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人相聚会时康,着甚来由不放狂。
遍地园林同已有,满天风月助诗忙。
文章高摘汉唐艳,骚雅浓薰李杜香。
水际竹边闲适处,更无尘事只清凉。
六人相聚会时康,着甚来由不放狂。
遍地园林同已有,满天风月助诗忙。
文章高摘汉唐艳,骚雅浓薰李杜香。
水际竹边闲适处,更无尘事只清凉。
邵雍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今河南辉县市百泉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129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木棉花映丛祠小,越禽声里春光晓。铜鼓与蛮歌,南人祈赛多。
木棉¹花映丛祠(cí)²小,越禽声里春光晓。铜鼓与蛮歌,南人祈(qí)³赛多。
注释:¹木棉:热带乔木,初春时开花,深红色。²丛祠:荒祠野庙。³祈:求。
客帆风正急,茜袖偎墙立。极浦几回头,烟波无限愁。
客帆风正急,茜¹袖偎(wēi)²立。极浦³几回头,烟波无限愁。
注释:¹茜:草,可做红色染料。茜色即红色。²墙:一本作“樯”,桅杆。³极浦:远水。
木棉花开,春光大好。铜鼓蛮歌声中,忽见一帆,飘然而来,船上红袖偎樯,顷刻间消失在烟波江上。几番回头,令人不胜怅惘。这首词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南国风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mán··miánhuāyìngcóngxiǎo--sūnguāngxiàn

miánhuāyìngcóngxiǎoyuèqínshēngchūnguāngxiǎotóngmánnánrénsàiduō

fānfēngzhèngqiànxiùwēiqiánghuítóuyānxiànchóu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断芦洲渚(zhǔ)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译文:江边渡口,可以看到洲渚上衰败的芦草,以及江桥上飘落的枫叶,午潮已过,送君于江畔渡口。
注释:山鸟:指一种捕食小虫的禽鸟,俗称“山鸡”,又名“鸡头鹃”,它鸣叫时的声音为“泥滑滑”(滑,在这里读作“古”),南方过也就称这种鸟为“泥滑滑”。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
山鸟自呼泥滑滑¹,行过相对马萧萧²
译文:渡口山鸟鸣叫,行人如织,车来马往,熙熙攘攘。
注释:¹泥滑滑:山鸟鸣声。²萧萧:马鸣声。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
十年长自青衿(jīn)识,千里来非白璧(bì)¹
译文:我们两人年龄相差十岁,但亲如兄弟,初识时,都还是没有官职的学子。千里迢迢来此,并非受白璧招聘,贪图荣华富贵。
注释:¹白璧招:典出“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事,即以白璧招聘。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
握手祝君能强饭¹,华簪(zān)²常得从鸡翘³
译文:握手祝君多多保重身体,将来定能美服华车,前途无量。
注释:¹强饭:努力加饭,即保重身体。²华簪:华,美也;簪,发簪。即华丽的服饰。³鸡翘:鸾旗车的俗称。这种车上的旗竿插有彩色羽毛。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开头两句写送别时所见的景物。首句“洲渚”是江中泥沙冲积而成的小洲,可见送别的地点是在江畔渡口。“断芦”和“落枫”点明时间是西风萧瑟的深秋季节。次句“沙长”与“午潮”密切相关,由于午潮已过,随着潮水的退落,原来被水淹没的岸边沙滩尽皆呈现眼前,显示送别的时间是过午以后。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两句记渡口所闻所见。“山鸟”是指一种捕食小虫的禽鸟,俗称“山鸡”,又名“鸡头鹃”,它鸣叫时的声音为“泥滑滑”(滑,在这里读作“古”),南方人也就称这种鸟为“泥滑滑”。“泥滑滑”三字,是山鸡鸣叫的谐音,写得颇为有趣。第四句概括地描述了这个渡口车来马往,熙熙攘攘的情形。“萧萧马鸣”出自《诗经·车攻》;这里的“马萧萧”,源自杜甫《兵车行》中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的诗句,与上句“泥滑滑”成对,也是谐音。作者运用唐代诗人的句子,熟极如流,写情写景,妙到毫瑞,却又各不相犯,足见其艺术手腕之高。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两句写与项判官的交谊以及项判官的为人。第五句包括了两个典故:“十年”用《礼记·曲礼》中的“十年以长,则兄事之”;“青衿”出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矜。”据《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这句是说,两人的年龄大约相差十岁,亲如兄弟,最初认识的时候,彼此都还是没有官职的学子。第六句“白璧招”用《韩诗外传》“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为相,庄子固辞”事,指项判官为官廉洁,他千里迢迢来此,并不是受白璧招聘,贪图荣华富贵。

