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桥春水清,桥上送君行。
野桥春水清,桥上送君行。
去去人应老,年年草自生。
去去人应老,年年草自生。
出门看远道,无信向边城。
出门看远道,无信向边城。
杨柳别离处,秋蝉今复鸣。
杨柳别离处,秋蝉今复鸣。

yuǎnrénzuòyuǎn--zhāng

qiáochūnshuǐqīngqiáoshàngsòngjūnxíngrényīnglǎoniánniáncǎoshēng

chūménkànyuǎndàoxìnxiàngbiānchéngyángliǔbiéchùqiūchánjīnmíng

张籍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 43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名园花正好,娇红白,百态竞春妆。笑痕添酒晕。丰脸凝脂,谁为试铝霜。诗朋酒伴,趁此日流转风光。尽夜游不妨秉烛,未觉是疏狂。
名园花正好,娇红白¹,百态竞春妆。笑痕添酒晕。丰脸凝脂,谁为试铝(lǚ)霜。诗朋酒伴,趁此日流转风光。尽夜游不妨秉(bǐng)烛,未觉是疏狂²
注释:¹娇红白:形容百花繁茂。²疏狂:狂放不羁貌。
茫茫。一年一度,烂漫离披,似长江去浪。但要教啼莺语燕,不怨卢郎。问春春道何曾去,任蜂蝶飞过东墙。君看取,年年潘令河阳。
茫茫。一年一度,烂漫离披¹,似长江去浪。但要教啼莺(yīng)语燕,不怨卢郎。问春春道何曾去,任蜂蝶飞过东墙。君看取,年年潘令河阳²
注释:¹离披:散乱貌。²潘令河阳:晋潘岳,为河阳令。后世泛指妇女所爱之男子。
这首送春词,虽对春光无限眷恋,却无伤春情绪。上片写名园百花盛开,娇红白,争荣斗艳。诗朋酒伴,不负大好春光,秉烛夜游。下片写春去茫茫,一年一度。但令莺燕不怨,任蜂蝶飞过东墙。结句新颖,情韵无限。通篇工丽典雅,和婉含蓄,为历来词家所称赏。

jiāngyún··jiēhàozhāisòngchūnyùn--chéng

míngyuánhuāzhènghǎojiāohóngbáibǎitàijìngchūnzhuāngxiàohéntiānjiǔyūnfēngliǎnníngzhīshuíwèishìshuāngshīpéngjiǔbànchènliúzhuǎnfēngguāngjǐnyóufángbǐngzhúwèijuéshìshūkuáng

mángmángniánlànmànshìzhǎngjiānglàngdànyàojiàoyīngyànyuànlángwènchūnchūndàocéngrènfēngdiéfēiguòdōngqiángjūnkànniánniánpānlìngyáng

绍熙辛亥除夕。余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后五年冬,复与俞商卿、张平甫、钴朴翁自封禺同载,诣梁溪。道经吴淞。山寒天迥,云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错杂渔火。朔吹凛凛。卮酒不能支。朴翁以衾自缠,犹相与行吟。因赋此阙,盖过旬,涂稿乃定。朴翁咎余无益,然意所耽,不能自已也。平甫、商卿、朴翁皆工于诗。所出奇诡;余亦强追逐之。此行既归。各得五十余解。
双桨莼波,一蓑(suō)松雨,暮愁渐满空阔。呼我盟鸥,翩(piān)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¹。那回归去,荡吴雪、孤舟夜发。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译文:双桨划破长满莼菜的水波,整个蓑衣淋着松林的密雨,暮霭生愁渐渐充满空阔的天地。呼唤鸥鸟我愿与它结盟隐逸,它翩翩飞舞似欲降下,却又背人转身掠过树梢远去。那次归返吴兴,荡开云雾寒雪,乘着孤舟连夜起程。伤心往事今又重见,依稀隐约的是秀眉一样连绵的山峰,像青色黛痕低压着双眸脉脉含情。
注释:石湖:指范成大,号石湖居士。垂虹:即垂虹桥,在今江苏吴江,因桥上有亭曰垂虹,故名。封、禺:皆山名,在今渐江德清。梁溪:今江苏无锡。¹还过木末:又掠过树梢。
双桨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suō)¹,自歌谁答?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酒醒波远,正凝想、明挡素袜(wà)。如今安在?惟有阑干,伴人一霎。(明挡 一作:明珰)
译文:小舟驶入采香小溪,那里正是早春寒冷,老夫我婆娑起舞,独自放歌谁来回应?在垂虹桥头向西遥望,孤舟御风引领我飘然远行,这真是平生难以遏止的豪情逸兴!待我酒醒顺波舟行已渐远,我正凝神思念,她耳戴明珠闪闪,足裹裹袜纤纤,如今美人何在?唯有倚眺的栏杆,伴人徘徊片刻间。
注释:¹老子婆娑:老夫我对着山川婆娑起舞。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酒醒波远,正凝想、明挡素袜。如今安在?惟有阑干,伴人一霎。(明挡 一作:明珰)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酒醒波远,正凝想、明挡素袜。如今安在?惟有阑干,伴人一霎。(明挡 一作:明珰)

