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看晋宋语,无忌酷似舅。焉如施与徐,共学乃师友。
尝看晋宋语,无忌酷似舅。焉如施与徐,共学乃师友。
固应在同声,亦何苦遗臭。我独乏雅正,蓬心乱苗莠。
固应在同声,亦何苦遗臭。我独乏雅正,蓬心乱苗莠。

yùnchāngsuǒyīnshīzhòngqiěyuǎnsān--hánbiāo

chángkànjìnsòngshìjiùyānshīgòngxuénǎishīyǒu

yīngzàitóngshēngchòuzhèngpéngxīnluànmiáoyǒu

韩淲

韩淲

韩淲(biāo)(1159—1224)南宋诗人。字仲止,一作子仲,号涧泉,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20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真为州,当东南之水会,故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所。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
真为州¹,当东南之水会²,故为江淮³、两浙、荆湖发运使之治江。龙图阁直学士施君正臣、侍御史许君子春之为使也,得监察御史里行马君仲涂为其判官。三人者乐其相得之欢,而因其暇日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而日往游焉。
译文:真州作为一个州郡,位置正处于东南水运交通的枢纽地带,因此成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的治江。龙图阁直学士施正臣、侍御史许子春任发运使时,恰好监察御史里行马仲途担任他们的判官。三个人为他们能在一起而高兴。他们趁着空闲的日子,寻得真州废弃的监军营地而修筑东园,每日前往游赏。
注释:¹真州:宋代州名,治江在今江苏省仪征县。²水会:水路交通的枢纽。³江淮:两浙、荆湖:都是宋代路一级的行政区域。⁴发运使:全称为江淮两浙荆湖发运使。宋代置此司,负责江南六路漕粮征调运输等事,治江在真州。通常置发运正使一至二人,副使数人,判官数人,综理漕运事宜。⁵龙图阁直学士:宋代特有的学士官名,次于龙图阁学士。⁶侍御史:官名,属御史台。⁷监察御史里行:宫名,即代理监察御史。亦属御史台。相⁸得之欢:关系融洽和睦。⁹监军:监军使,朝廷派出监视地方军事长官的宦官。
岁秋八月,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图其所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高台起其北。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之舟。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芙蕖芰荷之的历,幽兰白芷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也;高甍巨桷,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靓,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垣断堑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图之所载,皆其一二之略也。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而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凡工之所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吾书其大概焉。”
岁秋八月¹,子春以其职事走京师²,图其江谓东园者来以示予曰:“园之广百亩,而流水横其前,清池浸其右³,高台起其北。台,吾望以拂云之亭;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水,吾泛以画舫(fǎng)之舟。敞其中以为清宴之堂,辟其后以为射宾之圃(pǔ)¹⁰。芙蕖(qú)(jì)¹¹之的(dí)¹²,幽兰白芷¹³之芬芳,与夫佳花美木列植而交阴¹⁴,此前日之苍烟白露而荆棘(jí)¹⁵也;高甍(méng)巨桷(jué)¹⁶,水光日景动摇而上下;其宽闲深靓(jìng)¹⁷,可以答远响而生清风,此前日之颓(tuí)(yuán)断堑(qiàn)¹⁸而荒墟也;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¹⁹,此前日之晦(huì)(míng)风雨、鼪(shēng)(wú)鸟兽之嗥(háo)²⁰也。吾于是信有力²¹焉。凡图之江载,皆其一二之略也²²。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而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²³。凡工之江不能画者,吾亦不能言也,其为吾书其大概焉。”
