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酒流如川。
有酒流如川。
有肉积如岑。
有肉积如岑。

bǎishīèrshí--yīng

yǒujiǔliúchuān

yǒuròucén

应璩

应璩

(191—252)三国魏汝南人,字休琏。应场弟。博学,以文章显,善为书记。魏文帝、明帝时,历官散骑常侍。齐王曹芳立,稍迁侍中、大将军长史。曹爽执政,多违法度,璩以诗讽之,多切时要。复为侍中,典著作。今存《百一诗》数篇,有辑本《应休琏集》。 ▶ 59篇诗文

猜您喜欢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
(náo)¹喧京口²,风波³下洞庭
译文:铙歌鼓吹喧响于京口,乘风破浪扬帆向洞庭。
注释:¹铙吹:即铙歌。军中乐歌。为鼓吹乐的一部。所用乐器有笛、觱篥、箫、笳、铙、鼓等。²京口:唐润州治所,即今江苏镇江市,位于长江边。公元209年,孙权把首府自吴(苏州)迁此,称为京城。公元211年迁治建业后,改称京口镇。东晋、南朝时称京口城。为古代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³风波:风浪。⁴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古由京口沿江而上,过洞庭,经湘水,可抵桂州。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zhě)(qí)¹将赤岸²,击汰(tài)³复扬舲(líng)
译文:经过赭圻城和赤岸山,击水向沅湘驾着轻舲。
注释:¹赭圻:山岭名。在今安徽繁昌县西北。晋桓温曾于其麓筑赭圻城。²赤岸:山名。在江苏六合东南。³击汰:拍击水波。亦指以桨击水,划船。⁴扬舲:犹扬帆。舲是有窗的船,扬舲谓划船快速前进。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译文:夕阳西沉后江湖浪白,潮水涌来时天地映青。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明珠归合浦¹,应逐使臣星²
译文:明珠又回到合浦海域,定是追随着使臣之星。
注释:¹合浦:古郡名。汉置,郡治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北,县东南有珍珠城,又名白龙城,以产珍珠著名。²使臣星:即使星。

  这是一首送别诗。邢桂州指邢济。

  首句写京口(即今日镇江)送别场景,“铙吹喧京口”,钟鼓齐鸣,运用通感,以听觉感受来写视觉形象,一个“喧”字表现了送别场面之热烈壮观。“风波下洞庭”,这一句点明邢济取水路前往桂州,一个“下”字勾划出了由江入湖、扬帆直济之气势。首联不落渲染离情别绪的窠臼,反而写得意气昂扬,而惜别感情则隐含于中,“风波下洞庭”一句,表现出了诗人目送孤帆碧天、望尽风烟洞庭的深情,感情含蓄而沉着。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颔联承上联写路途所见。“赭圻”为地名(今安徽繁昌县西),“赤岸”亦为地名,可能在桂州境内。这两句诗看似平铺直叙,实则颇具匠心“赭”、“赤”都是暗色调,与诗歌昂扬奋发的风格和谐统一。“击汰”意谓击水,“扬舲”即开船,语出《楚辞》:“乘舲船兮余上沅,齐吴榜以击汰”,这一句化用成句,如盐入水,非常巧妙。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颈联笔势陡转,以飞动之笔触写江湖风光。日落时湖光与落日余辉融成一片耀眼的白色,碧波滚滚而来时,整个天地又仿佛都染成了青色。“白”、“青”二字以水墨写五彩,以简淡含灿烂,正显出诗人炉火纯青之功力。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尾联化用两个典故,表达企盼祝愿之情。“珠归合浦”化用后汉孟尝故事。《后汉书》载:“孟尝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尝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趾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食,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弊,求民利病,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贾流通。”“使臣星”之典亦出《后汉书》:“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且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都。投李郃候舍。时夏夕露坐,郃因仰视,问曰:‘二使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耶?’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这两句意思是:邢济的赴任,将会使桂州出现安居乐业的局面。这一联用典既切合人物身份,又紧扣当地故实,表达了诗人劝勉友人为官清廉、造福百姓的良好愿望,而措辞不卑不亢、真诚恳切,十分“得体”。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118-119页

