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北走开四门,川原落落风烟屯。仙山西峙如虎踞,石岭东抱犹龙奔。
太行北走开四门,川原落落风烟屯。仙山西峙如虎踞,石岭东抱犹龙奔。
道林中蟠百馀亩,顾揖殿寝何雄尊。仙翁得仙事惝慌,碧霞洞主玄元孙。
道林中蟠百馀亩,顾揖殿寝何雄尊。仙翁得仙事惝慌,碧霞洞主玄元孙。
百年朝元去不返,宝箓秘泄风雷燉。阴灵诃护石坛古,老雨留渍苍苔痕。
百年朝元去不返,宝箓秘泄风雷燉。阴灵诃护石坛古,老雨留渍苍苔痕。
缅怀矫矫东瀛老,变化能大天溟鲲。谢公本是济时具,谁使卧老东山墩。
缅怀矫矫东瀛老,变化能大天溟鲲。谢公本是济时具,谁使卧老东山墩。
丰碑不愧蔡邕笔,再拜遗像俨以温。我来夏交树阴翳,万橘翠琐芬兰荪。
丰碑不愧蔡邕笔,再拜遗像俨以温。我来夏交树阴翳,万橘翠琐芬兰荪。
平生素有林壑癖,苦厌圜圚埃霾昏。每来福地爱潇爽,跬步乃与仙凡分。
平生素有林壑癖,苦厌圜圚埃霾昏。每来福地爱潇爽,跬步乃与仙凡分。
山川景气得人胜,喜对羽客开清樽。夜深静卧月东出,林影布地翻瑶琨。
山川景气得人胜,喜对羽客开清樽。夜深静卧月东出,林影布地翻瑶琨。
天风吹空万籁息,明星当上手可扪。恍然人境两奇绝,月露一洗清心魂。
天风吹空万籁息,明星当上手可扪。恍然人境两奇绝,月露一洗清心魂。
世间尘土几千丈,有梦不到瑶台垠。人生几何胡不乐,例自局束驹服辕。
世间尘土几千丈,有梦不到瑶台垠。人生几何胡不乐,例自局束驹服辕。
惜哉清景不可驻,一声啼鴂开林烟。明朝人事随日出,坐看蚁穴蜂衙喧。
惜哉清景不可驻,一声啼鴂开林烟。明朝人事随日出,坐看蚁穴蜂衙喧。

宿xiānshāncháoyuánguānshì--wángyùn

tàixíngběizǒukāiménchuānyuánluòluòfēngyāntúnxiānshān西zhìshílǐngdōngbàoyóulóngbēn

dàolínzhōngpánbǎi殿diànqǐnxióngzūnxiānwēngxiānshìchǎnghuāngxiádòngzhǔxuányuánsūn

bǎiniáncháoyuánfǎnbǎoxièfēngléidùnyīnlíngshítánlǎoliúcāngtáihén

miǎn怀huáijiǎojiǎodōngyínglǎobiànhuànéngtiānmíngkūnxiègōngběnshìshíshuí使shǐlǎodōngshāndūn

fēngbēikuìcàiyōngzàibàixiàngyǎnwēnláixiàjiāoshùyīnwàncuìsuǒfēnlánsūn

píngshēngyǒulínyànhuánhuìāimáihūnměiláiàixiāoshuǎngkuǐnǎixiānfánfēn

shānchuānjǐngrénshèngduìkāiqīngzūnshēnjìngyuèdōngchūlínyǐngfānyáokūn

tiānfēngchuīkōngwànlàimíngxīngdāngshàngshǒuménhuǎngránrénjìngliǎngjuéyuèqīngxīnhún