  词有小序述写作缘起。它首先追叙了1191年(绍熙二年辛亥)除夕,作者从范成大苏州石湖别墅乘船回湖州家中,雪夜过垂虹桥即兴赋诗的情景。诗即《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绝句,“笠泽茫茫雁影微”是其中的一首。当时伴随诗人的还有范成大所赠侍女小红,故又有《过垂虹》一首吴:“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五年以后,1196年(庆元二年)冬,作者自封禺(二山名,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南)东诣梁溪(今无锡)张鉴别墅,行程是由苕溪入太湖经吴松江,沿运河至无锡,方向正与前次相反,同往者有张鉴(平甫)、俞灏(商卿)、葛天民(朴翁,为僧名义铦),这次又是夜过吴松江,到垂虹桥,且顶风漫步桥上,因赋此词,后经十多天反复修改定稿。这次再游垂虹,小红未同行,范成大逝去已三载。从小序看,这首词是一首写景纪游之词,但从全词看,则兼有伤逝、怀古、怀人等多重内容。此词的妙处正在将多重主旨溶成一片,复杂含混,意蕴丰厚。

  上片从环境入手,开篇便描绘出一幅凌寒荡舟的广阔画面:飘浮着莼菜的水面,双桨划动;松风时送雨点,冷凝在蓑笠上;暮霭渐渐笼罩湖上,令人生愁。起三句“莼波”、“松雨”、“暮愁”,或语新意工,或情景交融,“渐”字写出时间的推移,“空阔”则展示出境界的深广,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清旷高远的基调。以下三句继写湖面景象:沙鸥在湖上盘旋飞翔,仿佛要为“我”落下,却又背人转向,远远掠过树梢。沙鸥亲切可爱之情态毕现。因为故地重游,所以称这些水鸟为“盟鸥”(和“我”有旧交的鸥鸟。)后三句忽尔转到五年前雪夜荡舟的情景:“那回归去,荡吴雪、孤舟夜发”,正是:“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吴衣……”眼前隐约出现的不又是那重叠蜿蜒的远山?这是旧梦重温么?然而当年的人又到何处去了?结句“伤心重见”三句,挽合今昔,感慨遥深。“依约眉山,黛痕低压”,将太湖远处的青山,比作女子的黛眉,不是无缘无故作形似之语,而显然有伤逝怀人的情绪。所谓伤逝怀人,则可能既有对友人范成大的追念,又有对范成大所赠歌妓小红的想念,而且还似有对合肥情侣的深深思念(正是是年正月,词人与合肥情侣惜别,已有近一年矣)。朦胧迷离,曲尽其妙。

  下片过拍写船过采香径。这是香山旁的小溪,据《吴郡志》:“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今自灵岩望之,一水直知矢,故俗又称箭径。”面对这历史古迹,最易引发人的思古之幽情,“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老子婆娑(犹徘徊),自歌谁答。”对照“那回归去”的情景——“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而今老夫对山川歌舞,有谁应答?仍与上片结句伤逝情绪一脉相承。西望是垂虹桥,它建于北宋庆历年间,东西长千余尺,前临太湖,横截吴江,河光海气,荡漾一色,称三吴绝景,以其上有垂虹亭,故名。船过垂虹,也就成为这一路兴致的高潮所在。从“此兴平生难遏”一句看,这里的“飘然引去”之乐,实兼今昔言之。这一夜船抵垂虹时,作者曾以“卮酒”袪寒助兴,在他“飘然引去”时,未尝不回想那回“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的难以忘怀的情景。从而,当其“酒醒波远”后,不免黯然神伤。“政(正)凝想、明珰(耳坠)素袜。”“明珰素袜”借指美人。曹植《洛神赋》有“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句。这里“明珰素袜”所代的美人,联系“采香径里春寒”句,似指吴宫西子,而联系“那回归去”,又似指小红。还可能是远隔千里,年初与自己依依惜别的合肥情侣。其妙正在于怀古与思念之情合一,又不说明,反令人神远。末三句即以“如今安在”四字提唱,“唯有阑干,伴人一霎”一叹作答,指出千古兴衰、今昔哀乐,犹如一梦,由怀想跌到眼前,收束有力。而伤怀幽怨,余味不尽。

