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居犹几日,炎夏忽然衰。
索居¹²几日,炎夏忽然衰。
译文:离开人群独自居处只有几天,炎炎暑热忽然就衰竭了。
注释:¹索居:离开人群独自居处一方。²犹:一作“独”。
阳彩皆阴翳,亲友尽睽违。
阳彩皆阴翳(yì)¹,亲友尽睽违²
译文:阳光都被乌云遮掩,亲朋好友全都分别。
注释:¹阴翳:阴云。²睽违:别离。
登山望不见,涕泣久涟洏。
登山望不见,涕(tì)泣久涟(lián)(ér)¹
译文:登上高山看不见,哭泣良久泪不绝。
注释:¹涟洏:流泪的样子。
宿梦感颜色,若与白云期。
宿梦¹感颜色²,若与白云期。
译文:常常感叹容颜改变,才同白云订盟契。
注释:¹梦:一作“昔”。²感颜色:是说容颜变老。
马上骄豪子,驱逐正蚩蚩。
马上¹骄豪子²,驱逐正蚩(chī)蚩。
译文:骄横之辈骑马上,追逐名利忙不歇。
注释:¹马上:一作“世中”。²骄豪子:傲慢强横的人。
蜀山与楚水,携手在何时。
蜀山与楚水,携手在何时。
译文:蜀国山与楚地水,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手相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离开人群独自居处只有几天,炎炎暑热忽然就衰竭了。

阳光都被乌云遮掩,亲朋好友全都分别。

登上高山看不见,哭泣良久泪不绝。

常常感叹容颜改变,才同白云订盟契。

骄横之辈骑马上,追逐名利忙不歇。

蜀国山与楚地水,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手相携?

注释

索居:离开人群独自居处一方。

犹:一作“独”。

阴翳:阴云。

睽违:别离。

涟洏:流泪的样子。

梦:一作“昔”。

感颜色:是说容颜变老。

马上:一作“世中”。

骄豪子:傲慢强横的人。

创作背景

  传统说法认为这组诗是陈子昂年轻时期的作品,而近现代学者多认为它们不是一时一地之作,整个作品贯穿于诗人的一生,而作于后期的较多。各篇所咏之事各异,创作时间各不相同,应当是诗人在不断探索中有所体会遂加以纪录,积累而成的系列作品。其中其三、其三十五作于垂拱二年(公元686),其二十九作于垂拱三年(公元687)。这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

参考资料:
1、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1-59
2、 宇文所安.初唐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148-180
陈子昂

