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雨雪频,五戊又踰旬。寒更过于腊,晴犹不似春。
新年雨雪频,五戊又踰旬。寒更过于腊,晴犹不似春。
燕瘖甘再蛰,花瘦黯无神。卖树翁来说,村多疫死人。
燕瘖甘再蛰,花瘦黯无神。卖树翁来说,村多疫死人。

zhìshūèrshíshǒushí--fānghuí

xīnniánxuěpínyòuxúnhángèngguòqíngyóushìchūn

yànyīngānzàizhéhuāshòuànshénmàishùwēngláishuōcūnduōrén

方回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27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梧桐叶落满庭阴,锁闭朱门试院深。
梧桐叶落满庭阴,锁闭朱门试院深。
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初心。
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初心。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官员魏扶,他是唐朝名相魏征的四世孙,魏扶也曾在唐玄宗年间出任过宰相。这首诗是他担任某次科举主考官监考时,步入贡院,看参加考试的学子很多都又紧张又忐忑,于是便即兴写了这首诗勉励他们。 这首诗前两句描写的是贡院中森然的环境和氛围。正值深秋时节,梧桐叶被飒飒秋风吹得落满森然的庭院,贡院的朱红大门紧紧关闭,学子们都在幽深的庭院深处奋笔疾书。这两句的描写看似写的是贡院环境,但也是应试学子们的焦虑心情,因为紧张焦虑的内心,所以在他们的感觉中所处的环境便是这般冰冷森然。

  后两句则是对于广大应试学子的勉励,同时也是对他们的承诺。这里曾经也是自己考试的地方,自己也曾在这里辛苦挥洒汗水,希望这次应试的学子能够保持平常心,不要忘记当初是为什么而读书。同时,自己也不会辜负当年的初心,也知道学子的不容易,定然会在考试中公正严明,不徇私。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28字,却是写出了一个前辈读书人对于后辈读书人的寄望和关怀,虽然看似写得没那么温情,但是想想当时魏扶主考官的身份,其实也是在情理之中,可以说写得很有水平。在《历代诗话》中对于这首诗还有一段有趣的记载。当时科举放榜制后,有位应试学子落榜,他觉得魏扶并没有做到公正严明,于是便将魏扶的这首诗每句减掉了两个字,以此来嘲讽魏扶。减字后的诗当是“叶落满庭院,朱门试院深。当年辛苦地,今日负初心”,改了以后其实前三句意思没有太大变化,但是最后一句意思却是截然相反,由“不负初心”变成了“负初心”,讽刺意味十足。

gòngyuàn--wèi

tóngluòmǎntíngyīnsuǒzhūménshìyuànshēncéngshìniánxīnjiāngjīnchūxīn

江蓠怨碧,早过了霜花,锦空洲渚。孤蛩暗语。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尘染秋衣,谁念西风倦旅。恨无据。怅望极归舟,天际烟树。
江蓠怨碧,早过了霜花,锦空洲渚(zhǔ)。孤蛩(qióng)暗语¹。正长安²乱叶³,万家砧(zhēn)(chǔ)。尘染秋衣,谁念西风倦旅。恨无据。怅望极归舟,天际烟树。
译文:早过了经霜开花时候,洲渚边已没有一片花如锦的江蓠了。孤零零的蟋蟀暗自呜叫。正是长安木叶飘零,万户夜晚捣衣的时候。在京都很长久,衣裳尘污黑了,却没有遇到知己,没有人顾念倦于行旅的天涯游子。想回去,但又未能,只有惆怅地极目望江上远远归去的船只和天边烟树。
注释:扫花游:词牌名。双调,九十四字,上片十一句六仄韵,下片十句七仄韵。¹孤蛩暗语:孤零零的蟋蟀暗自呜叫。²长安:代指杭州。³乱叶:形容秋风一起,霜叶纷飞。⁴砧杵:捣衣(即洗衣或缝制衣服)的器具。砧:捣衣石。杵:棒槌。⁵倦旅:倦于行旅的天涯游子。
心事曾细数。怕水叶沉红,梦云离去。情丝恨缕。倩回文为织,那时愁句。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
心事曾细数¹。怕水叶沉红,梦云离去。情丝恨缕。倩(qìng)²回文³为织,那时愁句。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暗凝伫。近重阳、满城风雨。
译文:心事萦绕,无可排遣,只怕美好的往事将如沉红梦云,一逝难返。所有的情事总结成一缕。请你像晋代苏蕙织成锦字回文诗一样,将当时的离愁别绪,写成诗章或书信。即使书信也讲不了多少相思情,装不下许多愁。暗自凝眸伫立看重阳景象,一到近重阳节,只是满城风雨。
注释:¹数:计算。²倩:请。³回文:即织成锦字回文。⁴雁字无多:是说大雁排成一字或人字,没有多少字。⁵几许:多少。

