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千树碧溪头,树下佳人独倚楼。惆怅不堪花落尽,秋江一曲写新愁。
芙蓉千树碧溪头,树下佳人独倚楼。惆怅不堪花落尽,秋江一曲写新愁。

yuányínshíèrshǒu--zōu

róngqiānshùtóushùxiàjiārénlóuchóuchàngkānhuāluòjǐnqiūjiāngxiěxīnchóu

何吾驺

何吾驺

明广东香山人,字龙友,号家冈。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官少詹事。崇祯六年擢礼部尚书,旋入阁,与首辅温体仁不协,罢去。南明隆武帝召为内阁首辅。闽疆既失,赴广州,永历帝以原官召之,引疾辞去。有《宝纶阁集》。 ▶ 65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柳带榆钱,又还过、清明寒食。天一笑、满园罗绮,满城箫笛。花树得晴红欲染,远山过雨青如滴。问江南池馆有谁来?江南客。
柳带榆(yú)¹,又还过、清明寒食²。天一笑、满园罗绮(qǐ)³,满城箫笛。天树得晴红欲染,远山过雨青如滴。问江南池馆有谁来?江南客
译文:柳树已是长条如带,榆荚也结实如古钱 。清明、寒食两节已过。天晴了,满园游玩的仕女,满城笙歌。阳光照耀,满树红花红得艳丽;雨后远山,座座青翠欲滴。向江南问讯:谁会来这乌衣园探寻?是我这个江南的客人。
注释:¹柳带榆钱。指柳条飘拂,榆荚成串。²清明寒食:“清明”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一“气”。“寒食”是令名,在清明节前一两日,以禁火做饭,故名。³罗绮:此以衣代人,指游女。⁴江南客:自指并兼指其兄。
乌衣巷,今犹昔。乌衣事,今难觅。但年年燕子,晚烟斜日。抖擞一春尘土债,悲凉万古英雄迹。且芳尊随分趁芳时,休虚掷。
乌衣巷(xiàng)¹,今犹昔。乌衣事,今难觅(mì)。但年年燕子,晚烟斜日。抖擞一春尘土债(zhài)²,悲凉万古英雄迹。且芳尊随分³趁芳时,休虚掷(zhì)
译文:乌衣巷的模样还似往昔。可乌衣巷中的往事今日已难寻觅。只有春来秋去的燕子年年来此地,看到的也不过是苍茫暮色中残阳渐坠西。我来这里游赏本想除去为官经历上的烦意,眼前所见,倒为古今沧桑生出无数悲切和忧郁。且端着酒杯让我随意畅饮,莫虚度了这天气晴朗和花红柳绿的光阴。
注释:¹乌衣事:指东晋王导和谢安住在这里,衣冠来往、车马喧闹的历史事迹。²尘土债:指自己仕宦的官务。这两句是说,本来想借游园以摆脱繁杂的官场事务,谁知来到园中却勾引起人世沧桑的无限悲凉。³随分:犹云随便。

  这首词为感愤时事之作。全词绘景、吊古、抒情,逐层叙写,一气贯穿,自然浑成。

  上片侧重写景,景中含情,其中“满园罗绮,满城箫笛”的热闹场景与“花树得晴红欲染,远山过雨青如滴”的美好景致,皆足以动人游兴,让人兴奋,但却与宦途不顺的吴氏兄弟的郁闷心情不相协调,反而引出了他们的客居之愁。前两句写乌衣园及金陵城内游人如织的赏春盛事,后两句对仗工整,将此时节的美丽风景描绘得尤为绘声绘色。“问江南、池馆有谁来?江南客。”在这乌衣园内的池阁馆榭间游玩的是些什么人呢?其中就有我这来自江南的游客。上片结句以一问答引出自己客中游园的身份,乐尽悲续,引起下片的身世之慨。

