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来止酒似渊明,潘岳归田赋已成。
布谷催耕如见谂,提壶劝醉更多情。
病来止酒似渊明,潘岳归田赋已成。
布谷催耕如见谂,提壶劝醉更多情。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199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有一威凤,憩翮朝阳。晨游紫雾,夕饮玄霜。资长风以举翰,戾天衢而远翔。西翥则烟氛閟色,东飞则日月腾光。化垂鹏于北裔,训群鸟于南荒。弭乱世而方降,膺明时而自彰。俯翼云路,归功本树。仰乔枝而见猜,俯修条而抱蠹。同林之侣俱嫉,共干之俦并忤。无恒山之义情,有炎州之凶度。若巢苇而居安,独怀危而履惧。鸱鸮啸乎侧叶,燕雀喧乎下枝。惭己陋之至鄙,害他贤之独奇。或聚咮而交击,乍分罗而见羁。戢凌云之逸羽,韬伟世之清仪。遂乃蓄情宵影,结志晨晖。霜残绮翼,露点红衣。嗟忧患之易结,欢矰缴之难违,期毕命于一死,本无情于再飞。幸赖君子,以依以恃,引此风云,濯斯尘滓。披蒙翳于叶下,发光华于枝里,仙翰屈而还舒,灵音摧而复起。眄八极以遐翥,临九天而高峙。庶广德于众禽,非崇利于一己。是以徘徊感德,顾慕怀贤,凭明哲而祸散,讬英才而福延。答惠之情弥结,报功之志方宣。非知难而行易,思令后以终前。俾贤德之流庆,毕万叶而芳传。
有一威凤,憩(qì)(hé)朝阳。晨游紫雾,夕饮玄霜。资长风以举翰,雾(lì)¹天衢(qú)而远翔。西翥(zhù)²则烟氛閟(bì)³色,东飞则日月腾光。化垂鹏于北裔(yì),训群鸟于南荒。弭乱世而方降,膺明时而自彰。俯翼云路,归功本树。仰乔枝而见猜,俯修条而抱蠹(dù)。同林之侣俱嫉,共干之俦并忤(wǔ)。无恒山之义情,有炎州之凶度。若巢苇而居安,独怀危而履惧。鸱(chī)(xiāo)啸乎侧叶,燕雀喧乎下枝。惭己陋之至鄙,害他贤之独奇。或聚咮(zhòu)而交击,乍分罗而见羁。戢(jí)凌云之逸羽,韬伟世之清仪。遂乃蓄情宵影,结志晨晖。霜残绮翼,露点红衣。嗟忧患之易结,欢矰(zēng)(zhuó)¹⁰之难违,期毕命于一死,本无情于再飞。幸赖君子,以依以恃,引此风云,濯斯尘滓¹¹。披蒙翳(yì)于叶下,发光华于枝里,仙翰屈而还舒,灵音摧而复起。眄八极以遐¹²(zhù),临九天而高峙。庶广德于众禽,非崇利于一己。是以徘徊感德,顾慕怀贤,凭明哲而祸散,讬(tuō)¹³英才而福延。答惠之情弥结,报功之志方宣。非知难而行易,思令后以终前。俾(bǐ)¹⁴贤德之流庆,毕万叶而芳传。
译文:有只威仪的凤鸟,憩息在山的东方。早晨在紫雾中遨游,晚上饮仙液琼浆。凭借长风高高飞起,直冲云天远远翱翔。向西飞去烟云消散,向东飞去日月辉煌。在北海使巨鲲变为大鹏,在南国教凡鸟志气高昂。匡济乱世来到人间,报效圣世功高名扬。 振翅奋飞在云路,功成名就回原树。登上高枝被猜疑,落到长枝受屈辱。同林的伙伴都嫉妒,共树的朋辈都抵触。没有桓山鸟雀的情谊,只有炎州风火的恼怒。你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筑巢芦苇安家落户。 奸邪的鸱号鸟在旁边呼叫,卑鄙的燕雀在下面喧闹。它们为自己浅陋卑下而不满,为别人出类拔萃而懊恼。有时异口同声合伙诋毁,突然分张罗网各设机巧。你收敛了直上云霄的翅膀,隐藏了超凡脱俗的仪表。 于是你对月光充满情感,对朝霞寄托衷肠,霜花冻伤了华丽的翅膀,露珠打湿了红色的羽裳。慨叹忧患容易招致,悲叹弓箭难得躲藏。希望用一死了却此生,本来对再飞不抱幻想。幸亏人间尚有君子,给予支持给予鼓励,带来狂风暴雨,荡涤灰尘渣滓。 把树叶下的阴霾驱散,让树枝间的光华熠熠。收敛的翅膀再次舒展,停歇的声音再次响起。顾盼八方远远奋飞,登临九天高高屹立。希望对众鸟广施教化,不是为自己谋求利益。因此你对君子的恩泽感激留连,对君子的贤德怀顾眷恋。 凭借洞察事理使祸患消散,依靠卓越才智让福禄保全。报答恩惠的情怀更加坚决,酬谢恩人的志向真正宏远。并不是行动容易理解难,只是想善始善终得圆满。使贤德普天称颂,让芳名万世流传。
注释:¹雾:至,及,到达。²翥:飞,飞举。³閟:同“闭”。⁴弭:消除,止息。⁵膺:一作“应”。⁶俦:同辈,伴侣。⁷咮:鸟嘴。⁸戢:收敛,收藏。⁹矰: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¹⁰濯:洗。¹¹滓:沉淀物,渣滓。¹²遐:远。¹³讬:同“托”。¹⁴俾:使。