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164篇诗文

猜您喜欢
幽居观天运,悠悠念群生。
幽居¹观天运,悠悠念群生。
译文:隐居独处观察天命运遇,想着历史长河中的悠悠众生。
注释:¹幽居:隐居,不出仕。
终古代兴没,豪圣莫能争。
终古代兴没,豪圣¹莫能争。
译文:自古以来朝代兴衰更迭,豪杰圣贤没人能抗天命。
注释:¹豪圣:大圣人。
三季沦周赧,七雄灭秦嬴。
三季沦周赧(nǎn)¹,七雄灭秦嬴。
译文:三代最后沦没于周赧王,七雄则被秦皇嬴政吞并。
注释:¹周赧:东周最后一个君主。
复闻赤精子,提剑入咸京。
复闻赤精¹子,提剑入咸京。
译文:又听说赤龙之子汉高祖,举着利剑进入咸阳京城。
注释:¹赤精:指汉高祖刘邦。
炎光既无象,晋虏复纵横。
炎光既无象,晋虏(lǔ)复纵横。
译文:汉朝气数已尽国家动乱,晋代北方民族割据纵横。
尧禹道已昧,昏虐势方行。
尧禹道已昧,昏虐(nüè)势方行。
译文:尧禹之道已经昏暗不明,昏庸残暴正在世上横行。
岂无当世雄,天道与胡兵。
岂无当世雄,天道与胡兵。
译文:难道是当世缺少英雄吗?只因为天道竟助佑胡兵。
咄咄安可言,时醉而未醒。
(duō)¹安可言,时醉而未醒。
译文:形势发展迅速哪里能说明白,老天醉了似的还没醒转。
注释:¹咄咄: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仲尼溺东鲁,伯阳遁西溟。
仲尼溺(nì)东鲁,伯阳¹²西溟³
译文:孔子终于东归没于鲁国,老子则往西海高蹈遁隐。
注释:¹伯阳:老子,字伯阳。²遁:逃隐。³西溟:西海,泛指西方。
大运自古来,旅人胡叹哉。
大运自古来,旅人胡叹哉。
译文:天命运遇自古以来如此,孤独之人为何感叹悲鸣?
沧州一带滨海煮盐之地,谓之灶泡。袤延数百里,并斥卤不可耕种,荒草粘天,略如塞外,故狼多窟穴于其中。捕之者掘地为井,深数尺,广三四尺,以板覆其上,中凿圆孔如盂大,略如枷状。人蹲井中,携犬子或豚子,击使嗥叫。狼闻声而至,必以足探孔中攫之。人即握其足立起,肩以归。狼隔一板,爪牙无所施其利也。然或遇其群行,则亦能搏噬。故见人则以喙据地嗥,众狼毕集,若号令然,亦颇为行客道途患。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寝,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沧州一带滨海煮盐之地,谓之灶泡。袤(mào)¹数百里,并斥卤²不可灶种,荒草粘天,略如塞(sài)外,故狼多窟穴于其中。捕之者掘地为井,深数尺,广三四尺,以板覆其上,中凿圆孔如盂大,略如枷状。人蹲井中,携犬子或豚(tún)子,击使嗥叫。狼闻声而至,必以足探孔中攫(jué)之。人即握其足立起,肩以归。狼隔一板,爪牙无所施其利也。然或遇其群行,则亦能搏噬。故见人则以喙据地嗥(háo),众狼毕集,若号令然,亦颇为行客道途患。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³,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寝,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sì)。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¹⁰!然野心不过遁逸¹¹耳。阳¹²为亲昵,而阴¹³怀不测¹⁴,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¹⁵患耶?
译文:沧州一带海边煮盐的地方,叫做“灶泡”。伸展延续几百里,都是盐碱地无法耕种,荒草连天,有点儿像塞外,所以很多狼在那里挖洞筑巢。捕狼人挖开地面做成陷阱,深约几尺,宽三四尺,把木板盖在上面,木板中间凿一个圆孔,有盆子大小,有点儿像枷锁的样子。人蹲在陷阱里,带着小狗或小猪,打它们,让它们叫唤。狼听到喊声就跑过来,一定会用脚伸到木板洞里探查。人马上抓紧狼脚站起来,背在肩上跑回家去。狼隔着一层板,爪子牙齿无法抓咬到人。但是遇到狼群,人也会被咬死的。所以,狼一见有人,就把嘴靠近地面嗥叫,狼群就集中过来,好像听到呼号命令一样,这也成为赶路的过客在旅途上的祸患。有一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喂养,狼和狗也相安无事。时间长了,狼长大了,也很驯良,富室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一天中午,主人躺在客厅里睡觉,听到狗群发出愤怒的“呜呜”声,惊醒起来,四周查看却没有一个人。当他再次靠着枕头准备睡觉时,狗又像先前那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待情况。原来那两只狼趁他没有发觉,想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狼不让它向前。主人就把狼杀死了,剥了它们的皮。这件事是从堂侄虞惇那听说的,狼子野心,确实不虚妄啊!那凶恶的本性,只不过是被深深地隐藏着罢了。它们表面上假装亲昵,而背地里却心怀不轨,更是不只有野心罢了。野兽本性不值一提,为什么这个人还要来饲养它们,而给自己留下祸患呢?
注释:¹袤延:延袤,伸展延续。²斥卤:盐碱地。³杂畜:混在一起喂养。畜:饲养。⁴稍长:时间长了。⁵厅室:大厅,大堂。⁶就:接近,靠近。⁷俟:等待。⁸伺:看,偷看。⁹未觉:没有醒。¹⁰信不诬哉:的确实没有诬蔑它们。¹¹遁逸:逃跑。这里翻译成掩盖。遁:隐,消失。逸:逃走。¹²阳:表面上。¹³阴:暗地里。¹⁴不测:险恶难测的居心。¹⁵贻:留下。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满衣血泪¹与尘埃,乱后²还乡亦可哀(āi)
译文:全身衣服都沾满了血泪和尘埃,战乱结束了,但是回到故乡也还会感到悲哀。
注释:陈秀才:作者友人,其人未详。沙上:陈秀才的家乡,地址不详。省(xǐng)墓:扫墓,祭奠故去的亲人。¹血泪:极度悲痛时流出的眼泪。²乱后:指元末战乱以后,元末有长达二十余年的农民军与政府军和地主武装之间的大混战。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风雨梨花寒食¹²,几家坟上子孙来?
译文:在风雨中,梨花落尽了,寒食节也过去了,有几家的坟上会有子孙来扫墓呢?
注释:¹寒食:寒食节,清明前两天(一说前一天),旧习俗这天扫墓、祭祖。²过:过去了,尽了。