shìjiānchénqiānzhàngyǒumèngdàoyáotáiyínrénshēngshùyuán

zāiqīngjǐngzhùshēngjuékāilínyānmíngcháorénshìsuíchūzuòkànxuéfēngxuān

王恽

王恽

王恽(yùn)(1227—1304年7月23日),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兼政治家。一生仕宦,刚直不阿,清贫守职,好学善文,成为元世祖忽必烈、元裕宗真金和元成宗皇帝铁穆耳三代著名谏臣。其书法遒婉,与东鲁王博文、渤海王旭齐名。著有《秋涧先生全集》。散曲创作,今存小令41首。大德八年六月二十日,在汲县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 42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
辽鹤¹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寸书不寄。鱼浪²空千里。
译文:我像那“辽东鹤”,离开多年之后,终于又归来了。这熟悉而又生疏的故乡,有多少能勾起我伤感落泪的地方。都说鱼能传书,可是江波空自千里长流,这些年我们竞未通过一封信。
注释:¹辽鹤:常用以指重游旧地之人。²鱼浪:此处说恋人没有寄书,自己空等了千里外恋人的消息。
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愁无际。旧时衣袂。犹有东门泪。
凭仗桃根¹,说与凄凉意。愁无际。旧时衣袂(mèi)²。犹有东门³泪。
译文:如今物是人非,我只能通过她的妹妹代我转达凄凉的心情。忧愁没有尽头。我只记得:旧日的衣袖上,还留着她在东门送别我时滴落的泪水。
注释:¹桃根:桃根为桃叶之妹。²衣袂:衣袖。³东门:泛指离别之地。句意为衣袖上仍有当年的泪痕。

  “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起首二句以比兴发端。将自己比作离家千年的辽东鹤,一旦飞回故乡,事事处处都引起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触发起无限伤感的情怀,“辽鹤”用的是《搜神后记》中丁令威的故事。”“故乡多少伤心地”,《夷坚二志》作“故人多少伤心事。”

  “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两句。暗用典故。刘向《列仙传》载:“陵阳子明钓得白鱼,腹中有书。“又,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句云: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里化用旧典,补叙别后多年了无音们。上句似先写对方不寄书,实足从巳方感觉而后得知。下句直说自己久盼情状。盼而“空”是结果”久盼的全过程,便从这个“空”字透露出来,从这个“空”,才回过头来察觉了本是由于对方的“寸书不寄”。词意平实,却蕴思细致,深有韵味。

  过片又回到眼前,“凭仗寸根,说与凄凉意”。人事变迁,信音辽邈,重来旧处,不见伊人,欲诉无由。东晋王献之有《寸叶歌》三首,其二云:“寸叶复寸叶,寸叶连寸根。寸叶,献之爱妾名,其妹名寸根。姊妹连枝,凭她说与,作者用比曲说如此虽隔一层,也是有死胜无了。“凄凉意”,《夷坚三志》作“相思意”。“凄凉”也好,“相思”也好,都是指多年积蓄未了情。 “凄凉”二字似乎表达得更深一些。有此二字,亦足以道出满腔幽情了。

  结尾“愁无际”三字,包含了别来至今,荡漾在自己心中的无尽的悲感。“旧时衣袂,犹有东门泪”写黯然销魂之意,将情感推向极致。词人看到她的旧时衣物至今犹在,内心情感无法抑制,除了泫然泪下之外,再也说不出任何话语。古乐府《东门行》曰:“出东门,不顾归。“”东门”在古典文学中是带有浓厚悲伤色彩和感伤意蕴的送别之所,被赋予“一去不返”的定性。词人在这里化用,足以体现他仿佛认命一般,对于那些离去的人和事不抱任何希冀与期待了。

  这首词直抒胸臆,虽淡淡写来,亦有深情无限。全篇章法多变,摇曳生姿,起承转合,各具其妙。最妙处当是结句,触物生情,遥应篇首,既绾合全篇,又点透题旨,有语淡情深之余味。

参考资料:
1、 林力、 肖剑.《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长征出版社,1999年:第607页

diǎnjiàngchún··shānggǎn--zhōubāngyàn

liáoguīláixiāngduōshǎoshāngxīncùnshūlàngkōngqiān

píngzhàngtáogēnshuōliángchóujiùshímèiyóuyǒudōngménlèi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火山¹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²行人绝。
译文:六月的火焰山更是灼热,赤亭道口怕要行人断绝。
注释:¹火山:又名火焰山,在今新疆吐鲁番。²赤亭道口:即今火焰山的胜金口,为鄯善到吐鲁番的交通要道。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知君惯度祁(qí)连城¹,岂行愁见轮台²月。
译文:知道您经常度越祁连城,哪里会害怕见到轮台月。
注释:¹祁连城:十六国时前凉置祁连郡,郡城在祁连山旁,称祁连城,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²轮台:唐代庭州有轮台县,这里指汉置古轮台(今新疆轮台县东南),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脱鞍(ān)¹暂入酒家垆(lú)²,送君万里西击胡。
译文:请您下马暂进入酒家垆,送您到万里之外西击胡。
注释:¹脱鞍:一作“脱衣”。²酒家垆:此代指酒店。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功名祗(zhǐ)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译文:功名富贵只向马上求取,您真是一位英雄大丈夫。

