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管朱弦下碧空,美人彩仗正乘龙。堂前微步灯花喜,自觉神仙不易逢。
玉管朱弦下碧空,美人彩仗正乘龙。堂前微步灯花喜,自觉神仙不易逢。

dòngfángwèiwàng--zōu

guǎnzhūxiánxiàkōngměiréncǎizhàngzhèngchénglóngtángqiánwēidēnghuājuéshénxiānféng

何吾驺

何吾驺

明广东香山人,字龙友,号家冈。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官少詹事。崇祯六年擢礼部尚书,旋入阁,与首辅温体仁不协,罢去。南明隆武帝召为内阁首辅。闽疆既失,赴广州,永历帝以原官召之,引疾辞去。有《宝纶阁集》。 ▶ 653篇诗文

猜您喜欢
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
罔两¹问景²曰:“曩(nǎng)³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fù)(tiáo)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
译文:微阴问影子:“先前你在走,现在又停下;先前你坐着,如今又站了起来。你怎么没有自己独立的持守呢?”影子回答说:“我是有所依凭才这样的吗?我所依凭的东西又有所依凭才这样的吗?我所依凭的东西难道像蛇的蚹鳞和鸣蝉的翅膀一样微小吗?我哪里明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现在这样?我又怎么知道因为什么缘故而不会是这样?”
注释:¹罔两:影子之外的微阴。²景:影子;这个意义后代写作“影”。³曩:以往,从前。⁴特:独。⁵操:操守。⁶待:依靠,凭借。⁷蚹:蛇肚腹下的横鳞,蛇赖此行走。⁸蜩:蝉。
杉竹清阴合,闲行意有凭。
杉竹清阴合,闲行意有凭。
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
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
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棱。
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棱。
翻思深隐处,峰顶下层层。
翻思深隐处,峰顶下层层。

qiūjìng--bǎoxiān

shānzhúqīngyīnxiánxíngyǒupíng

liángshēngchūguòjìngguīsēng

chóng穿chuānyōuxuétáihénjiēduànléng

fānshēnyǐnchùfēngdǐngxiàcéngcéng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¹登山。
译文:整日昏昏沉沉恍若梦中,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便强打精神登山赏景。
注释:¹强:勉强。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偷 一作:又)
¹²竹院³逢僧(sēng)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偷 一作:又)
译文:经过一个种满竹子的寺院,与一僧人攀谈许久,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
注释:¹因:由于。²过:游览,拜访。³竹院:即寺院。此处“偷”在有的诗歌版本中作“又”字。⁴浮生:意为人生漂浮无定,如无根之浮萍,不受自身之力所控,故谓之“浮生”。

  这首诗是写于镇江鹤林寺的墙壁上。作者在听了老僧的教训后悟得了对待人生的观念,明白了只有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第一句是诗人对自己遭遇流放时的内在情绪与外在情态的真实描述。诗人从“抑”起笔,首先抒写其消极浑噩的内心情态。在“醉梦”前面修饰以“终日昏昏”,可见诗人面对流放遭遇所表现出来的极度消沉和一蹶不振。从写法上这是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写法,为下文的“扬”做了一个很好的蓄势和铺垫。

  第二句是写诗人在百无聊赖之际,浑浑噩噩之中,忽然发现明媚的春光已经快要离他而远去了,于是强打精神走出户外,登上南山,想借欣赏春色以排遣积郁已久的愁苦与不快。这里的“春尽”我们应该不仅仅理解为自然界的春天将要过去了,还应该想到人生青春岁月之有限。诗人不甘心就此消沉下去,不能就这样枉费青春,不甘心庸庸碌碌了此一生,因此才在“忽闻春尽”之后振作精神“强登山”。

  第三句中“因”,当为介词,有“由于”之意;“竹院”,就是寺院,僧人参禅悟道修行之地。诗人来这里干什么?有意来的也好,无意路过也罢,总之,人还是进去了,并且与寺内的高僧谈禅悟道闲聊了很久。“逢僧话”之“逢”字告诉读者是无意之中碰到的;“话”,即与老和尚谈禅悟道,聊天,吐露心中的苦闷与不快,探讨人生之喜怒哀乐。作为佛家,对待人生的观念自古多为淡化人生功利,平和情绪心态,面对惨淡现实,视若罔闻,处变不惊。不论有多大的烦恼与不快,学会深藏于心底,这样才能忘记过去,笑对人生,憧憬未来。