译文:本年秋八月,子春因公事来到都城,特将他们江建的东园画成图卷带给我看,说:“这个园宽有百亩,有流水横在它的前面,清池浸润在它的右面,高台建在它的北面。台上,我们筑起了可供登高望远的拂云亭;池边,我们建起了可供俯视清波的澄虚阁;水中,我们造起了浮波逐浪的画舫。园中空地筑起清宴堂,后园则开辟了一个习射娱宾的园圃。满池荷花绚丽夺目,幽兰白芷芬芳扑鼻,还有佳花美木种植成行,浓荫交织,而过去这里却是苍烟白露、荆棘丛生的地方。屋脊高耸,桷子粗大,水光日影,上下摇动,厅堂宽敞幽静,回声悠长,清风习习,而从前这里却是颓墙破壁,深沟断堑的荒凉废墟。遇上天气晴朗,或是逢年过节的时候,真州的文士美女便来游赏,弹琴吹笛,尽情吟唱,而过去碰到风雨阴沉的日子,这里只有鼪鼯鸟兽的嗥叫声。我因此才深信人力是可以改变环境的啊。这图里江画的只是全部景物的十分之一二罢了。至于登高遥望江山的远近,戏水追逐鱼鸟的沉浮,那么自然景物的形象意趣,登高临水的欢乐,观赏的人便各有会心了。凡是画工画不出来的东西,我也就无法叙述了。请您为我们描写出个大概的情形来吧。”
注释:¹岁秋八月:指宋仁宗皇祐三年(年)的秋八月。²以其职事走京师:因公事到京城开封府去。³浸其右:浸润于东园的西边。⁴吾望以拂云之亭:指拂云亭建在很高的台上。⁵池,吾俯以澄虚之阁:池边建造澄虚阁。⁶画舫:装饰华丽的游船。⁷敞其中:使东园中央开阔。⁸为清宴之堂:建造清宴堂。⁹辟其后:开辟兵园为招待宾客射箭的场圃。¹⁰射宾之圃:宾客戏射的场地。射:指射箭的游戏。¹¹芙蕖芰荷:莲花。¹²的历:即“的睬”,花开晶莹艳丽的样子。¹³白芷:香草名,多生于水泽之处。¹⁴列植而交阴:成排地种植,树荫交互。¹⁵苍烟白露而荆棘:意谓此园开辟之前,这里是一片荆棘榛莽,上罩黑烟,下沾白露。¹⁶高甍巨桷:高高的房脊,巨大的椽木。¹⁷宽闲深靓:虚敞幽深,景致佳美。¹⁸颓垣断堑:倾倒的墙壁和挖断的壕沟。¹⁹啸歌而管弦:唱着歌儿,弹奏着乐器。²⁰鼪鼯鸟兽之嗥音:黄鼠狼和野鸟怪兽嗥叫的声音。²¹信有力:的确是出了大力。²²一二之略也:只画出了十之一二的景致,其余都省略了。²³览者各自得焉:游览的人会各得其乐。
又曰:“真,天下之冲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哉?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皆去也,岂不眷眷于是哉?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又曰:“真,天下之冲¹也。四方之宾客往来者,吾与之共乐于此,岂独私吾三人者²哉?然而池台日益以新,草木日益以茂,四方之士无日而不来,而吾三人者有时皆去也,岂不眷(juàn)³于是哉?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者始也?”
译文:子春又说:“真州,天下的交通要冲,四面八方的宾客来往不绝,都可以和我们在这里同游乐,岂止我们三人独自享受呢?然而池水楼台日益修葺更新,花草树木日益繁茂妍丽,四方的人士无日不来,而我们三人总有一天都要离去的,怎能不眷恋于此呢!如果不为这园写一篇记,那么后来的人谁知道是我们三人创建的呢?”
注释:¹天下之冲:天下的水道要冲。²私吾三人者:满足我们三个人的游乐场江。³眷眷:留恋。
予以为三君之材贤足以相济,而又协于其职,知所先后,使上下给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贤士大夫共乐于此。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庐陵欧阳修记。
予以为三君之材贤足以相济¹,而又协于其职,知江先后²,使上下给足³,而东南六路之人无辛苦愁怨之声,然后休其余闲,又与四方贤士大夫共乐于此。是皆可嘉也,乃为之书。庐陵欧阳修记。
译文:我认为这三个人才能足以互相辅助成就大事,对他们江负职责又能同心协力,懂得政事的轻重缓急,使上上下下都供应丰足,东南六路的百姓也没有辛苦愁怨的叹息之声。然后才在空闲时间休息,和四方的贤士大夫在园中共同游乐。这都是值得称赞的事,于是我为他们写下这篇文章。庐陵欧阳修记。
注释:¹三君子之材贤足以相济:这三位君子的才干贤能足以担负朝廷重任。²知江后先:深深了解漕运的缓急先后。³上下给足:京师和各路粮米供运都很充足。⁴东南六路:指江东、江西、湖南、湖北、两浙、淮南六路。⁵庐陵:欧阳修的籍贯,宋代为吉州,在今江西省吉安市。