  “握手祝君能强饭,华簪常得从鸡翘。”两句,是临别赠言。第七句的“强饭”,用平阳公主对汉武帝卫皇后说的话。卫皇后即卫子夫,原是平阳公主家中的一名歌女。她初入官时,平阳公主拊其背说:“行矣!强饭勉之。即贵,愿无相忘!”(见《汉书·外戚传》)第八句的“簪”,指系发于冕的簪,“华”是形容词,言其美。“鸡翘”,是鸾旗车的俗称。这种车上的旗竿插有彩色羽毛。这两句是希望项判官保重身体,努力加餐,将来一定高车大马,前途无量。

sòngxiàngpànguān--wángānshí

duànzhōuzhǔluòfēngqiáokǒushāzhǎngguòcháo

shānniǎohuáhuáxíngrénxiāngduìxiāoxiāo

shíniánzhǎngqīngjīnshíqiānláifēibáizhāo

shǒuzhùjūnnéngqiángfànhuázānchángcóngqiào

多少泪,沾袖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月明吹,肠断更无疑。(沾袖 一作:断脸;月明 一作:泪时)
多少泪,沾袖¹复横颐(yí)²。心事³莫将和泪说,凤笙(shēng)月明¹⁰,肠断¹¹¹²无疑。(沾袖 一作:断脸;月明 一作:泪时)
译文:我有多少的泪水,纵横交错地流在脸上。我的心事不用拿来边哭边诉说,那笙箫不要在我流泪时吹起呀,我现在无疑已是极度伤悲了。
注释:¹沾袖:(泪水)沾湿衣袖。²颐:下巴。³心事:心中所思念或期望的事。⁴将:拿。⁵和泪说:一面流眼泪,一面述说。⁶凤笙:相传秦穆公时,萧史善吹箫,穆公女弄玉爱慕他,穆公便将弄玉许配给他。后弄玉学吹箫,其声清脆悦耳,引动了凤,夫妇遂驾凤飞去。⁷休:不要。⁸向:朝着,在。⁹月明:月光明朗。¹⁰吹:吹奏。¹¹肠断:形容极度悲伤痛苦。¹²更:愈发。

  李煜另一首《望江南》(多少恨)用的是以反写正的艺术手法,以乐来反衬苦,笔意有曲婉之感。但这首《望江南》(多少泪)则不同,是直笔明写,正见正写,直抒胸臆,坦吐愁恨的艺术手法,因而有愈见沉痛之感。二词可同读,对作者的忧思愁恨则体会更深。

  “多少泪”即“多少恨”之续写,“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后,悲情更苦,离恨更深,作者再也无法自制,只能任凭“多少泪,断脸复横颐”了。眼泪纵横当不是抽泣哽咽,而是激情难收,也许有号啕之举,但是,泪可流,“心事”却不可说,一是满腔悔恨无法说,二是故国情怀不能说,自伤之情、囚居之苦,片言俱现,作者心中愁苦跃然纸上。不但“心事”不可说,连往日可以寄托情思的凤笙也不能吹起,这种痛苦和不自由是非常地残酷。古人悲思不可解,常有“欲将心思付瑶琴”(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之想,而这情此景,作者却连这一点奢望都不敢有。况且,凤笙向来为欢歌之用,于此时吹奏,对李煜来讲,只是徒增感慨、更添思忆而已,所以一句“休向”,使作者的幽居无奈中又多添了几分不堪回首的痛苦。于是乎,“肠断更无疑”但是惟一的结局了。这首词正是李煜入宋后“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真实写照。

  全词与“多少恨”同调,取笔不同但取意同。这首词直接写作者深沉痛苦,描摹细致,语言直朴,较“多少恨”有更直入人心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33-134