  第四句是点睛之笔。浮生半日闲,是因为过竹院逢僧话。此句深深禅意,揭示了无趣盲目的人生,半日闲最难得。

  作者已经对人生有所觉悟,并找出自己的答案。这首诗就是他心境的写照,有人以为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并对之解释,其实不然“偷得”也好,“又得”也好,并非对人生的消极应对,而是一种自然之道。

参考资料:
1、 许图南.古竹院考--从李涉的诗谈到镇江的竹林寺.教学与进修, 1981.07.02
2、 杨鸿儒编著. 唐代绝句评译 上. 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6.11

línsēngshè

shè tángdài 

zhōnghūnhūnzuìmèngjiān wénchūnjìnqiǎngdēngshān 
yīnguòzhúyuànféngsēnghuà tōushēngbànxián  (tōuzuò yòu )
楚公子围聘于郑,且娶于公孙段氏。伍举为介。将入馆,郑人恶之。使行人子羽与之言,乃馆于外。
楚公子围¹(pìn)于郑,且娶于公孙段氏²。伍举³为介。将入馆,郑人恶之。使行人子羽与之言,乃馆于外。
译文:楚国公子围到郑国聘问,同时迎娶公孙段家的女儿。伍举担任副使。他们正准备住进城内宾馆,郑国孙怀疑他们有诈,派行孙子羽同他们说了,于是住在城外的馆舍。
注释:¹公子围:楚康王的弟弟,当时担任令尹(楚国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²公孙段氏:郑大夫,名子石。³伍举:又称椒举,伍子胥的祖父。⁴介:副使。⁵恶:讨厌、憎恨。⁶行人:官名。管朝觐聘问之事。类似于后世的外交官。
既聘,将以众逆。子产患之,使子羽辞曰:“以敝邑褊小,不足以容从者,请墠听命!”令尹使太宰伯州犁对曰:“君辱贶寡大夫围,谓围:‘将使丰氏抚有而室。’围布几筵,告于庄、共之庙而来。若野赐之,是委君贶于草莽也!是寡大夫不得列于诸卿也!不宁唯是,又使围蒙其先君,将不得为寡君老,其蔑以复矣。唯大夫图之!”子羽曰:“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己,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小国失恃而惩诸侯,使莫不憾者,距违君命,而有所壅塞不行是惧!不然,敝邑,馆人之属也,其敢爱丰氏之祧?”
既聘,将以众逆¹。子产患之,使子羽辞曰:“以敝邑(yì)(biǎn)小,不足以容从者,请墠(shàn)²听命!”令尹³使太宰伯州犁(lí)对曰:“君辱贶(kuàng)寡大夫围,谓围:‘将使丰氏抚有而室。’围布¹⁰几筵(yán)¹¹,告于庄、共¹²之庙而来。若野赐之¹³,是委君贶于草莽也!是寡大夫不得列于诸卿也!不宁唯是,又使围蒙¹⁴其先君¹⁵,将不得为寡君老¹⁶,其蔑(miè)以复矣。唯大夫图之!”子羽曰:“小国无罪,恃(shì)¹⁷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¹⁸己,而¹⁹无乃包藏祸心²⁰以图之。小国失恃而惩²¹诸侯,使莫不憾者,距²²违君命,而有所壅(yōng)²³不行是惧!不然,敝邑,馆人²⁴之属也,其敢爱丰氏之祧(tiāo)²⁵?”
译文:聘问结束以后,公子围准备带领军队前去迎亲。子产担心这件事,派子羽推辞,说:“由于敝国地方狭小,容纳不下随从的孙,请允许我们在城外修整祭祀的地面听候命令。”公子围派太宰伯州犁回答说:“辱蒙君王赏赐敝国大夫围,告诉围说‘将让丰氏作你的妻室’。围摆设了祭筵,在庄王、共王的宗庙视告后才来。如果在野外赐给围,这是将君王的赏赐抛在了草丛里,这就使敝国大夫围不能置身于卿大夫们的行列了。不仅是这样,更使围欺骗自己的先君,将不能再作敝国国君的大臣,恐怕也无法向敝国国君复命了。希望大夫考虑这件事。”子羽说:“小国没有罪,依赖大国才真正是它的罪过。本来打算依赖大国安定自己,又恐怕他们包藏祸心来图谋自己。敝国唯恐小国失去依赖,致使诸侯心怀戒备,使他们莫不怨恨大国,抗拒违背君王的命令,从而使大国的命令不能贯彻,无法施行。要不是这个原因,敝国是替贵国看守馆舍的,岂敢爱惜丰氏的宗庙而不让入内?”
注释:¹逆:迎。²墠:郊外祭祀的场地。³令尹:指公子围。⁴太宰:官名,掌管王家内外事务。⁵伯州犁:楚人。⁶贶:赠送,赐予。⁷寡大夫:对于他国自称本国大夫的谦词。⁸丰氏:即公孙段氏。公孙段食邑一丰,故称丰氏。⁹而,通“尔”,你。¹⁰布:设置。¹¹几筵:古时的一种祭席。¹²庄、共:楚庄王、共王。庄王是公子围的祖父,共王是他的父亲。¹³若野赐之:意谓在城外成婚礼。¹⁴蒙:欺。¹⁵先君:指庄王、共王。¹⁶老:大臣。¹⁷恃:指依靠大国而自己无防备。¹⁸靖:安定。¹⁹而:同“尔”,你。²⁰包藏祸心:外表和好,心怀恶意。²¹惩:警戒。²²距:同“拒”。²³壅塞:阻塞不通。²⁴馆人:管理客馆、招待宾客的人。²⁵祧:远祖的庙。
伍举知其有备也,请垂櫜而入。许之。
伍举知其有备也,请垂櫜(gāo)¹而入。许之。
译文:伍举知道郑国有了防备,就请求让军队垂下箭囊入城。郑国同意了。
注释:¹櫜垂櫜:表示袋子里没有装弓箭之类的武器。:盛弓箭的袋子。