  下片转入怀古抒情,郁闷之情贯穿全篇。“乌衣巷,今犹昔。乌衣事,今难觅。”两句以“乌衣”并提,但巷犹昔,事难觅,对比十分鲜明。王谢的德行已成历史,不复存在,所以难觅。来到此地,只见小巷依然,触景生情。“但年年燕子,晚烟斜日。”只有春来秋去的燕子年年来此凭吊一番, “晚烟斜日”景象何其萧条。燕子当年经历过乌衣园的繁盛,如今又看到它的冷落,作者的今昔之感借燕子作了具体呈现。这里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但用意不同。刘诗旨在奚落、讽刺,这里是景仰、怀念。“抖擞一春尘土债,悲凉万古英雄迹。”语出辛弃疾《沁园春·和吴子似县尉》词中“直须抖擞尘埃”句。“这里“尘土债”与“英雄迹”对照,显示了自己及其兄多少沉沦下僚、尘驱物役的苦闷和愤慨;“英雄”二字显示出兄弟二人不同于那些“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的世俗之人,他们悲愤的是壮志难酬,追求的是干一番惊天动地的英雄事业。此二句将怀古之情拍合到自身的宦海沉浮之感中。“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多少英雄业绩俱已成为过眼烟云,又不禁心生悲凉。这两句把这种思想感情的曲折表现。“且芳尊随分趁芳时,休虚掷。”感情并非消极低沉,而是故作反语,表现自己济时报国的“英雄”事业难以实现的悲愤。这正言若反手法的运用,使得全词的感情更显沉郁凄劲。

  词有沉郁顿挫之致,感情的抒发由隐到显,诼弗展开。含蕴深远。颇耐人寻昧。笔调洒脱凝重,与辛词风格相近。

参考资料:
1、 施蛰存,陈如江.宋词经典: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01:第361页
2、 夏于全.唐诗宋词 第十九卷 宋词: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1:第274页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玉漏¹银壶且莫催,铁关²金锁彻³明开。
译文:玉漏和银壶你们暂且停下不要催了,宫禁的城门和上面的金锁直到天亮也开着。
注释:¹玉漏、银壶、铁关、金锁:都是美称,并非真正全由玉、银、铁、金做成,应理解为“像……一样的……”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古人向铜壶里灌水,壶底打通一小孔,壶中立刻度箭,壶中的水逐渐减少,箭上的度数就依次显露出来,然后根据刻度计时,是为漏刻之法。²铁关:宫禁的城门,唐朝宫禁森严,平时入夜即管关,天亮开放。³彻:通,直到。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译文:谁家看到明月还能坐着什么都不做呢?哪里的人听说有花灯会不过来看呢?

  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我国素有元宵赏灯的风俗。崔液组诗《上元夜》七绝,共六首。描写当时京城长安元宵赏灯的繁华景象。据刘肃《大唐新语》记载:“神龙(唐中宗年号,公元705—707年)之际,京城正月望日(即十五),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族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车马喧阗,人不得顾。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竞夸。文士皆赋诗一章,以记其事。作者数百人,唯中书侍郎苏味道、吏部员外郎郭利贞(苏、郭之作皆五律)、殿中侍御史崔液为绝唱。”这是崔液所作赏灯诗六首中的第一首。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刻之法计时,具体方法是用铜壶盛水,壶底打通一小孔,壶中立刻度箭,壶中的水逐渐减少,箭上的度数就依次显露,就可按度计时,击鼓报更。元宵夜尽管解除了宵禁,但长安城的钟鼓楼上,仍旧按时报更;人们听了,都嫌时间过得太快,怕不能玩得尽兴,于是说:滴漏箭壶,你不要这样一声比一声紧地催促呀,也不要过得那么快,今夜的城门要一直开到天亮呢!上句写出了人们“欢娱苦日短”的感慨,下句是说在此太平盛世,应该通宵尽兴。吃过晚饭,打扮一新的人们,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迫不及待地早早走出家门,三五成群相邀着、呼唤着、嬉笑着,涌出巷口,融入大街,汇进似潮喧闹欢腾的人流。人们兴高采烈地燃放烟花爆竹,挥舞狮子龙灯,观赏绚丽多彩的灯火,评论着、嬉戏着、赞叹着。越看越高兴,越玩越兴奋,“莫相催”衬托出气氛之热烈,景色之迷人、“彻明开”既写出了元宵节通宵达旦闹花灯时间和程度,又写出了人们高涨而持续的勃勃兴致。

