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破故纸我拙计,该贯众史子得意。
签排百部象齿悬,陟厘万张蝇头字。
分甘遂如百两金,作苦躭成五车记。
地锦天花出妙机,琼田水英生爽气。
诗成欲度甫白前,冠弹请继王阳起。
天门冬夏鸢尾翔,香芸台阁龙骨蜕。
任真朱子老无用,得时罗君政如此。
今宵月白及风清,想君不作呼卢会。
泉石膏育肯过予,饮量定能加五倍。
钻破故纸我拙计,该贯众史子得意。
签排百部象齿悬,陟厘万张蝇头字。
分甘遂如百两金,作苦躭成五车记。
地锦天花出妙机,琼田水英生爽气。
诗成欲度甫白前,冠弹请继王阳起。
天门冬夏鸢尾翔,香芸台阁龙骨蜕。
任真朱子老无用,得时罗君政如此。
今宵月白及风清,想君不作呼卢会。
泉石膏育肯过予,饮量定能加五倍。
朱翌

朱翌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潜山居士、省事老人。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 3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读书不作儒(rú)生酸¹,跃马西入金城关²
译文:读尽了诗书,你毫无腐儒的酸气;投笔从戎,跃马在西北边关。
注释:¹酸:寒酸、迂腐。²金城关:金城,地名,在今甘肃兰州西北,是宋与西夏交界处重要关口。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塞垣(yuán)¹苦寒风气²恶,归来面皱须眉³(bān)
译文:边塞的气候恶劣,寒风凛冽,你回来时,满面皱纹,须眉已斑。
注释:¹塞垣:关塞。这里指西北边防地带。²风气:气候。³须眉:胡子和眉毛。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颜。
先皇¹召见延和殿²,议论³(kāng)慨天开颜
译文:先皇帝在延和殿召见,你慷慨激昂,纵横议论,得到了皇上的激赏。
注释:¹先皇:指宋神宗。²延和殿:宋代宫殿名。³议论:对人或事物所发表的评论性意见或言论。⁴天开颜:意思是让天子龙颜大开。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谤书¹盈箧(qiè)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译文:可惜诽谤你的人太多,难以置辩,有功难封,你流落到江南,来赏玩这里的青山。
注释:¹谤书:诽谤他人的奏章。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
译文:长江滚滚东去,下有蛟龙发怒,掀起波浪;你这次乘着扁舟离去,何时才能回还?
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
大梁¹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²
译文:日后我们在大梁城中定能再见,那时你必然还是牢守节操,家中只有破屋数间。
注释:¹大梁:即汴京,今开封。²玉川破屋应数间:唐卢仝,号玉川子。家中贫穷。

  这首七言古诗是送别之作,古人在送别赠行的诗中,往往寓有劝慰之意,这首诗也不例外。作者的友人董元达,是一位慷慨负气、傲骨铮铮的志士,作者在激励他的同时,希望将来有重见之期,并预期彼此都能不改变自己的风格和操守。

  开头四句是诗的第一段。前两句指出董生虽然爱好读书,勤奋苦学,但不屑作一般儒生的寒酸、龌龊相,以科举起家,汲汲于追求功名富贵。而有志从军,因而早年就跃马西行,在金城关一带边防要地,参加军旅生活,以图立功绝域。次两句是说,董生虽然久在边疆,但当时西边的夏国,已与宋朝议和有年,所以未能在战场上建立功勋。而边塞苦寒,风霜凄紧,董生在归来之后,已经须眉斑白,面带皱纹了。这一段表明董生胸怀韬略,志气非同一般,而未遇时机;壮图未遂。“先皇召见延和殿”以下四句是诗的第二段。写董生归来之后,曾被先皇在延和殿召见,他在廷对的当儿,议论慷慨,曾使君王为之开颜(天,指天子),但终以年老,虽然诽谤很多,他也不复置辩。慨然脱身高隐,看山江南,暂且不问世事。这一段表明董生在回到京都以后,虽蒙召见,然而并未获得重用。