  这首诗通过清明节没人祭扫荒坟的一个生活面,写出经过元末大战乱后,农村萧条凋敝的情景。此诗前两句写陈秀才还乡的情景,之后诗人自己也免不了悲从中来;后两句想象清明节墓地上的情景,反映了元末战乱后的萧条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不满。全诗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意境渐宽,感人至深。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两句写此时此地,写诗人送陈秀才“还乡”之景。“满衣血泪与尘埃”表现了陈秀才本人的形象,陈秀才劫后余生,还乡时的形象,很是悲哀。“乱后还乡”点题,交待了时间背景,继而引出后两句。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两句写彼时彼地,是诗人想象清明节广大农村墓地上的情景。乱后家乡,百姓家破人亡,没有后辈到尊长的墓前来祭扫家乡,已经满目荒凉。这两句反映出战乱后萧条破败的乡村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这首诗写战乱后,人生悲伤,农村荒凉之场景,感叹了元末大战“乱后”广大百姓家破人亡的惨象,诗笔由近及远,由个别及一般,意境由浅入深,由窄变阔。全诗表现了诗人同情民生疾苦的心境。诗笔由近及远,由个别及一般,意境由浅入深,由窄变阔,感人至深。

参考资料:
1、 迟乃义著,明人绝句的诗情画意,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06,第27-28页
2、 木河主编;王金梅选注,乖孩子学名诗 明代诗歌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08,第42页

sòngchénxiùcáihuánshāshàngshěng

gāo míngdài 

mǎnxuèlèichénài luànhòuhuánxiāngāi 
fēnghuāhánshíguò jiāfénshàngsūnlái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十口同离仳(pǐ)¹,今成独雁飞²
译文:十口之家一起分散离开,如今只剩我如孤雁南飞。
注释:¹离仳:离别。²独雁飞:因与家人失散,成了失群孤雁。
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¹
译文:在荒废的寺庙里种菜充饥,生活贫苦还穿着当年沦陷时的旧衣。
注释:¹“贫着”句:因为穷,无法制新衣,所以还穿着沦陷区金人款式的衣服。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译文:豪华的府第里歌声钟声腾沸,战场上很少有探骑来回。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老身¹(mǐn)²地死,不见翠銮(luán)³归。
译文:我就这样老死在福建,见不到皇上的车驾回归。
注释:¹老身:北来人自指。²闽:福建的简称。³翠銮:皇帝的车驾。