  后面接着连用两个问句:“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谁家”、“何处”,实际是指家家、人人说明万人空巷的盛况。这包括了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形形色色的各类人。因而,“谁家”“何处”这四字包涵的内容实在太多,它把人声鼎沸、车如流水马如龙,灯火闪烁,繁华似锦的京城元宵夜景一语道尽。连用两个诘句,不仅将盛景迷人,令人不得不往的意思表达得灵活传神,而且给人以无限回味的余地,言有尽而意无穷。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29-30页

shàngyuánliùshǒu ·

cuī tángdài 

lòuyínqiěcuī tiěguānjīnsuǒchěmíngkāi 
shuíjiājiànyuènéngxiánzuò chùwéndēngkànlái 
忆昔娇小姿,春心亦自持。
忆昔娇小姿,春心¹亦自持²
译文:回忆起以前未嫁之时,尚是一个娇小之女,虽有思春之情,芳心亦可自持。
注释:¹春心:思春之心。²自持:能够自我控制。
为言嫁夫婿,得免长相思。
为言嫁夫婿,得免长相思。
译文:想早日嫁个乘龙快婿,免得常在空闺相思。
谁知嫁商贾,令人却愁苦。
谁知嫁商贾,令人却愁苦。
译文:谁知今日却嫁给了个商人,却令人好不愁苦。
自从为夫妻,何曾在乡土。
自从为夫妻,何曾思乡土。
译文:自从结婚为夫妻以来,他何曾一日在家呆过?
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
去年下扬州¹,相送黄鹤楼²
译文:去年他下扬州时我在黄鹤楼前为他送行。
注释:¹扬州:唐属淮南道,为大都督府,商业繁荣,万商云集,为东方大都会。即今江苏扬州。²黄鹤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故址思武汉长江南岸的蛇山黄鹤矶上。
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眼看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译文:眼看帆已去远,我的心也随江流逐他而去。
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译文:只说去一年就回来,可是,过了三年他还没有回来。
使妾肠欲断,恨君情悠悠。
使妾肠欲断,恨君情悠悠。
译文:使得我想得愁肠欲断,怨恨夫君之情如悠悠的江水。
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
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
译文:与他一起出发的东邻西舍,人家北去南来不到一个月都回来了。
未知行李游何方,作个音书能断绝?
未知行李¹游何方,作个音书²能断绝?
译文:也不知道夫婿的影踪如今在何方?给他写封书信也没处投递。
注释:¹行李:行人随行之衣物,此代指行人。²音书:即书信。
适来往南浦,欲问西江船。
适来往南浦¹,欲问西江²船。
译文:于是前来南浦,想打听一下是否有西江来的商船。
注释:¹南浦:地名。思江夏县南三里。《楚辞·离骚》:“送美人兮南浦。”²西江:江夏以西的长江。
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
正见当垆女¹,红妆二八年。
译文:正好见一个卖酒的少妇,年方二八,红妆靓然,与夫一同当垆卖酒。
注释:¹当垆女:卖酒女。
一种为人妻,独自多悲凄。
一种¹为人妻,独自多悲凄。
译文:同样是为人之妻,唯有我影只人单,独然一身,好不凄然。
注释:¹一种:一样,同样。
对镜便垂泪,逢人只欲啼。
对镜便垂泪,逢人只欲啼。
译文:我如今对镜垂泪,逢人欲泣,好不后悔。
不如轻薄儿,旦暮长相随。
不如轻薄儿¹,旦暮长相随。
译文:还不如当初就嫁给一个轻薄少年,也能与他早晚相随。
注释:¹轻薄儿:轻薄少年。即游手好闲的浮浪子弟。
悔作商人妇,青春长别离。
悔作商人妇,青春长别离。
译文:我悔作商人之妇,大好青春却长期过着别离的生活。
如今正好同欢乐,君去容华谁得知。
如今正好同欢乐,君去容华谁得知。
译文:如今正好是同欢乐的大好时光,夫君一去,我的青春容华谁得知?