  唐太宗这篇《威凤赋》到底是写给长孙无忌,还是写给房玄龄,尽管尚有争议,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肯定写给唐太宗身边的开国功臣的。唐太宗通过此赋,采用比喻的写法,追思建立王业的艰难,表现了他对辅助过他建国的功臣们的感激之心。

  开头到“膺明时而自彰”几句的意思是:有一只威震四方的凤凰,向着朝阳敛翅而息,早上在淡紫的山间晨雾中徘徊,晚上则饮玄霜以疗渴。凭借凛冽的风盘旋而起,到达高空之通途而远飞。其向西飞则使山河失色,向东则使日月生辉。变化成一只大鹏曲居在北方,却能教化群鸟于南方。为了消除乱世才应时而降,为了创建盛世而显露才华。这里作者把自己比作凤凰,自傲于自己的风姿,再显耀一下自己平定各方的功劳。

  接下来到“本无情于再飞”几句是说,自己因为功劳太大受到猜忌,而且猜忌自己的还是自己的亲人。小人说自己坏话,这些人本身十分鄙陋,还去诋毁贤者,甚至还设了陷阱来陷害。自己因为被陷害,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几乎连性命都丢了,更别说实现远大的志向了。

  从“幸赖君子”到“非崇利于一己”几句的意思是:有幸得遇君子,相互支持信赖。故风驰电掣而来,扫除败类渣滓。虽然自己隐藏在繁茂的枝叶下,但其自身的光华却透过枝叶间的间隙四射闪光。其姿势由委屈既而舒展,叫声一波三折。舒展翅膀高高飞起,在九天之上俯瞰。为百禽谋福利,从不为一己私欲。简单地说就是,幸亏有你帮我,让我扬眉吐气,重新翱翔九天之上。这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众人的利益。

  最后几句的大意就是,你的功劳我不会忘记,全都是因为你才有了我的今天。我会好好报答你,我们君臣会善始善终,你的贤德也会万古流芳。

  《威凤赋》是唐太宗的精心结撰之作,与贞观文坛的审美倾向基本吻合,是唐太宗文学思想的一个示范,也是唐太宗的文学思想影响贞观文坛的一个桥梁。

参考资料:
1、 刘曙初:《威凤赋》与唐太宗的思想.载《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02期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译文:独悬天波的一轮圆月,正对屋舍,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上,又反射到屋门之上闪动。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¹
译文: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着金光,华丽的绮席被月光照射显得更加柔美。
注释:¹绮逾依:(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未缺¹空山静,高悬列宿²稀。
译文:夜波明月高悬,照耀着幽深寂静的山林。夜波中月光皎洁,群星稀疏。
注释:¹未缺:指月圆。²列宿:指众星。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译文: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当茂,桂花正香,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的亲人们共同沐浴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中。