  这首诗作于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载)旧历六月。当时,高仙芝正在安西率师西征,李副使(名不详)因公从姑臧(今甘肃武威)出发赶赴碛西(即安西都护府)军中,岑参作此诗送别。

  这首送别诗,既不写饯行的歌舞盛宴,也不写分手时的难舍离情。作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说话行事,祝酒劝饮,然而字里行间却使人感到一股激情在荡漾。

  李副使将离武威,远赴碛西,因而诗的开头两句即点明时令,以李副使出塞途中必经的火山、赤亭这段最艰苦的旅程开篇。“火山五月人行少”,诗人早有吟咏,况六月酷暑。作者不从饯行话别落笔,而以火山、赤亭起句,造成一个特殊的背景,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苦、毅然应命前行的豪迈气概,而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也暗含其中了。三、四两句在写法上作一转折,明写李氏不平凡的经历,激励其一往无前:“知道您经常出入边地,岂能见到轮台的月亮而惹起乡愁呢?”这里“岂能”故作反问,暗示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了。“岂能愁见轮台月”,是盛唐时代人们积极进取精神的反映,是盛唐之音中一个昂扬的音节。诗的五、六两句是招呼、劝说的口气,挽留李副使脱鞍稍驻,暂入酒家,饮酒话别。作者越过一般送别诗多诉依依不舍之情的藩篱,直接提出此次西行“击胡”的使命,化惆怅为豪放,在送别的诗题下开拓了新的意境。诗末两句直抒胸襟,更是气贯长虹:“功名请向戎马沙场上求取,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大丈夫。”“祗向”,语气恭敬而坚决。这既可看作岑参勉励李氏立功扬名,创造英雄业绩,又是自己的理想和壮志。这两句将诗情推向高潮,英雄豪气使后世多少读者为之激动振奋。

  这首诗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并且突破了一般送别诗的窠臼。其口语化的诗歌语言,让人感到亲切洒脱。悠扬流美的声调给人以奔放明快的诗意感受。自由活泼的韵律,跌宕有致的节奏,显示出一种豪迈的气势,传达出火一般的激情,将给远行者以极大的鼓舞力量。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 .高适岑参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184-185 .
2、 林家英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09 .

sòngshǐ使西guānjūn

cénshēn tángdài 

huǒshānliùyuèyīnggèng chìtíngdàokǒuxíngrénjué 
zhījūnguànliánchéng néngchóujiànlúntáiyuè 
tuōānzànjiǔjiā sòngjūnwàn西 
gōngmíngzhǐxiàngshàng zhēnshìyīngxióngzhàng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
雪下桂花稀¹,啼(tí)乌被弹归。
译文:桂花在大雪覆压下显得稀落,乌鸦被弹丸击中带伤飞回归。
注释:¹桂花稀:喻落第。唐人以登科为折桂。
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关水¹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译文:关水倒映着孤单的骑驴身影,萧索的朔风把帽带吹得低垂。
注释:¹关水:关中之水。指长安附近的河流。
入乡诚可重,无印自堪悲。
入乡诚可重¹,无印自堪(kān)悲。
译文:回家重温欢乐温暖值得欣慰,但无法取得官印而归真可悲。
注释:¹诚可重:一作“试万里”,一作“诚万里”。
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qīng)¹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译文:心爱的人当会忍着苦痛询问,只见镜中二人默默相对而泣。
注释:¹卿卿:爱妻。

