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客悠悠任病身,谢家池上又逢春。
远客悠悠任病身,谢家池上又逢春。
明年各自东西去,此地看花是别人。
明年各自东西去,此地看花是别人。

gǎnchūn--zhāng

yuǎnyōuyōurènbìngshēnxièjiāchíshàngyòuféngchūn

míngniándōng西kànhuāshìbiérén

张籍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 43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吴王夫差乃告诸大夫曰:“孤将有大志于齐,吾将许越成,而无拂吾虑。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申胥谏曰:“不可许也。夫越非实忠心好吴也,又非慑畏吾甲兵之强也。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使淫乐于诸夏之国,以自伤也。使吾甲兵钝弊,民人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吴王曰:“大夫奚隆于越?越曾足以为大虞乎?若无越,则吾何以春秋曜吾军士?”乃许之成。
吴王夫差乃告诸大夫曰:“孤¹将有大志于齐²,吾将许越成,而³无拂吾虑。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申胥谏曰:“不可许也。夫越非实忠心好吴也,又非慑畏吾甲兵之强也。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¹⁰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夫固知君王之盖¹¹威以好胜也,故婉约¹²其辞,以从¹³逸王志,使淫乐于诸夏¹⁴之国,以自伤也。使吾甲兵钝¹⁵¹⁶,民人离落¹⁷,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吴王曰:“大夫奚隆于越?越曾足以为大虞乎?若无越,则吾何以春秋曜吾军士?”乃许之成。
译文:吴国国王夫差便告诉各位大夫说:“我还对齐国有大的企图,我就同意越国的求和,你等不要违背我的意愿。如果越国已经改过,我(对它)还有什么要求呢?如果它不悔改,(等我从齐国)回来,我挥师讨伐它。”申胥劝道:“不能同意求和啊。越国不是诚心和吴国和好,也不是害怕我们的军队的强大。(他们的)大夫文种有勇有谋,(他)将把(我们)吴国在股掌之上玩得团团转,来实现他的愿望。他本来就知道君王您喜欢逞威斗胜,所以说婉转驯服地言辞,来纵容国王您的心志,使您沉浸在征服中原各国的快乐中,来让你自己伤害自己。使我们的军队困顿疲惫,民众流离失所,而日益憔悴,然后他们安全地收拾我们的残局。而越王信用好爱惜民众,四方百姓都归顺他,年年谷物按时节成熟,日子过得蒸蒸日上。在我们还能够(跟他们)打仗的时候,是小蛇的时候不摧毁它,成为大蛇将怎么办?”吴王说:“大夫你干嘛长越国的威风,越国能够足以成为大患吗?如果没有越国,那我春秋演习向谁炫耀我的军队啊?”便同意了越国的求和。
注释:¹孤:王侯的自谦之词。²有大志于齐:要攻打齐国,北上称霸。³而:你们。⁴拂:违背。⁵反:同“返”,指伐齐回来。⁶振旅:整顿部队。⁷慑:恐惧,害怕。⁸种:越大夫文种。⁹还:转动。¹⁰玩:玩弄。¹¹盖:崇尚。¹²婉约:委婉而谦卑。¹³从:同“纵”。¹⁴诸夏:中原的其他诸侯国,如晋、齐、鲁、宋、郑、卫等。¹⁵钝:不利。¹⁶弊:困。¹⁷离落:离散。
将盟,越王又使诸稽郢辞曰:“以盟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乾,足以结信矣。以盟为无益乎?君王舍甲兵之威以临使之,而胡重于鬼神而自轻也。”吴王乃许之,荒成不盟。
将盟,越王又使诸稽郢辞曰:“以盟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乾,足以结信矣。以盟为无益乎?君王舍甲兵之威以临使之,而胡重于鬼神而自轻也。”吴王乃许之,荒成不盟。
译文:将要盟约时,越王又派诸稽郢砌词说:“要认为盟誓有用吗?上次盟誓时涂在嘴上的血还没干呢,足以保证信用啊。要认为盟誓没用吗?君王家的军队的威武降临便能使唤我们,干吗要看重鬼神而看轻您自己的威力啊。”吴王便同意讲和,空有讲和没有盟誓。
文种与申胥的分析不谋而合,利害相关,明若观火。吴王夫差由于不用申胥而亡国,越王勾践由于用了文种而灭吴称霸。说明能否虚心采纳下属的正确意见,是关系国家兴亡成败的大事。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bì)¹彼泉水²,亦流于淇(qí)³。有怀于卫,靡(mǐ)日不思。娈(luán)彼诸姬(jī),聊与之谋。
译文:泉水汨汨流不息,还是回归入淇水。怀念卫国我故乡,没有一天不在想。同来姬姓好姐妹,且与她们来商量。
注释:¹毖:“泌”的假借字,泉水涌流貌。²泉水:卫国水名,即末章所说的“肥泉”。³淇:淇水,卫国河名。⁴有怀:因怀念。有,以,因。⁵靡:无。⁶娈:美好的样子。⁷诸姬:指卫国的同姓之女,卫君姓姬。⁸聊:一说愿,一说姑且。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靡宿于泲(jǐ)¹,饮饯²于祢(nǐ)³。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译文:回想当初宿泲地,摆酒饯行在祢邑。女子靡嫁到别国,远离父母和兄弟。临行问候我姑母,还有众位好姊妹。
注释:¹泲:卫国地名。或以为即济水。²饯:以酒送行。³祢:卫国地名。⁴行:指女子靡嫁。⁵姑:父亲的姊妹称“姑”。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舝,还车言迈。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靡宿于干¹,饮饯(jiàn)于言²。载³载舝(xiá),还车言迈。遄(chuán)(zhēn)于卫,不瑕¹⁰有害?
译文:如能回乡宿在干,饯行之地就在言。车轴上油插紧键,直奔故乡跑得欢。疾驰速奔回到卫,不会招来甚后患?
注释:¹干:卫国地名。²言:卫国地名。³载:发语词。⁴脂:涂车轴的油脂。⁵舝:同“辖”,车轴两头的金属键。此处脂、舝皆作动词。⁶还车:回转车。⁷迈:远行。⁸遄:疾速。⁹臻:至。¹⁰瑕:通“胡”、“何”;一说远也。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我思肥泉¹,兹²之永叹。思须与漕(cáo)³,我心悠悠。驾言靡游,以写(xiè)我忧。
译文:我是思绪在肥泉,声声叹息用不休。再想须城与漕邑,我的忧伤无尽头。驾着马车去靡游,借此排解我忧愁。
注释:¹肥泉、须、漕:皆卫国的城邑。肥泉一说同靡异归之泉。²兹:通“滋”,增加。³须、漕:均为卫国地名。⁴悠悠:忧愁深长。⁵写:通“泻”,除也。与“卸”音、义同。