  《江夏行》与《长干行》写的是同类题材,同样采用女子口吻的代言体形式,两个女主人公的遭遇则有同异。江夏女子的丈夫也在外经商,她的凄苦较多,而幸福的回忆却较少。

  江夏女子与丈夫的结合,感情基础较之长干女夫妇似乎薄弱得多。这位江夏女子自幼多愁善感,向往爱情几乎是她惟一的精神生活。她的幻想是“为言嫁夫婿,得免长相思”,不免把爱情问题看得太简单,她还不知道“负心汉”的含义,就委身商贾。殊不如商贾的生活方式特点之一是流动性大,根本不可能“白头不相离”的。

  她所委身的这男子,似乎较其他商贾更为重利轻别:“自从为夫妻,何曾在乡土”;“东家西舍同时发,北去南来不逾月。未知行李游何方,作个音书能断绝。”他的去处是扬州,乃是大都会,温柔富贵之乡。同去的人都还知道有个家,唯独他不回来。于是江夏女子痛苦得发疯,心理上发生了变态。她妒嫉一切少妇:“正见当垆女,红妆二八年。一种为人妻,独自多悲凄。”她痛悔昨日的轻信:“悔作商人妇,青春长别离。”

  由此看来 ,李白笔下的妇女题材绝非千篇一律,妇女问题在大诗人笔下得到了多角度的反映。《江夏行》与《长干行》彼此是不能替代的。此诗较前诗比兴为少,赋法为主,又运用了五、七言相间的形式,音节上更见灵活多致。不过,大约是即兴创作,较少文字推敲,此诗比《长干行》出语稍易,腔调稍滑,不免在艺术上略逊一筹。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155-156
乐游古园崒森爽,烟绵碧草萋萋长。
乐游古园崒(zú)¹森爽²,烟绵³碧草萋萋长。
译文:古老的乐游园地势高出树木参天,连绵的碧草生长得很茂盛。
注释:乐游园:即乐游原,在长安城南,汉宣帝时建,始称乐游苑,地势最高,四望宽敞,为唐代游赏胜地。¹崒:山高危貌。²森爽:萧疏貌,是说乐游园上的树木参天。正因树木不密集才见得其高。³绵:延绵,笼罩。
公子华筵势最高,秦川对酒平如掌。
公子¹华筵(yán)²最高,秦川对酒平如掌³
译文:杨长史的筵席设在园中最高处,对饮美酒俯视秦川,秦川平坦得像手掌。
注释:¹公子:指筵席主人杨长史。²势:地势。³“秦川”句:《三秦记》:长安正南秦岭,岭根水流为秦川,又名樊川。这里当指长安周围的平原,因居高俯视而觉其平坦如掌。《长安志》载:“乐游原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宽敞,京城之内,俯视如掌。”
长生木瓢示真率,更调鞍马狂欢赏。
长生木瓢(piáo)¹示真率²,更调(tiáo)³(ān)马狂欢赏。
译文:主人用长生木瓢盛酒,表明他的真率,贺酒之后又让客人骑上鞍马狂欢游赏。
注释:¹长生木瓢:长生木做的瓢,《西京杂记》载上林苑有长生木。²示真率:主人用长生木瓢盛酒,表明他的真率。³调:戏弄。
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
青春¹波浪芙蓉园²,白日雷霆(tíng)³夹城仗。
译文:春季的芙蓉园内碧波荡漾,晴日当空雷霆骤响,原来是天子出游时声势浩大的仪仗。
注释:¹青春:犹言青青,河水碧绿。²芙蓉园:在乐游园西南,中有芙蓉池。³雷霆:指宫廷仪仗队的赫赫声势。
阊阖晴开詄荡荡,曲江翠幕排银牓。
(chāng)(hé)¹晴开詄(dié)荡荡²,曲江³翠幕银牓(bǎng)
译文:曲江岸边官殿巍峨,门户大开多么壮阔,游宴的帐幕如绚丽的烟霞势排银牓。
注释:¹阊阖:天门。这里借指宫城的正门。²詄荡荡:阔大之意。³曲江:在乐游园西南,今西安市东南十里。⁴翠幕:贵族游宴时搭建的帐幕。⁵排:指压倒性的气势。⁶银牓:宫殿门端所悬金碧辉煌的匾额。
拂水低徊舞袖翻,缘云清切歌声上。
拂水低徊(huái)舞袖翻,缘云清切歌声上¹
译文:画船上的美人舞袖低回轻拂水面,歌女们嘹亮的清音,宛转随云到青天上。
注释:¹“拂水”两句:写芙蓉园和曲江的皇家歌舞。“缘云”句,形容歌声嘹亮,攀援云层而上达青天。
却忆年年人醉时,只今未醉已先悲。
却忆年年人醉时,只今¹未醉已先悲。
译文:回想以前,每年的今天我都喝得酣醉,今日还没有喝醉而心已先悲。
注释:¹只今:如今。
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
数茎(jīng)白发那抛得?百罚¹深杯²亦不辞。
译文:年岁渐老,稀疏的白发哪里肯放过我,即便罚我多次喝下满杯酒也不推辞!
注释:¹百罚:多次罚酒。²深杯:满杯。
圣朝亦知贱士丑,一物自荷皇天慈。
圣朝¹亦知贱士²丑,一物³自荷皇天慈。
译文:身居圣朝却长期贫贱我已自知丑陋,眼前一草一木尚且蒙受皇天的恩慈。
注释:¹圣朝:有道之邦。这里指当时的朝廷。²贱士:杜甫自称。³一物:仇兆鳌注释为酒,沈德潜以为是杜甫自谓。当释为一草一木、万事万物。⁴荷:承载。
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此身饮罢无归处¹,独立苍茫³自咏诗。
译文:酒宴已散众人皆去只有我无处可归,独自站在苍茫的暮色中吟出了这首诗。
注释:¹无归处:包含复杂内涵。一是仕途不得志,满腔抱负无所托,二是没有志同道合者。²苍茫:暮色貌。融合全诗则含有前途渺茫的身世之感、对国家政治的忧虞之感以及念天地悠悠的历史深沉感。