  头三句“江蓠怨碧,早过了霜花,锦空洲渚”,描写重阳时节的典型景物江蓠,一种香草,出自屈原《离骚》:“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李商隐《九日》诗用过这个典故:“空教楚客咏江蓠”,这里也用为九月九日景物,开江蓠因幽怨而呈现碧色,早过了经霜开花时候,水边已没有一片花如锦的江蓠了。下面接“孤蛩暗语”句,转而写听到的声音蟋蟀正在孤单地暗自鸣叫。姜夔《齐天乐》咏蟋蟀:“凄凄更闻私语”这里是指九月蟋蟀初鸣。下面两句:“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长安这里指杭州,南宋的都城。长安乱叶句本贾岛送别诗“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和周美成《齐天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形容落叶随风飞舞,飘落满地。“万家砧杵”本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扌寿衣声”,家家用砧杵为将要远服兵役的人制征衣。姜夔《齐天乐》也描写蟋蟀叫声“相和砧杵”。

  这两句点明了作者当时的时间、地点和氛围。

  “尘染秋衣,谁念西风倦旅。”转入写客况凄凉。尘染秋衣一句,脱于西晋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意思是说:在京城呆得很久了,衣裳已经被尘土染黑,却没有人来关心我这个满怀疲惫的异乡旅客。北宋晁端礼《水龙吟》“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也是这个意思上阕结尾三句:“恨无据。怅望极归舟,天际烟树。”描写心中的乡愁无以依托,只有惆怅地眺望江上远去的归船和天边如烟的树木。词用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语,表示自己想回去又不能,只有遥望江上舟树以寄托乡思《古诗》“远望可以当归”即是这种心情下阕起首一句“心事曾细数”,统领以下各句,表明作者由写景寄情转入全写内心世界。“怕水叶沉红,梦云离去”“怕水叶沉红”,是写红荷凋落。翁元龙《隔浦莲近》“沉红入水,渐做小莲离藕”,语意相近。“梦云离去”,语出楚王梦遇神女,及朝为行云的故事。这三句是说,作者心事重重,无法轻松,只担心美好的往事象荷花凋谢、梦云离去一样,再也不能重视了。下句“情丝恨缕”稍停顿一下。一语概括所有的心事,再细说“倩回纹为织,那时愁句”,是说像晋代苏蕙织锦字回文诗一样,将当时的离愁别绪,写成词章或书信。

  “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接着上面两句的意思,转折了一下,说即使书信也装不了多少相思情雁只排成人字、一字,没有多少字,怎能写出多少相思,言外意是思无限。人们又常用鸿雁指书信。秦观《减字木兰花》有“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句,虽都用鸿雁作比,却用法相反,各从不同角度作出恰当的比喻。下阕结尾三句:“暗凝伫。近重、满城风雨。”作者心潮起伏、思绪难平之后,又回到重阳节和那时景色上,首尾呼应。自己一个人伫立凝望重阳景象,却只见到满城风雨。这正同上阕“锦空洲渚”、“正长安乱叶,万家砧杵”等句同样凄清。“近重阳、满城风雨”一句来自潘大临“满城风雨近重阳”,但只颠倒词序,例由豪放变凄凉。