  从小序看,这一夜同游共四人,且相呼步行于垂虹桥,观看星斗渔火,而词中却绝少征实描写。惟致力刻画在这吴压青山、暮愁渐满的太湖之上、垂虹亭畔飘然不群,放歌抒怀的词人自我形象,颇有遗世独立之感。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723-1725页

qìnggōngchūn ·shuāngjiǎngchún

jiāngkuí sòngdài 

    shàoxīnhàichú biéshíguīxīng xuěhòuguòchuíhóng chángshīyún  mángmángyànyǐngwēi fēngchóngdiéyún chángqiáochūnhán zhǐyǒushīrénguī  hòuniándōng shāngqīng zhāngpíng wēngfēngtóngzǎi liáng dàojīngsōng shānhántiānjiǒng yúnlàng zhōngxiāngchuíhóng xīngdǒuxiàchuí cuòhuǒ shuòchuīlǐnlǐn zhījiùnéngzhī wēngqīnchán yóuxiāngxíngyín yīnquè gàiguòxún gǎo稿nǎidìng wēngjiù ránsuǒdān néng píng shāngqīng wēngjiēgōngshī suǒchūguǐ qiángzhuīzhúzhī xíngguī shíjiě 

shuāngjiǎngchún suōsōng chóujiànmǎnkōngkuò méngōu piānpiānxià bèirénhuánguò huíguī dàngyúnxuě zhōu shāngxīnchóngjiàn yuēméishān dàihén 
cǎixiāngjìngchūnhán lǎosuō shuí chuíhóng西wàng piāorányǐn xīngpíngshēngnánè jiǔxǐngyuǎn zhèngníngxiǎng míngdāng jīnānzài wéiyǒulángān bànrénshà  (míngdāngzuò míngdāng )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如茨。韎韐有奭,以作六师。
瞻彼洛¹矣,维水泱(yāng)²。君子³至止,福禄如茨(cí)。韎(mèi)(gé)有奭(shì),以作六师¹⁰
译文:望着眼前那洛水,水势茫茫在流淌。周王来到洛水滨,福禄多如茅茨样。蔽膝闪着赤色光,六军统帅检阅忙。
注释:¹洛:洛水。古有二洛水,一发源于陕西西北,流入渭水;一发源于陕西南部,经洛阳而流入黄河。朱熹认为此诗所指为经洛阳而流入黄河的洛水。²泱泱:水势盛大的样子。³君子:指周王。⁴止:语助词。⁵茨:茅草屋盖,有多层。如茨,形容其多。⁶韎:用茜草染成赤黄色的革制品。⁷韐:蔽膝。此为天子有兵事时所穿。⁸奭:赤色貌。有奭,形容韎韐之色鲜红。⁹作:起也。¹⁰六师:六军。古时天子六师,每师二千五百人。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鞸琫有珌。君子万年,保其家室。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鞸(bǐ)¹(běng)²有珌(bì)³。君子万年,保其家室
译文:望着眼前那洛水,水势茫茫在流淌。周王来到洛水滨,剑鞘饰玉真堂皇。周王将享万年福,保他家室永兴旺。
注释:¹鞸:刀鞘,古代又名刀室。²琫:刀鞘口周围的玉饰。³有珌:即珌珌,玉饰花纹美丽貌。⁴家室:此处犹言“家邦”,即国家。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既同。君子万年,保其家邦。
瞻彼洛矣,维水泱泱。君子至止,福禄既同¹。君子万年,保其家邦。
译文:望着眼前那洛水,水势茫茫在流淌。周王来到洛水滨,福禄全聚他身上。周王将享万年福,保其国家用安康。
注释:¹既同:指福气聚集。既,完全。同,汇聚。