  此诗写陪宴所见,由筵饮游赏的生活琐事,联系到贵戚专宠的国家大事,由个人身世之慨发展到时世之叹。全诗画面繁复,情感郁结,气势磅礴,包蕴深远,显示了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逐渐形成。

  此诗从设宴园中叙起,写景由近而远。头两句写乐游园上的景色。次两句写乐游园周围景色。既见地势高敞,又见胸襟开阔,其心旷神怡的程度,只有王维的《辋川集·临湖亭》“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差可比拟,而笔力则更加雄浑。

  正因为座上俯视,可见全城:“秦川对酒平如掌”,便引出下面“长生句至“缘云”句一段从所见宫阙园苑远景生出的有关皇帝此时此刻也在真宴游玩的想象。《两京新记》载:“开元二十年筑夹城,入芙蓉园:自大明宫夹亘罗城复道,经通化门观,以达兴庆宫;次经春明、延喜门,至曲江芙蓉园。”这一段提到南苑芙蓉园,提到夹城复道中如雷霆般轰鸣的车马仗经过时的声响,提到大开的天门阊阖,等等,可见指的是皇帝带着他的宠幸这时正赶着前往南苑诸胜去寻高作乐。

  “酌瓢”“调马”是就皇帝而言。唐玄宗崇道祖,信神仙,求长生,偶尔也会在大内用“长生木瓢”酌饮以“示真率”(即《朝享太庙赋》中二丞相颂扬玄宗“浇讹散,淳朴登”的意思,恐怕平日真有这么一番欺人自欺的做作),可是一旦遇到良辰美景,便再也按捺不住他那强烈的凡人情欲,而“更调鞍马狂高赏”,到南苑诸胜散心去了。

  这诗先叙杨长史设宴于地势高敞的乐游园,全城景物尽收眼底。次述因眺望所见而生出种种有关皇帝游幸情事的想象,并以含混的言辞加以表现。因为相隔很远,虽见到一些动静,到底只能凭想象揣度,并非亲眼得见,难能坐实皇帝一定在内,就是明明知道皇帝正在南苑寻高作乐,即使不像王维那样找出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为他辩护,说这只是“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也不能大肆张扬他跟爱宠们在吃喝玩乐啊,想说又不敢说,这就不免支吾其词,含混不清了。一想到了皇帝,势必会勾引起应诏、召试以来的无穷心事,倾泻出来,便是末段中那深沉的慨叹和徙倚无依的身世之感。诗人的思路是清晰的,前后段诗意的过渡也很自然,只是前人未能悟透,讲解起来,不是这里就是那里,显得疙疙瘩瘩了。