  这首诗由“北来人”介绍自己南逃的际遇和感触。一家十口同时离开北方,为的是过上安稳日子。不料频罹祸患,亲人相继丧生,如今独自一人,伶仃孤苦,犹如失群的孤雁,竟至无处栖身,被迫寄宿荒凉的寺院,吃的是自家种的蔬菜,穿的还是从中原带来的金人服装。个人的遭遇已然不堪忍受,国家的境况更加令人沮丧。南来以后看不到卧薪尝胆、秣马厉兵的图强之举,那些深院大宅里的当权者,整日歌舞宴乐,不问边情,不忧国事,长此以往,恐怕连偏安的局势也难维持,收复失地更是遥遥无期。“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结语哀痛绝望。

  此诗在表达上有三个特点,其一是诗人不转述中间环节,让主人公直接面对读者说话,这样,读者便会感到诗中所陈都是诉说者的亲身所历,语语发自肺腑。其二是运用对比的手法,以中原遗民思念故国与南宋小朝廷权贵歌舞升平相对比,褒贬之意不言而喻。其三是以叙事代替抒情。诗中也有直接抒情的语言,如开头的“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和结尾的“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等,但纵观全篇,叙事是其基本手段,从东都说到南国,依次点染,脉络分明,其中提到的人和事都具有某种典型性,融汇成一体,寄托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深长情意。总之,这两首诗注重写实,却不失之板滞,原因在于以情疏导,质朴之外,更见自然流动,颇能体现诗人自己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曾枣庄,葛晓音,陈伯海,赵昌平,莫砺锋,刘永翔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1353-1354页