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至于山川之胜,游观之富,天下莫与为比。故有四方之志者,多乐居焉。
关中¹风土²完厚,人质直³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kāng)(kǎi),且有义汉之旧。至于山川之胜,游观之富,天下莫与为比。故有四方之志者,多乐居焉。
译文:关中地区风物土壤富庶肥沃,人民淳朴直爽又崇尚道义,风气习俗与喜欢激昂放歌的作风都还保留着秦汉时的旧貌。要说到山川之美,游览胜地之多,是天下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所以志在四方的人都喜欢在关中居住。
注释:引:古代文体,与序同,也称赠序。¹关中:潼关以西,今陕西境内。²风土:社会环境与地理条件的总称。³质直:质朴爽直。⁴尚义:崇尚义气。⁵风声习气:风教习俗。⁶慷慨:意气激昂。指义腔高亢而嘹亮。⁷义汉之旧:义汉时的遗风。⁸游观:游览。⁹有四方之志者:有经略天下雄心的人。
予年二十许时,侍先人官略阳,以秋试留长安中八九月。时纨绮气未除,沉涵酒间。知有游观之美而不暇也。长大来,与秦人游益多,知秦中事益熟,每闻谈周、汉都邑,及蓝田、鄠、杜间风物,则喜色津津然动于颜间。二三君多秦人,与余游,道相合而意相得也。常约近南山,寻一牛田,营五亩之宅,如举子结夏课时,聚书深读,时时酿酒为具,从宾客游,伸眉高谈,脱屣世事,览山川之胜概,考前世之遗迹,庶几乎不负古人者。然予以家在嵩前,暑途千里,不若二三君之便于归也。清秋扬鞭,先我就道,矫首西望,长吁青云。
予年二十许时,侍先人官略阳¹,以秋试²留长安中八九月。时纨(wán)(qǐ)³未除,沉涵酒间。知有游观之美而不暇也。长大来,与义人游益多,知义中事益熟,每闻谈周、汉都邑(yì),及蓝田、鄠(hù)、杜间风物,则喜色津津然动于颜¹⁰间。二三君¹¹多义人,与余游,道相合而意相得也。常约近南山¹²,寻一牛田¹³,营五亩之宅¹⁴,如举子¹⁵结夏课¹⁶时,聚书深读,时时酿酒为具¹⁷,从宾客游,伸眉高谈,脱屣(xǐ)世事¹⁸,览山川之胜概¹⁹,考前世之遗迹,庶几乎不负古人者。然予以家在嵩前²⁰,暑途千里,不若二三君之便于归也。清秋扬鞭,先我就道,矫首²¹西望,长吁(xū)青云。
译文:我二十岁左右时,随奉先父官居略阳,曾因秋试在长安住了八九个月。那时我还未脱尽纨绔习气,整天沉溺在灯红酒绿之中,虽然知道有许多名胜美景却无暇顾及。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与关中人士相处得更多了,就对关中的事情更为熟悉了。每当听到谈起长安以及蓝田、鄠杜一带地方的风土物情,就不禁露出跃跃欲往的喜色。你们诸位大都是关中人,与我一道游览,真是志同道合。我曾打算约你们一起在靠近终南山地方觅一块地,经营五亩田大小的庄园,像举子退居温课一般,收集佳书精研细读,常常酿造美酒供应,相随着宾客游览,扬眉高谈阔论,摆脱尘事困扰,赏览山河美景,考察前代遗迹,这样大概可算不辜负古人了。但是,我因为家在嵩山之南,这么热的天要长途跋涉千里,不像你们来去这么方便。
注释:¹侍先人官略阳:先人指元好问继父元格。略阳:地名,今甘肃义安东北。²秋试:秋季举行的乡试,每三年一次。³纨绮气:富贵人家子弟的习气。纨绮:丝织品,富家子弟用作衣料。⁴沉涵:沉湎、沉溺。⁵周、汉都邑:周都镐京,在今陕西西安西南。汉都长安,在今陕西西安西北。⁶蓝田:今陕西蓝田,以产玉知名。⁷鄠:今陕西户县。⁸杜:杜陵,在今陕西西安东南,汉宣帝筑陵于此。⁹津津然:高兴的样子。¹⁰颜:额,引申为面容。¹¹二三君:指“义中诸人”。¹²南山:终南山。¹³一牛田:一条牛所能耕种的土地。¹⁴营五亩之宅:经营五亩的田园。¹⁵举子:参加考试的文人。¹⁶结夏课:夏季邀集同辈,温习诗文,以备秋试。¹⁷为具:整理饮食器具。¹⁸脱屣世事:如同脱鞋一样摆脱世事。¹⁹胜概:美丽的景物。²⁰嵩前:嵩山之前。金兴定二年(1218年),元好问移家河南登封,距嵩山不远。²¹矫首:举头。
今夫世俗惬意事如美食、大官、高赀、华屋,皆众人所必争,而造物者之所甚靳,有不可得者。若夫闲居之乐,澹乎其无味,漠乎其无所得。盖其放于方之外者之所贪,人何所争,而造物者亦何靳耶?行矣诸君,明年春风,待我于辋川之上矣。
今夫世俗惬意事如美食、大官、高赀(zī)、华屋¹,皆众人所必争,而造物者²之所甚靳³,有不可得者。若夫闲居之乐,澹乎其无味,漠乎其无所得。盖其放于方之外者之所贪,人何所争,而造物者亦何靳(jìn)耶?行矣诸君,明年春风,待我于辋(wǎng)之上矣。
译文:你们在清秋佳日扬起马鞭,先我一步登上征途,举头西望,真是气干青云。现在世俗中称心满意的事情,像吃山珍海味、做高官、腰缠万贯、住华美的房子,都是大多数人所追求的,而老天爷却非常吝惜,因此不是人人都能得到。像那闲居的乐趣,或许是平淡得无味,空虚得一无所有,但这正是置身世外的人所追求的,一般的人怎么会去争它,而老天爷又怎么会去吝惜它呢?各位走吧!待到来年春风荡漾的时候,请在辋川岸边等我到来。
注释:¹高赀华屋:富足的钱财和华美的房屋。²造物者:指上天。³靳:吝惜。⁴方之外:世外。⁵辋川:水名,今陕西蓝田南,唐诗人王维于此筑别墅闲居,吟咏甚多。