  这首诗是李贺入长安应试失败而归之后作的,是他当时心情的极好写照。

  雪花在飘飘扬扬,大地白茫茫的,虽然时间是桂花盛遍的深秋,但在大雪覆压下,桂花显得稀稀落落;雪天里,一只被弹丸击伤的乌鸦,耷拉着翅膀在空中飞着,回到自己的巢去。这一幅凄凉冷落的景色是诗人哀伤感情的形象化,它又暗喻着自己落选,受小人攻击失意而归的境况。在前两句凄冷背景的映衬下,三、四两句诗人刻画了自己在归途中的落寞孤寂的形象。他骑在瘦驴下孤单的身影,倒映在清清的灞水里;萧索的朔风劲吹着,帽带低垂,像是在朔风中萧瑟着。以上四句白雪、桂花、飞鸟、朔风、骑着瘦驴的诗人,构成了一幅情感哀戚、色调惨淡的画面。在这幅画面里,孤独的瘦诗人,骑在一匹瘦驴上,怀着一腔哀愁,在风中雪里,踽踽行进。诗的后四句转入抒情,“入乡诚可重,无印自堪悲。”两句抒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回到家乡又重温家庭的欢乐温暖,这是值得欣慰珍重的;但是入京应试,“被弹”而归,孑然一身,一事无成,真是可悲。这种矛盾复杂的心情,在当时的知识分子当中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卿卿”两句大有深意可挖。“卿卿”语自《世说新语·惑溺》:“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 ‘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卿卿”在此,绝对不可能是除李贺之妻的另外任何人。这里是通过对到家之后,和妻子相聚时情状的描写,进一步抒发自己悲苦的心情。这次入京应考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全家都希望他成功,尤其是他的妻子。这种境况下回家,不知道有什么可说的。丈夫“垂翅”归来,妻子一瞧神色便什么也明白了。她怕丈夫增添痛苦,只好佯装照镜掩饰自己,不料“双泪”不争气地直往下流。可见,李贺之妻颇善解人意。

  这不只是个人的坎坷际遇,也是中唐时期不少诗人所共同的,人才被压制毁灭的悲歌。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37-38

chūchéng--

xuěxiàguìhuābèidànguī

guānshuǐchéngyǐngqínfēngmàodàichuí

xiāngchéngzhòngyìnkānbēi

qīngqīngrěnxiāngwènjìngzhōngshuānglèi姿

柳絮年年三月暮,断送莺花,十里湖边路。万转千回无落处,随侬只恁低低去。
柳絮年年三月暮,断送¹莺花²,十里湖边路。万转千回无落处,随里(nóng)³只恁(nèn)低低去。
译文:年年三月暮春时节,柳絮飘飘荡荡,它们在湖畔十里路的景致里度过莺啼花开的好时光。如今,柳絮飘来浮去,也没有个落地的地方,只是这样随着风轻缓地旋转漂浮着。
注释:蝶恋花: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沼”“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正体为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¹断送:作弄,逗引。²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日景色。³里:这里指风。⁴恁:如此,这么。⁵低低:轻曼、舒缓的样子。
满眼颓垣欹病树,纵有余英,不直风姨妒。烟里黄沙遮不住,河流日夜东南注。
满眼颓(tuí)垣欹(qī)¹病树,纵有余英²,不直³风姨妒。烟里黄沙遮不住,河流日夜东南注。
译文:满眼都是残破的墙垣,病柳也倚靠着墙斜立。即使偶有枝头残留有花朵,也不值得风神嫉妒而把它吹落。雾气里的河滩黄沙,毕竟遮不住河流日夜向东南流注。
注释:¹欹:斜,倾倒。²余英:剩余的花朵。³直:通“值”,值得。⁴风姨:亦作“封夷”,古代传说中的风神。又称“封家姨”、“十八姨”、“封十八姨”。

  这首词意象凄凉,蓄蕴悲惋,喟叹逝者如斯,感伤时运无奈。就思想意义来说,格调一般,但其表现手法,却不乏令人称道之处。

  上片以“柳絮”起调,便使词趣带上了几许忧伤,因为杨柳飞絮之时,春已阑珊,而柳絮又从来是优伤的载体。故尔一见“柳絮” ,便意味着春光将逝,便自然生悲生愁。而“年年三月暮”更使“柳絮”带来的忧伤增添了许多。“断送莺花,十里湖边路”,则使忧伤形象化、具体化。“十里湖边”路上的美景由于柳絮飘飞而绿肥红瘦,美景不复在眼里,其怅恨之情溢于词表,妥帖而形象。但说柳絮“无落处”却分明有悖于事实。众所周知,柳絮落地为土,遇雨为泥。苏东坡还相信“杨花(即柳絮)落水为浮萍”(见《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原注)之说。关于“无落处”,词人不顾事实,硬是说柳絮“无落处”,分明是寄托自已飘蓬无定的悲惋的。既然柳絮“无落处”,它并不能飘到哪里去,只能随着风低低地飘去。这一笔使柳絮不仅不能直上青云,而且也不能再“万转千回”,只能是“低低去”了。是柳絮恋人,还是人恋柳絮。这倒无须穷究,但这意象中所融进的衰颓和沉落却是不难体味的。