  此诗共三章。首章起笔雍容大方,“福彼洛矣,维水泱泱”,两句点明天子会诸侯讲武的地点,乃在周的东都——洛阳(今属河南)。且以洛水之既深且广,暗喻天子睿智圣明,亦如洛水之长流,深广有度。接着以“君子至止,福禄如茨”两句,表明天子之莅临洛水,会合诸侯,讲习武事,乃天子勤于大政的表现。昔人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天子能亲临戎政,御军服以起六师,故能“福禄如茨”,使天下皆受其赐。此章后两句“韎韐有奭,以作六师”,补足前意,“韎韐”为皮革制成的军事之服,意如今之皮蔽膝。“以作六师”,犹言发动六军讲习武事。明示天子此会的目的,在于习武练兵。故天子亲御戎服,以示其隆重。

  二章旨在加深赞美。起二句同首章。“君子至止,鞸琫有珌”,鞸为剑鞘,琫珌分指剑鞘上下端之玉饰,表明天子讲武视师时,军容整肃,天子亲佩宝剑,剑鞘也装饰得非常堂皇,威仪崇隆。故而诗人以“君子万年,保其家室”,作欢呼性的赞颂。

  三章句型基本上与二章相同,但意义有别。“君子至止,福禄既同”两句,既与首章之“福禄如茨”相应,兼以示天子在讲武检阅六师之后,赏赐有加,使与会的诸侯及军旅,皆能得到鼓励,众心归向,一片欢欣,紧接着在“君子万年,保其家邦”的欢呼声中,结束全诗。而“保其家邦”的意义,较之前章的“保其家室”,更进一层,深刻地表明此次讲习武事的主要目的。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67-469

zhānluò

míng xiānqín 

zhānluò wéishuǐyāngyāng jūnzhìzhǐ  mèiyǒushì zuòliùshī 

zhānluò wéishuǐyāngyāng jūnzhìzhǐ bǐngběngyǒu jūnwànnián bǎojiāshì 

zhānluò wéishuǐyāngyāng jūnzhìzhǐ tóng jūnwànnián bǎojiābāng 

渚蒲淅淅风犹急,岸柳纤纤雨尚余。
渚蒲淅(xī)¹风犹急,岸柳纤纤雨尚余。
译文:渚蒲这个地方还在刮着淅淅的风,纤细的岸柳在雨中摇荡着。
注释:¹淅淅:形容风声。
栖鹭宿鸥浑去尽,泝溪还有两三鱼。
(qī)鹭宿鸥浑¹去尽,泝(sù)²溪还有两三鱼。
译文:栖息的白鹭和驻宿的鸥鸟全都飞走了,沿着小溪逆流而上的话还可以看到有两三条鱼在水里游动。
注释:¹浑:全,都。²泝:同“溯”,逆流而上。
落拓江湖常载酒,十年重见云英,依然绰约掌中轻。灯前才一笑,偷解砑罗裙。
落拓(tuò)江湖常载酒,十年重见云英,依然绰(chuò)约掌中轻。灯前才一英,偷解砑(yà)罗裙。
译文:混迹江湖穷困失意,时常纵酒也愁闷难消。十年之后重见云英,她依然风姿绰约身材美妙。灯前相视而笑,轻解罗裙欢度醉人的春宵。
注释:落拓:贫困失意,景况凄凉。 唐李郢《即目》诗:“落拓无生计,伶俜恋酒乡。”绰约:亦作淖约、嫜约、弱约。意指女子的姿态柔美。白居易《长恨歌》:“楼阁玲珑玉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掌中轻:化用杜牧《遣怀》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云英,唐钟陵妓。何光远《鉴戒录》:“罗秀才初赴举,于钟陵筵上与娼妓云英同席。一纪后下第,复与云英相见。云英抚掌日:”罗秀才犹未脱白耶,隐虽内耻。”寻又嘲之云:“钟陵醉别十馀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掌上轻,极言体态轻盈,相传漠成帝之后赵飞燕体态轻盈,能在掌上舞蹈。砑罗裙:砑光的罗裙。唐崔怀宝《忆江南》词:“平生愿,愿作乐中筝。得近玉人纤手子,砑罗裙上放娇声。”
薄幸萧郎憔悴甚,此身终负卿卿。姑苏城上月黄昏。绿窗人去住,红粉泪纵横。
薄幸萧郎憔悴甚,此身终负卿卿。姑苏城上月黄昏。绿窗人去住,红粉泪纵横。
译文:我也似轻薄的萧郎游踪不定,今生愧对眼前的美人。姑苏城上的明月正西沉。窗内的人儿难舍难分,她眼泪纵横多么伤心。
注释:薄幸:犹言薄情,负心。唐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 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萧郎:原指梁武帝萧衍。《梁书·武帝纪》:“王俭一见,深相器异。谓庐江何宪日:‘此萧郎三十内当作侍中,出此则贵不可言。’”后指为女子所爱的男子。憔悴:亦作“ 憔瘁 ”。黄瘦;瘦损。《国语·吴语》:“使吾甲兵钝弊,民日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 此身:这辈子。 唐李商隐《马嵬》诗之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卿卿:男女间的昵称。上卿字为动词,下卿字犹言你。《世说新语·惑溺》:“王安丰戎妇常卿安丰,安丰日:“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日:‘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姑苏:今江苏苏州。同时也是苏州吴县的别称。因其地有姑苏山而得名。《荀子·宥坐》:“女以谏者为必用邪? 吴子胥 不磔 姑苏 东门外乎!”黄昏:日已落而天色尚未黑的时候。《楚辞·离骚》:“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唐李商隐《乐游原》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绿窗人:指所逢歌妓。韦庄《菩萨蛮》:“绿窗人似花。”去住,去后。犹去留。 汉蔡琰《胡笳十八拍》:“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唐司空曙《峡口送友人》诗:“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红粉:本指古代妇女所用的一种化妆用品,后用以代指美女。宋计有功《唐诗纪事·杜牧》:“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纵横:亦作“ 纵衡 ”,肆意横行,无所顾忌。《后汉书·耿弇传》:“诸将擅命于畿内,贵戚纵横于都内。”《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