sòngxíngguìzhōu--wángwéi

náochuīxuānjīngkǒufēngxiàdòngtíng

zhějiāngchìàntàiyánglíng

luòjiāngbáicháoláitiānqīng

míngzhūguīyīngzhú使shǐchénxīng

云台高议正纷纷,谁定当时荡寇勋。
云台¹高议²正纷纷,谁定当时荡寇(kòu)(xūn)³
译文:朝廷权贵对云台评功画像正议论纷纷,却无人评定李广当年扫荡匈奴的功勋。
注释:旧将军:指西汉将军李广,旧者,指其退役而言。¹云台:即汉代宫中的高台,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白马寺附近的洛阳故城遗址中。汉明帝永明三年(485),在云台画汉光武刘秀时功臣二十八人像于云台。²高议:指朝廷权贵的评议。³荡寇勋:扫荡匈奴的功勋。
日暮灞陵原上猎,李将军是故将军。
日暮灞(bà)陵原上猎¹,李将军是故将军²
译文:退居蓝田南山的李广,日暮时分在灞陵原上骑马射猎,当年的李将军却成了无人理睬的“故将军”了。
注释:¹灞陵原上猎:指李广屡立奇功却未封侯,退居蓝田南山,以射猎消遗。灞陵:汉文帝陵墓所在地,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郊。²故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大破匈奴,功高不赏,家居数岁。他曾隐居于蓝田南山,以射猎作为消遣。有一次,他只带名随从,夜间与人在田间饮酒。回来时经过灞陵亭,正逢亭尉酒醉,对李广大声呵斥。李广的随从说:“故(旧)李将军。”亭尉说:“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强令李广宿于灞陵亭下。此处以汉代飞将军李广之无辜受斥,隐指李德裕等会昌功臣有功不得封赏、反遭贬窜的不幸遭遇。“故”一作“旧”。

jiùjiāngjūn--shāngyǐn

yúntáigāozhèngfēnfēnshuídìngdāngshídàngkòuxūn

língyuánshànglièjiāngjūnshìjiāngjūn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
锦水¹东北流,波荡双鸳(yuān)(yāng)
译文:锦江之水潺潺流向远方,水波荡漾,一对鸳鸯在水波荡漾处快乐相伴。
注释:¹锦水:即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南。
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
雄巢汉¹宫树,雌(cí)弄秦草芳。
译文:它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一个家在长安,一个家在芳草迷漫处。
注释:¹汉:指长安一带。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
宁同万死碎绮(qǐ)(yì)¹,不忍云间两分张²
译文:但彼此心心相许,宁愿共死也不忍分离。
注释:¹绮翼:鸳鸯美丽的翅膀。²分张:分离。
此时阿娇正娇妒,独坐长门愁日暮。
此时阿娇¹正娇妒,独坐长门愁日暮。
译文:此时阿娇失宠了,长门宫前无限凄凉,她常常愁苦地独坐到天黑。
注释:¹阿娇:指汉武帝陈皇后。陈皇后失宠,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请司马相如作了一首《长门赋》,以表自己的悲伤之情。
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
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
译文:但愿汉武帝还能够顾念往日的恩情,为了这,又岂会顾惜黄金不让司马相如为自己作赋呢?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
译文:相如作赋得到了黄金,就喜新厌旧,对卓文君怀有异心了。
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
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
译文:他要聘茂陵一女子为妾,卓文君十分伤心,作《白头吟》以相赠。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归故林。(归 一作:羞)
东流不作西归水¹,落花辞条归故林²。(归 一作:羞)
译文:从来没有见过东流之水返回西去的,凋零落败的花朵也会重返故林。
注释:¹东流不作西归水:用“不见东流水,何时复归西”的语意。²归故林:重返故林。
兔丝固无情,随风任倾倒。(固 一作:本)
兔丝¹固无情,随风任倾倒。
译文:菟丝本就无情,任风倾倒。
注释:¹兔丝:即菟丝,一种寄生植物,茎细如丝,寄生缠绕在其他植物上。
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
谁使女萝¹枝,而来强萦(yíng)抱。
译文:但菟丝紧紧地缠在女萝上,与它萦抱在一起。
注释:¹女萝:菟丝有时缠在女萝上,比喻男女的爱情。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
译文:自然界的两草尚且如此,人心却不如草那样执著坚定。
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
莫卷龙须席¹,从他生网丝²
译文:不要把龙须席子卷起来,任它落满灰尘,生满蛛网。
注释:¹龙须席:用龙须草编织的席子。²从他生网丝:任它生蛛网。
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
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
译文:暂且留着琥珀枕头,或许彼此还会有相梦的时候。
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去难重回。
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去难重回。
译文:覆水难收,弃妾难以重回。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¹
译文:自古以来,至死不相负的爱情,只有青陵台的韩凭及其妻子何氏。
注释:¹青陵台:战国时宋康王所筑造。在今河南商丘。
《白头吟》,传说最初为卓文君所作。司马相如要娶茂陵的女子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才停止纳茂陵女为妾。李白在这首诗里借女子的失宠来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无奈。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玄宗回马¹杨妃死,云雨²难忘日月新。
译文:杨妃死后玄宗銮驾又回帝京,夫妻之间的恩爱虽难忘却,而国家却已一新。
注释:¹回马:指唐玄宗由蜀还长安。²云雨:出自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引申为男女欢爱。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¹又何人。
译文:处死杨妃也是玄宗英明决策,不然就会步陈后主亡国后尘。
注释:¹景阳宫井: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湖边。南朝的昏昧陈后主陈叔宝听说隋兵已经攻进城来,就和宠妃张丽华、孙贵嫔躲在景阳宫井中,结果还是被隋兵俘虏。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的首两句写玄宗“回马长安”时,杨妃死已多时,意谓“重返”长安是以杨妃的死换来的。尽管山河依旧,然而却难忘怀“云雨”之情。“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表达玄宗欣喜与长恨兼有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南朝陈后主偕宠妃张丽华、孔贵嫔躲在景阳宫的井中,终为隋兵所虏的事,对比唐玄宗马嵬坡赐杨贵妃自缢的举动,抑扬分明。诗对玄宗有体谅,也有婉讽。玄宗的举动虽胜陈后主,但所胜实在无几。