  这篇文章作者先写关中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向往之情溢于言表。接着写弱冠之时,无暇欣赏关中之美,长大后想象与友人结庐南山,闭门读书,伸眉高谈,脱屣世事;如今友人归秦,而自己未能同行,遗憾之情,跃然纸上。最后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世俗之人进行了讽刺,表达来春与友人相聚秦中的美好愿望。文章质朴恬淡,潇洒自然。

  文章开篇落笔,便直写秦中风土民情之美,并以“天下莫与为比”的赞语和“有四方之志者,多乐居焉”的事实加以突现。接着是作者回忆秦中往事。随着阅历增多,元好问由“沉涵酒间,知有游观之美而不暇”,以至于每闻谈及秦中风物“则喜色津津然动于颜间”。然后引出送别之人,言昔日常相约在终南山“寻一牛田,营五亩之宅”,“脱屣世事”,过游山访古的自在日子。只可惜“家在嵩前”,终难如愿,不禁为“二三君之便于归”慨叹不已。若是一般送别文字,到此当可收煞。然而作者笔锋陡转,另起一端,锐意讽刺那些沽名钓誉、迫名逐利的仕途小人,表达自己对朴素、恬淡的田园生活的神往。显然,作者巧妙地以送别为名写秦中之美,其最后归向是表白自己洁身自好、愤世嫉俗之心,故冲淡了离情,而由归去之乐占据上风。

