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阴勿翦棠,听讼得处所。
滚滚山下泉,飞空作甘雨。
阴阴勿翦棠,听讼得处所。
滚滚山下泉,飞空作甘雨。
张嵲

张嵲

张嵲(1096—1184),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56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卒岁勿多求,壶餐与褐裘。
卒岁¹勿多求,壶餐²与褐裘(qiú)³
译文:度过岁月不用要求太多,简单的饭食与粗布衣服即可。
注释:¹卒岁:度过岁月。²壶餐:用壶盛的汤饭或其他熟食。³褐裘:粗陋衣服。
心安由自足,身贵为无求。
心安由自足,身贵为无求。
译文:心里安适是由于自己知道满足,自己能自尊自贵是因为没有贪求或无求于人。
易化千年鹤,难驯万里鸥。
易化千年鹤,难驯万里鸥。
译文:千年鹤容易找,那飞行万里的鸥鸟难训。
闭门方学易,未暇揖浮丘。
闭门方学易,未暇¹(yī)²浮丘³
译文:关上门一心学习易经,没有时间顾及向浮丘拱手行礼。
注释:¹未暇:没有时间顾及。揖²:拱手行礼。³浮丘:浮丘公。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人。相传为周灵王时人士,尝与太子王子晋吹笙,骑鹤游嵩山,修道山中。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¹呜咽。堤(dī)柳动,岛烟昏²,两行征雁分。
译文:背倚江边楼阁,面对海上新月,听城头角号声呜咽。长堤在柳的舞姿中轻轻摇动,小岛在暮烟里渐渐隐没,两行雁群纷飞似离别。
注释:更漏子:词牌名。又名“付金钗”“独倚楼”“翻翠袖”“无漏子”。双调四十六字,前片两仄韵,两平韵,后片三仄韵,两平韵。¹角声:号角之声。角,古乐器名。²岛烟昏:谓水中洲岛夜雾朦胧。
京口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京口¹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度²。银烛(zhú)尽,玉绳³低,一声村落鸡。
译文:在那京口渡头,他的归帆已上路,正是花落春暮的时候。守着燃尽的银烛,看天边渐渐低垂的北斗,听村落一声鸡鸣似把晨曲奏。
注释:¹京口:今江苏镇江。鄂本、汤本均作“西陵”。²度:雪本作“渡”,误。³玉绳:星名,北斗第五星(玉衡)的北边两星。张衡《西京赋》:“上飞闼而仰眺,正睹瑶光与玉绳。”

  关于此词的主旨,历代学者看法有很大分歧。许多学者认为是写闺中女子的怀远深情。开头三句,女主人公倚楼望远,眼见海月初升,耳听城上角声呜咽。这里暗写一个“思”字;“角声呜咽”,烘托出愁情。接着三句,触景生情,由近而远分别写到堤柳拂动,烟岛朦胧,征雁两行,层次井然,景中寓情,尤其是“两行征雁飞”一句,寓当初分手情景,写此时悠悠离情,蕴籍含蓄,颇为人称道。

  下片镜头变换,转写游子欲归,以从对方写来的方法来升华思妇的感情。换头三句,从虚处落笔,以虚写实,更见主人公此时离愁之深,相思之苦。“路”“渡”等词,显示了游子思归的心意,日夜兼程,特别是“正是芳菲欲度”句,点明时候已经是暮春,良辰美景难再。末三句亦写从夜到晓,是游子所见所闻,从银烛孤照到村落鸡啼,表明旅途的广阔与清凄,也写出了游子的孤寂与思亲情绪。最后以景结情,韵味深长。

  整首词写主人公的怀远深情,沿着由夜到晓的时间流程,通过其所见、所闻、所感,从景象中透出,从旁处托出,层次分明,意境深沉。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此词属于羁旅行役词,纯为基于个人行旅生活体验的自我抒情之作,而非类型化的代言体。全篇境界开阔,格调清新,与闺情词不同。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29-30
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32-34
3、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211-213