  全诗一直在写月,角度不断变化,意境开阔,但清冷寂廖,抒发了作者面对明月时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真切的思念。

  首联从天上月、江上波到门上月光的闪动,视角不断转换,写出了一个活脱脱的生动传神的月亮。

  颔联诗人从江楼上俯视长江上的月色,又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屋内的月光。

  颈联诗人的视线从室内转到了室外,接着诗人又仰望星空。

  尾联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像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这是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

  全诗意境宏大、清冷寂静,从天上写到地上,从江上写到屋里,从眼前写到山林,从身边写到万里之外。但无论怎么写月亮,写月光,都始终摆脱不了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感觉,作者远在他乡,根本无法与亲人团聚,只能借月亮遥遥地寄托一种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既然无法团聚,才会有万里共清辉的愿望。

yuèyuán

 tángdài 

yuèdānglóumǎn hánjiāngdòngfēi 
wěijīndìng zhào 
wèiquēkōngshānjìng gāoxuánlièxiù宿 
yuánsōngguì wàngòngqīnghuī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看¹成岭侧(cè)²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³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注释: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¹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²侧:侧面。³各不同:各不相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¹庐山真面目²,只缘(yuán)³身在此山中。
译文: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
注释:¹不识:不能认识,辨别。²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³缘:因为;由于。⁴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说的是游人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等不同角度观察庐山面貌是可以得到不同观感的。有时你看到到是起伏连绵的山岭,有时你看到的是高耸入云端的山峰。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一首小诗激起人们无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题西林壁》不单单是诗人歌咏庐山的奇景伟观,同时也是苏轼以哲人的眼光从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诗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启人心智。因此,这首小诗格外来得含蓄蕴藉,思致渺远,使人百读不厌。

  苏轼的诗既是人生感悟,也是一种政治体验。苏轼自进入仕途后卷入了新旧之法的争议,他在政治倾向上更贴近保守派,反对王安石主导的新法。但他不偏激,主张汲取新法合理成分,主张讲究执行策略,反而又为旧党所不容。因此,苏轼笔下的庐山,也可以看成是扑朔迷离的政局,新旧两党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事实上,人们都置身局中,置身历史长河中,都不免陷入当局者迷的困境,应该更客观地思考问题,得出恰当结论。

  如果说宋以前的诗歌传统是以言志、言情为特点的话,那么到了宋朝尤其是苏轼,则出现了以言理为特色的新诗风。这种诗风是宋人在唐诗之后另辟的一条蹊径,用苏轼的话来说,便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这类诗的特点是:语浅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于淡泊。《题西林壁》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参考资料:
1、 何满子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20-421

西lín

shì sòngdài 

héngkànchénglǐngchéngfēng yuǎnjìngāotóng 
shíshānzhēnmiàn zhǐyuánshēnzàishānzhōng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fēi)¹
译文:渔家就住在江口岸边,涨潮时分江水就漫过柴门。
注释:¹柴扉:柴门。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译文:赶路的行人想在此借宿,但是主人迟迟未归。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
竹深¹村路远,月出钓船稀。
译文:竹林寂寂,村边的小道曲曲折折的向远方蜿蜒,明月悬空,依稀看得江上渔船点点。
注释:¹竹深:竹林幽深。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遥见寻沙岸¹,春风动草衣²
译文:远远望去,渔夫似在寻找沙岸泊船,春风轻拂,吹动着他们的蓑衣。
注释:¹寻沙岸:是说有人在寻找沙岸泊船。²动草衣:草衣,即蓑衣。春风吹动着他身上的蓑衣。

  诗人一开头就展示渔家住所的典型特征:茅舍简陋,靠近僻远江口,便于出江捕鱼。时值潮涨,江潮浸湿了柴门。

  “行客欲投宿”,暗示时已临晚,而“主人犹未归”,则透露出主人在江上打渔时间之长,其劳动之辛苦不言而喻。

  此时此刻,诗人只好在屋外踯躅,等待,观看四周环境:竹丛暗绿而幽深,乡间小路蜿蜒伸展,前村还在远处;月亮出来了,诗人焦急地眺望江面,江上渔船愈来愈稀少。用一个“远”字,隐隐写出诗人急于在此求宿的心境。“月出”表示已到了夜里。“钓船稀”则和“主人犹未归”句,前后呼应,相互补充。