  文章以浓墨重彩极写山川之胜,人情之美,且皆从大处着手,虚处落笔。如介绍秦中奇观天下为尊,一概粗略勾勒,在整体上给人大致印象。虽提及周汉都邑、蓝田、鄂、杜,却又似蜻蜓点水,不作深入细致描写,仅以作者对秦中由来已久的切身体会来着意渲染,字里行间真情洋溢。同时,写秦中诸人,以“二三君多秦人,与余游,道相合而意相得也”一笔带过,然后补叙闲居南山的旧约。“二三”乃虚数,实为几人不得而知,其余就更是无可奉告了。虚写秦中秀色,易激发读者好奇心,探寻关中究竟美在何处,于是就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引人神往;“二三君”不明其人,可作“质直尚义”的关中人物代表。作者与之志同道合,反衬出秦中人情之醇美古朴,民风的慷慨耿介。作者此笔,虚实相映,于空灵中见深意。同时,人情美与自然美的融合,使读者从整体上把握秦中之美。而这种浑然一体的美,又恰好与后文作者所竭力鞭挞的“众人所必争”、“造物者之所甚靳”的“美食大官、高赀华屋”相比较,关中自成了净土和归宿。

  缘情而化,跌宕成韵,显示了文章的语言风格。“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至于山川之胜,游观之富,天下莫与为比。”皆四六句相间,整饬精巧而又流转活脱,胸中情致随之直泻而出;抒写“二十许时”、“长大来”对关中的不同感受,则又笔法酣畅悠忽、疾徐有致,“津津然”喜气溢于言表;提及闲居之乐,则不乏桃源之风,至于澹泊清纯,语言也近乎典雅,往往使人想起终南山、“五亩之宅”(《孟子·梁惠王下》)、“伸眉”高谈(司马迁《报任安书》)等掌故;指斥世俗污浊,歌咏“方之外者”(《庄子·大宗师》引孔子语),顿然浩气充溢。文风沉稳而峭拔,句式不求工巧,唯在气魄。篇末以呼告式语句“行矣诸君,明年春风,待我于辋川之上矣”结束,又与前之“清秋扬鞭,先我就道,矫首西望,长吁青云”一气贯通,文人才子潇洒飘逸、倜傥风流之态,呼之欲出。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 下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7月:第1491页—第1492页

sòngqínzhōngzhūrényǐn

yuánhàowèn jīncháo 

    guānzhōngfēngwánhòu rénzhìzhíérshàng fēngshēng yáokāngkǎi qiěyǒuqínhànzhījiù zhìshānchuānzhīshèng yóuguānzhī tiānxiàwéi yǒufāngzhīzhìzhě duōyān 

    niánèrshíshí shìxiānrénguānlüèyáng qiūshìliúchángānzhōngjiǔyuè shíwánwèichú chénhánjiǔjiān zhīyǒuyóuguānzhīměiérxiá chánglái qínrényóuduō zhīqínzhōngshìshú měiwéntánzhōu hàn lántián  jiānfēng jīnjīnrándòngyánjiān èrsānjūnduōqínrén yóu dàoxiāngérxiāng chángyuējìnnánshān xúnniútián yíngzhīzhái jiéxiàshí shūshēn shíshíniàngjiǔwéi cóngbīnyóu shēnméigāotán tuōshìshì lǎnshānchuānzhīshènggài kǎoqiánshìzhī shùrénzhě ránjiāzàisōngqián shǔqiān ruòèrsānjūnzhībiàn便guī qīngqiūyángbiān xiānjiùdào jiǎoshǒu西wàng chángqīngyún 

    jīnshìqièshìměishí guān gāo huá jiēzhòngrénsuǒzhēng érzàozhězhīsuǒshènjìn yǒuzhě ruòxiánzhī dànwèi suǒ gàifàngfāngzhīwàizhězhīsuǒtān rénsuǒzhēng érzàozhějìn xíngzhūjūn míngniánchūnfēng dàiwǎngchuānzhīshà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