jiāngnán ·duōshǎolèi

 dài 

duōshǎolèi zhānxiùhéng xīnshìjiānglèishuō fèngshēngxiūxiàngyuèmíngchuī chángduàngèng  (zhānxiùzuò duànliǎn yuèmíngzuò lèishí )
云透斜阳,半楼红影明窗户。暮山无数。归雁愁还去。
云透斜阳,半楼红影明窗户。暮山无数。归雁愁还去。
十里平芜,花远重重树。空凝伫。故人何处。可惜春将暮。
十暮平芜¹,花远重重树。空凝伫²。故人何处。可惜春将暮。
注释:¹平芜:平旷的原野。²凝伫:有所思虑、期待而立着不动。
这首词通过春景的描写,抒发作者怀人的情思。上片写景。斜阳穿窗,暮山归雁,已经是黄昏的时候了。下片写惜春怀人之情。平芜远望,树木重重,春色将暮,故人何在?宛转细腻地透露了无限怀念之情。全词清新幽雅,委婉多姿。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岁晚¹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译文:一年又将过去,灯前还有一位客人相伴。
注释:¹岁晚:一年将尽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¹²中。
译文:我的前半生都在忧患里度过,梦中的东西在现实中却无法实现。
注释:¹有:指梦境。²无:指现实。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¹
译文:忧愁烦恼催短催白了头发,憔悴的容颜凭借酒力发红。
注释:¹酒借红:即是“借酒红”的倒装。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我歌君起舞,潦倒¹略相同。
译文:我唱起歌来,你且跳起舞,我俩潦倒的景况大致相同。
注释:¹潦倒:颓衰,失意。

  这首诗头两句写自己除夜孤单,有客来陪,自感十分快慰。中间四句回忆自己半生穷生,未老已衰。结尾两句与开首呼应,由于主客潦倒略同,同病相怜,于是一人吟诗,一人踏歌起舞。诗中体现了诗人不幸的遭遇和生苦的心境,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诗作格律严整,对仗精彩,被清朝文人纪昀评价为:“神力完足,斐然高唱,不但五六佳也。”诗中第五、六句“发短生催白,颜衰酒借红”,被誉为名联。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是说明亮的油灯前,客人们正在兴高采烈地喝酒猜拳。这些客人们大都已得到了一官半职,生活有了着落,所以他们是那样无忧无虑。而诗人这一年又过去了,依然像无根的浮萍,随风飘荡,无所依托。除夕之夜,本应合家团聚,可妻子儿女却在远方,难以相见;一年终了,诗人托身何处仍无结果,心中感到抑郁不平。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这一年,诗人已三十四岁。古人说:“三十而立。”而诗人的半辈子却在忧患中度过,虽有才华,却无处施展;虽有抱负,却无法实现,只好在梦中寻求理想,寻求安慰。可梦境和现实截然相反。“有”,是指梦境,“无”,是指现实。梦中,抱负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实现,还有欢笑、有团圆、有衣食、有房舍……应有尽有;而现实中却一无所有。

  “发短生催白,颜衰酒借红。”是说严酷无情的现实粉碎了诗人美好的梦幻。眼见光阴流逝,生白了头。这里说“发短生催白”,他的头上不一定真有白发;说“颜衰酒借红”,他的颜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诗人这年才刚刚三十出头,在作于同年的《次韵答邢居实》中,诗人也说:“今代贵人须白发,挂冠高处未宜弹。”王直方以为“元祐(指1086-1094)中多用老成”,所以苏轼、陈师道、秦观皆有“白发”句(《王直方诗话》)。诗人此写生催白发,酒助红颜,无非是表示生之深、心之苦罢了。杜甫、白居易、苏轼、郑谷等人都曾写过类似的诗句,但诗人此联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对仗更工整,且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窘况,带上了他个人特有的主观色彩。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生不能胜,苦不堪言,满腹牢骚,无人诉说。座中只有当时也是“布衣”的秦少章与诗人遭遇处境略同,可以作为他的知音了。所以在发泄了一肚子的不平之气后,诗人和秦少章一起唱和,两个“潦倒略相同”的人,用歌声来排遣满腹生绪。这一晚是除夕之夜,他们只希望来年再努力了。全诗针对题目收住,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中透露出一丝亮光,却正衬出诗人无可奈何的心情。

  诗中体现了诗人不幸的遭遇和生苦的心境,也体现了诗人那种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诗人并非仅仅哀叹时光的流逝,他做梦也希望能一展平生抱负,他为理想不能实现而郁郁不乐,而愤愤不平。此诗正是他的一曲高唱,情词奔骤、意气挥霍。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674-675页
2、 姜云.古人吟佳节——节令诗三百首:语文出版社,1989年:314-315
3、 缪钺.《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674-675页
4、 钱志熙著.活法为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145-147

chúduìjiǔzèngshàozhāng

chénshīdào sòngdài 

suìwǎnshēntuō dēngqiánwèikōng 
bànshēngyōuhuàn mèngyǒuzhōng 
duǎnchóucuībái yánshuāijiǔjièhóng 
jūn liáodǎolüèxiāngtó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