gènglòuzi··bèijiānglóu--wēntíngyún

bèijiānglóulínhǎiyuèchéngshàngjiǎoshēngyànliǔdòngdǎoyānhūnliǎngxíngzhēngyànfēn

jīngkǒuguīfānzhèngshìfāngfēiyínzhújǐnshéngshēngcūnluò

夜到清溪宿,主人碧岩里。
夜到清溪¹宿,主人碧岩里²
译文:夜里到清溪住下,主人的家在碧岩中。
注释:¹清溪:源出今安徽池州市南九华山,北流经池州市城东折西北入长江。²主人碧岩里:主人的家在碧岩里。碧岩:山名,今清溪乡五岭村的碧岩,村庄四周全是陡峭的石山,故名。在贵池城南三十里,当地人又称“密岩”。
檐楹挂星斗,枕席响风水。
(yán)(yíng)挂星斗¹,枕席响风水²
译文:屋檐上挂看闪亮的星星,枕席上响着风声水声。
注释:¹檐楹挂星斗:形容住宅所片地势的高。檐,屋顶伸出的边沿。楹:堂前的柱子,也指屋内天井四周的柱子。² 响风水:听到风声水声。
月落西山时,啾啾夜猿起。
月落西山时,啾(jiū)¹夜猿起。
译文:当月亮落入西山的时候,响起了啾啾的猿鸣。
注释:¹啾啾:猿鸣声,象声词。此处形容猿声凄历。

  禅是生活,生活离不开诗。历代诗歌里,有禅境或受禅的浸染,带些禅味的,不啻漫无涯际,简直是浩如烟海。唐宋以来的诗人,往往出入于儒道佛之间,几乎没有不沾上一点禅味的。从本性上说,禅是出世,诗是入世,二者原可分离。但自唐以来,二者却如怨偶情鸳,彼此交融,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人与“清溪主人”因交谊往还而更唱迭和,互相影响,因禅境氤氲而生禅悦,就是一例。

  这首著名的禅诗,反映了李白从宦海、尘俗中解脱出来而倾心于艺的一种禅悦心态。诗人虽号“青莲居士”,其实并非佞佛或皈依佛门,而是向往于佛禅之境界、陶醉于佛禅之意趣、所谓士大夫之流的“自耽禅悦”耳。仅从只有六句的诗篇里,就流淌出李白血性中佛禅的一脉灵源,呈现出一种恬淡空灵的禅意悟境。

  “夜到清溪宿,主人碧岩里”运用白描手法交代深山夜宿的情景和背景:李白如同一位高级的“游方俗人”,在山中游到天黑,方才找到投宿之处;好在“清溪主人”是位雅士,家住清溪河畔山谷中的“碧岩”里。以“夜”、“宿”、“碧岩里”烘托气氛,能起到点明题旨、升华主题的作用。

  “檐楹挂星斗,枕席响风水”写诗人在清溪主人家夜宿的所见所闻:诗人躺在床上,目光透过门窗,掠过“檐楹”,可以欣赏那满天的星斗。枕席之上,诗人还可以欣赏清风和溪水琴鸣般的协奏。真是心中怡悦,无处不成雅趣。诗人借有巨大气势的事物和表现大起大落的动词,如“星斗”、“风”、“水”、“挂”、“响”等,觥筹交错中,使得诗意具有飞扬跋扈又不失唯美伤感的气势。

  “月落西山时,啾啾夜猿起”描绘出一幅月落西山、夜猿啾啾鸣的景致:月落鸟啼时,诗人方才欲睡,但又睡不着,因为有“啾啾”的“猿啼”。“月落”、“西山”、“啾啾”则勾画出一副凄凉冷清的景色,这正是诗人怀归忧国,但又无可奈何的渺茫心情的反映。

  《宿清溪主人》之所以选入禅诗集,除了与佛门禅意情趣相类之原因外,还在于诗人向社会表示扫除尘氛、洗尽凡心、天机泄露、纵横自如之心境,还在于诗人摆脱了有无得失的滞累、宠辱名利的羁束,姿情地借笔墨传达出他心灵的解脱自在,体现出一种空灵、洒脱、疏淡的禅悦境界。

参考资料:
1、 常秀峰 何庆善 沈晖.李白在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80年09月第1版:137-138
2、 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李白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08月第1版:181-182

宿qīngzhǔrén--bái

dàoqīng宿zhǔrényán

yányíngguàxīngdòuzhěnxiǎngfēngshuǐ

yuèluò西shānshíjiūjiūyuán

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於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
昊天¹有成命²,二后³受之。成王不敢康,夙(sù)(yòu)¹⁰。於(wū)¹¹(jī)(xī)¹²!单¹³(jué)¹⁴心,肆¹⁵其靖¹⁶之。
译文:昭昭上天有指令,文王武王受天命。成王不敢享安康,日夜安民细经营。多么光明多辉煌!竭虑殚精保天命,国家太平民安宁。
注释:¹昊天:苍天。²成命:既定的天命。³二后:二王,指周文王与周武王。⁴受之:指承受天命。⁵成王:即姬诵,武王子。⁶康:安乐,安宁。⁷夙夜:日夜,朝夕。⁸基:谋划。⁹命:政令。¹⁰宥密:宽仁宁静。¹¹於:叹词,有赞美之意。¹²缉熙:光明。¹³单:通“殚”,竭尽。¹⁴厥:其,指成王。¹⁵肆:巩固。¹⁶靖:安定。