  这首词题目点明遇旧有感。旧时的恋人对他仍然非常倾心,但星移斗转,世事多变,自己已很难接受这分情意。梅村对自己无情谴责,正好反衬他内心对这一女子的爱。情词一般都写得艳丽,梅村词却凄怆怨悔,这是他身世所决定的。

  词上片落笔于眼前的卞玉京, 下片抒发“此生终负卿卿”的歉疚之情,凄丽缠绵,异常沉痛。

  开端“落拓”句紧扣题目。梅村少年得意,二十三岁进士及第,不久即卷入党争,几遭杀身之祸。明王朝覆灭后,应召仕清,出于无奈,给他精神上以极大的折磨,以病乞归后不再复仕。“落拓江湖常载酒”是他对脱离官场后的生活概括。增加了词中潦倒,伤感的气氛,用词情景交融,文情并茂,使他们的这次重逢和分别显得更为痛苦,悲伤和凄凉。

  “十年重见云英”一句表达了作者和卞玉京久别重逢时丰富复杂的感情。以仙女云英来比喻卞玉京,说明她在作者心目中地位的崇高;又以“掌中轻”这一典故来形容卞玉京,显示她依然轻盈、俏丽。作者用词凝炼、含蓄,富于感情色彩。

  “云英”“依然绰约掌中轻”。那是因为她对生活充满希望,坚信情人会把她从火坑中解救出来。等了十年,一旦相见,毫无半句怨言。相反,“灯前才一笑,偷解砑罗裙。”描绘她见面后,便以最赤诚的方式把爱献给恋人。这女子的真诚与热烈,使词人感到内疚。此乃一铢千斤之法,表面上轻松,实际上感情的负重更加沉重。

  “薄幸萧郎憔悴甚,此生终负卿卿。”可以想见他被内心痛苦折磨得憔悴不堪,已无心思谈情说爱或另建家室。如今面对等了他十年的痴情女子无法履行自己的诺言感到内疚。看到自己的恋人不得不继续忍受灵魂的蹂躏,心中更不是滋昧呢。此处,词写的哀怨超脱。

  “姑苏城上月黄昏。绿窗人去住,红粉泪纵横。”这结尾表面写景,实则写情,抒发词人内心的痛苦以及对“云英”的同情和怜悯。整首词倾注梅村真诚的感情,又弥漫着悲凉的气氛。词人见到“云英”由喜到悲,“云英”见到词人由笑到哭,对照强烈,层次分明。

参考资料:
1、 朱惠国.中国古典文学精品选: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07月第1版.
2、 钱仲联.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09.
3、 陈耳东.情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
4、 田军 ,王洪.金元明清诗词曲鉴赏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08月第1版.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