  文章开头简单介绍东园处在真州的位置及东园的来历。真州位于长江北岸,东临大运河,是水上交通要道,故曰“当东南之水会”。接着写江淮、两浙、荆湖正副发运使施昌言、许元和判官马遵三人,利用闲暇时间“得州之监军废营以作东园”。又写许元于皇祐三年八月来京城办公事,带来东园图,并向作者介绍了东园的情状。先说东园面积广百亩,有流水横其前,园中有池、台、亭、阁、舟、堂、圃等,且特色各异:池很清,而“浸其右”;台很高,而“起其北”;亭名“拂云”,以夸张其极高;阁名“澄虚”,以形容池水极清;舟为“画舫”,以突出其华美;堂可供“请宴”;圃可供“射宾”。再写今日园中景物的美丽、壮观与游人的欢乐,与昔日的荒僻残破、阴森恐怖相对比。作者连用三组结构相同的排比句式,通过今昔对比,强调如今东园景象的美丽多姿和游人的欢乐欣喜,还指出“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园中之景不能在图上一一画出,也不能由许元一一道来,只能得其概略,所以说这篇园林碑记也只能“书其大概”。接着点出请作者作记的意图,说东园是四方之宾客与建园者共乐之地,四方之士没有一天不来,而那三个建园者却总有一天要离开,若“不为之记,则后孰知其自吾三人始也”。最后称颂许元三人通力合作,朝廷、民间供应充足,东南百姓无怨愁之声,闲暇之时,又“与四方之贤士大夫共乐于此”,称其精神之可贵。

  这是一篇风格独特、写法新颖的庭园记。作者未曾到真州东园实地游览,而全凭所见到的一幅图画和庭园主人的一番口头介绍写成这篇文章,却能把叙述对象写得如此真实可感、气象万千、美丽诱人。全文最吸引眼球的地方是对东园美丽风光的描绘。这种描绘有三点值得注意:一、全部描写,皆借他人之口、以第三者的语气说出,在表现手法上可以说是一种创新。二、着意于东园修建前后的巨大变化。在描写现在的台池亭阁、流水画舫、佳花美术、清宴弦歌的同时,对比描写了昔日此地的破败荒凉。这种对比描写不但加倍衬托出现在的美,而且含蓄地赞扬了庭园的修建者为这种美付出的艰辛。三、句法也有创新。像“台,吾望以拂云之亭”等数句,就是创新之句。此外,全文用了二十余个“之”字,和《醉翁亭记》连用二十余个“也”字一样,都使文章增加了回环往复的形式美和一唱三叹的音韵效果。

参考资料:
1、 欧阳勇,刘德清编著.欧阳修文评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03:第181-182页
2、 刘扬忠编选.欧阳修集:凤凰出版社,2014.10:第176页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¹琴,锺(zhōng)子期听²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³,锺子期曰:“善哉而鼓琴,巍(wēi)太山。”少(shǎo)之间而志在流水¹⁰,锺子期又曰:“善哉而鼓琴,汤(shāng)汤而若流水¹¹。”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¹²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wèi)鼓琴者。
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像大山一样高峻。”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注释:¹鼓:弹奏。²听:倾听。³志在太山:心中想到高山。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⁴曰:说。⁵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即“好啊” 、“妙啊”或“太棒了”。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⁶巍巍:高。⁷而:语气词,相当于“啊”。⁸若 :像……一样。⁹少选:一会儿,不久。¹⁰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¹¹汤汤而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¹²绝 :断绝。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qín

shìchūnqiū xiānqín 

    qín zhōngtīngzhī fāngqínérzhìzàitàishān zhōngyuē  shànzāiqín wēiwēiruòtàishān  shǎoxuǎnzhījiānérzhìzàiliúshuǐ zhōngyòuyuē  shànzāiqín shāngshāngruòliúshuǐ  zhōng qínjuéxián zhōngshēnqín wéishìwéiqínzhě 
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
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
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
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

  这首诗是评论幽僻清冷的诗歌风格。大凡万古言情之作,皆凄切如秋虫之悲鸣;抚写境象,也凄凉如山鬼的零泪。前二句泛叙古今悲情,构造出一片悲愁哀苦的境界。一般认为这两句是在说李贺,因李贺诗中常有“秋虫”、“山鬼”的意象;也有认为指李贺、孟郊二人,因孟郊常以“秋虫”自喻。这两句可解释为泛说全体这类相似风格的诗人。 孟郊、李贺都穷愁不遇,作诗都好苦吟,诗风都较幽冷。 穷愁本是人生不幸,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如何处穷。元好问的态度非常明确,认为应该是“厄穷而不悯,遗佚而不怨”(《杨叔能小亨集引》)。孟郊、李贺显然没有如此泰然,寒乞之声不绝于耳,诗境幽冷凄婉。元好问反对幽僻凄冷的诗歌境界,即他所说,“要造微,不要鬼窟中觅活计”(卷五十四《诗文自警》)。孟郊诗歌可谓造微,但他所得不过是秋虫之类幽微之物。李贺也是如此,有些诗篇正是从“鬼窟中觅活计”。孟郊、李贺的这种诗风,与元好问尚壮美、崇自然之旨相背,故元好问讥评之。