  此诗第一章“毖彼泉水,亦流于淇”两句,用泉水流入淇水起兴,委婉道靡自己归宁的念头。这两句与《邶风·柏舟》首二句“泛彼柏舟,亦泛其流”同用“彼”、“亦”两字起调,文情凄惋悱侧而不突兀,由此点靡诗题——“有怀于卫,靡日不思。”自己魂牵梦绕着卫国,但如今故国人事有所变故,自己想亲往探视而根据礼仪却不能返卫,深感无限委曲,内心焦急难奈。作为一个女性,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姐妹,由此引靡“娈彼诸姬,聊与之谋”两句。主人公想找她们倾诉苦衷,希望她们能够为自己靡个主意,想条妙计,即便无济于事,也能够稍解胸中的郁闷,聊以自慰。

  第二章和第三章均承接第一章而来,用赋法铺写虚景,表达自己对卫国真挚深切的怀念。第二章写作者欲归不得,却去设想当初靡嫁适卫之时与家人饮饯诀别的情景。如今物换星移,寒暑数易,家人近况无由获知,颇令自己牵挂,归宁的念头更加坚定笃实。第三章好像与第二章重复,但却是幻境中再生幻境,设想归宁路途上的场景,车速之快疾与主人公心情之迫切相互映发衬托。速去速回,合情合理,但最终仍不能成行,“不瑕有害”一句含蓄蕴藉。这两章全是凭空杜撰,靡有入无,诗歌因此曲折起伏,婉妙沉绝。

  第四章写思归不成,欲罢不能,只好考虑靡游销忧,但是思卫地而伤情,愁更转愁。“我思肥泉,兹之永叹”,再写愁怀,回肠荡气;“思须与漕,我心悠悠”,情怀郁郁,文气更曲一层。

  清人陈继揆对此诗以幻写真,通过虚无缥缈的描写衬托主人公真切深沉的思念的艺术手法赞赏备至。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76-78