  这首词凄而不惨,哀而不伤,很好地把握了重阳节的景象与作者自己的心情。词人铺陈上的抑扬顿挫也恰到好处,令读者心有戚戚焉。这首词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用典颇多,句多出处,虽见研习前人之功,但亦略多了些。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168页

sǎohuāyóu··jiǔ怀huáiguī--zhōu

jiāngyuànzǎoguòleshuānghuājǐnkōngzhōuzhǔqióngànzhèngzhǎngānluànwànjiāzhēnchǔchénrǎnqiūshuíniàn西fēngjuànhènchàngwàngguīzhōutiānyānshù

xīnshìcéngshùshuǐchénhóngmèngyúnqínghènqiànhuíwénwèizhīshíchóuyànduōxiěxiāngànníngzhùjìnzhòngyángmǎnchéngfēng

天际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天际¹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际一时红。
译文:天边霞光映入水中,一时间水天相接的天际一片通红。
注释:¹天际:天边。
直须日观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¹²日观³三更后,首送金乌上碧空。
译文:只要在泰山日观峰等到三更以后,就会最先看到红日被送上碧空。
注释:¹直:只要。²须:等到。³日观:泰山东南山顶名日观峰,为观日出处。⁴首:第一。⁵金乌:太阳,古代神话传说太阳为三脚乌。
正值日出之时,诗人韩偓于晨间立于泰山东南山顶,天东边,朝霞映入江中,水面上好似有万条金蛇在舞动着。红日彤彤,江水澹澹,一时间,天地似乎都染成了红色。在江边观日,每当红日喷薄而出,霞光万道时,那气势,那感受,真令人心潮澎湃!

xiǎo

hán tángdài 

tiānxiáguāngshuǐzhōng shuǐzhōngtiānshíhóng 
zhíguānsāngēnghòu shǒusòngjīnshàngkōng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国人尽效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而望不止者,何也?”
灵公¹(hào)²妇人而丈夫饰者³,国人尽效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而望不止者,何也?”
译文:齐灵公喜欢内宫的女子穿扮男人服饰,于是都城的女子都效仿穿上了男人服饰。齐灵公派官吏禁止她们,并且指出:“如果有穿扮男人服饰的女子,就撕破她的衣服,扯断她的衣带。”一时间国内被撕破衣服,扯断衣带的到处都是,但还是不能禁止。晏子觐见时,齐灵公问道:“我派出官吏禁止女子穿扮男人服饰,被撕衣服,扯断衣带的到处都是,可还是不能制止。这究竟是为什么?”
注释:¹灵公:指齐灵公。²好:喜好。³妇人而丈夫饰者:女扮男装。丈夫:成年男子。饰:装饰。⁴使:派遣。⁵带:腰带。⁶相望:彼此看得见,指到处。⁷寡人:寡德之人,君主对自己的谦称。
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
晏子对¹曰:“君²使服³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为⁹也。”
译文:晏子回答说:“您让宫内女子这样穿,但却在宫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门口悬挂着牛头,但在里面卖着马肉。您为什么不让宫内的女子不这样穿,那么宫外没有人敢这样穿了。”
注释:¹对:回答。²君:您,对对方的尊称。³服:穿。⁴内:指王宫内。⁵犹:如同。⁶何以:即“以何”,为什么,疑问代词作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⁷则:那么。⁸莫:没有人,否定性无定指代词。⁹为:指穿。
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也。
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¹月,而国人莫之服²也。
译文:齐灵公说:“你说得好。”(齐灵公)下令宫内女子不能穿扮男人服饰,没过一个月,全国就没有女子穿扮男人服饰了。
注释:¹逾:超过。²莫之服:“莫服之”。否定句代词“之”作宾语而前置。

依依脉脉两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依依脉(mò)¹两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译文:曾经依依不舍,含情脉脉相知相惜的情意又怎样呢,像轻盈的柔丝那样细小,像细微的波浪那样渺小。
注释:¹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的样子。
月不长圆花易落,一生惆怅为伊多。
月不长圆花易落,一生惆怅为伊多。
译文:月亮不能经常圆满,却却很容易凋落,一生的爱恨情愁因为你才变得绵绵不绝。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