  末段四句点明送行之意。前两句是说,董生南行之后,将越过浪涛滚滚、蛟龙怒吼的长江,作者不知扁舟此去,何时才能归还。这两句深寓惜别之意。后两句的意思是:将来有幸,在大梁城里定能相见(大梁即汴京)。而玉川子的破屋数间,那时也定然存在。玉川子是唐代诗人卢仝的号,作者借以自比。玉川子卢仝一生没有得志,作者也累试不第。除科举之外,作者也还有其他途径可以进身,但他并不低声下气去求别人的推荐,宁愿以布衣终老,所以在这里也以此勉励友人,表明将来相见,自己还是那几间破屋主人,友人也还是那么一个高傲自负之士。

  全诗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磊落旷达之情,不作临别涕泣之语,显得彼此都很有志节,不失自重的贫士身份。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2012.7重印):第618-619页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¹黄鸟²,止于棘(jí)³。谁从穆公?子车(jū)(yǎn)。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zhuì)惴其栗(lì)。彼苍者天,歼(jiān)我良人¹⁰!如可赎(shú)兮,人百其身¹¹
译文:交交黄鸟鸣声哀,枣树枝上停下来。是谁殉葬从穆公?子车奄息命运乖。谁不赞许好奄息,百夫之中一俊才。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赴泉台。
注释:¹交交:鸟鸣声。²黄鸟:即黄雀。³棘:酸枣树。一种落叶乔木。枝上多刺,果小味酸。棘之言“急”,双关语。⁴从:从死,即殉葬。⁵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姓嬴,名任好。⁶子车:复姓。⁷奄息:字奄,名息。⁸特:杰出的人材。⁹彼苍者天:悲哀至极的呼号之语,犹今语“老天爷哪”。¹⁰良人:好人。¹¹人百其身:犹言用一百人赎其一命。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¹。谁从穆公?子车仲行。维此仲行,百夫之防²。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译文:交交黄鸟鸣声哀,桑树枝上歇下来。是谁殉葬伴穆公?子车仲行遭祸灾。谁不称美好仲行,百夫之中一干才。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化尘埃。
注释:¹桑:桑树。桑之言“丧”,双关语。²防:抵当。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鍼虎。维此鍼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¹。谁从穆公?子车鍼(zhēn)虎。维此鍼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译文:交交黄鸟鸣声哀,荆树枝上落下来。是谁殉葬陪穆公?子车针虎遭残害。谁不夸奖好针虎,百夫之中辅弼才。众人悼殉临墓穴,胆战心惊痛活埋。苍天在上请开眼,坑杀好人该不该!如若可赎代他死,百人甘愿葬蒿莱。
注释:¹楚:荆树。楚之言“痛楚”。亦为双关。

  诗分三章。第一章悼惜奄息,分为三层来写。首二句用“交交黄鸟,止于棘”起兴,以黄鸟的悲鸣兴起子车奄息被殉之事。据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的解释,“棘”之言“急”,是语音相谐的双关语,给此诗渲染出一种紧迫、悲哀、凄苦的氛围,为全诗的主旨定下了哀伤的基调。中间四句,点明要以子车奄息殉葬穆公之事,并指出当权者所殉的是一位才智超群的“百夫之特”,从而表现秦人对奄息遭殉的无比悼惜。

  诗的后六句为第三层,写秦人为奄息临穴送殉的悲惨惶恐的情状。“惴惴其栗”一语,就充分描写了秦人目睹活埋惨象的惶恐情景。这惨绝人寰的景象,灭绝人性的行为,使目睹者发出愤怒的呼号,质问苍天为什么要“歼我良人”。这是对当权者的谴责,也是对时代的质询。“如果可以赎回奄息的性命,即使用百人相代也是甘心情愿的啊!”由此可见,秦人对“百夫之特”的奄息的悼惜之情了。第二章悼惜仲行,第三章悼惜针虎,重章叠句,结构与首章一样,只是更改数字而已。