quánshuǐ

shījīng·guófēng·bèifēng xiānqín 

quánshuǐ liú yǒuhuái怀wèi  luánzhū liáozhīmóu 
chū宿 yǐnjiàn yǒuháng yuǎnxiōng wènzhū suì 
chū宿gān yǐnjiànyán zàizhīzàixiá xuánchēyánmài chuánzhēnwèi xiáyǒuhài 
féiquán zhīyǒngtàn cáo xīnyōuyōu jiàyánchūyóu xièyōu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异乡何处最牵愁¹?独上边城²城上楼。
译文:身在异乡,什么地方最能引发忧愁呢?那就是独自登上这边的层楼。
注释:原州:辖今甘东宁南交界处,州治临泾(今甘肃镇原)。从事:州郡长官的佐吏。¹牵愁:牵动愁绪。²边城:边境附近城镇。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日暮(mù)北来¹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译文:暮色渐渐降临,昏黄中只见北来的大雁飞向南,地域荒凉寒冷,往西去更没有郡州。
注释:¹北来:从北面飞来。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数声塞(sāi)(jiǎo)¹高还咽(yè)²,一派³泾河冻不流。
译文:塞上的号角声,时而高越时而低咽响在楼头,一条辽远的泾河,被冰封住再不能东流。
注释:¹塞角:边塞上报时的号角。²咽:低咽。³派:水的分流,这里泛指水流。⁴泾河:即泾水,北源出甘肃平凉,南源出甘肃华亭,东南流入渭水。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君作贫官¹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译文:你作清贫的小官,我在异乡客居滞留,此中的离愁别恨,一样都悠长难收。
注释:¹贫官:清贫的官宦。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是北宋诗人魏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抒写羁旅客愁。首联以问句呼起,点明忧愁因独上边城城楼望远,但见满目荒寒引起。颔联渲染原州冷落萧条的景象,言置身于无尽头的孤寂之感。颈联由听觉感受和视觉感受,衬托出诗人心境的悲凉。尾联总束全篇,写出友人为异乡贫官而自身为客,离恨均难收拾的情状。全诗写景高远开阔,情调苍凉凄楚。

  首联以设问形式开篇,先是自问身处异乡何处最易牵发个人愁绪,接着自答孤身一人独自登上边远城楼,这就足“答案”。身处异乡,就已令人孤寂忧愁的了,更何况是客子伶仃一人独自登上偏远边城城上之楼呢。站在边城高处,就能极目远眺,边地景色一览无余。就是这带有边地特征的景色,最能牵动客子心中之愁,此意虽然诗人没有明说,但却蕴情于景。借助逼真的画面予以展现。这就既为下文抒写展开了宏伟的画卷,又设定了“愁”这一主体旋律,颇有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式的开头风格。

  颔联开始抒写塞外风光。“日暮北来惟有雁”,秋季黄昏,抬眼望去,眼前看到的唯有振翅而飞的北归雁群,尽管是“平沙万里绝人烟”,但却仍是“衡阳雁去无留意”,北来的雁群仿佛毫无留意,头也不同地向着南方的中原飞去了。渐渐地“几行归雁云边断”,心中不难涌起“何处行人不断肠”的愁怨。诗人的家同本在中原,但却不得不滞留两北边陲一望着那越飞越远的雁儿,令作者伤感。“地寒西去更无州”,虽说现在还是秋天,然而边地冬季来临甚早,早已天寒地冻,衰草连天了。从此再往西去,已经没有朝廷的州郡了。想到自己就像那身不由己无依无靠的蓬草,被寒风一吹,就流落到了这边远荒凉的原州边城了,作者不由得悲从中来。

  颈联紧承上文进行情景描述。“数声塞角高还咽”,处在凄凉哀愁情绪中的诗人偏偏又听到了几声时而高昂时而呜咽的军中号角,就不禁在凄凉悲切的羁旅心境中又平添了几多哀愁:“一派泾河冻不流”,诗人此刻站在原卅城上,放眼望去,只见泾河之水早已被冻住不流了,更使人觉得“塞上风云接地阴”,让这种顿起“愁云惨淡万里凝”哀思。面对这样的穷荒野漠,碎丘幽壑,耳闻声声号角,呼呼北风,一介书生剩下的只有“可怜无定河边骨”的惨不忍睹的景象和“古来征战几人回”之无穷无尽的感慨了。

  尾联“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这两句是说:你在异乡作小官,我在异乡作异客,其中的客愁,是你我两人都难以收拾的。尾联以贫官、异客之离恨作结,呼应了开头的“牵愁”,点明了主旨。

  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中间两联写景。抒情,则感情悲怆;写景,则景象萧瑟。情景交融,感人至深。这首边塞羁旅行役律诗景象萧瑟,感情悲怆,和盛唐的边塞诗有霄壤之别。时代之不同是造成差异的一个原因,身份之不同则是更主要的原因,作者是个消极遁世的隐士,而高适和岑参他们则是积极进取的用世之士。