  面对这冷落凄清的境界,诗人渴望主人归来的心情更加迫切。他不停眺望江口,远远看见一叶扁舟向岸边驶来,渔人正寻沙岸泊船,他身上的蓑衣在春风中飘动。好像是期待已久的渔人回来了,诗人喜悦的心情陡然而生。结尾一句,形象生动,调子轻快,神采飞扬,极富神韵,给人特别深刻的印象,凝聚了诗人对渔民的深情厚意。

  这首诗语言浅切流畅,活泼圆转。“春风动草衣”句写得尤为传神。正如清人田雯评价张籍诗歌特色时所指出的那样:“名言妙句,侧见横生,浅淡精洁之至。”(《古欢堂集》)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761-762页

dàojiā

zhāng tángdài 

jiāzàijiāngkǒu cháoshuǐcháifēi 
xíngtóu宿 zhǔrényōuwèiguī 
zhúshēncūnyuǎn yuèchūdiàochuán 
yáojiànxúnshāàn chūnfēngdòngcǎo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
山亭水榭(xiè)¹秋方半,凤帏(wéi)²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番新,双蛾³只旧颦(pín)
译文:远处山上的小亭依稀可见,近处水上的楼台尽入眼底。一个人躺在帷帐之中,无人相伴。双眉上还是旧愁,心中又添了新愁。
注释:¹榭:建于高台或水面(或临水)之木屋。²凤帏:闺中的帷帐。³蛾:眉毛。螺子黛乃女子涂眉之颜料,其色青黑,或以代眉毛。眉细如蛾须,乃谓蛾眉。更有以眉代指美人者。⁴颦:作动词为皱眉,作形容词为忧愁。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起来临绣户¹,时有疏萤(yíng)²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译文:转身起来,坐在窗前,眼前不时有流萤飞过。抬着望着天空一轮明月,想必是明月也怜惜我的忧愁,不忍变圆满。
注释:¹绣户:解释华丽的居室,多指女子的住所。²疏萤:指萤火点点,忽明忽暗。

  春秋多佳日,而“山亭水榭”的风光当分外迷人,但词人却以极冷漠的笔调作出此词,因为“良辰美景奈何天”,消除不了“凤帏”中之“寂寞”——独处无郎,便没有什么赏心乐事可言。“凤帏”句使人联想到李商隐《无题》诗中的名句:“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有意味的是,词人使“愁闷”与“颦眉”分属于“新”“旧”二字。“旧”字以见女主人公愁情之久长“新”字则表现其愁情之与日俱增。一愁未去,一愁又生 ,这是“新”;而所有的愁都与相思有关,这又是“旧”。“新”“旧”二字相映成趣,更觉情深。

  辗转反侧,失眠多时,于是乃有“起来”而“临绣户 ”似乎是在期待心上人的到来。然而户外所见,只不过“时有疏萤度”而已,其人望来终不来。此时,女主人公空虚寂寞的情怀,是难以排遣的。在这关键处,词人又却又写出了一丝安慰,也算是自慰吧!词人给她一点安慰,一轮缺月,高挂中天,并赋予它人情味,说它因怜悯闺中人的孤栖,不忍独圆。“多谢”二字,痴极妙极。同是写孤独情怀,苏东坡在圆月上做文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朱淑真则在缺月上做文章“ 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移情于物,怨谢由我,真有异曲同工同妙。此词最有兴味之所在正是结尾两句。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338

mán ·shāntíngshuǐxièqiūfāngbàn

zhūshūzhēn sòngdài 

shāntíngshuǐxièqiūfāngbàn fèngwéirénbàn chóumènfānxīn shuāngézhǐjiùpín 
láilínxiù shíyǒushūyíng duōxièyuèxiānglián jīnxiāorěnyu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