běiláirén--liúzhuāng

shíkǒutóngjīnchéngyànfēi

chúhuāngcàipínzhexiànfān

jiǎzhōngfèishāchǎngtàn

lǎoshēnmǐnjiàncuìluánguī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
去去¹思君深,思君君不来。
译文:绝别的时间越久对你的思念越深,思念你你也不能来了。
注释:五古:五言古诗的简称。每句五个字,句数不限,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可以换韵,不像五律那样讲究平仄对仗。易昌陶:名咏畦,湖南衡山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与毛泽东同班。1915年3月病死家中。毛泽东在致湘生信中说:“同学易昌陶君病死,君工书善文,与弟甚厚,死殊可惜。校中追悼,吾挽以诗,乞为斧正。”¹去去:越去越远,表示决绝的意思。汉代《别诗》四首(旧作苏武诗)其三:“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愁杀芳年友,悲叹有馀哀。
愁杀¹芳年²友,悲叹有馀哀³
译文:愁坏了你年轻的朋友,悲伤感叹多么痛苦。
注释:¹愁杀:愁死了。唐代张说《邺都引》诗:“试上铜台歌舞处,惟有秋风愁杀人。”²芳年:美好的年华,指少年青春。唐代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³余哀:很多的哀痛。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
衡阳雁声彻¹,湘滨²春溜³
译文:衡阳来的飞燕叫声清澈,湘江的春水回旋流淌。
注释:¹衡阳雁声彻:湖南衡阳有回雁峰,相传雁不过此峰。雁声响彻衡阳,比喻思友悲叹的深切。衡阳是易昌陶的家乡。²湘滨:湘江水边。³春溜:即春水。溜,小股水流。⁴回:旋转。《荀子·制士》:“水深而回”。
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
感物念所欢,踯(zhí)(zhú)南城隈(wēi)¹
译文:看到这些景物想起我所喜欢的人,在南城边来回走动。
注释:¹踯躅南城隈:踯躅,徘徊不前。南城隈,南城墙弯曲处。
城隈草萋萋,涔泪侵双题。
城隈草萋萋,涔(cén)¹侵双题²
译文:城边茂盛的春草好像我们离别之情,流下的眼泪浸湿了前额。
注释:¹涔泪:不断流下的泪。(落泪不止)江淹《杂体诗》:"芳尘未歇席,岑泪犹在袂"。²双题:全额。谢惠连《捣衣诗》:“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
采采馀孤景,日落衡云西。
采采馀孤景¹,日落衡云西²
译文:只有我一人鲜明的身影,远望红日落在衡山积云的西边。
注释:¹采采馀孤景:采采,丰盛貌,众多而鲜明。《诗经·蜉蝣》二章:“蜉蝣之翼,采采衣服。”馀,剩下。孤景(yǐng颖),孤影,这里指作者。“景”通“影”。²日落衡云西:衡云,衡山上的云烟。衡山在长沙之南,这里“衡”指长沙之西属衡山七十二峰的岳麓山。(沆漾)犹汪洋,水深广的样子。左思《吴都赋》:“澒溶沆漾,莫测其深,莫究其广。”
方期沆漾游,零落匪所思。
方期¹(hàng)²游,零落匪所思³
译文:正是在汪洋里游泳的年华,你死去了是我所没有想到的。
注释:¹方期:正当……日期,正在……时候。²沆漾:广阔无边的样子,这里指水深且广的样子。³零落匪所思:零落,这里以草木凋零比喻人的死去。匪所思:没有想到的事情。匪,同非。
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永诀¹从今始,午夜惊鸣鸡。
译文:从现在开始永别了,惊动了半夜的公鸡。
注释:¹永诀:永别。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
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gāo)¹
译文:公鸡一声叫,叫声响遍东边的高地上。
注释:¹汗漫东皋上:汗漫,本义是漫无边际,这里指漫步。东皋,泛指田野或高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rǎn)¹望君来,握手珠眶涨。
译文:看见你慢慢地走来了,咱们互相握手,热泪充满眼眶。
注释:¹冉冉:慢慢,徐徐。
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
关山蹇(jiǎn)骥足¹,飞飙(biāo)²拂灵帐³
译文:俊逸的人在征途上很不顺利,急速的暴风吹拂亡友的帐子。
注释:¹关山蹇骥足:关山,关隘和山顶,指征人所在的边塞之地。晋徐陵《关山月》:“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蹇,困苦,不顺利。屈原《九章·哀郢》:“蹇侘傺而含感。”骥足,千里马的脚,比喻俊逸的人才。关隘山川阻碍良马的奔跑。²飞飚:急速的暴风。³灵帐:遮灵柩的帐子。
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
我怀郁如焚¹,放歌²倚列嶂。
译文:我心里忧愁又痛苦,依靠群山尽情歌唱。
注释:¹忧如焚:忧愁又痛苦。²放歌:尽情高声地唱歌。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列嶂青且茜,愿言试长剑。
列嶂¹青且茜(qiàn)²,愿言试长剑。
译文:群山长满青色的茜草,我愿意在山下与你交谈练习长剑的志愿。
注释:¹列嶂:群山。²茜:深红色。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
译文:东海中有日本侵略者,北方山水边界有又恨又怨的沙皇俄国。
注释:岛夷:古代指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及附近岛屿的民族。这里借指日本。北山尽仇怨:北方群山间有仇视我们的国家,这里指沙皇俄国。
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
荡涤(dí)¹谁氏子,安得²辞浮贱³
译文:清除侵略者依靠谁家的子弟,怎能推辞自己出身低下贫贱而不杀敌报国呢?
注释:¹荡涤:清除。²安得:怎能。³浮贱:轻贱。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
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¹
译文:钟子期竞过早的死去了,俞伯牙从此也不弹琴了。
注释:¹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吕氏春秋·本味》称,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了,完全懂得伯牙琴曲的意境。钟子期死,伯牙碎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
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
琴绝最伤情,朱华¹春不荣。
译文:琴弦断了是伤感情的,红花春天都不开了。
注释:¹朱华:红花。
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
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
译文:以后的日子是很长的,我同谁共度一生呢?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
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jīng)¹
译文:望着灵柩进献一杯酒,凄凉地看着灵柩前写有死者姓名的旗幡。
注释:¹铭旌:灵柩前的旗幡。
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hóng)¹
译文:我在失意中用什么寄托呢?就是那深深的接天的江水。
注释:¹泓:水深的样子,这里以“水一泓”比喻深情。