  秦穆公用殉177人,而作者只痛悼“三良”,那174个奴隶之死却只字未提,则此诗作者的身分地位不言而喻。殉葬的恶习,春秋时代各国都有,相沿成习,不以为非。《墨子·节葬》篇即云:“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不过到了秦穆公的时代,人们已清醒地认识到人殉制度是一种极不人道的残暴行为,《黄鸟》一诗,就是一个证据。尽管此诗作者仅为“三良”遭遇大鸣不平,但仍然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254-255页

huángniǎo

shījīng·guófēng·qínfēng xiānqín 

jiāojiāohuángniǎo zhǐ shuícónggōng yǎn wéiyǎn bǎizhī línxué zhuìzhuì cāngzhětiān jiānliángrén shú rénbǎishēn 
jiāojiāohuángniǎo zhǐsāng shuícónggōng zhòngháng wéizhòngháng bǎizhīfáng línxué zhuìzhuì cāngzhětiān jiānliángrén shú rénbǎishēn 
jiāojiāohuángniǎo zhǐchǔ shuícónggōng qián wéiqián bǎizhī línxué zhuìzhuì cāngzhětiān jiānliángrén shú rénbǎishēn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谷口来相访,空斋¹不见君。
译文:说好了今天前来拜访你,现在却只看到空空的书斋,而不见你的身影。
注释:¹空斋:空屋。
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涧花¹然暮雨²,潭(tán)³暖春云。
译文:这时傍晚的雨刚刚停歇,山涧的花儿更显娇美,水潭边的树木高高矗立,在春云笼罩中倍感暖意。
注释:¹涧花:山涧里的花。涧,指高冠谷水。²暮雨:傍晚的雨。³ 潭树:水潭边的树。潭,指高冠谷中的石潭,名高冠潭。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门径¹稀人迹,檐(yán)峰下鹿群。
译文:门前的小路已长久没有人迹,只有成群的鹿儿快乐地玩耍。
注释:¹门径:当门的小路。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衣裳与枕席,山霭(ǎi)¹碧氛(fēn)(yūn)²
译文:只有和衣小憩于枕席之上,在氤氲的雾霭中,恭候你的归来。
注释:¹山霭:山上的云气。²氛氲:云雾朦胧貌。

  此诗前两句“谷口来相访, 空斋不见君”点明事由,作者来到高冠谷口来拜访朋友,却只见空屋不见人影。大概正因为未见人,就更留意谷口的风景和幽静的环境。“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山涧的花在暮雨之中红艳似火,潭边的树为春云笼罩暖意顿生,着实迷人;“门径稀人迹, 檐峰下鹿群”,门前的小径人迹罕至,靠近屋檐的山峰上常跑来鹿群,何其幽静。“衣裳与枕席, 山霭碧氛氲”,屋子里的衣裳和枕席,全被碧色的山雾弥漫侵吞,他的乐于隐居之情溢于言表。

  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人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

  此诗颇见出岑参写景绘物的不俗功力。诗人艺术嗅觉的灵敏及善于捕捉平凡景物中独特的意蕴,于此诗中得到很好的展现,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好新奇巧妙的想象的审美意趣。如三、四句“然”、“暖”二字,即构思巧妙,新人耳目,沈德潜评其“工于烹炼”(见《唐诗别裁》卷十),甚是。全诗优美清幽的环境刻画,渗透着诗人对田园野趣、隐逸生活的追慕和神往,而这种情感又不露声色地隐含在诗人对自然风光细致独特的描写中,这又是岑参诗歌的特色之一。

参考资料:
1、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53-154
2、 岑参著.岑参集:三晋出版社,2008.10:第12页
八风儛遥翮,九野弄清音。
八风¹(wǔ)遥翮(hé)²,九野³弄清音
译文:迎着八面来风张开巨大的羽翼,在九天之上自由自在鸣叫飞翔的鹤。
注释:¹八风:八面之风。《左传》有“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之说。儛:通“舞”,这里指飞舞。²翮:本义为羽毛的根部,这里代称鸟翅。³九野:九州地域。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⁴清音:清亮的声音。
一摧云间志,为君苑中禽。
一摧¹云间志²,为君苑(yuàn)³中禽(qín)
译文:因为失去羽翼不能再翱翔九天,只能成为帝王园囿中的玩物。
注释:¹摧:摧折。²志:意愿,这里指诗人的远大抱负。³苑:园囿。⁴禽:玩物。