  此诗只用七句话,简洁地叙述了周初三王对周王朝作出的贡献,重点称赞了周成王为完成先王事业所作的努力。全诗七句中有五句赞美成王,只有开头一句涉及天,表现了周人敬天的同时,更重视人为的努力。

  此诗开头,祭成王不从祭主入手,却上溯到文、武二王,再追溯到昊天,似乎有些离题。其实这并不难解释,成王受命于文、武二王,文、武二王又受命于天,所以从天入手,以示成王与文、武二王一脉相承,得天之真命。首二句是全诗的引子,其作用犹如赋比兴中的兴,后五句才是全诗的主体。成王是西周第二代天子,声望仅次于文、武二王,与其子康王齐名,史称“成康之治”。《史记·周本纪》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天下之所以安宁,是因为“成王不敢康”,此与《离骚》所说的“夏康娱以自纵”正相对照。“夙夜基命宥密”伸足“不敢康”之意,一正一反,相得益彰。按此句最难理解。《礼记·孔子闲居》有:“孔子曰:‘夙夜其命宥密,无声之乐也。”’郑玄注:“其,读为基。基,谋也。密,静也。言君夙夜谋为政教以安民,则民乐之。”陈子展《诗经直解》谓“此句旧解唯此郑注较为明确”;《尔雅·释诂》亦曰:“基,谋也。”正与郑注同义。第五句的“缉熙”是连绵词,不应分解,《大雅·文王》有“於缉熙敬止”,《周颂·维清》有“维清缉熙”,《周颂·载见》有“俾缉熙于纯嘏”,都作光明解,兹亦依之。最后一句的“其”等于“之”,“肆其靖之”等于“肆之靖之”,也就是“巩固它安定它”的意思。文王、武王开创的周朝在成王时得以巩固、安定、这就是祭主一生的功绩。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52-654

hàotiānyǒuchéngmìng

míng xiānqín 

hàotiānyǒuchéngmìng èrhòushòuzhī chéngwánggǎnkāng mìngyòu  dānjuéxīn jìngzhī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又一年 一作:已一年)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译文: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依依惜别,如今又是花开时节,我们分别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¹(àn)²独成眠。
译文:世事渺茫自我的命运怎能预料,春愁让人心中郁郁、孤枕难眠。
注释:¹春愁:因春季来临而引起的愁绪。²黯黯:低沉暗淡。一作“忽忽”。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身多疾病思田里¹,邑有流亡²愧俸钱³
译文: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
注释:¹思田里:想念田园乡里,即想到归隐。²邑有流亡:指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还有百姓流亡。³愧俸钱:感到惭愧的是自己食国家的俸禄,而没有把百姓安定下来。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闻道欲来相问讯¹,西楼望月几回圆。
译文:早听说你将要来此地探望我,我到西楼眺望几度看到明月圆。
注释:¹问讯:探望。

  此诗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之后的思念。开首二句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接着直抒情怀,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反映内心的矛盾。“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是仁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结尾道出寄诗的用意,是极需友情的慰勉,渴望和友人畅叙。全诗起于分别,终于相约,体现了朋友间的深挚友谊,感情细腻动人,同时章法严密,对仗工整,用语婉转,堪为七律名篇。

  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叙别开头。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

  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当时长安尚为朱泚盘踞,皇帝逃难在奉先,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这种形势下,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又苦闷,感到百无聊赖,一筹莫展,无所作为,黯然无光。

  颈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

  尾联则是说他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觉得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尾联便以感激李儋的问候和亟盼他来访作结。

  这首诗的艺术表现和语言技巧,并无突出的特点。有人说它前四句情景交融,颇为推美。这种评论并不切实。因为首联即景生情,恰是一种相反相成的比衬,景美而情不欢;颔联以情叹景,也是伤心人看春色,茫然黯然,情伤而景无光;都不可谓情景交融。其实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传诵,主要是因为诗人诚恳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真实地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典型心情。

  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自宋代以来,甚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这些评论都是从思想性着眼的,赞美的是韦应物的思想品格。但也反映出这诗的中间两联,在封建时代确有较高的典型性和较强的现实性。事实上也正如此,诗人能够写出这样真实、典型、动人的诗句,正由于他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较深的生活体验。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83-684

dānyuán

wéiyìng tángdài 

niánhuāféngjūnbié jīnhuākāiyòunián  (yòuniánzuò nián )
shìshìmángmángnánliào chūnchóuànànchéngmián 
shēnduōbìngtián yǒuliúwángkuìfèngqián 
wéndàoláixiāngwènxùn 西lóuwàngyuèhuíyu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