  这首诗是易昌陶病逝后,诗人为悼念挚友而作,既表达了对良友早逝的悲痛心情,又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这首诗歌诗人抄录在1915年6月25日致湘生的信中,该诗最早发表在湖南出版社1990年7月版《毛泽东早期文稿》。

  该诗篇幅较长,全诗分为四层:

  第一层:“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表现了无限的悲痛之情。易昌陶是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同班最要好的同学,所以当听到易昌陶病死家中,毛泽东特别悲痛,并引起无限思念。

  第二层,写怀念亡友,抒发浓厚的友谊。“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城隈草萋萋,涔泪侵双题。采采余孤景,日落衡云西。”毛泽东感物思人,站在过去和易昌陶经常漫步的湘江边,徘徊在那里久久不愿离去。

  “方期沆瀁游,零落匪所思。永诀从今始,午夜惊鸣鸡。鸣鸡一声唱,汗漫东皋上。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毛泽东在思念之中进入梦境,在公鸡高叫声中,易昌陶徐徐走来,二人高兴地握手,热泪盈眶,相对无言。“冉冉,’写出亡灵的轻飘,‘望”写出毛泽东的高兴之情。“涨”字,形象地再现了热泪盈眶的情景。

  第三层:“关山蹇骥足,飞飙拂灵帐。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列嶂青且茜,愿言试长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悼念亡友,抒发了杀敌报国之情。诗人在梦醒之后,感叹人生总有不顺利的时候,像易昌陶这样德才兼备、充满救国之志的人,命运却不佳,诗人以歌当哭,放声歌唱,倾吐难以忍受的悲痛之情。在回忆死者的同时,又对生者提出希望,要克服那种认为出身低贱的思想,担当起救国救民的重任,勇敢地去抵御外国侵略者和国内反动派。

  第四层:“子期竟早亡,牙琴从此绝。琴绝最伤情,朱华春不荣。后来有千日,谁与共平生?望灵荐杯酒,惨淡看铭旌。惆怅中何寄,江天水一泓”。悼念亡友,表达了战斗不息之情。这层作者以俞伯牙失去钟子期而摔琴作喻,说明自己与易昌陶是知音,以及失去知音好友无以言状的痛苦心情。紧接着,用高昂的斗志来寄托自己的哀思。把哀思寄托在长流不断的江水之上。言外之意,就是以高昂的姿态,投入到救国救民的战斗中,实现死者的生前愿望。

  该诗悼亡与言志相交融是其思想内容的显著特征。既是悼念亡友、寄托哀思之作,也是抒壮怀、言远志之作,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显示青年毛泽东精神世界的重要文献之一。

参考资料:
1、 毛主席 等.《毛主席诗词》: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第55-56页
2、 王玉孝 .《毛泽东诗词》.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1:第45-46页

 ·wǎnchāngtáo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jūnshēn jūnjūnlái 
chóushāfāngniányǒu bēitànyǒuāi 
héngyángyànshēngchè xiāngbīnchūnliùhuí 
gǎnniànsuǒhuān zhízhúnánchéngwēi 
chéngwēicǎo cénlèiqīnshuāng 
cǎicǎijǐng luòhéngyún西 
fānghàngyàngyóu língluòfěisuǒ 
yǒngjuécóngjīnshǐ jīngmíng 
míngshēngchàng hànmàndōnggāoshàng 
rǎnrǎnwàngjūnlái shǒuzhūkuàngzhàng 
guānshānjiǎn fēibiāolíngzhàng 
huái怀fén fànglièzhàng 
lièzhàngqīngqiěqiàn yuànyánshìchángjiàn 
dōnghǎiyǒudǎo běishānjìnchóuyuàn 
dàngshuíshì ānjiàn 
jìngzǎowáng qíncóngjué 
qínjuézuìshāngqíng zhūhuáchūnróng 
hòuláiyǒuqiān shuígòngpíngshēng 
wànglíngjiànbēijiǔ cǎndànkànmíngjīng 
chóuchàngzhōng jiāngtiānshuǐhó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