  此诗画面的繁复和跳跃、情感的郁结与变化,造成了纵深横阔的效果,显示了杜甫独特诗风的逐渐形成。旅食京华的十年,杜甫留下了一百一十多首诗,包括《前出塞》《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这样既具有广阔深沉的生活内容又充满杰出想象力的作品,所以《乐游园歌》并不能代表这一时期杜甫创作的最高成就。但是这首诗在杜甫七古长篇中第一次展现出了“沉郁顿挫”的特征,在很多方面显现出诗人诗艺逐渐成熟的痕迹。

参考资料:
1、 陈贻焮.杜甫评传(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73-176
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44-245

yóuyuán

 tángdài 

yóuyuánsēnshuǎng yānmiáncǎozhǎng 
gōnghuáyánshìzuìgāo qínchuānduìjiǔpíngzhǎng 
chángshēngpiáoshìzhēnshuài gèngtiáoānkuánghuānshǎng 
qīngchūnlàngróngyuán báiléitíngjiāchéngzhàng 
chāngqíngkāidiédàngdàng jiāngcuìpáiyínbǎng 
shuǐhuáixiùfān yuányúnqīngqièshēngshàng 
quèniánniánrénzuìshí zhǐjīnwèizuìxiānbēi 
shùjīngbáipāo bǎishēnbēi 
shèngcháozhījiànshìchǒu huángtiān 
shēnyǐnguīchù cāngmángyǒngshī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玉蟾(chán)¹离海上,白露湿²花时。
译文:月亮从天边升起,渐渐地离开了海面,此时白露正沾湿了花瓣。
注释:¹玉蟾:指月。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称。²湿:此处是沾湿的意思。
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
云畔¹风生爪²,沙头³水浸(jìn)眉。
译文:风吹得云朵散乱,像云朵生出了爪子,沙洲水冷致使寒气沁湿眉毛。
注释:¹畔:旁边,边侧。²风生爪:意谓风吹得云朵散乱,像云朵生出了爪子。³沙头:沙滩边,沙洲边。
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
乐哉弦管¹风,愁杀²战征儿³
译文:歌吹弹唱娱乐了人们,却使得征战的士兵想起远在天边的家乡。
注释:¹弦管:指管、弦两种乐器。此处泛指歌吹弹唱。²愁杀:谓使人极为忧愁。杀,同“煞”,表示程度深。³战征儿:征战的士卒。
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
因绝西园¹赏,临风²一咏诗。
译文:想起这些我不再西园里赏月了,面对此情此景,吟诵出这首诗。
注释:¹西园:指铜雀园,在文昌殿西,故称。²临风:当风,迎风。

  这首诗通过对“山上月”和“水上月”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的位置和环境,营造出一种明媚舒畅、迷离幽静的境界,并从音乐声联想到边塞征战士卒对家乡的思念。此诗语言清新,意境清幽。

  诗的开头“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两句描绘了初月的倩影,和月光下的花朵,夜色笼罩下彼此辉映,如同恋人般呢喃细语,营造出一种迷离幽静的意境。

  “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两句的景色描写极为精彩,微风吹动白云,让白云也生出了爪牙;沙头的流水不经意漫上了岸边的草坪,看似静态的事物写得灵动活泼。“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两句,出句是环境描写,远处的客船上管弦清越,欢声笑语,是一帮人在做长夜之饮;对句写那些戍守边关、征战沙场的士兵,这音乐让他们躁动不安。最后“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写诗人拒绝游赏西园,独自来到江边,看着天上的明月和水里的月光,迎着温柔的晚风吟起诗来。

  这首诗并非严格的五言律诗,但已经非常讲究对仗和修辞。中间两联“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和“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对仗相当工整。此诗意境清幽,由月亮引出乡愁,是自古以来众多文人骚客所追捧的创作思路。因此,在中国,月亮早就和家乡绑在了一起,有月亮的地方,就会有思家的人。李白的诗,月亮有月亮的皎洁美,山水自然有山水的清新美。

参考资料:
1、 安 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上).成都:巴蜀书社,1990:1
2、 王国巍.李白诗歌鉴析[D].成都:西华大学,2013:4-6

chūyuè

bái tángdài 

chánhǎishàng báishī湿huāshí 
yúnpànfēngshēngzhuǎ shātóushuǐjìnméi 
zāixiánguǎn chóushāzhànzhēngér 
yīnjué西yuánshǎng línfēngyǒngs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