随州西南多群峰,争高竞秀无终穷。
随州西南多群峰,争高竞秀无终穷。
译文:随州的西南有很多山峰,它们无时不在争高斗秀。
注释:大洪山:湖北随州境内。
众山迤逦渐行尽,始见独尊惟大洪。
众山迤(yǐ)(lǐ)¹渐行尽,始见独尊惟大洪。
译文:远看众山曲折连绵,却始终能看到大洪山矗立在层峦叠嶂中。
注释:¹迤逦:曲折连绵。

hóngshān--yángchuō

suízhōu西nánduōqúnfēngzhēnggāojìngxiùzhōngqióng

zhòngshānjiànxíngjǐnshǐjiànzūnwéihóng

蒲叶日已长,杏花日已滋。
¹叶日已长,杏花日已滋²
译文:蒲叶一天天地长大,杏花也一天天的多了。
注释:田家:农家。即事:写眼前事物的诗称即事。¹蒲:蒲草,也称香蒲,其茎叶可供编织用。²滋:长。
老农要看此,贵不违天时。
老农要(yào)¹看此²,贵不违³天时
译文:庄户人家要观看这些,贵在不失时机。
注释:¹要:应该,必须。²此:指蒲、杏等生长的时令。³违:错过,违背。⁴天时:宜于做某事的自然气候条件。
迎晨起饭牛,双驾耕东菑。
迎晨起饭牛¹,双驾²耕东菑(zī)³
译文:一大早就喂饱了牛,套上双驾车去耕东洼的田地。
注释:¹饭牛:喂牛。²双驾:驾驭两条牛。³东菑:泛指田园。
蚯蚓土中出,田乌随我飞。
蚯蚓土中出,田乌¹随我飞。
译文:蚯蚓从土中被翻出来,田鸟紧随着我飞。
注释:¹田乌:田间的乌鸦。
群合乱啄噪,嗷嗷如道饥。
群合乱啄噪,嗷嗷¹如道饥。
译文:它们聚合在一农啄食呜叫,声声哀怨犹如说腹空口饥。
注释:¹嗷嗷:声音喧杂的样子。
我心多恻隐,顾此两伤悲。
我心多恻隐¹,顾²此两³伤悲。
译文:我心肠软产生怜悯之心,看到它们挨饿我也感到伤心痛悲。
注释:¹恻隐:同情。²顾:环顾,看。³两:指自己与饥鸟。
拨食与田乌,日暮空筐归。
拨食与田乌,日暮空筐¹归。
译文:于是拨出我的食物给田鸟吃,天黑空着蓝子回到家里。
注释:¹筐:指竹编的饭蓝。
亲戚更相诮,我心终不移。
亲戚¹更相诮(qiào)²,我心终不移。
译文:饥讽我太木讷愚钝,但我总是不肯回心转意。
注释:¹亲戚:父母兄弟。²诮:责备。

  《田家即事》是一首田园诗。作者以老农一日耕事为中心,分别写三个层次。

  首六句为第一层,写不违农时,勤于躬耕。“蒲叶日已长,杏花日已滋”,借眼前景物写季节紧逼,句式类似《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老农要看此”,造句古拗,不避俚俗,表现耕者的急切心情,与“天时”相应。“饭牛”“ 双驾”都是田家用语,“双”者,我与牛也。第二层四句写耕时所见一幅田乌觅食的特写画面。田乌群合乱噪,嗷嗷待哺,一“啄”一“饥”,极尽饿态形相。春耕刚开始群乌就如此,前一年的灾荒可知。诗人通过“群乌觅食图”形象地展示了一个特殊的背景,深刻地表现了一页悲惨的历史,即使在“小邑犹藏万家室”的盛唐,穷年凶岁,饥及禽鸟,何况是人。这一惊心动魄之笔,包含比具体画面丰富的意蕴;第三层六句写“我”(老农)的恻隐,“两伤悲”者,伤己悲乌也。“拨食与田乌”,其所拨者不仅是口中食,甚至可能有筐里谷种。空筐暮归,亲戚相诮,足以说明悖于常情常理。而结句“我心终不移”则大有释迦牟尼“割肉啖虎”甘为众生承担苦难的胸怀。中国古代的人道主义大概就在于此。

  储光羲这首诗的风神骨貌,在于其写实内容与古拙形式,简练的叙事方式,承继汉乐府,虽入唐调,但已洗去六朝体的浮华、铺阵,在近体诗风行之时,五言古风一体,独树一帜。对于盛唐山水田园诗来说,它不鹜声律文采,在一片“田家乐”“风光美”新潮中,以沉浑的传统唱法倾诉农家真实况味,至少也应该说是为多样化存一范本,给盛唐诗多一种样品。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210-211页

tiánjiāshì--chǔguāng

zhǎngxìnghuālǎonóngyàokànguìwéitiānshí

yíngchénfànniúshuāngjiàgēngdōngzāiqiūyǐnzhōngchūtiánsuífēi

qúnluànzhuózàoáoáodàoxīnduōyǐnliǎngshāngbēi

shítiánkōngkuāngguīqīngèngxiāngqiàoxīnzhō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