湾,位于今天广州东郊黄埔,是珠江口一个呈漏斗状的深水港湾。唐宋时期,这一带已成为广州的外港,中外商船往来贸易均在此处停泊。

  “白云”,指广州城北的白云山。“万顷”、“千仞”虽是诗词中常见之语,但用于篇首,气势尤显雄壮。

  “一亭收拾”,即一楼览尽之意。据《广东通志》载:于此可以“东瞰扶胥浴日之景,西望灵洲吞纳之雄,南瞻珠海,北倚越台。森列万象,四望豁然”。

  “一亭”句与首二句相衔接呼应。由于一亭览尽胜景,词人心神俱爽,暑热顿消,达到清凉境界。该句中的一个“豁”字,将词人暑热顿消的情志、精与气都表现出来。

  “潮候”句,分承“万顷”、“千仞”句发挥。潮水的早晚涨落,山色的雨晴变化,这正是岭海特有的景色。“天送双眸”句,一个“送”字,便把天际的景色,轻轻移来眼底。此处上接前两句,写出景致的变化,丰富了景色的内涵。

  词人眺望天边:在万顷烟波之外的遥远地方,在那波浪中起伏的无数船只,是往来穿梭的商船。“绝域”二句,写出了中外通商贸易的繁忙景象,为宋词中绝无仅有。

  上阕:

  主要是写眼前雄奇壮阔的景色,下阕则浮想联翩,感慨万千。“风景别”三句,写出词人对故乡的自豪感。他认为,这里可以览海观山,远胜于南昌的滕王阁和徐州的黄楼。滕王阁与黄楼是古时的两座名楼,分别因诗人王勃与苏辙、秦观写序作赋而名声鹤起②。作者在题斗南楼时,比之以“滕阁”、“黄楼”,有不让前贤之意。

  “胡床”句由斗南楼联想到南楼,晋朝庾亮曾于秋夜登武昌南楼,坐胡床与诸人谈咏,高兴地说:“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胡床”是当时一种可折叠的躺椅。“胡床老子”,指庾亮,这时用典借指刘朔斋。“珠玉”,比喻优美的诗文,这里指刘朔斋的原作。

  “胡床”句称誉刘朔斋醉中挥笔,在南国留下美好的词章,对题目作了呼应。

  词人写到这里,感情奔放,大有飘飘欲仙之意。他放怀抒发:“稳驾大鹏八极,叱起仙羊五石,飞佩过丹丘,”他要驾起大鹏,唤醒已化为石头的五只仙羊,在仙境中遨游。“八极”指八方之极远处,指广阔的空间。“佩”,指仙人的玉佩,传说系上它便可在天上飞行。“丹丘”,指仙境。《楚辞。远游》之“仍羽人于丹丘留不死之旧乡”,即以“丹丘”指仙乡。

  “叱起仙羊五石”一句:

  来自两个典故。据《术平寰宇记》载:传说周夷王时有五个仙人,分别骑着口衔六支谷穗的五只羊降临楚庭(广州古名),把谷穗赠给当地人,祝他们永无饥荒。仙人言罢隐去,五羊化石。广州因此又名羊城。《神仙传》又载:有皇初平者牧羊,随道士入金华山石室中学道。其兄寻来,只见白石,不见有羊。初平对石头喝了一声:“羊起!”周围的石头都变为羊。这两个典故,一为羊化石,一为石化羊,合用在一起,使人觉受到作者随心所欲、指挥万象的豪情!

  “一笑人间世,机动早惊鸥”一句:

  笔锋一转,由天上回到人世。“机动”句反用“鸥鹭忘机”之典。《列子·黄帝》载:古时海上有好鸥鸟者,每从鸥鸟游,鸥鸟至者以百数。其父说:“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次日至海上,鸥鸟舞而不下。“机”即机心,指欲念。意思是人无欲念,则鸥鸟可近。陆游《登拟岘台》之“更喜机心无复在,沙边鸥鹭亦相亲”,便用此意。此处反用,即设若欲念一生,鸥鸟便惊飞远避了。二句表明了作者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1985-1987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