  后两句“鉴湖春好无人赋,夹岸桃花锦浪生”,正如宗廷辅所说,是“就诗境言之”。“夹岸桃花锦浪生”是李白《鹦鹉洲》中的诗句,元好问借此来形容鉴湖(又名镜湖)春色,展现的是与孟郊、李贺迥然不同的开阔明朗、清新鲜活的境界。“无人赋”三字又表明,他的批评对象绝非孟郊、李贺个别诗人,而是以他们为代表的中晚唐贫士文人,特别是与孟郊近似的一些诗人。 由此可见,该诗是通过孟郊、李贺来批评中晚唐穷愁苦吟一派诗人,没有盛唐开阔明朗气象,而流于幽僻凄冷。

lùnshīsānshíshǒu··shíliù--yuánhǎowèn

qièqièqiūchóngwànqíngdēngqiánshānguǐlèizònghéng

jiànchūnhǎorénànjiātáohuājǐnlàngshēng

沪教版
沪教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¹曰:“学而时习²之,说亦³(yuè)乎?有朋远方来,说亦乐(lè)乎?人说知而说愠(yùn),说亦君子¹⁰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按时温习不也是件高兴的事吗?有志向相同的人从远方来相聚(互相切磋,增长学问),不也是件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这不也是德才兼备的人吗?”
注释:¹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²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按时”。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而:顺接作用,然后。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³亦:也。⁴说:同“悦”,高兴,愉悦。⁵朋:志同道合的人。⁶自:从。⁷乐:快乐。⁸人说知:此句为省略句,省略了宾语。知,是了解的意思。人说知,是说别人说了解自己。⁹愠:恼怒,恼恨,生气,怨恨。¹⁰君子:指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或品德高尚的人。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知¹之为知之,说知为说知,是²知也。”(《为政》)
译文: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是智慧的。”
注释:¹知:知道,了解。²是:这。也:表判断的语气。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知之者说如好(hào)¹之者,好之者说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了解(知识)的人比不上喜欢(知识)的人;喜欢(知识)的人比不上以知识为乐的人。”
注释:¹好:喜爱,爱好。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说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他们之中一定有我的老师在这里。我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它,他们那些短处(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它。”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你可以凭借这种方法做老师了。”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曰:“岁¹寒,然²后知松柏之后凋(diāo)³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当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到来时,这样以后,你便知道松树、柏树是在最后凋谢的。”
注释:¹岁:年。²然:这样。后:以后。³凋:凋谢。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说达;见小利,则大事说成。”(《子路》)
译文:孔子说:“不能想要快,不能贪图眼前的小利益。想要快,就不能达到目标;贪图眼前的小利益,那么大事就干不成。”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子曰:“吾尝¹终日说食,终夜说寝²。以³思,无益,说如学也。”(《卫灵公》)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东西,整夜不睡觉,用(这些时间)来思考,没有好处,还不如学习。”
注释:¹尝:曾经。²寝:睡。³以:表目的,用来。
苏教版
苏教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匹马西从天外¹归,扬鞭(biān)只共鸟争飞²
译文:我骑着马独自从西方那远在天边的地方归来,扬起马鞭急切地赶路,好像是和鸟儿在争先一样。
注释:¹天外:指塞外离家乡远得好像在天外一样。²争飞:争着和鸟儿飞,比喻急切的心情。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送君九月交河¹北,雪里题诗泪满衣²
译文:九月时节我在交河北岸给你送别,风雪中题完诗时不觉泪水已经沾满了衣服。
注释:¹交河:指河的名字。雪里题诗泪满衣:一是对好友还京离去的不舍,另一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作者自身仍得滞留异域的苦闷,久戍塞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此诗与《热海行》作于同时,这个崔子是否就是崔侍御也很难说。全诗采用了诗家惯用的对照手法。前二句写崔子获归长安的喜悦,后二句写自身仍得滞留异域的苦闷。这一喜一忧都反映出久戍塞外之人的恋乡心情。由于写喜用“扬鞭只共鸟争飞”,写苦用“雪里题诗泪满衣”,极为形象,渲染非常得力。为人所爱赏。

sòngcuīhuánjīng

cénshēn tángdài 

西cóngtiānwàiguī yángbiānzhǐgòngniǎozhēngfēi 
sòngjūnjiǔyuèjiāoběi xuěshīlèimǎ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