  此诗首句的“玄宗回马”,指大乱平定、两京收复之后,成了太上皇的玄宗从蜀中回返长安。其时距“杨妃死”已很久了。两下并提,意谓玄宗能重返长安,正是牺牲杨妃换来的。一存一殁,意味深长。玄宗割舍贵妃固然使局势得到转机,但内心的矛盾痛苦一直贯穿于他的后半生,尽管山河重光(“日月新”),也不能使他忘怀死去的杨妃,这就是所谓“云雨难忘”。“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可喜下长恨相兼,写出了玄宗复杂矛盾的心理。

  诗的后两句特别耐人玩味。“终是圣明天子事”,有人说这是表彰玄宗在危亡之际识大体,有决断,堪称“圣明”,但从末句“景阳宫井又何人”来看,并非如此。“景阳宫井”用的是陈后主的故事。当隋兵打进金陵,陈后主和他的宠妃张丽华藏在景阳宫井内,一同作了隋兵的俘虏。同是帝妃情事,又同当干戈逼迫之际,可比性极强,取拟精当。玄宗没有落到陈后主这步田地,是值得庆幸的,但要说“圣明”,也仅仅是比陈后主“圣明”一些而已。“圣明天子”扬得很高,却以昏味的陈后主来作陪衬,就颇有几分讽意。只不过话说得微婉,耐人玩味罢了。

  但就此以为诗人对玄宗毫无同情,也不尽然。唐时人对杨妃之死,颇有深责玄宗无情无义者。郑诗又似为此而发。上联已暗示马嵬赐死,事出不得已,虽时过境迁,玄宗仍未忘怀云雨旧情。所以下联“终是圣明天子事”,“终是”的口吻,似是要人们谅解玄宗当日的处境。

  此诗对玄宗有所婉讽,亦有所体谅,可谓能“出己意”又“用意隐然”,在咏史诗中不失为佳作。

wéi

zhèngtián tángdài 

xuánzōnghuíyángfēi yúnnánwàngyuèxīn 
zhōngshìshèngmìngtiānshì jǐngyánggōngjǐngyòurén 
少昊以金德王,母曰皇娥,旋宫而夜织,或乘桴木而昼游,经历穷桑苍茫之浦。时有神童,容貌绝俗,称为白帝子,即太白之星,降于桑际,与皇娥宴戏,奏便娟之乐,游漾忘归。
少昊以金德王,母曰皇娥,旋宫而夜织,或乘桴(fú)¹而昼游,经历穷桑苍茫之浦。时有神童,容貌绝俗,称为白帝子,即太白之星,降于桑际,与皇娥宴戏,奏便娟之乐,游漾忘归。
译文:少昊以金德而统治天下,他的母亲叫皇娥,原是天上的织女,在美玉建造的宫殿里经常彻夜织布,疲倦时常常轻摇木筏到银河里徜祥。有一次,当她来到穷桑的旷远而迷茫的水域时,遇到一位容貌俊美的神童,自称是白帝之子,就是太白星,降到穷桑之地。这位太白星化身成的英俊少年在穷桑与皇娥相遇,彼此一见钟情,常在一起游戏玩耍,演奏美好的音乐,在漾水游玩而忘记回家。
注释:¹桴木:木筏。
帝子与皇娥泛于海上,以桂枝为表,结熏茅为旌,刻玉为鸠,置于表端,言鸠知四时之候。故《春秋传》曰,司至是也。今之相风,此之遗象也。
帝子与皇娥泛于海上,以桂枝为表,结熏茅为旌,刻玉为鸠,置于表端,言鸠知四时之候。故《春秋传》曰,司至是也。今之相风,此之遗象也。
译文:白帝之子与皇娥泛舟海上,用桂枝做船桅用熏茅做旌旗,将玉刻成鸠的样子,放在船桅的顶端,认为鸠知道四时的变化。所以《春秋传》说,管理节气的官到了。现在仍保留的这种风俗,正是从这里遗留下来的。
帝子与皇娥并坐,抚桐峰梓瑟。皇娥倚瑟而清歌,白帝子答歌。
帝子与皇娥并坐,抚桐峰梓(zǐ)(sè)¹。皇娥倚瑟而清歌,白帝子答歌。
译文:白帝之子与皇城并肩坐着,抚桐峰梓瑟。皇娥依靠着瑟而唱歌,白帝之子对歌。
注释:¹梓瑟:梓木制的瑟。
及皇娥生少昊,号曰穷桑氏,一号金天氏。时有五凤,随方之色,集于帝庭,因曰凤鸟氏。
及皇娥生少昊,号曰穷桑氏,一号金天氏。时有五凤,随方之色,集于帝庭,因曰凤鸟氏。
译文:(经过一段浪漫的恋爱,皇娥便怀孕了。) 后来生下了一个儿子,叫穷桑氏,又叫金天氏。当时有五只凤凰,随着不同方位变换不同的颜色,集合在白帝的宫廷,因此又叫作凤鸟氏。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