  过片“满眼颓垣欹病树”,词脉直跌而下。诸君看到的是伤病的柳树倚着残破坍塌的墙。这画面不仅令人悲酸,简直更令人痛苦。再加上“满眼",便一丝丝生趣都不见了。三月过后是这般惨象么,这是象征什么,还是寄托什么。暂立此存照,下文将谈到这个问题。“ 纵有余英,不直封姨妒。”是说即便枝头上还残留着剩余的花朵,也敌不住风神因嫉妒而吹得它们离开枝头漫天飞舞。歇拍处又出现两个意象:“ 烟里黄沙遮不住”、“河流日夜东南注”。前者紧承“封姨”而来,是“妒”的具体内容,极富肃杀意味;后者遥扣“年年三月”,可见逝者如斯的喟叹。

  全词意象凄婉,而旨趣模糊,读后使人觉得气淤胸塞,但究竟缘何而情,实在难以明言直述。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周济“出人说”的词学理论。他在《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中曾详言“寄托”的出人有无,用谭献的话来概括周济的观点倒要简便得多:“以有寄托人,以无寄托出”(《复堂日记》)。以此观之,这首《蝶恋花》以“柳絮年年”起笔,以“河流日夜”作结,其中的时间难再的感伤十分的显豁。但从空间来说,“柳絮”、“莺花”、“颓垣”、“病树”、“余英”、“封姨”、“烟里黄沙”等,均似有所指,却又令人三思而难得其解。若联系周济《宋四家词笺序》说的“宜和(1119—1125)之时泰穷将否,危机已动,外荣而内瘁。鸣其盛者,虽极铺张粉饰,而幽优之思潜动于不自知”一番话,其《蝶恋花》词,似不无射时之意。

参考资料:
1、 贺新辉.清词鉴赏辞典 图文修订版: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09:第920页
短更长更愁絮絮,三点两点雨星星。
短更(gēng)¹长更愁絮(xù)絮²,三点两点雨星星。
译文:心中愁绪连绵不绝,只听见报时的更声由短渐长,屋外淅淅沥沥的雨声越来越疏。
注释:¹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二小时。此谓“短更长更”乃人之主观感受。²愁絮絮:形容愁思不断。絮絮:连绵不绝貌。
雨声不似愁难断,颠倒匡床月入棂。
雨声不似愁难断,颠倒匡床¹月入棂(líng)²
译文:雨声不似愁思那样难断,这时,月入窗棂,清冷幽绝的月光照着正在床上翻来覆去的不眠人。
注释:¹颠倒匡床:指作者在床上翻来覆去难入眠。匡床:亦作“筐床”,原指方正而舒适的床。《淮南子·主术训》:“匡床蒻席,非不宁也。”高诱注:“匡,安也;蒻(ruò),细也。”诗中指一般的床。²棂:此指窗棂,窗户上的格子。

  这首诗紧扣夜中小雨,以愁情贯穿全诗,它以夜长喻愁长,以小雨反衬愁浓,以雨停反衬愁深,结尾以“颠倒匡床嚣作结,把诗人的愁情推到高潮。诗不仅构思精巧,抒情亦有独特之处,情境交织,情随境移,寓情于朴实的语盲之中。

  开头两句,点明雨夜,顿入愁境。短更长更,愁絮绵绵,更由短渐长,表明诗人孤愁萦怀,难以入眠已经多时了。三点两点,雨声零落,雨点由三到两,可见雨声愈来愈疏。三点两点的雨声,只有在更深夜静之时,不眠之人,才能听得见。入夜容易使人思绪万端,牵动愁肠,淅淅沥沥的雨声更使人愁上添愁,不堪其苦。第三句则把抽象的愁思具体化,说雨声不似愁思那样难断,正面说雨声,其实意落反面,侧写了愁思比雨声细密绵长,这比直接描写更富有表现力,使愁思具体可感,更深刻生动,此所谓“诗有正写不出,须用反击始透者”。如此绵密不绝的愁思,直教诗人无计可除,辗转反侧,不能安席。这时,月入窗棂,清冷幽绝的月光照着不眠的诗人,结语余音袅袅,回味不尽。

参考资料:
1、 黄洽.元明清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1048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