  全诗四句,前后各为一个层次。第一层描写失去自由之前的鹤,比喻诗人自己远离朝廷羁绊之时的自由之身,当时纵横沙场,东征西讨,意气昂扬,正好比那高天之上的云鹤,搏击八方来风,展翅翱翔。在茫茫九州之上,在朵朵彩云之间,奋翮高飞,无拘无束尽情地发出舒心的鸣叫。对飞鹤戾天的描写,正是含蓄地展现了诗人的鸿鹄之志与旷世奇才,也反映了他希望挣脱朝廷束缚的强烈愿望。从本诗开头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虽身为人臣,却有包举宇内、气吞九州的帝王气概。

  第二层写失去自由之后的鹤,比喻诗人自己受人节制,郁郁不乐。自由翱翔的云鹤,一旦被捕入苑中,成为帝王苑囿中的玩赏之物,飞向云天的志向便被摧折而很难实现了。这正是诗人被召回朝廷之后当时处境的形象比喻,受制于人而不能一逞英雄之志。通过前后两层鲜明形象的对比,诗人因一时受限制而内心苦闷不平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这是一首比体诗,通篇写鹤,而作者之情志则因之而表露,深得含蓄不尽之致。比兴是中国诗歌最古老的传统。《文心雕龙·比兴篇》云:“观夫兴之讬谕,婉而成章,称名也小,取类也大。”“且何谓为比?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从作者见群鹤而生感慨来说,这是兴。从作者以鹤的形象自比来说,这是比。故而能因小见大,婉而多讽。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迎着八面来风,展开硕大的羽翼,在九天之上翱翔鸣叫的鹤。鹤的高飞戾天展现出作者的雄心抱负与宏才大略,也反映出他远离朝廷羁束的自在心情。诗的后半描写鹤因羽翮摧折而不能高翔云天,只能成为帝王园囿中的观赏之物。这无疑是作者对一旦被召回后处境的想象。通过前后意象的鲜明对比,作者内心的苦闷不平获得了生动的展现,诗意在转折跌宕中有波澜起伏之势。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确如刘勰所云“称名也小,取类也大”。

  这种五言四句的小诗,在当时是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齐梁时代已称作“绝句”,它是唐绝的滥觞。这种短诗要求尺幅千里、馀韵悠远,故比兴一体最为诗家着意。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五绝只二十字,最为难工,必语短意长而声不促,方为佳唱。”刘熙载《艺概》云:“以鸟鸣春,以虫鸣秋,此造物之借端讬寓也。绝句之小中见大似之。”此诗的托物寄兴之妙,也完全符合上述诗家对五绝的要求。

  描述鹤鸣九皋的壮观是为了叙述远大的志向,咏叹蹒跚帝苑的困窘是为了抒发满胸的愤懑。《南史·齐本纪》称萧道成“喜怒不形于色,深沉静默,常有四海之心”,《群鹤咏》正为佐证。诗人自比高洁美善的白鹤,艺术上是成功的,但实际上萧道成是一只凶猛的鹰隼,深藏韬晦,骁勇强悍。借镇压诸王之乱而钳制朝廷,一旦时机成熟,便毫不犹豫地夺取帝位。

qúnyǒng

xiāodàochéng nánběicháo 

fēngyáo jiǔnòngqīngyīn 
cuīyúnjiānzhì wéijūnyuànzhōngqín 
一片青葱色,移来历万峰。
一片青葱色,移来历万峰。
译文:一片青绿色的松树,从远处山峰上移植过来。
数枝初伴鹤,孤干已犹龙。
数枝初伴鹤,孤干已犹龙。
译文:树上数条横生的枝干引来云鹤相伴,而那些独生的树干枝枝刚劲有力,好似腾空的苍龙。
日瘦阴还薄,风多响自重。
日瘦阴还初¹,风多响自重。
译文:阳光微弱,阴云迫近,寒风穿过松针簌簌作响,松树尤显庄重。
注释:¹日瘦阴还初:阳光暗淡,阴云迫近。
岁寒堪寄傲,何必大夫封?
岁寒堪寄傲,何必大夫封¹
译文:在寒冷的冬季坚挺不凋即足以傲世,何需有“大夫”的封号呢?
注释:¹大夫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封禅泰山,遇暴风雨,避雨松树下,封松树为“五大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